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77720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77720Y
CN2377720Y CN99226536U CN99226536U CN2377720Y CN 2377720 Y CN2377720 Y CN 2377720Y CN 99226536 U CN99226536 U CN 99226536U CN 99226536 U CN99226536 U CN 99226536U CN 2377720 Y CN2377720 Y CN 23777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lid
hole
electric connector
shell fra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9226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99226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777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777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777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座孔的基座,其上盖置有可相对于基座有限度滑移的盖体,并设有对应基座座孔的盖孔,提供驱动作用的驱动件设有两分别收容于座孔及盖孔内的圆柱体,且其直径及设置的基准轴线位置均不相同。此驱动件可在工具辅助下适度旋转而驱使基座及盖体产生相对滑移,并在一侧设有弯折状的弹片,以在驱动件旋转时卡合于其对应的卡槽上,让使用者能强烈感觉到盖体的定位动作并使盖体准确定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可缩小操作及占用空间,并可提供盖体相对基座的开启与关闭动作确实定位,且能适度配合焊接加工的电连接器。
由于笔记型电脑等随身工具的盛行,电脑小型化、薄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为了携带的方便,笔记型电脑体积不断的变小,如此将不可避免地使电脑的内部操作空间变得拥挤不堪,因此主机板上元件的设计也变得非常重要,许多元件必须于结构上不断创新,以符合电脑小型化、薄型化的趋势。现有技术中用来承接如中央处理器等的晶片模组的电连接器构造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2214483、83200106号等案所揭示,现有用以承载与电脑的晶片模组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绝缘底座、滑动构件、端子及驱动构件,绝缘底座上具有若干个贯穿其上的端子孔用以收容端子,而滑动构件则对应盖置于绝缘底座的一侧,且其上对应于端子孔设有若干个贯穿孔,以供装晶片模组安装于其上时使其导电部分通过,并可令其进一步伸入端子孔内以适时和端子相抵接。至于驱动构件则包括枢轴部、驱动曲轴及驱动臂等部分,枢轴部枢接于于绝缘底座及滑动构件间的一侧,其适当部分上即设有驱动曲轴,而于枢轴部的一端则凸出于外并垂设有驱动臂。推动驱动臂,使驱动曲轴以枢轴部为轴转动,即可推动滑动构件改变其与绝缘底座的间的相对位置。在此过程中,组接于滑动构件上的晶片模组导电部分由原来容置于端子孔内未与端子抵接的状态,随滑动构件滑向端子并与抵接导通,而产生所谓零插入力(Zero Insertion Force,ZIF)的组接。但是,现有结构由于驱动臂的长度较大,且垂直于绝缘底座的承接表面加以动作,因此在操作驱动臂转动时占用绝缘底座承接表面以上的较大空间,而且其较大的操作幅度又极易与其它电子元件相互干涉碰撞,因此有难以克服的空间限制,如在空间较小如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内部时,则必然会影响笔记型电脑体积的缩小,因此不符合笔记型电脑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如直接将驱动臂加以缩短,将可能无法产生立即而充分的力矩使其操作不便,且不能根本解决占用体积的问题。由于现有电连接器处于开启与关闭两不同状态时,其驱动曲轴于两个旋转极端位置处并未具有任何定位装置,如此则容易造成驱动曲轴过度驱动滑动构件,从而使绝缘底座的端子孔与滑动构件的贯穿孔无法对应在正确相关位置上,造成包括晶片模组的导电部分插入困难或因的损坏晶片模组导电部分等种种问题。另外,目前为求迅速完成焊接及节省内部空间的要求下,端子的焊接已逐渐有采用包含使用球状焊料在内的表面黏着技术,然而现有电连接器的绝缘底座没有设置适当的垫高装置,从而造成绝缘底座与电路板的间间距较小甚至直接抵合,如此要利用球状焊料进行端子焊接,通常容易引起共面度不佳或焊接效果不佳等不良焊接质量问题,因而容易造成信号传输的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之驱动装置占用体积较小,在使用时其定位机构可将驱动装置限定于特定位置,且其具垫高装置。
依前述的创作目的,电连接器包括设置有座孔的基座,基座上设有端子收容槽以容纳导电端子,于基座上进一步设有具通孔及盖孔的盖体,其可与基座相互扣持并能产生相对的滑移。另外,在相对应通连的基座座孔及盖体盖孔内设有驱动件,驱动件设有两分别收容于座孔及盖孔内的圆柱体,且其直径及设置的基准轴线位置均不相同,驱动件可在工具操纵下使盖体产生相对基座且平行于基座构形走向的位移,并在一侧设有弯折状的弹片,以在驱动件旋转时卡合于其对应的卡槽上,从而使盖体相对于基座处于开启与关闭状态,让使用者能强烈感觉到盖体的定位动作并使盖体准确定位。
与习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驱动装置占用体积较小,在使用时定位机构可将驱动装置限定于特定位置,可让使用者能强烈感觉到盖体的定位动作并使盖体准确定位,且端子与电路板间焊接质量较高。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件与弹片组于座体上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体处于相对基座的开启状态时驱动件与弹片配合示意的局部构造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盖体处于相对基座的夹紧状态时驱动件与弹片配合示意的局部构造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体处于相对基座的开启状态时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盖体处于相对基座的夹紧状态时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1由盖体2、基座3、端子4(图7、8示)、驱动件5及弹片6(图4示)等构件所组成。盖体2呈平面方形体,其与电路板平行的一侧面外周侧凸设有凸起壁21,而凸起壁21中则包围有矩形凹入部22,用以承置晶片模组(未图示)。凹入部22上设有贯穿盖体2的若干个通孔221,且方形盖体2的其中一角落处向外延伸设有平台部23,平台部23上设有盖孔231,用以容置驱动件5(容后详述)。又请参阅图2所示,盖体2相对于凹入部22的另一侧面为平板状,其各边缘适当位置处均各设有数个突块24,各突块24其中一平行于盖体的对角线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241。
又配合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基座3具有对应于盖体2设置的构形,其亦为平面的方形体,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盖体2通孔221相对应的端子收容槽32,而且于基座3对应于盖体2的平台部2 3的角落处也延伸设有另一平台部33,此平台部33上则设有座孔34,其中座孔34的孔形不同于相对应的盖孔231,而且可配合盖孔231共同容置驱动件5(容后详述)。座孔34旁侧设有狭长状容置槽35,容置槽35呈适当的构形,以容置并固定弹片6(容后详述)。基座3的周侧边缘上对应于盖体2的突块2设有相容的凹部36,而且于各凹部36对应于突块24上的滑动槽241侧面上凸设有滑动块361。各滑动块361可插置滑动槽241中并于其中滑动。基座3的平台部33底侧面上还设有垫高块37,以于电路板上适当垫高基座3与盖体2(容后详述)。续请参阅图3所示,驱动件5由上圆柱体51与下圆柱体52一体相连,其中上圆柱体51的直径小于下圆柱体52且其轴线偏离下圆柱体52的中心轴线相当距离。两圆柱体51、52可分别收容于基座3的座孔34及盖体2的盖孔231内,并可相对于两孔洞分别作动旋转,同时上圆柱体51并未填满盖孔231而留有可活动空间。上圆柱体51的顶缘设置有可供一般螺丝起子抵置其中的凹槽511,而下圆柱体52的周侧面特定位置上则设有两向内凹入的卡槽521,两卡槽521间间隔的弧面为特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弧面为九十度角。另外,弹片6为具数个弯折处的弹性体,其包括插入段61、卡止段62及倒刺段63,其中设于中段的卡止段62所具备的弯折弧度与驱动件5卡槽521的凹入弧度大体相同。又,于座孔34旁侧的特定位置上开设有一容置槽35,容置槽35与座孔34相连通,弹片6恰可容置于此容置槽35内,并使插入段61及倒刺段63分别置入并抵止于容置槽35的两端侧,同时,弹片6的卡止段62则自容置槽35中段凸伸于座孔34内。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电连接器1组装时,可将弹片6装设于基座3的容置槽35内,且将驱动件5的下圆柱体52放置于座孔34中,此时两卡止槽521其中之一将与弹片6凸伸于座孔34内的卡止段62相抵接以产生局部卡合的效果。接着将盖体2罩盖于基座3上,并使驱动件6的上圆柱体61穿置于盖孔231内,此时盖体2的突块24将分别与基座3的凹部36相配合,并使凹部36上的滑动块361分别插置于突块24的滑动槽241中,且可相对滑动。
又请参阅图7,其为盖体2处于相对于基座3的开启状态时两者的位置关,如图所示,端子4固定于基座3的端子收容槽32中,端子4具有两个收容空间即宽部41与窄部42,且端子4藉由锡球7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在一起。于此状态下,盖体2的通孔221恰可与端子4的宽部41对齐,因此晶片模组的导电部分(未图示)可在无插入力下插入电连接器1中,且晶片模组的导电部分(未图示)与端子4的间并无接触,此时驱动件5的上圆柱体51相对处于下圆柱体52最外侧的圆周部位附近(图5示),亦即最远离弹片6及容置槽35且靠向盖孔231一端侧的位置上,同时弹片6的卡止段62恰可抵止定位在其中一卡止槽521上。然后,用工具抵止于凹槽51内并适当旋转驱动件5(如图5的箭头示),即可将整个驱动件5驱转90度,使其上圆柱体51相对旋向下圆柱体52的另一圆周侧(图6示),并同时抵动盖体2相对于基座3水平滑动,且沿盖孔231走向滑至另一端侧。此旋动动作将撑开弹片6的卡止段62而使其放开下圆柱体52,直至下圆柱体52转向另一位置时使弹片6的卡止段62再次卡止于另一卡槽内。此时盖体2将由原开启位置移动相当距离后由开启状态变成夹紧状态(图8示),夹紧状态时,盖体2的端子通孔221与端子4的窄部42对齐,从而使晶片模组导电部分(未图示)可被盖体2驱向端子4的窄部42并由窄部42夹紧,进而产生电性导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驱动件5并无现有的垂直动作式驱动臂等复杂构件,从而体积大大减小,且不会因操作驱动臂而与其他电子元件发生干涉及碰撞,因的节省大量空间,并可利用工具进行操作,且其可操作性良好。请参阅图5及图6,操作者通过旋转驱动件5将盖体2推到相对基座3的开启及关闭状态,开启及关闭弹片6与两间隔九十度的卡槽521分别卡合的结果,旋转时处于两卡槽521之间的侧壁522会压迫弹片6,使其插入段61向容置槽35内的剩余空间变形伸展,当驱动件5卡槽521卡合时,使用者可强烈感觉到盖体2的定位动作,使得盖体2不致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各种问题,如开启状态下盖体2通孔221与基座3端子收容槽32未上下通连面使晶片模组的导电部分无法插入至定位或夹紧状态下晶片模组的导电部分未移至供端子4夹持的定位而影响讯号传输稳定性等。
请参阅图9所示,盖体2盖设于基座3上且基座3上的端子4末端所植的锡球7尚未进行加热焊接过程时,盖体2的突块24的高度h与垫高块37(参阅图3)相同且均小于锡球7的直径。当焊接进行热后,锡球7将局部熔化变形且无法继续支撑基座3,而逐渐使突块24及垫高块37(参阅图3)与电路板相接触,从而即可实现适当垫高的目的,使焊接前后锡球7的共面度较佳且焊接品质较高,并使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间的信号传输稳定。
最后请参阅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驱动件安装于另一型式的电连接器8上。电连接器8亦设有大致呈矩形板体状的基座82,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822,于基座82的两相对侧边向外延伸有凸块823,且于基座82的一端缘处设置有一座孔824,座孔824旁侧的特定位置上则开设有容置槽825,而基座82与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由基座82一体成型的垫高装置826、827。盖体81相对盖接于基座82上,包括有本体811及凸出部812,于凸出部812的中间部位处设置有与座孔824相对通连的盖孔813。盖体81对应基座82的端子收容槽822而设置有通孔815,且其本体811两相对侧边向下弯折延伸成侧板体816,于侧板体816上设有滑动槽817,以供对应的基体82凸块823抵置并滑移其内。因此利用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将驱动件83、弹片84分别组于座孔824、盖孔813及容置槽825内,即可驱动盖体81相对于基座82移动,以使承置其上晶片模组(未图示)与电连接器8基座82上的端子(未图示)相导接。另外,由于电连接器8亦具有垫高装置826、827,因而可以适当垫高,可使电连接器8的端子(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的焊接平面性良好,有利于两者的电性连接。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承置晶片模组并抵接于电路板上,包括设有至少一个座孔的基座,盖置于基座上并可相对于基座产生平行于基座构形走向位移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盖孔,及收容于基座的端子收容槽中的端子,以及设于基座的座孔及盖体的盖孔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由两个连成一体且轴线相互呈偏位状圆柱体所构成的驱动件,且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两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两卡槽以弧度为九十度的弧面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座孔附近设有弹片,可在驱动件旋转时,与驱动件的两个卡槽分别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弯折状,其两端可定位于所述基座的座孔内侧壁面旁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座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可将弹片固定于所述,且允许弹片受压迫后在内部伸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可分为插入段,卡止段及倒刺段,插入段可于基座座孔的容置槽内伸展,而倒刺段则用于将弹片固定于容置槽内,所述卡止段则与驱动件的卡槽相卡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平台部底侧面上设有垫高块,另于盖体的周边缘适当位置处上设有数个突块,垫高块与突块在电连接器受热并进行表面接合时直接抵止于电路板,使局部变形不同的锡球能保持共平面度。
CN99226536U 1999-05-07 1999-05-07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3777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26536U CN2377720Y (zh) 1999-05-07 1999-05-0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26536U CN2377720Y (zh) 1999-05-07 1999-05-0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77720Y true CN2377720Y (zh) 2000-05-10

Family

ID=3401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2265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377720Y (zh) 1999-05-07 1999-05-0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7772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127A (zh) * 2011-11-22 2013-06-0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127A (zh) * 2011-11-22 2013-06-0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96719Y (zh) 固持装置
US5816842A (en) Self-aligning, mating electronic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324670B (zh) 硬盘固定组件
CN2831225Y (zh) 磁架旋转装置
CN2377720Y (zh) 电连接器
EP1389898B1 (en)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405331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JPH05145253A (ja) プラグインパツケージ実装構造
JP3072424U (ja) コネクタ
CN2399854Y (zh) 零插入力连接器
CN2490738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09388228U (zh) 枢转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
CN216118560U (zh) 一种角度限位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8025037U (zh) 可伸缩自锁的平板托架
CN1024471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383231Y (zh) 电连接器
US20080120805A1 (en) Rotating hinge with an elevating structure
CN2488193Y (zh) 零插入力连接器
TW201916481A (zh) 電連接器
CN108092022B (zh) 排线连接器
CN2667721Y (zh) 插座连接器
JP3231268U (ja) 車載カップホルダー用のサポートスタンド
CN201774076U (zh) 电连接器
CN214730796U (zh) 一种智能终端用精密电子元器件
CN216626162U (zh) 一种便于端子连接的调速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