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42817U - 高精度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高精度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42817U
CN221242817U CN202321622569.2U CN202321622569U CN221242817U CN 221242817 U CN221242817 U CN 221242817U CN 202321622569 U CN202321622569 U CN 202321622569U CN 221242817 U CN221242817 U CN 221242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bending
stroke
linkage
ratche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25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澍田
朱圣韬
吴静
李鹏
张倩
陈东
王伟
许之寅
曹锐
周维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42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42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精度内窥镜,高精度内窥镜包括机体、引导件、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引导件包括自头端结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均具有弯曲状态及复位状态;第一调节装置在驱动第一弯曲段弯曲过程中形成多个第一弯曲位置;第二调节装置在驱动第二弯曲段弯曲过程中形成多个第二弯曲位置;相邻的每两个第一弯曲位置之间的行程变量与相邻的每两个第一弯曲位置之间的行程变量相同,对应行程变量更小的第一调节装置或第二调节装置具有多个调节档位,标识结构对各调节档位进行可视化标识。本实用新型实现对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之一精调,另一粗调;标识结构对精调的变形段进行明确标识,提高高精度内窥镜的操作精细度。

Description

高精度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指的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
胆胰管内窥镜是ERCP技术的升级版,将胆道镜通过十二指肠镜置入胆道内进行直视探查,发现病变后获取准确位置并进行相关治疗,无需进行术中造影。目前,适用于巨大胆管结石、部分胆囊管结石、胆囊冲洗及引流、部分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以及怀疑胆管占位等。
现有的胆管内窥镜主要是通过引导件的弯曲段的调弯、旋转镜身以及十二指肠镜配合来实现镜头对体内组织的捕捉。现有的弯曲段通过牵引线连接至转轮,通过转轮旋转收线,达到牵动弯曲段弯曲的目的。而在实际手术应用时,弯曲段弯曲需要形成所需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尤其对于狭窄区域内组织捕捉,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操作转轮,但由于转轮的旋转操作精细度不高,仍可能大概率出现无法操作弯曲段精确弯曲至所需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的情况,增加内窥镜的操作复杂度,且降低内窥镜的操作精细度,最终影响内窥镜的使用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高精度内窥镜,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对引导件的弯曲段的弯曲调节存在精细度太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精度内窥镜,包括:
机体;
引导件,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所述引导件的后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引导件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头端结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均具有朝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弯曲状态、以及沿前后向平直延伸的复位状态;
第一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机体,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在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一行程变量;以及,
第二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机体,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在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二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二行程变量;
其中,所述第一行程变量与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不同,所述第一行程变量和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中相对较小的一个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或者或者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具有多个调节档位,所述机体的外壁还设有标识结构,所述标识结构用以对各所述调节档位进行可视化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行程变量小于所述第二行程变量,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联动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侧壁;
第一牵引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活动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所述第一牵引组件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活动至自身的复位状态;以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一侧壁,且相对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前端固定;所述棘爪位于所述棘轮的前侧或者后侧,所述棘爪具有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啮合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且相对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之间的连接部位固定,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的卷线行程中被驱动旋转,以带动所述啮合部沿着所述棘轮的齿背滑动至依次与所述棘轮的各个齿间隙相啮合;
其中,所述啮合部在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相啮合时,将所述第一弯曲段限位在与所述齿间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曲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绕所述引导件的径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以带动所述啮合部分别在朝向所述棘轮方向、以及在背离所述棘轮的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二联动件,一端与所述棘爪连接;以及,
第二牵引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啮合部背离所述棘轮活动至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分离;所述第一牵引组件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啮合部朝向所述棘轮活动至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曲段具有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所述第一径向、所述第二径向及前后向两两互呈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卷线盘,所述第一联动件在所述第一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联动件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一卷线盘上;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第二卷线盘,所述第二联动件在所述第二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卷线盘上,所述限位组件对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设有两个,且在两个所述限位组件中,所述棘轮的轮齿的倾斜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棘爪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
限位凸起,凸设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棘轮的一侧;以及,
扭簧,套接在所述转轴的外侧,且位于在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径向侧壁与所述棘爪之间,所述扭簧的一支臂与所述棘爪上靠近所述啮合部的部位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支臂顶抵在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棘轮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断开设置,所述第一弯曲段包括:
连接座,套接在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前端,所述棘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径向侧壁;
活动座,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前侧,所述棘爪安装于所述活动座的对应侧壁;以及,
旋转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活动座其中之一的弧形插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活动座其中另一的弧形插接槽,所述弧形插接件及所述弧形插接槽均与所述棘轮同圆心设置,所述弧形插接件与所述弧形插接槽滑动连接配合,以使得所述活动座可绕所述旋转连接件旋转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或者旋转至自身的复位状态。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活动座相互靠近的端面中,至少一个设有弧形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曲段还包括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外侧,且分别朝前延伸至与所述头端结构连接、以及朝后延伸至于所述第二弯曲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机体的外壁贯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卷线盘、第一操作杆及第一拨片,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第二卷线盘、第二操作杆及第二拨片;
所述第一卷线盘和所述第二卷线盘同轴叠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相对所述机体可旋转设置;
所述第一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操作杆内外可活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一操作杆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卷线盘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杆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卷线盘连接;
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设于所述安装腔外,且在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彼此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第一操作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杆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所述第二拨片与所述第二操作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二操作杆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
所述标识结构沿所述第一拨片及所述第二拨片的旋转方向依次布设。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同步件,所述同步件设于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之一,且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另一的方向上旋转的联动状态、以及朝远离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另一的方向上旋转的差动状态,两个所述同步件分设在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在处于所述联动状态时,所述同步件限制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在旋转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引导件的至少前段用以在手术过程中伸入至人体的患病部位;第一行程变量与第二行程变量不同,使得在具体应用时,第一调节装置对第一弯曲段的弯曲变形操作、以及第二调节装置对第二弯曲段的弯曲变形操作,二者其中之一实现相对精调,可获得相对较小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更适应于在较窄小区域内的弯曲变形,二者其中另一实现相对粗调,可获得相对较大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更适应于较宽绰区域内的弯曲变形,有助于提高高精度内窥镜在各类病患部位内的弯曲变形适配性和操作简便性;标识结构能够对行程变量相对较小的、也即相对精调的第一调节装置或者第二调节装置的调节档位进行明确标识,实现各个调节档位的可视化,便利于用户精确操作在各个调节档位之间的相互切换,提高高精度内窥镜的操作精细度,最终达到提升高精度内窥镜的使用品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内窥镜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引导件的部分结构拆开防护套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引导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限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机体;200引导件;210头端结构;220第一弯曲段;221连接座;222活动座;223弧形插接件;224弧形插接槽;225弧形缺口;230第二弯曲段;240防护套管;300第一调节装置;310第一联动件;320第一牵引组件;321第一卷线盘;322第一操作杆;323第一拨片;330限位组件;331棘轮;332棘爪;332a安装部;332b啮合部;333转轴;334限位凸起;335扭簧;340第二联动件;350第二牵引组件;351第二卷线盘;352第二操作杆;353第二拨片;360同步件;400第二调节装置;500标识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内窥镜包括机体100、引导件200、第一调节装置300以及第二调节装置400。其中,所述引导件200,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所述引导件200的后端与所述机体100连接,所述引导件200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头端结构210、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和所述第二弯曲段230均具有朝所述引导件200的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弯曲状态、以及沿前后向平直延伸的复位状态;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设于所述机体100,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在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一行程变量;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00设于所述机体100,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230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00在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230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二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二行程变量;其中,所述第一行程变量与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不同,所述第一行程变量和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中相对较小的一个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或者或者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00具有多个调节档位,所述机体100的外壁还设有标识结构500,所述标识结构500用以对各所述调节档位进行可视化标识。
引导件200的后端固定连接至机体100;引导件200的前端由头端结构210构成。头端结构210包括座体以及相对座体固定的例如照明模块和成像模块。照明模块可以是但不限于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成像模块可以是但不限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在实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引导件200的至少前段用以伸入至人体内,并经由人体内的各腔孔带动头端结构210到达患病部位。此时,成像模块用以摄取引导件200前端所朝向的病患部位的图像;照明模块用以为成像模块的摄像过程提供所需的照明光线,以提高成像质量。
引导件200位于头端结构210后端的部位一般被设置为呈长管状,且具有相对明确的轴向、径向及周向。在应用于高精度内窥镜时,引导件200的轴向与上述的前后向大致相同。在本设计中,引导件200的径向截面形状、尺寸等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一般地,引导件200包括内管体以及包覆在内管体外侧的弹性外管体,内管体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材料制成;外管体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以起到安全防护内管体、减少内外环境相互干涉、加强内管体变形等作用。
具体而言,引导件200还包括位于头端结构210的后端的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可以理解,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可以共同构成引导件200除头端结构210以外的整个长管结构;或者,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共同构成引导件200除头端结构210以外的整个长管结构中的局部管段,且处于相对靠前的部位,长管结构的靠后管段例如被设置为基本不会受外力驱动而产生弯曲变形的固型管段。
基于上述,为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行程量小于第二行程量为例。
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均相对机体100可变形设置,以分别具有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其中在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弯曲段220和第二弯曲段230可以朝引导件200任意所需的径向一侧进行任意所需弧度的弯曲变形。根据实际需要,当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弯曲段220和/或第二弯曲段230可以弯曲成一个圆弧段、或者弯曲成整圆形状等。
以第一弯曲段220为例,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调节装置300在驱动第一弯曲段220自复位状态活动至弯曲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角度大致会从零逐渐增大至达到自身的最大弯曲角度。而此变化行程可被分割成多个行程段,并以此形成有多个第一弯曲位置,第一弯曲段自一个第一弯曲位置变形至下一个第一弯曲位置的过程中,其弧长或者弯曲角度的变量构成第一行程变量。可以理解,当第一行程变量越小时,也即相邻的每两个第一弯曲位置之间的弧长段或者弯曲角度差越小,此时,第一弯曲位置可在第一弯曲段220的整个变形行程中设置的数量越多,使得第一调节装置300对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的调节过程更趋近于无极调节过程,可进行微距调节,精细度更高。同理地,对第二弯曲段230而言,当第二行程变量越大时,也即相邻的每两个第二弯曲位置之间的弧长段或者弯曲角度差越大,第二弯曲位置可在第二弯曲段230的整个变形行程中设置的数量越少,使得第二调节装置400对第二弯曲段230的弯曲变形的调节过程偏离于无极调节,精细度相对较低。
基于上述,第二调节装置400对第二弯曲段230的弯曲变形进行粗调,使得第二弯曲段230可快速地获得相对较大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有助于操作引导件200的前端更加便捷地伸入至患病部位,且更适应于较宽绰区域内的弯曲变形;第一弯曲段220位于第二弯曲段230的前侧,且更靠近头端结构210,第一调节装置300对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进行精调,使得第一弯曲段220可准确地获得相对较小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更适应于在较窄小区域内的弯曲变形。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提高高精度内窥镜在各类病患部位内的弯曲变形适配性和操作简便性,提高高精度内窥镜的操作精细度,最终达到提升高精度内窥镜的使用品质的目的。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具有多个调节档位,所述机体100的外壁还设有标识结构500,所述标识结构500用以对各所述调节档位进行可视化标识。由于如上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对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的调节为精调,标识结构500的设置,能够对各个精调的调节档位进行明确标识,实现各个调节档位的可视化,便利于用户精确操作在各个调节档位之间的相互切换,提高高精度内窥镜的操作精细度。
当然,本实施例对标识结构50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例如图标、色块、数字、文字等标识符号,或者设置为数显结构、指针旋转指示结构等,均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对第二调节装置400的具体设置方案不做限制,例如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利用转轮、齿轮组、卷线组件及牵引绳等的组合,实现对第二弯曲段230的至少一侧弯曲变形的有效控制。
而针对第一调节装置300,请结合图2至图5,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0包括第一联动件310、第一牵引组件320以及限位组件330。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3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的一侧壁;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设于所述机体100,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3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310,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活动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310,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活动至自身的复位状态;所述限位组件330设于所述引导件200,以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限定出各所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且可选择性地调节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弯曲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弯曲段230固定。
第一联动件310沿前后向呈纵长型设置,可以具体设置为各类线材、或者柔性杆件等。第一联动件310的前端与第一弯曲段220在弯曲变形时的内凹侧管壁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例如在第一弯曲段220的内凹侧管壁凸设连接耳,并在连接耳处贯设有线孔,第一联动件310的前端穿过线孔后膨大设置,实现第一联动件310与第一弯曲段220连接,有效防止第一联动件310的前端自线孔处向后脱出。由于第一联动件310的后端与第一牵引组件320连接,当第一牵引组件320进行卷线行程,也即对第一联动件310施加向后的拉扯力时,第一联动件310同步将该拉扯力传递至与第一弯曲段220连接的部位处,带动该连接部位向后活动,从而实现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反之,当第一牵引组件320进行放线行程时,对第一联动件310的上述拉扯力撤销,第一联动件310对第一弯曲段220的拉扯力也同步撤销,带动第一弯曲段220的对应部位朝前复位,最终实现第一弯曲段220的形状复位。
可以理解,第一联动件310和第一牵引组件320的设置,为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过程提供驱动力;而限位组件330的设置,则在一方面可为第一弯曲段220的整个变形行程划分出各第一弯曲位置的设置数量和具体位置,实现对第一行程变量的具体划定;在另一方面相当于构成锁止限位结构,在第一弯曲段220依次变形至各第一弯曲位置时,对各变形状态进行锁止,有效防止第一弯曲段220朝自身的复位状态反向活动,有助于第一弯曲段220在各个第一弯曲位置处的位置稳固,从而有助于提高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稳定性。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330包括棘轮331以及棘爪332,所述棘轮331位于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一侧壁,且相对所述第二弯曲段230的前端固定;所述棘爪332位于所述棘轮331的前侧或者后侧,所述棘爪332具有相连接的安装部332a和啮合部332b,所述安装部332a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220,且相对所述第一联动件310与所述第一弯曲段220之间的连接部位固定,所述安装部332a在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的卷线行程中被驱动旋转,以带动所述啮合部332b沿着所述棘轮331的齿背滑动至依次与所述棘轮331的各个齿间隙相啮合;其中,所述啮合部332b与所述棘轮331的齿间隙之间相啮合的位置构成所述第一弯曲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棘轮331和棘爪332均安装在引导件200的径向侧壁上,也即,棘轮331和安装部332a的轴线方向分别为引导件200的某一径向,且尽量地,棘轮331的轴线方向与安装部332a的轴线方向保持大致平行,有助啮合部332b与棘轮331的齿间隙之间的准确啮合。
当在第一牵引组件320的卷线行程中,第一联动件310带动第一弯曲段220进行弯曲变形时,由于棘爪332靠近第一联动件310和第一弯曲段220之间的连接部位,这使得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过程可同步带动棘爪332的至少安装部332a和啮合部332b绕棘轮331的周向做公转运动。而进一步地,由于在棘轮331的周向上,各轮齿均朝同一侧倾斜(例如均进行顺时针倾斜),使得当棘爪332的安装部332a被带动而相对棘轮331的周向做顺时针公转时,带动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同步顺着棘轮331的各轮齿的齿背顺时针滑动至各齿间隙内。而在棘轮331的逆时针方向上,棘轮331的各轮齿相当于构成对啮合部332b的周向止挡,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被限制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将第一弯曲段220限位在各个第一弯曲位置,而无法逆向复位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332a绕所述引导件200的径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220,以带动所述啮合部332b分别在朝向所述棘轮331方向、以及在背离所述棘轮331的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00还包括第二联动件340以及第二牵引组件350,其中,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一端与所述棘爪33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组件350设于所述机体100,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3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310,以带动所述啮合部332b背离所述棘轮331活动至与所述棘轮331的齿间隙分离;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310,以带动所述啮合部332b朝向所述棘轮331活动至与所述棘轮331的齿间隙啮合。
第二联动件340与第一联动件310可同理设置,第二牵引组件350与第一牵引组件320可同理设置,不做一一赘述。第二联动件340和第二牵引组件350的设置,为棘爪332的转动过程提供驱动力。当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朝靠近棘轮331的方向转动时,可增加啮合部332b沿棘轮331的齿背的抵接力,且增加啮合部332b与棘轮331的齿间隙之间的啮合强度,避免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与棘轮331分离而导致上述的调节功能失效;反之,当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朝背离棘轮331的方向转动时,可带动啮合部332b与棘轮331的齿背及齿间隙分离,从而一方面可解除棘轮331的轮齿对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的周向止挡,消除对棘爪332做逆向活动的限制,使得第一弯曲段220可自弯曲状态活动至自身的复位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一弯曲段220可自复位状态活动至自身的弯曲状态的过程中,由于啮合部332b与棘轮331之间分离而无相对作用力,更有利于驱动第一弯曲段220更加顺畅地活动至所需的第一弯曲位置处。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便于理解,定义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具有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所述第一径向、所述第二径向及前后向两两互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包括第一卷线盘321,所述第一联动件310在所述第一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联动件310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一卷线盘321上。
如此地,通过控制同一个第一卷线盘321,可实现对两个第一联动件310的独立且行程相反控制。具体而言,当第一卷线盘321朝其中一个第一联动件310所在侧进行旋转时,对该第一联动件310而言,第一卷线盘321进行卷线行程,可带动第一弯曲段220朝该第一联动件310所在侧弯曲变形;对其中另一个第一联动件310而言,第一卷线盘321进行放线行程,可解除在该侧对第一弯曲段220的牵引作用力,有助于辅助第一弯曲段220进行上述弯曲变形。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350包括第二卷线盘351,所述第二联动件340在所述第二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340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卷线盘351上,所述限位组件330对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340设有两个。且在两个所述限位组件330中,所述棘轮331的轮齿的倾斜方向相反。
如此地,通过控制同一个第二卷线盘351,可实现两个第二联动件340独立且行程相反的控制。为便于理解,定义两个限位组件330中的一个棘轮331的轮齿的倾斜方向为朝向第一弯曲段220在弯曲变形时的内凹侧倾斜,该限位组件330为顺向限位组件;另一个棘轮331的轮齿的倾斜方向为朝向第一弯曲段220在弯曲变形时的外凸侧倾斜,该限位组件330为逆向限位组件。此时,对于顺向限位组件而言,其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顺着棘轮331的齿背,可依次滑动至与各齿间隙啮合;对于逆向限位组件而言,其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逆着棘轮331的齿背,被限制滑动,会对第一弯曲段220的继续弯曲变形产生阻碍。此时,可通过控制第二卷线盘351旋转,使其相对逆向限位组件而言进行卷线行程,带动逆向限位组件的棘爪332与棘轮331分离,则有助于逆向限位组件解除对第一弯曲段220的继续弯曲变形所产生的阻碍。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棘爪332通过转轴333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220,所述限位组件330还包括限位凸起334和扭簧335,所述限位凸起334凸设于所述棘爪332远离所述棘轮331的一侧;所述扭簧335套接在所述转轴333的外侧,且位于在所述第一弯曲段220的径向侧壁与所述棘爪332之间,所述扭簧335的一支臂与所述棘爪332上靠近所述啮合部332b的部位连接,所述扭簧335的另一支臂顶抵在所述限位凸起334朝向所述棘轮331的一侧。所述扭簧335的设置,能够对棘爪332的啮合部332b施加弹性压制力,在第二牵引组件350未进行卷线行程时,将啮合部332b弹性压制在棘轮331的齿背或者齿间隙内,有助于二者的紧密贴合,避免相脱离而导致失效。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第一弯曲段220整体可被设置为由柔性材料或者弹性制成,从而使得第一弯曲段220可自由在其复位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相切换。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无论第一弯曲段220的制成材质如何选取,可设置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和所述第二弯曲段230断开设置,且所述第一弯曲段220包括连接座221、活动座222和旋转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座221套接在所述第二弯曲段230的前端,所述棘轮33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座221的径向侧壁;所述活动座222设于所述连接座221的前侧,所述棘爪332安装于所述活动座222的对应侧壁;所述旋转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221和所述活动座222其中之一的弧形插接件223、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221和所述活动座222其中另一的弧形插接槽224,所述弧形插接件223及所述弧形插接槽224均与所述棘轮331同圆心设置,所述弧形插接件223与所述弧形插接槽224滑动连接配合,以使得所述活动座222可绕所述旋转连接件旋转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或者旋转至自身的复位状态。通过分体设置连接座221和活动座222,可消除对第一弯曲段220的选材上的限制,使得当活动座222绕着旋转连接件相对连接座221旋转时,也即达成第一弯曲段220弯曲变形的目的。通过弧形插接件223与弧形插接槽224的滑动连接配合,使得旋转连接件同时具备导向的功能,有助于对活动座222相对连接座221的旋转进行准确导向,从而使得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更具均一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在连接座221靠近活动座222的端面同时设置弧形插接件223(为便于理解,定义为第一弧形插接件)和弧形插接槽224(为便于理解,定义为第二弧形插接槽)、以及在活动座222靠近连接座221的端面同时设置弧形插接槽224(为便于理解,定义为第一弧形插接槽)和弧形插接件223(为便于理解,定义为第二弧形插接件),使得第一弧形插接件与第一弧形插接槽之间、第二弧形插接件与第二弧形插接槽之间可分别地、独立地进行导向连接配合,有助于进一步地加强对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的准确导向。
此外,基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221与所述活动座222相互靠近的端面中,至少一个设有弧形缺口225。弧形缺口225被设置为扇形缺口,适配于活动座222与连接座221之间的相对旋转轨迹,避免在相对旋转过程中,出现由于连接座221与活动座222存在局部相互碰撞挤压,而导致第一弯曲段220的弯曲变形效果和准确性降低的弊端。
此外,基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段220还包括防护套管240,所述防护套管240套接于所述第一弯曲段220的外侧,且分别朝前延伸至与所述头端结构210连接、以及朝后延伸至于所述第二弯曲段230连接。防护套管240可对第一弯曲段220的外周侧进行有效防护和隔离,尤其当如上所述,为形成弧形插接件223、弧形插接槽224或者弧形缺口225,连接座221和/或活动座222行程局部镂空时,防护套管240能够对该镂空部位进行盖合遮挡,避免引导件200的管内环境与管外环境相互影响污染,且防止对高精度内窥镜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0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机体100的外壁贯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20包括第一卷线盘321、第一操作杆322及第一拨片323,所述第二牵引组件350包括第二卷线盘351、第二操作杆352及第二拨片353;所述第一卷线盘321和所述第二卷线盘351同轴叠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相对所述机体100可旋转设置;所述第一操作杆322和所述第二操作杆352内外可活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一操作杆322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卷线盘321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杆352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卷线盘351连接;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设于所述安装腔外,且在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彼此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拨片323与所述第一操作杆322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杆322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321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所述第二拨片353与所述第二操作杆352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二操作杆352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351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如此地,有助于将第一牵引组件320与第二牵引组件350集中设置,增加操作区域的集中性,且减少第一牵引组件320与第二牵引组件350对空间的过多占用。
此外,基于上述实施例,当第一牵引组件320与第二牵引组件350进行上述的层叠嵌套设置时,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中的一个朝向另外一个凸设有同步件360,所述同步件360位于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的旋转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在所述同步件360的所在侧产生相对位移。以附图5至图6所示为例,第二拨片353位于第一拨片323靠近安装腔的一侧,同步件360可设于第二拨片353在自身旋转方向上的一侧,且朝向第一拨片323延伸至位于第一拨片323的旋转方向上的一侧,以共同对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在该方向上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件36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同步件360分设在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各所述同步件360设于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的其中之一,且分别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拨片323和所述第二拨片353的其中另一的方向上可旋转调节。同样以附图5至图6为例,当同步件360旋转至同时位于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时,可有有效防止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二者在旋转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实现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的联动连接,使得第一卷线盘321对第一联动件310的驱动、以及第二卷线盘351对第二联动件340的驱动同步进行;反之,当同步件360旋转至仅位于第二拨片353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时,对第一拨片323无限位作用,使得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可各自独立地、分步地进行旋转操作,实现第一拨片323和第二拨片353的联动连接,使得第一卷线盘321对第一联动件310的驱动、以及第二卷线盘351对第二联动件340的驱动分步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引导件,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所述引导件的后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引导件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头端结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均具有朝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弯曲状态、以及沿前后向平直延伸的复位状态;
第一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机体,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在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段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一行程变量;以及,
第二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机体,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在自身的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在驱动所述第二弯曲段自其复位状态活动至其弯曲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有多个第二弯曲位置,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弯曲位置之间形成第二行程变量;
其中,所述第一行程变量与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不同,所述第一行程变量和所述第二行程变量中相对较小的一个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或者或者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具有多个调节档位,所述机体的外壁还设有标识结构,所述标识结构用以对各所述调节档位进行可视化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变量小于所述第二行程变量,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联动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侧壁;
第一牵引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活动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所述第一牵引组件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曲段活动至自身的复位状态;以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一侧壁,且相对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前端固定;所述棘爪位于所述棘轮的前侧或者后侧,所述棘爪具有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啮合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且相对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之间的连接部位固定,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的卷线行程中被驱动旋转,以带动所述啮合部沿着所述棘轮的齿背滑动至依次与所述棘轮的各个齿间隙相啮合;
其中,所述啮合部在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相啮合时,将所述第一弯曲段限位在与所述齿间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曲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绕所述引导件的径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以带动所述啮合部分别在朝向所述棘轮方向、以及在背离所述棘轮的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二联动件,一端与所述棘爪连接;以及,
第二牵引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且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用于在卷线行程中拉扯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啮合部背离所述棘轮活动至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分离;所述第一牵引组件还用于在放线行程中释放所述第一联动件,以带动所述啮合部朝向所述棘轮活动至与所述棘轮的齿间隙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具有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所述第一径向、所述第二径向及前后向两两互呈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卷线盘,所述第一联动件在所述第一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联动件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一卷线盘上;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第二卷线盘,所述第二联动件在所述第二径向上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卷线盘上,所述限位组件对应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设有两个,且在两个所述限位组件中,所述棘轮的轮齿的倾斜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弯曲段,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
限位凸起,凸设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棘轮的一侧;以及,
扭簧,套接在所述转轴的外侧,且位于在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径向侧壁与所述棘爪之间,所述扭簧的一支臂与所述棘爪上靠近所述啮合部的部位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支臂顶抵在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棘轮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断开设置,所述第一弯曲段包括:
连接座,套接在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前端,所述棘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径向侧壁;
活动座,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前侧,所述棘爪安装于所述活动座的对应侧壁;以及,
旋转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活动座其中之一的弧形插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活动座其中另一的弧形插接槽,所述弧形插接件及所述弧形插接槽均与所述棘轮同圆心设置,所述弧形插接件与所述弧形插接槽滑动连接配合,以使得所述活动座可绕所述旋转连接件旋转至自身的弯曲状态或者旋转至自身的复位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活动座相互靠近的端面中,至少一个设有弧形缺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还包括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外侧,且分别朝前延伸至与所述头端结构连接、以及朝后延伸至于所述第二弯曲段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机体的外壁贯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卷线盘、第一操作杆及第一拨片,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第二卷线盘、第二操作杆及第二拨片;
所述第一卷线盘和所述第二卷线盘同轴叠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相对所述机体可旋转设置;
所述第一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操作杆内外可活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一操作杆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卷线盘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杆自外至内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卷线盘连接;
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设于所述安装腔外,且在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彼此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第一操作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杆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所述第二拨片与所述第二操作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二操作杆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进行卷线行程或者放线行程;
所述标识结构沿所述第一拨片及所述第二拨片的旋转方向依次布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精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同步件,所述同步件设于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之一,且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另一的方向上旋转的联动状态、以及朝远离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其中另一的方向上旋转的差动状态,两个所述同步件分设在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在处于所述联动状态时,所述同步件限制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在旋转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
CN202321622569.2U 2023-06-26 高精度内窥镜 Active CN22124281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42817U true CN221242817U (zh) 2024-07-0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6796B2 (en) Medical device positioning system
EP2457491B1 (en) Endoscope
US10028643B2 (en)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110088498A1 (en) Instrument With Self-Unlocking Adjustment Wheel
CN221242817U (zh) 高精度内窥镜
CN115530722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115568804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EP4018913B1 (en) Multidirectional guided endoscope
CN116784787A (zh) 内窥镜
US20140114127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CN112205951A (zh)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
CN21879218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218792186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115553692B (zh) 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弯曲机构及内窥镜手柄
CN107397525B (zh) 插入头可转动的电子膀胱镜
CN116269150A (zh) 一种内窥镜的控制元件、自锁装置、手柄及内窥镜
JP4412432B2 (ja) 内視鏡用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JP3762518B2 (ja) 内視鏡
CN221242820U (zh) 转向锁止装置及探查镜
JPH0560734B2 (zh)
CN116369829B (zh) 内窥镜、成像系统及内窥镜控制方式
CN21927084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及锁紧装置
CN217960046U (zh) 一种多向调弯手柄及可调弯支气管镜
CN115153390B (zh) 内窥镜及其手动式内窥镜手柄、内窥镜的操作方法
CN221242819U (zh) 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