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0505U -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10505U CN221110505U CN202323097571.5U CN202323097571U CN221110505U CN 221110505 U CN221110505 U CN 221110505U CN 202323097571 U CN202323097571 U CN 202323097571U CN 221110505 U CN221110505 U CN 221110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haft
- linear guide
- assembly
- bear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63 304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HGCFMGDVMNCLNU-UHFFFAOYSA-N 3-thiophen-2-ylsulfonylpyrazine-2-carb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N=1C=CN=C(C#N)C=1S(=O)(=O)C1=CC=CS1 HGCFMGDVMNCLN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FLLKCVHYJRNRH-UHFFFAOYSA-N 8-chloro-1,3-dimethyl-7H-purine-2,6-dione 2-(diphenylmethyl)oxy-N,N-dimeth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O=C1N(C)C(=O)N(C)C2=C1NC(Cl)=N2.C=1C=CC=CC=1C(OCCN(C)C)C1=CC=CC=C1 NFLLKCVHYJRNR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RILYTVJVMAKLC-UHFFFAOYSA-N Adamanta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C3CC1CC2C3 ORILYTVJVMAKL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包括:调整底座组件;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连接在调整底座组件上;顶靠机构组件,连接在调整底座组件上,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间隔设置,顶靠机构组件被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机壳,且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机壳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旋转;及升降支撑组件,连接在调整底座组件上,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由下往上托住机壳,且在机壳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机壳;克服了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其中,机壳是电机上的一个部件,外形一般为圆柱形,机壳与前盖和后盖连接时,采用压铆、侧面压销或者焊接的方式,焊接兼具连接强度和美观,因此,在行业内被广泛应用;
传统的焊接方法,先将机壳与前盖和后盖分别组装后,机壳与前盖点焊,机壳与后盖点焊,之后,将机壳与前盖和后盖的组合,转移至满焊焊接设备处,进行满焊,由于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包括:
调整底座组件;
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用于限位机壳的一端;
顶靠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顶靠机构组件被所述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所述机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所述机壳,并且所述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旋转;
以及升降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设置在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所述机壳,并且在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所述机壳。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底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设置;支撑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两个第二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具有三个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和所述升降支撑组件;手动丝杆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顺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以及磁耦合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支撑底座顺着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
进一步的: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
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手动丝杆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第二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间隔设置;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丝杆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在所述丝杆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网纹手轮,连接在所述丝杆的一端上,用于联动所述丝杆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传动法兰轴,穿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并且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凸出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的外部;过渡法兰,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上;机壳定位块,连接在所述过渡法兰上,用于接触限位所述机壳;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与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联动所述传动法兰轴顺着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旋转;以及接近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具有第一阶梯通孔;两个第一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传动法兰轴;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传动法兰轴上;第一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上,限位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块,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轴承固定法兰,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油封,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抱住所述传动法兰轴;以及孔卡,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限位所述油封。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法兰上具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所述机壳定位块的一端上具有两个第一凸块,另一端上具有缺口,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一对一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底板,连接在四个所述滑块上;两个第三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上;第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第三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从动轴,穿在所述第三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凸出所述第三轴承座;顶靠接触部,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用于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第二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底板顺着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移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轴承座包括: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座体上的具有第二阶梯通孔;两个第二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从动轴;第二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从动轴上;第一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轴承;以及第二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法兰压块环绕所述第二锁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顶靠接触部包括:弹性轴,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弹簧,套在所述弹性轴上;弹性顶块,一端套在所述弹性轴上,与所述弹簧接触,另一端凸出所述弹性轴,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以及轴卡,连接在所述弹性轴上,限位所述弹性顶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气缸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之间;浮动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侧壁上;以及第一气缸,连接在所述气缸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气缸上伸缩轴与所述浮动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底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上;四个导向杆,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中间定位板,穿在所述导向杆上;四个滑套,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上,与所述导向杆一对一滑动连接;机壳托板,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与所述机壳接触,托住所述机壳;以及第二气缸,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之间,联动所述中间定位板、所述滑套和所述机壳托板顺着所述导向杆上下移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定位板的顶部上具有第二凸块;
所述机壳托板的顶部上具有弧形凹槽,底部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块插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调整底座组件、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顶靠机构组件和升降支撑组件;调整底座组件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连接排布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顶靠机构组件和升降支撑组件,升降支撑组件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设置在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顶靠机构组件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机壳,并且在机壳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机壳,旋转传动机构组件用于限位机壳的一端,顶靠机构组件被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机壳的另一端,顶靠机构组件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机壳,并且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机壳旋转,实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装夹相对方便,焊接质量相对较高;从而克服了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降低了损伤机壳表面的几率,装夹相对方便,焊接同心度相对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未装夹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整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传动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传动法兰轴,过渡法兰和机壳定位块的爆炸图;
图7为顶靠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从动轴和顶靠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升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调整底座组件,11.第一直线导轨,12.支撑底座,13.第二直线导轨,13-1.滑块,14.手动丝杆结构,14-1.第一轴承座,14-2.第二轴承座,14-3.丝杆,14-4.丝杆螺母,14-5.网纹手轮,15.磁耦合无杆气缸,20.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1.第一轴承座结构,21-1.第一座体,21-11.第一阶梯通孔,21-2.第一轴承,21-3.第一轴套,21-4.第一锁紧件,21-5.安装块,21-6.轴承固定法兰,21-7.油封,21-8.孔卡,22.传动法兰轴,23.过渡法兰,23-1.第一凹槽,24.机壳定位块,24-1.第一凸块,24-2.缺口,25.第一驱动件,26.接近传感器,30.顶靠机构组件,31.第一底板,32.第三直线导轨,33.第二底板,34.第三轴承座,34-1.第二座体,34-11.第二阶梯通孔,34-2.第二轴承,34-3.第二轴套,34-4.第一法兰压块,34-5.第二法兰压块,35.从动轴,36.顶靠接触部,36-1.弹性轴,36-2.弹簧,36-3.弹性顶块,36-4.轴卡,37.第二锁紧件,38.第二驱动件,38-1.气缸支架,38-2.浮动接头,38-3.第一气缸,40.升降支撑组件,41.第三底板,42.导向杆,43.中间定位板,43-1.第二凸块,44.滑套,45.机壳托板,45-1.弧形凹槽,45-2.第二凹槽,46.第二气缸,10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达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降低了损伤机壳表面的几率,装夹相对方便,焊接同心度相对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高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包括:
调整底座组件10;
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上,用于限位机壳100的一端;
顶靠机构组件30,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上,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被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联动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所述机壳100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一起限位所述机壳100,并且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的局部和所述机壳100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联动旋转;
以及升降支撑组件40,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上,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移动位置,设置在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所述机壳100,并且在所述机壳100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限位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40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所述机壳100;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调整底座组件10、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顶靠机构组件30和升降支撑组件40;调整底座组件10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连接排布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顶靠机构组件30和升降支撑组件40,升降支撑组件40顺着调整底座组件10移动位置,设置在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机壳100,并且在机壳100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限位后,升降支撑组件40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机壳100,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用于限位机壳100的一端,顶靠机构组件30被调整底座组件10联动顺着调整底座组件10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机壳100的另一端,顶靠机构组件30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一起限位机壳100,并且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的局部和机壳100旋转,实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装夹相对方便,焊接质量相对较高;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实施时,所述调整底座组件10包括:两个第一直线导轨11,对称间隔设置;支撑底座12,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两个第二直线导轨13,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2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具有三个滑块13-1,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和所述升降支撑组件40;手动丝杆结构14,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2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之间,用于联动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顺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以及磁耦合无杆气缸15,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之间,用于联动所述支撑底座12顺着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
第一直线导轨1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IBC23_H30_L420型,具有直线导向的作用;
支撑底座12为长方体形板状结构,材质为45#钢材料并镀镍处理,支撑底座12与第一直线导轨11上的第一滑块之间穿入内六角螺栓件连接,顺着第一直线导轨11移动位置;
第二直线导轨1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IAS23_H24_L550型,具有直线导向的作用;
所述手动丝杆结构14包括:第一轴承座14-1,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2上;第二轴承座14-2,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2上,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4-1间隔设置;丝杆14-3,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14-1和所述第二轴承座14-2上,并且所述丝杆14-3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轴承座14-2;丝杆螺母14-4,连接在所述丝杆14-3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14-1和所述第二轴承座14-2之间;以及网纹手轮14-5,连接在所述丝杆14-3的一端上,用于联动所述丝杆14-3旋转;第一轴承座14-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上隆丝杆SPCF-8型;第二轴承座14-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上隆丝杆TSPC-8型;第一轴承座14-1和第二轴承座14-2能够可靠的连接支撑丝杆14-3,并且丝杆14-3能够自由地旋转;
丝杆14-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上隆梯形丝杆LTAR_D12_L500_T16型;丝杆14-3采用梯形螺纹,与丝杆螺母14-4螺纹连接时,具有了自锁性,能够限位丝杆螺母14-4,防止丝杆螺母14-4随意顺着丝杆14-3移动位置,只有在旋转丝杆14-3时,丝杆螺母14-4才能顺着丝杆14-3移动位置,结构的可靠性较好;丝杆螺母14-4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上隆丝杆螺母NSBR-12型,与丝杆14-3螺纹连接,在旋转丝杆14-3时,丝杆螺母14-4顺着丝杆14-3移动位置,从而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网纹手轮14-5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上隆网纹手轮HWLB-D50-E6型,有利于操作人员抓握,旋转丝杆14-3,操作较方便;
磁耦合无杆气缸15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AirTAC品牌的RMS25X200型,用于联动支撑底座12顺着第一直线导轨11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设置有调整底座组件10,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能够联动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操作人员将机壳100组装至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之间后,能够前后方向移动位置,使得操作人员远离焊接设备,相对安全,并且调整底座组件10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组装机壳100时,操作相对方便,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的两个所述滑块13-1,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的两个所述滑块13-1一起,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13-1,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13-1一起,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组件40;滑块13-1能够可靠的连接顶靠机构组件30和升降支撑组件40,并且顶靠机构组件30和升降支撑组件40之间互不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实施时,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包括:第一轴承座结构21,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2上;传动法兰轴22,穿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上,并且所述传动法兰轴22的一端凸出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的外部;过渡法兰23,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22的一端上;机壳定位块24,连接在所述过渡法兰23上,用于接触限位所述机壳100;第一驱动件25,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上,与所述传动法兰轴22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联动所述传动法兰轴22顺着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旋转;以及接近传感器26,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上;
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21包括:第一座体21-1,所述第一座体21-1上具有第一阶梯通孔21-11;两个第一轴承21-2,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1处,连接所述传动法兰轴22;第一轴套21-3,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1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21-2之间,套在所述传动法兰轴22上;第一锁紧件21-4,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22的另一端上,限位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21-2;安装块21-5,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21-1上,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21-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25;轴承固定法兰21-6,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21-1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21-2;油封21-7,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21-6上,抱住所述传动法兰轴22;以及孔卡21-8,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21-6上,限位所述油封21-7;第一座体21-1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采用45#钢材料HRC22-25并发黑处理,第一座体21-1与支撑底座12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第一轴承21-2包括:一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GB/T276-94深沟球轴承6008-2Z-1;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GB/T292-94角接触球轴承7008AC/DB;第一轴承21-2能够可靠的支撑连接传动法兰轴22,并且传动法兰轴22的旋转较顺畅;
第一轴套21-3的材质为铜HPb59-1,设置在深沟球轴承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有利于限位深沟球轴承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第一锁紧件21-4为圆螺母,型号为TBK74-M40-1,与传动法兰轴2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限位第一轴承21-2和传动法兰轴22;
安装块21-5的外形为四方形块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三阶梯通孔,第三阶梯通孔处环绕传动法兰轴22的另一端和第一锁紧件21-4,安装块21-5与第一座体21-1插接后,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不但能够限位第一轴承21-2,而且能够可靠的连接第一驱动件25;安装块21-5采用铝合金6061材料并本色阳极氧化处理,结构强度较好,相对美观;
轴承固定法兰21-6的材质为SUS304,与第一座体21-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限位第一轴承21-2;
油封21-7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XUE02_d50_D6型,形成了密封,防止第一轴承21-2处的润滑脂溢出;
孔卡21-8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GB893.1-86孔用弹性挡圈A型65-1,用于限位油封21-7,防止油封21-7由轴承固定法兰21-6处脱落;
传动法兰轴22采用45#钢材料HRC22-25并发黑处理,外形为阶梯轴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四阶梯通孔;
过渡法兰23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材质为SUS304,与传动法兰轴22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所述过渡法兰23上具有两个第一凹槽23-1,所述第一凹槽23-1间隔设置;第一凹槽23-1为长方体形结构;过渡法兰23的中间部位具有第五阶梯通孔;
机壳定位块24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材质为SUS304,与过渡法兰23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所述机壳定位块24的一端上具有两个第一凸块24-1,另一端上具有缺口24-2,所述第一凸块24-1与所述第一凹槽23-1一对一插接;第一凸块24-1为长方体形结构,与第一凹槽23-1插接,有利于机壳定位块24与过渡法兰23定位;设置有缺口24-2,有利于避让机壳100上的引出线;机壳定位块24的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通孔;
传动法兰轴22上的第四阶梯通孔,过渡法兰23上的第五阶梯通孔,以及机壳定位块24上的第一通孔,三者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中空结构,具有了避让的作用,防止与机壳100端部上的凸出部分(比如:电机轴)碰撞,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过渡法兰23可以替换为三爪卡盘,三爪卡盘连接在传动法兰轴22上,装夹较方便,使用的灵活性较好,使用的工况范围相对较广;
通过替换不同规格尺寸的机壳定位块24、弹性顶块36-3和机壳托板45,能够适应对不同规格的机壳100进行组装定位,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第一驱动件25包括:行星减速机,与安装块21-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并且行星减速机上的传动轴与传动法兰轴22插接;以及伺服电机,与所述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FASTON高精度行星伺服减速机FKB060-L1-14;伺服电机为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禾川400W伺服电机;第一驱动件25用于产生旋转驱动力,联动传动法兰轴22、过渡法兰23和机壳定位块24旋转,从而联动被定位后的机壳100旋转,旋转时的机壳100,有利于焊接的焊缝更加均匀,并且能够实现多段焊、点焊、满焊;
接近传感器26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与伺服电机一起实现双闭环控制焊接时的旋转角度,实现多段焊、圆周均布点焊、满焊;
设置有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用于限位机壳100的一端,并且能够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的局部和机壳100旋转,有利于对机壳100进行焊接,有利于焊接的焊缝更加均匀,并且能够实现多段焊、点焊、满焊;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实施时,所述顶靠机构组件30包括:第一底板31,连接在四个所述滑块13-1上;两个第三直线导轨32,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31的顶部上;第二底板33,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2上;第三轴承座34,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33上;从动轴35,穿在所述第三轴承座34上,并且所述从动轴35的两端凸出所述第三轴承座34;顶靠接触部36,连接在所述从动轴35的一端上,用于与所述机壳100的另一端顶靠;第二锁紧件37,连接在所述从动轴35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驱动件38,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31和所述第二底板33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底板33顺着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2移动位置;
第一底板31为四方形板状结构,采用45#钢材料并镀镍处理,与滑块13-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第三直线导轨3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IAS21_H24_L140型,具有直线导向的作用;
第二底板33为四方形板状结构,第二底板33的面积尺寸小于第一底板31的面积尺寸,材质为SUS304,第二底板33与第三直线导轨32上的第二滑块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所述第三轴承座34包括:第二座体34-1,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33上,所述第二座体34-1上的具有第二阶梯通孔34-11;两个第二轴承34-2,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34-11处,连接所述从动轴35;第二轴套34-3,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34-11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34-2之间,套在所述从动轴35上;第一法兰压块34-4,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34-1上,压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轴承34-2;以及第二法兰压块34-5,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34-1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二轴承34-2,所述第二法兰压块34-5环绕所述第二锁紧件37;第二座体34-1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采用45#钢材料并镀镍处理,与第二底板33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第二轴承34-2为角接触球轴承,比如:GB/T292-94角接触球轴承7002AC,能够可靠的支撑连接从动轴35,并且从动轴35能够顺畅地旋转;
第二轴套34-3采用45#钢材料并发黑处理,设置在第二轴承34-2之间,有利于限位第二轴承34-2;
第一法兰压块34-4或者第二法兰压块34-5的材质为SUS304,与第二座体34-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限位第二轴承34-2,防止第二轴承34-2脱开第二座体34-1;
从动轴35为一段阶梯轴,材质为304不锈钢,从动轴35的中间位置具有第六阶梯通孔;
所述顶靠接触部36包括:弹性轴36-1,连接在所述从动轴35的一端上;弹簧36-2,套在所述弹性轴36-1上;弹性顶块36-3,一端套在所述弹性轴36-1上,与所述弹簧36-2接触,另一端凸出所述弹性轴36-1,与所述机壳100的另一端顶靠;以及轴卡36-4,连接在所述弹性轴36-1上,限位所述弹性顶块36-3;弹性轴36-1的材质为尼龙PA66,外形为“T”形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二通孔,弹性轴36-1与从动轴3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弹簧36-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SWF35-40型矩形弹簧;弹性顶块36-3的材质为尼龙PA66,外形为圆柱状结构,中间位置具有第七阶梯通孔;轴卡36-4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轴用挡圈A型GB894.1;弹性顶块36-3与机壳100的另一端接触时,弹簧36-2压缩,形成了弹力,有利于顶紧机壳100;
从动轴35上的第六阶梯通孔,弹性轴36-1上的第二通孔,弹性顶块36-3上的第七阶梯通孔三者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中空结构,具有了避让的作用,防止与机壳100端部上的凸出部分(比如:电机轴)碰撞,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第二锁紧件37为圆螺母,比如:GB/T810-1988小圆螺母M14×1.5,与从动轴35螺纹连接,形成了阻挡,有利于从动轴35与第二轴承34-2更加可靠的连接定位;
所述第二驱动件38包括:气缸支架38-1,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31上,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2之间;浮动接头38-2,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33的侧壁上;以及第一气缸38-3,连接在所述气缸支架38-1上,并且所述第一气缸38-3上的伸缩轴与所述浮动接头38-2连接;气缸支架38-1采用45#钢材料并镀镍处理,外形为“L”形结构,与第一底板3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浮动接头38-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怡合达浮动接头WHD71_M6_1-1,与第二底板33的侧壁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有利于连接第一气缸38-3上的伸缩轴;第一气缸38-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AirTAC亚德客超薄气缸SDA32x70S,与气缸支架38-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用于产生直线驱动力;
设置有顶靠机构组件30,第二驱动件38联动第二底板33顺着第三直线导轨32移动位置,弹性顶块36-3与机壳100接触,弹簧36-2压缩,形成了弹力,弹性顶块36-3顶紧机壳100,机壳100被限位在机壳定位块24和弹性顶块36-3之间,之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旋转,联动顶靠接触部36、从动轴35、第二锁紧件37、第二轴承34-2、第二轴套34-3和机壳100一起旋转;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9所示;实施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40包括:第三底板41,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13-1上;四个导向杆42,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41上;中间定位板43,穿在所述导向杆42上;四个滑套44,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43上,与所述导向杆42一对一滑动连接;机壳托板45,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43,与所述机壳100接触,托住所述机壳100;以及第二气缸46,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41上,设置在所述导向杆42之间,联动所述中间定位板43、所述滑套44和所述机壳托板45顺着所述导向杆42上下移动位置;
第三底板41为四方形板状结构,采用45#钢材料并镀镍处理,与滑块13-1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导向杆42为圆柱状结构,采用45#钢材料并电镀处理,具有了导向的作用;
中间定位板43为四方形板状结构,材质为304不锈钢,与第二气缸46上的伸缩轴连接;所述中间定位板43的顶部上具有第二凸块43-1,第二凸块43-1为长方形块状结构;
滑套44与中间定位板43上的第三通孔一对一紧配,滑套44的材质为石墨,与导向杆42滑动连接,不会卡死;
机壳托板45的外形为四方形结构,材质为304不锈钢,与中间定位板43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所述机壳托板45的顶部上具有弧形凹槽45-1,底部上具有第二凹槽45-2,所述第二凹槽45-2与所述第二凸块43-1插接;第二凹槽45-2为长方形凹槽,与第二凸块43-1插接,有利于机壳托板45与中间定位板43定位,安装精度相对较高;弧形凹槽45-1与机壳100的外形匹配,有利于托住机壳100,机壳100不会滑落;
第二气缸46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SMC薄型气缸CDQ2A16-5DMZ,用于产生直线驱动力,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上下移动位置,从而调节机壳100的位置;
设置有升降支撑组件40,用于调整机壳100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的同轴度,使用时,将机壳100放置在弧形凹槽45-1处,第二气缸46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向上移动位置,使得机壳100与机壳定位块24和弹性顶块36-3对齐,升降支撑组件40通过滑块13-1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机壳100的一端与机壳定位块24配合,手动丝杆结构14动作,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当顶靠机构组件30上的弹性顶块36-3靠近但未接触机壳100的另一端时,手动丝杆结构14停止动作,第一气缸38-3动作,联动第二底板33顺着第三直线导轨32移动位置,弹性顶块36-3与机壳100的另一端接触,弹簧36-2压缩,形成了弹力,弹性顶块36-3顶紧机壳100,机壳100被限位在机壳定位块24和弹性顶块36-3之间,此时,第二气缸46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向下移动位置,机壳托板45远离机壳100,避开机壳100、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不会影响机壳100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联动旋转,并且焊接时,升降支撑组件40也不会碰撞激光焊接机,相对安全;
关于机壳100:
见图1;机壳100至少包括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机壳与前盖和后盖的组合”,外形一般为圆柱形结构;
工作原理如下:
将机壳100放置在弧形凹槽45-1处,第二气缸46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向上移动位置,使得机壳100与机壳定位块24和弹性顶块36-3对齐(调整同轴度),升降支撑组件40通过滑块13-1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机壳100的一端与机壳定位块24配合,手动丝杆结构14动作,联动顶靠机构组件30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当顶靠机构组件30上的弹性顶块36-3靠近但未接触机壳100的另一端时,手动丝杆结构14停止动作,第一气缸38-3动作,联动第二底板33顺着第三直线导轨32移动位置,弹性顶块36-3与机壳100的另一端接触,弹簧36-2压缩,形成了弹力,弹性顶块36-3顶紧机壳100,机壳100被限位在机壳定位块24和弹性顶块36-3之间,此时,第二气缸46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向下移动位置,机壳托板45远离机壳100,避开机壳100、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和顶靠机构组件30,磁耦合无杆气缸15联动支撑底座12顺着第一直线导轨11移动位置,联动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顶靠机构组件30、升降支撑组件40和机壳100向激光焊接机(激光焊接机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方向移动位置,旋转传动机构组件20联动机壳100旋转,激光焊接机对机壳100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第二气缸46联动中间定位板43、滑套44和机壳托板45顺着导向杆42向上移动位置,机壳托板45托住机壳100,松开顶靠机构组件30,升降支撑组件40通过滑块13-1顺着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位置,机壳100的一端脱开机壳定位块24,由机壳托板45上取下机壳100,如此往复;
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决定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底座组件;
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用于限位机壳的一端;
顶靠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顶靠机构组件被所述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所述机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所述机壳,并且所述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旋转;
以及升降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设置在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所述机壳,并且在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所述机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底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设置;支撑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两个第二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具有三个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和所述升降支撑组件;手动丝杆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顺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以及磁耦合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支撑底座顺着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
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丝杆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第二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间隔设置;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丝杆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在所述丝杆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网纹手轮,连接在所述丝杆的一端上,用于联动所述丝杆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传动法兰轴,穿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并且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凸出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的外部;过渡法兰,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上;机壳定位块,连接在所述过渡法兰上,用于接触限位所述机壳;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与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联动所述传动法兰轴顺着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旋转;以及接近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具有第一阶梯通孔;两个第一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传动法兰轴;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传动法兰轴上;第一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上,限位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块,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轴承固定法兰,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油封,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抱住所述传动法兰轴;以及孔卡,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限位所述油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法兰上具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所述机壳定位块的一端上具有两个第一凸块,另一端上具有缺口,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一对一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底板,连接在四个所述滑块上;两个第三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上;第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第三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从动轴,穿在所述第三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凸出所述第三轴承座;顶靠接触部,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用于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第二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底板顺着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移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包括: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座体上的具有第二阶梯通孔;两个第二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从动轴;第二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从动轴上;第一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轴承;以及第二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法兰压块环绕所述第二锁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接触部包括:弹性轴,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弹簧,套在所述弹性轴上;弹性顶块,一端套在所述弹性轴上,与所述弹簧接触,另一端凸出所述弹性轴,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以及轴卡,连接在所述弹性轴上,限位所述弹性顶块。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气缸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之间;浮动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侧壁上;以及第一气缸,连接在所述气缸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气缸上的伸缩轴与所述浮动接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底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上;四个导向杆,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中间定位板,穿在所述导向杆上;四个滑套,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上,与所述导向杆一对一滑动连接;机壳托板,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与所述机壳接触,托住所述机壳;以及第二气缸,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之间,联动所述中间定位板、所述滑套和所述机壳托板顺着所述导向杆上下移动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定位板的顶部上具有第二凸块;
所述机壳托板的顶部上具有弧形凹槽,底部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块插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97571.5U CN221110505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97571.5U CN221110505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10505U true CN221110505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6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97571.5U Active CN221110505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10505U (zh) |
-
2023
- 2023-11-16 CN CN202323097571.5U patent/CN2211105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00026A (zh) | 钢结构焊接设备 | |
CN107322217B (zh) | 一种桥壳联轴盘后桥盖组合夹具 | |
CN105458606A (zh) | 一种桥壳本体拼装焊接夹具及其焊接工艺 | |
CN211638737U (zh) | 钢结构焊接设备 | |
CN221110505U (zh) |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 |
CN112238336A (zh) | 双工位差速器轴承压装及螺栓拧紧装置 | |
CN105290777B (zh) | 阀组件装配一体机 | |
CN112025195B (zh) | 一种圆形双轴变位机 | |
CN212330253U (zh) | 一种自动压装机 | |
CN212945917U (zh) | 自动焊接机 | |
CN211759482U (zh) | 一种摆动式自锁滑移机构 | |
CN210818218U (zh) | 一种翻转变距变位机及焊机工作站 | |
CN215034659U (zh) | 轴类产品自动焊接设备 | |
CN114211222B (zh) | 一种操纵臂衬套压入装置 | |
CN214494730U (zh) | 一种轴室翻转机的夹紧翻转机构 | |
CN113798874B (zh) | 多工位定心工装及定心方法 | |
CN212443960U (zh) | 一种无限回转顶升工作平台 | |
CN110154068B (zh) | 一种用于多孔零件的机器人气动夹具 | |
CN112917060A (zh) | 灭火器瓶体流水线 | |
CN213592274U (zh) | 一种具有升降台的快艇齿轮箱夹具 | |
CN221952658U (zh) | 旋转机械手以及采用该旋转机械手的双工位环形焊接设备 | |
CN219986926U (zh) | 仪表壳定位工装 | |
CN217193195U (zh) | 滑阻式位移传感器的电控阀总成焊接装置 | |
CN218612875U (zh) | 一种轴类零件加工定位平台 | |
CN220902344U (zh) | 一种立式气动销钉夹紧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