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6468U -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6468U
CN221076468U CN202322463599.XU CN202322463599U CN221076468U CN 221076468 U CN221076468 U CN 221076468U CN 202322463599 U CN202322463599 U CN 202322463599U CN 221076468 U CN221076468 U CN 221076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ase body
outer ring
outlet sea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35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梅
童晶晶
欧伟成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35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6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6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6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其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出气座;以及电流导通部,其固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用于与分火器相配合抵接或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其结构简单,底座本体通过电流导通部与分火器可靠接触,保证点火时的导通性能,提升点火成功率,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容易熄火。

Description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的上进风燃烧器,底座或分火器通常用铸铁或压铸铝材料制成,容易发生腐蚀,导致底座与分火器的配合面接触不良,造成无法点火或容易意外熄灭。
另外,现有上进风燃烧器内环喷嘴垂直向上安装,内环喷嘴容易堵塞。部分上进风燃烧器将两个喷嘴设置于底座的同一侧,喷嘴之间容易出现气流干扰,影响燃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座组件,其结构简单,底座本体通过电流导通部与分火器可靠接触,保证点火时的导通性能,提升点火成功率,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容易熄火。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其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出气座;以及电流导通部,其固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用于与分火器相配合抵接或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导通部为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耐高温防护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底座本体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定位结构和/或安装座,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分火器相配合,以防止分火器倾倒和相对所述底座本体旋转,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并支撑点火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定位柱的水平横截面的线型呈多边形或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的至少一外侧壁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呈由下往上且朝向所述定位柱内部倾斜或弯曲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或所述出气座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座包括内环出气座和外环出气座,所述内环出气座和所述外环出气座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的同一侧或相对两侧,所述外环出气座与所述内环出气座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的宽度的3/10;在所述内环出气座上安装有内环喷嘴,在所述外环出气座上安装有外环喷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本体对应所述外环出气座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的凸边,至少部分所述外环出气座固设于所述凸边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出气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的相对两侧并且呈对角布置;在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固设有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所述内环气道与所述内环出气座相连通,所述外环气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气道包括呈钝角布置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分别与外环气源和靠近其布置的所述外环出气座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气管与另一所述外环出气座相连通。
根据上述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分火器,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顶部且其具有朝上开口的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所述外混气腔位于所述内混气腔外围,在所述内混气腔与所述外混气腔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入口,所述分火器底部对应所述电流导通部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电流导通部相抵接或相配合插接;火盖组件,盖设于所述分火器顶部;以及点火组件,竖向穿设于所述二次空气入口,且其下端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混气腔的外侧壁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防溢部,所述防溢部对应所述点火组件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二次空气入口相连通的定位缺口,至少部分所述点火组件插设于所述定位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溢部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且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横跨所述二次空气入口且其径向外端与所述外混气腔的内环壁相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筋由内往外且向下倾斜或弯曲布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筋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定位柱相配合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本体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电流导通部,电流导通部能够与分火器底部的定位部可靠接触,保证上进风燃烧器在点火时的导通性能,提升点火成功率,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容易熄火;
2.通过在底座本体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能够与分火器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插接,实现对分火器进行可靠定位,防止分火器出现按压倾倒或相对底座组件旋转;
3.通过将相邻出气座之间的距离设计为不小于底座本体顶部的宽度的3/10,使得喷嘴之间的间距加大,防止出现气流干扰而影响燃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隐去火盖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火器安装于底座组件顶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火器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火器与底座组件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组件,11-底座本体,111-内环出气座,112-外环出气座,113-凸边,114-内环气道,1151-第一导气管,1152-第二导气管,12-电流导通部,13-安装座,131-安装孔,141-定位柱,1411-导向面,142-定位凸起,151-内环喷嘴,152-外环喷嘴;2-分火器,20-定位部,21-内混气腔,22-外混气腔,23-二次空气入口,24-防溢部,241-定位缺口,242-连接筋,243-定位孔,25-沉孔,261-内引射管,262-外引射管;31-内火盖,32-外火盖;4-点火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参考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应用于上进风燃烧器上。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本体11和电流导通部12,在底座本体11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出气座(图中未示出),出气座用于通过喷嘴对分火器2提供燃气,还用于可靠支撑分火器2,以使分火器2底部与底座本体11顶部之间留有供二次空气通过的间隙。电流导通部12固设于底座本体11顶部,用于与分火器2底部的定位部20相配合抵接或相配合连接,这样,通过电流导通部12与分火器2底部的定位部20相配合并形成可靠接触,保证上进风燃烧器在点火时的导通性能,提升点火成功率,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容易熄火。
进一步地,为防止底座本体11容易发生腐蚀,在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设有位于电流导通部12外的耐高温防护层(图中未示出),耐高温防护层可以通过喷涂、电镀、真空吸附等方式覆盖于底座本体11外表面,该耐高温防护层可以是透明色、黑色、银色或其他颜色的耐高温油漆,也可以是耐高温薄膜层。
参考图1-2,电流导通部12表面无耐高温防护层,其优选为呈环形结构的定位环,该定位环一体成型设置于底座本体1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这样,在底座本体11外表面设置耐高温防护层后,电流导通部12的设置,一来使得底座本体11能够通过电流导通部12与分火器2可靠连接或接触,保证燃烧器具有稳定可靠的导通性能,二来能够对分火器2的安装进行定位和限位,保证分火器2安装于底座组件1后的同心度,防止分火器2发生径向移位。此外,可以将电流导通部12呈下端大、上端小的圆台形,该电流导通部12被配置为适于与分火器2底部的定位部20过盈配合插接,有效保证电流导通部12与分火器2形成可靠接触。
参考图1-3,底座组件1还包括安装座13,在底座本体11顶部一体成型设有朝上延伸的安装座13,安装座13位于电流导通部12外侧,用于固定并支撑点火组件4,参考图5。安装座13表面可以无耐高温防护层,也可以带耐高温防护层,在安装座13上设有供点火组件4下端穿过的安装孔131,点火组件4下端插设于安装孔131内,并且点火组件4中部的凸台与安装座13顶部相抵接,以实现将点火组件4稳固可靠安装在底座组件1的安装座13上。
参考图1-2,底座组件1还包括定位结构(图中未示出),在底座本体11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并位于电流导通部12外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与分火器2相配合,以防止分火器2倾倒和相对底座本体11旋转,这样,在定位结构和电流导通部1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分火器2稳定可靠固定安装在底座组件1顶部。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竖向布置并位于电流导通部12外的定位柱141,定位柱141表面无耐高温防护层,该定位柱141的下端与底座本体11顶部一体成型,并且定位柱141的水平横截面的线型呈多边形或椭圆形,用于与分火器2的定位孔243相配合插接,以防止分火器2倾倒和相对底座本体11旋转,参考图5。特别说明的是,定位柱141可以被配置为与分火器的定位孔243过盈配合,参考图8,这样,使得定位柱141与分火器2的定位孔243的孔壁能够形成可靠接触,即形成另一火焰感应回路,利于进一步保证上进风燃烧器在点火时的导通性能,提升点火成功率,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容易熄火。
为便于定位柱141与分火器2的定位孔243快速拆装,在定位柱141的至少一外侧壁设有导向面1411,导向面1411呈由下往上且朝向定位柱141内部倾斜或弯曲布置,这样,使得定位柱141的口径由下往上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41面向电流导通部12的一面以及背离电流导通部12的一面设计为导向面,此外,在定位柱141顶部边缘设有倒角或弧形面,以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防止刮伤用户。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凸起142,定位凸起142一体成型设置于出气座顶部并位于电流导通部12外,用于与分火器2的沉孔25相配合。当然,也可以将定位凸起142一体成型设置于底座本体11顶部。
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座包括内环出气座111和两个外环出气座112,两个外环出气座112分别设置于底座本体11顶部的相对两侧并且呈对角布置,在两个外环出气座112上分别安装有外环喷嘴152,这样,使得两个外环喷嘴152之间的距离加大,可减少从外环喷嘴152出来的高速气流引射一次空气时产生互相干扰,避免影响燃烧性能。进一步地,在两个外环出气座112顶部一体成型设有朝上延伸的定位凸起142,两个定位凸起142的中心轴线的连线与电流导通部12或底座本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两个外环出气座112之间的距离最大。
内环出气座111设置于底座本体11顶部并与其中一个外环出气座112位于同一侧,在内环出气座111上安装有内环喷嘴151,这样,相比于内环喷嘴垂直向上安装在底座本体顶部中心位置处,内环喷嘴151通过内环出气座111安装在底部本体11顶部的其中一端,有效防止内环喷嘴151容易堵塞,而且预留出底座本体11顶部中心位置,以便于布置电流导通部12,使得电流导通部12能够与分火器形成可靠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顶部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底座本体顶部在左右方向的宽度L,内环出气座111与靠近其布置的外环出气座112之间的间距L1不小于底座本体顶部的宽度L的3/10,优选地,L1=(0.4-0.7)×L,这样,使得内环喷嘴151与相邻外环喷嘴152之间的间距加大,防止出现气流干扰而影响燃烧性能。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加大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在底座本体11对应外环出气座112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的凸边113,即在底座本体11前端右侧设有朝右延伸的凸边113,并且在底座本体11后端左侧端设有朝左延伸的凸边113。两个外环出气座112的部分固设于凸边113顶部,内环出气座111置于底座本体11后端顶部。由此,通过凸边113的设置,在省料的情况下,可实现将外环出气座112朝凸边113外移,从而使得内环出气座111与位于后端的外环出气座112之间的间距尽量加大,避免内环喷嘴151与后端的外环喷嘴152出现气流干扰。
参考图1-3,为便于对内环出气座111和外环出气座112进行供气,在底座本体11底部固设有内环气道114和外环气道(图中未示出),内环气道114通过内环出气座111与内环气源相连通,两个外环出气座112分别通过同一外环气道与外环气源相连通。进一步地,外环气道包括第一导气管1151和第二导气管1152,第一导气管1151的一端分别与外环气源和靠近其布置的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气管1152与另一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第一导气管1151和第二导气管1152相连通且呈钝角设置,这样,能够降低燃气流动的阻力,提升外环喷嘴前压力。
此外,为了便于底座组件1接地以及可靠安装在目标位置,在底座本体11底部一体成型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脚(图中未示出),全部支撑脚沿底座本体1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支撑脚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安装在目标位置上。
实施例2
参考图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底座组件、分火器2、火盖组件(图中未示出)和点火组件4。分火器2安装于底座组件1顶部,在分火器2底部与底座组件1顶部之间形成有供二次空气通过的间隙(图中未示出)。分火器2具有朝上开口的内混气腔21和位于内混气腔21外围的外混气腔22,内混气腔21通过内环喷嘴与内环出气座相连通,外混气腔22通过外环喷嘴与外环出气座相连通,在内混气腔21与外混气腔22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入口23,二次空气入口23与间隙相连通,以形成二次空气补气通道。
在分火器2底部对应电流导通部12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下延伸的定位部20,定位部20与电流导通部12相抵接或相配合插接,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0为朝下开口的定位凹槽,电流导通部12上端插设于定位部20内,并且电流导通部12与定位凹槽的上表面和/或侧壁面相紧密抵接,一来使得定位部20与电流导通部12形成可靠接触,利于点火时的导通性能,二来保证分火器2与底座组件1安装后的同心度。火盖组件盖设于分火器2顶部且其包括内火盖31和外火盖32,内火盖31覆盖内混气腔21的顶部开口,外火盖32覆盖外混气腔22的顶部开口。点火组件4竖向穿设于二次空气入口23,且其下端与底座组件1的安装座13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在内混气腔2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防溢部24,防溢部24呈伞状,用于将溢锅的液体顺着防溢部24流到上进风燃烧器的盛液盘中,防止液体流到分火器2的引射器中影响燃烧。此外,在防溢部24对应点火组件4的位置处设有与二次空气入口23相连通的定位缺口241,至少部分点火组件插设于定位缺口241内,这样,通过定位缺口241定位点火组件4,一来能够对点火组件4进行上限位,提升点火组件4安装稳固可靠性,二来能够防止分火器2在使用中旋转而影响正常燃烧。
在防溢部24的径向外侧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且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筋242,连接筋242横跨二次空气入口23且其径向外端与外混气腔22的内环壁相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防溢部24和连接筋242的设置,使得内混气腔21和外混气腔22连接形成一整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筋2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筋242将二次空气入口23分隔为两部分,通过减少连接筋242的数量及其在周向方向的宽度,有利于加大二次空气入口的面积。
连接筋242由内往外且向下倾斜或弯曲布置,其中一个连接筋242对应座组件1的定位柱141布置并开设有供定位柱141穿过的定位孔243,该定位孔243被配置为适于与定位柱141相配合插接。可见,通过将连接筋242设计为由内往外且向下倾斜或弯曲,一来对溢锅的液体起到向下引流作用,二来使得定位孔243的高度降低,从而利于缩短与定位孔243相配合的定位柱141的高度,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参考图7,在分火器2底部对应底座组件1的定位凸起142的位置处设有沉孔25,该沉孔25被配置为适于与底座组件1的定位凸起142相配合插接。在分火器2底部设有并排布置的内引射管261和两个外引射管262,内引射管261与分火器2可拆卸连接且其一端与内混气腔21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内环喷嘴与内环出气座111相连通,这样,通过将内引射管261与分火器2分体设计,相比于内引射管与分火器一体成型,不仅能够满足内引射管261采用铝合金加工制作的工艺要求,而且便于增加扩压管,有利于提升内引射管的引射能力,减少燃气与空气混合的阻力。两个外引射管262设置于内引射管261的相对两外侧并且反向设置,每个外引射管262与分火器一体成型,其一端与外混气腔22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对应外环喷嘴与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本体(11),其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出气座;以及
电流导通部(12),其固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用于与分火器相配合抵接或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通部(12)为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设有耐高温防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固设有朝上延伸的定位结构和/或安装座(13),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分火器相配合,以防止分火器倾倒和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旋转,所述安装座(13)用于固定并支撑点火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定位柱(141),所述定位柱(141)的下端与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定位柱(141)的水平横截面的线型呈多边形或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41)的至少一外侧壁设有导向面(1411),所述导向面(1411)呈由下往上且朝向所述定位柱(141)内部倾斜或弯曲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凸起(142),所述定位凸起(142)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或所述出气座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座包括内环出气座(111)和外环出气座(112),所述内环出气座(111)和所述外环出气座(112)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的同一侧或相对两侧,所述外环出气座(112)与所述内环出气座(11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底座本体顶部的宽度的3/10;在所述内环出气座(111)上安装有内环喷嘴(151),在所述外环出气座(112)上安装有外环喷嘴(1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1)对应所述外环出气座(112)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的凸边(113),至少部分所述外环出气座(112)固设于所述凸边(113)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出气座(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1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顶部的相对两侧并且呈对角布置;在所述底座本体(11)底部固设有内环气道(114)和外环气道,所述内环气道(114)与所述内环出气座(111)相连通,所述外环气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气道包括呈钝角布置的第一导气管(1151)和第二导气管(1152),所述第一导气管(1151)的一端分别与外环气源和靠近其布置的所述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气管(1152)与另一所述外环出气座(112)相连通。
12.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座组件;
分火器,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顶部且其具有朝上开口的内混气腔(21)和外混气腔(22),所述外混气腔(22)位于所述内混气腔(21)外围,在所述内混气腔(21)与所述外混气腔(22)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入口(23),所述分火器底部对应所述电流导通部(12)的位置处一体成型设有朝下延伸的定位部(20),所述定位部(20)与所述电流导通部(12)相抵接或相配合插接;
火盖组件,盖设于所述分火器顶部;以及
点火组件,竖向穿设于所述二次空气入口(23),且其下端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混气腔(2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防溢部(24),所述防溢部(24)对应所述点火组件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二次空气入口(23)相连通的定位缺口(241),至少部分所述点火组件插设于所述定位缺口(24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部(24)一体成型设有朝外延伸且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筋(242),所述连接筋(242)横跨所述二次空气入口(23)且其径向外端与所述外混气腔(22)的内环壁相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242)由内往外且向下倾斜或弯曲布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筋(242)设有定位孔(243),所述定位孔(243)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定位柱(141)相配合插接。
CN202322463599.X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Active CN221076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3599.XU CN221076468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3599.XU CN221076468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6468U true CN221076468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3599.XU Active CN221076468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6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54519C (en) Gas burner with a distributor having three distribution channels
PL183105B1 (pl) Palnik gazowy do urządzeń kuchennych
CN221076468U (zh)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CN221076464U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CN111911926B (zh) 分流式聚能罩及燃气灶
CN111878812A (zh)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220506715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20355418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18455223U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CN117231980A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上进风燃烧器
CN217928757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2929986U (zh) 一种燃气灶
CN221237866U (zh) 分火器组件和灶具
CN221237865U (zh) 底座组件和灶具
CN21969324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60478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3066109U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3713147U (zh) 一种红外燃烧器
CN220648251U (zh) 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CN221237890U (zh) 聚能锅架和灶具
CN218154204U (zh) 一种上进风钣金燃气炉头
CN217763413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7503647U (zh) 一种涡流式高效燃烧器
CN218455222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8544433U (zh) 底座及灶具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