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8629U - 切压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切压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18629U
CN213918629U CN202022065067.7U CN202022065067U CN213918629U CN 213918629 U CN213918629 U CN 213918629U CN 202022065067 U CN202022065067 U CN 202022065067U CN 213918629 U CN213918629 U CN 213918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ller
cutting
cutter
rotat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650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enat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ena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enat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ena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650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18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18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18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极片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切压一体机,包括: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与第一转动辊间隔形成有供电极片通过的过料间隙,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转动平面平行且转向相反;第一切割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刀及设于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槽,第一切刀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第一切槽对应形成凹凸配合;第一切刀设置为用于将电极片分切出极片单体的分切刀或用于在电极片上模切形成极耳的模切刀。如此,电极片在切压一体机上同时完成碾压操作和切割操作,无需分成多个工序完成,提高了电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所需的用于加工电极片的加工设备的数量,节省了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切压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极片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切压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电极片的极片单体的成型过程中,通常包括对电极片进行的碾压、分切以及模切三个重要的工艺。目前电极片的加工流程一般为:先将卷绕的电极片在碾压设备上进行碾压操作,形成预设厚度的电极片;然后将碾压后的电极片在分切设备进行分切,以分切出预设宽度的独立的极片单体;最后再在模切设备内进行模切以使极片单体上形成极耳,完成极片单体的成型。
如此,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工序非常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另外,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的多个工序相互独立,则所需的加工设备也相应较多,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以及加工设备结构复杂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切压一体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片的加工工序和所需的加工设备较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切压一体机,包括:
第一转动辊;
第二转动辊,与所述第一转动辊间隔形成有供电极片通过的过料间隙,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的转动平面平行且转向相反;
第一切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刀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切槽对应形成凹凸配合;
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用于将所述电极片分切出极片单体的分切刀或用于在所述电极片上切出极耳的模切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极片在加工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沿相反的转向转动以共同输送电极片,电极片在通过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间隔形成的过料间隙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共同碾压电极片,从而使得电极片被碾压至预设厚度。与此同时,第一转动辊外表面上的第一切刀和第二转动棍外表面上的第一切槽形成凹凸配合,以切割电极片,从而将电极片分切出独立的极片单体或在电极片上模切形成极耳,也即是完成电极片的切割操作。如此,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碾压操作和切割操作,无需分成多个工序完成,提高了电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电极片的碾压操作和切割操作均集中在一个切压一体机上同时完成,减少了所需的用于加工电极片的加工设备的数量,节省了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第二切割组件,所述第二切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或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中的一者为所述分切刀,另一者为所述模切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极片在成型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碾压、分切以及模切的操作,也即是将三个工序合成一个工序完成,减少了电极片的加工工序,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电极片的碾压、分切以及模切均集中在一个切压一体机上完成,减少了加工设备的数量及占地面积,降低成本,且整体结构十分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切槽;或者,所述第二切刀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切槽;
所述第二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二切槽形成凹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切刀在切割电极片时,第二切刀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切槽内,从而保证第二切刀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第二切刀切割电极片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切刀沿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片从切压一体机的一侧输入过料间隙,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以输送并碾压电极片,完成切割和碾压后的电极片从切压一体机的另一侧输出,那么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能够持续转动,以持续地碾压并输出电极片,此时各第一切刀能够持续加工电极片,也即是使得切压一体机能够完成电极片的持续加工,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切刀的截面呈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所述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转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刀设置为方形,以便于分切刀将电极片分切出极片单体后,取出滞留于第一切槽内的废料;另外,分切刀的截面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减小分切刀在切割时最开始接触电极片的部分的面积,提高分切刀的锋利性,便于加强对电极片的切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辊包括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切刀为所述分切刀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切刀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长度;
所述第二转动辊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共同碾压所述电极片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切槽沿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分切刀沿第一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电极片的宽度,分切刀则可完全切断电极片以获取独立的极片单体,并且,分切槽沿第二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贯穿第二转动部,使得分切刀能够在分切电极片的同时准确地伸入分切槽内,以与分切槽形成凹凸配合,以使分切刀能够精准、有效地分切电极片,提高分切刀分切电极片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沿周向延伸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或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三切刀,所述第三切刀用于切出预设宽度的所述电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以碾压电极片,第三切刀切割电极片以获取预设宽度的电极片,此时第一切刀分切或模切电极片,使得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能够至少同时完成碾压操作和至少两个切割操作,减少了电极片的加工工序,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切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切槽;或者,所述第三切刀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切槽;
所述第三切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三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三切槽形成凹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三切刀在切割电极片时,第三切刀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切槽内,从而保证第三切刀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第三切刀切割电极片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且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之间,从而实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位置固定,提高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转动稳定性,使得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稳定地输送并碾压电极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调节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间距、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的间距,可完成过料间隙的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输送并碾压不同厚度的电极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一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二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一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二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一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二转动辊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切压一体机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正视图;
图9为图1所示切压一体机的第一转动辊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切压一体机的机架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转动辊;11-第一转动部;12-第一转轴;2-第二转动辊;21-第二转动部;22-第二转轴;3-第一切割组件;31-分切刀;32-分切槽;4-第二切割组件;41-模切刀;42-模切槽;5-机架;51-第一固定架;52-第二固定架;53-连接件;54-第一固定块;55-第二固定块;56-第三固定块;57-第四固定块;6-驱动罩;7-过料间隙;8-第三切割组件;81-第三切刀;82-第三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压一体机包括第一转动辊1、第二转动辊2以及切割组件3。
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均能够转动,且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和第二转动辊2的转轴线相互平行,那么第一转动辊1的转动平面和第二转动辊2的转动平面相互平行。第一转动辊1的转向和第二转动辊2的转向相反,也即是工作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间隔分布,且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间隔形成过料间隙7,过料间隙7用于供电极片通过。如此,将电极片放置到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之间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从而沿一个方向输送该电极片,并且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时碾压电极片,以使电极片被碾压呈预设厚度,此时被碾压后的电极片在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的共同输送下通过过料间隙7,完成电极片的碾压操作。其中,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的外壁面均为圆柱面,则电极片被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输送时能够被平均地碾压,提高被碾压后的电极片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组件3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一切槽,第一切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并与第一转动辊1同步转动,第一切槽开设于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并与第二转动辊2同步转动。以下分别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第一切刀和第一切槽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第一切刀为分切刀31,第一切槽为分切槽32。分切刀31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分切刀31大致呈线状,用于在电极片长度方向上切断电极片,以获得若干个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相应的,分切槽32沿第二转动辊2的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切刀31与分切槽32的位置对应设置。其中,电极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极片单体的宽度方向,极片单体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电极片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方向,如此,电极片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极片单体的长度方向且垂直于电极片的厚度方向。
工作时,卷绕的电极片被牵引出,并由切压一体机的一侧进入过料间隙7,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共同输送电极片且碾压该电极片,此时分切刀31进行分切操作以在电极片的长度方向切断电极片,得到独立的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此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继续共同输送该极片单体,以使该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从切压一体机的另一侧输出,从而得到预设宽度和预设厚度的极片单体。并且,分切刀31分切电极片时,分切刀31和分切槽32形成凹凸配合,也即是分切刀31在分切电极片后,分切刀31至少部分伸入分切槽32内,从而保证分切刀31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分切刀31分切电极片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第一切刀为模切刀41,则第一切槽为模切槽42。模切刀41设置在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上,且模切刀41设于第一转动辊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或两端侧。模切刀41大致呈开口的矩形环状,用于在电极片上切割出极耳,此时,极耳成型于电极片的长边上。相应的,模切槽42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并与模切刀41对应设置。
工作时,卷绕的电极片被牵引出,并由切压一体机的一侧进入过料间隙7,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共同输送电极片且碾压该电极片,此时模切刀41对电极片进行模切,以在电极片的长边上模切出极耳,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继续共同输送该成型有极耳的电极片,以使该成型有极耳的电极片从切压一体机的另一侧输出。并且,模切刀41模切电极片时,模切刀41和模切槽42形成凹凸配合,也即是模切刀41在模切电极片时,模切刀41的至少部分伸入模切槽42内,从而保证模切刀41能够精准有效地模切电极片,提高模切刀41模切电极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以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使得电极片在加工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沿相反的转向转动以共同输送电极片,电极片在通过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间隔形成的过料间隙7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碾压电极片,从而使得电极片被碾压至预设厚度。与此同时,第一转动辊1外表面上的第一切刀和第二转动棍外表面上的第一切槽形成凹凸配合,以切割电极片,从而将电极片分切出独立的极片单体或在电极片上模切形成极耳,从而完成电极片的切割操作。如此,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碾压操作和切割操作,无需分成多个工序完成,提高了电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电极片的碾压操作和切割操作均集中在一个切压一体机上同时完成,减少了所需的用于加工电极片的加工设备的数量,节省了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切压一体机还包括第二切割组件4,第二切割组件4包括第二切刀,第二切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或者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上,当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时,第二切刀被第一转动辊1或第二转动辊2同时转动而切割电极片。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中的一者为分切刀31,另一者为模切刀41,则包括了第一切刀为分切刀31且第二切刀为模切刀41和第一切刀为模切刀41且第二切刀为分切刀31这两种情况,其中第一切刀为分切刀31或模切刀41这两种情况的实施例可分别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如此,切压一体机包括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分切刀31大致呈线状,用于在电极片长度方向上切断电极片,以获得若干个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模切刀41大致呈开口的矩形环状,用于在电极片上切割出极耳,此时,切割后形成的极耳设于电极片的长边上。
工作时,卷绕的电极片被牵引出,并由切压一体机的一侧进入过料间隙7,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共同输送电极片,且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碾压电极片,以使电极片被碾压至预设厚度,从而完成碾压操作。此时,分切刀31进行分切操作,以在电极片的长度方向上切断电极片,得到独立的具有预设宽的极片单体,与此同时,模切刀41对电极片进行模切,以在电极片的长边上模切出极耳,也即是在极片单体的宽边上模切出极耳。而后,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继续共同输送该极片单体,以使该极片单体从切压一体机的另一侧输出,从而获得具有预设宽度、预设长度以及预设厚度的极片单体。其中,电极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极片单体的宽度方向,也即是极片单体的宽边为电极片的长边的一部分,电极片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极片单体的长度方向,如此极片单体的厚度方向分别垂直于极片单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输送电极片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碾压电极片,且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分别完成对电极片的分切和模切操作,从而使得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碾压、分切以及模切的操作,也即是将三个工序合成一个工序完成,减少了电极片的加工工序,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电极片的碾压、分切以及模切均集中在一个切压一体机上完成,减少了加工设备的数量及占地面积,降低成本,且整体结构十分简单。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割组件还包括第二切槽,当第二切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时,第二切槽开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当第二切刀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时,第二切槽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第二切刀和第二切槽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形成凹凸配合,以切割电极片。如此,切压一体机包括分切刀31、分切槽32、模切刀41以及模切槽42,其中,分切刀3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上,分切槽32开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上,模切刀4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侧,模切槽42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侧上。当然,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转动辊上。
工作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共同输送并碾压电极片,分切刀31和分切槽32对应形成凹凸配合而将电极片分切成独立的极片单体,模切刀41和模切槽42形成凹凸配合而在极片单体的宽边上模切形成有极耳。此时,成型后的极片单体的两个宽边上均形成有极耳。当然,根据具体的需求,可选地,模切刀41可设置在第一转动辊1沿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上。另外,根据实际对电极片各一端侧上的极耳数量的需求,可对应设置模切刀41的数量。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替换实施例中,模切刀41可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相应的,模切槽42开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上。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模切刀41在切割电极片时,模切刀41的至少部分伸入模切槽42内,从而保证模切刀41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模切刀41切割电极片的效果。
以上,根据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描述可知,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的分布情况有四种,第一种为: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均位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上,第二种为:分切刀3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且模切刀41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第三种为:分切刀31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且模切刀4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第四种为: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均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切压一体机还包括第三切割组件8,第三切割组件8包括第三切刀81,第三切刀81沿周向延伸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或者沿周向延伸设置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上,当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时,第三切刀81被第一转动辊1或第二转动辊2同时转动而切割电极片。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切刀8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或两端侧上,第三切刀81用于切出预设宽度的电极片,电极片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极片单体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电极片通过过料间隙7时的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碾压电极片,第三切刀81切割电极片以获取预设宽度的电极片,此时第一切刀分切或模切电极片,使得电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能够至少同时完成碾压操作和至少两个切割操作,减少了电极片的加工工序,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第三切割组件8还包括第三切槽82,第三切槽82为环形槽,当第三切刀81沿周向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时,第三切槽82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当第三切刀81沿周向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时,第三切槽82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第三切刀81和第三切槽82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形成凹凸配合,以切割电极片,也即是第三切刀81在切割电极片后,第三切刀81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切槽82内,从而切割出预设宽度的电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三切刀81在切割电极片时,第三切刀81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切槽82内,从而保证第三切刀81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第三切刀81切割电极片的效果。
其中,该实施例中的第三切刀81和第三切槽82均可应用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切刀81和分切刀31同时设于第一转动辊1或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时,此时第三切刀8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分切刀31,且第三切刀8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且第三切刀81连接于分切刀31;相应的,第三切槽8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分切槽32,且第三切槽82和第一切槽连通设置。当第三切刀81和模切刀41同时设于第一转动辊1或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时,第三切刀81设于模切沿第一转动辊1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且第三切刀81连接于模切刀41;相应的,第三切槽82连通于模切槽42。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碾压电极片,分切刀31切出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第三切刀81切割出预设长度的极片单体,此时模切刀41在预设长度的极片单体的宽边上模切形成极耳,从而获取预设厚度、预设宽度、预设长度且具有极耳的电极片,也即是完成合适规格的电极片的成型。
针对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其中,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以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均位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上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分切刀3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且模切刀41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分切刀31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且模切刀41设于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分切刀31和模切刀41均设于第二转动辊2的外表面的实施例也可同理解释,此处不一一列举。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分切刀31设置为一个或至少两个。
当分切刀31为一个时,第一转动辊1完成一周的转动后完成对电极片的加工分切和碾压操作以输出一个极片单体,此时第一转动辊1的外表面的周长为极片单体的宽度。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分切刀3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分切刀31沿第一转动辊1的周向均匀分布,相应的,分切槽32也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分切槽32沿第二转动辊2的周向均匀分布,且至少两个分切刀31和至少两个分切槽32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分切刀31之间的弧长为极片单体的宽度。
如此,电极片从切压一体机的一侧输入过料间隙7,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相对转动以输送并碾压电极片,完成分切和碾压后的极片单体从切压一体机的另一侧输出,那么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能够持续转动,能够持续输出完成碾压操作后的预设宽度的极片单体,也即是能够完成电极片的持续加工,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
相应的,模切刀41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模切刀41为至少两个,模切刀41沿第一转动辊1的周向均匀分布,模切槽42也沿第二转动辊2的周向均匀分布。分切刀31分切电极片,模切刀41同时模切电极片,从而获得其宽边上具有极耳的预设宽的极片单体,当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持续转动时,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能够持续地输出被碾压成预设厚度的形成有极耳的预设宽度的电极片,也即是持续输出成型后的极片单体,提高电极片的生产效率。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均采用304不锈钢镀碳化钨制成,硬度高且耐磨性好,如此,分切刀31、模切刀41以及第三切刀81均采用304不锈钢镀碳化钨制成,且分切刀31、模切刀41以及第三切刀81一体成型于第一转动辊1上,有利于分切刀31、模切刀41以及第三切刀81切割电极片,且延长整个切压一体机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分切刀31的截面呈矩形,其中,分切刀31的截面垂直于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分切刀31的截面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刀31设置为方形,以便于分切刀31分切电极片后,取出滞留于分切槽32内的废料;另外,分切刀31的截面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减小分切刀31在切割时最开始接触电极片的部分的面积,以使分切刀31更加接近于线状,提高分切刀31的锋利性,便于加强对电极片的切割。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辊1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一转动部11,分切刀31设于第一转动部11的外表面上。第二转动辊2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二转动部21,分切槽32开设于第二转动部21的外表面上,其中,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相互平行,且能够相对转动以输送并碾压电极片。如此,第一转动部11沿第一转动部11的转轴线上的尺寸、第二转动部21沿第二转动部21的转轴线上的尺寸均为长度,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能够共同输送并碾压宽度与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的长度相等的电极片,当然,电极片的宽度也可以小于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的长度。其中,电极片的宽度延伸方向为第一转动部1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且电极片的长度垂直电极片的厚度和电极片的宽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分切刀31沿第一转动部1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转动部11沿第一转动部1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相应的,分切槽32沿第二转动部2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分切刀31的长度相等,且分切槽32沿第二转动部2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贯穿第二转动部21。
如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刀31沿第一转动部1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电极片的宽度,分切刀31则可完全切断电极片以获取独立的极片单体,并且,分切槽32沿第二转动部2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贯穿第二转动部21,使得分切刀31能够在分切电极片的同时准确地伸入分切槽32内,以与分切槽32形成凹凸配合,以使分切刀31能够精准、有效地切割电极片,提高分切刀31切割电极片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10,在本实施例中,切压一体机还包括机架5,机架5包括第一固定架51、第二固定架52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架51及第二固定架52之间的连接件53,第一固定架51和第二固定架52沿第一转动辊1的转轴线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也即是沿第二转动辊2的转轴线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转动辊1沿其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于第一固定架51及第二固定架52上,且第一转动辊1能够在第一固定架51和第二转动架上转动,第二转动辊2沿其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于第一固定架51及第二固定架52上,且第二转动辊2能够在第一固定架51和第二固定架52上转动。
如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均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51和第二固定架52之间,且连接件53连接于第一固定架51及第二固定架52之间,从而实现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的位置固定,提高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的转动稳定性,使得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稳定地输送并碾压电极片。
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51为中空框架,第一固定架51内设有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第二固定架52为中空框架,第二固定架52内设有第三固定块56和第四固定块57。第一固定块54和第三固定块56对应设置,且第一转动辊1包括第一转动部11和设于第一转动部11沿其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转轴12,两个第一转动轴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块54和第三固定块56上。相应的,第二固定块55和第四固定块57对应设置,且第二转动辊2包括第二转动部21和设于第二转动部21沿其转轴线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二转轴22,两个第二转轴22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55和第四固定块57上。如此,调节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的间距、第三固定块56和第四固定块57的间距能够完成对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2的间距调节,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在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之间、第三固定块56和第四固定块57之间叠放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调节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的间距、第三固定块56和第四固定块57的间距,可完成过料间隙7的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输送并碾压不同厚度的电极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组合、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辊;
第二转动辊,与所述第一转动辊间隔形成有供电极片通过的过料间隙,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的转动平面平行且转向相反;
第一切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刀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切槽对应形成凹凸配合;
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用于将所述电极片分切出极片单体的分切刀或用于在所述电极片上模切形成极耳的模切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第二切割组件,所述第二切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或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中的一者为所述分切刀,另一者为所述模切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切槽;或者,所述第二切刀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切槽;
所述第二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二切槽形成凹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切刀沿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周向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刀的截面呈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所述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转轴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包括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切刀为所述分切刀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切刀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长度;
所述第二转动辊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共同碾压所述电极片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切槽沿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轴线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动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沿周向延伸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或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的第三切刀,所述第三切刀用于切出预设宽度的所述电极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切槽;或者,所述第三切刀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切槽;
所述第三切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三切刀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相对转动时与所述第三切槽形成凹凸配合。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压一体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
CN202022065067.7U 2020-09-18 2020-09-18 切压一体机 Active CN213918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5067.7U CN213918629U (zh) 2020-09-18 2020-09-18 切压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5067.7U CN213918629U (zh) 2020-09-18 2020-09-18 切压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18629U true CN213918629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1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65067.7U Active CN213918629U (zh) 2020-09-18 2020-09-18 切压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186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8177A (zh) * 2021-12-28 2022-04-22 金基顯 用于锂电池电极的电极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8177A (zh) * 2021-12-28 2022-04-22 金基顯 用于锂电池电极的电极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18629U (zh) 切压一体机
US2815077A (en) Slitter element mountings for sheet slitting machines
US4641559A (en) Equipment for slitting continuous tapes into strips with shaped side profile, in particular for metal sheet
CA1125164A (en) Paperboard slitting apparatus
US2387767A (en) Sheet cutting machine
PL188020B1 (pl) Matrycowy wycinak walcowy
US4643060A (en) Air cooled slotter and slitter blade cutting edges
EP0750535B1 (en) Razor blade manufacture
CN111409138A (zh) 组合刀具及配套使用的分切机
JPH06318B2 (ja) 長尺物フォイルの切断方法
CN218278670U (zh) 一种带材定宽分切用刀辊
US20070101846A1 (en) Compensating stripper rings for material slitting machines
US4909109A (en) Shear assembly for shearing sheet metal
CN212287904U (zh) 组合刀具及具有其的分切机
CN219563436U (zh) 一种膜用分切装置
US5375446A (en) Rotary expanded grid cutter and related process
US2804134A (en) Sheet material slitting machine
CN219113027U (zh) 一种厚料剪切刀具
US1046078A (en)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paper boxes and cartons.
CN218428534U (zh) 一种加工低涡流损耗铁基磁性材料用的刀具
CN211162167U (zh) 一种一体式锂电池极片分条刀具
CN110842291A (zh) 切割设备的切割片以及切割设备
CN112192657B (zh) 一种试圆刀匹配线切割装置及其应用
CN216914116U (zh) 一种软态宽幅铝箔分切装置
CN219908366U (zh) 成品布匹包装用裁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