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9479U - 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9479U
CN221099479U CN202323019850.XU CN202323019850U CN221099479U CN 221099479 U CN221099479 U CN 221099479U CN 202323019850 U CN202323019850 U CN 202323019850U CN 221099479 U CN221099479 U CN 221099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main water
water outlet
pip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198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9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9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包括换热器、主进水管、主出水管和连接组件,所述换热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及所述主出水管周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根连接管及至少一个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其中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水管口上;另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换热器的出水管口上。通过在连接管两端设置快拆结构的方法,实现了快速拆卸,装配简单;且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平行设置,通过连接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结构紧凑,使得整体换热管路系统结构紧凑,不用占用很大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管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背景技术
换热管路系统顾名思义是用于两个存在温差介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管路结构。换热管路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均有涉及,例如电池测试用的分容柜中的水冷管路系统。现有技术中的管路系统,管路铺设路径复杂,增加了安装难度和安装成本的同时整个管路系统占用空间大;且管与管、管与接头之间的连接多为螺纹连接,不方便安装。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及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以及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及所述主出水管周侧;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包括两根连接管及至少一个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数量相同;
其中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进水管口上;另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出水管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结构具有接头以及固设在所述接头上的锁紧块;所述接头的内壁嵌设有密封环;
所述锁紧块具有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具有锁紧部及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所述第二限位块具有插接槽及至少一个卡接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可在所述插接槽中拔插,所述第二限位块固设在所述接头上,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连接;
所述进水管口或所述出水管口向所述接头靠近,直至所述进水管口或所述出水管口插接在所述密封环内,此时,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并使得:
所述锁紧部抵接在所述进水管口或所述出水管口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卡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卡接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一通槽,所述卡接块设置在所述通槽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当所述第一限位块向所述插接槽中插入时,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从所述通槽向所述卡接块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钩,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钩滑设在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沿所述主进水管轴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器的连接管呈向两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路系统还具有第一连接弯管及第二连接弯管,所述第一连接弯管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进水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弯管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出水的一端;
所述卡接结构具有卡箍及分别设置在主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弯管或所述主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弯管上的两个卡接凸起,所述两个卡接凸起之间设有密封垫片;所述卡接凸起背离所述密封垫片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面,所述卡箍内壁上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抵接在所述第一锥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弯管上设有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出水管远离出水的一端和所述主进水管的远离进水的一端设有阀体,所述阀体螺接在所述主出水管或所述主进水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周侧的定位槽、设置在所述接头上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条、环设在所述接头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端面上的弹性定位钩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周侧与所述弹性定位钩相适配的钩槽。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内壁上设有止位块,所述止位块用于限定所述进水管口或所述出水管口插接在所述接头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容柜,包括如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
所述分容柜包括通架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通架上的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电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之间设有维护通道;
所述换热管路系统为水冷管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具有维护门,所述维护门上设有用于所述水冷管路系统观察的观察窗。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能够通过在连接管端部设置快拆结构的方法,实现了快速拆卸,装配简单;且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平行设置,通过连接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结构紧凑,使得整体换热管路系统结构紧凑,不用占用很大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紧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限位块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限位块的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进水管口、接头和锁紧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容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4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换热器;12、进水管口;13、出水管口;2、主进水管;3、主出水管;4、连接组件;41、连接管;42、快拆结构;421、接头;4211、密封环;4212、止位块;4213、压接部;422、锁紧块;4221、第一限位块;42211、锁紧部;42212、弹性卡接部;42213、限位钩;4222、第二限位块;42221、插接槽;42222、卡接块;42223、通槽;42224、限位槽;5、第一连接弯管;51、流量计;52、压力变送器;6、第二连接弯管;7、卡箍;8、卡接凸起;81、第一锥面;9、密封垫片;10、阀体;11、连接结构;111、定位槽;112、定位条;113、弹性定位钩;114、钩槽;100、分容柜;1002、通架;1003、机械单元放置区;1004、控制箱;1005、维护通道;1006、维护门;100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做详细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及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以及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及所述主出水管周侧;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包括两根连接管及至少一个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数量相同;
其中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进水管口上;另一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出水管口上。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通过在连接管两端设置快拆结构的方法,实现了快速拆卸,装配简单;且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平行设置,通过连接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结构紧凑,使得整体换热管路系统结构紧凑,不用占用很大空间。
参见图1-5为本申请一种换热管路系统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路系统包括四个换热器1和平行设置的主进水管2与主出水管3,在别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进水管2与主出水管3也可以不是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以平行设置为例,不仅限于此;上述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通过连接组件4与换热器1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换热器1所在平面与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形成平面垂直布置,上述四个换热器1上下对称设置,该设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布置,且有着较好的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别的实施例中,上述换热器1可以是一个或两个等的设置,根据实际安装空间或实际使用需求决定;例如,当换热器1为两个时,换热器1可以设置在图1上述的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中间,换热器1所在平面与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形成平面垂直布置,该设置使得主进水管2径向(即图1视角的横向)空间缩小,减小了空间的占用;当然还可以是别的形式的布置,例如两个换热器1对称设置在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的两侧,换热器1所在平面与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形成平面平行或重叠布置,该设置使得主进水管2径向(即图3视角的横向)空间缩小,减小了空间的占用;在别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别的形式的设置,这里不在赘述。
上述连接组件4设有四组,且每组都包括两跟连接管41,该连接管41的两端均设有快拆结构42,其中一根上述连接管41的一端通过上述快拆结构42连接在上述主进水管2上,另一端通过上述快拆结构42连接在上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的进水管口12上;另一根上述连接管41的一端通过上述快拆结构42连接在上述主出水管3上,另一端通过上述快拆结构42连接在上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的出水管口13上。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的进水管口12设置在换热器1的底部,该设置能够保证在往换热器1内进水的时候,水流的稳定,减少气泡,进而保证了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管41的两端均设有快拆结构42,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有一端设置有快拆结构42;例如,连接管41与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之间的连接通过上述快拆结构42,与换热器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焊接)或是别的形式的连接,不仅限于此,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管41设有两种,一种短管及一种长管,所有的短管长度一致,且所有的短管长度一致,该设置能够保证在装配时连接管41使用的方便,只需要进行长短的区分,提高了安装效率;且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41呈倾斜设置,如图1所示的布置方式,上下布置的换热器1的连接管41向中间(即为上下布置的换热器1之间,连接管41一端连接在换热器1上,另一端连接在换热器1之间的主进水管2或主出水管3上)倾斜设置,连接管41不会占用上方换热器1的上部空间和下方换热器1的下部空间,即该设置能够保证在主进水管2轴线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小,结构紧凑。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所有的连接管41可以是全部等长,根据换热器1具体安装位设定,全部等长装配时更为方便,还有别的形式的设置,这里不在赘述。
参见图6-图14,本实施例中,上述快拆结构42包括接头421和固设在该接头421上的锁紧块422,在上述接头421的内壁上设有密封环4211,本实施例中,密封环4211设有两个;上述锁紧块422具有第一限位块4221及第二限位块4222,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具有锁紧部42211及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42212,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具有插接槽42221及至少一个卡接块42222;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卡接部42212对称设有两个,卡接块42222亦是对称设有两个。
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可在上述插接槽42221中拔插,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固设在上述接头421上,上述接头421与上述连接管41的端部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接头421为连接管41的一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进水管口12或上述出水管口13向上述接头421靠近,直至上述进水管口12或上述出水管口13插接在上述密封环4211内,此时,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插接在上述插接槽42221中,并使得上述锁紧部42211抵接在上述进水管口12或上述出水管口13的侧壁上,上述弹性卡接部42212卡接在上述卡接块42222上,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商户弹性卡接部42212用手撑开,使其离开上述卡接块42222,将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动上述插接槽42221中滑出,上述锁紧部42211离开上述进水管口12或出水管口13的侧壁解除挤压限定,即可拔出连接管41,实现快速拆卸。
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上设有一个通槽42223,上述卡接块42222设置在上述通槽42223远离上述插接槽42221的一端,当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向上述插接槽42221中插入时,上述弹性卡接部42212从上述通槽42223向上述卡接块42222卡接,在通槽42223和插接槽42221之间形成一限位壁(图中未标出),在上述弹性卡接部42212卡接到位时,上述弹性卡接部42212从插接槽42221中插入后从上述通槽42223向卡接块42222卡接,上述限位壁对弹性卡接部42212具有限位作用,使其不容易离开上述卡接块42222,连接稳定;且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接部42212的端部呈楔形,能够方便其从上述通槽42223向上述卡接块42222滑动。
参见图6、图8、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上对撑设有两个限位钩42213,在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上对称设有与上述限位钩42213相适配的限位槽42224,上述限位钩42213在上述限位槽42224中滑移,该设置限定了第一限位块4221插拔的距离,避免第一限位块4221的丢失,同时保证了连接的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滑设即为滑动设置,也就是上述实施例提及的上述限位钩42213在上述限位槽42224中滑移,限位槽42224为限位钩42213提供了滑动空间。
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上述主进水管2进水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弯管5,上述主出水管3出水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弯管6,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及上述第二连接弯管6均通过一卡接结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卡接结构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与主进水管2和上述第二连接弯管6与主出水管3之间,在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及上述第二连接弯管6的另一端,通过法兰盘(法兰环)和螺栓副与外部管路连接,结构简单,连接使用可靠;本实施例中,上述卡接结构具有卡箍7及分别设置在主进水管2与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或上述主出水管3与上述第二连接弯管6上的两个卡接凸起8,上述两个卡接凸起8之间设有密封垫片9,通过卡箍7进行固定连接,且上述卡接凸起8背离所述密封垫片9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面81,所述卡箍7内壁上设有第二锥面(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锥面抵接在所述第一锥面81上,在进行固定连接时,上述卡箍7进行收紧操作,在收紧时,上述第二锥面挤压上述第一锥面81,对该第一锥面81实施一个轴向的压力,使得两个卡接凸起8挤压上述密封垫片9,连接更紧密,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结构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上设有流量计51及压力变送器52,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流量和压力的数据,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且上述第一连接弯管5上还设有一个总阀(图中未画出),该总阀能够控制整体流量的通断,可以是蝶阀或其他形式的阀,设置在总管路上,不仅限于此,保证安全使用;在需要进行换热系统的拆装时,通过上述总阀实现整体流量的阻断,保证拆装的方便和安全;再有,上述主出水管3远离出水的一端和上述主进水管2的远离进水的一端设有阀体10,上述阀体10螺接在上述主出水管3或上述主进水管2上;上述阀体10能够进行泄压操作,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的内壁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水垢,此时可以将上述阀体10拆卸下来,去除内壁残留污垢,方便清洗管道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阀体10即为泄压阀,在别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别的形式的阀,且在别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底部还可以是封闭设计,即不需要设置阀体10,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决定具体结构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1和图13,本实施例中,上述接头421与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11,上述连接结构11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周侧的定位槽111、设置在上述接头421上与上述定位槽111相适配的定位条112、环设在上述接头421朝向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的端面上的弹性定位钩113和设置在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周侧与上述弹性定位钩113相适配的钩槽114;通过上述定位条112和定位槽111的配合设置,定位条112在向上述定位槽111中滑动时,能够定位上述弹性定位钩113和钩槽114的相对位置,保证弹性定位钩113准确的从第二限位块4222的内部滑进上述钩槽114中实现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在别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别的形式的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4,上述接头421内壁上设有止位块4212,上述止位块4212用于限定上述进水管口12或上述出水管口13插接在上述接头421的位置,在进行装配时能够直观的感受是否插接到位,保证进水管口12或上述出水管口13完全插接经过上述密封环4211,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止位块4212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圆环状设置,在别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呈周向分体设置的块状;也可以是设置在上述主进水管口12或主出水管口13的外侧壁上,在插接过程中,设置在上述主进水管口12或主出水管口13的外侧壁上的块,抵接在快拆结构42上进行限位,亦能够直观的感受是否插接到位。
参见图18,在上述进水管口12的端部插接到位,即抵接在上述止位块4212上时,上述进水管口12侧壁上设置的压接部4213位于上述锁紧部42211的下方,当上述第一限位块4221插接在上述第二限位块4222中且上述锁紧部42211抵接在进水管口12的侧壁上时,上述锁紧部42211对上述压接部4213实现压紧,实现了对进水管口12轴向的限定,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
参见图16和图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容柜,包括如前述任意一项上述的换热管路系统;上述分容柜100包括通架1002及对称设置在上述通架1002上的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上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电连接有控制箱1004,上述控制箱1004与上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之间设有维护通道1005;上述换热管路系统为水冷管路系统,设置在上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上述容置空间具有维护门1006,上述维护门1006上设有用于上述水冷管路系统观察的观察窗1007。
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能够通过在连接管两端设置快拆结构的方法,实现了快速拆卸,装配简单;且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平行设置,通过连接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结构紧凑,使得整体换热管路系统结构紧凑,不用占用很大空间。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1)及主进水管(2)和主出水管(3);以及
至少一组连接组件(4),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2)及所述主出水管(3)周侧;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4)包括两根连接管(41)及至少一个快拆结构(42),所述快拆结构(4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41)的端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一组连接组件(4)数量相同;
其中一根所述连接管(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的进水管口(12)上;另一根所述连接管(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的出水管口(1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拆结构(42)具有接头(421)以及固设在所述接头(421)上的锁紧块(422);所述接头(421)的内壁嵌设有密封环(4211);
所述锁紧块(422)具有第一限位块(4221)及第二限位块(4222),所述第一限位块(4221)具有锁紧部(42211)及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42212),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具有插接槽(42221)及至少一个卡接块(42222);
所述第一限位块(4221)可在所述插接槽(42221)中拔插,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固设在所述接头(421)上,所述接头(421)与所述连接管(41)的端部连接;
所述进水管口(12)或所述出水管口(13)向所述接头(421)靠近,直至所述进水管口(12)或所述出水管口(13)插接在所述密封环(4211)内,此时,所述第一限位块(4221)插接在所述插接槽(42221)中,并使得:
所述锁紧部(42211)抵接在所述进水管口(12)或所述出水管口(13)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42212)卡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卡接块(4222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设有一通槽(42223),所述卡接块(42222)设置在所述通槽(42223)远离所述插接槽(42221)的一端,当所述第一限位块(4221)向所述插接槽(42221)中插入时,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接部(42212)从所述通槽(42223)向所述卡接块(42222)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块(422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钩(42213),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42224),所述限位钩(42213)滑设在所述限位槽(42224)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1)沿所述主进水管(2)轴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器(1)的连接管(41)呈向两个所述换热器(1)之间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41)长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路系统还具有第一连接弯管(5)及第二连接弯管(6),所述第一连接弯管(5)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2)进水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弯管(6)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所述主出水管(3)出水的一端;
所述卡接结构具有卡箍(7)及分别设置在主进水管(2)与所述第一连接弯管(5)或所述主出水管(3)与所述第二连接弯管(6)上的两个卡接凸起(8),所述两个卡接凸起(8)之间设有密封垫片(9);所述卡接凸起(8)背离所述密封垫片(9)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面(81),所述卡箍(7)内壁上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抵接在所述第一锥面(8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弯管(5)上设有流量计(51)及压力变送器(5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出水管(3)远离出水的一端和所述主进水管(2)的远离进水的一端设有阀体(10),所述阀体(10)螺接在所述主出水管(3)或所述主进水管(2)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42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11),所述连接结构(1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周侧的定位槽(111)、设置在所述接头(421)上与所述定位槽(111)相适配的定位条(112)、环设在所述接头(421)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的端面上的弹性定位钩(11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4222)周侧与所述弹性定位钩(113)相适配的钩槽(114)。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421)内壁上设有止位块(4212),所述止位块(4212)用于限定所述进水管口(12)或所述出水管口(13)插接在所述接头(421)的位置。
12.一种分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路系统;
所述分容柜包括通架(1002)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通架(1002)上的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电连接有控制箱(1004),所述控制箱(1004)与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之间设有维护通道(1005);
所述换热管路系统为水冷管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多个机械单元放置区(100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具有维护门(1006),所述维护门(1006)上设有用于所述水冷管路系统观察的观察窗(1007)。
CN202323019850.XU 2023-11-08 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Active CN22109947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9479U true CN221099479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377087A (en) Union for connecting conduits
JP2007064974A (ja) Eccsストレーナモジュール用のコンプライアントコネクタ
WO2021093316A1 (zh) 一种密封结构
CN221099479U (zh) 一种换热管路系统及分容柜
CN211739961U (zh) 衔接和连接组件
CN204852719U (zh) 快插管接头和变速器油冷管连接结构
CN218472081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总成
CN213040019U (zh) 一种输送流体的管道连接及密封装置
CN108930855B (zh) 一种适用于紧凑空间的液压管道柔性连接结构和方法
JPS61160690A (ja) 高圧管継手
CN210531826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管件连接法兰
CN107504856A (zh) 用于换热器管箱的密封导向垫及换热器管箱
CN204495158U (zh) 电动汽车换热器用快插管接件
US4382239A (en) Waveguide cooling system
US20210247114A1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2145826A (zh) 一种不锈钢或铜摩擦焊接活接头及制造工艺
CN218954313U (zh) 一种接头组件和管道接头
CN213873960U (zh) 快接结构及散热器组件
CN206487570U (zh) 冷却器壳体组件以及egr冷却器
CN216926115U (zh) 一种换热器试压工装
CN217763979U (zh) 热泵水路结构
CN219317917U (zh) 一种金属快插接头、直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246782U (zh) 电池冷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209883U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观察模块
CN216391879U (zh) 一种转接装置和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