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3147U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13147U CN213713147U CN202021859577.5U CN202021859577U CN213713147U CN 213713147 U CN213713147 U CN 213713147U CN 202021859577 U CN202021859577 U CN 202021859577U CN 213713147 U CN213713147 U CN 2137131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urner
- annular
- side wall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外燃烧体组件、内燃烧体组件和中心通孔,在炉头上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入口设置于炉头的外侧壁上端,外燃烧体组件和内燃烧体组件均安装于炉头上方,并且内燃烧体组件的外侧壁至少与外燃烧体组件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具有朝上开口的环形气道,环形气道连通空气通道的出口,中心通孔依次贯穿炉头和内燃烧体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燃烧器,二次空气由灶具底壳的外部提供,空气补充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阻止了外燃烧体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辐射至炉头内部,利于降低炉头底部温升,并且空气通道吸收的热量可以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提升燃烧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聚能灶的红外燃烧器。
背景技术
红外灶因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CO排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三环红外燃烧器使得火焰有更多的分区,火力可以有更多的分段,烹饪时达到火力精控的目的,烹饪体验更好。
中国发明专利CN110207110A公开了“一种三环红外燃烧器”,其内分气盘内设置有引向炉头中心的竖向二次空气通道,中环和内环燃烧板的所需的二次空气从灶具底壳内提供,而燃烧器所需的一次空气也是从底壳内提供。若是嵌入式灶且橱柜没开进风孔,或者开的进风孔面积不够的情况下,灶具底壳内的空气就不足以供给燃烧器的正常燃烧,造成燃烧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燃烧器,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使空气补充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无需从灶具底壳内部与喷嘴争抢有限的一次空气,并且流经空气通道的空气可以被预热,提升燃烧热效率,降低了炉头温升。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所述炉头设有朝上开口的外环气腔和内环气腔,在所述炉头上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炉头的外侧壁上端;外燃烧体组件,所述外燃烧体组件盖设于所述外环气腔的上方;内燃烧体组件,所述内燃烧体组件盖设于所述内环气腔上方,且所述内燃烧体组件的外侧壁至少与所述外燃烧体组件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具有朝上开口的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依次贯穿所述炉头和所述内燃烧体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通道横穿所述外环气腔并将所述外环气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外环气腔在相邻两个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外环出气口,所述外环气腔的上下两部分通过所述外环出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通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空气通道沿所述炉头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空气通道沿周向方向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环气腔的外环外壁的八分之一周长,且所述长度L大于所述内环外壁的八分之一周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外壁周向设有朝内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出口的下方,所述内燃烧体组件包括内分气盘,所述内分气盘安装于所述内环气腔上方,在所述内分气盘的外侧壁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抵接所述凸台的顶面,并且所述内分气盘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环外壁上端和所述外燃烧体组件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环形气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燃烧体组件包括外分气盘,所述外分气盘安装于所述外环气腔的上方并抵接所述内环外壁的上端面,所述内分气盘的外侧壁上端与所述外分气盘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环形气道的上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设有位于所述外环气腔和所述内环气腔之间的中环气腔,所述外燃烧体组件具有间隔布置的内分气腔和外分气腔,所述内分气腔连通所述中环气腔,所述外分气腔连通所述内环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通道横穿所述中环气腔并将所述中环气腔分隔成上下部分,所述中环气腔在相邻两个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中环出气口,所述中环气腔的上下两部分通过所述中环出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点火装置,所述炉头设有下中心孔,所述内燃烧体组件设有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连通所述下中心孔并且相互构成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心通孔处且其上端延伸至所述中心通孔的上方,所述内燃烧体组件的内分气盘能够通过所述点火装置与所述炉头可靠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点火针,所述支架组件安装于所述下中心孔和所述上中心孔内,且所述支架组件的下端连接所述炉头,上端抵接所述内分气盘,在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点火针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点火针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拆除所述内燃烧体组件的零位之间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具有所述安装孔的固定座,所述支架分别连接所述炉头和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支架上设有朝向所述内分气盘方向延伸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紧压于所述上中心孔的内侧壁下端,并且所述弹性部能够通过所述支架推动所述固定座抵接所述上中心孔的内侧壁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燃烧器,二次空气由灶具面板上侧的大气依次经由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和环形气道提供,无需从灶具底壳内部与喷嘴争抢有限的一次空气,使得空气补充效果更好,保证燃烧更充分;
2、本实用新型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阻止了外燃烧体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垂直向下辐射至炉头内部,利于降低炉头的温升,并且空气通道吸收的热量可以对流经空气通道的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利于提升燃烧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红外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红外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炉头和内外燃烧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点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1、外燃烧体组件2、内燃烧体组件3和中心通孔,其中炉头1设有朝上开口的外环气腔11和内环气腔12,在炉头1上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空气通道10的入口101设置于炉头1的外侧壁上端并位于灶具面板上方,出口102位于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上并连通内环气腔12,这样,保证红外燃烧器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由灶具面板上侧的大气经由炉头1上横向设置的空气通道10提供,实现了从灶具的外部环境补充二次空气,无需从灶具底壳内部与喷嘴争抢有限的一次空气,使得空气补充效果更好。外燃烧体组件2呈环形结构,其盖设于外环气腔11的上方,以形成外环火。内燃烧体组件3盖设于内环气腔12上方,以形成内环火,并且内燃烧体组件3的外侧壁至少与外燃烧体组件2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具有朝上开口的环形气道4,环形气道4连通空气通道10的出口102。在本实施例中,内燃烧体组件3的外侧壁分别与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上端和外燃烧体组件2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环形气道4,这样,二次空气可以由灶具面板上侧的大气压人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内,再经由环形气道4向上流出,实现了对内环火和外环火内侧补充燃烧所需足量的二次空气,保证燃烧更充分。中心通孔(图中未示出),中心通孔依次贯穿炉头1和内燃烧体组件3,以便于安装点火装置5。
可见,本实施例的红外燃烧器,其通过在炉头1上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并且内燃烧体组件3的外侧壁至少与外燃烧体组件2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连通空气通道10的环形气道4,从而使二次空气由灶具面板上侧的大气经由空气通道10和环形气道4提供,无需从灶具底壳内部与喷嘴争抢有限的一次空气,使得二次空气补充效果更好,保证燃烧更充分。另外,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可以阻止外燃烧体组件2工作产生的热量垂直向下辐射至炉头1内部,利于降低炉头1的温升,进而可以降低灶具底壳内部的温升。此外,空气通道10吸收的热量可以对流经空气通道10的二次空气进行预热,提高了辐射热的利用率,实现了提升燃烧热效率。
具体地,空气通道10横穿外环气腔11并将外环气腔1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外环气腔11在相邻两个空气通道10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外环出气口(图中未示出),外环气腔11的上下两部分通过外环出气口连通。由此,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将外环气腔11分隔成若干部分,一方面,实现了阻止部分热量辐射至外环气腔11的底部,利于降低炉头1底部和灶具底壳内部的温升,并且预热流经空气通道10的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从外环出气口流出的燃气,可以先填充满外环气腔11的上部分,再上溢至外燃烧体组件2,有利于保证流至外环气腔11上方的各个位置的燃气流速基本相等,提高外环火的燃烧均匀性。
参见图3,优选地,空气通道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空气通道10沿炉头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空气通道10沿周向方向的长度L小于外环气腔11的外环外壁111的八分之一周长,且长度L大于内环外壁121的八分之一周长,这样,保证空气通道10不会影响外环气腔11出气效果,相比于现有通过红外燃烧器的中心通孔补充二次空气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其截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红外燃烧器的内环与外环内侧所需的足量二次空气。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炉头1还设有朝上开口的中环气腔13,中环气腔13位于外环气腔11和内环气腔12之间,并且中环气腔13的外环壁为外环气腔11的外环内壁112,内环壁为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由此,中环气腔13的设置,使得红外燃烧器可以具备外、中和内三环火,使得灶具具有更多分段火力,烹饪时可以达到火力精控的目的,烹饪体验更好。
具体地,空气通道10也横穿中环气腔13并将中环气腔13分隔成上下部分,中环气腔13在相邻两个空气通道10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中环出气口,中环气腔13的上下两部分通过中环出气口连通。由此,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也将中环气腔13分隔成若干部分,一方面,实现了阻止部分热量辐射至中环气腔13的底部,利于降低炉头1底部和灶具底壳内部的温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从中环出气口流出的燃气,可以先填充满中环气腔13的上部分再上溢流,有利于保证流至中环气腔13上方的各个位置的燃气流速基本相等,提高中环火的燃烧均匀性。
更进一步地,炉头1设有便于安装点火装置5的下中心孔14,该下中心孔14的上端面低于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上端面,并且下中心孔14的周壁构成内环气腔12的内环内壁123。另外,在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内设有朝下中心孔14方向延伸的凸台122,该凸台122用于支撑内燃烧体组件3,以对内燃烧体组件3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和定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引射管61、内引射管62和中引射管63,其中外引射管61分别灶具燃气阀和外环气腔11,内引射管62分别灶具燃气阀和内环气腔12,中引射管63分别灶具燃气阀和中环气腔13,这样,便于用户通过灶具燃气阀来控制红外燃烧器的火力大小。
参见图1-3,具体地,外燃烧体组件2包括外分气盘21和外燃烧体22,外分气盘21安装于外环气腔11和中环气腔13的上方并抵接内环外壁121的上端面,并且内燃烧体组件3的外侧壁上端与外分气盘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图中未示出),该间隙构成环形气道4的上段,这样,使得从环形气道4流出的二次空气,对内环火和外燃烧体22的内侧补充足量的空气,保证内燃烧体组件3以及外燃烧体22的内侧的燃烧更充分,提高热效率。
另外,内分气盘31的内部形成有间隔布置的内分气腔211和外分气腔212,内分气腔211连通中环气腔13,外分气腔212连通内环气腔12。外燃烧体22安装于内分气盘31内,且外燃烧体22覆盖内分气腔211和外分气腔212的上方,这样,使得外燃烧体22具有中环火区域和外环火区域,保证红外燃烧器的火力控制更精细,并且从环形气道4流出的二次空气,可以对内环火和中环火补充足量的空气,进一步提高内环火和中环火的燃烧充分。
参见图1-3,具体地,内燃烧体组件3包括内分气盘31和内燃烧体32,内分气盘31呈环形,其设有对应下中心孔14的上中心孔312,在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下端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部311,安装时,内分气盘31安装于内环气腔12上方,内分气盘31的内侧壁下端插设于下中心孔1内,使得上中心孔312连通下中心孔14,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下端插设于内环气腔12内,定位部311的底面抵接凸台122的顶面,这样,使得内分气盘31稳固可靠地安装于内环气腔12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分别与内环气腔12的内环外壁121上端和外分气盘21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环形气道4,有效保证内环火和中环火之间有一个用于补充二次空气的环形气道4,实现了通过灶具外环环境为内环火和中环火提供足量的二次空气。
参见图4-6,进一步地,还包括点火装置5,炉头1的下中心孔14连通内分气盘31的上中心孔312,并且相互连通的下中心孔14和上中心孔312共同构成红外燃烧器的中心通孔(图中未示出)。点火装置5设置于下中心孔14和上中心孔312处且其上端延伸至上中心孔312的上方,内燃烧体组件3的内分气盘31能够通过点火装置5与炉头1可靠连接,这样,间接使得内分气盘31与炉头1处于可靠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炉头1与内分气盘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内燃烧体组件3与炉头1处于导通状态,进而确保红外燃烧器感应回路的可靠性。
具体地,点火装置5包括支架组件51和点火针52,支架组件51安装于下中心孔14和上中心孔312内,且支架组件51的下端连接炉头1,上端抵接内分气盘31,这样,通过支架组件51,实现了炉头1与内分气盘31之间的可靠连接,保证内燃烧体组件3与炉头1处于导通状态。
另外,在支架组件51上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点火针52设置于安装孔处且其上端突出于安装孔上方,点火针52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拆除内燃烧体组件3的零位之间转动,并且点火针52通过导线电连接安装于灶具底壳内的灶具控制器。当点火针52转动至零位,此时内燃烧体组件3可以拆下便于用户清洗,并且在清洗完后重新装进炉头1;当点火针52转动至锁定位置时,内燃烧体组件3不可以拆下来,点火针52定位于支架组件51上,保证点火针52安装稳定可靠,此时红外燃烧器可以正常使用,点火针52、灶具控制器、灶具底壳、炉头1和内燃烧体组件3形成感应回路。
具体地,支架组件51包括支架511和具有安装孔的固定座512,支架511分别连接炉头1和固定座512,在支架511上设有朝向内分气盘31方向延伸的弹性部501,弹性部501紧压于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下端,并且弹性部501能够通过支架511推动固定座512抵接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上端。这样,通过支架511以及设置于支架511上的弹性部501,使得支架511和弹性部501夹持于上中心孔312的相对两内侧壁上,间接实现了炉头1与内分气盘31之间的可靠连接,进一步增强了炉头1与内分气盘31之间的连接抵接,从而确保感应回路更加可靠。优选地,固定座51和支架511均为可导电的金属件,以保证导电效果。
优选地,支架511呈“L”或“Z”字形,支架511的底面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炉头1底部,顶面与固定座512可靠连接,弹性部501为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于支架511的竖直面上,另一端朝向背离点火针52方向延伸,不仅保证弹性部501与支架511的连接稳定可靠,还方便弹性部501快速加工成型,提高了支架511的竖直面的利用率。
参见图6,当弹性片远离支架511的一端抵接内分气盘31的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下端时,弹性片能够通过支架511推动固定座512朝向与弹性片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固定座512紧密抵接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上端,进而使固定座512夹持于支架511和内分气盘31的上中心孔312内侧壁之间,进一步保证固定座512与内分气盘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参见图5-6,更具体地,点火装置5还包括弹簧53和卡环54,卡环54卡置于点火针52的外表面并位于固定座512下方,弹簧53套设于点火针52的外表面,且弹簧53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固定座512和卡环5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红外燃烧器只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具体地,炉头1省去了外环气腔11的外环内壁112,从而使得外环气腔11和中环气腔13合并形成一个外环混气腔。对应的,外燃烧体组件2省去了将外分气盘21分隔成内分气腔211和外分气腔212的隔板,从而使得内分气腔211和外分气腔212合并形成更大的气腔,该气腔连通外环混气腔。环形气道4位于外燃烧体组件2和内燃烧体组件3之间,并且从环形气道4向上流出的二次空气,用于对外燃烧体组件2的径向内侧和内燃烧体组件3补充足量的空气,以保证内环火和外环火的燃烧更充分,提升热效率。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
可见,通过省去中环气腔13和外分气盘21的内分气腔211,使红外燃烧器只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使整个红外燃烧器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1),所述炉头(1)设有朝上开口的外环气腔(11)和内环气腔(12),在所述炉头(1)上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空气通道(10),所述空气通道(10)的入口(101)设置于所述炉头(1)的外侧壁上端;
外燃烧体组件(2),所述外燃烧体组件(2)盖设于所述外环气腔(11)的上方;
内燃烧体组件(3),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盖设于所述内环气腔(12)上方,且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的外侧壁至少与所述外燃烧体组件(2)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具有朝上开口的环形气道(4),所述环形气道(4)连通所述空气通道(10)的出口(102);
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依次贯穿所述炉头(1)和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10)横穿所述外环气腔(11)并将所述外环气腔(1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外环气腔(11)在相邻两个所述空气通道(10)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外环出气口,所述外环气腔(11)的上下两部分通过所述外环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空气通道(10)沿所述炉头(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空气通道(10)沿周向方向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环气腔(11)的外环外壁(111)的八分之一周长,且所述长度L大于所述内环外壁(121)的八分之一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外壁(121)周向设有朝内延伸的凸台(122),所述凸台(122)位于所述出口(102)的下方,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包括内分气盘(31),所述内分气盘(31)安装于所述内环气腔(12)上方,在所述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部(311),所述定位部(311)抵接所述凸台(122)的顶面,并且所述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环外壁(121)上端和所述外燃烧体组件(2)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环形气道(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燃烧体组件(2)包括外分气盘(21),所述外分气盘(21)安装于所述外环气腔(11)的上方并抵接所述内环外壁(121)的上端面,所述内分气盘(31)的外侧壁上端与所述外分气盘(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环形气道(4)的上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1)设有位于所述外环气腔(11)和所述内环气腔(12)之间的中环气腔(13),所述外燃烧体组件(2)具有间隔布置的内分气腔(211)和外分气腔(212),所述内分气腔(211)连通所述中环气腔(13),所述外分气腔(212)连通所述内环气腔(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10)横穿所述中环气腔(13)并将所述中环气腔(13)分隔成上下部分,所述中环气腔(13)在相邻两个所述空气通道(10)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中环出气口,所述中环气腔(13)的上下两部分通过所述中环出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火装置(5),所述炉头(1)设有下中心孔(14),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设有上中心孔(312),所述上中心孔(312)连通所述下中心孔(14)并且相互构成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点火装置(5)设置于所述中心通孔处且其上端延伸至所述中心通孔的上方,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的内分气盘(31)能够通过所述点火装置(5)与所述炉头(1)可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5)包括支架组件(51)和点火针(52),所述支架组件(51)安装于所述下中心孔(14)和所述上中心孔(312)内,且所述支架组件(51)的下端连接所述炉头(1),上端抵接所述内分气盘(31),在所述支架组件(5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点火针(5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点火针(52)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拆除所述内燃烧体组件(3)的零位之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51)包括支架(511)和具有所述安装孔的固定座(512),所述支架(511)分别连接所述炉头(1)和所述固定座(512),在所述支架(511)上设有朝向所述内分气盘(31)方向延伸的弹性部(501),所述弹性部(501)紧压于所述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下端,并且所述弹性部(501)能够通过所述支架(511)推动所述固定座(512)抵接所述上中心孔(312)的内侧壁上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9577.5U CN21371314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9577.5U CN21371314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13147U true CN213713147U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679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59577.5U Active CN21371314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13147U (zh)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59577.5U patent/CN2137131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64981A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112240549A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112178640A (zh)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
CN110836411A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213713147U (zh)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
CN213237531U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CN213901059U (zh) | 一种三环红外燃烧器 | |
CN111911926B (zh) | 分流式聚能罩及燃气灶 | |
CN111102571B (zh) |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212132433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211372403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112178636A (zh) | 一种三环红外燃烧器 | |
CN110617475B (zh) |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 |
CN210425016U (zh) |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110657429B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
CN221923598U (zh) | 一种燃烧体组件及其上进风红外燃烧器 | |
US10655846B2 (en) | Gas burner assembly for a cooktop appliance | |
CN218895403U (zh) |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
CN220269370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
CN219014317U (zh) | 燃气灶 | |
CN221763590U (zh) | 一种无风门调节的燃气灶 | |
CN221825453U (zh) | 一种上进风红外燃烧器 | |
CN219868002U (zh) | 一种可提高进风量的燃烧炉头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15808460U (zh) | 一种可补充二次空气的红外燃烧器 | |
CN217685155U (zh) | 一种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