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31682U -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31682U
CN221131682U CN202322626555.4U CN202322626555U CN221131682U CN 221131682 U CN221131682 U CN 221131682U CN 202322626555 U CN202322626555 U CN 202322626555U CN 221131682 U CN221131682 U CN 22113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gas
buffer space
layer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265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飞飞
孟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hin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shin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hin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shin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265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31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3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31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该反应吸附塔包括壳体、通气管、吸附反应层和加热器,壳体内形成容置腔,壳体上设有气体出口,吸附反应层设于容置腔且包括催化剂层和吸附层,吸附反应层的一端为第一缓冲空间,另一端为第二缓冲空间,气体出口位于第二缓冲空间,通气管的一端伸入第一缓冲空间内,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被配置为气体进口,加热器设置在通气管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吸附塔,从气体进口进入通气管的气体被加热器加热后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与催化剂层反应后,气体内的水蒸气在第二缓冲空间遇冷发生冷凝回流,水回流至吸附层被吸附,再被加热脱附,从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吸附塔。

Description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附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吸附塔用于将气体中的杂质成分除去,以保留纯度更高的目标成分,例如在相关技术的电解水制氢工艺中,反应吸附塔为脱氧塔,目标成分为氢气,杂质成分为氧气,脱氧塔内部直接填充脱氧催化剂,脱氧塔内部存在一定的液相回流,导致脱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变差,脱氧能耗增加,同时如果前端工艺中带入少量的水会直接导致脱氧催化剂性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应吸附塔,能够提升反应吸附塔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包括:壳体、通气管、吸附反应层和加热器,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壳壁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壳壁的气体出口,所述吸附反应层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吸附反应层包括催化剂层和吸附层,所述吸附反应层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空间,所述吸附反应层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空间,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被配置为气体进口,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从气体进口进入通气管的气体被加热器加热后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穿过吸附反应层与催化剂层反应后,气体内的水蒸气在第二缓冲空间遇冷发生冷凝形成水,且水向吸附反应层回流,当水回流至吸附层后,被吸附层吸附,至少一部分水再被通气管内的高温气体加热脱附,随着气体从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吸附塔,防止液相回流至催化剂层并导致催化剂性能变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空间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的上方,所述吸附层为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层设置在所述吸附反应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空间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的上方,所述吸附层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吸附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附反应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的一侧和靠近所述第一缓冲空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吸附塔还包括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气体分布器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的朝向所述第一缓冲空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体分布器与所述吸附反应层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有温度测量接口,所述温度测量接口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管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伸出段,所述气体进口开设于所述伸出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层包括沸石、活性氧化铝、耐水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吸附塔为脱氧塔或脱氢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脱附系统,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第二气水分离器、第一阀门、液位变送器、控制器以及上述的反应吸附塔,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水阀,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通与断,所述液位变送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内的液位,所述加热器、所述排水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液位变送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内的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内的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内的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脱附系统停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通过在第一气水分离器设置液位变送器实现液位监控,并控制第一气水分离器底部的排水阀排水,这样能够实时监控反应吸附塔前端是否发现带液,防止系统异常出现带液进入下游工艺,从而防止反应吸附塔被淹塔,造成催化剂层的性能降低,以及脱除杂质成分反应(例如脱氧反应)的能耗增加。从反应吸附塔的气体进口进入通气管的气体被加热器加热后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穿过吸附反应层与催化剂层反应后,气体内的水蒸气在第二缓冲空间遇冷发生冷凝形成水,且水向吸附反应层回流,当水回流至吸附层后,被吸附层吸附,至少一部分水再被通气管内的高温气体加热脱附,随着气体从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吸附塔,防止液相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脱附系统100、反应吸附塔10、壳体1、气体出口11、第一缓冲空间12、第二缓冲空间13、通气管2、气体进口21、本体段22、伸出段23、吸附反应层3、催化剂层31、吸附层32、加热器4、气体分布器5、温度测量接口6、第一气水分离器20、排水阀201、第二气水分离器30、第一管路40、第一阀门50、液位变送器60、控制器70、温度传感器80、第二管路90、液位平衡阀91、放空阀92、第三管路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10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10的脱附系统10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10可以包括壳体1、通气管2、吸附反应层3和加热器4,壳体1内形成容置腔,壳体1上设有气体出口11,气体出口11沿壳体1的壳壁厚度方向贯通壳壁,吸附反应层3设置在容置腔内,吸附反应层3包括催化剂层31和吸附层32,吸附反应层3的一端与壳体1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空间12,吸附反应层3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空间13,通气管2的一端伸入第一缓冲空间12内,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部,被配置为气体进口21,换言之,通气管2的出气口位于第一缓冲空间12,气体进口21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背离第一缓冲空间12的一侧。气体出口11位于第二缓冲空间13,加热器4设置在通气管2内。第一缓冲空间12和第二缓冲空间13均为容置腔的一部分。
如图1-图2所示,第一缓冲空间12形成在吸附反应层3的F2端,第二缓冲空间13形成在吸附反应层3的F1端,通气管2的出气口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2侧,气体进口21和气体出口11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1侧。当F1-F2方向为上下方向时,第一缓冲空间12形成在吸附反应层3的下方,第二缓冲空间13形成在吸附反应层3的上方,通气管2的出气口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下侧,气体进口21和气体出口11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上侧。
气体从气体进口21进入通气管2内,从通气管2的出气口排至第一缓冲空间12,第一缓冲空间12的气体进一步进入吸附反应层3内,在吸附反应层3内气体被催化和吸附,进而进入第二缓冲空间13,最终从与第二缓冲空间13连通的气体出口11排出去。气体在吸附反应层3内时,催化剂层31能够与气体内的杂质成分反应,保证气体保留纯度更高的目标成分。吸附层32能够吸附水分,例如从前端工艺中带入反应吸附塔10的水分能被吸附层32吸附,吸附层32还能够防止第二缓冲空间13处的液相回流,从而避免液相回流造成催化剂性能的水热失活和能耗的增加。
可选地,催化剂层31包括脱氧催化剂,脱氧催化剂用于将气体中的氧气脱离出去,以保留纯度较高的氢气,反应吸附塔10形成为脱氧塔。
可选地,催化剂层31包括脱氢催化剂,脱氢催化剂用于将气体中的氢气脱离出去,以保留纯度较高的氧气,反应吸附塔10形成为脱氢塔,脱氢塔用于粗氧脱氢过程。
通气管2具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沿F1-F2方向延伸,加热器4布置在气体通道内且沿F1-F2方向延伸。可选地,加热器4可以是金属加热丝,当电流通过加热器4时,加热器4能够发热,从而将通气管2的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还可以是包含水分的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10,从气体进口21进入通气管2的气体被加热器4加热后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穿过吸附反应层3与催化剂层31反应后,气体内的水蒸气在第二缓冲空间13遇冷发生冷凝形成水,且水向吸附反应层3回流,当水回流至吸附层32后,被吸附层32吸附,至少一部分水再被通气管2内的高温气体加热脱附,随着气体从气体出口11离开反应吸附塔10,防止液相回流至催化剂层31并导致催化剂性能变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空间12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下方,第二缓冲空间13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上方,至少催化剂层31的朝向第二缓冲空间13的一侧设有吸附层32,即至少催化剂层31的上侧设有吸附层32。具体而言,可选地,吸附层32为至少一个,吸附层32设置在吸附反应层3靠近第二缓冲空间13的一侧,也就是说,可以仅在催化剂层31的上侧设置吸附层32,当然,也可以仅在催化剂层31的下侧设置吸附层32,或者可选地,吸附层32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吸附层32分别设置在吸附反应层3靠近第二缓冲空间13的一侧和靠近第一缓冲空间12的一侧,也就是说,还可以在催化剂层3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吸附层32。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壳体1的长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F1-F2方向,第一缓冲空间12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2侧,第二缓冲空间13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1侧,催化剂层31的F1侧和F2侧均设有吸附层32。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壳体1的长度方向为图2所示的F1-F2方向,第一缓冲空间12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2侧,第二缓冲空间13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F1侧,仅催化剂层31的F1侧设有吸附层32。通过在催化剂层31的F1侧设置吸附层32,保证第二缓冲空间13处的液相回流不至于向下回流至催化剂层31,从而保证了催化剂层31的催化活性,有利于降低脱除杂质成分的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吸附塔10还包括气体分布器5,气体分布器5设置在容置腔内,且气体分布器5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朝向第一缓冲空间12的一侧。参照图1-图2所示,气体分布器5位于吸附反应层3的下侧。气体分布器5能够使通入的气体在整个截面上均匀分布。具体而言,从通气管2的出气口进入第一缓冲空间12的气体经过气体分布器5后到达吸附反应层3,在经过气体分布器5时,能够使气体在气体分布器5所在平面内分布均匀,以保证气体能够均匀地进入吸附反应层3,充分反应和吸附。可选地,气体分布器5可以构造为多孔板状结构,气体经过多孔板状结构上的小孔时能够得到缓冲,且多孔板状结构上的多个小孔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分布器5与吸附反应层3贴合。参照图1-图2所示,气体分布器5支撑吸附反应层3的下侧,由此使得吸附反应层3在壳体1内的位置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分布器5与吸附反应层3可以在F1-F2方向上分离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温度测量接口6,温度测量接口6与第二缓冲空间13相连通。结合图1-图3,温度传感器80安装于温度测量接口6,由此可以检测第二缓冲空间13内的温度。在反应吸附塔10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温度传感器80检测的温度值实时调整加热器4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测量接口6构造为温度测量套管,温度测量套管内部形成贯通的测量通道,测量通道与第二缓冲空间13相连通,温度传感器80通过测量通道来检测第二缓冲空间13内的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测量接口6构造为沿壳体1的壳壁厚度方向贯通壳壁的开孔,温度传感器80通过该开孔来检测第二缓冲空间13内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催化剂层31的厚度大于吸附层32的厚度总和,参照图1-图2所示,这样可以保证催化剂较多,从而使得杂质能够充分反应,并且使反应产生的水分及时被带出反应吸附塔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管2包括本体段22和伸出段23,本体段22和伸出段23相连通,本体段22位于容置腔内,伸出段23位于壳体1外,气体进口21开设于伸出段23上。参照图1-图2所示,本体段22的上端连接伸出段23的下端,本体段22向下伸入壳体1内,伸出段23向上伸出壳体1外,气体进口21开设于伸出段23上,这样便于其他设备与气体进口21相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出口与气体进口21通过第二管路90相连接,气体进口21位于壳体1外部,这样便于第二管路90与气体进口21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层32为具有孔道结构的吸水材料,可选地,吸附层32包括沸石、活性氧化铝、耐水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催化剂层31上方的吸附层32为沸石层,催化剂层31下方的吸附层32为耐水硅胶层。
参照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脱附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20、第二气水分离器30、第一阀门50、液位变送器60、控制器7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反应吸附塔10。
其中,第一气水分离器2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201,排水阀201打开时,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多余水分能够经排水阀201排出去;排水阀201关闭时,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多余水分无法能够经排水阀201排出去。
第一气水分离器20的出口与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40相连接,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出口与气体进口21通过第二管路90相连接,第一阀门50设置在第一管路40上且用于控制第一管路40的通与断,液位变送器60用于检测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第一气水分离器20能够对流经第一气水分离器20的物质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第二气水分离器30能够对流经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气液分离。
加热器4、排水阀201、第一阀门50、液位变送器60均与控制器70电性相连,具体而言,控制器70能够控制加热器4的打开、关闭,还能调节加热器4的功率大小。控制器70能够控制排水阀201的打开、关闭,还能调节排水阀201的阀门大小。控制器70能够控制第一阀门50的打开、关闭。液位变送器60检测的液位值能够传输给控制器70。
控制器70构造为在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排水阀201打开;在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排水阀201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100,通过在反应吸附塔10前的第一气水分离器20处设置液位变送器60实现液位监控,并控制第一气水分离器20底部的排水阀201排水,这样能够实时监控反应吸附塔10前端是否发现带液,防止系统异常出现带液进入下游工艺,从而防止反应吸附塔10被淹塔,造成催化剂层31的性能降低,以及催化能耗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70还构造为在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值时,控制脱附系统100停机,其中,第二预设液位值高于第一预设液位值。换言之,当液位超高,则控制脱附系统100连锁停机,包括控制器70控制加热器4关闭、第一气水分离器20和第二气水分离器30停机。第一气水分离器20前端的电解槽也连锁停机。
可选地,第一预设液位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参照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液位平衡阀91,液位平衡阀91设置在第一管路40上,用于调节电解水制氢工艺中电解槽出口的氢气分离器和氧气分离器的液位平衡,这是本行业内公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管路93和放空阀92,放空阀92设置在第三管路93上,第三管路93与第一管路40相连接,放空阀92打开时能够用于对第一管路40进行放空。
以反应吸附塔10为脱氧塔为例,描述脱附系统100的脱氧工艺流程。具体如图3所示,原料粗氢首先进入第一气水分离器20,经过分离后,打开第一阀门50进入下游纯化工艺,并进入纯化的第二气水分离器30,分离得到的气相进入下游的反应吸附塔10(即脱氧塔),对于控制过程如下:当系统监测到液位变送器60液位过高,则切换阀门使排水阀201打开,待降低正常液位时,关闭排水阀201;若过程中液位超高,则控制脱附系统100连锁停机。对于脱氧塔而言,温度传感器80与控制器70电性连接,控制器70根据温度传感器80检测的温度值实时调整加热器4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附系统100,从反应吸附塔10的气体进口21进入通气管2的气体被加热器4加热后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穿过吸附反应层3与催化剂层31反应后,气体内的水蒸气在第二缓冲空间13遇冷发生冷凝形成水,且水向吸附反应层3回流,当水回流至吸附层32后,被吸附层32吸附,至少一部分水再被通气管2内的高温气体加热脱附,随着气体从气体出口11离开反应吸附塔10,防止液相回流至催化剂层31并导致催化剂性能变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1)上设有沿所述壳体(1)的壳壁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壳壁的气体出口(11);
吸附反应层(3),所述吸附反应层(3)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吸附反应层(3)包括催化剂层(31)和吸附层(32),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空间(12),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对应端内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空间(13),所述气体出口(11)位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
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缓冲空间(12)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被配置为气体进口(21);加热器(4),所述加热器(4)设置在所述通气管(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空间(12)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上方,所述吸附层(32)为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层(32)设置在所述吸附反应层(3)靠近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空间(12)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上方,所述吸附层(32)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吸附层(32)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附反应层(3)靠近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的一侧和靠近所述第一缓冲空间(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吸附塔还包括气体分布器(5),所述气体分布器(5)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气体分布器(5)位于所述吸附反应层(3)的朝向所述第一缓冲空间(1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器(5)与所述吸附反应层(3)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温度测量接口(6),所述温度测量接口(6)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1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外的伸出段(23),所述气体进口(21)开设于所述伸出段(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吸附塔为脱氧塔或脱氢塔。
9.一种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吸附塔;
第一气水分离器(20),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201);
第二气水分离器(30),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40)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30)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21)通过第二管路(90)相连接;
第一阀门(50),所述第一阀门(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40)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40)的通与断;
液位变送器(60),所述液位变送器(6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
控制器(70),所述加热器(4)、所述排水阀(201)、所述第一阀门(50)、所述液位变送器(60)均与所述控制器(70)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70)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201)打开;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201)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0)还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0)内的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脱附系统停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值。
CN202322626555.4U 2023-09-26 2023-09-26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Active CN221131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6555.4U CN221131682U (zh) 2023-09-26 2023-09-26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6555.4U CN221131682U (zh) 2023-09-26 2023-09-26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31682U true CN221131682U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15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26555.4U Active CN221131682U (zh) 2023-09-26 2023-09-26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31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977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ying auxiliary fuel streams during intermittent byproduct discharge fro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assemblies
US6444016B2 (en) Hydrogen storage unit
CA3055676A1 (en) Media management plate comprising water separator and water reservoir, and fuel cell system
CN109748251A (zh) 一种氮气、氩气、氧气超纯纯化工艺及系统
CN109775671A (zh) 一种基于常温吸附工艺的超纯气体纯化系统及工艺
CN109179323B (zh) 一种甲醇重整制氢重整室和燃料电池
US20120208097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desulfurization unit for the same
CN221131682U (zh) 反应吸附塔及具有该反应吸附塔的脱附系统
US20170033379A1 (en) Metal-air battery, vehicle system comprising the metal-air batter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metal-air battery
CN109879259A (zh) 一种超高纯氙、氪纯化系统及纯化方法
CN110843557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排气系统的防结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2024034883A (ja)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及び二酸化炭素回収方法
CN208332861U (zh) 一种空分系统
CN116688709A (zh) 一种氪氙气体分离装置和方法
CN117566734A (zh) 一种制氢纯化系统及其制氢设备
JP2012106904A (ja) アルゴンガスの精製方法および精製装置
CN221452176U (zh) 干燥塔及具有该干燥塔的吸附干燥系统
CN117180975B (zh) 一种用于船舶尾气处理的一体反应装置
JP3742893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残留物除去装置及び方法
KR20120046008A (ko) 아르곤 가스의 정제 방법 및 정제 장치
CN112516748B (zh)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喷淋式变压控温吸附塔
CN111960435B (zh) 一种新型氨气浓缩及分离工艺
CN219517877U (zh) 一种氮气闭路循环再生有机介质脱水装置
CN214635160U (zh) 一种纯化吸附用废料处理装置
CN109651050A (zh) 一种乙烯精制及其再生系统成套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