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88273U - 汽车内饰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饰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88273U CN221188273U CN202322736090.8U CN202322736090U CN221188273U CN 221188273 U CN221188273 U CN 221188273U CN 202322736090 U CN202322736090 U CN 202322736090U CN 221188273 U CN221188273 U CN 2211882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attraction
- magnetic
- support
- portions
- bottom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dir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71 so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内饰件,包括下垫体及上垫体,下垫体包括底壁和设于所述底壁周部的围壁,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围合形成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设有并行的多个支撑棱;上垫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棱上,所述上垫体设有与所述集污槽连通的多个集污孔;所述底壁的材质和所述围壁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连接在一起以带动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折叠。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汽车脚垫的使用卫生性和移动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是指汽车驾驶室和乘客舱内部的装饰和功能部件,目前,常见的汽车内饰包括汽车脚垫、方向盘垫、座椅座垫、座椅腰靠等等,其中,汽车脚垫是一种放置在车辆驾驶舱地板上的保护结构,它通常位于驾驶座位和乘客座位前方,用来保护车辆地毯免受脏污、磨损和损坏。
目前,现有的汽车脚垫在处理污物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当污物掉落到汽车脚垫上时,如果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导致用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踩踏到这些污物,给卫生状况带来负面影响,此外,现有的汽车脚垫通常无法被折叠起来,这在用户提拿脚垫和移动脚垫时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内饰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脚垫存在着使用卫生性较低和移动不便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内饰件,包括下垫体及上垫体,下垫体包括底壁和设于所述底壁周部的围壁,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围合形成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设有并行的多个支撑棱;上垫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棱上,所述上垫体设有与所述集污槽连通的多个集污孔;所述底壁的材质和所述围壁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连接在一起以带动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折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支撑棱均与所述底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支撑棱均与所述围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包括相背对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中,一个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朝向另一个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设置;
每一所述左侧部均设有第一磁吸部,每一所述右侧部均设有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磁吸相异,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通过对应的第一磁吸部与对应的第二磁吸部磁性相吸,而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二磁吸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各所述支撑棱还包括背向所述底壁的顶侧部,每一所述顶侧部均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上垫体上设有多个第四磁吸部,所述多个第四磁吸部与所述多个支撑棱的顶侧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磁吸部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相异,所述上垫体通过所述第三磁吸部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性相吸,而安装于所述支撑棱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二磁吸部;
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顶侧部显露,以形成所述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二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内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磁条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汽车脚垫设计为形成有集污槽的下垫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在集污槽上方的上垫体,在使用过程中,掉落至上垫体上的污物可以通过上垫体上的集污孔,而落到集污槽内,这样,污物能够被收集起来,而不会停留在上垫体上被人体脚部踩踏,也不会在掉落至上垫体后又从上垫体的边缘掉落到车上,有利于提高车内环境的卫生性,同时,还通过使支撑上垫体的多个支撑棱并行排布,并使这些支撑棱能够两两连接在一起,这样,下垫体便能够被有效折叠起来,便于用户提拿以倾倒下垫体上的污物,此外,被折叠的下垫体也便于用户在车内取出到车外,或从车外将下垫体放入到车内,这有利于提高汽车脚垫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饰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支撑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下垫体;11、底壁;12、围壁;13、支撑棱;131、左侧部;132、右侧部;133、顶侧部;14、集污槽;2、上垫体;21、集污孔;22、第四磁吸部;3、第一磁条;31、第一磁吸部;32、第二磁吸部;4、第二磁条;41、第三磁吸部;5、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内饰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汽车内饰件包括下垫体1及上垫体2。
下垫体1包括底壁11和设于底壁11周部的围壁12,底壁11和围壁12围合形成有集污槽14,集污槽14内设有并行的多个支撑棱13;
上垫体2可拆卸地设于多个支撑棱13上,上垫体2设有与集污槽14连通的多个集污孔21;
底壁11的材质和围壁12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在一起以带动底壁11和围壁12折叠。
具体而言,集污槽14是用于收集和存储污物,该污物包括尘土、灰尘、食物残渣、烟灰、烟蒂、毛发和动物皮屑等等,当用户在上垫体2上方活动时,掉落到上垫体2上的污物可以通过集污孔21而掉落到集污槽14内。
多个集污孔21在上垫体2上均匀分布,以便于上垫体2上不同位置处的污物都能够掉落到集污槽14内。
为使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之间能够可拆卸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插销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起来,插销是一种可以插入或拔出的形式零件,通过将插销插入两个相邻支撑棱13上的孔中,实现两者的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起来,卡扣连接是通过采用凸起与凹槽相配合的设计,通过将两个支撑棱13对准并压合,使凸起与凹槽相互固定在一起。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起来,粘接连接是通过采用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绒面相配合的设计,通过将两个支撑棱13对准并压合,使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绒面相互固定在一起。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起来,通过在支撑棱13上嵌入磁性材料,使其可以吸附在一起。
上述各实施例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运用在支撑棱13与上垫体2之间连接上,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底壁11和围壁12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该柔性材料可以有机硅、有机硅发泡、布料或纺织品等等,本申请的设计优先采用有机硅作为制作底壁11和围壁12的材料,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弹性、柔软性和耐高温性能。
同理,上垫体2也可以为柔性材料,该柔性材料优选为有机硅或有机硅发泡。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汽车脚垫设计为形成有集污槽14的下垫体1,和可拆卸地安装在集污槽14上方的上垫体2,在使用过程中,掉落至上垫体2上的污物可以通过上垫体2上的集污孔21,而落到集污槽14内,这样,污物能够被收集起来,而不会停留在上垫体2上被人体脚部踩踏,也不会在掉落至上垫体2后又从上垫体2的边缘掉落到车上,同时,还通过使支撑上垫体2的多个支撑棱13并行排布,并使这些支撑棱13能够两两连接在一起,这样,下垫体1便能够被有效折叠起来,便于用户提拿以倾倒下垫体1上的污物,此外,被折叠的下垫体1也便于用户在车内取出到车外,或从车外将下垫体1放入到车内。
每一支撑棱13均与底壁11连接,每一支撑棱13均与围壁12连接。可以理解,通过支撑棱13分别与底壁11和围壁12连接,这样,当支撑棱13受到外力推动时,与之相连底壁11和围壁12也会及时地随之运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在移动支撑棱13的过程中,使底壁11和围壁12能够及时地移动以折叠或展开。
此外,在连接点处,支撑棱13与底壁11和围壁12的连接提供了额外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增强折叠结构的整体刚性,防止变形或塌陷,并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前文实施支撑棱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中,优选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因为这种连接方式方便迅速,便于用户快速地将多个支撑棱13连接在一起,或将多个支撑棱13分开。具体地,每一支撑棱13均包括相背对的左侧部131和右侧部132(可以将左侧部131(右侧部132以及下文的顶侧部133同理)理解为支撑棱13的侧面或一侧的结构),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中,一个支撑棱13的左侧部131朝向另一个支撑棱13的右侧部132设置;
每一左侧部131均设有第一磁吸部31,每一右侧部132均设有第二磁吸部32,第一磁吸部31与第二磁吸部32磁吸相异,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通过对应的第一磁吸部31与对应的第二磁吸部32磁性相吸,而连接在一起。
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第一磁吸部31与左侧部131同向延伸,第二磁吸部32与右侧部132同向延伸。如此设置,以增到第一磁吸部31、第二磁吸部32的面积,便于两者稳固地连接在一起。
每一支撑棱13均嵌设有第一磁条3,第一磁条3的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的左侧部131显露,以形成为第一磁吸部31,第一磁条3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的右侧部132显露,以形成为第二磁吸部32。
不难理解,相较于采用两个磁铁分别形成第一磁吸部31和第二磁吸部32的方式,使用一个第一磁条3形成第一磁吸部31和第二磁吸部32的方式可以节省成本。
由于第一磁条3为硬质结构,其相当于加固筋,在第一磁条3嵌设在支撑棱13内部后,能够提高支撑棱13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其能够稳固地支撑上垫体2。
本申请的设计优选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使上垫体2与支撑棱1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各支撑棱13还包括背向底壁11的顶侧部133,每一顶侧部133均设有第三磁吸部41,上垫体2上设有多个第四磁吸部22,多个第四磁吸部22与多个支撑棱13的顶侧部133一一对应,第三磁吸部41与第四磁吸部22磁吸相异,上垫体2通过第三磁吸部41与第四磁吸部22磁性相吸,而安装于支撑棱13上。
每一支撑棱13均嵌设有第一磁条3,第一磁条3的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的左侧部131显露,以形成为第一磁吸部31,第一磁条3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的右侧部132显露,以形成为第二磁吸部32;
每一支撑棱13均嵌设有第二磁条4,第二磁条4的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的顶侧部133显露,以形成第三磁吸部41,第二磁条4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13内部,通过连接件5固定于第一磁条3上。
连接件5是指用于连接、固定或传递力的元件或装置,用于将第一磁条3和第二磁条4连接在一起,其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与第一磁条3、第二磁条4连接,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
本申请之所以将第一磁条3和第二磁条4连接在一起,是考虑到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连接和拆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带动第一磁条3在支撑棱13(支撑棱13的宽度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二磁条4与第一磁条3连接,由于第二磁条4延伸方向与第一磁条3的移动方向不同,第二磁条4能够在第一磁条3移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第一磁条3在支撑棱13上的位置稳固性。
同理,在上垫体2与支撑棱13连接和拆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带动第二磁条4在支撑棱13(支撑棱13的高度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连接,由于第一磁条3延伸方向与第二磁条4的移动方向不同,第一磁条3能够在第二磁条4移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第二磁条4在支撑棱13上的位置稳固性。
为保证相邻的两个支撑棱13之间能够紧密贴合,较佳地,第一磁吸部31的表面与对应的左侧部131的表面平齐,第二磁吸部32的表面与对应的右侧部132的表面平齐。
为保证顶侧部133的表面与上垫体2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较佳地,第三磁吸部41的表面与对应的顶侧部133的表面平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垫体,包括底壁和设于所述底壁周部的围壁,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围合形成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设有并行的多个支撑棱;以及
上垫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棱上,所述上垫体设有与所述集污槽连通的多个集污孔;其中,
所述底壁的材质和所述围壁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连接在一起以带动所述底壁和所述围壁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棱均与所述底壁连接;和/或,
每一所述支撑棱均与所述围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包括相背对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中,一个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朝向另一个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设置;
每一所述左侧部均设有第一磁吸部,每一所述右侧部均设有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磁吸相异,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棱通过对应的第一磁吸部与对应的第二磁吸部磁性相吸,而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二磁吸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棱还包括背向所述底壁的顶侧部,每一所述顶侧部均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上垫体上设有多个第四磁吸部,所述多个第四磁吸部与所述多个支撑棱的顶侧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磁吸部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相异,所述上垫体通过所述第三磁吸部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性相吸,而安装于所述支撑棱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左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右侧部显露,以形成为所述第二磁吸部;
每一所述支撑棱均嵌设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的一端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棱的顶侧部显露,以形成所述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二磁条的另一端在对应的支撑棱内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磁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36090.8U CN221188273U (zh) | 2023-10-10 | 2023-10-10 | 汽车内饰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36090.8U CN221188273U (zh) | 2023-10-10 | 2023-10-10 | 汽车内饰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88273U true CN221188273U (zh) | 2024-06-21 |
Family
ID=9149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36090.8U Active CN221188273U (zh) | 2023-10-10 | 2023-10-10 | 汽车内饰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88273U (zh) |
-
2023
- 2023-10-10 CN CN202322736090.8U patent/CN2211882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27765A1 (en) | Vehicle seat | |
BR102015000440A2 (pt) | sistema de suspensão de coxim e encosto de assento dotado de um painel de suspensão interno | |
DE102006006362A1 (de) | Pneumatische Beinauf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US8316490B1 (en) | Diaper changing pad | |
US5358768A (en) | Mat for the floor of a vehicle | |
CN221188273U (zh) | 汽车内饰件 | |
KR20120134899A (ko) | 자동차용 매트 | |
CN215898590U (zh) | 一种折叠猫砂垫 | |
CN22000032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车载宠物垫 | |
KR101926820B1 (ko) | 카매트 및 카매트 제조방법 | |
CN111559286A (zh) | 铰接式挠性垫座椅悬架 | |
JP4399867B2 (ja) | 自動車用収納具 | |
KR102353923B1 (ko) | 차량용 등받이 쿠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립체 | |
JP3081291U (ja) | 幼児用移動ベッド | |
SE531686C2 (sv) | Integrerad bilbarnstol | |
CN218577579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层垫保持件及双层垫 | |
KR200382634Y1 (ko) | 애완동물용 카시트 | |
KR101874358B1 (ko) | 차량용 이중 매트 | |
KR0118140Y1 (ko) | 자동차용 보조매트 | |
JPS6324024Y2 (zh) | ||
JPH0111558Y2 (zh) | ||
KR200220342Y1 (ko) | 자동차용 보조매트 | |
JP2002000407A (ja) | クッション素材 | |
CN112644357A (zh) | 多用新型车载垃圾桶及其连接结构 | |
KR20140020563A (ko) | 자동차용 매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