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4614U -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4614U
CN221064614U CN202323049595.3U CN202323049595U CN221064614U CN 221064614 U CN221064614 U CN 221064614U CN 202323049595 U CN202323049595 U CN 202323049595U CN 221064614 U CN221064614 U CN 221064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knives
rotating shaft
slitting
spa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495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495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64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4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4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该分切刀组包括:第一刀组件,所述第一刀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两个第一刀、第一间隔套以及弹性件,两个第一刀间隔套设于第一转轴,第一间隔套套设于第一转轴且位于两个第一刀之间,弹性件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刀之间,弹性件与两个第一刀抵接;第二刀组件,第二刀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及两个第二刀,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两个第二刀间隔且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两个第二刀在第二转轴的轴向上分别与各第一刀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刀分别能与两个第一刀配合分切。本申请能够减小设备的占用空间、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极片分切质量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极片分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的极片窄条分条工序中,需要利用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受限于现有的分切刀组的结构,若利用现有的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需要设置两组分切刀组,依次通过两组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中间位置的两次滚切,可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
然而,两组分切刀组不仅会增大设备的占用空间,而且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两组分切刀组分次对极片进行滚切时,由于极片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因此会增加极片分切质量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分切刀组导致设备占用空间增大、成本增加以及极片分切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切刀组,该分切刀组包括:
第一刀组件,所述第一刀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两个第一刀、第一间隔套以及弹性件,两个所述第一刀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间隔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之间,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之间,所述弹性件与两个所述第一刀抵接;
第二刀组件,所述第二刀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及两个第二刀,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刀间隔且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刀在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上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刀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刀分别能与两个所述第一刀配合分切。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圈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套。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圈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圈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间隔套与两个所述第一刀之间均抵接有一个所述弹性圈。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套包括大径段和两个小径段,两个所述小径段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大径段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圈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与两个所述第一刀之间均抵接有一个所述弹性圈。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刀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上沿背离所述第一间隔套的方向对各所述第一刀施力,以使各所述第一刀分别靠紧于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刀。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刀组件还包括:
第二间隔套,所述第二间隔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之间;
第二端隔套,所述第二端隔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背离所述第二间隔套的两侧,所述第二端隔套和所述第二间隔套用于共同夹紧固定所述第二刀。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刀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之间,所述第二刀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端隔套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间隔套的外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刀为平刀。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刀组件还包括:
第一端隔套,所述第一端隔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背离所述第一间隔套的两侧,所述第一端隔套和所述第一间隔套两者的外径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一刀的外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刀为尖刀,所述第一刀上设置有斜面段,所述斜面段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上自所述第一刀的径向最外侧向所述第一刀的径向内侧倾斜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极片分切设备,该极片分切设备包括:
安装架;
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分切刀组,所述分切刀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由于两个第一刀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且由于弹性件与两个第一刀抵接,而第一刀又能与对应的第二刀配合分切,第一刀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与第二刀接触,有利于避免相关技术中第一刀和第二刀的刚性接触导致的损坏。
又由于第一转轴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刀,第二转轴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刀,且由于在第二转轴的轴向上各第二刀分别与各第一刀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刀分别与两个第一刀配合分切,因此本申请中的一组分切刀组通过两个第一刀和两个第二刀的配合分切便能够一次在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相应宽度的窄条,与相关技术相比,无需设置两组分切刀组分次对极片进行滚切,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分切刀组对极片的分切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一组分切刀组也能够减小电池生产设备的尺寸及占用空间,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一组分切刀组对极片进行分切,极片无需再进入另一组分切刀组,有利于避免极片位置的偏移,进而有利于提高极片分切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切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间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分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转轴;
2-第二转轴;
3-第一刀;31-斜面段;
4-第二刀;
5-第一间隔套;51-大径段;52-小径段;
6-弹性件;
7-极片;
8-第二间隔套;
9-第二端隔套;
10-第一端隔套;
100-第一刀组件;
200-第二刀组件;
1000-分切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正如本申请的背景技术所述的,
在电池制造的极片窄条分条工序中,需要利用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受限于现有的分切刀组的结构,若利用现有的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需要设置两组分切刀组,依次通过两组分切刀组在宽幅极片中间位置的两次滚切,可在宽幅极片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
然而,两组分切刀组不仅会增大设备的占用空间,而且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两组分切刀组分次对极片进行滚切时,由于极片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因此会增加极片分切质量的不稳定性。
实施例一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切刀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分切刀组导致设备尺寸增大、成本增加以及极片分切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切刀组1000包括第一刀组件100和第二刀组件200,其中,第一刀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轴1、两个第一刀3、第一间隔套5以及弹性件6,两个第一刀3间隔套设于第一转轴1,第一间隔套5套设于第一转轴1且位于两个第一刀3之间,弹性件6设置于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刀3之间,弹性件6与两个第一刀3抵接。
第二刀组件200包括第二转轴2及两个第二刀4,第二转轴2与第一转轴1平行设置,两个第二刀4间隔且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2,两个第二刀4在第二转轴2的轴向(图3中的X轴方向)上分别与各第一刀3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刀4分别能与两个第一刀3配合分切。
本申请中,由于两个第一刀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且由于弹性件6与两个第一刀3抵接,而第一刀3又能与对应的第二刀4配合分切,第一刀3通过弹性件6的弹性作用与第二刀4接触,有利于避免相关技术中第一刀3和第二刀4的刚性接触导致的损坏。
又由于第一转轴1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刀3,第二转轴2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刀4,且由于在第二转轴2的轴向上各第二刀4分别与各第一刀3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刀4分别与两个第一刀3配合分切,因此本申请中的一组分切刀组1000通过两个第一刀3和两个第二刀4的配合分切便能够一次在极片7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与相关技术相比,无需设置两组分切刀组1000分次对极片7进行滚切,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分切刀组1000对极片7的分切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一组分切刀组1000也能够减小电池生产设备的尺寸及占用空间,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一组分切刀组1000对极片7进行分切,极片7无需再进入另一组分切刀组1000,有利于避免极片7位置的偏移,进而有利于提高极片7分切质量的稳定性。
对于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布置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布置方向为上下方向,且第一转轴1可以位于第二转轴2的正上方,也可以位于第二转轴2的正下方。如此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能够使极片7通过重力的作用更加稳定地支撑在第二刀4或第一刀3上,有利于进一步避免极片7发生位置偏移,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极片分切质量的稳定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布置方向还可以是倾斜的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布置方向的设置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具体确定。
对于弹性件6的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弹性件6为弹性圈,弹性圈套设于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弹性件6在第一转轴1周向外侧设置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使弹性件6更加稳定地作用于两个第一刀3。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圈可以为橡胶圈、弹簧圈或弹性泡棉环等。弹性圈的具体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弹性件6设置有多个,多个弹性件6在第一转轴1的周向上围绕第一转轴1间隔设置,也即多个弹性件6在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围绕第一转轴1间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多个弹性件6能够增强对第一刀3的弹性作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第一刀3和第二刀4的刚性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6可以为弹性橡胶块、弹性泡棉块或螺旋弹簧等。弹性件6的具体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对于弹性圈的设置数量,一种实施例中,弹性圈设置有一个(未图示),弹性圈套设于第一间隔套5。
如此设置,弹性圈不仅能够通过套设于第一间隔套5而设置于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而且由于一个弹性圈能够同时与两个第一刀3抵接,因此也能够减少弹性件6的设置数量,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圈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圈均套设于第一转轴1,第一间隔套5与两个第一刀3之间均抵接有一个弹性圈。
如此设置,能够通过两个弹性圈分别抵接两个第一刀3,以此能够增强弹性圈对第一刀3的抵接效果,进而也能够增强弹性件6对第一刀3的弹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第一刀3和第二刀4的刚性接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间隔套5包括大径段51和两个小径段52,两个小径段52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位于大径段51的两侧,两个弹性圈分别套设于两个小径段52,大径段51与两个第一刀3之间均抵接有一个弹性圈(图1和图2所示)。
如此设置,能够使小径段52与第一刀3接触,以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对第一刀3进行限位,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刀3之间的间距由第一间隔套5的轴向尺寸保证,有利于增强第一刀3在第一转轴1上安装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增强第一刀3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刀4之间的滚切配合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间隔套5呈等径的圆筒状,此种情况下,弹性圈设置于第一刀3和第一间隔套5的轴向端面之间。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一间隔套5的结构,有利于方便第一间隔套5的加工制造。
两个第一刀3在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第二刀4之间,弹性件6用于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沿背离第一间隔套5的方向对各第一刀3施力,以使各第一刀3分别靠紧于对应的各第二刀4。
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刀3紧靠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刀4,能够增加第一刀3与对应的第二刀4之间的紧靠力,有利于增强第一刀3和第二刀4的滚切配合效果,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刀3和第二刀4对极片7的有效滚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即便弹性件6对各第一刀3施力,各第一刀3也不与对应的第二刀4紧靠,且此种情况下,第一刀3与对应的第二刀4之间可以分开一定距离,以此不仅方便了第一刀3和对应的第二刀4之间的安装,同时,分开一定距离的第一刀3和第二刀4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应用场景,或者,可以应用于分切不同于极片7的其他对象。
进一步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刀组件200还包括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其中,第二间隔套8套设于第二转轴2且位于两个第二刀4之间,第二端隔套9套设于第二转轴2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刀4背离第二间隔套8的两侧,第二端隔套9和第二间隔套8用于共同夹紧固定第二刀4。
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二刀4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二转轴2,这样不仅方便了第二刀4在第二转轴2上的安装,而且在第二刀损坏时,也能够方便第二刀4的更换。通过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不仅能够保证对第二刀4的夹紧固定效果,而且也简化了第二转轴2上对第二刀4的固定结构,方便了对第二刀4的固定。另外,通过第二间隔套8的轴向尺寸也方便控制两个第二刀4之间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转轴2的轴向上,两个第二端隔套9背离第二刀4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应对第二端隔套9进行轴线限位及固定的结构,例如该结构可以是螺纹装配于第二转轴2的螺母,也可以是插接于第二转轴2的插销,具体地,对于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阐述。
对于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呈等径的圆筒状。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的结构,有利于方便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的加工制造。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也可以呈阶梯轴状。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满足一定的特殊应用场景,有利于方便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在特殊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刀4焊接固定于第二转轴2,此种情况下,无需设置第二间隔套8和第二端隔套9。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第二转轴2上的装配部件,有利于方便第二转轴2上的部件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第一刀3在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第二刀4之间,第二刀4的外径等于第二端隔套9的外径且大于第二间隔套8的外径。
如此设置,能够使极片7同时与第二刀4及第二端隔套9支撑接触,有利于增大对极片7的支撑面积,进而在对极片7进行滚切时,能够使极片7更加稳定,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极片7分切质量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第一刀3在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第二刀4之间,因此将第二刀4的外径设置的大于第二间隔套8的外径,能够在第二间隔套8的径向外侧以及两个第二刀4之间形成避让第一刀3的避让空间,有利于避免第二间隔套8和第一刀3之间发生运动干涉,保证了第一刀3和第二刀4对极片7的正常滚切。
对于第二端隔套9,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端隔套9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二刀4的外径。如此设置,能够减小第二端隔套9的外径,进而能够减少制造第二端隔套9的材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对于第二间隔套8,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两个第一刀3在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刀4上时,第二间隔套8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二刀4的外径。如此设置,能够使极片7与第二刀4和第二间隔套8支撑接触,这样也能够增大对极片7的支撑面积,也有利于保证极片7位置的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刀4为平刀。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二刀4对极片7的支撑面积,以此在对极片7进行滚切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极片7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刀4为尖刀。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二刀4上形成易于滚切极片7的尖锐结构,进而有利于方便对极片7的滚切。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刀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端隔套10,第一端隔套10套设于第一转轴1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刀3背离第一间隔套5的两侧,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相同且小于第一刀3的外径。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方便了对第一刀3的固定,同时也简化了固定第一刀3的固定结构,有利于方便分切刀组1000的人加工制造。将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设置的相同,能够保证第一转轴1上径向尺寸的均匀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转轴1的稳定转动,能够使第一刀3更加稳定地滚切极片7。将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设置的小于第一刀3的外径,能够使第一刀3凸出于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能够保证第一刀3与极片7的有效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刀3对极片7的有效滚切。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两个第一端隔套10背离第一刀3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应对第一端隔套10进行轴线限位及固定的结构,例如该结构可以是螺纹装配于第一转轴1的螺母,也可以是插接于第一转轴1的插销,具体地,对于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阐述。
对于第一端隔套1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隔套10呈等径的圆筒状。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一端隔套10的结构,有利于方便第一端隔套10的加工制造。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隔套10也可以呈阶梯轴状。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端隔套10满足一定的特殊应用场景,有利于方便第一端隔套10在特殊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可以不相同。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之间的尺寸关系设置,有利于方便两者的加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两个第一刀3在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刀4上时,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可以等于第一刀3的外径。如此设置,能够使极片7与第一刀3、第一端隔套10和第一间隔套5支撑接触,这样也能够增大对极片7的支撑面积,也有利于保证极片7位置的稳定。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端隔套10,此种情况下,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两个第一刀3背离第一间隔套5的两侧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间隔套5或螺母对第一刀3进行限位固定。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一转轴1上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方便分切刀组1000的加工及组装。
如图6所示,第一刀3为尖刀,第一刀3上设置有斜面段31,斜面段31在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自第一刀3的径向最外侧向第一刀3的径向内侧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一刀3上形成易于滚切极片7的尖锐结构,进而有利于方便对极片7的滚切,同时也能够提高对极片7的滚切质量以及滚切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3设置有一个斜面段31。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在第一刀3上形成易于滚切极片7的尖锐结构,而且也能够相对简化第一刀3的结构,有利于相对方便第一刀3的加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刀3设置有两个斜面段31,两个斜面段31关于与第一转轴1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对称布置,两个斜面段31之间的连接处构成了刀刃。如此设置,安装第一刀3时,无需注意斜面段31的朝向,有利于方便第一刀3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第一刀3上的斜面段31相对设置。
如此设置,使得两个第一刀3滚切极片7时,两个第一刀3上的斜面段31能够对分切出的窄条进行导向,以使两个窄条在远离第一转轴1的方向上向两个第一刀3之间移动,能够避免第一刀3对分切出的窄条的多次滚切,有利于避免窄条上出现毛边,进而有利于保证极片的分切质量。另外,相邻两个第一刀3上的斜面段31相向布置,还能够减小两个第一刀3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减小第一转轴的轴向长度,能够实现分切刀组1000的小型化设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刀3上的斜面段31相背布置。如此设置,在两个第一刀3之间的第一转轴1的径向外侧,能够增大分切出的窄条的活动范围,有利于避免窄条卡死在两个第一刀3之间,进而能够保证对极片7的正常滚切。
最后需要说明是,本申请中的分切刀组1000除了可以分切极片外,还可以分切其他的片状材料,例如塑料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极片分切设备,如图7所示,该极片分切设备包括安装架和分切刀组1000,分切刀组1000设置于安装架,且分切刀组1000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分切刀组10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由于两个第一刀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且由于弹性件6与两个第一刀3抵接,而第一刀3又能与对应的第二刀4配合分切,第一刀3通过弹性件6的弹性作用与第二刀4接触,有利于避免相关技术中第一刀3和第二刀4的刚性接触导致的损坏。
又由于第一转轴1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刀3,第二转轴2上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刀4,且由于在第二转轴2的轴向上各第二刀4分别与各第一刀3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刀4分别与两个第一刀3配合分切,因此本申请中的一组分切刀组1000通过两个第一刀3和两个第二刀4的配合分切便能够一次在极片7的中间位置分切出窄条,与相关技术相比,无需设置两组分切刀组1000分次对极片7进行滚切,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分切刀组1000对极片7的分切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一组分切刀组1000也能够减小电池生产设备的尺寸及占用空间,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一组分切刀组1000对极片7进行分切,极片7无需再进入另一组分切刀组1000,有利于避免极片7位置的偏移,进而有利于提高极片7分切质量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刀组件(100),所述第一刀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轴(1)、两个第一刀(3)、第一间隔套(5)以及弹性件(6),两个所述第一刀(3)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所述第一间隔套(5)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3)之间,所述弹性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3)之间,所述弹性件(6)与两个所述第一刀(3)抵接;
第二刀组件(200),所述第二刀组件(200)包括第二转轴(2)及两个第二刀(4),所述第二转轴(2)与所述第一转轴(1)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刀(4)间隔且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2),两个所述第二刀(4)在所述第二转轴(2)的轴向上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刀(3)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刀(4)分别能与两个所述第一刀(3)配合分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为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周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套(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圈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所述第一间隔套(5)与两个所述第一刀(3)之间均抵接有一个所述弹性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套(5)包括大径段(51)和两个小径段(52),两个所述小径段(52)在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大径段(51)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圈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小径段(52),所述大径段(51)与两个所述第一刀(3)之间均抵接有一个所述弹性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刀(3)在所述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4)之间,所述弹性件(6)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沿背离所述第一间隔套(5)的方向对各所述第一刀(3)施力,以使各所述第一刀(3)分别靠紧于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刀(4)。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组件(200)还包括:
第二间隔套(8),所述第二间隔套(8)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2)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4)之间;
第二端隔套(9),所述第二端隔套(9)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2)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4)背离所述第二间隔套(8)的两侧,所述第二端隔套(9)和所述第二间隔套(8)用于共同夹紧固定所述第二刀(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刀(3)在所述第二转轴(2)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刀(4)之间,所述第二刀(4)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端隔套(9)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间隔套(8)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4)为平刀。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组件(100)还包括:
第一端隔套(10),所述第一端隔套(10)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刀(3)背离所述第一间隔套(5)的两侧,所述第一端隔套(10)和所述第一间隔套(5)两者的外径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一刀(3)的外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3)为尖刀,所述第一刀(3)上设置有斜面段(31),所述斜面段(31)在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上自所述第一刀(3)的径向最外侧向所述第一刀(3)的径向内侧倾斜设置。
12.一种极片分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刀组(1000),所述分切刀组(1000)设置于所述安装架。
CN202323049595.3U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Active CN221064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9595.3U CN221064614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9595.3U CN221064614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4614U true CN221064614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6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49595.3U Active CN221064614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64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64614U (zh) 一种分切刀组及极片分切设备
CN111564654A (zh) 一种模切折叠一体机
CN102810660A (zh) 电池极片切断设备及电池极片切断方法
CN111409138A (zh) 组合刀具及配套使用的分切机
JPH0528990A (ja) 圧延装置
JP3619618B2 (ja) 電池の電極用の原反の切断装置及び帯状体の切断装置
CN212287904U (zh) 组合刀具及具有其的分切机
CN202781259U (zh) 一种斜切装置
CN213918629U (zh) 切压一体机
CN207495597U (zh) 裁切自磨刀
JP6809139B2 (ja) 電極製造装置
JP2021000693A (ja) スリッタ装置
KR101188811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극판 슬리팅 장치
CN109926644A (zh) 一种极耳切割机
CN210795215U (zh) 覆膜压花一体机
CN209394781U (zh) 一种刀模
CN21175893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分割去毛刺装置
JP200331168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の集電タブ加工装置
CN211162167U (zh) 一种一体式锂电池极片分条刀具
US2506343A (en) Slitting machine
JP2008044071A (ja) スリッタ装置用スペーサ及びスリッタ装置
CN202984785U (zh) 一种铝带分切机
CN211466531U (zh) 一种复合彩膜分切装置
CN209937076U (zh) 一种分条机的切刀
CN216004689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极片卷分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