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0368U -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0368U
CN221090368U CN202322491940.2U CN202322491940U CN221090368U CN 221090368 U CN221090368 U CN 221090368U CN 202322491940 U CN202322491940 U CN 202322491940U CN 221090368 U CN221090368 U CN 221090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aft
rotating wheel
rod
supporting seat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19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军
张全
候其松
孙晓虎
刘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24919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0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0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0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属于可控震源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旋转轮轴,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旋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大于第二自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且旋转轮轴与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调节部,与支撑座和第一固定板连接,调节部用于带动第一固定板远离支撑座的一侧转动;制动部,与第一自转轮轴或第二自转轮轴连接,制动部用于阻止第一自转轮轴或第二自转轮轴转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可以解决震源轮胎维修空间大、费力、成本高及维修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控震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寻找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方法。其中,可控震源是地震勘探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地震数据的采集,而轮胎损坏及供应慢都会影响到可控震源的使用。
勘探车辆使用的轮胎大部分为低压胎,为增大轮胎的附着力,经常给轮胎放气,以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车辆的通过性,而轮胎气压低,轮胎就容易被异物扎破或划伤,从而导致车辆无法行驶。且绿色勘探不推路,所有轮式设备及可控震源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尤其农田地、红柳地、林带、砾石等路段,轮胎损耗更大,如轮胎不能重复使用,成本就会很高。
其中,一条震源轮胎价值1.2万元左右,修复一个震源轮胎破损需1800元左右,因此修复轮胎就成为最有效的降本增效的方法。
然而,单条震源轮胎重300公斤左右,需要3个人才能转动轮胎,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轮胎的直径为1.2米左右,轮胎的胎面宽度为1米左右,因此,轮胎滚动一圈需要空间长度为5米左右,要使轮胎转到需要修复的部位,维修场地的空间就要足够大。并且有些维修工具不能随便移动,因没有专用修复设备,存在维修困难,费力,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旨在解决震源轮胎维修空间大、费力、成本高及维修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宽大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包括:
支撑座;
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自转轮轴和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的距离;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旋转轮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的距离,且所述旋转轮轴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和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
调节部,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角度;
制动部,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连接,所述制动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包括丝杠、丝座、第二固定板和第一旋转手柄;
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手柄连接,所述丝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丝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杠穿设于所述丝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且所述丝杠与所述丝座螺纹连接;
所述丝杠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与所述丝杠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着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丝杠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条形孔内,且所述丝杠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挡板,两侧所述固定挡板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20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
可选地,所述制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制动杆和制动蹄;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制动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所述制动蹄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制动杆;
所述制动杆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对应,且所述制动杆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其中,在所述制动杆朝向所述支撑座转动时,所述制动杆通过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转动,以使所述制动蹄的第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上。
可选地,所述制动部包括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制动杆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座的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盘,所述限位杆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盘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
所述限位盘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制动杆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架、连接杆,所述支架与所述制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位于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设置在所述安装台阶上。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自转轮轴、第二自转轮轴、第一固定板、旋转轮轴、调节部和制动部,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且第一自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大于第二自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旋转轮轴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旋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大于第二自转轮轴与支撑座的距离,且旋转轮轴与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调节部与支撑座和第一固定板连接,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角度;制动部与第一自转轮轴或第二自转轮轴连接,制动部用于阻止第一自转轮轴或第二自转轮轴转动。
当震源轮胎损坏后,用吊装设备将轮胎吊到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上,工人操作调节部,使得第一固定板远离支撑座的一侧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轮轴转动,使旋转轮轴与轮胎的胎面接触并压紧,然后转动旋转轮轴,旋转轮轴通过与轮胎的摩擦力带动轮胎在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上转动,当轮胎损坏位置转动到便于修复的位置后,操作制动部,使得第一自转轮轴或第二自转轮轴停止转动,此时,工人就可以对轮胎进行打磨修复及硫化修复。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第一方面,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维修震源轮胎,节省了人力,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第二方面,通过旋转轮轴、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带动轮胎转动,可以起到省力的效果;第三方面,轮胎在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上自转,节省了维修空间;第四方面,通过设置制动部,提高了维修安全性;第五方面,轮胎在该修复装置上打磨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硫化作业,减少一次吊装,从而缩短了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自转轮轴;2、第二自转轮轴;3、支撑座;31、安装台阶;32、L形支架;4、旋转轮轴;41、转动杆;42、轴承座;43、第二旋转手柄;5、第一固定板;51、转轴销;52、销套;53、条形孔;6、第二固定板;71、制动蹄的第一端;72、制动蹄的第二端;73、第二支撑杆;74、第一支撑杆;75、限位件;751、限位杆;752、限位盘;76、支架;77、连接杆;78、弹簧;79、制动杆;8、丝杠;81、第一旋转手柄;82、丝座;83、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该轮胎修装置包括支撑座3、第一自转轮轴1、第二自转轮轴2、第一固定板5、旋转轮轴4、调节部和制动部。
具体地,支撑座3可以为长方形板材,支撑座3的板面与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自转轮轴1内沿着第一自转轮轴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内穿设有第一轴芯,第一轴芯与第一自转轮轴1通过轴承连接,且轴承固定在第一轴孔内壁,也即是,第一自转轮轴1可以沿着第一轴芯自转,且第一轴芯的长度大于第一自转轮轴1的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中,支撑座3上背离地面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支架32,且两个L形支架32间隔分布在支撑座3的两边缘,第一轴芯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L形支架32固定连接,且第一自转轮轴1的长度方向沿着支撑座3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自转轮轴2内沿着第二自转轮轴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内穿设有第二轴芯,第二轴芯与第二自转轮轴2通过轴承连接,且轴承固定在第二轴孔内壁,也即是,第二自转轮轴2可以沿着第二轴芯自转,且第二轴芯的长度大于第二自转轮轴2的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座3上背离地面的一面设置有安装台阶31,且在安装台阶3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支架32,第二轴芯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L形支架32固定连接,且第二自转轮轴2的长度方向沿着支撑座3的宽度方向,也即是,第二自转轮轴2与第一自转轮轴1相互平行。
其中,第一自转轮轴1顶端与支撑座3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可以为150mm、155mm、160mm等等,且第一自转轮轴1与第二自转轮轴2之间沿着支撑座3长度方向的距离可以为大于或等于8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示例性地,第一自转轮轴1与第二自转轮轴2之间沿着支撑座3长度方向的距离可以为800mm、850mm、900mm、950mm和1000mm等等。如果距离太小,轮胎的重心严重偏向旋转轮,第二自转轮轴2不能稳定支撑轮胎,从而导致旋转轮轴4受力增大,需要很大的力才能转动旋转轮轴,不利于省力,还可能会损坏旋转轮轴4;如果距离太大,轮胎的大部分胎面会处于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之间,轮胎的重心靠近支撑座3,需要很大的力才能转动旋转轮轴,不利于省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直径和长度相同,且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直径可以为大于或等于90mm,且小于或等于110mm。示例性地,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直径可以为90mm、95mm、100mm、105mm、110mm等等。并且,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长度可以为大于或等于75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示例性地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长度可以为750mm、800mm、850mm、900mm、950mm和1000mm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L形支架32与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L形支架32与支撑座3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其中,L形支架32与支撑座3通过螺钉连接,便于更换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安装台阶31包括两个方管和两个U型槽,两个方管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座3的两边缘,两个U型槽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方管上,且两个U型槽开口相对,安装台阶31的高度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00mm,且小于或等于300mm。在实际应用中,方管截面宽度可以为100mm,U型槽的开口宽度可以为150mm。综上,第二自转轮轴2与支撑座3的距离大于第一自转轮轴1与支撑座3的距离,这样设置可以增加震源轮胎与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的接触面积,且由于震源轮胎的重力作用,转动轮胎时可以起到省力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台阶3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示例性地,安装台阶31可以设置成一块长方形板、梯形板或方管等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第一固定板5的一侧与支撑座3通过转轴销51和销套5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5可以设置成U型,且U形的开口朝向支撑座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销套52固定连接在支撑座3上,转轴销51与第一固定板5连接并穿设于销套52内,转轴销51可以在销套52内转动,且转轴销51和销套52的轴线方向沿着第一自转轮轴1的轴线方向,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5能够以转轴销51为圆心靠近第一自转轮轴1或远离第一自转轮轴1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5的U型槽内还设置有旋转轮轴4,且旋转轮轴4与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相互平行,旋转轮轴4与支撑座3的距离大于第二自转轮轴2与支撑座3的距离。具体地,第一固定板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42,且轴承座42的轴线方向沿着第一自转轮轴1的轴线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轮轴4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1,转动杆41穿设于旋转轮轴4内,且转动杆41的轴线方向沿着旋转轮轴4的轴线方向,转动杆41两端与两个轴承座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具体地,旋转轮轴4顶端到支撑座3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450mm,且小于或等于550mm,示例性地,旋转轮轴4顶端到支撑座3的距离可以为450mm、460mm、470mm、480mm、490mm、500mm、520mm、540mm、550mm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旋转轮轴4表面采用压花加工,可以增加旋转轮轴4与轮胎的摩擦力,避免旋转轮轴4与轮胎打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转动杆41的一个端部要超出支撑座3的边缘,转动杆41超出支撑座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手柄43,这样能够避免第二旋转手柄43碰到轮胎,且第二旋转手柄43呈L形,L形的一端与转动杆41的一端连接,且第二旋转手柄43上与转动杆41连接的一端与转动杆41相互垂直,在实际应用中,转动第二旋转手柄43就可以带动旋转轮轴4转动,从而带动震源轮胎转动,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节省了人力,从而减少了轮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固定板5远离支撑座3的一侧与调节部连接,且调节部另一端与支撑座3连接,调节部用于带动第一固定板5远离支撑座3的一侧以转轴销51为圆心靠近或远离第一自转轮轴1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固定板5与支撑座3之间的角度,这有利于调节旋转轮轴4与震源轮胎的压紧力,可以避免旋转轮轴4与轮胎打滑。
进一步地,为了阻止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转动,在支撑座3上还设置了制动部,制动部与第一自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连接,也即是,当需要停止转动轮胎时,将制动部抵接至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转上,从而阻止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该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调节部包括丝杠8、丝座82、第二固定板6和第一旋转手柄81。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6与支撑座3固定连接,丝座82与第二固定板6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6上开设有连接孔,丝座82上开设有螺纹孔,且丝座82上的螺纹孔与第二固定板6上的连接孔连通,丝杠8通过螺纹孔和连接孔穿设于丝座82和第二固定板6上,并且丝8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丝杠8与丝座82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丝杠8的一端与第一旋转手柄81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手柄81呈L形,L形的一端与丝杠8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旋转手柄81上与丝杠8连接的一端与丝杠8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丝杠8远离第一旋转手柄8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5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板5上与丝杠8连接处开设有条形孔53,条形孔53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固定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杠8远离第一旋转手柄81的一端穿设于条形孔53内,第一固定板5可以相对于丝杠8沿着条形孔53的长度方向运动,并且在丝杠8上位于第一固定板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挡83,两侧的固定挡板83均与第一固定板5接触,两侧的固定挡板用于限制丝杠8和第一固定板5的相对位置,使得丝杠8转动时能带动第一固定板5以转轴销51为圆心转动。具体地,丝杠8与条形孔53间隙配合或丝杠8的直径小于条形孔53的宽度,这样丝杠8就可以在条形孔53内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转动第一旋转手柄81就可以带动丝杠8转动,由于丝座82与第二固定板6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6又与丝座82固定连接,因此,丝杠8会相对丝座82沿着丝杠8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自转轮轴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5远离支撑座3的一侧和旋转轮轴4以转轴销51为圆心转动,以改变第一固定板5和旋转轮轴4与支撑座3的角度,从能够调节旋转轮轴4与轮胎的压紧力,避免轮胎与旋转轮轴4打滑。
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二固定板6与支撑座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20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如果角度太小,第二固定板6可能会与旋转轮轴4相碰撞,影响旋转轮轴4转动,如果角度太大,就需要长度更长的丝杠8,不利于节省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该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的制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杆74、第二支撑杆73、制动杆79、制动蹄和限位件75。其中第一支撑杆74的长度要大于第二支撑杆73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支撑杆74和第二支撑杆73固定连接在支撑座3上,制动杆79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74远离支撑座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第一支撑杆74和制动杆79的连接处均开设连接孔,将螺栓穿过第一支撑杆74和制动杆79上的连接孔,再在螺栓上套上螺母,并且两个连接孔的内径大于螺栓的杆径,使得制动杆79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杆74转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5,制动蹄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杆73上远离支撑座3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且制动蹄的第一端71靠近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制动蹄的第二端72靠近制动杆79,制动蹄与第二支撑杆73的连接相当于跷跷板,制动蹄的两端相当于跷跷板的两端,也就是说,制动蹄的第二端72朝向靠近支撑座3的方向转动,将会带动制动蹄的第一端71朝向远离支撑座3的方向转动,即朝向靠近第一自转轮轴1活第二自转轮轴2的方向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参照图2,制动蹄的截面形状与勺子的截面形状相类似,也即是,制动蹄的第一端71为半圆形槽,制动蹄的第二端72为长方体板材,且制动蹄内靠近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胶皮,可以增加制动蹄与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的摩擦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5,制动杆79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位置与制动蹄的第二端72对应,且制动杆79与制动蹄的第二端72通过连接部连接,具体地,连接部包括支架76、连接杆77。在实际应用中,支架76可以为U型槽,U型槽的开口朝向制动杆79的杆部,且制动杆79与支架76的连接处均开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支架76和制动杆79,并套上螺母。其中,制动杆79的连接孔大于螺栓的杆径,U型槽的开口宽度大于制动杆79的宽度,使得制动杆79能够相对于支架76转动,且制动杆79能够在支架76的开口内沿着螺栓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支架76上远离制动杆79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77,连接杆77上远离支架76的一端与制动蹄的第二端72连接。具体地,连接杆77上套设有弹簧78,且弹簧78位于支架76和制动蹄的第二端72之间,弹簧78的一端与支架76远离制动杆79的一端连接,弹簧78的另一端与制动蹄的第二端72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制动杆79朝向支撑座3转动时,制动杆79通过连接部的连接杆77带动制动蹄的第二端72朝向支撑座3转动,以使制动蹄的第一端71抵接至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上,同时弹簧78被压缩会有一个朝向支撑座3的回弹力,使得制动蹄的第二端72上有一个朝向支撑座3的受力,且使得制动蹄的第一端71有一个朝向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的受力,从而使制动蹄的第二端72紧紧抵接至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阻止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转动。
进一步地,制动部还包括限位件75,该限位件75设置在支撑座3上,用于限制制动杆79朝向远离支撑座3的方向转动。其中,限位件75包括限位杆751和限位盘752,限位杆751垂直设置在支撑座3上,限位盘752设置在限位杆751上,且限位盘752在支撑座3上的正投影与制动杆79在支撑座3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也即是,限位盘752套设于限位杆751上。具体地,限位杆751上设置有外螺纹,限位盘752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限位杆751与限位盘752通过螺纹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将制动杆79朝向支撑座3的方向按压,使得制动蹄的第一端71抵接至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然后将制动杆79移至限位盘752下,可以调节限位盘752相对于限位杆751的位置,能够调节制动杆79靠近或远离支撑座3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制动蹄的第一端71与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的抵接力。
当震源轮胎损坏后,用吊装设备将轮胎吊到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上,工人操作调节部,使得第一固定板5远离支撑座3的一侧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轮轴4转动,使旋转轮轴4与轮胎的胎面接触并压紧,然后转动旋转轮轴4,旋转轮轴4通过与轮胎的摩擦力带动轮胎在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上转动,当轮胎损坏位置转动到便于修复的位置后,操作制动部,使得第一自转轮轴1或第二自转轮轴2停止转动,此时,工人就可以对轮胎进行打磨修复及硫化修复。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第一方面,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维修震源轮胎,节省了人力,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第二方面,通过旋转轮轴4、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带动轮胎转动,可以起到省力的效果;第三方面,轮胎在第一自转轮轴1和第二自转轮轴2上自转,节省了维修空间;第四方面,通过设置制动部,提高了维修安全性;第五方面,轮胎在该修复装置上打磨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硫化作业,减少一次吊装,从而缩短了维修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
第一自转轮轴和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自转轮轴和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旋转轮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且所述旋转轮轴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和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相互平行;
调节部,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角度;
制动部,与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连接,所述制动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部包括丝杠、丝座、第二固定板和第一旋转手柄;
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手柄连接,所述丝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穿设于所述丝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且所述丝杠与所述丝座螺纹连接;
所述丝杠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与所述丝杠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着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丝杠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手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条形孔内,且所述丝杠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挡板,两侧所述固定挡板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20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制动杆和制动蹄;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制动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所述制动蹄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制动杆;
所述制动杆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对应,且所述制动杆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其中,在所述制动杆朝向所述支撑座转动时,所述制动杆通过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转动,以使所述制动蹄的第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一自转轮轴或所述第二自转轮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部包括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制动杆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座的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盘,所述限位杆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盘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
所述限位盘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制动杆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架和连接杆,所述支架与所述制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制动蹄的第二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震源轮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上位于所述第二自转轮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第二自转轮轴设置在所述安装台阶上。
CN202322491940.2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Active CN221090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1940.2U CN22109036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1940.2U CN22109036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0368U true CN221090368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0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1940.2U Active CN22109036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0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60553A1 (en) Fixture for sticking balance blocks to surface of hub
CN221090368U (zh) 一种震源轮胎修复装置
CN104368962A (zh) 一种驱动轴锁紧螺母紧固专用工装
CN112938307B (zh) 一种阻力可调的阻尼滚子机构
CN2915402Y (zh) 车轮应力释放辅助治具结构
CN106002055A (zh) 焊接机器人的转盘
CN201769041U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驱动轴锁紧螺母紧固辅助工具
CN215474272U (zh) 一种汽车维修轮胎更换装置
CN111014768A (zh) 一种汽车轮毂轴管多轴钻孔组合机
US2664063A (en) Auto body repair fixture
CN1660613A (zh) 用于拆装车辆轮胎的机器
CN221677465U (zh) 一种橡胶轮胎的打孔工具
CN220850440U (zh) 一种具有防脱组件的汽车连接轴
CN112830413A (zh) 一种室内电热设备安装用支撑辅助装置
CN215626473U (zh) 一种特殊的便于拆装的整体式铝合金轮
CN209888570U (zh) 一种大车轮胎安装器
CN221696651U (zh) 一种铁路车辆轮轴检修工装
CN219191813U (zh) 一种用于轮胎辐条的拆装工具
CN110817727A (zh) 机械式汽车千斤顶
CN215034807U (zh) 一种大型漏斗加工用辅助装置
CN220881415U (zh) 一种切管机用定位装置
CN221188002U (zh) 一种手动便携齿轮式摩托车轮胎安装器
CN211489743U (zh) 一种汽车轮毂轴管多轴钻孔组合机
CN220396225U (zh) 一种新型螺母固定支架
CN213162533U (zh) 一种大型管件校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