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81946Y -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 Google Patents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81946Y
CN2281946Y CN 96211647 CN96211647U CN2281946Y CN 2281946 Y CN2281946 Y CN 2281946Y CN 96211647 CN96211647 CN 96211647 CN 96211647 U CN96211647 U CN 96211647U CN 2281946 Y CN2281946 Y CN 228194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ar
fixed
box
roto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2116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 Xins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62116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8194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8194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8194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桨舵回转体,驱动螺旋桨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保护桨舵回转体的弹性缓冲装置,以及操纵驱动机构。其中,在桨舵回转体下端的两螺旋桨共轴线背向安装。它可使船原地回转,自由灵活地前进、倒退、横移或微速前进;可防止水底杂物缠绕螺旋桨;可防止桨舵回转体碰撞损坏;且结构简单,安装维修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河机动船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中国专利第94206041.5号揭示了一种“360°全回转双互反转螺旋桨挂桨机”,它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桨舵回转体,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中间传动轴、从而驱动螺旋桨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以及操纵驱动机构。其中,该桨舵回转体包括上箱体,固定套筒,旋转套筒,下箱体,中间传动轴,第一和第二螺旋桨轴,第一和第二螺旋桨,以及两对大小锥齿轮。由于该上箱体由单一壳体组成,因此加工制造(需用镗床)和装拆油封非常不便;由于在下箱体中安装着两对大小锥齿轮,因此结构较复杂,安装及更换易损件较困难;由于第一和第二螺旋桨位于下箱体的同一侧,且互相之间距离较近,因此杂物有时会缠绕在螺旋桨上,从而引起停转。另外,上述第一传动链包括正车传动装置和倒车传动装置,由于桨舵回转体(包括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螺旋桨)可在360°范围内全回转,因此只要改变桨舵回转体的旋转角度而不改变螺旋桨的旋转方向就可改变船的航行方向,故第一传动链中显然包含着多余的结构。另外,上述操纵驱动机构采用一对大小齿轮变速,再由一链轮驱动第二传动链,其结构也较为复杂。最后,上述桨舵回转体是直接刚性连接在船艉部上,因此航行中当其下端与河底硬物碰撞时易使旋转套筒弯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它结构简单,加工、安装和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桨舵回转体,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中间传动轴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以及操纵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桨舵回转体包括:一固定在船艉部甲板上的、由一上部壳体和一下部壳体组合而成的上箱体,一与上箱体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套筒,一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套筒内、其上端伸入上箱体下部空腔内而其下端穿过固定套筒的旋转套筒,一固定在旋转套筒下端的下箱体,一上下端分别可旋转设置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空腔内、中段位于旋转套筒内的中间传动轴,一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垂直且一端伸出下箱体外的第一螺旋桨轴,一安装在第一螺旋桨轴伸出端上的第一螺旋桨,一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内、其轴线与第一螺旋桨轴重合的第二螺旋桨轴,一固定在第二螺旋桨轴伸出端的第二螺旋桨,一与下箱体固定连接的流线型防护板,两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螺旋桨轴位于下箱体内一端上的大锥齿轮,以及一固定在中间传动轴下端的,分别与两大锥齿轮啮合的小锥齿轮。
在上述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中,还可包括一设于桨舵回转体前侧或后侧的弹性缓冲装置,它包括一一端与桨舵回转体上的固定套筒固连、另一端固定着一中间有一螺孔的前端板的连接管,一一端与前端板上的螺孔螺接的主轴,一与船体相对固定、中间有一容主轴通过的孔的支架,一安装在主轴另一端的后端板,一安装在支架和连接管前端板之间的主轴上的第一压簧,以及一安装在支架和后端板之间的主轴上的第二压簧。
在上述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中,所述第一传动链可包括一可旋转地设在上箱体上部壳体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垂直且一端伸出上箱体外的转轴,一固定在转轴伸出端上的皮带轮,以及一固定在上箱体内的转轴上的、与固定在中间传动轴上端的大锥齿轮啮合的锥齿轮。
在上述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中,所述操纵驱动机构可包括一固定在甲板上的箱体,一可旋转地设在箱体的前板和后板之间、且一端伸出前板的手柄轴,一固定在手柄轴伸出端的手轮,固定在手柄轴上的一小圆柱齿轮和一链轮,一位于手柄轴一侧的、可旋转地设置在箱体上的方向轴,一固定在方向轴上并与所述小圆柱齿轮啮合的大圆柱齿轮,一固定在方向轴上的小锥齿轮,以及一安装在箱体顶板上的、由小锥齿轮带动的指向仪。
在上述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中,所述桨舵回转体中的第一和第二螺旋桨轴的伸出端可分别位于下箱体的相对两侧。
此外,可在船艉部、并在船体中心线对称两侧分别安装一台所述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上箱体由一上部壳体和一下部壳体组合而成,因此使加工、安装和维修均很方便;由于在下箱体中利用三只锥齿轮代替两对大小锥齿轮,因此使结构较简单,安装在也较容易;由于第一和第二螺旋桨分别位于下箱体的相对两侧,因此杂物不易缠绕在螺旋桨上,不易引起设备停转;由于在桨舵回转体的一侧安装了一弹性缓冲装置,因此当桨舵回转体下端在航行中碰到河底硬物时可得到缓冲而不会弯曲变形;由于在第一传动链中去掉了倒车传动装置,在操纵驱动机构中以链轮直接变速代替一对大小齿轮变速,因此使结构更为简单,工作更加可靠。经过上述改进的挂桨机,更充分体现了原有挂桨机所具有的推进效率高,灵活机动,安全可靠,适合于内河浅水和狭窄航道航行的特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挂桨机的船艉部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操纵驱动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俯视图。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桨舵回转体11,保护桨舵回转体11的弹性缓冲装置,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中间传动轴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以及操纵驱动机构46。
参看图1-3,所述桨舵回转体以下述方式组成:上箱体由上部壳体12和下部壳体13组合而成,并固定在船艉部的甲板3上。固定套筒14固定连接在上箱体下部壳体13的下端上。旋转套筒15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套筒14内,其上端伸入上箱体下部壳体13内,其下端穿过固定套筒14。下箱体16固定在旋转套筒15的下端。中间传动轴17上端可旋转地设置在上箱体上部壳体12内,下端可旋转地设置在下箱体16空腔内,中段位于旋转套筒15内。第一螺旋桨轴36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16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17垂直且一端伸出下箱体16外。第一螺旋桨38安装在第一螺旋桨轴36的伸出端上,而一大锥齿轮35安装在第一螺旋桨轴36位于下箱体16内的一端上。第二螺旋桨轴34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16内,其轴线与第一螺旋桨轴36重合且一端伸出下箱体16外,而该伸出端与第一螺旋桨轴36的伸出端分别位于下箱体16的相对两侧,另有一大锥齿轮33安装在第二螺旋桨轴34位于下箱体16内的一端上,而第二螺旋桨37安装在第二螺旋桨轴34的伸出端上。两大锥齿轮35和33分别与一安装在中间传动轴17下端的小锥齿轮32啮合。此外,在下箱体16外侧还固定连接一流线型防护板39,此防护板39既可在船航行时保护螺旋桨,又可在螺旋桨停转情况下稳定船只的方向。
参看图1和4,所述弹性缓冲装置安装在桨舵回转体11的前侧或后侧,它以下述方式组成:连接管10的一端与桨舵回转体11中的固定套筒1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着一中间有一螺孔(未画出)的前端板10′。主轴9的一端与前端板10′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支架7与船体1相对固定,而其中间有一容主轴9通过的孔(未画出)。一后端板5安装在主轴9的另一端。第一压簧8安装在支架7和前端板10′之间的主轴9上,而第二压簧6安装在支架7和后端板5之间的主轴9上。
参看图1、3和7,所述第一传动链以下述方式组成:转轴18可旋转地设在上箱体上部壳体12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17垂直,且一端伸出上部壳体12外。皮带轮23固定在转轴18的伸出端上。锥齿轮22固定在上部壳体12内的转轴18上,且与固定在中间传动轴17上端的大锥齿轮25啮合。皮带轮23通过皮带4由固定在甲板3上的主机2带动,而主机2由置于驾驶室内的主机油门操纵器47控制。
参看图2和7,所述第二传动链以下述方式组成:上连接管29固定在上箱体下部壳体13的侧面,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17垂直。齿轮轴27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连接管29内,其一端伸入上箱体下部壳体13内,另一端向外伸出连接管29。旋转小锥齿轮30固定在齿轮轴27伸入下部壳体13的一端上,并与固定在旋转套筒15上端的旋转大锥齿轮26啮合。链轮28固定在齿轮轴27向外伸出上连接管29的另一端上。一可由空心无缝钢管制造的转动轴43可旋转地设置在甲板3上,其两端各设置一链轮41和44。通过链条40连接链轮28和41,再通过链条45连接链轮44和一在操纵驱动机构46内的链轮53。上述第二传动链基本上与上述引用的中国专利中的第二传动链相同。
参看图5和6,所述操纵驱动机构46以下述方式组成:支架61固定在甲板3上,而一箱体固定在支架61上,且该箱体包括前板48,后板49和顶板50。手柄轴51可旋转地设在箱体的前板48和后板49之间,且一端伸出前板48外。手轮52固定在手柄轴51的伸出端上,而小圆柱齿轮31和链轮53固定在位于箱体内的手柄轴51上,其中小圆柱齿轮31也可直接在手柄轴51铣出。链轮53通过链条45与转动轴43上的链轮44连接,通过改变链轮53和链轮44之间及链轮41与链轮28之间的大小比例,即可进行输出变速。方向轴54可旋转地设在箱体的前板48和后板49之间,并位于手柄轴51的一侧。大圆柱齿轮55和小锥齿轮56固定在方向轴54上,且大圆柱齿轮55与小圆柱齿轮31啮合,而小锥齿轮56带动安装在顶板50上的指向仪60。指向仪60基本上与上述引用的中国专利中的指向仪相同,它包括一可旋转地安装在顶板50上的垂直方向轴59,其一端伸入指向仪60内,另一端伸入下方箱体内。大圆锥齿轮57安装在方向轴59伸入下方箱体内的一端,并与小圆锥齿轮56啮合。一用以指示螺旋桨方位的指针58横向固定在方向轴59伸入指向仪60的一端上。
参看图7和8,本实用新型的挂桨机既可如图7所示只在船体中心线19上的船艉部处安装一台,也可如图8所示在船体中心线19对称两侧的船艉部处各安装一台。当安装两台挂桨机时,可在转动轴43的一端上安装两个链轮41,通过两条链条40,分别与两台挂桨机上的链轮28连接,从而使两台挂桨机可共用转动轴43及操纵驱动机构46。而安装两台挂桨机,可在一台设备损坏时即刻使用另一台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引用的中国专利揭示的挂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由于省掉了原有的倒车装置,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挂桨机时,只需将桨舵回转体的回转部分转动180度即可倒车行驶,因此使控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和结构。

Claims (6)

1.一种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桨舵回转体,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中间传动轴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以及操纵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桨舵回转体包括:一固定在船艉部甲板上的上箱体,一与上箱体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套筒,一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套筒套内、其上端伸入上箱体下部空腔内而其下端穿过固定套筒的旋转套筒,一固定在旋转套筒下的下箱体,一上下端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空腔内、中段位于旋转套筒内的中间传动轴,一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垂直且一端伸出下箱体外的第一螺旋桨轴,一安装在第一螺旋桨轴伸出端上的第一螺旋桨,一可旋转地设在下箱体内、其轴线与第一螺旋桨轴重合且一端伸出下箱体外的第二螺旋桨轴,一安装在第二螺旋桨轴伸出端上的第二螺旋桨,以及一与下箱体固定连接的流线型防护板;其中,第一螺旋桨轴和第二螺旋桨轴均由中间传动轴驱动而相互反向旋转,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舵回转体中,所述上箱体由一上部壳体和一下部壳体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旋桨轴位于下箱体内的一端上分别安装一大锥齿轮,而该两大锥齿轮分别与一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下端的小锥齿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桨舵回转体前侧或后侧的弹性缓冲装置,它包括一一端与桨舵回转体上的固定套筒固连、另一端固定着一中间有一螺孔的前端板的连接管,一一端与前端板上的螺孔螺接的主轴,一与船体相对固定、中间有一容主轴通过的孔的支架,一安装在主轴另一端的后端板,一安装在支架和连接管前端板之间的主轴上的第一压簧,以及一安装在支架和后端板之间的主轴上的第二压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链包括一可旋转地设在上箱体上部壳体内、其轴线与中间传动轴垂直且一端伸出上箱体外的转轴,一固定在转轴伸出端上的皮带轮,以及一固定在上箱体内的转轴上的、与固定在中间传动轴上端的大锥齿轮啮合的锥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在甲板上的箱体,一可旋转地设在箱体的前板和后板之间、且一端伸出前板的手柄轴,一固定在手柄轴伸出端的手轮,固定在手柄轴上的一小圆柱齿轮和一链轮,一位于手柄轴一侧的、可旋转地设置在箱体上的方向轴,一固定在方向轴上并与所述小圆柱齿轮啮合的大圆柱齿轮,一固定在方向轴上的小锥齿轮,以及一安装在箱体顶板上的、由小锥齿轮带动的指向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其特征在于,在船艉部、并在船体中心线对称两侧分别安装一台所述挂桨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舵回转体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旋桨轴的伸出端分别位于下箱体的相对两侧。
CN 96211647 1996-05-14 1996-05-14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8194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211647 CN2281946Y (zh) 1996-05-14 1996-05-14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211647 CN2281946Y (zh) 1996-05-14 1996-05-14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81946Y true CN2281946Y (zh) 1998-05-20

Family

ID=3389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2116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81946Y (zh) 1996-05-14 1996-05-14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8194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345A (zh) * 2015-02-11 2015-05-20 刘卓海 船舶的行驶方法、船舶及其推进器
CN103786854B (zh) * 2005-06-09 2016-08-17 施奥泰尔有限公司 船舶动力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854B (zh) * 2005-06-09 2016-08-17 施奥泰尔有限公司 船舶动力装置
CN104627345A (zh) * 2015-02-11 2015-05-20 刘卓海 船舶的行驶方法、船舶及其推进器
CN104627345B (zh) * 2015-02-11 2019-01-01 刘卓海 船舶的行驶方法、船舶及其推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082C (zh) 整体全回转升降式舵桨装置
CN102887217B (zh) 一种自治式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装置
US7033234B2 (en) Method of steering a boat with double outboard drives and boat having double outboard drives
CN202295269U (zh) 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101475057A (zh) 360°全回转船舶对转桨推进装置
CN202848014U (zh) 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102390508A (zh) 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2808736Y (zh) 整体回转升降式舵桨装置
CN2281946Y (zh) 360°全回转对转桨挂桨机
CN1721272B (zh) 360°全回转对转桨推进装置
US4925413A (en) Stern drive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 including a chain drive mechanism
CN101007567A (zh) 一种可侧向推进并能减少兴波阻力的船舶
CN2141398Y (zh) 360°全回转导流管螺旋桨挂桨机
CN102390513B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CN208585397U (zh) 一种船外机自动转向驱动装置
CN2482534Y (zh) 360°全回转舵桨装置
JP2515864Y2 (ja) 船舶用ポッド型二重反転プロペラ
CN2260054Y (zh) 双桨大夹角船舶推进装置
CN2138094Y (zh) 无舵船用挂桨
CN2184654Y (zh) 360°全回转双互反转螺旋桨挂桨机
US3587510A (en)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with split drive shaft
CN212500970U (zh) 一种变动力双驱动全回转舵桨
EP0640052B1 (en) Propeller drive for boats
CN201553296U (zh) 船舶船头转向装置
CN202264879U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EE ADDRESS; FROM: ROOM 402, NO. 16, MINXINGMIN ROAD(EAST), SHANGHAI CITY TO: ROOM 402, NO. 39, HUALI HOUSING ESTATE, MEILONG ROAD, SHANGHAI CITY, 200232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232 Shanghai Meilong Road No. 39 room 402 Huali Village

Patentee after: Xiao Xinsheng

Address before: Room 16, No. 402 min Dong Road, Shanghai, Minhang

Patentee before: Xiao Xinsheng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