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448U -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1448U
CN221081448U CN202322652801.3U CN202322652801U CN221081448U CN 221081448 U CN221081448 U CN 221081448U CN 202322652801 U CN202322652801 U CN 202322652801U CN 221081448 U CN221081448 U CN 221081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pole piece
capacitor
lens bracket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28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1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1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该防抖闭环致动器包括镜头支架、驱动组件、X轴电容和Y轴电容;所述X轴电容和Y轴电容分别为至少一个,并且相邻地设置于致动器的容置空间和镜头支架之间的其中一个角落;所述X轴电容主要是由X轴动极片和X轴定极片沿着X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Y轴电容主要是由Y轴动极片和Y轴定极片沿着Y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当镜头支架在容置空间内相对运动时,各相对的极片间距随之发生变化,引起X轴电容和Y轴电容发生变化,形成闭合反馈,有效提高防抖精度,减少磁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模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机等移动设备上都配备了摄像模组,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在拍照或摄像时,而为了实现摄像模组的对焦和防抖,需要利用线圈和磁铁等相互配合组成致动器,由致动器驱动镜头组件沿着Z轴方向上下位移,进行AF对焦;同时沿着水平XY轴方向进行位移,实现OIS防抖。
现有摄像模组中还会设置有霍尔传感器配合磁铁实现对镜头的位置移动检测,以达到闭环的目的;而磁铁也存在着磁干扰,会影响致动器的线圈的磁感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具有减少磁干扰,防抖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具有减少磁干扰,防抖效果好并且对焦效果好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包括镜头支架、驱动组件、X轴电容和Y轴电容;
所述镜头支架可移动的配合于致动器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受驱动组件驱动的沿着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镜头支架的外周侧壁包括有四个沿着XY轴方向的正侧壁,以及位于各正侧壁之间同时位于镜头支架四个角落的四个角侧壁;
所述驱动组件沿着XY轴方向设置于容置空间侧壁和镜头支架的正侧壁之间;
所述X轴电容和Y轴电容分别为至少一个,并且相邻地设置于致动器的容置空间和镜头支架之间的其中一个角落;所述X轴电容主要是由X轴动极片和X轴定极片沿着X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X轴定极片和X轴动极片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角落和镜头支架的角侧壁;所述Y轴电容主要是由Y轴动极片和Y轴定极片沿着Y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Y轴定极片和Y轴动极片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角落和镜头支架的角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X轴动极片和Y轴动极片位于同一OIS极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OIS极片包括有水平连接部,以及分布于水平连接部两端的竖向卡接部和所述X轴动极片与Y轴动极片;竖向卡接部垂直于水平连接部,并且卡接于镜头支架角侧壁的卡槽内,X轴动极片与Y轴动极片相互呈90度的设置并且分别垂直连接于水平连接部同一端;所述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连接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底座角落。
进一步的,所述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设有定极片引脚连接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底座角落,同时定极片引脚穿出容置空间;所述X轴动极片和Y轴动极片连接于镜头支架。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和所述底座;所述壳体安装于底座上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角落有竖向连接柱;所述竖向连接柱上还分别设置有竖向的X方向限位槽和Y方向限位槽,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设置于竖向连接柱两侧,并且两者的侧边分别卡设于Y方向限位槽和X方向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X轴定极片的Y轴方向宽度不小于X轴动极片沿着Y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而Y轴定极片的X轴方向宽度不小于Y轴动极片沿着X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和镜头支架的之间的两个相对的角落或者四个角落均设有所述X轴电容和Y轴电容。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分别连接于镜头支架的上下端,并且分别具有固定于镜头支架的内可动部、固定于壳体或底座的外固定部、以及连接内可动部和外固定部的若干连接悬丝;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若干磁石和若干OIS跑道线圈;各磁石和各OIS跑道线圈沿着水平方向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侧壁和镜头支架的正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所述的防抖闭环致动器;该防抖闭环致动器还包括有AF电容;所述驱动组件同时驱动镜头支架在容置空间内沿着Z轴上下移动;所述AF电容为至少一个,并且主要是由AF动极片和AF定极片沿着Z轴方向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AF动极片和AF定极片相对的设置于镜头支架底面和容置空间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AF电容设置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各AF电容沿着镜头支架的轴心周向均匀间隔的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通过于容置空间与镜头支架之间的角落处设置有X轴电容和Y轴电容,并且X轴电容和Y轴电容分别由相对间隔的X轴定极片和X轴动极片、Y轴定极片和Y轴动极片所构成,当镜头支架在容置空间内相对运动时,各相对的极片间距随之发生变化,引起X轴电容和Y轴电容发生变化,形成闭合反馈,有效提高防抖精度;同时X轴电容和Y轴电容无需霍尔的磁铁,可大大减少磁干扰。而且X轴电容和Y轴电容设置于角落处,可减小致动器体积大小,保证容置空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驱动组件,确保驱动组件具备较好的驱动力,保障防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则还通过设置AF电容,可实现较好的AF对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局部结构俯视图,隐藏壳体和上弹片;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的局部结构图,隐藏上下弹片、壳体和底座。
标号说明:壳体1,让位孔11,底座2,竖向连接柱21,X方向限位槽211,Y方向限位槽212,镜头支架3,安装孔31,正侧壁32,安装槽321,角侧壁33,卡槽331,嵌槽34,驱动组件4,磁石41,OIS跑道线圈42,AF线圈43,上弹片5,下弹片6,内可动部T1,外固定部T2,连接悬丝T3,X轴电容7,X轴动极片71,X轴定极片72,Y轴电容8,Y轴动极片81,Y轴定极片82,定极片引脚P,OIS极片F,水平连接部F1,让位凹陷F11,竖向卡接部F2,容置空间S,AF电容9,AF动极片91,AF定极片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该防抖闭环致动器包括壳体1、底座2、镜头支架3、驱动组件4、上弹片5、下弹片6、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安装于底座2上且壳体1与底座2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容置空间S,所述底座2的四个角落可分别设置有四个竖向连接柱21可与壳体1相连。
所述镜头支架3可移动的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镜头支架3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31以用于安装镜头模组(图未示),壳体1上对应安装孔31设有让位孔11;镜头支架3的外周侧壁包括有四个沿着XY轴方向的正侧壁32,以及位于各正侧壁32之间同时位于镜头支架3四个角落的四个角侧壁33。
所述驱动组件4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镜头支架3沿X轴、Y轴和Z轴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四个长条状的磁石41、四个OIS跑道线圈42和一个AF线圈43。
各磁石41和各OIS跑道线圈42沿着水平方向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S侧壁和镜头支架3侧壁,用于控制镜头支架3相对底座2沿着水平的XY轴方向进行运动,以实现OIS水平防抖操作。
本实施例中,各磁石41设置于容置空间S内的底座2或壳体1上,OIS跑道线圈42设置于镜头支架3,并且四个磁石41分别分布于镜头支架3的四个正侧壁32的外侧,而四个OIS跑道线圈42分别一一对应于各磁石41的安装于镜头支架3四个正侧壁32上的安装槽321内。
各磁石41正对于镜头支架3的正侧壁32,即设置于底座2的四个边或壳体1的四个侧壁,可确保磁石41具备一定的体积大小,保障驱动力,提高防抖响应速度。
所述AF线圈43环设于镜头支架3水平方向的外周侧壁,同样水平对位于各磁石41,用于控制镜头支架3相对底座2沿着竖向的Z轴方向进行运动,实现AF对焦操作;本实施例的AF线圈43可环设于镜头支架3的外周侧壁中部,以降低镜头支架3的竖向厚度。
同时AF线圈43可嵌设于外周侧壁的嵌槽34内,以减小镜头支架3的水平方向的外周侧壁的长宽。
所述上弹片5和下弹片6分别连接于镜头支架3的上下端,并且分别具有固定于镜头支架3的内可动部T1、固定于壳体1或底座2的外固定部T2、以及连接内可动部T1和外固定部T2的若干连接悬丝T3。所述上弹片5和下弹片6主要用于提供镜头支架3移动复位的弹力。
参阅图3,所述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分别为至少一个,并且相邻地设置于致动器内容置空间S和镜头支架3之间的其中一个角落,可间隔于各磁石41之间,避免空间上相互干扰;所述X轴电容7主要是由X轴动极片71和X轴定极片72沿着X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Y轴电容8主要是由Y轴动极片81和Y轴定极片82沿着Y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
本实施例中,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相邻而设,X轴定极片72和Y轴定极片82均固定于底座2上,X轴动极片71和Y轴动极片81均固定于镜头支架3上,当镜头支架3发生抖动时,镜头支架3可受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沿着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进行移动调整,X轴动极片71和X轴定极片72以及Y轴动极片81和Y轴定极片82各自相对间距随之变化,进而引起X轴电容7和/或Y轴电容8的电容值变化,各电容值反馈到控制电路,即可计算出镜头支架3在容置空间S内的位移量,实现水平方向X轴和Y轴方向OIS防抖运动的闭环反馈,提高防抖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X轴定极片72和Y轴定极片82可分别设有定极片引脚P而插设并焊接固定于底座2角落的竖向连接柱21的两侧,同时定极片引脚P均穿过底座2,以穿出容置空间S的分别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所述竖向连接柱21上还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X方向限位槽211和Y方向限位槽212,X轴定极片72和Y轴定极片82的侧边可分别卡设于Y方向限位槽212和X方向限位槽211内,既可提高安装装配的稳定性,也可以保障X轴定极片72和Y轴定极片82分别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
所述X轴动极片71和Y轴动极片81可位于同一OIS极片F上,该OIS极片F包括有水平连接部F1,以及分布于水平连接部F1两端的竖向卡接部F2和所述X轴动极片71与Y轴动极片81;竖向卡接部F2垂直于水平连接部F1,并且卡接于镜头支架3角侧壁33的卡槽331内,同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X轴动极片71与Y轴动极片81相互呈90度的设置并且分别垂直连接于水平连接部F1同一端,由此可节省安装步骤,安装一次OIS极片F即可实现X轴动极片71和Y轴动极片81的同时安装,同时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可为并联设置于控制电路,不影响电容值的获取。
所述水平连接部F1靠近磁石41的侧边分别设有让位凹陷F11,避免OIS极片F随着镜头支架3运动时与磁石41发生干涉。
所述X轴定极片72的Y轴方向宽度不小于X轴动极片71沿着Y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而Y轴定极片82的X轴方向宽度不小于Y轴动极片81沿着X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以此保障不论镜头支架3带着X轴动极片71和Y轴动极片81在水平的XY轴方向如何运动,X轴动极片71和X轴定极片72始终保持具有相对的区域,Y轴动极片81和Y轴定极片82也始终具有相对的区域,便于获取X(Y)轴动极片和X(Y)轴定极片相互间距的变化值,即获得稳定可靠的相应的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的可变电容值。
本实施例中,致动器容置空间S内设有两个X轴电容7和两个Y轴电容8,具体的,于镜头支架3的两个相对角落处均安装有一个OIS极片F,以与每一底座2角落处的X轴定极片72和Y轴定极片82分别构成一个X轴电容7和一个Y轴电容8,以提高防抖精度。当然也可以于致动器容置空间S内的四个角落处均设有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
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该防抖闭环致动器还包括有AF电容9。
所述AF电容9为至少一个,并且主要是由AF动极片91和AF定极片92沿着Z轴方向上下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本实施例中,AF动极片91固定于镜头支架3的底面,AF定极片92则对位于AF动极片91的固定于底座2,当镜头支架3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沿着Z轴(也即光轴)进行上下移动对焦时,AF定极片92和AF动极片91之间的相对间距随之变化,进而引起AF电容9的电容值变化,电容值反馈到控制电路,即可计算出镜头支架3在容置空间S内的位移量,实现Z轴方向对焦运动的闭环反馈,提高对焦精度。
本实施例的AF电容9设置为四个,各AF电容9沿着镜头支架3的轴心周向均匀间隔的分布,可以增加反馈数据,提高对焦精准度。具体的,通过设置四个或四个以上的AF电容9,由于同时存在XY轴和Z轴的三轴反馈,当AF对焦时,如果XY轴出现抖动造成镜头支架3和镜头模组出现偏转时,会导致AF对焦不到位,而此时可以通过Z轴的各AF电容的反馈,可进一步的校准AF方向的位移量,大大提高摄像模组的AF对焦精度。
各AF动极片91和AF定极片92可分别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与镜头支架3和底座2连接固定,同时各自电连接于控制电路。
所述下弹片6为若干独立的子弹片,各子弹片均具有所述内可动部T1、外固定部T2和连接悬丝T3,各AF定极片92可设置于任意两个内可动部T1之间,以节省镜头支架3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抖闭环致动器,通过于容置空间S与镜头支架3之间的角落处设置有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并且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分别由相对间隔的X轴定极片72和X轴动极片71、Y轴定极片82和Y轴动极片81所构成,当镜头支架3在容置空间S内相对运动时,各相对的极片间距随之发生变化,引起X轴电容7和Y轴电容8发生变化,以此得出镜头支架3的移动数值,形成闭合反馈,有效提高防抖精度。而且设置于角落处,可减小致动器体积大小,保证容置空间S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驱动组件4,确保驱动组件4具备较好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AF动极片91和AF定极片92相间隔构成的AF电容9,且该防抖闭环致动器可适用于摄像模组,可提高摄像模组的AF对焦精度。
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以线圈配合磁铁的结构为例,当然也可采用SMA结构等的驱动组件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及“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Claims (10)

1.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镜头支架、驱动组件、X轴电容和Y轴电容;
所述镜头支架可移动的配合于致动器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受驱动组件驱动的沿着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镜头支架的外周侧壁包括有四个沿着XY轴方向的正侧壁,以及位于各正侧壁之间同时位于镜头支架四个角落的四个角侧壁;
所述驱动组件沿着XY轴方向设置于容置空间侧壁和镜头支架的正侧壁之间;
所述X轴电容和Y轴电容分别为至少一个,并且相邻地设置于致动器的容置空间和镜头支架之间的其中一个角落;所述X轴电容主要是由X轴动极片和X轴定极片沿着X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X轴定极片和X轴动极片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角落和镜头支架的角侧壁;所述Y轴电容主要是由Y轴动极片和Y轴定极片沿着Y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Y轴定极片和Y轴动极片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角落和镜头支架的角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动极片和Y轴动极片位于同一OIS极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IS极片包括有水平连接部,以及分布于水平连接部两端的竖向卡接部和所述X轴动极片与Y轴动极片;竖向卡接部垂直于水平连接部,并且卡接于镜头支架角侧壁的卡槽内,X轴动极片与Y轴动极片相互呈90度的设置并且分别垂直连接于水平连接部同一端;所述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连接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底座角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设有定极片引脚连接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底座角落,同时定极片引脚穿出容置空间;所述X轴动极片和Y轴动极片连接于镜头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所述底座;所述壳体安装于底座上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角落有竖向连接柱;所述竖向连接柱上还分别设置有竖向的X方向限位槽和Y方向限位槽,X轴定极片和Y轴定极片分别设置于竖向连接柱两侧,并且两者的侧边分别卡设于Y方向限位槽和X方向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定极片的Y轴方向宽度不小于X轴动极片沿着Y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而Y轴定极片的X轴方向宽度不小于Y轴动极片沿着X轴方向的运动范围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和镜头支架的之间的两个相对的角落或者四个角落均设有所述X轴电容和Y轴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分别连接于镜头支架的上下端,并且分别具有固定于镜头支架的内可动部、固定于壳体或底座的外固定部、以及连接内可动部和外固定部的若干连接悬丝;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若干磁石和若干OIS跑道线圈;各磁石和各OIS跑道线圈沿着水平方向分别相对的设置于容置空间侧壁和镜头支架的正侧壁。
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抖闭环致动器;该防抖闭环致动器还包括有AF电容;所述驱动组件同时驱动镜头支架在容置空间内沿着Z轴上下移动;所述AF电容为至少一个,并且主要是由AF动极片和AF定极片沿着Z轴方向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的可变电容;所述AF动极片和AF定极片相对的设置于镜头支架底面和容置空间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AF电容设置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各AF电容沿着镜头支架的轴心周向均匀间隔的分布。
CN202322652801.3U 2023-09-28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Active CN221081448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1448U true CN221081448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82071A1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739051A (zh) 透镜移动装置
KR102295715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109061979A (zh) 镜头模组
CN117631409A (zh) 潜望式镜头机构
CN114614629B (zh) 防抖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402613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9697760U (zh) 闭环式致动器和摄像模组
CN10850856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底座
KR102414828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21081448U (zh)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CN218938619U (zh)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CN116931217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7319779A (zh)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CN113514930B (zh) 一种具有镭雕导电线路的自动对焦防抖潜望马达
CN212343613U (zh)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3555992B (zh) 一种三轴自动对焦的防抖潜望马达
CN220067585U (zh) 一种闭环三轴致动器及防抖摄像模组
CN220962086U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CN220440833U (zh) 一种致动器
CN116939346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摄像模组
WO2023185437A1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220067584U (zh) 一种闭环式防抖摄像模组
CN216748244U (zh) 一种三轴自动对焦的防抖潜望马达
CN215219289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