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84848Y -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 Google Patents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84848Y CN2384848Y CN 98240674 CN98240674U CN2384848Y CN 2384848 Y CN2384848 Y CN 2384848Y CN 98240674 CN98240674 CN 98240674 CN 98240674 U CN98240674 U CN 98240674U CN 2384848 Y CN2384848 Y CN 238484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front driving
- wheels
- sedan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车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基本布局,它有变速器、差速器、刹车机构;有靠背角度可随人体变化的座椅;有两个前驱动车轮和一个后转向车轮及“舵扇”;为方便操纵和上下车,还设置了可折曲的方向盘。它的两个前驱动车轮的旋转平面始终平行,且左右推力大小相等,彻底消除了这类车的因转向需要而人为设置的“前束”或因转向空间限制而无法使用大尺寸车轮的弊端。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差速器的前双轮驱动,后单轮转向的自行轿车。
资料表明,普通自行车在标准速度为16公里时,有三分之一能量用于克服空气阻力;当时速为32公里时,有一半能量在克服空气阻力,而当时速为48公里比赛速度时,90%的能量在克服空气阻力。显而易见,减少空气阻力是提高车速的一个主要措施。″自行轿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能有效的减少空气阻力,使车速有较大的提高。
“自行轿车”在十多年前杂志上就有发表,近几年在《中国专利》、《参考消息》中也有不少国内外的资料图片介绍,都以半躺骑行为特征,具有风阻小,车速快,省力舒适的特点,已有十多个不同的设计风格,本人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只有两类。一类是两前轮转向,后单轮推进的形式;另一种是单前轮转向,两后轮一侧推进的设计,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车种由于自身的一些不足,并没有推广与应用。
我们先研讨两前轮转向,后单轮推进的模式,它的推力中心始终作用于车体形心,所以推进效率较高,根据九六年《参考消息》和“奔向未来的自行车”文摘的介绍,这类车的时速已达45-50公里。赞叹之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种车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它的转向部分有三点不足:1、必须有“前束”;2、车体太宽;3、不能使用大尺寸车轮。“前束”是汽车拖拉机调整前轮的常用术语,其作用是改善车辆转向时的两轮不和谐状态,而人为地调整成前窄后宽,调整量一般在8-12毫米。这种车在不转弯时,两轮的旋转平面就不平行了,也就导致了一定分力损失,这对以人力推进的车辆,不能不引起重视。另由于采用汽车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致使转向车轮在宽度方向上远伸车体,导致车体宽大,对使用停放带来诸多不便,此车固有的优点在这里被抵消不少。还有它因转向空间限制,只能使用滚动阻力较大的小尺寸车轮。在《搬运》丛书有这样的试验结果:“车轮直径越大,越轻便”;在同样载重2000磅时,运动6英寸车轮需要50磅力,而运动12英寸车轮时只需20磅力,所以不难看出,在运转空间许可的情况下,适当的采用大尺寸车轮,也是一条提高推进效率的好办法。
我们再看另一类,一个前轮转向两个后轮的一侧推进方案,它的传动路线与普通的人力货运三轮车相仿,推进力不在车体中心,而在后双轮的其中一侧,这样的结果是,分力损失太大是这类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再有因前轮转向而人体又要半躺骑行,驱动时腿得伸展到不碰前轮的程度,所以导致车体太长,而坐椅后面的空间没有被利用等缺点。
综上认识,本实用新型是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推力中心作用点合理、没有分力影响、不使车体太宽太长、轮径较大、骑行操纵轻松的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差速器的作用下,用两个前轮驱动用一个后轮转向,它能使车体的长宽度得以控制,由于转向轮和驱动轮运转空间余度很大,可方便设置26和28英寸大尺寸车轮而不影响骑行和转弯,这对提高车速或减轻骑行体耗,提高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另三个车轮直径相同,给安装维修带来方便。
本车采用技术成熟的赛车用10级变速系统,它能满足行车各路况对档位的需求。它的六片飞轮组,是旋紧在差速器外壳的外伸螺纹上的,它和差速器组成一个总成部件便于安装。另外前、后变速钮都平齐的设置在位于右侧的刹车杆上,它与方向盘距离很近,这给操纵带来便利。
差速器是本车的主要部件,它由外壳、伞齿轮和两个行星伞齿轮组成,两个伞齿轮中心开有花键孔,用以保证其配合的同心度和为半轴的方便插入或退下提供便利。它内部的运行情况和汽车差速器原理相同。它的主要作用是,不论何种路况,两半轴输出转矩能同步增减,由于半轴与驱动轮刚性联接,转矩同步增减的输出特性,在这里被最终利用;它维持了推力中心始终作用于车体形心。另外,差速器的外壳表面可充当抱闸的拖带轮,当向后拉动刹车杆时,抱带就抱住差速器外壳,使其减速或停止,这也就控制了左右驱动轮。另外后转向轮的钳形闸也与刹车杆连动,使三个车轮被同时控制。
座椅和车架间是用可分合的卡子固定的,它可前后调整,以适应不同身高的要求,座椅上面的靠背可转动一定角度,能随人体姿势的改变随时变化,它起到人体与靠背间应力均匀分布的作用,有助于减少骑行疲劳。
后转向轮的叉架上,有一个外形像扇子的我们称之为“舵扇”的部件,它随后轮叉架支撑中心转动。轮缘采用大拉深绳槽,用以保证在各种振动颠簸下,绳不出槽,舵扇两转角处各设有钢丝绳松紧器,以方便舵绳的安装和调整。
因方向盘有较高的操纵灵敏和可靠性,它能使操纵变得轻松自如,所以本车选用了它,方向盘的最下方有一个绳轮,上面缠有钢丝绳,绳的两头分别导入滑线管通到后面的舵扇槽中,再通过舵扇上的松紧器调好锁定。这种由方向盘与绳轮、滑线管与钢丝绳、舵扇与松紧器三单元组成的转向系统十分灵敏可靠,不存在转向时的松旷、振颤和卡滞现象,且舵角每侧可达45度以上。
另外,为方便上下车,本车设有方向盘杆可折曲的装置,在方向盘下部有一个上下滑动的卡管,用手上提就可漏出折曲装置,这时即可向前推动方向盘,使座椅前部空间一下宽敞许多。提及的是,方向盘上有用颜色作的提示折曲方向的标记;前倾后的方向盘可在前方左右摆动一定角度,骑行者既可左侧上下车,也可右侧上下车。当准备骑行时只需向后拉动方向盘到尽头,卡管便会自动落下,使折曲装置锁定,从而使方向盘又进入可操纵状态。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侧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1为实用高效的自行轿车轴测图。
本车由车架(22),两驱动轮(16)和后转向轮(10)构成主体支撑于地面。座椅骨架(13)与车架间是用卡子(14)固定的;骑行者坐在靠背角度可调(8)的座椅(15)上,双脚蹬动踏板(1),链轮(23)上的链条经过由前拔链器(2)和后拔链器确定的档位,将动力传到差速器(18)。(注这部分上面有防护罩未表)经半轴又传给两个驱动轮,迫使车辆运动。方向盘(7)下面的绳轮(21),上绕有三圈钢丝绳(20),钢丝绳与绳轮间的磨擦力,足以使它们之间不发生滑动,钢丝绳的两头分别导入滑线管(12)滑线管两端分别设有并联支架(19)。由滑线管导出的钢丝绳,交叉后分别导入舵扇(9)的槽中;交叉的目的是保证方向盘控制下的转弯方向一致,两绳并不相碰。另为转向和夜间骑行安全,还设置了卡口式手控信号,照明灯(4)。行进中扭动平齐设置的前、后变速钮(6),就可控制前、后拨链器,它们也是用滑线管(3)传递动作的。当向后拉动刹车杆(5),抱带(17)和后轮上钳形闸同时动作,钳形闸的滑线管(11)是从车下通到前面与刹车杆端部的小摇臂连接的。
附图2,表述差速器、六片飞轮组及左右半轴的相互关系。
轴承外壳(1)是车架的一部分,半轴(2)与伞齿轮(7)联接处开有花键槽,它给安装维修带来方便。六片飞轮组(3)是用螺纹与差速器端盖联接的。胶塞(4)是封堵板孔兼油孔用的通轴(5)上装有两个行星伞齿轮(6),装后用洋冲在轴孔边的外壳上对面铆两点即可,以方便日后维修。调整垫片(8)是采用尼龙基塑料片最好。它刚中有柔,工艺性好,对改善各齿轮间的啮合减少磨擦损失起一定作用。两端盖(9)平面上钻有紧固用板孔,边缘处车制了细扣螺纹,它拧入外壳(11)并上紧。(10)为铜轴套。差速器外壳可充当抱闸的抱带轮。
附图3,表述了方向盘,折曲装置和绳轮间关系。
电笛是安装在方向盘轮毂(2)的空腔内的(未表),声音由孔(1)传出,它用自行车那种已标准的五号电池供电的双音频机芯。方向盘轮毂由螺栓(3)和楔母(4)配合胀紧在舵杆(6)上,这部分与普通自行车车把锁定原理一样。另可折曲装置其实就是一个研配精度较高的“合页”,它由管插件(7)、(12)及轴(13)组成,舵杆伸直时卡管(5)能自由下落,卡住舵杆,它的积累间隙应控制在0.1毫米之内。绳轮(11)和撑管(10)是用胀管器胀接的。楔母(9)螺栓(8)的作用也和自行车车把锁定原理一样。
附图4,表述了舵扇、钢丝绳及其松紧器的配合情况。
舵扇骨架(2)上左右分别开有一个横孔,分别穿入螺栓(3)由滑线管支架(8)固定的滑线管(7),光顺地引出钢丝绳与舵扇槽相切。这里两线相交,并不相碰。钢丝绳(6)端部进入一个较长的螺母(4),此螺母是致关重要的,螺母壁厚应在2.5毫米以上,钢丝绳端部与螺母端部互穿长度不小于15毫米,然后压扁(5)封定。由于压扁螺母的一端在舵扇槽中没有转动条件,所以只要拧动螺栓即可调整其松紧度,调好后翻折止动垫片(1)使其一头折向骨架管,一头折向螺栓扳方。
注:下述的权利要求,只以附图1说明。
Claims (4)
1、一种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有两个前驱动轮(16)一个后转向轮(10);其特征在于两个前驱动轮中间有一个差速器(18),后转向轮叉架上方有一个舵扇(9),在差速器前方设有可折曲的方向盘(7),方向盘前方设有脚蹬(1)和变速链轮(23),本车还设有靠背可调的座椅(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轿车,其特征是三个车轮直径相同,且可使用26和28英寸的标准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轿车,其特征是方向盘最下方有一个绳轮(21),其上绕有钢丝绳(20),是经滑线管(12)通到舵扇的,舵扇上还设有松紧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轿车,其特征是差速器外壳可充当抱带轮,刹杆(5)上设有两个变速钮(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40674 CN2384848Y (zh) | 1998-09-18 | 1998-09-18 |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40674 CN2384848Y (zh) | 1998-09-18 | 1998-09-18 |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84848Y true CN2384848Y (zh) | 2000-06-28 |
Family
ID=33987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2406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84848Y (zh) | 1998-09-18 | 1998-09-18 |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84848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0081A (zh) * | 2011-11-15 | 2014-07-16 |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 三轮轮椅 |
-
1998
- 1998-09-18 CN CN 98240674 patent/CN238484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0081A (zh) * | 2011-11-15 | 2014-07-16 |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 三轮轮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42335A (en) | Planetary-gear train for hybrid-drive vehicles | |
CN200942835Y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 | |
CN2384848Y (zh) | 两前轮驱动后单轮转向式自行轿车 | |
CN201042998Y (zh) | 四轮电动自行车 | |
CN2050393U (zh) | 水陆两用人力/电动自行车 | |
CN2811148Y (zh) | 轻型边三轮自动车 | |
CN2156115Y (zh) | 双人脚踏自行车 | |
CN2681983Y (zh) | 可分别独立驱动亦可同时驱动的模块化电动摩托车 | |
CN2607315Y (zh) | 协力自行车 | |
CN208325537U (zh) | 双轮驱动双轮可变速两轮电动自行车 | |
CN2681982Y (zh) | 可分别独立驱动亦可同时驱动的模块化电动自行车 | |
CN2389099Y (zh) | 四轮摩托车 | |
CN2426442Y (zh) | 组合式电动助力三轮车 | |
CN2423176Y (zh) | 蝌蚪式自行车 | |
CN2403665Y (zh) | 脚踏自行轿车 | |
CN2186696Y (zh) | 变速三轮脚踏车 | |
CN2721505Y (zh) | 无链条双驱动低座位三轮车 | |
CN85203731U (zh) | 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 | |
CN2202705Y (zh) | 齿轮传动塑料自行车 | |
CN2734601Y (zh) | 观光自行车 | |
CN2222674Y (zh) | 双轨双驱动摩托车 | |
CN2145147Y (zh) | 躺式自行车 | |
CN2040478U (zh) | 自行轿车 | |
CN1634742A (zh) | 可分别独立驱动亦可同时驱动的模块化电动自行车 | |
CN2129733Y (zh) | 自行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