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0100U -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0100U
CN221340100U CN202420921683.3U CN202420921683U CN221340100U CN 221340100 U CN221340100 U CN 221340100U CN 202420921683 U CN202420921683 U CN 202420921683U CN 221340100 U CN221340100 U CN 22134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motion
base
actuator
outpu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9216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宪猛
张丰
杨道宽
郑亚丽
李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0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作动器包括壳体、直线运动部件、输出件和预紧机构,直线运动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输出件设置于壳体且与直线运动部件配合传动以驱动直线运动部件沿直线移动;预紧机构设置于壳体并产生用于保持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配合的预紧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通过设置预紧机构,预紧机构能够在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施加预紧力,使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作动器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悬挂系统中,作动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动器主要负责吸收并缓解来自道路的不规则冲击,从而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些作动器中设置有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通过直线运动能够调整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减震效果。直线运动部件由输出件配合传动驱动,但由于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配合传动会产生相对运动,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可能导致直线运动部件脱离输出件,影响作动器正常工作,导致作动器产生的减震效果受到影响,降低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作动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通过设置预紧机构,预紧机构能够在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施加预紧力,使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作动器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作动器的悬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包括:壳体;直线运动部件,所述直线运动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输出件,所述输出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配合传动以驱动所述直线运动部件沿直线移动;预紧机构,所述预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用于保持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与所述输出件之间配合的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通过设置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通过直线运动能够调整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减震效果。通过设置输出件,输出件通过与直线运动部件配合传动以将机械能传递给直线运动部件,从而实现直线运动部件的直线运动。通过设置壳体,壳体用于容纳和保护直线运动部件和输出件,并为直线运动部件和输出件提供安装基础。通过设置预紧机构,预紧机构能够在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施加预紧力,预紧力能够抵抗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相对运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保持良好的接触和配合,从而使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作动器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机构设置为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或所述输出件连接;其中所述预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所述预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或所述输出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适于弹性变形以产生用于保持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与所述输出件之间配合的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导向件形成有背离所述弹性件敞开的导向槽;其中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的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导向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的外周面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直线运动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的内壁面形成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的外周面滑动配合的圆弧柱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20°;和/或,所述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机构还包括:基座和底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弹性腔体,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弹性腔体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底座,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底座可选择地调节深入所述安装孔内的深度以调节预紧力的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螺纹配合以可选择地调节深入所述安装孔内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动器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动力输出端;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输出件联动以将所述输出端动力传动至所述输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线运动部件包括:齿条,所述齿条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输出件构造为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预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齿条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作动器。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作动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实现了对车辆振动的有效抑制和缓冲,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同时优化了悬架总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表现。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总成。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总成,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减震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提升显著,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平稳的乘坐体验,同时也增强了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预紧机构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预紧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预紧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预紧机构的导向件与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预紧机构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作动器1;
壳体11;
直线运动部件12,齿条121;
输出件13;
预紧机构14,弹性件141,导向件142,导向槽142a,第二装配孔142b,基座143,底座144,弹性腔体145,密封件146;
驱动机构15,变速机构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在一些作动器中设置有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通过直线运动能够调整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减震效果。直线运动部件由输出件配合传动驱动,但由于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配合传动会产生相对运动,直线运动部件与输出件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可能导致直线运动部件脱离输出件,影响作动器正常工作,导致作动器产生的减震效果受到影响,降低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器1。
根据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1包括壳体11、直线运动部件12、输出件13和预紧机构14,直线运动部件1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输出件13设置于壳体11且与直线运动部件12配合传动以驱动直线运动部件12沿直线移动;预紧机构14设置于壳体11并产生用于保持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配合的预紧力。
本申请的作动器1,通过设置直线运动部件12,直线运动部件12通过直线运动能够调整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减震效果。通过设置输出件13,输出件13通过与直线运动部件12配合传动以将机械能传递给直线运动部件12,从而实现直线运动部件12的直线运动。通过设置壳体11,壳体11用于容纳和保护直线运动部件12和输出件13,并为直线运动部件12和输出件13提供安装基础。通过设置预紧机构14,预紧机构14能够在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施加预紧力,预紧力能够抵抗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相对运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保持良好的接触和配合,从而使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作动器1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因此,本申请的作动器1,通过设置预紧机构14,预紧机构14能够在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施加预紧力,使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保持良好的接触和配合,使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作动器1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预紧机构14设置于直线运动部件12或输出件13连接;其中预紧机构14在壳体11与直线运动部件12之间预紧或在壳体11与输出件13之间预紧。具体而言,预紧机构14可以设置于壳体11与直线运动部件12之间,预紧机构14通过向直线运动部件12施加预紧力,使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保持紧密配合;预紧机构14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1与输出件13之间,预紧机构14通过向输出件13施加预紧力,使输出件13与直线运动部件12保持紧密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预紧机构14包括弹性件141,弹性件141的一端连接于直线运动部件12或输出件13,弹性件141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1,弹性件141适于弹性变形以产生用于保持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配合的预紧力。通过设置弹性件141,弹性件141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产生和维持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的预紧力。具体而言,弹性件141一端连接于直线运动部件12或输出件13,另一端则固定于壳体11。在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相对运动时,弹性件141会受到来自直线运动部件12或输出件13的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弹性件141发生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会抵抗来自直线运动部件12或输出件13的作用力,从而在直线运动部件12和输出件13之间产生预紧力。弹性件141能够自发地根据直线运动部件12和输出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使得预紧力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示例性地,弹性件141构造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预紧机构14还包括导向件142,导向件142设置于弹性件141的一端,导向件142形成有背离弹性件141敞开的导向槽142a;其中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槽142a内。通过设置导向件142,导向件142为直线运动部件12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并限定了直线运动部件12的运动轨迹。具体而言,导向件142设置于弹性件141的一端,并形成有背离弹性件141敞开的导向槽142a,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槽142a内。在作动器1工作过程中,直线运动部件12在导向槽142a内移动,受到导向件142的引导,从而实现了更加平稳和精确的运动。并且,由于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设置于导向槽142a内,导向件142受到来自直线运动部件12的作用力能够可靠并有效地传递给弹性件141,使得弹性件141产生相应的预紧力,更加可靠地保持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之间的紧密配合。同时,由于导向槽142a背离弹性件141敞开,设置于导向槽142a内的直线运动部件12背离导向件142的部分会裸露出来,从而便于直线运动部件12与输出件13进行配合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导向槽142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与直线运动部件12的外周面滑动配合以引导直线运动部件1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导向槽142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使得导向槽142a能够有效地引导直线运动部件1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从而限制直线运动部件12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使作动器1能够稳定地发挥减震作用。同时,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与直线运动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了直线运动部件12移动的平稳性和顺畅性,提高了作动器1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润滑层。通过在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上设置润滑层,可以优化直线运动部件12在导向槽142a内的滑动配合,减少摩擦和磨损,有助于维持直线运动部件12在导向槽142a内的稳定运动,提高作动器1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形成与直线运动部件12的外周面滑动配合的圆弧柱面。圆弧柱面是指圆弧沿着某一方向(第一方向)移动形成的曲面,导向槽142a的横截面是圆弧,且圆弧形状沿着导向槽142a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保持不变。圆弧柱面的几何特性使得直线运动部件12在运动过程中维持一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分布,实现了导向件142对直线运动部件12的稳定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20°;和/或,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180°。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是指导向槽142a横截面的圆弧所对应的圆上,以圆心为顶点的两边与圆弧的夹角。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对应于导向槽142a敞开的程度,相当于对应于圆弧柱面的弯曲程度。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圆弧柱面的弯曲程度越高,直线运动部件12会更多地容纳于导向槽142a内,直线运动部件12裸露于导向槽142a外的部分会减少。相反,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越小,圆弧柱面的弯曲程度越低,导向槽142a对直线运动部件12的容纳程度降低,直线运动部件12裸露于导向槽142a外的部分会增加。通过将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即不小于20°或/且不大于180°,圆心角不小于20°能够限定直线运动部件12容纳于导向槽142a内的部分的下限,有助于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提供稳定的引导和支撑;圆心角不大于180°能够限定直线运动部件12容纳于导向槽142a内的部分的上限,可以降低装配难度,并使直线运动部件12有足够多的部分裸露于导向槽142a外以与输出件13进行配合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142包括轴瓦,轴瓦形成有导向槽142a。通过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结构与轴瓦滑动配合,以实现直线运动部件12相对于导向件142移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瓦为弧形以形成导向槽142a,也可以理解为,轴瓦可以构造为弧形板状结构,且轴瓦的内壁、轴瓦的外壁均构造为弧形面,其中轴瓦的内壁构造为导向件142的导向槽142a的内壁,并且导向槽142a的内壁适于与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结构配合,以使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结构与轴瓦滑动配合,即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周壁与轴瓦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座143具有第一装配孔,轴瓦具有与第一装配孔配合装配的第二装配孔142b。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瓦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件装配于基座143,以使轴瓦可拆卸地装配于基座143。轴瓦装配于基座143的过程中,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142b对位设置,而后采用固定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142b,固定件将轴瓦固设于基座143。
需要说明的是,轴瓦有多种安装方式,且不受基座143形状的限制。具体而言,轴承可采用螺栓、凸台以及过盈配合等方式安装于基座143。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安装方式,并且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安装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多种安装方式,以适配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基座1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预紧机构14还包括基座143和底座144,基座143与底座144之间限定出弹性腔体145,弹性件141设置于弹性腔体145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基座143和底座144,导向件142设置于基座143背离弹性件141的一侧,底座144背离弹性件141的一侧连接于壳体11。通过设置基座143和底座144,可以提高预紧机构14的结构稳定性,并使预紧机构14的装配更加便利。具体而言,基座143与底座144之间限定出弹性腔体145,弹性件141设置于弹性腔体145内,弹性腔体145能够容纳和保护弹性件141。弹性件1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基座143和底座144,在预紧机构14受到来自直线运动部件12的作用力时,基座143与底座144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弹性腔体145相应地伸展或收缩,弹性件141随着弹性腔体145的伸展或收缩对应地发生形变,使得预紧机构14能够有效地适应直线运动部件12的动态负载变化,从而提供稳定且连续的反作用力(预紧力)。导向件142与基座143配合连接可以简便地将导向件142设置于弹性件141的一端,而底座144与壳体11配合连接可以简便地将弹性件141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1,从而简化了预紧机构14的装配和安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预紧机构14还包括密封件146,密封件146套设于基座143的外周。通过设置密封件146,当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液态的润滑层时,由于密封件146套设于基座143的外周,密封件146在基座143与导向件142之间形成隔离层,能够有效地阻止润滑剂的流失,保持润滑层的完整性,从而维持直线运动部件12与导向槽142a内壁面之间的顺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1形成有安装孔,底座144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孔内,底座144可选择地调节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以调节预紧力的大小。通过在壳体11上设置安装孔,并将底座144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孔内,实现底座144与壳体11的连接,并且允许通过调节底座144相对于安装孔的位置来调节预紧力,使得预紧力的大小人为可调,以便于根据需要调节作动器1的性能。具体而言,底座144进入安装孔更深,会减少弹性件141的压缩量,从而减小预紧力;相反,减少底座144进入安装孔的深度则可以增加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座144与壳体11螺纹配合以可选择地调节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通过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底座144能够与壳体11以可选择的方式相连接,并通过旋转底座144来调节底座144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简化预紧机构14的安装和调节过程。具体来说,当需要调整预紧机构14的预紧力时,可以通过旋转底座144来改变底座144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当底座144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增加时,弹性件141的压缩量将减小,从而减小了预紧力;相反,当底座144深入安装孔内的深度减小时,弹性件141的压缩量将增加,预紧力也会相应增大,使得预紧力的调整变得简单而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预紧力的大小。此外,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底座144和壳体11,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螺纹配合具有自锁性,底座144在作动器1工作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松动或脱落,使得预紧机构14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44与壳体11的固定连接可以由多种紧固形式实现,使得底座144与壳体11进一步固定牢靠,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采用了与十字螺丝刀相匹配的紧固形式。然而,底座144的安装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紧固方式,也可以通过内六角、外六角或一字螺丝口等多种紧固方式进行紧固,以适应不同的操作需求和工作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作动器1还包括驱动机构15和变速机构16,驱动机构15设置有动力输出端;变速机构16分别与动力输出端和输出件13联动以将输出端动力传动至输出件13。通过设置驱动机构15,驱动机构15能够将输入作动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并通过输出端输出。通过设置变速机构16,变速机构16分别与动力输出端和输出件13联动,使得输出端输出的动力经过变速机构16减速后传动至输出件13,输出件13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以驱动直线运动部件12进行直线运动。具体来说,驱动机构15可以是电机、发动机等能够提供动力输出的设备。当驱动机构15启动时,动力输出端产生动力。变速机构16则通过一系列传动元件,将动力输出端的动力传递至输出件13,并在传递过程中实现减速增扭的效果,使得输出件13可以获得足够的扭矩来驱动直线运动部件12进行平稳的直线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直线运动部件12包括齿条121,齿条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其中,输出件13构造为齿轮,齿轮与预紧机构14分别设置于齿条1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直线运动部件12通过设置齿条121,齿条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以实现直线运动。通过将输出件13构造为齿轮,齿轮与齿条121啮合传动,通过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条121的直线运动,实现了力的传递和运动的转换。通过将齿轮与预紧机构14分别设置于齿条1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预紧机构14对齿条121施加的预紧力在第二方向上朝向齿轮,使得预紧力更有效地作用于齿条121与齿轮的啮合面,从而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预紧力的施加有助于维持齿条121与齿轮间的适当接触压力,确保了动力传递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同步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直线运动部件12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齿条121上并适于限制齿条121的移动行程。通过设置限位件,在齿条121进行直线运动时,限位件限制了齿条121能够移动的最大范围,从而预防齿条121过度移动导致齿条121的非齿面部分与齿轮发生碰撞造成损坏,增强了作动器1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也延长了齿条121和齿轮的使用寿命。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作动器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作动器1,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总成实现了对车辆振动的有效抑制和缓冲,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同时优化了悬架总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表现。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悬架总成。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悬架总成,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减震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提升显著,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平稳的乘坐体验,同时也增强了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
直线运动部件(12),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
输出件(13),所述输出件(13)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且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配合传动以驱动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沿直线移动;
预紧机构(14),所述预紧机构(14)设置于所述壳体(11)并产生用于保持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与所述输出件(13)之间配合的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14)设置为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或所述输出件(13)连接;其中
所述预紧机构(14)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之间,或所述预紧机构(14)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与所述输出件(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14)包括:弹性件(141),所述弹性件(1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或所述输出件(13),所述弹性件(14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1),所述弹性件(141)适于弹性变形以产生用于保持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与所述输出件(13)之间配合的预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14)还包括:导向件(142),所述导向件(142)设置于所述弹性件(141)的一端,所述导向件(142)形成有背离所述弹性件(141)敞开的导向槽(142a);其中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的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142a)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42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的外周面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42a)的内壁面形成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的外周面滑动配合的圆弧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20°;和/或,所述圆弧柱面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14)还包括:基座(143)和底座(144),所述基座(143)与所述底座(144)之间限定出弹性腔体(145),所述弹性件(141)设置于所述弹性腔体(145)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143)和所述底座(144),所述导向件(142)设置于所述基座(143)背离所述弹性件(141)的一侧,所述底座(144)背离所述弹性件(141)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壳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14)还包括:密封件(146),所述密封件(146)套设于所述基座(143)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底座(144)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底座(144)可选择地调节深入所述安装孔内的深度以调节预紧力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4)与所述壳体(11)螺纹配合以可选择地调节深入所述安装孔内的深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15),所述驱动机构(15)设置有动力输出端;
变速机构(16),所述变速机构(16)分别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输出件(13)联动以将所述动力输出端的动力传动至所述输出件(1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12)包括:齿条(121),所述齿条(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其中,所述输出件(13)构造为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预紧机构(14)分别设置于所述齿条(1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14.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作动器。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架总成。
CN202420921683.3U 2024-04-29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2134010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0100U true CN221340100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7143B (zh) 旋转体连结用联轴节装置
US20040222036A1 (en) Electric servo-assisted steer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30206497A1 (en) Helical gearing for a steer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JP3680093B2 (ja) 自動車用フライホイール及び二重質量フライホイール
CN221340100U (zh)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CN113586667A (zh) 一种蜗轮蜗杆机构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10871776A (zh) 一种电子驻车式制动执行机构
CN111439298B (zh) 基于超磁致伸缩的转向机构间隙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210919979U (zh) 间隙补偿传动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
CN103062236A (zh) 封闭式脂阻尼减振离合器
CN219510105U (zh) 齿轮齿条转向器、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CN221340102U (zh) 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
CN108050240B (zh) 适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机构的公差补偿环
CN221162078U (zh) 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
KR20150005041A (ko)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시스템
CN101959706B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分离装置的离合器
CN219198038U (zh) 丝杆驱动组件及使用其的汽车部件调节机构
JP2018059605A (ja) ラバーカップリング
CN218761284U (zh) 变速齿轮组件、变速箱、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21347761U (zh) 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
KR20220005909A (ko) 액압 공급장치
CN220711264U (zh) 具有单向自锁功能的电机及线性致动器
CN219565217U (zh) 用于助力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及车辆
CN114645652B (zh) 缓冲块及汽车
CN220337414U (zh) 减震齿轮总成、发动机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