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6059U -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16059U CN221116059U CN202323342668.8U CN202323342668U CN221116059U CN 221116059 U CN221116059 U CN 221116059U CN 202323342668 U CN202323342668 U CN 202323342668U CN 221116059 U CN221116059 U CN 2211160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self
- guide plate
- adjusting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属于物料输送领域。自调节给料装置包括壳体、输送组件以及导流组件。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输送组件位于壳体内;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导流板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且与配重单元连接,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被共同配置为能够满足:导流板能够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移动,在导流位置,导流板受到经由第二进料口的物料的冲击力并遮挡住出料端;在非导流位置,导流板受到配重单元的重力并腾让出出料端,该自调节给料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固体物料(例如煤粉)的给料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产线需求,给料机除了开设有进料口之外通常还另外配设有分流进料口,该分流进料口与给料机的出料口大都相对设置,该分流进料口与给料机的出料口连通,来自分流给料机的物料从分流进料口进入并直接从出料口排出,由于给料机的输送组件的出料端与出料口相邻,经由分流进料口下落的物料会砸到输送组件的出料端,进而损坏输送组件,特别是在使用带式输送机的情况下。
基于此,为了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较好地保护输送组件,通常需要用到导流组件,但是,现有给料机中的导流组件大都需要借助人工操作来切换导流组件的工作状态(即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具体需求来切换导流组件是处于导流位置还是非导流位置),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进而导致物料的输送效率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能够提高导流组件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包括壳体、输送组件以及导流组件。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即分流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布在壳体相对分布的两端,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的下方;输送组件位于壳体内,且被配置为能够将经由第一进料口的物料输送至出料端并从出料口排出;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导流板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且与配重单元连接,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被共同配置为能够满足:导流板能够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移动,在导流位置,导流板受到经由第二进料口的物料的冲击力并遮挡住出料端;在非导流位置,导流板受到配重单元的重力并腾让出出料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组件由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共同组成,当第二进料口没有物料通过时,导流板在配重单元的重力作用下处于非导流位置,能够允许经由第一进料口的物料正常输送到出料端并从出料口排出;当第二进料口有物料通过时,下落的物料会持续不断的冲击导流板的上表面,形成的冲击力会带动导流板由非导流位置移动至导流位置,以遮挡住输送组件的出料端,从而在第二进料口进行正常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实现对输送单元的保护,这种特定形式的导流组件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的切换不需要人工干预,借助配重单元的重力以及物料带来的持续冲击力即可实现,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节省人工操控导流组件的时间,进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导流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导流板和转动轴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组件增设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导流板与转动轴进行连接,便于进行导流板的安装布局,以便将导流板安装在较为适宜的位置,以发挥更好的导流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件沿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连接件来进行导流板和转动轴的连接,能够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连接件均套设于转动轴,导流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件,辅助连接件套设于转动轴且分别与两个连接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套设于转动轴,具有接触面积较大的优势,以使得连接件与转动轴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导流组件在两个连接件之间还增设有套设于转动轴的辅助连接件,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接件与转动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导流组件还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与壳体连接,转动轴的部分位于安装框架内且与安装框架可转动地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组件增设安装框架,借助安装框架来实现转动轴与壳体的可转动连接,便于进行转动轴的安装,同时,还能较为有效地保护转动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框架的底部与壳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框架的底部与壳体连通,具有减重以及不容易干扰导流板的优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沿转动轴的轴向,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框架通过轴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连接的方式,具有转动稳定性好以及结构简单的优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单元包括配重杆和多个配重块,配重杆与转动轴的其中一端连接且与导流板分布在转动轴的径向两侧,多个配重块均与配重杆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配重单元包括配重杆以及多个可与配重杆可拆卸连接的配重块,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重块数量的增减,以匹配不同给料要求的给料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配重单元沿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与转动轴的两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配重单元且间隔设置在转动轴的轴向两端,以使得转动轴的整体受力较为均匀,以提高其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还能增加配重块数量调节的灵活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料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自调节给料装置、第一料仓以及第二料仓。第一料仓的底部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第二料仓的底部与第二进料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配料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自调节给料装置,由于其中的导流组件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节省人工操控导流组件的时间,进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自调节给料装置;100-壳体;110-第一进料口;120-第二进料口;130-出料口;200-输送组件;300-导流组件;310-导流板;320-转动轴;330-配重单元;331-配重杆;332-配重块;340-连接件;350-辅助连接件;360-安装框架;1-配料系统;20-第一料仓;30-第二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对本申请提供的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配料系统1包括自调节给料装置10、第一料仓20和第二料仓30,第一料仓20的底部和第二料仓30的底部分别与自调节给料装置10的壳体连通,通过自调节给料装置10将第一料仓20和第二料仓30的物料进行输送或混合,以满足产线需求。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自调节给料装置10包括壳体100、输送组件200以及导流组件3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10、第二进料口120(即分流进料口)以及出料口130,第一进料口110和第二进料口120分布在壳体100相对分布的两端,出料口130位于第二进料口120的下方;输送组件200位于壳体100内,且被配置为能够将经由第一进料口110的物料输送至出料端并从出料口130排出;导流组件300包括导流板310、转动轴320以及配重单元330,导流板310与转动轴320连接,转动轴320与壳体100可转动地连接且与配重单元330连接,导流板310、转动轴320以及配重单元330被共同配置为能够满足:导流板310能够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移动,在导流位置,导流板310受到经由第二进料口120的物料的冲击力并遮挡住出料端;在非导流位置,导流板310受到配重单元330的重力并腾让出出料端。
本申请中,导流组件300由导流板310、转动轴320以及配重单元330共同组成,当第二进料口120没有物料通过时,导流板310在配重单元330的重力作用下处于非导流位置,能够允许经由第一进料口110的物料正常输送到出料端并从出料口130排出;当第二进料口120有物料通过时,下落的物料会持续不断的冲击导流板310的上表面,形成的冲击力会带动导流板310由非导流位置移动至导流位置,以遮挡住输送组件200的出料端,从而在第二进料口120进行正常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实现对输送单元的保护,这种特定形式的导流组件300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的切换不需要人工干预,借助配重单元330的重力以及物料带来的持续冲击力即可实现,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节省人工操控导流组件300的时间,进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参阅图1和图2,自调节给料装置10的壳体100指的是横向设置的柱体壳对应的部分以及第二料仓30的底部与柱体壳衔接的部分,即转动轴320与壳体100可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择一与其中一部分连接,也可以是同时与这两部分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均以同时与这两部分连接为例。
需要注意的是,转动轴320与壳体100的可转动连接,可以是直接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间接可转动连接,只要转动轴320能够带动导流板310旋转即可。
参阅图4,作为一种示例,导流组件300还包括安装框架360,安装框架360与壳体100连接,转动轴320的部分位于安装框架360内且与安装框架360可转动地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导流组件300增设安装框架360,借助安装框架360来实现转动轴320与壳体100的可转动连接,便于进行转动轴320的安装,同时,还能较为有效地保护转动轴320。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框架360与壳体100连接”指的是安装框架360同时与横向设置的柱体壳以及第二料仓30下端与柱体壳衔接的部分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板310的顶部与安装框架36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做限定,例如导流板310的顶部可以是位于安装框架360内,也可以位于安装框架360外,本申请实施例均以位于安装框架360内为例。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框架36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参阅图4,作为一种示例,安装框架360的底部与壳体100连通。
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框架360的底部与壳体100连通,具有减重以及不容易干扰导流板310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框架360的底部可以是部分与壳体100连通,也可以是整个与壳体10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导流板310与壳体100衔接处的导流效果,可以对该区域壳体100的形式进行调整。
参阅图4,作为一种示例,壳体100开设有通孔,导流板310穿设于通孔内且能够伴随转动轴320的旋转在通孔内转动。
该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在导流板310对应的区域内开设通孔,并将导流板310穿设于通孔内,能够降低物料从二者衔接处掉落到输送组件200上的风险,以便更好地保护输送组件200。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组件200为现有技术(例如皮带输送机),故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板310与转动轴320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导流组件300还包括连接件340,连接件340连接于导流板310和转动轴320之间。
该实施方式中,导流组件300增设连接件340,通过连接件340将导流板310与转动轴320进行连接,便于进行导流板310的安装布局,以便将导流板310安装在较为适宜的位置,以发挥更好的导流效果。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连接件340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件340沿转动轴320的轴向间隔分布。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连接件340来进行导流板310和转动轴320的连接,能够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两个连接件340均套设于转动轴320,导流组件300还包括辅助连接件350,辅助连接件350套设于转动轴320且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40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40套设于转动轴320,具有接触面积较大的优势,以使得连接件340与转动轴320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导流组件300在两个连接件340之间还增设有套设于转动轴320的辅助连接件350,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接件340与转动轴320的连接稳定性。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沿转动轴320的轴向,转动轴32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框架360通过轴承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轴承连接的方式,具有转动稳定性好以及结构简单的优势。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配重单元330包括配重杆331和多个配重块332,配重杆331与转动轴320的其中一端连接且与导流板310分布在转动轴320的径向两侧,多个配重块332均与配重杆331可拆卸地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配重单元330包括配重杆331以及多个可与配重杆331可拆卸连接的配重块33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重块332数量的增减,以匹配不同给料要求的给料机。
可以理解的是,配重块332与配重杆33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示例,配重块332开设有与配重杆331适配的安装孔。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较好地固定配重块332以及方便调节配重规格,可以对配重单元330的结构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示例,配重杆331沿杆体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配重单元330还包括多个与定位孔适配的定位件。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开设多个定位孔并结合定位件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对配重块332的有效固定,同时,还能根据需要调整配重块332在配重杆331上的安装位置,以调节配重块332到转动轴320的距离,从而在配重块332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不同大小的配重力。
作为一种示例,配重单元330设置有两个,两个配重单元330沿转动轴320的轴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与转动轴320的两端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配重单元330且间隔设置在转动轴320的轴向两端,以使得转动轴320的整体受力较为均匀,以提高其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还能增加配重块332数量调节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自调节给料装置10中未做特别说明或限定的结构均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此处结合配料系统1的运行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料仓20和第二料仓30分别与自调节给料装置10的第一进料口110以及第二进料口120连通,其中,当第一料仓20进行物料输送时,第一料仓20内的物料经由第一进料口110通过输送组件200运送至出料端并由出料口130排出,该过程中,导流板310由于受到配重单元330的重力处于非导流位置,故不会影响经由第一进料口110物料的正常输送;当第二料仓30进行物料输送时,第二料仓30内的物料经由第二进料口1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到导流板310上,导流板310由于受到物料的持续冲击且其导能够在安装区域内转动,故其会从非导流位置转动至导流位置并遮挡住输送组件200的出料端,以实现物料导流的作用(即不会影响经由第二进料口120物料的正常输送且还能保护位于其下方的输送组件200的出料端),并且,导流组件300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的切换不需要人工干预,借助配重单元330的重力以及物料带来的持续冲击力即可实现,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还能节省人工操控导流组件300的时间,进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分布在所述壳体相对分布的两端,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下方;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被配置为能够将经由所述第一进料口的物料输送至出料端并从所述出料口排出;以及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转动轴以及配重单元,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且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所述导流板、所述转动轴以及所述配重单元被共同配置为能够满足:
所述导流板能够在导流位置和非导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导流板受到经由所述第二进料口的物料的冲击力并遮挡住所述出料端;在所述非导流位置,所述导流板受到所述配重单元的重力并腾让出所述出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转动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件均套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转动轴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框架内且与所述安装框架可转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与所述壳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框架通过轴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单元包括配重杆和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杆与所述转动轴的其中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导流板分布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两侧,多个所述配重块均与所述配重杆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配重单元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连接。
10.一种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节给料装置;
第一料仓,所述第一料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以及
第二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42668.8U CN221116059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42668.8U CN221116059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16059U true CN221116059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4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42668.8U Active CN221116059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16059U (zh) |
-
2023
- 2023-12-04 CN CN202323342668.8U patent/CN2211160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116059U (zh) | 一种自调节给料装置以及配料系统 | |
CN212292067U (zh) | 料流调节组件及装船机 | |
CN208115935U (zh) | 一种立式磨物料挡料装置 | |
CN216945071U (zh) | 一种掺合系统 | |
CN215287150U (zh) | 便于饲料加工的上料装置 | |
CN214718138U (zh) | 一种平面泄介筛 | |
CN213059342U (zh) | 微波烘干白钨精矿的给料装置 | |
CN209906848U (zh) | 一种轴承配件加工冷却用风冷机 | |
CN209887890U (zh) | 一种工程用连续搅拌机构 | |
CN208531502U (zh) | 一种能同时提升三种不同物料的提升机 | |
CN108750626B (zh) | 一种新型三通分料阀 | |
CN220268825U (zh) | 一种膨润土磨粉机出料口内壁耐磨结构 | |
CN110898953A (zh) | 电力基础混凝土块破碎转运装置 | |
CN117663705A (zh) | 一种阀片磨料上料清洗烘干机 | |
CN220148373U (zh) | 一种驱动中置式螺旋输送设备 | |
CN216025308U (zh) | 一种带有阻尼环的搅拌磨机 | |
CN213169874U (zh) | 一种埋刮板输送机 | |
CN211110022U (zh) | 一种搅拌式喂料机 | |
CN221679593U (zh) | 一种矿石加工的雷蒙机喂料漏斗装置 | |
CN217417070U (zh) |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 |
CN118594696A (zh) | 一种水煤浆棒磨机 | |
CN214059272U (zh) | 一种均匀送料的分料装置 | |
CN212736534U (zh) | 改进的混凝土粉体筒仓与配料分仓机构 | |
CN221420012U (zh) | 缓冲结构 | |
CN215507682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筛沙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