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4071U -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4071U
CN221114071U CN202322649841.2U CN202322649841U CN221114071U CN 221114071 U CN221114071 U CN 221114071U CN 202322649841 U CN202322649841 U CN 202322649841U CN 221114071 U CN221114071 U CN 221114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crew
toe
external thread
screw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98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森
裴培
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98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14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4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4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该前束杆结构包括调节螺柱,包括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另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外螺纹的螺杆;臂体组件包括两个臂体,一个臂体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一螺孔;另一个臂体形成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二螺孔;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锁紧件包括连接部和操作部;锁紧件的连接部连接于两个臂体的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且被配置为通过转动操作部用以将螺接于第一螺孔内的第一外螺纹和螺接于第二螺孔内的第二外螺纹可解锁地锁止。该前束杆结构调节方便,且能够适用于整车底盘的空间布置,使得调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四轮参数的准确性对汽车直线行驶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中,前束角度最为敏感和关键。为补偿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零件公差及装配误差,汽车前束角必须设定为可调的机构,否则造成车辆跑偏,驾驶员主观感受差,顾客抱怨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调节汽车的前束角度,将前束杆调节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即前束杆中部为双头螺柱结构或双头螺纹管结构,双头螺柱或双头螺纹管调节锁止结构采用螺母锁紧,通过双头螺柱结构或双头螺纹管的旋转完成长度的伸长或者缩短,并最终通过锁紧螺母周向旋转进行拧紧固定。然而该方案需要较大的工具转动空间,例如,满足60°扳手转动要求,相关技术中的转动空间通常较小,无法满足调节扳手转动空间,无法满足前束角度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该前束杆结构通过转动锁紧件的操作部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杆的锁止和解锁,调节方便,且能够适用于整车底盘的空间布置,使得调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束杆结构,包括:
调节螺柱,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外螺纹;
臂体组件,包括两个臂体,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一螺孔;另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二螺孔;以及
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连接部和操作部;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于两个所述臂体的所述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所述锁紧件被配置为通过转动所述操作部用以将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内的所述第一外螺纹和螺接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所述第二外螺纹可解锁地锁止。
可选地,每个所述臂体于所述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锁合部,所述锁合部形成有螺纹通孔;
所述锁紧件构造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能够螺接于两个所述锁合部的螺纹通孔,用以将处于所述第一螺孔内的所述第一外螺纹和处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所述第二外螺纹锁止。
可选地,用于锁止所述第一外螺纹的两个所述锁合部和用于锁止所述第二外螺纹的两个所述锁合部分别位于所述螺杆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调节螺柱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螺杆的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用于转动所述螺杆,以调节所述前束杆结构的整体长度。
可选地,所述施力部构造为六角型结构。
可选地,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用于安装衬套的第一安装部;
另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用于安装球面销的第二安装部。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底盘总成,所述底盘总成包括副车架、转向节以及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前束杆结构;
所述前束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的所述操作部朝向地面方向布置。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90°。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底盘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前束杆结构,通过将调节螺柱的螺杆的两端设置螺纹旋向不同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并在两个臂体对应于螺杆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侧向设置缝隙开口,通过锁紧件的连接部将臂体的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连接,并通过转动锁紧件的操作部以实现臂体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内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可解锁的锁止。通过上述设置,调节螺柱的螺杆的两端分别旋入两个臂体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通过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锁紧件的操作部,用以将螺接于第一螺孔内的第一外螺纹和螺接于第二螺孔内的第二外螺纹锁止;当需要调节前束角度时,反向转动锁紧件的操作部,使得螺接于第一螺孔内的第一外螺纹和螺接于第二螺孔内的第二外螺纹解锁,然后旋转调节螺柱,实现前束杆结构长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整车前束角度的调节,该前束杆结构通过转动锁紧件的操作部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杆的锁止和解锁,调节方便,且能够适用于整车底盘的空间布置,使得调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基于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基于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基于图5中的C-C剖视图。
图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的一个臂体的结构图。
图8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的另一个臂体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调节螺柱;110-螺杆;111-第一外螺纹;112-第二外螺纹;120-施力部;200-臂体;201-第一螺孔;202-第二螺孔;203-缝隙开口;210-锁合部;211-螺纹通孔;220-第一安装部;230-第二安装部;300-锁紧件;310-操作部;320-连接部;400-衬套;500-球面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在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前束杆结构,该前束杆结构包括调节螺柱100、臂体200组件和锁紧组件。调节螺柱100包括螺杆110,螺杆11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111,另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111旋向相反的第二外螺纹112;臂体200组件包括两个臂体200,一个臂体200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111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203的第一螺孔201;另一个臂体200形成有与第二外螺纹112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203的第二螺孔202;锁紧组件包括两个锁紧件300,锁紧件300包括连接部320和操作部310;两个锁紧件300的连接部320分别连接于两个臂体200的缝隙开口203的相对两侧;锁紧件300被配置为通过转动操作部310,使得连接部320能够将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可解锁地锁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前束杆结构,通过将调节螺柱100的螺杆110的两端设置螺纹旋向不同的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并在两个臂体200对应于螺杆110的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侧向设置缝隙开口203,通过两个锁紧件300的连接部320分别将臂体200的缝隙开口203的相对两侧连接,并通过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以实现臂体200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的可解锁的锁止。通过上述设置,调节螺柱100的螺杆110的两端分别旋入两个臂体200的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中,通过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用以将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锁止;当需要调节前束角度时,反向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使得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解锁,然后旋转调节螺柱100,实现前束杆结构长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整车前束角度的调节,该前束杆结构通过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杆110的锁止和解锁,调节方便,且能够适用于整车底盘的空间布置,使得调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螺纹111与第二外螺纹112的螺纹旋向相反,对应的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的螺纹旋向也相反,因此,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螺杆110,以实现整个前束杆结构的增长和缩短。
可以理解的是,对应于每个臂体200的锁紧件300可以为多个,且沿缝隙开口20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用于更好地锁紧处于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内的螺杆110的两端。锁紧件300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八个等,可以关于螺杆110对称设置。
如图7及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臂体200于缝隙开口203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锁合部210,锁合部210形成有螺纹通孔211;锁紧件300构造为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能够螺接于两个锁合部210的螺纹通孔211,用以将处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处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锁止。
通过分别在两个臂体200的缝隙开口203的相对两侧形成具有螺纹通孔211的锁合部210,并将锁紧件300构造为能够螺接于螺纹通孔211内的锁紧螺栓,可以通过转动锁紧螺栓的螺帽部,实现两个锁合部210的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调整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对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的锁止和解锁,在解锁时,再通过转动锁紧螺栓,实现前束杆结构的长度调节,以改变整车的前束角度。在调节完成后,再通过反向转动锁紧螺栓,分别将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锁止,避免调节螺柱100与臂体200之间相对移动。
其中一个臂体200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锁合部210,两个锁合部210之间形成与第一螺孔201连通的缝隙开口203,两个锁合部210均形成有一个螺纹通孔211,且两个螺纹通孔211在轴向上相对应,锁紧螺栓分别穿过两个螺纹通孔211后将两个锁合部210连接,通过转动该锁紧螺栓,以实现缝隙开口203宽度的调整,使得第一螺孔201对第一外螺纹111夹紧和松开,实现该臂体200与调节螺柱100之间位置的锁止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锁紧件300构造为上述的锁紧螺栓是示例性的,锁紧件300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能够通过转动实现锁止和解锁的构件,例如,还可以为抱箍等。
另一个臂体200也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锁合部210,两个锁合部210之间形成与第二螺孔202连通的缝隙开口203,两个锁合部210均形成有一个螺纹通孔211,且两个螺纹通孔211在轴向上相对应,锁紧螺栓分别穿过两个螺纹通孔211后将两个锁合部210连接,通过转动该锁紧螺栓,以实现缝隙开口203宽度的调整,使得第二螺孔202对第二外螺纹112夹紧和松开,实现该臂体200与调节螺柱100之间位置的锁止和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锁紧螺栓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任意合适的结构件构造,例如,可以采用内六角螺栓/螺钉、外六角螺栓/螺钉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工具操作其旋转以使得臂体200的缝隙开口203的相对两侧的锁合部210能够相互靠近,利用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夹紧与其各自对应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实现对螺杆110的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的锁止。
如图1及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锁止第一外螺纹111的两个锁合部210和用于锁止第二外螺纹112的两个锁合部210分别位于螺杆110的相对两侧。其中,两个臂体200中,一个臂体200的上两个锁合部210位于螺杆110的轴向(延伸方向)上的一侧,另一个臂体200上的两个锁合部210位于螺杆110的轴向上的相对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将两个臂架分别对应的两个锁合部210设置在螺杆110的相对两侧,有利于使用者能够在底盘总成的有限空间更好地操作,例如,可以利用螺杆110两个的空间区域对锁紧件300进行转动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臂架分别对应的两个锁合部210也可以设置在螺杆110的轴向上的同一侧,或者两个臂架分别对应的两个锁合部210也可以在垂直于螺杆110的轴向上的平面内呈夹角布置,该夹角可以是除0°(同一侧)和180°(相对两侧)之外的合意合适角度即,两个臂架分别对应的两个锁合部210在螺杆110的横截面内呈夹角布置。上述夹角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底盘总成进行不同选择,以最方便操作为目标,包括方便转动螺杆110和锁紧件300(例如锁紧螺栓)。
为了方便螺杆110的转动,实现长度调整,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螺柱100还包括形成于螺杆110的施力部120,施力部120用于转动螺杆110,以调节前束杆结构的整体长度。其中,施力部120可以位于螺杆110的轴向的中部,以使得在转动该施力部120时,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处的扭矩能够相同或者近似,提高调整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施力部12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力部120构造为六角型结构。其中,该六角形结构可以是围设于螺杆110中部的周向,且与螺杆110同轴布置,利用板手即可以转动该螺杆110。
需要说明的是,施力部120还可以构造为设于螺杆110周向的多个施力孔,通过杆件类工具插装于该施力孔内后用于沿周向转动螺杆110,也可以实现前束杆结构整体长度的调节。上述施力部120的具体结构形式是示例性的,施力部120可以构造为其他方便螺杆110转动的结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方便该前束杆结构连接于底盘总成的副车架和转向节,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臂体200形成有用于安装衬套400的第一安装部220,另一个臂体200形成有用于安装球面销500的第二安装部230。其中,将衬套40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20,以实现一个臂体200与副车架的连接,将球面销50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30,以实现另一个臂体200与转向节的连接,因此,通过调节前束杆结构的长度,可以调节整车的前束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臂体200可以采用钢材质,其工艺材料不限于锻钢、铸铁及锻铝等。另外,两个臂体200不限于衬套400及球面销500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任意合适的结构与副车架和转向节连接。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底盘总成,该底盘总成包括副车架、转向节以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前束杆结构的一端与副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连接。例如,前束杆结构一端的臂体200可以通过衬套400与副车架连接,另一端的臂体200可以通过球面销500与转向节连接。
为了方便车辆装配完成后,前束角度调节的便利性,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朝向地面方向布置。由于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例如,上述锁紧螺栓的螺帽)朝向地面方便布置,即用于将两个锁合部210锁紧的锁紧螺栓由车辆底部向上穿入,并通过锁紧螺栓的螺纹部将两个锁合部210连接起来,产生用于将第一外螺纹111和第二外螺纹112夹紧的夹紧力。通过上述设置,满足操作人员可以在底盘总成底部的有限空间内拧紧工具的布置。
在又一实施例中,锁紧件30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90°。其中,锁紧件30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5°、30°、45°、60°等。此角度不为固定值,基于悬架杆系不同的结构布置进行适配调整。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前束杆结构的两个锁紧件300中,两个锁紧件30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相同,例如,可以均为15°、30°等,也可以不同,例如,一个锁紧件30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另一个锁紧件30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即与竖直方向平行,同样也可以起到方便由底盘总成的底部操作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束杆结构和底盘总成的布置及设计可以应用于后悬架系统,也可以扩展至前悬架转向拉杆的布置及设计。
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底盘总成,因此,该车辆也具备上述底盘总成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本公开的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利用调节螺柱100的螺杆110的两端分别旋入两个臂体200的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202中,通过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用以将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锁止;当需要调节前束角度时,反向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使得螺接于第一螺孔201内的第一外螺纹111和螺接于第二螺孔202内的第二外螺纹112解锁,然后旋转调节螺柱100,实现前束杆结构长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整车前束角度的调节,该前束杆结构通过转动锁紧件300的操作部310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杆110的锁止和解锁,调节方便,且能够适用于整车底盘的空间布置,使得调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至少可以解决后悬架连杆布置过程中,前束角度的调节问题解决了前束角调节过程中车辆底盘总成结构中无法满足工具空间问题。同时,还优化了悬架其它杆系的设计边界,基于不同的杆系布置不同的螺栓拧紧方向,降低前束杆布置难度,提高调节的便利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螺柱,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外螺纹;
臂体组件,包括两个臂体,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一螺孔;另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且侧向具有缝隙开口的第二螺孔;以及
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连接部和操作部;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臂体的所述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所述锁紧件被配置为通过转动所述操作部用以将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内的所述第一外螺纹和螺接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所述第二外螺纹可解锁地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臂体于所述缝隙开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锁合部,所述锁合部形成有螺纹通孔;
所述锁紧件构造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能够螺接于两个所述锁合部的螺纹通孔,用以将处于所述第一螺孔内的所述第一外螺纹和处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所述第二外螺纹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锁止所述第一外螺纹的两个所述锁合部和用于锁止所述第二外螺纹的两个所述锁合部分别位于所述螺杆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柱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螺杆的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用于转动所述螺杆,以调节所述前束杆结构的整体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构造为六角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杆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用于安装衬套的第一安装部;
另一个所述臂体形成有用于安装球面销的第二安装部。
7.一种底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总成包括副车架、转向节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束杆结构;
所述前束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所述操作部朝向地面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9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总成。
CN202322649841.2U 2023-09-27 2023-09-27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21114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9841.2U CN221114071U (zh) 2023-09-27 2023-09-27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9841.2U CN221114071U (zh) 2023-09-27 2023-09-27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4071U true CN221114071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3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9841.2U Active CN221114071U (zh) 2023-09-27 2023-09-27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14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2388A (en) Structure for steering member
US6047789A (en) Toe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vehicle wheels
US11130378B1 (en) Adjustable control ar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o adjust camber
BRPI0806310A2 (pt) conjunto de eixo de direção do veìculo, trator e conjunto da junta de direção do veìculo
US6402168B1 (en) Steer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544331A (en)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JPH0717638Y2 (ja) ストラット式懸架装置のキャンバ調整装置
US6851687B2 (en) Off-axis cam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8276925B2 (en)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lower steering arm
US20140042722A1 (en) Axle Assembly
CN221114071U (zh) 前束杆结构、底盘总成和车辆
US4509772A (en) One-piece adjusting sleeve
EP1679207B1 (en) Ball joint for suspension element of automotive vehicles
CN111907591A (zh) 一种双前桥转向拉杆系统、车辆及车轮平行度调整方法
US20220194466A1 (en) Steering pin and knuckle assembly
CN112124425B (zh)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US11254176B1 (en) Adjustable ball joint coupling
CN213566113U (zh) 商用车横\直拉杆总成的拉杆与接头间单边调整前束结构
CN114435494A (zh) 具有可调潘哈德连杆的卡车或牵引车辆及其驾驶室相对于其车架的对齐调节方法
KR100793881B1 (ko) 차량용 캠볼트 유닛
CN213322543U (zh) 一种下摆臂总成
KR100290034B1 (ko) 캐스터각의 조절을 위한 컨트롤암의 결합구조
JP2000038154A (ja) 操舵装置、及び産業車両
US11559862B1 (en) Power tool
JPH1045019A (ja) タイロツド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