CN2467672Y -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 Google Patents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67672Y
CN2467672Y CN 01208223 CN01208223U CN2467672Y CN 2467672 Y CN2467672 Y CN 2467672Y CN 01208223 CN01208223 CN 01208223 CN 01208223 U CN01208223 U CN 01208223U CN 2467672 Y CN2467672 Y CN 24676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firmware
folder
outer tube
pulling
tubular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082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龙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082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676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676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676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有一外管;一内管底端是穿设于外管中;二夹掣件各具有一概呈半圆形体身,内周面设有若干的横向牙部;外周面设一受压部;二夹掣件的二侧是相互连接;一卡固件为中空的环体,其内周面往内凸设二等间隔的抵缘,抵缘的底面是形成一抵压面;卡固件是套设于外管顶端;夹掣件的体身的下半段是位于卡固件中;受压部是位于卡固件的抵缘下方;卡固件底缘是卡抵于外管顶端。

Description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本实用新型是与支撑模板的钢管支柱有关,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钢管支柱,该钢管支柱可承受轴向上的双向作用力。
按,图1是显示习知一种支撑模板的钢管支柱10,其包含有:一外管12;一调整座13,固接于该外管顶端;一顶持螺帽15,是螺设于调整座13周面,而可调整高低;一内管16,等间隔设有若干销孔17,该内管16是穿设于该外管12及该调整座13内;一插销18,横向穿设于该调整座13的槽孔14而插设于内管16的一销孔17中。使用时,将该内、外管12、16调整于所需的长度后,将该插销18自调整座13的开槽14插接于内管16的一销孔17中,复旋动该顶持螺帽15,如图2假想线所示,令其顶持于该插销18,以调整内、外管16、12的凸伸长度,用以支撑模板。
上述钢管支柱10具有诸多缺失,例如于调整长度时,调整速度慢且操作不便,且于支撑时,是藉由插销18及销孔17的点接触,接触面积小,且易产生剪应力,故强度不佳。
为解决上揭缺失,业界复有提出另一种钢管支柱20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一外管22,顶端具有一锥面23;一内管24,管身设有螺牙,其是穿设于外管22中。二卡掣件25,于内周各设有横向的牙部26,该二卡掣件是置于该外管的锥面23,于一侧是以一销体27连接;一卡掣构件28,设于该二卡掣件25另一侧。
使用时,如图5所示,当该卡掣构件28的楔形卡掣杆29是位于上止点时,该二卡掣件25被未相互闭合,而未啮接于该内管24。此时,使用者得将该内管24往上拉出,如图6,于内管拉出至适当长度后,复以一工具将该卡掣杆29往下敲击,如图7所示,如此,即可将使该二卡掣件25闭合,而令卡掣件25的牙部26啮合于该内管24外周的螺牙,如图8,使内管24无法内缩于外管22中,藉此,即可用以支撑模板。
该钢管支柱20于调整长度时是更为快速,可较图1所示者大幅节省时间,同时,其支撑时,是以该卡掣件的牙部26以面接触方式夹固内管,故能提供较高的支撑强度。
然而,经创作人发现,上述二钢管支柱10、20仍具有缺失,该等钢管支柱只能承受轴向的压力,并无法承受轴向的拉伸作用,换言之,该等钢管支柱于卡掣状态时,仅能防止内管不会缩入外管中,并无法防止内管移出外管,故,若施以一拉力往外拉引内管时,内管将会于外管中滑移。因此,该等钢管支柱仅适于抵抗轴向压力,如竖立支撑模板,并无法承受轴向上的拉力,如斜撑模板或水平支撑模板等,故适用性较低。
此外,该等钢管支柱的外露构件较多,如图1所示的插销18以及顶持螺帽15的活动握把151,与图3所示的卡掣杆29等,该等活动的外露构件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碰撞而受伤,且钢管支柱于堆叠搬时,该等外露的构件亦容易因碰撞而毁损。
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揭诸缺失,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该钢管支柱能承受轴向上的压力与拉力,而能提高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可降低人员的伤害或钢管支柱的损毁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包含有:一外管,其顶端内壁是具有一内径往内收缩的锥面;一内管,于管身上设有连续状的螺牙;该内管的底端是穿设于该外管中,而得沿该外管上下滑移;二夹掣件,各该夹掣件具有一体身,该体身的内周面是呈半圆形,于该内周面是设有若干的横向牙部;各该体身的外周面是设一提把,于该提把下方是凸设一具有预定宽度的受压部;该二夹掣件的二侧是相互连接,使该二夹掣件可在适当的距离内相互闭合或退离;一卡固件,为中空的环体,其内周面往内凸设二等间隔的抵缘,于该二抵缘间则形成二缺口;各该抵缘的底面是形成一抵压面;该卡固件是套设于该外管顶端,而可于该外管上转动,且该卡固件底缘与该外管顶端之间是具有一挡止作用,使卡固件不会脱出该外管顶端;该二夹掣件的体身的下半段是位于该卡固件中,于一般状态时,该二夹掣件底端是位于该锥面上;该等受压部是位于该卡固件的抵缘下方;该二提把则位于该卡固件外,供人手操作。
其中该外管顶端是一外径较大的垣部;该卡固件内周底缘是设一挡止部位,该挡止部位是卡抵于该垣部。
其中该卡固件内周面底缘是设一凹环;一挡止元件,是设于该凹环中,形成该挡止部位。
其中各该夹掣件的体身外周面于该受压部下方是设一具适当长度的横向凸缘,该凸缘是可受该卡固件的抵缘所挡止。
其中各该夹掣件的二侧是各设一凸耳;二销体,分别穿接于该等夹掣件二侧所对应的该等凸耳,使该二夹掣件可相互闭合或退离。
其中该卡固件外周凸设有预定数目的拨控部。
其中该抵压面是呈斜面状。
其中各该受压部顶面是呈斜面状。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式的安排为:
图1是习知一种钢管支柱的主体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显示使用状态。
图3是习知另一种钢管支柱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正视图,显示未卡掣内管的状态。
图6是图5的纵向剖面图。
图7概同于图5,显示卡掣内管的状态。
图8是图7的纵向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卡固件的剖面图。
图12是图9的纵向剖面图,显示夹固状态。
图13是图12的13—13剖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14—14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概同于图9,显示解除夹固的状态。
图16是图15的纵向剖面图。
图17是图16沿17—17剖线的剖面图。
图18概同于图16,显示拉出内管的状态。
图19为显示收合内管的操作状态。
图20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状态。
图2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状态。
首先请参阅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管支柱30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
一外管40,其顶端是设一外经较大的垣部42,该垣部42的内壁并设一直径往内收缩的锥面43,该外管40的底端复具一底板部44。
一内管50,其顶端是设一顶板部52,而管身则设有连续状的梯形螺牙54,该内管50是穿设于外管40的管身中,而可沿外管滑移。
二夹掣件60,是为相同的构形,各该夹掣件60具有一横断面概呈半圆形的体身62,该体身62的内周面是设有若干的横向牙部63,以及一位于该等牙部63上方的凸部64,而外周面于二侧是各设一凸耳65。各该体身62的外周面复于中央往外延伸一提把66,于该提把的下方则凸设一受压部67;一凸缘68,呈半圆形,沿着该体身62的圆周设于体身62底缘,并位于该受压部67下方;该体身62底端并得呈向下渐缩的斜锥状。二销体69,分别穿接于该等夹掣件60二侧的凸耳65,使该二夹掣件对接而不会脱离,且该二夹掣件间并具有适当的余隙,而可在有限的距离内相互闭合或退离。该二夹掣件60是置于该外管40的锥面43上。
一卡固件70,为中空的环体,用以收容该二夹掣件60。该卡固件70内周面于顶缘沿径向往内凸设二等间隔的抵缘72,于该二抵缘72间则形成二缺口74,其中:各该抵缘72的厚度是一端薄和一端厚,使其底面,如图11所示,形成一斜向的抵压面73。该卡固件内周面于底缘复设一凹环76。一挡止元件77,是一C形环体,设于该凹环76中,使该卡掣件底缘形成一挡止部位。另,卡固件的外周复等间隔凸设二拨控部78。该卡固件70是套设于该外管40顶缘,而可于外管上转动,且卡固件底缘的挡止元件77并可卡抵于该垣部42外壁,如图12,而不会脱出外管。该二夹掣件60的体身62下半段是位于该卡固件70中,该等受压部67及凸缘68是位于该等抵缘72下方,而该二提把66则位于暴露于外,用以如下文所述,供人手操作。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首先是将该卡固件70套设于外管上,复将该二夹掣件60装设于该卡固件中,之后再将该内管50穿入该外管40。
图12所示,是为该钢管支柱30呈卡掣的状态,此时,该卡固件70的该二抵缘72的抵压面73是抵压于该二夹掣件60的受压部67,如图13、图14,该二夹掣件60并受该锥面43的导引而向内闭合,令其牙部63夹啮于内管50的螺牙54,紧密的夹固内管,故内管即无法缩入外管内,同时,该卡固件70的挡止元件77并卡抵于该外管40的垣部42外壁,无法往上位移,连带的,该二卡掣件60及内管50因受该卡固件70所限止,亦无法往外管外脱出。故于图12的构造中,当该等构件彼此间是呈紧密的卡固,该内管既无法往外管缩入,亦无法自外管拉出。
欲调整该内管50凸伸于外管40外的长度时,首先如图15所示的方向顺时针转动该卡固件70九十度,操作时,是先以工具敲击于卡固件的拨控部78,将之旋松。此时,该二夹掣件60的受压部67即正对于该卡固件的该二缺口74,如图16、图17所示,未受该二抵缘72所抵压,得以解除被卡固件所抵压的状态。之后,操作者即得以手部握住该内管50,将内管往上拉出,如图18,使其顶板部52顶住横梁、楼板的模板,或伸展至所需的高度。当操作者将内管50上移之初,由于该二夹掣件60是啮接着内管50,而使得卡掣件随着内管上移,于夹掣件底端离开该锥面43后,该二夹掣件60即可自由外张,如图18假想线所示,夹掣件的牙部63即不再衔合于内管50的螺牙54上,使内管可被顺利的往外拉出。
如上所述,在刚拉动内管之初,夹掣件因仍啮含于内管,故会随着内管上移一适当距离。由图17所示可知,由于夹掣件的受压部67是正对于卡固件70的缺口74,不会受到阻碍,故夹掣件可自由上移;而夹掣件的卡缘68则仍受该二抵缘72所挡止,可防止该二夹掣件脱出卡固件。
操作者将内管50推移至所需的高度,并卸去施力后,内管欲重力下滑时,落于该锥面43上的该二夹掣件60是受锥面43的引导向内靠合,其牙部63即会啮接于该内管50的螺牙54,因此,卸去推移内管50的施力后,内管随即受该二夹掣件夹固,立即定位于所推移的高度。
当该钢管支柱是使用于支撑模板时,操作者是将该内管50顶端的顶板部52上移至模板处时,且可迅速到达。惟由于内管的螺牙54牙距的关系,通常内管顶端仍会距模板一微小的距离,此时操作者得以双手握住该二提把66,逆时针旋动该二夹掣件60于外管40顶端旋转,藉由该二夹掣件的牙部63与内管50的螺牙54的啮合状态,即可带动该内管50上移,消除该微小距离,使钢管支柱30的顶、底板部44、52确实支撑于楼板或模板间。之后逆时针转动该卡固件70九十度,使之回复图9以及图12至图14的状态,该卡固件的抵缘72的抵压面73即紧密的将该二夹掣件60下压,使夹掣件再次受该锥面43的引导而闭合,紧密的夹固内管50,同时因该抵压面73的斜向作用,该卡固件70亦会产生上移状态,使该挡止元件77抵紧于垣部42外壁,如图12,藉以卡紧。因此,该等构件40、50、60、70即形成紧密的卡抵状态使得内管50即无法往外管40内缩,亦无法朝外管外滑动。上述旋转卡固件的操作,得以工具敲击于卡固件的拨控部78,以确实将卡固件扣紧。
欲收合该钢管支柱30时,先如图15所示,解除卡固件卡扣该二夹掣件的状态,之后,操作者以双手握住该二提把66,顺时外转动该二夹掣件60,使该内管50顶端下降,离开模板一些微距离后,再以双手将该二提把66向上推移,如图19所示。同样由图17可了解,夹掣件的受压部67并不会受到抵缘72所限止,故可受操作者往上推移。当该二夹掣件脱离该锥面43后,夹掣件即不再受该锥面所限束而可张开,该内管50即不再受夹掣件60所夹掣,随即重力下落,而完全收容于外管40中。操作者将该二夹掣件上提时,该二夹掣件的凸缘68仍会受该卡固件的抵缘72所卡止,不会脱出卡固件。
此外,于图19的状态中,将该二夹掣件60上提使内管50落下时,该内管外周是磨擦于夹掣件的凸部64,防止内管与夹掣件间的滑动摩擦损伤该等牙部63。
再者,于卡固状态时,该卡固件70的该二拨控部78是正对于该二夹掣件60的提把66,而于松放状态时,该二拨控部78则对正于夹掣件的凸耳65,故由外观即可轻易判断该钢管支柱是处于锁固或松开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支柱可承受轴向上的双向作用力,因此,除了可用以直立的支撑模板外,亦可如图20是所示,将该钢管支柱30一端固接于地面,而另一端则固接于一直立的壁面或模板80,形成一斜撑的作用,承受轴向的拉力与压力,防止该壁面或模板80倾倒。亦或如图21所示,可水平支撑直立状的模板85。该等模板85、80于灌浆前并不会产生倾倒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是使钢管支柱能承受轴向上的双向作用力,除了可承受轴向压力外,如支撑模板,亦可承受轴向拉力,如斜撑作用,大幅提高钢管支柱的使用性。
二、该钢管支柱的外部并无活动的外露构件,于施工场所中可避免造成人员的碰撞伤害;而于搬运或收藏的堆叠时,亦不会造成构件的碰撞毁损,提高使用寿命。

Claims (8)

1.一种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管,其顶端内壁是具有一内径往内收缩的锥面;
一内管,于管身上设有连续状的螺牙;该内管的底端是穿设于该外管中,而得沿该外管上下滑移;
二夹掣件,各该夹掣件具有一体身,该体身的内周面是呈半圆形,于该内周面是设有若干的横向牙部;各该体身的外周面是设一提把,于该提把下方是凸设一具有预定宽度的受压部;该二夹掣件的二侧是相互连接,使该二夹掣件可在适当的距离内相互闭合或退离;
一卡固件,为中空的环体,其内周面往内凸设二等间隔的抵缘,于该二抵缘间则形成二缺口;各该抵缘的底面是形成一抵压面;该卡固件是套设于该外管顶端,而可于该外管上转动,且该卡固件底缘与该外管顶端之间是具有一挡止作用,使卡固件不会脱出该外管顶端;
该二夹掣件的体身的下半段是位于该卡固件中,于一般状态时,该二夹掣件底端是位于该锥面上;该等受压部是位于该卡固件的抵缘下方;该二提把则位于该卡固件外,供人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管顶端是一外径较大的垣部;该卡固件内周底缘是设一挡止部位,该挡止部位是卡抵于该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固件内周面底缘是设一凹环;一挡止元件,是设于该凹环中,形成该挡止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夹掣件的体身外周面于该受压部下方是设一具适当长度的横向凸缘,该凸缘是可受该卡固件的抵缘所挡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夹掣件的二侧是各设一凸耳;二销体,分别穿接于该等夹掣件二侧所对应的该等凸耳,使该二夹掣件可相互闭合或退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固件外周凸设有预定数目的拨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抵压面是呈斜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受压部顶面是呈斜面状。
CN 01208223 2001-03-06 2001-03-06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676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08223 CN2467672Y (zh) 2001-03-06 2001-03-06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08223 CN2467672Y (zh) 2001-03-06 2001-03-06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67672Y true CN2467672Y (zh) 2001-12-26

Family

ID=3362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082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67672Y (zh) 2001-03-06 2001-03-06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6767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2054B (zh) * 2006-10-23 2013-11-20 多卡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支柱以及制造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支柱的管子的方法
CN105178626A (zh) * 2015-09-16 2015-12-23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轻型多功能支承装置及其顶紧力的计算方法
CN106522535A (zh) * 2016-10-28 2017-03-22 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牢固的脚手架顶撑
CN111677262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架体高度的自锁式盘扣脚手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2054B (zh) * 2006-10-23 2013-11-20 多卡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支柱以及制造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支柱的管子的方法
CN105178626A (zh) * 2015-09-16 2015-12-23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轻型多功能支承装置及其顶紧力的计算方法
CN106522535A (zh) * 2016-10-28 2017-03-22 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牢固的脚手架顶撑
CN111677262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架体高度的自锁式盘扣脚手架
CN111677262B (zh) * 2020-06-18 2021-10-2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架体高度的自锁式盘扣脚手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607105A1 (de) Muellpressenbehaelter mit herausnehmbarem boden
CN2467672Y (zh) 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
CN115319785A (zh) 一种旋转型夹爪
CN210827469U (zh) 一种静压压桩装置
CN210529498U (zh) 一种u箱组合连续梁模板用活动调节底模
DE2500859B2 (de) Hydraulisches Kletterhubwerk
DE102009019458B4 (de) Pressenanlage
WO1998008422A1 (de) Vertikalstütze und klemmhalter
DE183447C (zh)
CN21079094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插放架
CN217530593U (zh) 一种钢丝绳捆绑用自收紧绳夹
CN214015300U (zh) 一种用于菌棒的夹紧装置
CN220438002U (zh) 一种结构件抗拉伸度检测装置
DE236726C (zh)
CN116892273B (zh) 一种用于钢筋笼对接的连接装置
CN217670104U (zh) 一种预制t梁钢筋骨架安装模具
CN215092009U (zh) 一种圆形钢板切割装置
CN212621879U (zh) 一种力学多功能试验台压杆稳定试验的夹具
CN212733758U (zh) 一种安全缓冲护栏冲孔模具
CN21325648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井盖生产中的压环装置
CN219279444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的提起装置
CN216442733U (zh) 一种古建筑用木具修复工作台
CN217948915U (zh) 一种垃圾分类抓取用便携式机械臂
CN211996968U (zh) 一种偏心弹簧底座
CN214939358U (zh) 一种空心薄壁墩施工用快装式操作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