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882U - 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1882U
CN221081882U CN202322937350.8U CN202322937350U CN221081882U CN 221081882 U CN221081882 U CN 221081882U CN 202322937350 U CN202322937350 U CN 202322937350U CN 221081882 U CN221081882 U CN 22108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onverter
heat
radiato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373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瑶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xian R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xian R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xian R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xian R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转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包括保护壳,保护壳内侧顶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弹簧,保护壳内侧顶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限位弹簧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保护壳内侧固定连接有转换器主体,保护壳内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保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输送管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水泵固定连接,水泵下方设置有冷却罐,冷却罐与保护壳固定连接,冷却罐通过输送管与水泵固定连接,保护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器,通过冷却液配合散热器同时对保护壳内侧的转换器进行散热,有效的加强了该结构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转换器是一种重要的元件,用于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适合设备使用的特定形式的电能,然而,随着设备性能的提高,转换器的功率密度也会相应增加,导致其产生的热量增多。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转换器的性能和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公告号为CN218920825U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电动车转换器壳体,所述的电动车转换器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室,所述的安装腔室内设有安装对位件,所述的电动车转换器壳体上设有侧部对接散热组件,所述的侧部对接散热组件与安装腔室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电动车转换器壳体上设有外侧强化件。该实用新型在安装过程中,电动车转换器壳体安装于电动车转换器上进行套设固定,通过安装对位件进行安装对位,安装精度较高,外侧强化件起到对电动车转换器壳体的结构强化,并且通过侧部对接散热组件,在转换器工作过程中,热量可从侧部对接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面积和散热速率,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然而在实施相关技术中发现上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转换器内部设置安装腔室,外侧安装侧部散热组件的方式对转换器进行散热,所以该装置的散热方式仅依靠一个散热组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散热面积小,散热能力不足的情况,鉴于此,提供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点,而提出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侧顶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保护壳内侧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弹簧与限位块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壳内侧固定连接有转换器主体,所述保护壳内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输送管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水泵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下方设置有冷却罐,所述冷却罐与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输送管与水泵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散热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保护壳的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块超出限位槽部分呈三角块形状,且限位块超出限位槽部分斜面朝上,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便于通过拉动挡块来控制限位块的伸缩,方便限位块对转换器主体进行限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送管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且输送管的一端从固定块底部的一侧伸出,所述输送管的底部一端与散热器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固定块对输送管进行保护,防止输送管因碰撞而发生破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送管底部呈“U”型,所述输送管底部另一端位于散热器内侧,便于水泵将冷却罐内的冷却液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散热器的内侧,从而对散热器内侧的空气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器前后两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便于通过风扇的吹动及散热孔的作用,对散热器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保护壳前后两侧开设有接线口,所述保护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端与转换器主体的顶端相接触,便于通过导热板与转换器底端的直接接触是散热板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热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便于通过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热传导,有效的对转换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设计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通过设计配合,将保护壳、水泵、热管、水泵相组合,通过使用保护壳将转换器主体固定,再使用使冷却液和风扇能同时对转换器同时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加强了散热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设计便于高温报警电动车转换器,通过设计配合,输送管、水泵、冷却罐相组合,通过输送管将冷却罐内的冷却液输送到散热器的内侧,并结合风扇对散热器的内部空气进行散热降温,避免内部空气温度过高而影响散热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保护壳;2、接线口;3、挡块;4、固定块;5、散热器;6、散热孔;7、水泵;8、冷却罐;9、输送管;10、限位块;11、限位弹簧;12、导热板;13、热管;14、散热鳍片;15、风扇;16、底板;17、转换器主体;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包括保护壳1,保护壳1内侧顶端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内设置有限位弹簧11,保护壳1内侧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位于限位槽18内侧并与限位槽18滑动,限位弹簧11位于限位块10外侧表面并与限位块10滑动,保护壳1内侧与转换器主体17滑动,输送管9贯穿保护壳1并与保护壳1固定,保护壳1的一侧焊接水泵7,输送管9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水泵7焊接,水泵7下方设置有冷却罐8,冷却罐8焊接于保护壳1上,冷却罐8于输送管9的一端焊接,输送管9另一端与水泵7焊接,保护壳1底端焊接固定块4,固定块4的一侧与散热器5焊接,散热器5内侧的顶端与导热板12焊接,散热器5的底端与底板16焊接,便于通过水泵7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9进行输送,从而对转换器主体17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限位块1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保护壳1的左右两侧,限位块10超出限位槽18部分呈三角块形状,且限位块10超出限位槽18部分斜面朝上,限位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3,便于通过拉动挡块3来控制限位块10的伸缩,方便限位块10对转换器主体17进行限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输送管9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且输送管9的一端从固定块4底部的一侧伸出,输送管9的底部一端与散热器5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固定块4对输送管9进行保护,防止输送管9因碰撞而发生破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输送管9底部呈“U”型,输送管9底部另一端位于散热器5内侧,便于水泵7将冷却罐8内的冷却液通过输送管9输送到散热器5的内侧,从而对散热器5内侧的空气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散热器5前后两侧开设有散热孔6,底板16上开设有散热孔6,底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15,便于通过风扇15的吹动及散热孔6的作用,对散热器5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保护壳1前后两侧开设有接线口2,保护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的顶端与转换器主体17的顶端相接触,便于通过导热板12与转换器底端的直接接触是散热板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方案:导热板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热管13,热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14,便于通过热管13与散热鳍片14之间的热传导,有效的对转换器进行散热。
工作原理: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转换器主体17上的连接线从接线口2处伸出,再将转换器从保护壳1内侧的顶部向下放置,当转换器主体17的底端接触到限位块10时会沿着限位块10的斜面挤压限位块10,限位块10向限位槽18内侧移动挤压限位弹簧11使限位弹簧11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会带动挡块3移动,当转换器主体17底端接触到导热板12时,限位弹簧11回弹带动限位块10返回原来的位置,当转换器主体17开始工作时,热管13将转换器主体17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14上,此时启动风扇15对散热鳍片14进行散热,此时再启动水泵7,将冷却罐8内的冷却液通过输送管9进行输送,通过对保护壳1进行降温来间接的带走转换器主体17侧边的热量,并且,当冷却液通过输送管9穿过固定块4来到散热器5内侧配合散热孔6对散热器5内部空气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中,水泵7、风扇15、热管13、散热鳍片14、导热板12等部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市面上同类产品一致,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最后应说明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包括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内侧顶端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内设置有限位弹簧(11),所述保护壳(1)内侧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与限位槽(18)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弹簧(11)与限位块(10)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壳(1)内侧固定连接有转换器主体(17),所述保护壳(1)内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9),所述保护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7),所述输送管(9)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水泵(7)固定连接,所述水泵(7)下方设置有冷却罐(8),所述冷却罐(8)与保护壳(1)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罐(8)通过输送管(9)与水泵(7)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2),所述散热器(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保护壳(1)的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块(10)超出限位槽(18)部分呈三角块形状,且限位块(10)超出限位槽(18)部分斜面朝上,所述限位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9)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且输送管(9)的一端从固定块(4)底部的一侧伸出,所述输送管(9)的底部一端与散热器(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9)底部呈“U”型,所述输送管(9)底部另一端位于散热器(5)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前后两侧开设有散热孔(6),所述底板(16)上开设有散热孔(6),所述底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前后两侧开设有接线口(2),所述保护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2),所述导热板(12)的顶端与转换器主体(17)的顶端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热管(13),所述热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14)。
CN202322937350.8U 2023-10-31 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Active CN22108188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1882U true CN221081882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8025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机的散热机构
CN221081882U (zh) 一种转换器高效散热结构
CN109936962A (zh) 充电桩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04600188A (zh) 一种复合高效散热装置
CN204145981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变频器
CN109637989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igbt散热的并联管路液冷散热器
CN215647984U (zh) 具液冷散热机制的电子装置
CN210668342U (zh) 一种散热器及半导体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11831638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5161015U (zh) 型腔热管电子散热装置
CN215259702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5099948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皮带机
CN21945957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储能模组
CN214202170U (zh) 一种应用单片机温度控制电子设备
CN215497518U (zh) 一种高效短腔单灯单棒激光器
CN219536653U (zh) 液冷组件、功率模组及功率转换设备
CN219269413U (zh)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CN219372258U (zh) 光伏发电逆变器用散热器
CN220489099U (zh) 用于超大功率固态光源的水冷装置
CN219756297U (zh) 一种具有多重导热结构的led灯
CN212876479U (zh) 一种新型机器人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CN215411437U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具模组
CN219628218U (zh) 一种通讯工程用通信柜散热装置
CN216600640U (zh) 散热器、功率模组及驱动器
CN216100338U (zh) 一种电缆挤出模具的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