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26784Y - 双向螺丝起子 - Google Patents

双向螺丝起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26784Y
CN2426784Y CN 00233348 CN00233348U CN2426784Y CN 2426784 Y CN2426784 Y CN 2426784Y CN 00233348 CN00233348 CN 00233348 CN 00233348 U CN00233348 U CN 00233348U CN 2426784 Y CN2426784 Y CN 242678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ay
base frame
spatial accommodation
mai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333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有涂
徐张雪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2333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2678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2678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2678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包含有:一主座体、一握柄、一组正逆转装置、一纵向转轴、一横向转轴及一组壳体等;该主座体之后端固定于该握柄上,前端形成一呈“T”字形管体,其中央设一下凹容纳空间;该纵向转轴之后端枢接于该正逆转装置,其前端枢设有一起子套筒;该纵向转轴上设有一伞形齿轮,且该横向转轴之里端亦设有一伞形齿轮,该横向转轴之另端则设有一供扳手套筒固定之部位。

Description

双向螺丝起子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双向螺丝起子,系指一种可作为螺丝起子及扳手双用途之创新构造,其中亦针对可以控制正逆转之正逆转装置做了突破性的改良。属加工生产和维修用工具。
螺丝起子及扳手是常见的手工具,且一般使用者同时需要用到该二项工具的机会很多,必须同时携带该两种工具,方能应付工作上之所需;请参阅图1、图2所示,分别系典型的习用棘轮螺丝起子及扳手,各具有其单一之用途;
请再参阅图3所示,系习用之一种可控制正逆转之螺丝起子的立体分解图,该习用螺丝起子大体上包含有:握柄1、棘轮座2、棘轮3、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压掣推片5、防脱落卡片6、护套7及起子头8等主要部分;其中为了控制该等螺丝起子可转动的方向,而设计了有一组棘轮方向控制装置;而该棘轮方向控制装置亦即由上述之棘轮座2、棘轮3、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压掣推片5等元件所构成;其中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系分别置于该棘轮座2上之一概呈长方形下凹之容纳空间201中,且令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呈-前一后地置于容纳空间201中,并令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之卡掣端403、404分别置于该棘轮3之两侧;
上述习用棘轮方向控制装置,因为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系一前一后置放于该棘轮座2之容纳空间201内,所以该容纳空间201必须具备有相当的长度;因此,整体棘轮座2的长度相当长,不利增设扳手;且该习用棘轮方向控制构造的定位系藉其上端之凸块501与该护套7之凹槽701的嵌合,该凸块501系塑胶材料,而该护套7系金属材料,因此容易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松动而不易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设计有一种正逆转装置,可以缩短该正逆转装置的长度,于主座体上增设一套筒扳手固定部位,并藉该正逆转装置之定位结构的改良,而可以获得确定定位,使螺丝起子可同时具有螺丝起子及扳手功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大体上包含有:一主座体、一握柄、一组正逆转装置、一纵向转轴、一横向转轴及一组壳体等主要元件;其中,该主座体之后端固定于该握柄上,而其主要特征在于:该主座体前端形成一概呈“T”字形管体,分别供该纵向转轴及该横向转轴置放其中转动,而其中央设有一下凹容纳空间供容设该组正逆转装置;该纵向转轴之后端枢接于该正逆转装置,以承接握柄传递过来的扭力,其前端枢设有一起子套筒供各种不同之螺丝起子头插固其中;而其该纵向转轴上设有一伞形齿轮,且该横向转轴之里端亦设有一伞形齿轮与上述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啮合,该横向转轴之另端则设有一供扳手套筒固定之部位,藉此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作为螺丝起子及扳手之双重功效。
其中,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的二末端设有螺纹,供二中空之塞体螺合而分别将纵向转轴及横向转轴固定于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上。
其中,该正逆转装置大体上系由主座体上之下凹容纳空间、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二活动卡掣片、一弹片及一转轮等主要元件构成;其中,该容纳空间之前端与该“T”字形管体后端相通,并令该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露出于该容纳空间中,且该二活动卡掣片置于该容纳空间中且恰置于该棘轮之两侧,而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设有一弹片固定座,将该弹片予以固定并压制于该二活动卡掣片上,该转轮前侧设有一凸块,藉左右旋转该转轮而改变该凸块触压该二活动卡掣片的时机,而可改变该棘轮可转动之方向。
其中,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整体可套于该纵向转轴上转动,且其后侧设有一组与该棘轮相对应之凹洞,供该棘轮之前端套入而使该伞形齿轮与该纵向转轴一起转动。
其中,该横向转轴之伞形齿轮与塞体间设有一弹簧,而令该伞形齿轮与纵向转轴上伞形齿轮间具有一弹性接触,以利两者之啮合及相互转动。
其中,该弹片系藉一设于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之倒“L”型固定座而予固定。
其中,该弹片之后端设有较前端细长之翼片,使其嵌卡于该容纳空间后端较宽部位,而使该弹片不会脱落。
其中,该主座体上套设该转轮部位设有一孔洞,供一钢珠及一弹簧固定其中,并于该转轮内缘设有三个凹洞,使该转轮于转动时,藉钢珠嵌卡于该等凹洞而得以定位。
其中,该组壳体更包含有二片可包覆于该“T”字形管体部位之壳体及一可包覆于该正逆转装置之筒状壳体部位。
其中,该转轮之周缘设有一组槽沟,且该组壳体后端之筒状壳体内侧设有一组凸片,藉该组凸片嵌卡于该组槽沟中,而可藉由旋转该筒状壳体而可轻易地转动该转轮。
其中,该容纳空间之底部,可设计成由外侧向中央倾斜一适当角度,而使该二活动卡掣片亦形成一倾斜角度,使该棘轮的倾斜齿面与该活动卡掣片接触时,概呈一垂直状,以获得一最佳之卡掣力量’换言之,得以增加螺丝起子之扭力。
其中,该主座体设有一环状凹槽沟,而该弹片大小恰可置于该环状凹槽中,而其上设有二压片部位而可分别压掣于该二活动卡掣片上。
其中,该主座体上设有一个以上之横向管体及横向转动轴,以套合不同尺寸的扳手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螺丝起子及扳手双重功能,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为习用棘轮螺丝起子之示意图。
图2为习用扳手之示意图。
图3为习用可控制正逆转之螺丝起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4中该纵向转轴与伞形齿轮之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部分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正逆转装置放大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正逆转装置放大及部分组合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正逆转装置部分剖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正逆转装置动作及部分剖面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正逆转装置另一角度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转轮定位构造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握柄         10.主座体    11.后端
12.纵向管体    121.螺纹     13.横向管体
131.螺纹        14.容纳空间     141.弹片固定座
142.较宽部位    143.环状凹槽    15.圆柱部位
151.环状凹槽沟  152.凹洞        153.弹簧
154.钢珠        155.缺槽        156.扣环
16.转轮         161.凸块        162.凹洞
163.凹洞        164.凹洞        165.缺槽
17.活动卡掣片
18.活动卡掣片   181.后端        182.前端
19.弹片         191.翼片        2.棘轮座
20.握柄         21.孔洞         201.容纳空间
3.棘轮          30.正逆转装置   40.纵向转轴
41.棘轮         42.伞形齿轮     43.前端
44.起子套筒     45.起子头       401.活动卡掣片
402.活动卡掣片  403.卡掣端      404.卡掣端
421.凹洞        5.压掣推片      50.横向转轴
51.伞形齿轮     52.固定部位     53.套筒
54.弹簧         501.凸块        6.防脱落卡片
61.壳体         62.壳体         63.壳体
621.凹凸线条    631.凸耳        632.凹凸线条
7.护套          701.凹槽        71.塞体
72.塞体         8.起子头        90.弹片
91.压片部位     92.压片部位
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4及与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大体上包含有:一主座体10,一握柄20,一组正逆转装置30,一纵向转轴40,一横向转轴50及一组壳体61、62、63,塞体71、72,起子套筒44,起子头45等主要元件;其中,该主座体10之后端11得插入握柄20之孔洞21而固定于该握柄20上,该主座体10前端系由一纵向管体12及横向管体13而形成一“T”字形管体,且该“T”字形管体的二末端均设有螺纹121、131,供该中空之塞体71、72螺合而分别将纵向转轴40及横向转轴50固定于该主座体10之“T”字形管体中;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纵向转轴40之后端设有一棘轮部位41,该伞形齿轮42恰可套于该纵向转轴40上,且藉该伞形齿轮42后端之凹洞421套合于棘轮部位41之前端而可令该伞形齿轮42随该纵向转轴40转动而转动,而该纵向转轴40之前端43得供该起子套筒44固定,以供各种不同尺寸之起子头45插固其中;该横向转轴50之里端亦设有一伞形齿轮51,请再参阅图5所示,该横向转轴50之外端设有一扳手套筒之固定部位52,供扳手之套筒53固定,且该塞体72与伞形齿轮51间更套设有一弹簧54,提供一弹力而使伞形齿轮51与纵向转轴40上之伞形齿轮42之啮合具有一适当之弹性,亦即转动更为顺畅;
请参阅图4、图8及图9所示,该正逆转装置30大体上含有主座体10上之下凹容纳空间14,纵向转轴40末端之棘轮41,二活动卡掣片17、18,一弹片19及一转轮16等主要元件;其中,该容纳空间14之前端与该“T”字形管体后端相通,并令该纵向转轴40末端之棘轮41露出于该容纳空间14中,且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恰可置于该棘轮41之两侧,而该容纳空间14后端中央部位设有一倒“L”型弹片固定座141,得将该弹片19予以固定并压制于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上,且该弹片19之后端设有较前端细长之翼片191,而得嵌卡于该容纳空间14后端较宽部位142,而使该弹片不会脱落;该容纳空间14之后端更紧邻一圆柱部位15,得供该转轮16套于其上转动,且该圆柱部位15上更设有一环状凹槽沟151、一凹洞152、一缺槽155,其中,该环状凹槽沟151系供扣环156套合,以便将该转轮16固定于该圆柱部位15上转动,该缺槽155系供转轮16上之凸块161套入容纳空间14时经过之道,而该凹洞152系用来容纳弹簧153和钢珠154,藉钢珠154与转轮16内侧周缘之凹洞162、163、164之嵌卡作用而令该转轮16得以定位(请参阅图13所示);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当旋转该转轮16一适当角度至凸块161触压活动卡掣片18之后端181时,其前端182将上翘而脱离该棘轮41,而仅剩下该活动卡掣片17限制该棘轮41单向转动,如图11所示,该棘轮41仅可反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地,当反向转动该转轮16至其上之凸块161触压到活动卡掣片17之后端,则该棘轮41仅可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转轮16上之凸块161置于中间位置时,该棘轮41将受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之同时牵制而无法转动;换言之,藉转动该转轮16而可改变或控制该棘轮41可转动之方向;
另,该组壳体61、62、63中,该壳体61、62藉该高周波之熔合而恰可包覆于该主座体10之“T”字形管体部位,而该壳体63概呈一筒状体并可套于壳体61、62之后端上转动;当其转动时,藉其里端之一组凸耳631嵌卡于该转轮16上之缺槽165而可带动该转轮16一起转动,且该壳体63及62之外缘上分别设有凹凸线条632及621,于使用时可以让使用者正确地让转轮16或壳体63转到定位;
由上述诸元件所构成之双向螺丝起子,提供了一种可以作为螺丝起子使用及扳手使用之创新手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正逆转装置30中之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系平行置于该棘轮41之两侧,所以缩短了正逆转装置30的总长度,以便使主座体10增设了该横向管体13而不觉得笨重;另,该横向转轴50上之弹簧54的设置,而使伞形齿轮42、51之精密度不用要求太高而同样可以转动顺畅,以便得以降低生产成本;另请参阅图14所示,该主座体10上可以设一个以上的横向管体,以便设置一个以上的横向转轴;又,请再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螺丝起子中,该容纳空间14之底部,可设计成由外侧向中央倾斜一适当角度,而使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亦形成一倾斜状,使该棘轮41之倾斜齿面与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接触时,概呈一垂直状而不易跳脱,以获得一最佳的卡掣力量;换言之,得以增加螺丝起子的扭力。再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之该主座体10上近该下凹容纳空间14周围设有一环状凹槽沟143,而该弹片90大小恰可置于该环状凹槽沟143中,而其上设有二压片部位91、92而可分别压掣于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上,而同样可以对该二活动卡掣片17、18产生一弹力。

Claims (13)

1、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包含有:一主座体、一握柄、一组正逆转装置、一纵向转轴、一横向转轴及一组壳体;其中,该主座体之后端固定于该握柄上,其特征在于:该主座体前端形成一呈“T”字形管体,分别供该纵向转轴及该横向转轴置放其中转动,而其中央设有一供容设该组正逆转装置的下凹容纳空间;该纵向转轴之后端枢接于该正逆转装置,其前端枢设有一供各种不同之螺丝起子头插固其中的起子套筒;而其该纵向转轴上设有一伞形齿轮,且该横向转轴之里端亦设有一伞形齿轮与上述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啮合,该横向转轴之另端则设有一供扳手套筒固定之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的二末端设有螺纹,供二中空之塞体螺合而分别将纵向转轴及横向转轴固定于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正逆转装置系由主座体上之下凹容纳空间、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二活动卡掣片、一弹片及一转轮等主要元件构成;其中,该容纳空间之前端与该“T”字形管体后端相通,并令该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露出于该容纳空间中,且该二活动卡掣片置于该容纳空间中且恰置于该棘轮之两侧,而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设有一弹片固定座,将该弹片予以固定并压制于该二活动卡掣片上,该转轮前侧设有一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整体可套于该纵向转轴上转动,且其后侧设有一组与该棘轮相对应之凹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横向转轴之伞形齿轮与塞体间设有一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片系藉一设于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之倒“L”型固定座而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片之后端设有较前端细长之翼片,嵌卡于该容纳空间后端较宽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座体上套设该转轮部位设有一孔洞,供一钢珠及一弹簧固定其中,并于该转轮内缘设有三个凹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组壳体更包含有二片可包覆于该“T”字形管体部位之壳体及一可包覆于该正逆转装置之筒状壳体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轮之周缘设有一组槽沟,且该组壳体后端之筒状壳体内侧设有一组凸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纳空间之底部,设计成由外侧向中央倾斜一角度,而使该二活动卡掣片亦形成一倾斜角度,使该棘轮的倾斜齿面与该活动卡掣片接触时,呈一垂直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座体设有一环状凹槽沟,而该弹片大小恰可置于该环状凹槽中,而其上设有二压片部位而可分别压掣于该二活动卡掣片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座体上设有一个以上之横向管体及横向转动轴,以套合不同尺寸的板手套筒。
CN 00233348 2000-05-16 2000-05-16 双向螺丝起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2678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33348 CN2426784Y (zh) 2000-05-16 2000-05-16 双向螺丝起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33348 CN2426784Y (zh) 2000-05-16 2000-05-16 双向螺丝起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26784Y true CN2426784Y (zh) 2001-04-18

Family

ID=3359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333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26784Y (zh) 2000-05-16 2000-05-16 双向螺丝起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2678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16A (zh) * 2010-11-01 2011-03-16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双头螺丝起子
CN103144086A (zh) * 2013-04-06 2013-06-12 昆山千寻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维修专用扳子
CN103963017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963019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16A (zh) * 2010-11-01 2011-03-16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双头螺丝起子
CN101985216B (zh) * 2010-11-01 2012-10-24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双头螺丝起子
CN103963017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963019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963017B (zh) * 2013-02-06 2016-09-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144086A (zh) * 2013-04-06 2013-06-12 昆山千寻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维修专用扳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7744B (zh) 具有锤击机构的电动工具卡盘组件
CN1072999C (zh) 工具头驱动转接器
US7770494B2 (en) Ratchet driver
CN1650773A (zh) 侧按式推出机构
JP5487514B2 (ja) モンキーレンチ
US20070163403A1 (en) Pivoting assembly of a hand tool
US20110017024A1 (en) Rotary ratchet wrench
CA2829797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CN1616193A (zh) 具有定位锁定关节的手工具
CN2623404Y (zh) 往复式电动研磨器
CN2426784Y (zh) 双向螺丝起子
US20100064858A1 (en) Adjustable ratchet wrench
US9032847B2 (en) Multi-bit power driver
CN101422886B (zh) 棘动式活动扳手
CN200981210Y (zh) 快速切换的手工具结构
US6862957B2 (en) Combination tool for assembling and dismantling a lock nut of a bearing of wheel axle of a wheeled vehicle
CN1197670C (zh) 带旋转楔形盘的成型机
CN2465864Y (zh) 双夹虎钳
EP2042270B1 (en) Rotary tool
CN101985213B (zh) 活动扳手
CN102788129A (zh) 可双向间歇运动的棘轮
CN1155455C (zh) 棘动扳手
CA2599722C (en) Adjustable ratchet wrench
CN2368658Y (zh) 手工具单向棘轮之结构装置
CN2494735Y (zh) 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