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0833U - 一种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0833U
CN220440833U CN202321030105.2U CN202321030105U CN220440833U CN 220440833 U CN220440833 U CN 220440833U CN 202321030105 U CN202321030105 U CN 202321030105U CN 220440833 U CN220440833 U CN 22044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base
fixed
sma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01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延春
上官光贤
吴承諹
高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Jiangxin Micro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Jiangxin Micro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Jiangxin Micro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Jiangxin Micro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01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0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包括底座、壳体、传感器支架和至少两个SMA驱动组件;所述壳体设于底座的上方,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壳体顶部设有通孔连通容置空间;所述传感器支架设于底座和壳体之间,所述传感器中部为可动部,可动部可上下活动的悬空设于容置空间内,可动部顶面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各所述SMA驱动组件关于可动部呈中心对称的分布于可动部和底座之间;所述SMA驱动组件控制可动部和底座相对远离。该致动器配合于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和传感器使用,可减小镜头对焦过程中受环境磁干扰的影响。并且采用驱动图像传感器实现对焦,可省去了镜头组件的对焦组件,可缩小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模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致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产品都会设有摄像模组,以实现摄像功能。例如现有的手机会设有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而由于前置摄像头附近一般有天线、喇叭等,会对采用线圈磁铁驱动对焦的摄像模组产生磁干扰;同时随着现有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需求,手机前置可放置前置摄像模组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现有的摄像模组的镜头还需要采用弹片实现位移对焦,弹片体积较大,难以满足前置摄像头小型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组,具有减小磁干扰影响,缩小摄像模组体积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致动器,包括底座、壳体、传感器支架和至少两个SMA驱动组件;
所述壳体设于底座的上方,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壳体顶部设有通孔连通容置空间;
所述传感器支架设于底座和壳体之间,所述传感器中部为可动部,可动部可上下活动的悬空设于容置空间内,可动部顶面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
各所述SMA驱动组件关于可动部呈中心对称的分布于可动部和底座之间;
所述SMA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SMA线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间隔设置,并且通过弹臂与固定部相连;所述SMA线设置于弹臂一侧并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SMA线通电后收缩,拉动弹臂折弯使活动部上下方向位移的远离固定部,以控制可动部和底座相对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活动部活动配合抵顶于所述可动部底面;或者,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可动部底面,所述活动部活动配合抵顶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SMA驱动组件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SMA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固定部二次注塑成型于或者组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面或者所述可动部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SMA线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极片和活动部,弹臂两端分别活动部和第二极片,并且第一极片、SMA线、活动部、弹臂和第二极片依次导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支架的可动部的外周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或底座;所述可动部和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若干的弹性悬丝,各弹性悬丝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另一端连接于可动部,并使可动部悬空的位于底座上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为分别相对设置于可动部和底座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形成的反馈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或传感器支架为FPC电路板制成,所述上极板和/或下极板直接由FPC电路板蚀刻成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为相对设置于可动部和底座的磁铁和霍尔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FPC电路板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致动器配合于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和传感器使用,当至少相对的两个SMA驱动组件的活动部同步远离固定部相同距离时,可将可动部相对底座顶起,令图像传感器上移,以此替换现有的镜头模组的线圈和磁铁实现对焦、变焦,可减小镜头对焦过程中受环境磁干扰的影响。并且采用驱动图像传感器实现对焦,可省去了镜头组件的对焦组件,可缩小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SMA驱动组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SMA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SMA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符号说明:
致动器10,图像传感器20,底座1,连接焊盘11,连接部12,壳体2,容置空间21,通孔22,传感器支架3,可动部31,焊接点311,固定支架32,弹性悬丝33,SMA驱动组件4,安装板41,安装柱411,固定部42,第一极片421,第二极片422,安装孔423,SMA线43,活动部44,弹臂45,反馈组件5,上极板51,下极板52,霍尔传感器53,磁铁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致动器10配合设置于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图未示出)的光轴方向的一侧,用于控制摄像模组的图像传感器20位移,可配合定焦的镜头组件实现对焦、变焦操作。
致动器10包括底座1、壳体2、传感器支架3、四个SMA(shape memory alloy)驱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5。
所述壳体2罩设于底座1的上方,壳体2内具有容置空间21,壳体2顶部设有通孔22连通容置空间21。所述传感器支架3、SMA驱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5均位于壳体2和底座1之间。
所述传感器支架3的中部为可动部31,可动部31的外周设有固定支架32,固定支架32受壳体2底部和底座1顶部夹设固定,可动部31和固定支架32之间设有若干的弹性悬丝33,各弹性悬丝33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32,另一端倾斜向上翘起的连接于可动部31,使得可动部31悬空的位于底座1上方的容置空间21内。
所述可动部31的顶面中部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20,图像传感器20显露于壳体2的通孔22处,图像传感器20通过弹性悬丝33经由固定支架32与外部电路(图未示)导电连接。
所述SMA驱动组件4的数量可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SMA驱动组件4关于图像传感器20呈中心对称分布于可动部31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四个SMA驱动组件4分别固定于底座1上,并分布于可动部31下方的四周。
如图3所示,所述SMA驱动组件4包括安装板41、固定部42、SMA线43和活动部44;所述固定部42二次注塑成型于安装板41,安装板41安装固定于底座1上,活动部44与固定部42间隔设置,并且通过弹臂45与固定部42相连,活动部44配合于可动部31的底面;所述SMA线43设置于弹臂45与可动部31之间并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42和活动部44;所述SMA线43通电后收缩,拉动弹臂45折弯使活动部44向上位移抵顶可动部31底面。
由此,当至少相对的两个或四个SMA驱动组件4的活动部44同步上移相同距离时,可将可动部31稳定的顶起,令图像传感器20上移,以替换镜头模组的线圈和磁铁实现对焦、变焦,可减小镜头对焦过程中受环境磁干扰的影响。而当相对的两个SMA驱动组件4的其中一个活动部44上移距离大于另一活动部44的下移距离时,可使图像传感器20偏移,配合镜头组件实现移轴运动。当SMA驱动组件4活动部44复位后,可动部31和图像传感器20可受弹性悬丝33的回弹力回拉复位。
所述底座1可为FPC电路板制成,可减小致动器10的体积。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部42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极片421和第二极片422,SMA线43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极片421和活动部44,弹臂45两端分别活动部44和第二极片422,同时弹臂45与活动部44折弯连接,使SMA线43位于弹臂45的一侧,更容易拉动弹臂45折弯,并且第一极片421、SMA线43、活动部44、弹臂45和第二极片422依次导电连接,而第一极片421和第二极片422分别电连接于底座1上对应蚀刻的连接焊盘11上。由此,可方便的对SMA线43进行通电。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致动器10的反馈组件5包括上极板51和下极板52,上极板51固定于可动部31的底面,下极板52可直接蚀刻成型于底座1上,下极板52和上极板51上下相对设置,以构成反馈电容,当可动部31受SMA驱动组件4的驱动而上移或受弹性悬丝33的回弹力下降时,上极板51和下极板52的间距随之变大或缩小,相应的反馈电容的电容值也发生变化,反之,依据该电容值的变化即可得出图像传感器20于壳体2内的实时位置,实现SMA驱动组件4的闭环控制。
所述传感器支架也可为FPC电路板制成,所述上极板也可直接由传感器支架上蚀刻成型。
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延伸出壳体2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汇集有各连接焊盘11和下极板52的线路引脚,便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反馈组件5为霍尔传感器53和磁铁54,霍尔传感器53固定于底座1,磁铁54固定于可动部31的底面,借由霍尔传感器53配合磁铁54用于检测图像传感器20的位置,同样可实现SMA驱动组件4的闭环控制。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SMA驱动组件4的安装板41及固定部42固定连接于可动部31的底面,而活动部44则配合于底座1的顶面。即,本实施例的SMA驱动组件4与实施例1的上下相反设置,而传感器支架3的可动部31底面设有焊接点311导电连接于各SMA驱动组件4。
由此,当至少相对的两个或四个SMA驱动组件4的活动部44同步下移相同距离时,活动部44抵顶于底座1,底座1不动产生反作用力将固定部42和可动部31稳定的顶起,令图像传感器20上移,实现对焦、变焦。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SMA驱动组件4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的SMA驱动组件4的固定部42是安装于安装板41上,不是二次注塑成型,所述SMA驱动组件4的第一极片421和第二极片422上分别设置两个安装孔423,安装板41上对应各安装孔423设有安装柱411,第一极片421和第二极片422分别穿过各安装孔423进行定位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壳体、传感器支架和至少两个SMA驱动组件;
所述壳体设于底座的上方,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壳体顶部设有通孔连通容置空间;
所述传感器支架设于底座和壳体之间,所述传感器中部为可动部,可动部可上下活动的悬空设于容置空间内,可动部顶面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
各所述SMA驱动组件关于可动部呈中心对称的分布于可动部和底座之间;
所述SMA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SMA线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间隔设置,并且通过弹臂与固定部相连;所述SMA线设置于弹臂一侧并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SMA线通电后收缩,拉动弹臂折弯使活动部上下方向位移的远离固定部,以控制可动部和底座相对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活动部活动配合抵顶于所述可动部底面;或者,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可动部底面,所述活动部活动配合抵顶于所述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MA驱动组件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MA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固定部二次注塑成型于或者组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面或者所述可动部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SMA线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极片和活动部,弹臂两端分别活动部和第二极片,并且第一极片、SMA线、活动部、弹臂和第二极片依次导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的可动部的外周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或底座;所述可动部和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若干的弹性悬丝,各弹性悬丝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另一端连接于可动部,并使可动部悬空的位于底座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为分别相对设置于可动部和底座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形成的反馈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或传感器支架为FPC电路板制成,所述上极板和/或下极板直接由FPC电路板蚀刻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为相对设置于可动部和底座的磁铁和霍尔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FPC电路板制成。
CN202321030105.2U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致动器 Active CN22044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0105.2U CN220440833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致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0105.2U CN220440833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致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0833U true CN220440833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9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0105.2U Active CN220440833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0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374A (zh) 多轴光学防抖对焦装置、摄像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US20200033699A1 (en) Camera module
CN110673297A (zh) 微型光学镜头自动对焦及防抖的驱动装置
CN104335095A (zh) 音圈电机
CN110908066A (zh) 多轴光学防抖和对焦装置、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0955010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20440833U (zh) 一种致动器
CN114217491A (zh) 一种新型防抖摄像驱动装置
CN219697760U (zh) 闭环式致动器和摄像模组
CN218938619U (zh)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CN217721313U (zh) 一种防抖成像装置、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175964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装置、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1123464A (zh) 一种vcm马达的带有电路的一体式支架结构
CN216751908U (zh) 一种多功能弹片结构
CN216291178U (zh) 一种镜头装置
CN216437306U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及摄像装置
CN114125282B (zh) 一种防抖模组及制造方法
CN116931217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10781029U (zh) 多轴光学防抖对焦装置、摄像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7124A (zh) 底座组件和镜头驱动机构
CN113514930A (zh) 一种具有镭雕导电线路的自动对焦防抖潜望马达
CN218102929U (zh) 一种大行程vcm马达
CN221081448U (zh)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CN220896783U (zh) 传感器移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CN111146919A (zh) 一种具有ois功能的闭环音圈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