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8592U -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8592U
CN221058592U CN202322985028.2U CN202322985028U CN221058592U CN 221058592 U CN221058592 U CN 221058592U CN 202322985028 U CN202322985028 U CN 202322985028U CN 221058592 U CN221058592 U CN 221058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unting groove
mounting
groove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850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翠丽
王军贤
肖桔红
李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850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8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8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8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柔性罩壳、以及固定结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柔性罩壳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柔性罩壳对应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结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柔性罩壳固定。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所述柔性罩壳的可拆卸安装,维修人员需要对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时,能够很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自所述柔性罩壳内取出,并进行拆卸维修,大大增加了结构返修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的设置影响着产品的结构设计,然而,现有的带包布的壳体组件,包布通常无法拆卸下来,导致不能实现电子设备的拆机,不利于结构返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带包布的壳体组件,包布通常无法拆卸下来,导致不能实现电子设备的拆机,不利于结构返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凹设有安装槽;
柔性罩壳,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柔性罩壳对应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呈弹性设置的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弹性系数;以及,
固定结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柔性罩壳固定。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盖板的周侧边缘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接触,用于将所述柔性罩壳压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盖板上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对应多个所述连接孔设有多个凸部;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各所述紧固螺钉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螺纹安装至所述凸部上,以紧固所述盖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
可选地,所述柔性罩壳包括:
主体,包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局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呈开口设置;
第一环段,与所述主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环段的内孔形成所述安装孔;以及,
第二环段,连接所述第一环段,所述第二环段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贴合;
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二环段压紧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且将所述第一环段紧压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所述限制环设于所述第二环段的内孔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盖板的周侧边缘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接触,用于将所述柔性罩壳压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盖板朝向安装槽的槽底的一端凸设有环形抵接部,所述环形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环段抵接。
可选地,所述环形抵接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槽壁的两端均凸设有凸筋,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环段抵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环段抵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罩壳还包括呈弹性设置的限制环,所述限制环包括弹性细绳。
可选地,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背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凹设有连接槽;
所述柔性罩壳对应所述连接槽的部分凹陷设置,以能够嵌设至所述连接槽中。
可选地,所述柔性罩壳的凹陷部位对应所述连接槽贯设有配合孔,以形成配合段,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连接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贴合。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所述柔性罩壳包覆在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上,当所述容置腔内的电子元件发生故障,需要开启所述壳体组件以对电子元件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能够将所述固定结构自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内取出,以解除所述固定结构对所述柔性罩壳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固定,由于罩壳设置为所述柔性罩壳,且所述安装孔内还设置有限制环,此时,维修人员能够撑开所述限制环与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不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直径,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均能够自所述柔性罩壳内部移出,维修人员能够拆卸扣合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所述容置腔,以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重新扣合,之后再次撑开所述限制环与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不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直径,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重新放回所述柔性罩壳内,以使所述柔性罩壳再次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由于所述限制环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弹性系数,在同等弹力下,所述限制环的形变量要小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形变量,所述限制环能够限制所述安装孔尺寸的增大,防止所述安装孔脱离所述安装槽处,以使所述固定结构重新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内,恢复对所述柔性罩壳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固定。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所述柔性罩壳的可拆卸安装,维修人员需要对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时,能够很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自所述柔性罩壳内取出,并进行拆卸维修,大大增加了结构返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组件 24 第二环段
1 壳体 25 限制环
11 第一壳体 26 配合孔
12 安装槽 27 配合段
121 凸部 3 固定结构
13 连接槽 31 盖板
2 柔性罩壳 311 连接孔
21 安装孔 312 环形抵接部
22 主体 313 凸筋
23 第一环段 32 紧固螺钉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外表面通常都包裹有包布,包布通常通过两端打胶的方式包裹在壳体外表面与壳体固定连接,使得包布无法自壳体上拆卸下来,不能实现电子设备的拆机,不利于结构返修,存在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柔性罩壳2、以及固定结构3,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11,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外表面凹设有安装槽12,所述柔性罩壳2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柔性罩壳2对应所述安装槽12开设有安装孔21,所述固定结构3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21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柔性罩壳2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11,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共同限定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所述柔性罩壳2包覆在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且通过所述固定结构3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上,当所述容置腔内的电子元件发生故障,需要开启所述壳体组件100以对电子元件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能够将所述固定结构3自所述安装槽12与所述安装孔21内取出,以解除所述固定结构3对所述柔性罩壳2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固定,由于罩壳设置为所述柔性罩壳2,且所述安装孔21内还设置有限制环25,此时,维修人员能够撑开所述限制环25和所述安装孔21,使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不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直径,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均能够自所述柔性罩壳2内部移出,维修人员能够拆卸扣合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打开所述容置腔,以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重新扣合,之后再次撑开所述限制环25和所述安装孔21,使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不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直径,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重新放回所述柔性罩壳2内,以使所述柔性罩壳2再次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上,由于所述限制环25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柔性罩壳2的弹性系数,在同等弹力下,所述限制环25的形变量要小于所述柔性罩壳2的形变量,所述限制环25能够限制所述安装孔21尺寸的增加,防止所述安装孔21脱离所述安装槽12处,以使所述固定结构3重新穿过所述安装孔21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恢复对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固定。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所述柔性罩壳2的可拆卸安装,维修人员需要对所述壳体组件100内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时,能够很方便的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自所述柔性罩壳2内取出,并进行拆卸维修,大大增加了结构返修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罩壳设置为所述柔性罩壳2,即表明所述柔性罩壳2呈弹性设置,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扩大或者缩小,又所述限制环25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柔性罩壳2的弹性系数,当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增大时,所述限制环25会受到所述第二环段24的拉力,随着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共同增大,此时,所述限制环25则会向所述第二环段24施加反向的拉力以保持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不变。
此外,由于所述柔性罩壳2易使所述安装孔21脱离所述安装槽12处,在发生如所述安装孔21孔径增大的现象时,还能够在所述安装孔21中设置多条交叉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限制线,各所述限制线的两端均连接所述安装孔21的孔壁,以通过不可伸长的限制线固定所述安装孔21的孔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1、所述安装槽12的槽口与所述安装孔21均设置为圆形,且所述安装孔21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口直径,所述安装槽12的槽口直径不小于所述盖板31的直径。
由于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通过所述固定结构3进行固定,为确保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固定结构3的具体结构形式能够设置为固定盘,所述固定盘插设于所述安装孔21内,与所述安装孔21的孔壁固定连接,且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21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所述固定盘呈弹性设置,且外径略大于所述安装槽12的内径,以使所述固定环能够嵌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以与所述安装槽12过盈连接,进而保证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挤压所述柔性罩壳2的方式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如,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盖板31,盖设于所述安装孔21上,所述盖板31的周侧边缘能够与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接触,用于将所述柔性罩壳2压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上,当所述固定结构3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时,所述盖板31能够与所述柔性罩壳2的外表面抵接,进而将所述柔性罩壳2压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上,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且由于所述安装孔21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口直径,因此,所述盖板31能够将进一步地将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部分压入所述安装槽12内,再次增加了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连接强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固定结构3能够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上拆装,因此,所述固定结构3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如,在所述盖板31朝向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的一端凸设多个卡臂,各所述卡臂远离所述盖板31的一端凹设有卡持凹槽,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对应多个所述卡臂设置有多个配合杆,各所述卡持凹槽能够与对应的所述配合杆卡持,以紧固所述盖板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此外,所述盖板31上还能够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孔311,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对应多个所述连接孔311设有多个凸部121,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32,各所述紧固螺钉32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311安装至所述凸部121上,以紧固所述盖板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多个凸部121的材质均设置为塑胶材质,或者其他刚度较低的材质时,多个所述紧固螺钉32设置为自攻螺钉,各所述自攻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311与所述凸部121固定连接,进而以紧固所述盖板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采用自攻螺钉连接,安装方便、高效,且具有很高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多个所述凸部121的材质设置为金属材质,或者其他刚度较高的材质时,在各所述凸部121的端面上凹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各所述紧固螺钉32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311伸入至对应的所述紧固槽中,具有很高的连接强度,且螺纹连接拆卸简单,维修人员只需将多个所述固定螺钉32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孔311和所述紧固槽解除配合,即能够将所述盖板31取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盖板31的拆卸难度。
此外,当所述盖板31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时,若所述安装槽12的槽深过高,则会导致所述盖板31全部位于所述安装槽12内,使所述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存在凹陷,影响所述壳体组件100的外观美感,因此,所述凸部121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使所述盖板31始终部分显露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口,保证所述壳体组件100的美观度;并且,由于所述凸部121能够与所述盖板31相抵,因此增加所述盖板31上的传力路径,以降低在固定过程中盖板31损坏的风险。
当所述固定结构3将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部分压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时,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会沿朝向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的方向发生较大的形变,以形成较大的褶皱,进而影响到压紧固定的效果,因此,能够在所述安装槽12内设置定位环,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和侧壁贴合,远离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的一端面与所述柔性罩壳2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固定拦截,且其内孔形成所述安装孔21,所述定位环呈弹性设置,所述盖板31通过将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压紧固定在所述定位环上,进而压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定位环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安装孔21的周侧的形变程度,进而降低形变产生的褶皱,提高所述固定结构3的压紧固定效果;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还能够设置多个环段,增加所述盖板31与所述柔性罩壳2的抵接面,以提高所述固定结构3的压紧固定效果,如,所述柔性罩壳2包括主体22、第一环段23、以及第二环段24,所述主体22包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外表面的局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且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环段23与所述主体22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槽12内并与所述安装槽12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环段23的内孔形成所述安装孔21,所述第二环段24连接所述第一环段23,所述第二环段24位于所述安装槽12内,且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贴合,所述限制环25设于所述第二环段24的内孔中,所述第一环段23与所述第二环段24的设置能够大幅度减小皱褶的尺寸,并且在所述盖板31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以压紧固定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时,所述盖板31的周侧面能够与所述第一环段23抵接,朝向所述安装槽12槽底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环段24抵接,通过两个方向的抵接压紧能够再次提高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固定强度,防止所述柔性罩壳2在自身弹力的影响下使所述安装孔21脱离所述安装槽12处,以导致包覆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限制环25设置为弹性细绳,所述第二环段24包覆所述弹性细绳设置,以确保与所述弹性细绳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防止维修人员在撑开所述弹性细绳和所述安装孔21时,避免所述弹性细绳发生位置偏离的现象,以影响到所述弹性细绳对所述安装孔21的限制效果。
不过,为同时保证所述壳体组件100的外观美感度和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的紧固强度,能够将所述安装槽12设置为沉头槽,以使盖板31在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沉头槽的槽口的同时,还能够将所述第二环段24压紧在所述沉头槽的槽底处;或者,在所述盖板31朝向安装槽12的槽底的一端凸设有环形抵接部312,所述环形抵接部312与所述第二环段24抵接,由于所述环形抵接部312朝向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凸设,因此,即便所述安装槽12的槽深过深,所述环形抵接部312依旧能够延伸至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以将所述第二环段24压紧在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上,确保压紧强度和压紧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地增加所述柔性罩壳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紧固强度,所述环形抵接部312朝向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和槽壁的两端均凸设有凸筋313,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环段23抵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环段24抵接,两个所述凸筋313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固定结构3与所述第一环段23和所述第二环段24之间的抵接面,进而使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紧固的强度,防止所述柔性罩壳2在自身弹力的影响下使所述安装孔21脱离所述安装槽12处,以导致包覆失效。
为避免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成后还需要寻找拆卸下来的所述柔性罩壳2的放置位置,之后才能进行复装,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背向所述安装槽12的一侧凹设有连接槽13,所述柔性罩壳2对应所述连接槽13的部分凹陷设置,以能够嵌设至所述连接槽13中,这样的设置使维修人员在将所述固定结构3拆卸下来后,能够直接将所述柔性罩壳2自设有所述安装孔21的一端向对应所述连接槽13凹设的一端翻转,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自所述柔性罩壳2内取出,由于所述柔性罩壳2对应所述连接槽13的部分凹陷设置,以能够嵌设至所述连接槽13中,所述柔性罩壳2此时依旧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上,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成后不需要寻找所述柔性罩壳2的位置,能够直接将所述柔性罩壳2重新翻转,使其重新包裹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进一步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2、所述安装孔21、以及所述固定结构3均还能够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1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相背离的两端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安装孔2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安装槽12设置,两个所述固定结构3至少部分能够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21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12内,以共同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柔性罩壳2固定。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维修人员需要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自所述柔性罩壳2内取出时,能够拆卸任意一个所述固定结构3,以解除该所述固定结构3对所述柔性罩壳2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的固定,此时,由于另一个所述固定结构3依旧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柔性罩壳2固定,维修人员能够将所述柔性罩壳2自拆卸完成的一端向另一端翻转,同样能够实现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自所述柔性罩壳2内取出时,同时,由于未拆卸的所述固定结构3依旧固定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柔性罩壳2,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成后不需要寻找所述柔性罩壳2的位置,能够直接将所述柔性罩壳2重新翻转,使其重新包裹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1,进一步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柔性罩壳2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通过螺钉将所述柔性罩壳2对应凹陷至所述连接槽13内的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槽13的槽底,以保证连接强度;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罩壳2的凹陷部位对应所述连接槽13贯设有配合孔26,以形成配合段27,所述配合段27位于所述连接槽13内,且与所述连接槽13的侧壁贴合,所述配合段27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槽13的侧壁固定连接,由于所述配合段27位于所述连接槽13内,当所述柔性罩壳2通过自身弹力向所述配合段27施加拉力时,所述连接槽13能够抵住所述配合段27,分解部分拉力,以降低粘接处的拉力强度,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材料的用量,节约制造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100。所述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包括电子消费领域的耳机、音响、充电宝、传统家电和各种数码产品;也可以包括网络通信领域的手机、电话以及其它各种终端和局端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扣合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凹设有安装槽;
柔性罩壳,包覆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柔性罩壳对应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呈弹性设置的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弹性系数;以及,
固定结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柔性罩壳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盖板的周侧边缘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接触,用于将所述柔性罩壳压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对应多个所述连接孔设有多个凸部;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各所述紧固螺钉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螺纹安装至所述凸部上,以紧固所述盖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罩壳包括:
主体,包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局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呈开口设置;
第一环段,与所述主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环段的内孔形成所述安装孔;以及,
第二环段,连接所述第一环段,所述第二环段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贴合;
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二环段压紧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且将所述第一环段紧压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所述限制环设于所述第二环段的内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盖板的周侧边缘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接触,用于将所述柔性罩壳压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盖板朝向安装槽的槽底的一端凸设有环形抵接部,所述环形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环段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抵接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槽壁的两端均凸设有凸筋,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环段抵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环段抵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环包括弹性细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背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凹设有连接槽;
所述柔性罩壳对应所述连接槽的部分凹陷设置,以能够嵌设至所述连接槽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凹陷部位对应所述连接槽贯设有配合孔,以形成配合段,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连接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贴合。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2322985028.2U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1058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85028.2U CN221058592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85028.2U CN221058592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8592U true CN221058592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19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85028.2U Active CN221058592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8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74772A1 (en)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CN221058592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622983U (zh) 电连接器插孔
CN209516124U (zh) 三芯过孔塑胶连接器
CN213878280U (zh) 可快速拆装的电池模块及电子产品
JP6915024B2 (ja) 電池製品
CN212752570U (zh) 耳机外壳、耳机头以及头戴式耳机
WO2022077661A1 (zh) 螺丝锁敷组件以及扬声器
KR102550202B1 (ko) 커넥터
CN220088761U (zh)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2875999U (zh) 盒体和机顶盒
CN213906871U (zh) 耳机
CN219917822U (zh) 铜件与电连接器壳体的固定结构以及电连接器
CN210517127U (zh) 一种用在连接器上的后装内齿阻退盖结构
CN220872799U (zh) 铰链和智能眼镜
CN216355020U (zh) 防水电机连接器
CN212005766U (zh) 一种卡扣式拼装打火机
CN221054131U (zh) 密封装置
CN216447625U (zh) 一种波纹管接头专用变径模块
CN212485636U (zh) 一种一体壳式充电枪
CN214799793U (zh) 一种不用打孔的套布结构
CN217691910U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的紧固装置
CN217813028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装配式窗套用安装结构
CN218182639U (zh) 一种半包设计的网络接口
CN211238589U (zh) 一种高性能射频漏缆连接器卡接结构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