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8761U -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8761U
CN220088761U CN202321474946.2U CN202321474946U CN220088761U CN 220088761 U CN220088761 U CN 220088761U CN 202321474946 U CN202321474946 U CN 202321474946U CN 220088761 U CN220088761 U CN 220088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roove
movable
connecting seat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 Bu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 Bu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 Bu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 Bu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8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8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8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卡接组件用于连接主体及连接带,卡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卡接杆,连接带的一端连接连接座,主体的一侧壁开设扣合槽,连接座通过限位机构扣接于扣合槽内,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连接带绕主体旋转,卡接杆包括杆体、凸杆及活动杆,连接座内套接杆体,杆体的一端连接凸杆,杆体的另一端轴向活动连接活动杆,活动杆背向杆体的一端及凸杆分别凸出于连接座相对的两端外,并卡接于扣合槽内。通过活动杆与杆体之间的轴向活动连接,在拆装时,可将活动杆收纳于杆体内,进而实现快速的拆装,有效的减低了连接带与主体之间的拆装难度,提升了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知。

Description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可穿戴设备一般包括设备的主体及连接带,其主体用于向用户展示可视信息,连接带用于将主体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脚部或腕部。
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为了方便连接带与主体之间的拆装安装,通常采用卡接组件连接主体与连接带,随着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采用隐藏式的卡接组件将设备主体和连接带之间进行软连接。以手表为例,表带通过隐藏在表带内的生耳等紧固件固定于表盘上。
但隐藏式的卡接组件一般与连接带穿接,如生耳直接穿接于表带内,通过拨动生耳凸出于表带两端的活动轴,以完成表带与表盘之间的拆装,但在拆装过程中,因生耳尺寸较小,生耳两端的活动轴的拨动较为困难,进而导致连接带与主体之间的拆装困难,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旨在实现主体与连接带之间的便携式拆装,提高可穿戴设备部件更换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卡接组件,用于连接主体及连接带,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卡接杆,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所述主体的一侧壁开设扣合槽,所述连接座通过限位机构扣接于所述扣合槽内,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带绕所述主体旋转,所述卡接杆包括杆体、凸杆及活动杆,所述连接座内套接所述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凸杆,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轴向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背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及所述凸杆分别凸出于所述连接座相对的两端外,并卡接于所述扣合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需要将所述主体及所述连接带进行连接时,将所述活动杆沿轴向朝向所述杆体移动,并将所述连接带随所述连接座进入所述扣合槽内,将所述活动杆沿轴向背向所述杆体移动,完成所述连接带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在需要拆卸时,将所述活动杆沿轴向朝向所述杆体移动,将所述连接带随所述连接座抽离所述扣合槽,即可完成拆卸工作,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有效的减低了所述连接带与所述主体之间的拆装难度,提升了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知。
进一步,所述扣合槽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内凹形成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凸杆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所述活动杆背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更进一步,所述杆体背向所述凸杆的一端内凹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底部。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连接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远离所述活动槽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杆体的一端。
更进一步,所述杆体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拨动槽,所述拨动槽与所述活动槽连通,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壁连接拨动杆,所述拨动杆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拨动槽外。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上开设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拨动槽连通,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开设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与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以使所述拨动杆凸出于所述连接带外。
更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为嵌合块,所述扣合槽的一侧壁内凹形成嵌合孔,所述嵌合孔与所述嵌合块位置对应,以使所述嵌合块扣接于所述嵌合孔内。
更进一步,所述扣合槽背向所述嵌合孔的一侧壁贯穿所述主体形成开口部。
再进一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连接座套啤一体成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及连接带,所述主体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带,所述卡接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卡接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组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组件装配状态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主体 10 扣合槽 110
第一卡接孔 111 嵌合孔 120
连接带 20 第一避让槽 210
连接座 30 第二避让槽 310
穿接槽 320 卡接杆 40
杆体 410 拨动槽 411
凸杆 420 活动杆 430
拨动杆 440 嵌合块 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接组件,以应用在手表中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卡接组件用于连接主体10及连接带20,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为表盘,所述连接带20为表带,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连接座30及卡接杆40,所述连接带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30,所述连接座30与所述连接带20套啤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0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连接带20,具体地,所述连接座30朝向所述连接带20的一面设置插接块,所述连接带20朝向所述连接座30的一面内凹形成插接槽,通过将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以将所述连接座30固定于所述连接带20上,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实现所述连接带20或所述连接座30的单独更换,方便用户更换维护。优选地,所述插接块上设置防倒退机构,所述防倒退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插接块脱离所述插接槽。
所述主体10的一侧壁开设扣合槽110,所述连接座30通过所述卡接杆40卡接于所述扣合槽110内,以实现所述主体10与所述连接带20之间的连接。所述卡接杆40包括杆体410、凸杆420及活动杆430,所述连接座30内套接所述杆体410,具体地,所述连接座30内开设穿接槽320,所述穿接槽320贯穿所述连接座30,并与外部连通,所述杆体410套接于所述穿接槽320内。所述杆体410的一端连接所述凸杆420,所述杆体4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430,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及所述凸杆420分别凸出于所述连接座30相对的两端外,并卡接于所述扣合槽110内。
可以理解地,所述扣合槽110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内凹形成第一卡接孔111及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111与所述第二卡接孔相对设置,所述凸杆420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111内,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以实现所述连接座30与所述扣合槽110之间的卡接工作,进而完成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连接固定。
所述杆体410背向所述凸杆420的一端轴向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430,在需要将所述主体10及所述连接带20进行连接时,将所述活动杆430沿轴向朝向所述杆体410移动,并将所述连接带20随所述连接座30进入所述扣合槽110内,将所述活动杆430沿轴向背向所述杆体410移动,完成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安装固定;在需要拆卸时,将所述活动杆430沿轴向朝向所述杆体410移动,将所述连接带20随所述连接座30抽离所述扣合槽110,即可完成拆卸工作。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有效的减低了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拆装难度,提升了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知。
具体地,所述杆体410背向所述凸杆420的一端内凹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杆430朝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底部,可以理解地,常态下时,所述活动杆430部分置于所述活动槽内,在需要进行拆装时,将所述活动杆430沿朝向所述活动槽的底部方向移动,即可将所述活动杆430全部容纳于所述活动槽内,进而使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脱离所述第二卡接孔,进而完成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拆装工作,通过弹性连接的方式,在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完成拆装后,所述活动杆430可自动回位,即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重新置于所述活动槽外,使拆装的过程更为便捷,进一步提升了所述卡接组件的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连接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远离所述活动槽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430朝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在所述活动杆430沿朝向所述活动槽的底部方向移动时,压缩所述回位弹簧,使所述活动杆430全部容纳于所述活动槽内,在完成拆装后,所述回位弹簧可释放弹力,使所述活动杆430沿背向所述活动槽的底部方向回位,进而使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重新置于所述活动槽外,且通过设置所述回位弹簧,可于常态情况下为所述活动杆430提供支撑力,避免所述活动杆43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移,进而影响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连接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410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拨动槽411,所述拨动槽411连通所述活动槽,所述活动杆430的外侧壁连接拨动杆440,所述拨动杆440远离所述活动杆430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动槽,并凸出于所述拨动槽411外,优选地,所述拨动杆440垂直于所述活动杆430,通过设置所述拨动杆440,可通过拨动所述拨动杆440,使所述活动杆430沿所述杆体410的轴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活动槽的底部。优选地,所述连接座30上开设第一避让槽210,所述连接带20朝向所述连接座30的一端开设第二避让槽310,所述第一避让槽210与所述拨动槽411连通,所述第二拨动槽411与所述第一拨动槽411连通,以使所述拨动杆440凸出于所述连接带20外,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避让槽210及所述第二避让槽310与所述拨动槽411的大小一致,因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连接座30之间套啤一体成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避让槽210及所述第二避让槽310,可避免所述连接带20及所述连接座30影响所述拨动杆440的移动,进而影响所述活动杆430的轴向移动,影响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便携拆装。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30通过限位机构扣接于所述扣合槽110内,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带20绕所述主体10旋转,可以理解地,所述凸杆420及所述活动杆430背向所述杆体410的一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111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内,其卡接并非完全固定,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所述连接带20将沿所述杆体410的轴向转动,进而导致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固定较为不稳定,影响用户的感知,通过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可有效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嵌合块50,所述扣合槽110的一侧壁内凹形成嵌合孔120,所述嵌合孔120与所述嵌合块50位置对应,以使所述嵌合块50扣接于所述嵌合孔120内可以理解地,所述嵌合孔120与所述嵌合块50的大小一致,通过所述嵌合孔120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嵌合块50的外侧壁,以限制所述连接座30沿所述杆体410的轴向转动,进而限制所述连接带20沿所述杆体410的轴向转动。进一步地,为避免所述嵌合块50影响所述连接座30与所述扣合槽110之间的卡接工作,所述扣合槽110背向所述嵌合孔120的一侧壁贯穿所述主体10形成开口部,将所述连接座30沿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扣合槽110内,所述嵌合块50可自然进入所述嵌合孔120内,进而完成所述连接带20与所述主体10之间的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10及连接带20,所述主体10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带20,所述卡接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卡接组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接组件,用于连接主体及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卡接杆,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所述主体的一侧壁开设扣合槽,所述连接座通过限位机构扣接于所述扣合槽内,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带绕所述主体旋转,所述卡接杆包括杆体、凸杆及活动杆,所述连接座内套接所述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凸杆,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轴向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背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及所述凸杆分别凸出于所述连接座相对的两端外,并卡接于所述扣合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内凹形成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凸杆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所述活动杆背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背向所述凸杆的一端内凹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杆体的一端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连接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远离所述活动槽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杆体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拨动槽,所述拨动槽与所述活动槽连通,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壁连接拨动杆,所述拨动杆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拨动槽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开设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拨动槽连通,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开设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与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以使所述拨动杆凸出于所述连接带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嵌合块,所述扣合槽的一侧壁内凹形成嵌合孔,所述嵌合孔与所述嵌合块位置对应,以使所述嵌合块扣接于所述嵌合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背向所述嵌合孔的一侧壁贯穿所述主体形成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连接座套啤一体成型。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及连接带,所述主体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卡接组件。
CN202321474946.2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20088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946.2U CN22008876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946.2U CN22008876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8761U true CN220088761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7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946.2U Active CN22008876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8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8439U (zh) 一种插扣
CN220088761U (zh) 一种卡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0928169A (zh) 智能手表
CN110200361B (zh) 表带调节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6316035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289280U (zh) 充电枪
CN210895009U (zh) 智能手表
CN211672727U (zh) 手表及手表的弹性定位转轴连接结构
CN210612569U (zh) 一种消毒柜热敏电阻固定结构
CN113854713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558689B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穿戴产品
CN218918076U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6453715U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1128286A1 (zh) 电子设备及扣装模块
CN113854715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4483524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腕戴设备
CN209750010U (zh) 腕戴设备
CN219047610U (zh)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CN220253654U (zh) 连接器
CN212661278U (zh) 表带快装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18971583U (zh) 一种控制柜用快速连接件
JP3143347B2 (ja) スナップボタン
CN210809555U (zh) 连接结构及手环
CN212630111U (zh) 一种磁性按扣
CN216653690U (zh) 卡扣组件及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