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3969U -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3969U
CN221093969U CN202322744989.4U CN202322744989U CN221093969U CN 221093969 U CN221093969 U CN 221093969U CN 202322744989 U CN202322744989 U CN 202322744989U CN 221093969 U CN221093969 U CN 221093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reaction
reaction tank
percolate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49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忆枫
王然
张韩强
熊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ergy Resour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ergy Resour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ergy Resour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ergy Resour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449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3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3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3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以及中间池;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反应沉淀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中间池与所述反应沉淀池相邻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对进入微滤膜过滤系统等系统之前的渗滤液进行软化处理,以保障后续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布置紧凑集成为一体,现场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可有效缩短现场安装周期,降低总体投资费用。

Description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是垃圾入炉前在垃圾仓内发酵5~7天后所产生的渗滤液,属于新鲜渗滤液。该渗滤液的成分随着垃圾性质的差异而复杂多变,其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浓度高、含盐量高、含有毒有害物质,带有强烈恶臭,呈黄褐色或灰褐色,为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挥发出的气体带有强烈恶臭,对人体有危害,能使人产生恶心、尿血、头晕等症状。通过质谱分析,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高达百余种,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和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若不妥善处理易造成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威胁居民的健康,亦会产生恶劣的环保和社会事件。
目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以纳滤+反渗透的双膜法为主,该技术具有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和产水水质好等优点。尤其是反渗透技术,其可以去除渗滤液中溶解于水中的大部分盐分,有效的降低溶解性总图体,是去除水中Na、K和氯等一价离子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纳滤和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过滤技术,其处理过程中带来的浓水品质差问题、产水回收率低、浓水侧结垢结晶、动力能耗大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应用,也限制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零排放和全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渗滤液进行软化处理,保障后续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包括用于渗滤液在其中进行pH调节的第一反应池、用于渗滤液在其中停留反应的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以及中间池;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反应沉淀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中间池与所述反应沉淀池相邻连接;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反应沉淀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呈对角分布;所述反应沉淀池和所述中间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三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反应沉淀池的下端为锥斗设置;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反应沉淀池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溢流口的导流挡板。
优选地,所述中间池远离所述反应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四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中间池设有液位监控装置;或者,所述中间池上设有用于插入液位计的液位口。
优选地,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池上的第一pH计、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池上的第二pH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分别接有排泥管道,每一所述排泥管道上设有反冲洗接口。
优选地,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提升泵,与所述中间池的出水口连接,将所述中间池的出水提升至微滤膜过滤系统。
优选地,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一箱体;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以及中间池均形成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的第一检修人孔、第二检修人孔、第三检修人孔和第四检修人孔。
优选地,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侧的扶手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对进入微滤膜过滤系统等系统之前的渗滤液进行软化处理,去除钙镁等硬度,以保障后续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布置紧凑集成为一体,现场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可有效缩短现场安装周期,降低总体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用于对经过厌氧、硝化反硝化及MBR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即MBR产水)去硬软化处理,以保护后续如反渗透等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反应池10、第二反应池20、反应沉淀池30以及中间池40。
其中,第一反应池10通过进水水泵接入渗滤液例如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渗滤液在其中进行pH调节,使渗滤液的pH为碱性。第二反应池20接入来自第一反应池10的渗滤液,渗滤液在第二反应池20内停留反应,反应后的渗滤液再进入反应沉淀池30,在其中沉淀,沉淀后的结晶物沉淀至池底部,上部清液则进入中间池40,最后再被送至微滤膜过滤系统进行再处理。
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相邻连接,反应沉淀池30与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相邻连接。中间池40与反应沉淀池30相邻连接,也位于反应沉淀池30远离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的一侧。
具体地,由于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相邻连接,两者相向的侧壁共用且作为连接壁,该连接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51,在第一反应池10内的渗滤液通过该第一溢流口51进入第二反应池20。第一反应池10作为渗滤液的第一反应区,通过往第一反应池10的渗滤液内投加石灰并搅拌混合达到调节pH的目的,设计水利停留时间是8min-10min。优选地,石灰以浓度10%的石灰浆液投入第一反应池10,通过pH控制反馈及石灰浆液投加设备的电动调节阀来控制石灰投加量,以使第一反应池10内的pH为10.5-11.5,优选为10.8或者10.8±0.5。
针对渗滤液MBR产水碱度高、钙镁硬度大的特性,对MBR产水进行投加石灰调节pH,利用氢氧根去除镁离子,同时利用水体的碱度去除钙离子,同时可以把部分重金属也能去除的比较彻底。
对应pH调节需求,第一反应池10上可设有第一pH计61,可实时检测反馈第一反应池10内的pH值。
第二反应池20作为渗滤液的第二反应区,第一反应池10内经过pH调节后的渗滤液通过第一溢流口51溢流至第二反应池20内。第二反应池20的设计水利停留时间是8min-10min。
由于第二反应池20和反应沉淀池30相邻连接,两者相向的侧壁共用且作为连接壁,该连接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52,第二反应池20内的渗滤液通过该第二溢流口52进入反应沉淀池30。优选地,第一溢流口51和第二溢流口52呈对角分布,实现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的对角出水,防止短流,加强反应效果。
第二反应区反应后的产水进入反应沉淀池30,反应沉淀池30的水利停留时间大于20min。反应沉淀池30的下端为锥斗设置,这样反应沉淀池30内沉淀后的结晶物沉淀能够沿着锥斗沉淀在底部。
第二反应池20上可设有第二pH计62,可实时检测反馈第二反应池20内渗滤液的pH值。
反应沉淀池30的底部设有排污口32,排污口32可连接至污泥储池,从而将结晶物沉淀排至污泥储池,后续经过板框压滤后泥饼外运处置,压滤液因含有碱度等有效成分,压滤液可送回到第一反应池10内再次利用。
为防止短流,反应沉淀池30内设有连接第二溢流口52的导流挡板33,导流挡板33具体围接在第二溢流口52的外侧,引导通过该第二溢流口52进入反应沉淀池30的渗滤液(即第二反应区反应后的产水)沿着导流挡板33以上进下出的方式流至反应沉淀池30的底部,同步将结晶沉淀物引流至反应沉淀池30底部,以便于与清液快速分离。
反应沉淀池30和中间池40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三溢流口53。反应沉淀池30内的上部清液通过第三溢流口53溢流进入中间池40。中间池40收集反应沉淀池30上部清液,中间池40进而可再通过提升泵将收集的清液提升至微滤膜过滤系统。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可包括提升泵,提升泵与中间池40的出水口连接,将中间池40的出水提升至微滤膜过滤系统。
进一步地,中间池40可设有液位监控装置(未图示),液位监控装置包括液位计。或者,中间池40上设有用于插入液位计的液位口(未图示)。通过液位计监测中间池40内液位。
液位监控装置或液位计进一步可与提升泵、进水水泵连动连接,对提升泵进行连锁保护,在低液位时停止提升泵,同时在高液位时停止第一反应池的进水水泵。
此外,中间池40远离反应沉淀池30的侧壁上设有第四溢流口,防止液位过高出现漫过池顶的风险。第四溢流口连接至地沟,在中间池40内水位高于第四溢流口时,溢流水可以进入地沟收集。
第一反应池10接有排泥管道11,第二反应池20接有排泥管道21,反应沉淀池30接有排泥管道31,中间池40接有排泥管道41,以方便清理、检修等。每一排泥管道11、21、31、41上可设有反冲洗接口,以防止积存污泥无法排出的问题。
上述第一反应池10、第二反应池20、反应沉淀池30以及中间池40紧凑邻接设置,形成一整体设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一箱体100;第一反应池10、第二反应池20、反应沉淀池30以及中间池40均形成在箱体100内,实现一体化设置,便于运输、搬运,可在各所需场合安装使用,减少建设成本且占地面积小。
箱体100的顶面设有分别对应第一反应池10、第二反应池20、反应沉淀池30和中间池40的第一检修人孔101、第二检修人孔102、第三检修人孔103和第四检修人孔104。
为方便工作人员上到箱体100顶面,进行检修维护等相关工作,箱体100的至少一侧设有扶手楼梯200。箱体100顶面四周进一步还设有护栏300,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在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反应池10、第二反应池20、反应沉淀池30以及中间池40均为方形池,反应沉淀池30的长度与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的总长度相同;中间池40的长度小于反应沉淀池30的长度。当第一反应池10和第二反应池20均为正方形池时,反应沉淀池30为长方形池,中间池40可与第一反应池10相同,也为正方形池。
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对渗滤液软化处理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提升泵提升经过厌氧、好氧、MBR处理的渗滤液(即MBR产水)至第一反应池10;
(2)、对第一反应池10投加配制好的10%的石灰浆液;
(3)、在第一反应池10的搅拌器的作用下,将渗滤液与石灰浆液充分反应,监测pH,控制投加石灰浆液的量来调整pH在10.8±0.5之间;
(4)、第一反应池10的渗滤液自流至第二反应池20,在第二反应池20的搅拌器的作用下,使渗滤液进一步反应;
(5)、第二反应池20的产水溢流至反应沉淀池30,经过导流挡板引流,快速将结晶物进行沉淀分离,底层沉淀的结晶物经过螺杆泵提升至污泥储池进而进入板框压滤,脱水后泥饼外运处置,压滤液回到第一反应池10继续利用再处理;
(6)、反应沉淀池30的上清液进入中间池40,中间池40作为后续微滤膜进水缓冲池,通过设置的液位计进行连锁保护进入和排出提升泵。
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渗滤液内的钙镁硬度、碱度均得到有效降低,经过后续微滤膜过滤系统拦截逃逸的晶体,产水载进入后续处理系统例如RO系统,有效保障RO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渗滤液在其中进行pH调节的第一反应池、用于渗滤液在其中停留反应的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以及中间池;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反应沉淀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相邻连接,所述中间池与所述反应沉淀池相邻连接;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反应沉淀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呈对角分布;所述反应沉淀池和所述中间池之间的连接壁设有第三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沉淀池的下端为锥斗设置;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沉淀池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溢流口的导流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远离所述反应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四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设有液位监控装置;或者,所述中间池上设有用于插入液位计的液位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池上的第一pH计、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池上的第二pH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分别接有排泥管道,每一所述排泥管道上设有反冲洗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提升泵,与所述中间池的出水口连接,将所述中间池的出水提升至微滤膜过滤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一箱体;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以及中间池均形成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反应沉淀池和中间池的第一检修人孔、第二检修人孔、第三检修人孔和第四检修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侧的扶手楼梯。
CN202322744989.4U 2023-10-12 2023-10-12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Active CN221093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4989.4U CN221093969U (zh) 2023-10-12 2023-10-12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4989.4U CN221093969U (zh) 2023-10-12 2023-10-12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3969U true CN221093969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4989.4U Active CN221093969U (zh) 2023-10-12 2023-10-12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3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6915C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10030276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07285545B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镉氨废水零排放工艺
CN101811796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2372400A (zh) 一种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449678A (zh) 一种农业装备涂装废水处理工艺
CN202337722U (zh) 一种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02408168A (zh) 污水预处理系统及污水预处理方法
CN210736456U (zh) 用于垃圾焚烧电站中垃圾渗滤液零排放的处理装置
CN208120937U (zh) 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CN107827324B (zh) 一种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09133524A (zh) 高cod高盐医药中间体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1226877U (zh) 生态清淤系统
CN221093969U (zh) 渗滤液一体化软化处理设备
US20110062070A1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particularly wastewater originating from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CN111153558A (zh)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1226778U (zh) 一种甜叶菊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16655172A (zh) 一种基于反渗透的电力轻污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8732868U (zh) 一种改进的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CN115650522A (zh) 一种TOPCon光伏电池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与处理方法
CN215365206U (zh) 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设备
CN211620294U (zh) 一种中药废水处理系统
CN211664918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10085228U (zh) 一种移动式污泥板框压滤脱水与清洗一体化装置
CN114149142A (zh) 一种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