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5726U - 多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多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5726U
CN221345726U CN202323095520.9U CN202323095520U CN221345726U CN 221345726 U CN221345726 U CN 221345726U CN 202323095520 U CN202323095520 U CN 202323095520U CN 221345726 U CN221345726 U CN 221345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element
group
trave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955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岛裕贵
东出善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5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5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形成通路,并且能够紧凑地形成的多控制阀。多控制阀具备:包括铲斗用阀芯、斗杆用阀芯、动臂用阀芯、第一行驶用阀芯、第二行驶用阀芯、旋转用阀芯的第一阀芯群;形成有装卸侧通路和行驶侧通路且被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插通的阀块;和包括再生用阀芯、行驶优先用阀芯和卸载用阀芯,各阀芯以与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的形式插通阀块的第二阀芯群;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在阀块中沿规定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在阀块中沿规定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且构成与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不同的列。

Description

多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插通有多个阀芯的多控制阀(multi control valve)。
背景技术
挖掘机等建筑机械中,具备控制工作液向各执行器的流动的多控制阀。作为多控制阀的一个示例,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油压控制阀装置。油压控制阀装置中,控制工作液向各执行器的流动的阀芯、即驱动类阀芯在主体块中排成一列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11-1900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多控制阀中,除了驱动类阀芯之外还具备辅助类阀芯。辅助类阀芯是伴随建筑机械的节能化或改善操作性等各种要求而具备于多控制阀中的阀芯。作为辅助类阀芯,例如有再生用阀芯、行驶优先用阀芯及卸载阀芯。辅助类阀芯与特定的阀芯连接。因此,根据辅助类阀芯所配置的位置,形成于多控制阀的通路变得复杂。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形成通路且能紧凑地形成的多控制阀。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多控制阀,具备:第一阀芯群,其包括:控制供给至铲斗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铲斗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斗杆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斗杆用阀芯、控制供给至动臂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动臂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一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一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二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二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旋转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旋转用阀芯;阀块,其形成有装卸侧通路和行驶侧通路,且被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地插通,所述装卸侧通路与所述铲斗用阀芯、所述斗杆用阀芯、所述动臂用阀芯及所述旋转用阀芯连接,所述行驶侧通路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连接;和第二阀芯群,其包括:控制从所述斗杆缸的杆侧端口向头侧端口供给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再生用阀芯、通过控制在所述装卸侧通路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从而使工作液优先在所述行驶侧通路中流动的行驶优先用阀芯、和将所述行驶侧通路内流动的工作液排出的卸载用阀芯,并且,各阀芯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的形式插通于所述阀块;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且构成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不同的列。
根据本公开,将驱动作为各气缸及各马达的执行器的驱动类的阀芯配置成一列,所以能够容易形成通路。又,将驱动类的阀芯之外的辅助类的阀芯在驱动类阀芯的列的旁边配置成一列,能够紧凑地形成多控制阀。因此,能够提高对机器的装载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形成通路,并且能够紧凑地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多控制阀中构成的液压回路的回路图;
图3是将图1的多控制阀沿切割线III-III切割后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1的多控制阀沿切割线IV-IV切割后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局部切割图1的多控制阀并从下方观察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将图1的多控制阀沿切割线VI-VI切割后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将图6的多控制阀沿切割线VII-VII切割后观察的剖视图;
图8是将图6的多控制阀沿切割线VIII-VIII切割后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的仰视图;
符号说明:
1 多控制阀;
2 铲斗缸;
3 斗杆缸;
3a 头侧端口;
3b 杆侧端口;
4 动臂缸;
5 第一行驶马达;
6 第二行驶马达;
7 旋转马达;
8 执行器;
11a 块主体;
11b 第一电磁阀块;
11c 第二电磁阀块;
12 第一阀芯群;
13 第二阀芯群;
14A 电磁阀群;
14a~14s 电磁阀;
21 第一行驶用阀芯;
22 第二行驶用阀芯;
23 铲斗用阀芯;
24 斗杆用阀芯;
25 动臂用阀芯;
26 旋转用阀芯;
27 可选配用阀芯;
28 行驶优先用阀芯;
29 卸载用阀芯;
30 斗杆再生用阀芯(再生用阀芯);
31 阀体;
31 压力补偿用阀体;
32 通路;
32 行驶侧通路;
33 连通路;
34 装卸侧通路;
36a 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前述附图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方向的概念是为了说明方便而使用,并不是将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方向等限定于该方向。又,以下说明的多控制阀1仅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以,本公开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增加、删除、变更。
<多控制阀>
如图1所示的多控制阀1配备在挖掘机那样的建筑机械等中。建筑机械具备液压缸及液压马达等多个执行器2~8。建筑机械中例如配备有铲斗缸2、斗杆缸3及动臂缸4等液压缸、以及第一行驶马达5、第二行驶马达6及旋转马达7等液压马达。又,建筑机械中还配备有可选配用执行器(例如可选配用缸)8。铲斗缸2、斗杆缸3及动臂缸4分别使铲斗、斗杆及动臂(均未图示)工作。第一行驶马达5及第二行驶马达6分别使一对履带中的一方及另一方工作。可选配用缸8例如使破碎机及剪切机(nibbler)等工作。
多控制阀1控制对多个执行器2~8供给或排出的工作液的流动。另外,多控制阀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是具有一个泵端口35的一个泵系统的多控制阀。多控制阀1主要具备阀块11、第一阀芯群12、第二阀芯群13。
阀块11中形成有稍后详述的各种通路21a~27a、21b~27b、32、33、34、36及各端口35、36a。又,阀块11例如形成为长方体状。阀块11在从高度方向一侧观察的俯视下形成为矩形状。然后,阀块11的处于短边方向一侧的侧面(即一侧面)上连接有液压泵16、罐17。又,阀块11的处于短边方向另一侧的侧面(即另一侧面)上连接有多个执行器2~8。
第一阀芯群12包括多个驱动类的阀芯21~27。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阀芯群12包括稍后详述的第一行驶用阀芯21、第二行驶用阀芯22、铲斗用阀芯23、斗杆用阀芯24、动臂用阀芯25、旋转用阀芯26、可选配用阀芯27。另一方面,第二阀芯群13包括多个辅助类的阀芯28~30及阀体31。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阀芯群13包括稍后详述的行驶优先用阀芯28、卸载用阀芯29、斗杆再生用阀芯30、压力补偿用阀体31。
各阀芯21~30可滑动地插通于阀块11。驱动类的阀芯21~27通过改变位置控制工作液向各执行器2~8的流动。另一方面,辅助类的阀芯28~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通过改变位置达成稍后详述的各种功能(再生功能、卸载功能、行驶优先功能及压力维持功能)。
又,多控制阀1具备多个电磁阀14a~14s和多个溢流阀15a~15h。电磁阀14a~14s分别与驱动类的阀芯21~30各自对应地设置于阀块11。电磁阀14a~14s分别将与所输入的信号对应的先导压输出到对应的阀芯21~27。由此,电磁阀14a~14s分别改变所对应的阀芯21~27的位置。又,多个电磁阀14a~14s如稍后详述地分别构成两个电磁阀群14A、14B。
多个溢流阀15a~15h分别与驱动类的阀芯21~27中的一部分阀芯23~24、27对应地设置于阀块11。溢流阀15a~15h分别在从所对应的阀芯23~24、27向执行器2~4、8供给的工作液达到规定的溢流压以上时,将工作液排出至罐17。多个溢流阀15a~15h如稍后详述地分别构成第一溢流阀群15A及第二溢流阀群15B。
<多控制阀中的液压回路>
以下参照图2说明多控制阀1中的液压回路9。阀块11中主要形成有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装卸侧通路34等各种通路。行驶侧通路32与泵端口35相连。泵端口35上连接有吐出工作液的液压泵16。又,行驶侧通路32以驱动类的阀芯21~27中的行驶用阀芯21、22并列的形式进行连接。行驶用阀芯21、22是控制第一行驶马达5及第二行驶马达6、即行驶类执行器5、6内流动的工作液的阀芯。即、行驶用阀芯21、22包括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
一方的行驶用阀芯21、即第一行驶用阀芯21控制供给至第一行驶马达5的工作油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行驶用阀芯21与行驶侧通路32及罐通路36连接。罐通路36在阀块11中沿长边方向延伸,形成于阀块11整体。然后,罐通路36经由罐端口36a与罐17连接。第一行驶用阀芯21经由供排通路21a、21b分别与第一行驶马达5的第一供排端口5a及第二供排端口5b连接。第一行驶用阀芯21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a、14b输出的先导压。又,第一行驶用阀芯21被弹簧机构41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第一行驶用阀芯21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a、14b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一行驶用阀芯21通过冲程而切换行驶侧通路32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第一行驶用阀芯21的开度被调节成与其位置对应的开度。由此,第一行驶用阀芯21控制工作液相对于第一行驶马达5的第一供排端口5a及第二供排端口5b的流动。
另一方行驶用阀芯22、即第二行驶用阀芯22控制供给至第二行驶马达6的工作油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行驶用阀芯22与行驶侧通路32及罐通路36连接。第二行驶用阀芯22经由供排通路22a、22b分别与第二行驶马达6的第一供排端口6a及第二供排端口6b连接。第二行驶用阀芯22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c、14d输出的先导压。又,第二行驶用阀芯22被弹簧机构42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第二行驶用阀芯22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c、14d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二行驶用阀芯22通过冲程而切换行驶侧通路32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第二行驶用阀芯22的开度被调节成与其位置对应的开度。由此,第二行驶用阀芯22控制工作液相对于第二行驶马达6的第一供排端口6a及第二供排端口6b的流动。
连通路33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连接。连通路33在向第一行驶马达5及第二行驶马达6供给工作液时,将第一行驶马达5及第二行驶马达6连通。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行驶用阀芯21冲程时,使连接第一行驶马达5和行驶侧通路32的供排通路21a、21b与连通路33连接。又,第二行驶用阀芯22冲程时,使连接第二行驶马达6与行驶侧通路32的供排通路22a、22b与连通路33连接。由此,抑制当直行行驶时使第一行驶马达5及第二行驶马达6同时工作时供给至两个行驶马达5、6的工作液的流量产生偏差。所以,能够提高建筑机械的行驶直进性。
装卸侧通路34经由稍后详述的行驶优先用阀芯28与行驶侧通路32连接。即、液压泵16的工作液经由行驶优先用阀芯28导入到装卸侧通路34中。又,驱动类的阀芯21~27中的装卸类阀芯23~27以并列的形式与装卸侧通路34连接。装卸类阀芯23~27是控制在铲斗缸2、斗杆缸3、动臂缸4、旋转马达7及可选配用缸8、即装卸类执行器2~4、7、8中流动的工作液的阀芯。即、装卸类阀芯23~27中包括铲斗用阀芯23、斗杆用阀芯24、动臂用阀芯25、旋转用阀芯26及可选配用阀芯27。
铲斗用阀芯23控制供给至铲斗缸2的工作液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铲斗用阀芯23与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连接。此外,铲斗用阀芯23经由头侧通路23a与铲斗缸2的头侧端口2a连接,且经由杆侧通路23b与铲斗缸2的杆侧端口2b连接。又,铲斗用阀芯23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e、14f输出的先导压。又,铲斗用阀芯23被弹簧机构43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铲斗用阀芯23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e、14f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铲斗用阀芯23通过冲程而切换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铲斗用阀芯23的开度被调节成与其位置对应的开度。由此,铲斗用阀芯23控制工作液相对于铲斗缸2的头侧端口2a及杆侧端口2b的流动。
斗杆用阀芯24控制供给至斗杆缸3的工作液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斗杆用阀芯24具有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分别与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连接。又,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经由头侧通路24a与斗杆缸3的头侧端口3a连接。又,第一阀芯构件24c经由杆侧通路24b与杆侧端口3b连接。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4c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g、14h输出的先导压。又,第二阀芯构件24d以相互抵抗的形式受到从各电磁阀14h、14i输出的先导压。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上分别设置有弹簧机构44、45,该弹簧机构44、45使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施加力作用。因此,第一阀芯构件24c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g、14h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二阀芯构件24d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h、14i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通过冲程而切换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4c及第二阀芯构件24d各自的开度根据其位置而调节。由此,斗杆用阀芯24控制工作液相对于斗杆缸3的头侧端口3a及杆侧端口3b的流动。
动臂用阀芯25控制供给至动臂缸4的工作液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动臂用阀芯25具有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d。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d与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分别连接。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d经由头侧通路25a与动臂缸4的头侧端口4a连接。又,第一阀芯构件25c经由杆侧通路25b与杆侧端口4b连接。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5c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j、14k输出的先导压。又,第二阀芯构件25d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k、14l输出的先导压。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上设置有弹簧机构46、47,该弹簧机构46、47使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施加力作用。因此,第一阀芯构件25c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j、14k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二阀芯构件25d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k、14l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d通过冲程而切换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第一阀芯构件25c及第二阀芯构件25d各自的开度根据其位置而调节。由此,动臂用阀芯25控制工作液相对于动臂缸4的头侧端口4a及杆侧端口4b的流动。
旋转用阀芯26控制供给至旋转马达7的工作油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旋转用阀芯26与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连接。此外,旋转用阀芯26经由供排通路26a、26b分别与旋转马达7的第一供排端口7a及第二供排端口7b连接。又,旋转用阀芯26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m、14n输出的先导压。又,旋转用阀芯26被弹簧机构48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旋转用阀芯26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m、14n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旋转用阀芯26通过冲程而切换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旋转用阀芯26的开度被调节成与其位置对应的开度。由此,旋转用阀芯26控制工作液相对于旋转马达7的第一供排端口7a及第二供排端口7b的流动。
可选配用阀芯27控制供给至可选配用缸8的工作油的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可选配用阀芯27与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连接。此外,可选配用阀芯27分别经由头侧通路27a与可选配用缸8的头侧端口8a连接,经由杆侧通路27b与杆侧端口8b连接。又,可选配用阀芯27在相互抵抗的方向上受到从各电磁阀14o、14p输出的先导压。又,可选配用阀芯27被弹簧机构49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可选配用阀芯27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o、14p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可选配用阀芯27通过冲程而切换装卸侧通路34及罐通路36的连接处,此外可选配用阀芯27的开度被调节成与其位置对应的开度。由此,可选配用阀芯27控制工作液相对于可选配用缸8的头侧端口8a及杆侧端口8b的流动。
行驶优先用阀芯28通过控制在装卸侧通路34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从而使工作液优先在行驶侧通路32中流动。若更详细地说明,则行驶优先用阀芯28与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连接。行驶优先用阀芯28受到来自电磁阀14q的先导压。此外,行驶优先用阀芯28被弹簧机构50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行驶优先用阀芯28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q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行驶优先用阀芯28的开度被调节。由此,行驶优先用阀芯28通过控制在装卸侧通路34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从而使工作液优先在行驶侧通路32中流动。
卸载用阀芯29将在行驶侧通路32中流动的工作液排出。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卸载用阀芯29以与两个行驶用阀芯21、22并列的形式与行驶侧通路32连接。又,卸载用阀芯29与罐通路36连接。卸载用阀芯29受到来自电磁阀14r的先导压。此外,卸载用阀芯29被弹簧机构51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卸载用阀芯29冲程至与各电磁阀14r的先导压对应的位置。由此,卸载用阀芯29将行驶侧通路32与罐通路36连接,使液压泵16变为卸载状态。
斗杆再生用阀芯30控制从斗杆缸3的杆侧端口3b向头侧端口3a供给的工作液的流动。即、斗杆再生用阀芯30使从杆侧端口3b排出的工作液在头侧端口3a再生。若更详细地说明,则斗杆再生用阀芯30与相连到斗杆缸3的头侧通路24a及杆侧通路24b连接。斗杆再生用阀芯30受到来自电磁阀14s的先导压。此外,斗杆再生用阀芯30被弹簧机构52以抵抗所受到的先导压的形式施力。因此,斗杆再生用阀芯30根据各电磁阀14s的先导压而将头侧通路24a与杆侧通路24b连通。由此,斗杆再生用阀芯30能使从杆侧端口3b排出的工作液于头侧端口3a再生。
压力补偿用阀体31通过排出工作液而维持行驶侧通路32的压力。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压力补偿用阀体31与行驶侧通路32连接。压力补偿用阀体31根据行驶侧通路32的压力而将行驶侧通路32与罐通路36连接。即、压力补偿用阀体31以将行驶侧通路32内流动的工作液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的形式,排出行驶侧通路32内流动的工作液。
多个溢流阀15a~15h与各缸2~4、8对应地设置。多个溢流阀15a~15h在供给至对应的缸2~4、8的工作液的压力超过规定的溢流压时,将工作液排出至罐17。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多个溢流阀15a~15h分别与各头侧通路23a~25a、27a及各杆侧通路23b~25b、27b连接。此外,多个溢流阀15a~15h与罐通路36连接。多个溢流阀15a~15h在所连接的通路23a~25a、27a、23b~25b、27b超过规定的溢流压时,将工作液排出至罐17。
<多控制阀中的工作液的流动>
多控制阀1在装卸类执行器2~4、7、8被驱动时如下进行动作。即、当从电磁阀14e~14n的任意一个输出先导压时,所对应的阀芯23~27工作。例如,当从电磁阀14e输出先导压时,铲斗用阀芯23工作。如此一来,来自液压泵16的工作液供给至铲斗缸2的头侧端口2a,此外工作液从杆侧端口2b推出并排出至罐17。由此,铲斗缸2伸长。
又,当从电磁阀14g、14i输出先导压时,斗杆用阀芯24工作。如此一来,来自液压泵16的工作液供给至斗杆缸3的头侧端口3a,此外工作液从杆侧端口2b推出。此时,通过使斗杆再生用阀芯30工作,从杆侧端口2b推出的工作液于头侧端口3a再生。
另一方面,行驶类执行器5、6被驱动时,及行驶类执行器5、6与装卸类执行器2~4、7、8同时被操作时,如下进行动作。即、当从电磁阀14a~14d的任意一个输出先导压时,行驶优先用阀芯28工作,并且所对应的行驶用阀芯21、22工作。通过行驶优先用阀芯28工作,在装卸侧通路34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被限制,工作液优先在行驶侧通路32中流动。又,当先导压例如从电磁阀14a、14c输出时,行驶用阀芯21、22工作,来自液压泵16的工作液供给至各行驶马达5、6。然后,各行驶马达5、6在使建筑机械前进的方向上旋转。此时,通过连通路33与行驶马达5、6连通。由此,抑制供给至两个行驶马达5、6的工作液的流量产生偏差,所以能够提高建筑机械的直进性。
此外,多控制阀1中,通过使先导压从电磁阀14r输出,从而卸载用阀芯29工作。由此,行驶侧通路32经由卸载用阀芯29与罐17连接。由此,能够使液压泵16变为卸载状态。
<多控制阀的具体结构>
以下,说明多控制阀1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多控制阀1的阀块11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若更详细地说明,则阀块(valve block)11包括块主体11a、第一电磁阀块11b、第二电磁阀块11c。块主体11a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块主体11a在从高度方向一侧观察的俯视下形成为矩形状。
阀块11(本实施方式中为块主体11a)中,如下插通有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21~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即、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如图3所示,在俯视下在作为规定方向的一个示例的长边方向上排成一列且相互平行地插通于块主体11a。另外,图1中,设置于各阀芯21~27的轴向(即、高度方向)一端的弹簧机构41~44、46、48、49在长边方向上排成一列。又,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在块主体11a中于短边方向中央部分排成一列并插通。
又,第一阀芯群12中,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在长边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驶用阀芯21与第二行驶用阀芯22在它们之间配置有旋转用阀芯26、动臂用阀芯25、可选配用阀芯27。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例如从长边方向一侧以斗杆用阀芯24、第一行驶用阀芯21、旋转用阀芯26、动臂用阀芯25、可选配用阀芯27、第二行驶用阀芯22及铲斗用阀芯23的顺序排列。另外,各阀芯21~27在长边方向排列的顺序仅为一个示例,也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顺序。
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28~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如图4所示,在俯视下以在作为规定方向的一个示例的长边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形式插通于块主体11a。又,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28~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以与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相互构成不同列的形式插通于块主体11a。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阀芯群13如图1所示,在块主体11a中配置于第一阀芯群12的短边方向一侧。即、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28~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以在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的短边方向一侧成列的形式插通于块主体11a。
又,第二阀芯群13中,压力补偿用阀体31在块主体11a中配置于长边方向中间部分。此外,行驶优先用阀芯28在第一阀芯群12及所述第二阀芯群13排列的列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短边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之间。此外,行驶优先用阀芯2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短边方向上与动臂用阀芯25重叠地配置。但是,与行驶优先用阀芯28重叠地配置的阀芯不限定于动臂用阀芯25,也可以是第一阀芯群12所包含且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有别的阀芯23、24、26、27。此外,卸载用阀芯2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短边方向上观察时与可选配用阀芯27重叠地配置。此外,斗杆再生用阀芯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短边方向上观察时与斗杆用阀芯24重叠地配置。
此外,块主体11a中如下配置有溢流阀15a~15h。即、溢流阀15a~15h中与头侧通路23a、24a、25a、27a连接的头侧溢流阀15a、15c、15e、15g构成第一溢流阀群15A。又,溢流阀15a~15h中与杆侧通路23b、24b、25b、27b连接的杆侧溢流阀15b、15d、15f、15h构成第二溢流阀群15B。
第一溢流阀群15A如图1所示,在块主体11a的高度方向一侧的主表面11d上排成一列地配置。又,第一溢流阀群15A以在俯视下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分别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于块主体11a。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溢流阀群15A如图1所示,在块主体11a中配置于第一阀芯群12的短边方向另一侧。即、第一溢流阀群15A的各溢流阀15a、15c、15e、15g以在第一阀芯群12的各阀芯21~27的短边方向另一侧成列的形式配置于块主体11a。另一方面,第二溢流阀群15B在未图示的块主体11a的高度方向另一侧的底表面11f且在短边方向另一侧上排成一列地配置。
第一电磁阀块11b为用于安装第一电磁阀群14A的块。另外,第一电磁阀群14A包括多个电磁阀14a、14c、14e、14g~14m、14o、14q~14s。其他电磁阀14b、14d、14f、14n、14p构成第二电磁阀群14B。第一电磁阀块11b例如形成为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棱柱状。第一电磁阀块11b在图1所示的俯视下设置于位于块主体11a的短边方向一侧的一个侧面(与阀块11的一个侧面对应)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块11b安装于块主体11a的一个侧面且高度方向一侧的部分上。
第一电磁阀群14A在位于第一电磁阀块11b的高度方向一侧的主表面11e上并列配置。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电磁阀群14A中,多个电磁阀14a、14c、14e、14g~14m、14o、14q~14s排成多列(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列)。然后,各列在长边方向上延伸。所以,第一电磁阀群14A在阀块11中沿长边方向排成多列,且以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
图5所示的第二电磁阀块11c为用于安装第二电磁阀群14B的块。第二电磁阀块11c例如是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长尺寸的构件。第二电磁阀块11c在仰视下设置于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电磁阀块11c安装于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且短边方向中间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磁阀块11c与第一阀芯群12对应地(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在仰视下与第一阀芯群12重叠地)配置。然后,斗杆用阀芯24及动臂用阀芯25的弹簧机构45、47从第二电磁阀块11c向高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由此,第二电磁阀块11c中,斗杆用阀芯24及动臂用阀芯25的弹簧机构45、47在短边方向中间部分排成一列地配置。又,第二溢流阀群15B的各溢流阀15b、15d、15f、15h隔着第二电磁阀块11c分别配置于短边方向一侧。
第二电磁阀群14B配置于第二电磁阀块11c。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磁阀群14B的各电磁阀14b、14d、14f、14n、14p与斗杆用阀芯24及动臂用阀芯25的弹簧机构45、47一起在短边方向中间部分排成一列地配置。
又,阀块11(本实施方式中为块主体11a)中,如下形成有各通路32、33、34。即、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在短边方向上形成于第一阀芯群12与第二阀芯群13之间(参照图1的切割线VI-VI及图6)。又,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如图6所示,在长边方向上延伸。若更详细地说明,则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从块主体11a的长边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然后,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的两端分别被塞子(plug)60或板(plate)66封堵。此外,各通路32、33、34从高度方向一侧以连通路33、行驶侧通路32及装卸侧通路34的顺序排列。但是,各通路32、33、34排列的顺序不限定于前述的顺序。
此外,如图7所示,在块主体11a的一个侧面上,如前所述,形成有泵端口35。本实施方式中,泵端口35形成于长边方向中间部分。更详细地说明,则泵端口35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时位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与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此外,泵端口35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时与行驶优先用阀芯相邻地配置。从行驶侧通路32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分叉的部分与泵端口35相连。然后,行驶侧通路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泵端口35分叉的部分处与压力补偿用阀体31及行驶优先用阀芯28连接。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压力补偿用阀体31在被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平面切割后的截面中,与行驶侧通路32的向泵端口35分叉的部分重叠地配置。因此,压力补偿用阀体31配置于块主体11a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又,行驶侧通路32分别经由从图6所示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分叉的分叉通路32a、32b,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连接。
连通路33分别经由分叉通路33a、33b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连接。而且,连通路33无需跨过阀芯23~30而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连接。
装卸侧通路34在阀块11(本实施方式中为块主体11a)中如下构成。即、装卸侧通路34如图8所示,与五个分叉通路34a~34e相连。各分叉通路34a~34e分别经由止回阀61~65与各阀芯23~27相连(参照图6的切割线VIII-VIII)。
此外,块主体11a中,在未图示的另一个侧面中形成有与各阀芯21~27相连的通路21a~27a、21b~27b的开口。然后,通路21a~27a、21b~27b的开口与各执行器2~8连接。
又,如图5所示,第一电磁阀块11b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密封槽71。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电磁阀块11b以其一个侧面与块主体11a的一个侧面匹配的形式设置于块主体11a。多个第一密封槽71形成于第一电磁阀块11b的一个侧面。又,第一密封槽71各自上形成有密封构件72。第一电磁阀块11b在通过密封构件72达成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块主体11a。
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一电磁阀块11b上形成有多个先导通路73(一部分未图示)。先导通路73各自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群14A的电磁阀14a、14c、14e、14g~14m、14o、14q~14s相连,多个电磁阀14a、14c、14e、14g~14m、14o、14q~14s分别经由先导通路73(一部分未图示)向对应的阀芯21~30输出先导压。先导通路73在第一电磁阀块11b的一个侧面上开口。又,第一密封槽71各自分别形成为包围第一电磁阀块11b的一个侧面中的先导通路73各自的开口。而且,密封构件72以包围先导通路73的开口的形式设置于第一密封槽71。而且,密封构件72通过压焊于块主体11a的一个侧面,从而以先导通路73内流动的工作液不泄漏的形式将第一电磁阀块11b与块主体11a之间密封。
此外,如图3所示,块主体11a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密封槽75。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上,如前所述,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块11c。第二电磁阀块11c以其上表面与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匹配的形式设置于块主体11a。多个第二密封槽75与第二电磁阀块11c对应地形成于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又,第二密封槽75各自上设置有密封构件76。第二电磁阀块11c在通过密封构件76达成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块主体11a。
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电磁阀块11c上形成有多个先导通路77及弹簧容纳空间78。先导通路77各自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群14B的电磁阀14b、14d、14f、14n、14m、14p相连,多个电磁阀14b、14d、14f、14n、14m、14p分别经由先导通路77向对应的阀芯21~23、26、27输出先导压。又,弹簧容纳空间78中容纳有弹簧机构45、47。先导通路77及弹簧容纳空间78在第二电磁阀块11c的上表面开口。又,第二密封槽75各自在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上分别与各先导通路77的开口及弹簧容纳空间78的开口对应地形成。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第二密封槽75分别在块主体11a的底表面f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块11c的状态下,以分别包围先导通路77的开口及弹簧容纳空间78的开口的形式形成。而且,密封构件76以分别包围先导通路77的开口及弹簧容纳空间78的开口的形式设置于第二密封槽75。而且,密封构件76通过压焊于第二电磁阀块11c的上表面,从而以先导通路77及弹簧容纳空间78内流动的工作液不泄漏的形式,将第二电磁阀块11c与块主体11a之间密封。
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将驱动执行器2~8的驱动类的阀芯21~26配置成一列,所以能够容易形成通路32~34。又,将驱动类的阀芯21~26之外的辅助类的阀芯28~30在驱动类的阀芯21~26的列的旁边配置成一列,所以能够紧凑地形成多控制阀1。因此,能够提高装载到建筑机械等的装载性。
又,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第二阀芯群13还包括通过排出工作液从而维持行驶侧通路32的压力的压力补偿用阀体31。因此,作为辅助类的阀芯中的一个的压力补偿用阀体31与其他辅助类的阀芯28~30一起排成一列地配置。由此,能够有效利用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28~30排成列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压力补偿用阀体31与所述行驶侧通路连接,并且在阀块11中配置于长边方向中间部分。因此,通过在建筑机械等的预热运行时使压力补偿用阀体31工作,从而加热后的工作液经由罐通路36在阀块11整体内流动。由此,能够将加热后的工作液的热量均匀地传导至阀块11整体。由此,能够缩短多控制阀1的预热时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电磁阀群14A在阀块11中沿长边方向排成两列,以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因此,能够在各阀芯21~26的附近配置各电磁阀14a、14c、14e、14g~14m、14o、14q~14s。由此,容易形成向各阀芯21~26供给先导压的通路。又,能够以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相邻的形式配置电磁阀群14A,所以能够紧凑地形成阀块1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电磁阀群14A配置于第一电磁阀块11b。因此,对于向各阀芯21~26供给先导压的通路,能够在第一电磁阀块11b中构成复杂的路径。由此,电磁阀群14A在阀块11中沿长边方向排成两列,能够容易构成以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第一电磁阀块11b在通过密封构件72实现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块主体11a,密封构件72在形成于第一电磁阀块11b上的密封槽71上设置。因此,当在块主体11a上组装各零件时,能够减少在块主体11a上安装密封构件的作业。所以,在块主体11a及电磁阀块11b、11c分别组装零件时,能够抑制零件的组装作业集中在块主体11a。由此,能够提高多控制阀1的生产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泵端口35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与第二行驶用阀芯22之间。因此,能够减小从泵端口35到各行驶用阀芯21、22的通路的长度之差。即、能够减小从泵端口35到各行驶用阀芯21、22为止的通路压力损失之差。又,行驶优先用阀芯28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与第二行驶用阀芯22之间,与阀芯25重叠地配置,阀芯25是包含于第一阀芯群12中且有别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的任意的阀芯。因此,能够缩短行驶优先用阀芯28与泵端口35的距离。由此,抑制从泵端口35到各装卸类阀芯23~27为止的通路压力损失的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卸载用阀芯29在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排列的短边方向上观察,与可选配用阀芯27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第二阀芯群13中的空置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在阀块中且在短边方向上在第一阀芯群12与第二阀芯群13之间形成。因此,从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分别与第一阀芯群12和第二阀芯群13的各阀芯相连的分叉通路32a、32b、34a~34e能够较短地形成。又,本实施方式中,短边方向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泵端口35,所以也能使连接行驶侧通路32与泵端口35的通路较短。又,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在短边方向上形成于第一阀芯群12与第二阀芯群13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利用阀块11的短边方向两侧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在阀块11中从长边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因此,容易形成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又,能够减少与装卸侧通路34及行驶侧通路32分别连接的各阀芯21~27的配置位置相关的限制。此外,能够容易地从多控制阀1取出工作液。例如,在多控制阀1上连接有独立的阀及附属阀时,能够容易从多控制阀1将工作液取出至独立的阀及附属的阀。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连通路33在阀块11中且在短边方向上在第一阀芯群12与第二阀芯群13之间形成。因此,能够将连通路33形成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的附近,所以能够使连通路33较短。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与第一行驶用阀芯21及第二行驶用阀芯22分别连结的分叉通路33a、33b较短。又,连通路33形成于第一阀芯群12与第二阀芯群13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利用阀块的短边方向两侧的空间。此外,连通路33不跨过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所包括的各阀芯23~30,所以能够抑制其他的阀芯23~30工作时的通路压力损失变化的影响。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连通路33在阀块11中从长边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因此,容易形成连通路33。又,能够减少与连通路33连接的各行驶用阀芯21、22的配置位置相关的限制。
<关于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的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各自包括的各阀芯21~30为一个示例,也可以包括除此以外的阀芯及阀体。又,在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各自中各阀芯21~30及压力补偿用阀体31的排列顺序也不限定于前述的顺序,也可以是任何顺序。又,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各自排列的列方向为短边方向,但也可以是高度方向。电磁阀14a~14s也无需必须如前述那样配置,也可以分别配置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的短边方向两侧。
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阀块11包括块主体11a和第一电磁阀块11b,但也可以是它们为一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阀块11中,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在短边方向上配置于第一阀芯群12及第二阀芯群13之间,但也无需如此配置。例如,也可以是,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第一阀芯群12的短边方向另一侧。又,也可以是,行驶侧通路32、连通路33及装卸侧通路34中的至少一个并未延伸到长边方向一端或另一端。
又,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两个电磁阀块11b、11c的外形形状在俯视下形成为长条状(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但也可以是如下形成。即、如图9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A中,两个电磁阀块11Ab、11Ac的外缘以在仰视下沿着电磁阀14a~14s及弹簧机构45,47的外形形状的形式形成。由此,多控制阀1A中,能够去除各电磁阀块11b、11c(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的无用部分。所以,能够使多控制阀1A轻量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控制阀1中,多个第二密封槽75形成于块主体11a的底表面11f,但也可以是第二密封槽形成于第二电磁阀块11c。如此一来,密封构件76分别设置于第二电磁阀块11c的第二密封槽上。由此,第二电磁阀块11c以通过形成于其上的密封构件76实现密封的状态设置于块主体11a。因此,当在块主体11a上安装各零件时,能够减少在块主体11a上安装密封构件的作业。所以,在块主体11a及电磁阀块11b、11c上分别组装零件时,能够抑制零件的组装作业集中在块主体11a。由此,能够提高多控制阀1的生产性。又,第一密封槽无需一定形成于第一电磁阀块11b,也可以形成于块主体11a的一个侧面。即、密封槽分别形成于第一电磁阀块11b及第二电磁阀块11c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的多控制阀,具备:第一阀芯群,包括控制供给至铲斗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铲斗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斗杆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斗杆用阀芯、控制供给至动臂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动臂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一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一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二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二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旋转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旋转用阀芯;阀块,形成有与所述铲斗用阀芯、所述斗杆用阀芯、所述动臂用阀芯及所述旋转用阀芯连接的装卸侧通路,和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连接的行驶侧通路,且被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地插通;和第二阀芯群,包括控制从所述斗杆缸的杆侧端口向头侧端口供给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再生用阀芯、通过控制在所述装卸侧通路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从而使工作液优先在所述行驶侧通路中流动的行驶优先用阀芯、和将所述行驶侧通路内流动的工作液排出的卸载用阀芯,并且各阀芯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的形式插通于所述阀块;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并且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
根据上述方面,将驱动各缸及各马达、即执行器的驱动类的阀芯配置成一列,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通路。又,将驱动类的阀芯之外的辅助类的阀芯在驱动类阀芯的列的旁边配置成一列,所以能够紧凑地形成多控制阀。因此,能够提高装载到机器的装载性。
第二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第二阀芯群还包括:根据所述行驶侧通路的压力排出工作液从而维持导入到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的工作液的流量的压力补偿用阀体。
根据上述方面,第二阀芯群还包括通过将工作液排出从而维持行驶侧通路的压力的压力补偿用阀体。因此,作为辅助类的阀芯的一个的压力补偿阀与其他的辅助类的阀芯一起排成一列地配置。由此,能够有效利用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排成列的空间。
第三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二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行驶侧通路在规定方向上延伸,所述压力补偿用阀体与罐通路连接,在所述阀块中配置于规定方向中间部分。
根据上述方面,压力补偿用阀体与罐通路连接,且在阀块中配置于规定方向中间部分。因此,在预热运行期间通过使压力补偿阀工作从而使加热后的工作液经由罐通路在阀块11整体中流动。由此,能够将加热后的工作液的热量均匀地传导至阀块整体。由此,能够缩短多控制阀的预热时间。
第四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三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还具有包括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而输出先导压的多个电磁阀的电磁阀群,所述电磁阀群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上排成多列,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
根据上述方面,电磁阀群在阀块中沿规定方向上排成多列,以与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因此,能够在各阀芯的附近配置各电磁阀。由此,容易形成向各阀芯供给先导压的通路。又,能够以与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相邻的形式配置电磁阀群,所以能够紧凑地形成阀块。
第五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四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阀块包括块主体和电磁阀块,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插通于所述块主体,所述电磁阀群配置于所述电磁阀块。
根据上述方面,电磁阀群配置于电磁阀块。因此,对于向各阀芯供给先导压的通路,能够在电磁阀块中构成复杂的路径。由此,能够容易构成如下结构:电磁阀群在阀块中沿规定方向排成多列、且以与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
第六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五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还具备分别包括多个电磁阀的第一电磁阀群及第二电磁阀群,多个电磁阀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而输出先导压,所述阀块还包括:被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插通的块主体、配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阀群的第一电磁阀块、和配置有所述第二电磁阀群的第二电磁阀块,所述第一电磁阀块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块中的至少一个在被密封构件实现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块主体,所述密封构件在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个的密封槽上设置。
根据上述方面,两个电磁阀块中的至少一个在被形成于该至少一个的密封槽上设置的密封构件实现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块主体。因此,在块主体上组装各零件时,能够减少在块主体上安装密封构件的作业。所以,在块主体及电磁阀块上分别组装零件时,能够抑制零件的组装作业集中在块主体。由此,能够提高多控制阀的生产性。
第七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六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所述阀块中,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观察,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的泵端口,所述行驶优先用阀芯在列方向上观察,配置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与包含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且有别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的任意所述阀芯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重叠地配置。
根据上述方面,泵端口从列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第一行驶用阀芯及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因此,能够减小从泵端口到各行驶用阀芯的通路的长度之差。即、能够减小从泵端口到各行驶用阀芯的通路压力损失之差。又,行驶优先用阀芯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第一行驶用阀芯及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与包含于第二阀芯群且有别于第一行驶用阀芯及第二行驶用阀芯的任意阀芯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行驶优先用阀芯与泵端口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抑制从泵端口到各装卸类阀芯的通路压力损失的增加。
第八方面中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七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第一阀芯群还包括控制向执行器供给工作液的工作油的流动的可选配用阀芯,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观察,所述卸载用阀芯与所述可选配用阀芯重叠地配置。
根据上述方面,卸载用阀芯在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观察时与可选配用阀芯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第二阀芯群中的空置空间。
第九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八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所述装卸侧通路及所述行驶侧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且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与所述第二阀芯群之间。
根据上述方面,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在阀块中且在列方向上形成于第一阀芯群与第二阀芯群之间。因此,能够将从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分别与第一阀芯群和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相连的通路较短地形成。又,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在列方向上形成于第一阀芯群与第二阀芯群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利用阀块的列方向两侧的空间。
第十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一至第九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装卸侧通路及所述行驶侧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根据上述方面,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在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因此,容易形成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又,能够减少与装卸侧通路及行驶侧通路分别连接的各阀芯的配置位置相关的限制。此外,能够容易从多控制阀取出工作液。
第十一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九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阀块中,形成有在向所述第一行驶马达及所述第二行驶马达供给工作液时将所述第一行驶马达与所述第二行驶马达连通的连通路,所述连通路在所述阀块中,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与所述第二阀芯群之间。
根据上述方面,连通路在阀块中并在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形成于第一阀芯群与第二阀芯群之间。因此,能够将连通路形成于第一行驶用阀芯及第二行驶用阀芯的附近,所以能够缩短连通路的长度。又,连通路形成于第一阀芯群与第二阀芯群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利用阀块的列方向两侧的空间。此外,连通路不跨过第一阀芯群及第二阀芯群中所包含的各通路,所以能够抑制其他阀芯工作时的通路压力损失变化的影响。
第十二方面的多控制阀中,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多控制阀,所述连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根据上述方面,连通路在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因此,容易形成连通路。又,能够减少与连通路连接的各行驶用阀芯的配置位置相关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阀芯群,其包括:控制供给至铲斗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铲斗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斗杆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斗杆用阀芯、控制供给至动臂缸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动臂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一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一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第二行驶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第二行驶用阀芯、控制供给至旋转马达的工作液的流动的旋转用阀芯;
阀块,其形成有装卸侧通路和行驶侧通路,且被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地插通,所述装卸侧通路与所述铲斗用阀芯、所述斗杆用阀芯、所述动臂用阀芯及所述旋转用阀芯连接,所述行驶侧通路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连接;和
第二阀芯群,其包括:控制从所述斗杆缸的杆侧端口向头侧端口供给的工作液的流动的再生用阀芯、通过控制在所述装卸侧通路中流动的工作液的流量从而使工作液优先在所述行驶侧通路中流动的行驶优先用阀芯、和将所述行驶侧通路内流动的工作液排出的卸载用阀芯,并且,各阀芯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平行的形式插通于所述阀块;
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
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配置成一列、且构成与所述第一阀芯群的各阀芯相互不同的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阀芯群还包括:根据所述行驶侧通路的压力排出工作液从而维持导入到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的工作液的流量的压力补偿用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侧通路在规定方向上延伸,
所述压力补偿用阀体与罐通路连接,在所述阀块中配置于规定方向中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磁阀群,所述电磁阀群包括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而输出先导压的多个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群在所述阀块中沿规定方向排成多列,以与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构成不同列的形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块包括块主体和电磁阀块,
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插通于所述块主体,
所述电磁阀群配置于所述电磁阀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分别包括多个电磁阀的第一电磁阀群及第二电磁阀群,该多个电磁阀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的各阀芯而输出先导压,
所述阀块还包括:被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插通的块主体、配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阀群的第一电磁阀块、和配置有所述第二电磁阀群的第二电磁阀块,
所述第一电磁阀块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块中的至少一个在被密封构件实现密封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块主体,所述密封构件在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个上的密封槽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
所述阀块中,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观察,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的泵端口,
所述行驶优先用阀芯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配置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之间,与包含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且有别于所述第一行驶用阀芯及所述第二行驶用阀芯的任意所述阀芯在列方向上观察时重叠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群还包括控制向执行器供给工作液的工作油的流动的可选配用阀芯,
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观察,所述卸载用阀芯与所述可选配用阀芯重叠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侧通路及所述行驶侧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且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与所述第二阀芯群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侧通路及所述行驶侧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块中,形成有在向所述第一行驶马达及所述第二行驶马达供给工作液时将所述第一行驶马达与所述第二行驶马达连通的连通路,
所述连通路在所述阀块中,在所述第一阀芯群及所述第二阀芯群排列的列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芯群与所述第二阀芯群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在所述阀块中从规定方向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CN202323095520.9U 2022-11-24 2023-11-16 多控制阀 Active CN2213457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87507 2022-1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5726U true CN221345726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5926B1 (ko) 다연 밸브 장치
US20060123672A1 (en) Drive device of hydraulic cylinder for working
US10969026B2 (en) Valve device
EP0596140B1 (en) Hydraulic driving system
US6964281B2 (en) Multiple hydraulic spool valve assembly with a monolithic body
EP2602491B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having hydraulic circuit
CN221345726U (zh) 多控制阀
JPH08128077A (ja) 重装備の直進走行装置
JP4963333B2 (ja) 建設機械用多連方向切換弁
KR20150018767A (ko) 다연 밸브 장치
US4961371A (en) Hydraulic circuit for a backhoe
US20240052599A1 (en) Multi-control valve
US5701796A (en) Hydraulic apparatus for traveling
JP4963337B2 (ja) 建設機械の多連方向切換弁
JP2024076109A (ja) マルチ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
US11339884B2 (en) Valve device
KR20210030880A (ko) 유체 제어 장치, 건설 기계 및 유체 제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211144948U (zh) 拆除机液压回路及拆除机
JP3718808B2 (ja) 多連式方向切換弁
WO2018173843A1 (ja) 多連方向切換弁
US4489644A (en) Multiple control valves
KR20190115050A (ko) 방향 전환 밸브
US11460053B2 (en) Open center control valve configured to combine fluid flow received from multiple sources
CN113931895B (zh) 液压阀结构及分片式多路阀
CN110848186A (zh) 拆除机液压回路及拆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