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66542U - 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66542U
CN221366542U CN202323402029.6U CN202323402029U CN221366542U CN 221366542 U CN221366542 U CN 221366542U CN 202323402029 U CN202323402029 U CN 202323402029U CN 221366542 U CN221366542 U CN 221366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owertrain
fine filter
motors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02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思学
王齐
卫镜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02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66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66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66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总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该动力总成包括壳体、两个电机以及供油系统。壳体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底壳,两个电机设置于壳体内,供油系统连接于壳体与两个电机之间,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个电机。每个电机具有冷却通道和齿轴间隙通道,润滑油进入冷却通道能够为电机液冷散热,润滑油进入齿轴间隙通道能够对电机的齿轴结构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主油路和设置于主油路上的精滤组件,精滤组件包括并联的精滤和旁通油路,主油路的流量为精滤的流量与旁通油路的流量之和。该动力总成,对精滤设置旁通油路,可以降低系统的流阻,并同时达到过滤油液残渣的目的。

Description

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总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通常会配备两个电机,即一个发电机和一个驱动电机,因此需要同时满足双电机及其齿轴系统的冷却润滑需求。在双电机油冷的场景下,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油泵,以及阀组系统等部件,向系统提供足够流量,从而满足系统的冷却润滑需求。但是,目前的油冷系统无法满足精滤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该动力总成配置了精滤以及与精滤并联的旁通管路,能够降低系统的流阻,同时达到过滤油液残渣的目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具体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该动力总成包括壳体、两个电机以及供油系统。壳体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底壳,两个电机设置于壳体内,供油系统连接于壳体与两个电机之间,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个电机。每个电机具有冷却通道和齿轴间隙通道,润滑油进入冷却通道能够为电机液冷散热,润滑油进入齿轴间隙通道能够对电机的齿轴结构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主油路和设置于主油路上的精滤组件,精滤组件包括并联的精滤和旁通油路,主油路的流量为精滤的流量与旁通油路的流量之和。该动力总成,对精滤设置旁通油路,可以降低系统的流阻,并同时达到过滤油液残渣的目的。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供油系统包括设置于主油路上的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精滤组件的出口端,能够对精滤组件输出的润滑油进行换热冷却。或者,热器设置于精滤组件的入口端,能够对进入精滤组件的润滑油进行换热冷却。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供油系统包括设置于主油路上的泵组,泵组设置于精滤组件入口端与油底壳之间。泵组能够为润滑油的流动提供动力,驱动润滑油自油底壳输送至电机。
其中,泵组可以是一个油泵,通过该一个油泵泵压润滑油。或者,泵组包括并联的至少两个油泵,每个油泵的出口侧分别与精滤组件的入口端连接。多个油泵并联的泵组能够增大主油路中的润滑油总油量,提升润滑冷却效果。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供油系统包括一个主油路,主油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电机连接,即可以通过一个主油路同时为两个电机供油。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供油系统包括两个主油路,每个主油路的输出端对应连接于一个电机,每个主油路上设置有精滤组件。每个电机的供油系统是独立的,互不干扰。
其中,每个精滤组件的入口端与油底壳之间设置有油泵,即每个主油路通过独立的油泵提供动力。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精滤组件包括旁通阀,旁通阀设置于旁通油路上。具体地,旁通阀为比例电磁阀。可通过控制旁通阀的开度,进而控制精滤的流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轮如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的动力总成,其中,动力总成与车轮传动连接,以使得动力总成对车辆提供驱动力,从而保证车辆能够运行。由于该动力总成提供的润滑油杂志较少且具有较小的油阻,能够实现良好的润滑效果,从而提升了车辆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供油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精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精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供油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供油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供油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供油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动力总成,对电机的油冷润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方案中,有的采用搅油齿+壳体加强筋的被动搅油润滑方式,有的采用主动+被动结合的润配合阀组系统控制流量的润滑方式。动力总成安装精滤后,系统的流阻提高,对油泵能力要求高,现有解决方案无法满足精滤安装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及具有该动力总成的车辆,该动力总成对精滤配备并联的旁通油路,通过对旁通油路与精滤的流量进行调整以降低系统的油阻,进而降低对油泵的能力要求,提升系统的流量,优化润滑冷却效果。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100,该车辆100包括车轮20以及动力总成10,动力总成10可与车轮20传动连接,用于为车辆100提供驱动力,从而使得车辆100能够正常运行。
图2a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10的结构。如图2a所示,动力总成10包括壳体1、两个电机2以及供油系统3。两个电机2设置于壳体1内,两个电机2分别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图2a中标示了两个电机2在壳体1内的位置。壳体1的底部储存有润滑油,供油系统3具有向两个电机2输送润滑油的油路,每个电机2具有冷却油道和齿轴润滑油道,供油系统3可以将润滑油输送至每个电机2的冷却油道和齿轴润滑油道,为每个电机2散热并润滑。供油系统3还包括精滤组件32、泵组33以及换热器34,精滤组件32、泵组33以及换热器34均设置在供油系统3用于输送润滑油的油路上。精滤组件32用于对润滑油进行油渣精细过滤,泵组33用于提供润滑油流动的动力,换热器34用于对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图2b示出了动力总成10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如图2b所示,供油系统3包括形成于壳体1内的主油路31,精滤组件32包括并联的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主油路31的流量为精滤321的流量与旁通油路322的流量之和。精滤321包括进油腔Q1和出油腔Q2,进油腔Q1和出油腔Q2之间设置有过滤结构。进油腔Q1和出油腔Q2分别与主油路31连通,旁通油路322并联在进油腔Q1与主油路31的连接处和出油腔Q2与主油路31的连接处之间,实现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的并联。主油路31内的润滑油经过精滤组件32时,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内的润滑油的流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应当理解,图2b中还示例了换热器34的结构,换热器34安装在壳体1的表面并与主油路31连通,换热器34相对主油路31的位置此处仅为示例。
图3a示例了一种动力总成10的供油架构。如图3a所示,壳体1的底部具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底壳11。供油系统3连接于油底壳11与两个电机2之间,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个电机2。供油系统3的主油路31连接在两个电机2与油底壳11之间,用于形成油底壳11与两个电机2之间的供油管路。主油路31内流通的润滑液可以经过精滤组件32、泵组33以及换热器34。其中,在供油系统3将油底壳11中的润滑油向两个电机2输送的过程中,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内均有润滑油通过,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内的润滑油的流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旁通油路322可以设置一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组,以达到流量调节的目的。
请继续参照图3a,主油路31示例为一个,主油路31用于连接油底壳11的一端为进油端a1,主油路31用于连接两个电机2的一端为出油端a2,主油路31的出油端a2同时与两个电机2连接,以同时向两个电机2供油。其中,泵组33示例为一个油泵331,该油泵331设置于精滤组件32的进油端a1与油底壳11之间,以将油底壳11内的润滑油泵压进入精滤组件32,为润滑油的流通提供动力。换热器34设置在精滤组件32的出口端b2,具体可以位于主油路31的出油端a2与精滤组件32之间。换热器34可以对主油路31中的润滑有进行换热,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使得温度更低的润滑油进入电机2的冷却油道为电机2散热。此时,进入换热器34的润滑油是已经部分经过精滤321的润滑油。另外,在泵组33与油底壳11之间还可以安装粗滤,以对进入主油路31的润滑油进行第一次初步过滤,减轻精滤321的过滤负担,提升过滤效果。
图3b示出了精滤组件32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如图3b所示,精滤组件32设置在主油路31上,主油路31具有主通道S0,精滤组件32的入口端b1和出口端b2接入主通道S0。精滤321具有精滤通道S1,精滤通道S1的两端分别与入口端b1和出口端b2连通。旁通油路322具有旁通通道S2,旁通通道S2的两端分别与入口端b1和出口端b2连通,从而实现精滤321与旁通油路322的并联。润滑油自主通道S0进入精滤组件32的入口端b1后分两路,分别进入精滤通道S1和旁通通道S2,最后两路润滑油在精滤组件32的出口端b2汇流再次进入主通道S0。进入精滤通道S1的润滑油进行精滤处理,具有较大的油阻。进入旁通通道S2则不会受到额外的阻力,可以减小系统的油阻。其中,旁通油路322可以设置于动力总成10的壳体1内部,并与主油路31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精滤通道S1垂直于润滑油流通方向的截面面积与精滤321的流量相关,旁通通道S2垂直于润滑油流通方向的截面面积与旁通油路322的流量相关。在具体应用中,改变旁通通道S2垂直于润滑油流通方向的截面面积,就可以改变精滤321与旁通油路322的流量分配,从而实现流量调节。
图3c示出了精滤组件32的另一种具体的结构。与图3b所示的结构区别在于,图3c中的旁通油路322为管道结构,该管道结构具有旁通通道S2,旁通通道S2的两端分别与入口端b1和出口端b2连通,从而实现精滤321与旁通油路322的并联。在具体应用中,改变旁通油路322的内径尺寸,就可以改变精滤321与旁通油路322的流量分配,从而实现流量调节。在这种结构中,旁通油路322的两端可以与主油路31为可拆卸连接,从而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内径尺寸的旁通油路322,即可对精滤321进行流量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总成10中,油底壳11中的润滑油被泵组33的油泵331加压后,依次通过精滤组件32、换热器34,最后分别被输送到两个电机2的冷却油道和齿轴系统的润滑油道中。其中,供油系统3对精滤321并联了旁通油路322以实现旁通,通过适当控制旁通油路322的油阻,可以达到控制精滤321流量的目的。对于动力总成10,润滑油的润滑冷却系统具有循环回路,图3a至图3c所示的供油架构只是润滑油循环回路用于供油的一部分,润滑油在循环回路中经过几次循环后,系统中的润滑油可最大限度地经过精滤321,实现过滤油液中残渣的目的。
基于图3a所示的动力总成10的供油架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换热器34还可以设置在精滤组件32的入口端b1与泵组33之间。此时,进入换热器34的润滑油是还未经过精滤321的润滑油。
基于图3a所示的动力总成10的供油架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泵组33包括多个并联的油泵331,多个油泵331具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油泵331。此处示例的泵组33包括两个油泵331,两个油泵331并联设置。两个油泵331的出口侧分别与精滤组件32的入口端b1连接。每个油泵331都可以形成一个从油底壳11向精滤组件32输送润滑油的油路。这种供油架构,多个油泵331并联的泵组33能够增大主油路31中的润滑油总油量,提升润滑冷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针对两个电机2,供油系统3设置有两个主油路31,每个主油路31对应连接一个电机2与油底壳11。也就是说,每个电机2对应设置有一个主油路31供油。具体地,每个主油路31上设置有泵组33、精滤组件32以及换热器34。其中,泵组33示例为一个油泵331。在该架构中,一个主油路31以及设置于该主油路31上的泵组33、精滤组件32以及换热器34可以看做一套系统,针对每个电机2设置有一套独立的系统进行供油,两个电机2的供油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当然,每个主油路31上的泵组33也可能是多个油泵331并联的组合形式。
为了对精滤组件32中精滤321和旁通油路322中的油量进行精准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精滤组件32还包括设置于旁通油路322上的旁通阀323。其中,旁通阀323可以为一组比例电磁阀,由此可通过控制旁通阀323开度,进而控制精滤321的流量。当供油系统3初始工作时,可减小旁通阀323的开度,以适当提高精滤321的流量,达到快速过滤润滑油残渣的目的。当供油系统3运行一段时间后,可适当增大旁通阀323开度,以减小精滤321的流量,降低供油系3的流阻,提高主油路31的总流量,加强对电机2的冷却效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总成10应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电驱系统,该动力总成可以认为是车辆100的电驱变速箱。或装配该种变速箱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可通过实物拆解的方式进行取证。可以适配单个油泵331和精滤321的组合,降低系统流阻,提升系统流量。由于系统流阻降低,可以降低泵组33的功率,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个电机以及供油系统;
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底壳,所述两个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供油系统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两个电机之间,用于将所述润滑油输送至所述两个电机;
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主油路和设置于所述主油路上的精滤组件,所述精滤组件包括并联的精滤和旁通油路,所述主油路的流量为所述精滤的流量与所述旁通油路的流量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油路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精滤组件的出口端,或,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精滤组件的入口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油路上的泵组,所述泵组设置于所述精滤组件入口端与所述油底壳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包括并联的两个油泵,两个所述油泵的出口侧分别与所述精滤组件的入口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一个所述主油路,所述主油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机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两个所述主油路,每个所述主油路的输出端对应连接于一个所述电机,每个所述主油路上设置有所述精滤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精滤组件的入口端与所述油底壳之间设置有油泵。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组件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设置于所述旁通油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为比例电磁阀。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
CN202323402029.6U 2023-12-13 2023-12-13 动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21366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02029.6U CN221366542U (zh) 2023-12-13 2023-12-13 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02029.6U CN221366542U (zh) 2023-12-13 2023-12-13 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66542U true CN221366542U (zh) 2024-07-19

Family

ID=9187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02029.6U Active CN221366542U (zh) 2023-12-13 2023-12-13 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66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49234B1 (en) Drive unit
EP1049235B1 (en) Drive unit
CN108884930A (zh) 用于电驱动装置的润滑剂供应装置和具有这种润滑剂供应装置的机动车
CN114396472A (zh) 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3783360A (zh) 一种用于电驱动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0951516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控制装置
CN214564592U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221366542U (zh) 动力总成及车辆
EP4045779A1 (en) Fluidic control device of a vehicle
EP4299920A1 (en) Vehicle, hydraulic system for powertrain of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4321348A (zh) 混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CN115450967A (zh)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EP4045781B1 (en) Fluidic command device of a vehicle
CN115139771A (zh) 电机系统及具有该电机系统的车辆
CN114396440A (zh) 一种独立装配式前置缓速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882964U (zh) 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及车辆
CN221162198U (zh) 动力总成和车辆
WO2024159531A1 (zh) 电驱系统、动力装置及车辆
CN112879464B (zh) 混动液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919383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of a vehicle
CN114448175A (zh) 动力总成、控制动力总成的冷却的方法以及车辆
KR100642994B1 (ko) 구동장치
CN117419149A (zh) 电驱总成及电动设备
CN117465210A (zh) 电驱动总成的冷却系统、电驱动总成、车辆以及控制方法
CN116182055A (zh) 液压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