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4409U - 置物箱 - Google Patents
置物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04409U CN221104409U CN202322791416.7U CN202322791416U CN221104409U CN 221104409 U CN221104409 U CN 221104409U CN 202322791416 U CN202322791416 U CN 202322791416U CN 221104409 U CN221104409 U CN 221104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bsorbing
- box
- box body
- rib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01 point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箱体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置物箱。该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吸能外壳设置于箱体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覆盖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吸能外壳和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箱体和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上,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通过形变或者破碎等方式吸收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传递至箱体上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从而降低了外界冲击对箱体的容纳空间内宠物或物品的损伤,提升置物箱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箱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箱。
背景技术
宠物逐渐被视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型宠物随车出行的场景也更加常见,并且使用车辆运输一些易碎物品的场景也十分常见。大型宠物随车出行时通常需要将大型宠物装入置物箱中,然后将置物箱放置在后备箱,或者三排座椅放倒后放置在三排座椅上方空间,而易碎物品也需要放入置物箱中,将置物箱放置在后备箱或者三排座椅放倒后形成的空间中。然而,装载有大型宠物或者易碎物品的置物箱的整体重量较大,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产生的冲击会通过置物箱传递至其内部的宠物身上或者易碎物品上,导致宠物容易受伤或者导致易碎物品容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置物箱。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覆盖所述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所述吸能外壳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可选的,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上均设置有所述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吸能外壳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
所述吸能空间内设置有吸能杆件,所述吸能杆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所述吸能杆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支撑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所述第二肋板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肋板错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肋板上设置有所述抵接凹槽,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可选的,所述吸能杆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杆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杆件均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覆盖所述下箱体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可选的,沿所述下箱体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吸能外壳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箱体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设置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进出口处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二进出口处设有第二活动门。
可选的,还包括伸缩轮,所述伸缩轮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设有容置槽,所述伸缩轮被配置为在伸出所述容置槽的第一位置和缩入所述容置槽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和传动结构,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伸缩轮连接,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所述伸缩拉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段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吸能外壳设置于箱体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覆盖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吸能外壳和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箱体和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上,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通过形变或者破碎等方式吸收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才传递至箱体内的容纳空间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后再传递至箱体内,从而减少了车辆碰撞时的宠物或物品受到的冲击,进而减轻宠物或物品因车辆碰撞而受到的损伤,提升了置物箱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去除第一活动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下箱体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A-A向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箱放置在车辆内部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伸缩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把手、解锁传动杆和定位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机构去除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箱体;11、箱体主体;111、上箱体;112、下箱体;12、第一肋板结构;13、吸能杆件;131、第一进出口;132、第二进出口;2、吸能外壳;21、外壳主体;22、第二肋板结构;31、第一活动门;32、第二活动门;4、伸缩轮;41、控制拉杆;5、伸缩拉杆;51、第一伸缩杆段;52、第二伸缩杆段;53、把手;54、解锁传动杆;55、定位机构;551、压头;552、位移块;553、锁定杆;554、弹簧;555、滑槽;56、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物箱,包括箱体1和吸能外壳2,箱体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吸能外壳2设置于箱体1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2覆盖箱体1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吸能外壳2和箱体1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箱体1和吸能外壳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具体的,可以选择箱体1为长方体的箱体,当然也可以选择为其他形状的箱体,只要箱体1的内部具有容置宠物或者易碎物品的容纳空间即可,箱体1的侧面可以选择开设长方形的开口,开口与容纳空间连通,使宠物通过开口进出容纳空间,易碎物品通过开口放入或者取出容纳空间,当然也可以选择箱体1的顶面设有供宠物或者易碎物品进出容纳空间的开口,易碎物品也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吸能外壳2与箱体1的表面可以选择通过胶水粘接,或者也可以选择使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不限于使用螺栓将吸能外壳2与箱体1的表面连接。
上述的吸能外壳2可以选择罩设在箱体1的外侧表面,吸能外壳2上具有与箱体进出连通的避让口,当然可以选择在箱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进出口,在箱体1其余侧面中的两个在水平方向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吸能外壳2,或者也不限于箱体1没有设置进出口的侧面的表面均设置吸能外壳2;吸能外壳2可以选择为强度较低的脆性材料制作,吸能外壳2的材料强度低于箱体1的材料强度,当车辆受到撞击时,车辆的受到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外壳2以及薄壁肋板结构上,吸能外壳2以及薄壁肋板结构承受冲击力而形变甚至破碎,经过吸能外壳2以及薄壁肋板结构形变甚至破碎而减弱后的冲击力传递至箱体1的内部,从而通过吸能外壳2以及薄壁肋板结构的形变甚至破碎而吸收置物箱受到冲击力,使传递至箱体1内部的冲击力减弱,从而起到保护箱体1内的宠物或者易碎物品的作用;当然也可以选择吸能外壳2为柔性材料制作,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吸能外壳2首先承受冲击力而变形,通过吸能外壳2的形变而减弱了传递至箱体1内部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箱体1内的宠物或者易碎物品的作用。
上述的吸能外壳2可以与箱体1的外侧表面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吸能空间,在吸能空间内设置薄壁肋板结构;可以选择吸能外壳2的边缘与箱体1的外侧面连接,吸能外壳2的中心部分与箱体1间隔设置,从而使吸能外壳2与箱体1之间形成的空腔作为吸能空间,当然也可以选择吸能外壳2的顶侧的边缘与箱体1的外侧面连接,吸能外壳2的中心区域和底侧边缘均与箱体1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隔,使吸能外壳2与箱体1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吸能空间。
上述的薄壁肋板结构可以选择设置在箱体1朝向吸能外壳2的一侧面上,薄壁肋板结构沿箱体1的外侧表面朝向吸能外壳2的方向延伸,薄壁肋板结构可以选择与吸能外壳2朝向箱体1外侧面的一面抵接,当然也可以选择薄壁肋板结构与吸能外壳2朝向箱体1外侧面的一面之间具有间隙;当然也可以选择薄壁肋板结构设置在吸能外壳2朝向箱体1的一面上,并且薄壁肋板结构沿吸能外壳2朝向箱体1的外侧面的方向延伸,薄壁肋板结构可以选择与箱体1朝向吸能外壳2的外侧面抵接,当然也可以选择薄壁肋板结构与箱体1朝向吸能外壳2的外侧面的一面之间具有间隙;薄壁肋板结构的厚度较小,使薄壁肋板结构的结构强度较低,当吸能外壳2收到冲击而变形甚至破碎时,薄壁肋板结构也会吸收吸能外壳2上的冲击力而变形甚至破碎,从而使薄壁肋板结构也可以通过变形和破碎吸收冲击力,从而进一步减弱外界传递至箱体1的容纳空间中的冲击力的大小,提升对于容纳空间中宠物或者物品的保护效果。
具体使用时,在箱体1的外侧表面设置吸能外壳2,在箱体1的外侧表面和吸能外壳2之间设置薄壁肋板结构,将宠物或者物品放入箱体1的容纳空间中,将置物箱放在后背箱或者车辆后排座椅放平形成的平面上,当车辆受到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首先传递至吸能外壳2上,吸能外壳2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形变破碎,吸能外壳2的破碎可以大幅的消耗冲击力的能量,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2的减弱后传递至薄壁肋板结构上,薄壁肋板结构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变形破碎,进一步的消耗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2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共同减弱后传递至箱体1上,大幅减少了从外界传递至箱体1上的冲击力,保证容纳空间中的宠物或者物品的安全,最终通过吸能外壳2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共同变形甚至破碎而减少了从外界传递至箱体1内的宠物或物品上的冲击力,从而避免了宠物或物品因车辆碰撞而损伤。
通过在箱体1的外侧表面设置吸能外壳2,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先传递至吸能外壳2上,吸能外壳2通过形变或者破碎等方式吸收冲击力的能量,经过吸能外壳2减弱的冲击力再传递至薄壁肋板结构上,薄壁肋板结构变形或者破碎而进一步消耗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2和薄壁肋板结构的两次减弱才传递至箱体1内的容纳空间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吸能外壳2和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2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共同减弱后再传递至箱体1内,从而减少了车辆碰撞时的宠物或物品受到的冲击,进而减轻宠物或物品因车辆碰撞而受到的损伤,提升了置物箱的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和吸能外壳2上均设置有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箱体1上的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12,设置在吸能外壳2上的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22;吸能空间内设置有吸能杆件13,吸能杆件13的一侧与第一肋板结构12抵接,吸能杆件13的另一侧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箱体1包括箱体主体11及设置于箱体主体11的外侧表面的第一肋板结构12,吸能外壳2包括外壳主体21及设置于外壳主体21的内侧表面的第二肋板结构22;吸能件设置在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端和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外壳主体21的一端之间。
上述的箱体主体11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箱体结构,或者也可以选择箱体主体11为其他形状的箱体结构,外壳主体21为具有弧形面的壳体,或者也可以选择外壳主体21为长方形的壳体,外壳主体21与箱体主体11的外侧面连接,并且部分外壳主体21与箱体主体11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隔设置,使外壳主体21与箱体主体11之间形成吸能空间。
上述的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肋板,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为半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肋板,第一肋板结构12可以选择包括多个子板体,第二肋板结构22可以选择包括多个子板体,在箱体1放置在地面上时,将第一肋板结构12的多个子板体沿箱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将第二肋板结构22的多个子板体沿箱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选择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在箱体1朝向吸能外壳2的方向上相对设置,当然可以选择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在箱体1朝向吸能外壳2的方向上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交错设置;在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之间在箱体朝向吸能外壳2的方向上具有间隙,使吸能件可以设置在在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端和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外壳主体21的一端之间。
上述的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端可以选择设置安装槽,使吸能件插入安装槽中以与第一肋板结构12连接,并且吸能件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吸能外壳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使吸能件插入安装槽中以与第二肋板结构22连接,并且吸能件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
上述的吸能杆件13为圆柱形的杆体,当然也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杆体,吸能杆件13可以选择使用脆性材料制作,安装凹槽的性质与吸能杆件13的性质相匹配,并且使至少部分吸能杆件13暴露于安装凹槽的外侧,可以选择在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端设置安装凹槽,使第二肋板结构22与位于安装槽中的吸能杆件13抵接,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外壳主体2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使第一肋板结构12与位于安装槽中的吸能杆件13抵接。
通过在箱体1和吸能外壳2上均设置有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箱体1上的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12,设置在吸能外壳2上的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22;吸能空间内设置有吸能杆件13,吸能杆件13的一侧与第一肋板结构12抵接,吸能杆件13的另一侧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使吸能外壳2接受外界冲击时,吸能外壳2的变形会通过第二肋板结构22对吸能杆件13施加压力,使吸能杆件13变形甚至破碎而减弱传递至第一肋板结构12上的冲击力,并且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均可以变形破碎而吸收吸能外壳2传递的冲击力,使第一肋板结构12、第二肋板结构22和吸能杆件13能够相互配合而大幅减弱从吸能外壳2上传递至箱体主体11上的冲击力,提升箱体主体11的容纳空间内的宠物或者物品的安全性。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吸能杆件13支撑在安装凹槽内,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抵接凹槽与吸能杆件13抵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安装凹槽的形状与吸能杆件13的形状相匹配,并且使至少部分吸能杆件13暴露于安装凹槽的外侧,抵接凹槽的形状与吸能杆件13的形状相匹配,使吸能杆件13能够位于抵接凹槽中,且吸能杆件13的表面能够与抵接凹槽的内壁低低阶。
上述的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端可以选择设置安装凹槽,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吸能外壳2的一端设置抵接凹槽,使第二肋板结构22的抵接凹槽与位于安装凹槽中的吸能杆件13相互配合而抵接;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外壳主体21的一端设有安装凹槽,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1的一端设置抵接凹槽,使第一肋板结构12的抵接凹槽与位于安装凹槽中的吸能杆件13相互配合而抵接。
通过在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使吸能杆件13通过被安装凹槽和抵接凹槽所限位,提升吸能杆件13在吸能空间中的稳定性,并且方便吸能杆件13设置在第一肋板结构12和第二肋板结构22之间时的操作便捷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肋板结构1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第一肋板上设置有安装凹槽,吸能杆件1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安装凹槽内;参照图8所示,第二肋板结构2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板,第二肋板沿第一方向与第一肋板错开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肋板上设置有抵接凹槽,至少两个抵接凹槽与吸能杆件13抵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在箱体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可以选择第一肋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肋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箱体主体11的外侧表面,四个第一肋板上均设有安装凹槽,使吸能杆件13沿第一方向的不同部分可以放入不同的第一肋板的安装凹槽中,使吸能杆件13能稳定的设置在四个第一肋板上,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箱体主体11的外侧表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的数量可以选择为四个,四个第二肋板上均设置抵接凹槽,每个第二肋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肋板之间,从而使多个第二肋板与多个第一肋板沿第一方向交错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肋板上均设置抵接凹槽,两个第二肋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肋板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肋板之间,从而使多个第二肋板与多个第一肋板沿第一方向错开设置;吸能杆件13沿长度方向上能够至少分别与两个安装凹槽和两个抵接凹槽连接,从而在吸能杆件13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稳定的接触点,提升吸能杆件13的位置稳定性。
通过设置第一肋板结构12包括多个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结构22包括多个第二肋板,并且将多个第一肋板结构和多个第二肋板结构沿第一方向错开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肋板上设置安装凹槽,至少两个第二肋板上设置抵接凹槽,使第二肋板与吸能杆件13的接触点能够位于两个第一肋板结构之间,第二肋板对吸能杆件13施加压力使能够使吸能杆件13形成三点弯曲的受力模式,从而使吸能杆件13易于变形和破碎,使吸能杆件13能够快速吸收第二肋板传递的冲击力,提升吸能杆件13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吸能杆件13沿长度方向上能够至少分别与两个安装凹槽和两个抵接凹槽连接,从而在吸能杆件13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稳定的接触点,提升吸能杆件13的位置稳定性。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杆件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能杆件13间隔设置,多个吸能杆件13均一侧与第一肋板结构12抵接,另一侧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吸能杆件1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吸能杆件13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吸能杆件13可以选择相互平行,三个吸能杆件13可以选择两个吸能杆件13的长度大于另一个吸能杆件13的长度,当然也可以选择三个吸能杆件13的长度均相等,多个吸能杆件13均与第一肋板结构12远离箱体主体11的一面抵接,多个吸能杆件13均与第二肋板结构22远离外壳主体21的一对面抵接,从而使多个吸能杆件13能够同时吸收第二肋板结构22传递的冲击力,提升多个吸能杆件13箱体主体11的保护效果。
通过设置,多个吸能杆件13间隔设置,并且多个吸能杆件13均一侧与第一肋板结构12抵接,另一侧与第二肋板结构22抵接,使多个吸能杆件13能够同时吸收第二肋板结构22传递的冲击力,提升多个吸能杆件13对箱体主体11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上箱体111与下箱体11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上箱体111与下箱体112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吸能外壳2设置于下箱体112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2至少覆盖下箱体112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具体的,可以选择箱体主体11包括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可以选择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均为长方体结构,上箱体111的底面具有开口,下箱体112的顶面具有开口,上箱体111设置在下箱体112的上方,从而使上箱体111的开口与下箱体112的开口相对设置,将上箱体111的底面和下箱体112的顶面连接,从而形成箱体1,并且上箱体111内部的空间和下箱体112内部的空间共同围成容纳空间;上箱体111的底端的边缘可以选择设置裙板,裙板沿水平方向朝向远离上箱体111内部的方向延伸,下箱体112的底端的边缘可以选择设置裙板,裙板沿水平方向朝向远离下箱体112内部的方向延伸,将上箱体111的裙板和下箱体112的裙板连接,从而使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形成箱体1。
上述的吸能外壳2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面板,吸能外壳2设置在下箱体112的外侧表面上,当下箱体112和上箱体111均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形成的箱体1也为长方体结构时,下箱体112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吸能外壳2设置在下箱体112沿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当然也可以选择吸能外壳2为长方体壳体,吸能外壳2罩设在下箱体112的外围,使下箱体112的全部侧面均设有吸能外壳2。
通过设置箱体1包括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并且吸能外壳2设置在下箱体112的外侧表面,使吸能外壳2设置在最容易受到碰撞的下箱体112上,由于宠物在箱体1内也是与下箱体112的接触面积最大,在下箱体112上设置吸能外壳2,既可以保证第一时间吸收车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以保护箱体1内的宠物,又可以减少制作吸能外壳2所需的材料,降低置物箱的制作成本。
参照图1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下箱体112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上,吸能外壳2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箱体1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
具体的,可以选择沿下箱体112的宽度方向上,吸能外壳2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箱体1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当然也可以选择沿下箱体112的长度方向上,吸能外壳2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箱体1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或者也可以选择吸能外壳2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上箱体111在水平方向的尺寸,使吸能外壳2在外观上为相对上箱体111在水平方向的凸起。
通过设置吸能外壳2相对两侧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箱体1相对的两侧表面的间距,使吸能外壳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上箱体1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吸能外壳2设置在下箱体112上,吸能外壳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较大有利于箱体1放置在平面上的稳定性,可以避免箱体1倾倒,并且吸能外壳2尺寸越大,其吸能效果越好,可以更好的保护箱体1内的宠物的安全。
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置物箱还包括伸缩轮4,伸缩轮4设置在箱体1或吸能外壳2中的一者的底部,箱体1和吸能外壳2中的一者的底部设有容置槽,伸缩轮4被配置为在伸出容置槽的第一位置和缩入容置槽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的,可以选择在下箱体112的底部设置容置槽,箱体1的底面朝向箱体1的顶部凹陷形成容置槽,伸缩轮4与容置槽的侧壁连接,可以选择伸缩轮4包括轮体和转动杆,转动杆与下箱体112的底部转动连接,具体地转动杆可以与容置槽的侧壁转动连接,轮体设置在转动杆远离容置槽的一端,从而使转动杆转动而使轮体进出容置槽,从而实现伸缩轮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然也可以选择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轨,将伸缩轮4的侧面与滑轨滑动连接,滑轨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卡扣或者卡槽的定位结构,伸缩轮4滑动到滑轨的底端与定位结构连接时,伸缩轮4伸出容置槽而处于第一位置,伸缩轮4滑动到滑轨顶端时,伸缩轮4处于容置槽的内部而处于第二位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容置槽可以选择为吸能外壳2的底面朝向箱体1的顶部凹陷形成,伸缩轮4可以选择与容置槽的侧壁活动连接,容置槽的一部分的侧壁为吸能外壳2,另一部的侧壁为下箱体112;伸缩轮4的数量可以选择为四个,四个伸缩轮4在置物箱的底面均匀分布,当然也可以选择设置其他数量的伸缩轮4,只要伸缩轮4处于第一位置时,置物箱可以通过伸缩轮4的滚动而便捷的移动即可。
通过在置物箱的底部设置伸缩轮4和容置槽,从而使置物箱在地面移动时可以使伸缩轮4处于第一位置,伸缩轮4滚动即可使置物箱便捷的移动,当置物箱需要放置在车辆的后背箱或者座椅上时,使伸缩轮4处于第二位置,置物箱的底面形成平面,方便置物箱平稳的放置在后背箱或者座椅上。
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41和传动结构,控制拉杆41通过传动结构与伸缩轮4连接,控制拉杆41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伸缩轮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的,可以选择控制拉杆41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传动结构可以选择为连杆,伸缩轮4包括轮体和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与容置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轮体,连杆的一端与控制拉杆4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杆的中部连接,当控制拉杆41位于靠近下箱体112的位置时,伸缩轮4处于第二位置,控制拉杆41朝向远离下箱体112的方向移动,连杆带动转动杆朝向远离容置槽内部的方向转动,使转动杆带动轮体转动至第一位置。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容置槽的内部设置竖直方向的滑轨,伸缩轮4与滑轨连接,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两个齿轮啮合形成的齿轮组,在伸缩轮4上设置沿竖直方向的齿条,控制拉杆41沿水平方向与下箱体112滑动连接,控制拉杆4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齿条,齿轮组的一个齿轮与伸缩轮4上的齿条啮合连接,另一个齿轮与控制拉杆41上的齿条啮合,从而使控制拉杆41位于靠近下箱体112的位置时,伸缩轮4位于第二位置,控制拉杆41朝向远离下箱体112的方向移动,通过齿轮组的转动而使伸缩轮4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
通过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41和传动结构,使控制拉杆41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伸缩轮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提升了伸缩轮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1至图5、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均与容纳空间连通,吸能外壳2至少设置于箱体1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具体的,第一方向可以选择为箱体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选择为箱体1的宽度方向,箱体1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箱体1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的面积较大,吸能外壳2设置在箱体沿宽度方向相对的表面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箱体1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方便宠物沿着箱体1的长度方向完全进入箱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或者方便较长的物品能放入箱体1中;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方向为箱体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箱体1的长度方向。
通过设置箱体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均与容纳空间连通,吸能外壳2至少设置于箱体1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最终使吸能外壳2与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相互避让,避免吸能外壳2影响宠物或者物品进出箱体1的容纳空间,并且宠物在箱体1的容纳空间时多数沿第一方向坐卧休息,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吸能外壳2能更好的减弱在第二方向上对宠物的侧面的冲击,提升对宠物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1至图5、图9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均与容纳空间连通,第一进出口131处设有第一活动门31,第二进出口132处设有第二活动门32。
具体的,可以选择在水平方向上,箱体1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当然也可以选择箱体1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
上述的第一活动门31和第二活动门32均可以选择为包括网格门体、转动轴和弹性柱,转动轴在网格门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弹性柱的两端分别从网格门体的相对的两侧露出网格门体,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转动孔和相对设置的卡孔,第一活动门31的转动轴与第一进出口131的相对设置的转动孔连接,使第一活动门31能以转动轴转动,第一活动门31的弹性柱与第一进出口131的相对设置的卡孔插接以限制第一活动门31的转动,此时第一活动门为锁定状态,当需要解锁第一活动门31时,压缩第一活动门31的弹性柱,使弹性柱从卡孔中脱离,从而使第一活动门31可以活动;第二活动门32的转动轴与第二进出口132的相对设置的转动孔连接,使第二活动门32能以转动轴转动,第二活动门32的弹性柱与卡孔插接以锁定第二活动门32的位置,当需要解锁第二活动门32时,压缩第二活动门32的弹性柱,使弹性柱从卡孔中脱离,从而使第二活动门32可以活动。
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活动门31的一侧边缘与第一进出口131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活动门31上设有插孔,在第一进出口131的边缘滑动连接定位栓,第一活动门31闭合在第一进出口131上时,定位栓插入插孔中,使第一活动门31和第一进出口131无法相对活动,从而使第一活动门31锁定,将定位栓从插孔中拔出,使第一活动门31可以相对第一进出口131转动,实现第一活动门31的解锁;对应的,也可以选择第二活动门32的一侧边缘与第二进出口132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二活动门32上设有插孔,在第二进出口132的边缘滑动连接定位栓,第二活动门32闭合与第二进出口132上,定位栓插入插孔中,使第二活动门32和第二进出口132无法相对活动,从而使第二活动门32锁定,将定位栓从插孔中拔出,使第二活动门32可以相对第二进出口132转动,实现第二活动门32的解锁。
通过设置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使宠物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进出箱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方便宠物进出箱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并且在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上分别设置第一活动门31和第二活动门32,使宠物进入容纳空间后第一活动门31和第二活动门32锁定而避免宠物跑出置物箱,并且由于将置物箱放置在后背箱或者座舱内时,需要将置物箱设有进出口的一面朝向远离后背箱或者座舱的内壁设置,以方便置物箱放置在后背箱或者座舱内时,通过进出口将宠物从箱体1中取出,而设置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后,置物箱不需要调整方向放入后背箱或则座舱的内壁中,宠物或物品可以从第一进出口131和第二进出口132中的任意一个出口离开容纳空间。
参照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用于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箱体1的底部设有卡扣作为锁定结构,车辆的后背箱的底面上具有拉环或者凸起的结构作为锁定配合结构,卡扣可以与拉环或者凸起的结构相互连接以使箱体1与后背箱的底面连接。当然可以选择将后排的座椅放平,使后排座椅的背面形成可以用于放置置物箱的平面,后排座椅的背面具有儿童座椅接口,儿童座椅接口处设置有锁定配合结构,或者说儿童座椅接口本身为锁定配合结构,具体地,锁定结构可以为卡扣或者卡钩,将卡扣或者卡钩与后排座椅的背面儿童座椅接口连接,从而使卡扣或者卡钩与后排座椅的背面的儿童座椅接口相卡接,从而使置物箱与后排座椅的背面连接,对置物箱起到定位的作用。
通过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锁定结构,使箱体1可以通过锁定结构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以限制置物箱相对车辆内部的移动,避免车辆加速或者减速时置物箱相对车辆的内部移动而与车辆内部其他部件或者乘坐人员发生碰撞。
参照图1至图5、图10和图11所示,箱体1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5,伸缩拉杆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第一伸缩杆段51的一端与箱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段52与第一伸缩杆段5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第一伸缩杆段51远离第二伸缩杆段52的一端与箱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或者转轴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箱体1的顶部设有凹槽,伸缩拉杆5位于凹槽中,并且第一伸缩杆段51远离第二伸缩杆段52的一端与凹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可以选择第一伸缩杆段51为中空结构,第二伸缩杆段52套设于第一伸缩杆段51的内部,使第二伸缩杆段52与第一伸缩杆段51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段52远离第一伸缩杆段51的一端可以选择设置把手53,用户抓握把手53而控制第二伸缩杆段52与第一伸缩杆段51之间的滑动以实现伸缩拉杆5的伸缩。
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上述的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可以选择均为中空结构,在第二伸缩杆段52远离第一伸缩杆段51的一端设有把手53,在第二伸缩杆段52的内部设有解锁传动杆54,解锁传动杆54的一端与把手53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机构55连接,定位机构55位于第二伸缩杆段52的内部,且位于第二伸缩杆段52远离把手53的一端。
上述的定位机构55包括压头551、位移块552和锁定杆553,压头551与解锁传动杆54连接,位移块552与第一伸缩杆段51的内壁之间设有锁定杆553,在第一伸缩杆段51上沿第一伸缩杆段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锁定孔,锁定杆553与一个锁定孔插接,并且位移块552与锁定杆553相对的一面与第一伸缩杆段51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554,使弹簧554对位移块552施加朝向锁定孔的力,使锁定杆553保持与锁定孔的插接,此时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之间相互锁定而无法相对滑动,位移块552与压头551通过滑槽555滑动连接,并且滑槽555倾斜设置,使传动杆54朝向位移块552移动时,传动杆54带动压头551朝向位移块552的方向移动,压头551与滑槽555连接的部分在滑槽555中滑动,由于滑槽555倾斜设置,使用户对把手53施加压力而使压头551朝向位移块552移动时,位移块552在滑槽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定孔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定杆553与锁定孔脱离连接,使第一伸缩杆段51与第二伸缩杆段52解锁而可以相对滑动,使伸缩拉杆5进行伸缩的操作,当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解锁时,用户停止对把手53施加压力,位移块552在弹簧的作用下朝向锁定孔的方向移动,锁定杆553与第一伸缩杆段51的内壁抵接,当第二伸缩杆段52相对第一伸缩杆段51滑动至锁定杆553与一个锁定孔相对时,在弹簧554的弹性力作用下,锁定杆553插入锁定孔中,使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相互锁定;衬套56设置在位移块552与传动杆54相对的一面,衬套56上设置定位槽,压头551的一部分滑动设置在定位槽中,使压头551靠近或者远离位移块552的过程中受到定位槽的限制。
通过在箱体1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5,并且伸缩拉杆5的一端与箱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当不需要使用伸缩拉杆5时,将伸缩拉杆5转动至贴合箱体1的顶部,减少置物箱占用的空间,当需要使用伸缩拉杆5时,将伸缩拉杆5相对箱体1的底面转动至合适的角度,调整第一伸缩杆段51和第二伸缩杆段5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伸缩拉杆5的长度,使用户可以通过伸缩拉杆5提起或者拖动置物箱,提升了搬运置物箱的操作的便捷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置物箱,在具体使用时,打开第一活动门31或者第二活动门32,使宠物从第一进出口131或者第二进出口132进入箱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中,或者将易碎物品通过第一进出口131或第二进出口132放入箱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中,将第一活动门31和第二活动门32分别闭合锁定在在第一进出口131或者第二进出口132上,拉动控制拉杆41,伸缩轮4从第二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使伸缩轮4从容置槽中伸出,伸缩拉杆5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并且调整伸缩拉杆5的长度,用户手持伸缩拉杆5通过伸缩轮4的滚动拖动置物箱到达车辆的后背箱或者车舱附近,将控制拉杆41朝向靠近下箱体112的方向推动,伸缩轮4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从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将置物箱放置在车辆的后背箱或者车辆后排座椅放平形成的平面上,并且箱体1底部的锁定结构与车辆内部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箱体1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一致,调整伸缩拉杆5的长度为最短,然后将伸缩拉杆5转动至贴合与箱体1的顶面;当车辆受到碰撞,尤其是车辆受到沿第二方向的碰撞时,冲击力首先传递至吸能外壳2上,冲击力首先传递至吸能外壳2上,吸能外壳2变形破碎而消耗冲击力蕴含的能量,吸能外壳2变形破碎时对第二肋板结构22施加压力,使第二肋板结构22也变形破碎,并且同时将第二肋板结构22经过减弱后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杆件13上,吸能杆件13变形破碎将冲击力减弱后再传递至第一肋板结构12上,第一肋板结构12接收冲击力而变形破碎对冲击力进行减弱,最终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2、第二肋板结构22、吸能杆件13和第一肋板结构12的逐步减弱后而传递至箱体1上,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大幅减低后才能传递至箱体1上,从而保护箱体1内部的宠物或则易碎物品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置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覆盖所述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所述吸能外壳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上均设置有所述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吸能外壳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
所述吸能空间内设置有吸能杆件,所述吸能杆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所述吸能杆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支撑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所述第二肋板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肋板错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肋板上设置有所述抵接凹槽,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杆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杆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杆件均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覆盖所述下箱体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箱体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吸能外壳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箱体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设置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进出口处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二进出口处设有第二活动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轮,所述伸缩轮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设有容置槽,所述伸缩轮被配置为在伸出所述容置槽的第一位置和缩入所述容置槽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和传动结构,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伸缩轮连接,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所述伸缩拉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段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91416.7U CN221104409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置物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91416.7U CN221104409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置物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04409U true CN221104409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4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91416.7U Active CN221104409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置物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04409U (zh) |
-
2023
- 2023-10-17 CN CN202322791416.7U patent/CN2211044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61430B2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コンテナ | |
CN104709208B (zh) | 一种仿牛角结构的保险杠 | |
JP6018247B2 (ja) | 自動車後部 | |
CN204821718U (zh) | 车身纵梁、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21104409U (zh) | 置物箱 | |
CN104085366A (zh) | 汽车碰撞自适应多级缓冲吸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EP1870286B1 (de) | Manuell absperrbare Modulbox | |
CN220562548U (zh) | 减少火灾范围的车载装置及电动汽车 | |
EP2459429B1 (en) | Self-correcting crash energy absorber | |
CN112550948A (zh) | 一种脉冲压力发生器多级防撞击装置 | |
CN206983794U (zh) | 儿童安全座椅 | |
EP3790380A1 (de) | Transportsystem für ein tier zur aufnahm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
CN202557342U (zh) | 瞬时能量吸收装置 | |
CN111560880B (zh) | 高安全性的浅埋式路障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9921449U (zh) | 一种阻燃车厢和交通工具 | |
CN210134732U (zh) | 一种密封门及其锁栓驱动装置 | |
CN208530233U (zh) | 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 |
CN207433460U (zh) | 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 |
CN216002495U (zh) | 一种乘用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 |
CN2424277Y (zh) | 汽车驾驶室翻转控制机构保险锁 | |
CN217972470U (zh) | 一种叉车防撞装置 | |
CN218347149U (zh) | 一种头盔锁具和两轮车 | |
CN217917699U (zh) | 一种吸能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 |
CN218858210U (zh) | 电池包组件及电动车辆 | |
CN220813600U (zh) | 一种防撞波形护栏端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