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3147U -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3147U
CN221123147U CN202322736102.7U CN202322736102U CN221123147U CN 221123147 U CN221123147 U CN 221123147U CN 202322736102 U CN202322736102 U CN 202322736102U CN 221123147 U CN221123147 U CN 221123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nd plat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61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61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3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3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3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换热器端板组件用于安装换热管。换热器端板组件包括端板主体和挡板,端板主体上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用于穿设换热管,且连通孔的内径大于换热管的外径,以使换热管和连通孔的孔壁间形成有振动间隙。挡板上开设有与连通孔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孔用于供换热管穿设,以使挡板能够围设在连通孔的周向,且固定孔的孔壁能够与换热管的外壁贴合。其中,挡板抵靠于端板主体,并且能够将振动间隙覆盖。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换热器端板通孔的放大设置会存在漏风及飘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通常包括由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器本体以及连接于换热管的集流管和分液器。传统的换热器多在换热器本体的端部设置端板,且端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换热管通过这些通孔实现定位和固定。
在现有技术中,与集流管或分液器直接连通的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会进行放大处理,用于缓解集流管振动时换热管与通孔间产生的摩擦,从而降低换热管发生泄漏的概率。但是,该设置会导致换热管与通孔间存在间隙,使得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有一定概率随风由该间隙外飘,从而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换热器端板通孔放大的设置会存在漏风及飘水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用于安装换热管,该换热器端板组件包括端板主体和挡板,所述端板主体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换热管,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以使所述换热管和所述连通孔的孔壁间形成有振动间隙;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孔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所述换热管穿设,以使所述挡板能够围设在所述连通孔的周向,且所述固定孔的孔壁能够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贴合;其中,所述挡板抵靠于所述端板主体,并且能够将所述振动间隙覆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挡板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能够套设于所述换热管;其中,所述翻边伸入至所述振动间隙。
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换热管的外壁与连通孔的孔壁直接发生碰撞,有利于降低换热管发生损坏和泄漏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沿自身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通孔沿自身轴向的长度。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和所述翻边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挡板和翻边的加工效率,且能够提高挡板和翻边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通孔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一孔组;所述端板主体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与所述第二孔组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
如此设置,能够满足换热器的换热需求,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一所述固定孔与每一所述连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如此设置,进一步降低了风或者冷凝水通过间隙飘出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钣金件。
如此设置,挡板的成型简单,能够降低挡板的加工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以及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所述换热器端板组件连接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主体上连接有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固定孔之间胀接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换热管和挡板的牢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端板主体靠近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侧。
如此设置,挡板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挡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通过在换热管和连通孔的孔壁间设置间隙,能够满足换热管的振动需要,降低换热管因振动而与连通孔孔壁间产生的摩擦,从而避免了换热管的损伤,有利于降低换热管发生泄漏的概率,提高换热器使用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连通孔的一端设置挡板,并通过挡板上的固定孔与换热管配合连接,一方面实现了挡板和换热管的固定,使得挡板能够随换热管一起振动,避免挡板对换热管的振动造成阻碍而产生应力,另一方面,挡板还能够将换热器内产生的冷凝水进行阻挡,避免风或者冷凝水通过换热管和连通孔之间形成的振动间隙飘出,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挡板的侧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换热器;10、换热器主体;11、换热管;20、换热器端板组件;21、端板主体;211、第一孔组;2111、连通孔;2112、振动间隙;212、第二孔组;2121、安装孔;22、挡板;221、固定孔;222、翻边;30、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通常包括由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器本体以及连接于换热管的集流管和分液器。传统的换热器多在换热器本体的端部设置端板,且端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换热管通过这些通孔实现定位和固定。
在现有技术中,与集流管或分液器直接连通的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会进行放大处理,用于缓解集流管振动时换热管与通孔间产生的摩擦,从而降低换热管发生泄漏的概率。但是,该设置会导致换热管与通孔间存在间隙,使得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有一定概率随风由该间隙外飘,从而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图4,为解决现有换热器端板通孔放大的设置会存在漏风及飘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20,换热器端板组件20连接于换热器主体10的一端,换热器主体10上连接有多根换热管11,且换热管11安装于换热器端板组件20。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端板组件20包括端板主体21和挡板22。端板主体21上开设有连通孔2111,连通孔2111用于穿设换热管11,且连通孔2111的内径大于换热管11的外径,以使换热管11和连通孔2111的孔壁间形成有振动间隙2112。挡板22上开设有与连通孔2111对应的固定孔221,固定孔221用于供换热管11穿设,以使挡板22能够围设在连通孔2111的周向,且固定孔221的孔壁能够与换热管11的外壁贴合;其中,挡板22抵靠于端板主体21,并且能够将振动间隙2112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插置于连通孔2111中的换热管11与集流管30或分液器(图未示)直接连通,因此,插置于连通孔2111中的换热管11更易随集流管30或分液器的振动而振动。而在下述插置于安装孔2121内的换热管11可通过其他的换热管11等与集流管30或分液器间接连通,因此,插置于安装孔2121内的换热管11受到的振动较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换热管11和连通孔2111的孔壁间设置间隙,能够满足换热管11的振动需要,降低换热管11因振动而与连通孔2111孔壁间产生的摩擦,从而避免了换热管11的损伤,有利于降低换热管11发生泄漏的概率,提高换热器100使用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连通孔2111的一端设置挡板22,并通过挡板22上的固定孔221与换热管11配合连接,一方面实现了挡板22和换热管11的固定,使得挡板22能够随换热管11一起振动,避免挡板22对换热管11的振动造成阻碍而产生应力,另一方面,挡板22还能够将换热器100内产生的冷凝水进行阻挡,避免风或者冷凝水通过换热管11和连通孔2111之间形成的振动间隙2112飘出,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挡板22设于端板主体21靠近换热器主体10的一侧。如此,挡板22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挡作用,消除换热器100内产生的风或冷凝水泄漏至外界的隐患。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22也可设于端板主体21远离换热器主体10的一侧,以便于挡板22的安装。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换热管11与固定孔221之间胀接连接。如此,能够实现换热管11和挡板22的牢固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孔221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挡板22方向延伸的翻边222,翻边222能够套设于换热管11。其中,翻边222伸入至振动间隙2112。
如此,翻边222结构能够对换热管11的外壁进行保护,避免换热管11的外壁与连通孔2111的孔壁直接发生碰撞,有利于降低换热管11发生损坏和泄漏的风险。并且,当翻边222伸入至振动间隙2112时,翻边222和连通孔2111的孔壁之间仍存在有间隙,故不会对换热管11的振动产生阻碍,能够保证换热管11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翻边222还能够增加挡板22与换热管1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挡板22和换热管11的连接强度。同样的,翻边222与换热管11间也可通过胀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翻边222沿自身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连通孔2111沿自身轴向的长度。如此,换热管11伸入连通孔2111内的部分均处于翻边222的保护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管11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2和翻边22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能够提高挡板22和翻边222的加工效率,且能够提高挡板22和翻边22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2为钣金件。如此,挡板22的成型简单,能够降低挡板22的加工成本。其中,挡板22和翻边222可通过钣金一体冲压成型。
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22和翻边222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通孔2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连通孔2111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一孔组211。端板主体21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121,多个安装孔2121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二孔组212,第一孔组211与第二孔组212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
易于理解,安装孔2121也用于固定换热管11,如此,通过设置多根换热管11,能够满足换热器100的换热需求,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插置于安装孔2121中的换热管11受到的振动较小,受振动损坏的概率也较低。因此,安装孔2121可不做扩孔处理,相应的,也无需设置挡板22阻隔冷凝水,以此来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孔221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一固定孔221与每一连通孔2111一一对应设置。
也即,每个连通孔2111的孔壁和换热管11的外壁间存在的间隙均有挡板22进行阻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风或者冷凝水通过间隙飘出的概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100,该换热器100包括换热器主体10以及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端板组件,用于安装换热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端板组件包括端板主体(21)和挡板(22),所述端板主体(21)上开设有连通孔(2111),所述连通孔(2111)用于穿设所述换热管(11),且所述连通孔(2111)的内径大于所述换热管(11)的外径,以使所述换热管(11)和所述连通孔(2111)的孔壁间形成有振动间隙(2112);
所述挡板(22)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孔(2111)对应的固定孔(221),所述固定孔(221)用于供所述换热管(11)穿设,以使所述挡板(22)能够围设在所述连通孔(2111)的周向,且所述固定孔(221)的孔壁能够与所述换热管(11)的外壁贴合;其中,所述挡板(22)抵靠于所述端板主体(21),并且能够将所述振动间隙(2112)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1)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挡板(22)方向延伸的翻边(222),所述翻边(222)能够套设于所述换热管(11);
其中,所述翻边(222)伸入至所述振动间隙(2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22)沿自身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通孔(2111)沿自身轴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和所述翻边(222)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2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通孔(2111)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一孔组(211);
所述端板主体(21)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121),多个所述安装孔(21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二孔组(212),所述第一孔组(211)与所述第二孔组(212)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1)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一所述固定孔(221)与每一所述连通孔(2111)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为钣金件。
8.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主体(10)以及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端板组件,所述换热器端板组件连接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0)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0)上连接有换热管(11),且所述换热管(11)与所述固定孔(221)之间胀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设于所述端板主体(21)靠近所述换热器主体(10)的一侧。
CN202322736102.7U 2023-10-11 2023-10-11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Active CN221123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6102.7U CN22112314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6102.7U CN22112314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3147U true CN221123147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6102.7U Active CN22112314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3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323B2 (en) Heat exchanger
CN221123147U (zh) 换热器端板组件及换热器
CN111306640A (zh)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CN107289605B (zh) 蜗舌、蜗壳、贯流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211823081U (zh) 消音器及空调
CN110513741B (zh) 吸油烟机
JP4319887B2 (ja) 熱交換器
CN216044092U (zh) 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重型egr冷却器
CN106678971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11781504U (zh)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0861853U (zh) 分液器组件及压缩机
CN213064087U (zh) 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
CN21131637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8347897U (zh) 一种排气管路的隔热罩结构
CN210035838U (zh) 空调及套管换热器
CN204663639U (zh) 排气系统
CN219640791U (zh) 折流板以及管壳式换热器
CN210570193U (zh) 一种换热器胀管板及其管翅式换热器
CN219607772U (zh) 蒸发式冷凝器盘管及蒸发式冷凝器
CN215524296U (zh) 一种夹套式防冲装置
CN213144597U (zh) 发动机用冷却管路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83478U (zh) 一种折流板孔带裙边蒸发器
CN211146863U (zh) 一种中央空调进风消声片
CN221403273U (zh) 空调器
CN212511508U (zh) 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