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6173U - 一种收发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发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6173U
CN221076173U CN202322932139.7U CN202322932139U CN221076173U CN 221076173 U CN221076173 U CN 221076173U CN 202322932139 U CN202322932139 U CN 202322932139U CN 221076173 U CN221076173 U CN 221076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line
valve
manual valve
pneumatic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321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刘厚淋
张容
张庆锋
潘树奎
蒋治
段潇
于向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ndurance Shanhua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ndurance Shanhua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ndurance Shanhua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ndurance Shanhua Special Vehic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6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6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主管路、发油管路、收油主管路、抽油泵,进油主管路上依次设置进油口、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抽油泵、过滤分离器,过滤分离器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各第一气控流程阀的下游端连接对应的发油管路,发油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气控流程阀、第三手动阀、出油口,出油口用于连接出油软管,第二气控流程阀与第三手动阀之间设置一收油旁路连接于第一气控流程阀与第一流量计之间,收油旁路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第一流量计与第二气控流程阀之间设置一回油管,回油管经第三气控流程阀连接收油主管路,收油主管路的下游端连接在第一手动阀与第二手动阀之间的进油主管路上。

Description

一种收发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收发油系统。
背景技术
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通过管路上设置油泵和控制阀对管路进行控制完成收发油作业。
目前,收发油系统通常是设置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收发油系统通过出油口对飞机或车辆进行发油操作,或通过出油口从油罐车抽油,但随着飞机或车辆的升级,用油需求大大增加,现有的收发油系统存在出油通道少、流量小的问题,很难保证升级后的车辆和飞机的用油需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通道多、流量大的收发油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收发油系统,在进油主管路下游端设置多条发油管路,增加发油通道,有效提高发油效率;并且油品能够通过多条发油管路经收油主管路进入油罐或容器中,多条发油管路的使用能够快速将油品加入油罐或容器,油品流量大,收油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主管路、发油管路、收油主管路、抽油泵,所述进油主管路上依次设置进油口、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抽油泵、过滤分离器,所述过滤分离器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各第一气控流程阀的下游端连接对应的发油管路,所述发油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气控流程阀、第三手动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用于连接加油胶管,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与第三手动阀之间设置一收油旁路连接于第一气控流程阀与第一流量计之间,所述收油旁路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所述第一流量计与第二气控流程阀之间设置一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经第三气控流程阀连接收油主管路,所述收油主管路的下游端连接在第一手动阀与第二手动阀之间的进油主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进油主管路上设置取样旁路,所述取样旁路上依次设置取样器、集油箱、排油口,所述取样器的进油端通过管路并联第一弹簧回位阀、第二弹簧回位阀,所述第一弹簧回位阀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上游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回位阀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下游端连接,所述取样器与集油箱之间的管路设置第四手动阀,所述集油箱与排油口之间的管路设置第五手动阀。
优选地,所述进油主管路上设置粗滤器、第一管路补偿器、第二管路补偿器,所述粗滤器位于第二手动阀与抽油泵上游端之间,所述第一管路补偿器位于抽油泵上游端与粗滤器之间,所述第二管路补偿器位于抽油泵与过滤分离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手动阀下游端与抽油泵上游端之间设置一调节旁路连接于抽油泵下游端,所述调节旁路上设置一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抽油泵为自吸离心泵。
优选地,各发油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位于第三手动阀上游端与回油旁路连接点之间。
优选地,所述进油主管路上设置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分别位于过滤分离器的两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主管路、发油管路、收油主管路、抽油泵,所述进油主管路上依次设置进油口、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抽油泵、过滤分离器,所述过滤分离器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各第一气控流程阀的下游端连接对应的发油管路,所述发油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气控流程阀、第三手动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用于连接出油软管,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与第三手动阀之间设置一收油旁路连接于第一气控流程阀与第一流量计之间,所述收油旁路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所述第一流量计与第二气控流程阀之间设置一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经第三气控流程阀连接收油主管路,所述收油主管路的下游端连接在第一手动阀与第二手动阀之间的进油主管路上。利用进油主管路上的抽油泵提供动力,油品通过过滤分离器以及过滤分离器下游端设置的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经发油管路、出油软管进入车辆或飞机的油箱;利用发油管路上设置收油旁路、与收油主管路连通的回油管,并将进油主管路与收油主管路连通,通过各管路上的控制阀,不仅能同时利用多个发油管路对相应数量的车辆或飞机进行发油操作,满足用油需求,发油效率高,各管路也可以单独使用完成发油操作;且,油品也能同时通过多个发油管路由出油口进入并经收油主回路从进油口进入油罐或储油箱内储存,通过多个发油管路进行收油操作,收油流量大,收油效率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工作状态下各阀状态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四条发油管路的发油时油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四条发油管路的收油时油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主管路64、发油管路、收油主管路65、抽油泵6。所述抽油泵6为自吸离心泵。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依次设置进油口1、第一手动阀2、第二手动阀3、粗滤器4、第一管路补偿器5、抽油泵6、第二管路补偿器7、过滤分离器10。所述粗滤器4位于第二手动阀3与抽油泵6上游端之间,用于截留油品中大颗粒杂质,保护抽油泵6安全工作;所述第一管路补偿器5、第二管路补偿器7分别位于抽油泵6两端,能够补偿管道热变形且吸收管道变形量,保证管道安全运行,所述第二手动阀3下游端与抽油泵6上游端之间设置一调节旁路66连接于抽油泵6下游端,所述调节旁路66上设置一调节阀8用于调节、改变管道内油品的流量、压力和温度,保证管道安全运行。所述过滤分离器10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各第一气控流程阀的下游端连接对应的发油管路,所述发油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气控流程阀、第三手动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用于连接加油胶管,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与第三手动阀之间设置一收油旁路连接于第一气控流程阀与第一流量计之间,所述收油旁路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所述第一流量计与第二气控流程阀之间设置一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经第三气控流程阀连接收油主管路65,各发油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位于第三手动阀上游端与回油旁路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于检测各发油管路的压力,并将检测数据显示以及上报控制器,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第一压力表检测的压力数据控制管路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收发油系统安全运行。本实施例中,过滤分离器10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第一气控流程阀24、第一气控流程阀25、第一气控流程阀26、第一气控流程阀27,所述第一气控流程阀24的下游端连接第一发油管路69,所述第一发油管路69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40、第二气控流程阀29、第三手动阀44、出油口48,所述出油口48通过加油胶管52连接压力加油接嘴56,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29与第三手动阀44之间设置第一收油旁路67,所述第一收油旁路67连接于第一流量计40与第一气控流程阀24之间,所述第一收油旁路67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28,所述第一流量计40与第二气控流程阀29之间设置第一回油管68,所述第一回油管68经第三气控流程阀36连接于收油主管路65,所述第一发油管路69上设置第一压力表60用于检测第一发油管路69内的压力;第一气控流程阀25的下游端连接第二发油管路691,所述第二发油管路691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41、第二气控流程阀31、第三手动阀45、出油口50,所述出油口50通过加油胶管53连接压力加油接嘴57,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31与第三手动阀45之间设置第二收油旁路671,所述第二收油旁路671连接于第一流量计41与第一气控流程阀25之间,所述第二收油旁路671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30,所述第一流量计41与第二气控流程阀31之间设置第二回油管681,所述第二回油管681经第三气控流程阀37连接于收油主管路65,所述第二发油管路691上设置第一压力表61用于检测第二发油管路691内的压力;第一气控流程阀26的下游端连接第三发油管路692,所述第三发油管路692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42、第二气控流程阀33、第三手动阀46、出油口51,所述出油口51通过加油胶管54连接压力加油接嘴58,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33与第三手动阀46之间设置第三收油旁路672,所述第三收油旁路672连接于第一流量计42与第一气控流程阀26之间,所述第三收油旁路672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32,所述第一流量计42与第二气控流程阀33之间设置第三回油管682,所述第三回油管682经第三气控流程阀38连接于收油主管路65,所述第三发油管路692上设置第一压力表62用于检测第三发油管路692内的压力;第一气控流程阀27的下游端连接第四发油管路693,所述第四发油管路693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43、第二气控流程阀35、第三手动阀47、出油口49,所述出油口49通过加油胶管55连接压力加油接嘴59,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35与第三手动阀47之间设置第四收油旁路673,所述第四收油旁路673连接于第一流量计43与第一气控流程阀27之间,所述第四收油旁路673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34,所述第一流量计43与第二气控流程阀35之间设置第四回油管683,所述第四回油管683经第三气控流程阀39连接于收油主管路65,所述第四发油管路693上设置第一压力表63用于检测第四发油管路693内的压力;所述收油主管路65的下游端连接在第一手动阀2与第二手动阀3之间的进油主管路64上。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还设置第二压力表9、第三压力表13,所述第二压力表9、第三压力表13分别位于过滤分离器10的两端,用于检测过滤分离器10两端的进油主管路64的管道压力,方便操作人员监测管道压力。
本实施例中,分离过滤器10下游端的进油主管路64先通过第一三通接头将管路分为两路,各路再分别通过第二三通接头连接四条发油管路。
本实施例中,进油主管路64上设置取样旁路70,所述取样旁路70上依次设置取样器18、集油箱21、排油口23,所述取样器18的进油端通过管路并联第一弹簧回位阀14、第二弹簧回位阀17,所述第一弹簧回位阀14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10上游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回位阀17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10下游端连接,所述取样器18与集油箱21之间的管路设置第四手动阀19,所述集油箱21与排油口23之间的管路设置第五手动阀22,所述集油箱21设置直读液位液温计20,便于操作人员读取集油箱21的油品液位,及时排出,防止油品溢出集油箱21。
本实施例中,各管路出油口连接不同长度的发油胶管,通过设置不同的发油胶管以适用不同工况下的收发油作业,通用性强。保证四个运油车辆能一字排开并相互保持安全距离。
本实施例工作时,能够同时使用四条发油管路进行收油或发油作业,提高系统的收发油效率,各发油管路也可单独进行发油作业或收油作业,并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发油管路的使用状态。当系统进行发油作业时,进油主管路64上的第一手动阀2、第二手动阀3以及处于发油状态的发油管路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第二气控流程阀以及第三手动阀呈打开状态,而收油旁路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以及回油管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均呈关闭状态,使油品通过进油主管路64经各发油管路、加油胶管达到需要发油的车辆或飞机的油箱内;当需要进行收油作业时,进油主管路64上的第一手动阀2、处于收油状态的发油管路上的第三手动阀、处于收油状态的收油旁路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处于收油状态的回油管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呈打开状态,而进油主管路64上的第二手动阀3、发油管路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和第二气控流程阀均呈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为四条发油管路同时收油、同时发油以及单独进行收发油时各阀的状态图表。
下面以四条发油管路同时发油的工作状态为例介绍管路上各阀的状态:当四条发油管路同时发油时,进油主管路64上的第一手动阀2、第二手动阀3,以及第一发油管路69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24和第二气控流程阀29以及第三手动阀44、第二发油管路691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25和第二气控流程阀31以及第三手动阀45、第三发油管路692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26和第二气控流程阀33以及第三手动阀46、第四发油管路693上的第一气控流程阀27和第二气控流程阀35以及第三手动阀47呈打开状态;第一收油旁路67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28、第一回油管68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36、第二收油旁路671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30、第二回油管681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37、第三收油旁路672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32、第三回油管682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38、第四收油旁路673上的第四气控流程阀34、第四回油管683上的第三气控流程阀39呈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利与现有技术两发油管路的设置相比,进油主管路下游端设置多条发油管路,增加发油通道,能够做到为多辆车或飞机同时发油,发油效率高;并且多条发油管路也能同时作收油作业,油品流量大,能够快速将油品加入油罐或容器,且进油主管路以及各发油管路上均设置流量计、压力计,便于操作人员对收发油管道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收发油系统,包括进油主管路(64)、发油管路、收油主管路(65)、抽油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依次设置进油口(1)、第一手动阀(2)、第二手动阀(3)、抽油泵(6)、过滤分离器(10),所述过滤分离器(10)的下游端通过管路并联多个第一气控流程阀,各第一气控流程阀的下游端连接对应的发油管路,所述发油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气控流程阀、第三手动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用于连接加油胶管,所述第二气控流程阀与第三手动阀之间设置一收油旁路连接于第一气控流程阀与第一流量计之间,所述收油旁路上设置第四气控流程阀,所述第一流量计与第二气控流程阀之间设置一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经第三气控流程阀连接收油主管路(65),所述收油主管路(65)的下游端连接在第一手动阀(2)与第二手动阀(3)之间的进油主管路(6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设置取样旁路(70),所述取样旁路(70)上依次设置取样器(18)、集油箱(21)、排油口(23),所述取样器(18)的进油端通过管路并联第一弹簧回位阀(14)、第二弹簧回位阀(17),所述第一弹簧回位阀(14)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10)上游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回位阀(17)的上游端与过滤分离器(10)下游端连接,所述取样器(18)与集油箱(21)之间的管路设置第四手动阀(19),所述集油箱(21)与排油口(23)之间的管路设置第五手动阀(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设置粗滤器(4)、第一管路补偿器(5)、第二管路补偿器(7),所述粗滤器(4)位于第二手动阀(3)与抽油泵(6)上游端之间,所述第一管路补偿器(5)位于抽油泵(6)上游端与粗滤器(4)之间,所述第二管路补偿器(7)位于抽油泵(6)与过滤分离器(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动阀(3)下游端与抽油泵(6)上游端之间设置一调节旁路(66)连接于抽油泵(6)下游端,所述调节旁路(66)上设置一调节阀(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6)为自吸离心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发油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位于第三手动阀上游端与回油旁路连接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主管路(64)上设置第二压力表(9)、第三压力表(13),所述第二压力表(9)、第三压力表(13)分别位于过滤分离器(10)的两端。
CN202322932139.7U 2023-10-31 一种收发油系统 Active CN221076173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6173U true CN221076173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6235U (zh) 新式串油清洗泵组
CN115209979B (zh) 聚合物分散系统
CN203756400U (zh) 一种无人机保障车的燃油供应装置
CN202057493U (zh) 一种发动机燃油系统检测用油源装置
CN201636139U (zh) 自带在线污染检测仪滤油机
CN104445038A (zh) 埋地式小型油库
CN221076173U (zh) 一种收发油系统
CN208087218U (zh) 一种用于大型飞机罐式加油车的泵油系统
CN202578985U (zh) 重型汽车双油箱燃油供给系统
CN215764631U (zh) 一种输油管路系统及其移动式航油加油平台
CN108872546A (zh) 一种适用于高压和低压油液的质量检测装置
CN108386257A (zh) 带有次级空气泵的内燃机及其运行方法
CN210484259U (zh) 一种可开闭式切换的液压供油系统
CN209378808U (zh) 一种尿素溶液投加量调节方式优化的输送系统
CN111619822A (zh) 一种民用飞机燃油部件的气动防爆注油设备
CN208747621U (zh) 一种多工位高效密闭卸油装置
CN214499638U (zh) 一种用于飞机控制的液压舵机的试验装置
CN212861908U (zh) 一种民用飞机燃油部件的气动防爆注油设备
CN217682584U (zh) 一种液压泵站
CN215597004U (zh) 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润滑清洗系统
CN215851970U (zh) 一种直升机燃油系统试验设备装置
CN211570095U (zh) 一种运油车多功能管路
CN215892961U (zh) 一种用于空冷塔的循环水供应系统
CN204042443U (zh) 一种管线液体过滤、计量、清理接收集成装置
CN218564032U (zh) 一种高效注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