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9782U -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49782U CN221049782U CN202322673521.0U CN202322673521U CN221049782U CN 221049782 U CN221049782 U CN 221049782U CN 202322673521 U CN202322673521 U CN 202322673521U CN 221049782 U CN221049782 U CN 221049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body
- unmanned vehicle
- main body
- partition plate
- body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无人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和隔板,车身主体内形成有可用于储物的第一容置空间,隔板以可拆卸的方式铺设于车身主体内使得第一容置空间沿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被隔板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位于隔板与底板之间,即位于隔板下方的第三容置空间,另一部分为位于隔板上方的第二容置空间。从而通过可拆卸的隔板,能够根据储物需求对车身内部空间进行分区,实现了对车身主体内的空间的合理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无人车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比如无人物流车领域。但现有的无人车,其内部通常是一个单一的储物空间,没有根据不同的储物需求进行分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以能够根据储物需求对车身内部空间进行分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和隔板;
所述车身主体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车身主体的底板相对间隔设置并以可拆卸的方式铺设于所述车身主体内,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被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二容置空间和位于下方的第三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有多块,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每个所述隔板均可独立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车身主体的车门门槛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排的设有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为所述车门门槛;
所述隔板的两端搭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且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还分别设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
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连接件相螺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长条孔。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周侧边沿形成有朝向所述车身主体的底部弯折的翻边部;
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边梁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一翻边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边梁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位于第一边梁的外侧,所述第二翻边部位于第二边梁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隔板的支撑梁,多个所述支撑梁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隔板的拼缝处盖设有板条。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和隔板,车身主体内形成有可用于储物的第一容置空间,车身主体的底部形成有底板,隔板以可拆卸的方式铺设于车身主体内,且隔板与车身主体的底板相对并间隔预定的距离,使得第一容置空间沿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被隔板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位于隔板与底板之间,即位于隔板下方的第三容置空间,另一部分为位于隔板上方的第二容置空间。
因此,通过在车身主体内设置可拆卸的隔板,使车身主体内的空间具有两种形态,即隔板拆除时,车身主体内的空间为处于最大化的状态的第一容置空间,以能够放置大件货物;当隔板安装于车身主体内时,车身主体内的空间被分隔为一个位于上方且容量较大的第二容置空间和一个位于下方且容量较小的第三容置空间,位于上方的较大的第二容置空间可用作载物空间,并通过车身主体上的车门进行开闭,以便于货物取放,而位于下方的较小的第三容置空间可用于放置取用不频繁的物品,比如维修工具或者备用动力电池等,并通过拆卸隔板以对物品进行取放。从而通过可拆卸的隔板,能够根据储物需求对车身内部空间进行分区,实现了对车身主体内的空间的合理利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因而所述无人车也具有无人车车身结构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安装隔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车身结构拆除隔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车身主体,11-第一边梁,12-第二边梁,13-支撑梁,2-隔板,21-第一翻边部,22-第二连接孔,3-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无人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1和隔板2,车身主体1内形成有可用于储物的第一容置空间,车身主体1的底部形成有底板,隔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铺设于车身主体1内,且隔板2与车身主体1的底板相对并间隔预定的距离,使得第一容置空间沿车身主体1的高度方向被隔板2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位于隔板2与底板之间,即位于隔板2下方的第三容置空间,另一部分为位于隔板2上方的第二容置空间。
因此,通过在车身主体1内设置可拆卸的隔板2,使车身主体1内的空间具有两种形态,即隔板2拆除时,车身主体1内的空间为处于最大化的状态的第一容置空间,以能够放置大件货物;当隔板2安装于车身主体1内时,车身主体1内的空间被分隔为一个位于上方且容量较大的第二容置空间和一个位于下方且容量较小的第三容置空间,位于上方的较大的第二容置空间可用作载物空间,并通过车身主体1上的车门进行开闭,以便于货物取放,而位于下方的较小的第三容置空间可用于放置取用不频繁的物品,比如维修工具或者备用动力电池等,并通过拆卸隔板2以对物品进行取放。从而通过可拆卸的隔板2,能够根据储物需求对车身内部空间进行分区,实现了对车身主体1内的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隔板2设置有多块,多块隔板2沿车身主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多块隔板2分别与车身主体1可拆卸连接,以能够进行独立拆装。
比如,隔板2设有三块,三块隔板2分别设于车身主体1的车尾、车身中部和车头,在对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物品进行取放时,可根据放置的具体位置,将与该物品相对位置处的隔板2拆除即可。相对于在车身主体1内安装一整块隔板2,设置多块小隔板2进行拼接,也使隔板2的拆装更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主体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车门,当车身主体1内未安装隔板2时,车门用于对第一容置空间进行开闭,以能够从第一容置空间取放货物,当车身主体1内安装了隔板2时,车门用于对第二容置空间进行开闭,以能够从第二容置空间取放货物。
车身主体1与车门的底部设有车门门槛,隔板2与车门门槛平齐,以能够更方便地从第二容置空间进行货物取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主体1设有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的长度方向均沿车身主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沿车身主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均位于车身主体1的靠下的位置,且其中第一边梁11为上述的车门门槛。
隔板2沿车身主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搭接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上,且隔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比如,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边梁11与第二边梁12上还分别设有内螺纹连接件,且内螺纹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隔板2与第一连接孔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孔22,紧固件比如紧固螺钉的螺杆能够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一连接孔并与内螺纹连接件相螺接,且紧固螺钉的螺帽紧压于隔板2上,从而实现隔板2与车身主体1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孔22为长条孔,以便于与第一连接孔进行对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板2的周侧形成有朝向车身主体1的底部弯折的翻边部,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隔板2的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隔板2朝向第一板梁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一翻边部21,隔板2朝向第二边梁12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二翻边部,当隔板2铺设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上时,第一翻边部21位于第一边梁11的外侧,第二翻边部位于第二边梁12的外侧,即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位于第一翻边部21和第二翻边部之间;从而通过向下弯折的翻边能够有效避免灰尘或雨水等流入下层的第三容置腔室。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之间设有多根支撑梁13,多个支撑梁13沿车身主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梁13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上,从而当隔板2铺设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上时,能够通过支撑梁13对隔板2进行支撑,以提高隔板2的支撑强度,提高隔板2的承重力;且支撑梁13也可拆卸,以便于从第三腔室内取放物品。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隔板2为钢板,以保证隔板2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设置的多块隔板2,在任意相邻的两块隔板2的拼缝处盖设有板条3,以避免灰尘雨水等落入下方的第二容置腔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无人车车身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无人车包括无人车车身结构,因此无人车具有无人车车身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主体和隔板;
所述车身主体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车身主体的底板相对间隔设置并以可拆卸的方式铺设于所述车身主体内,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被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二容置空间和位于下方的第三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多块,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每个所述隔板均可独立拆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车身主体的车门门槛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排的设有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为所述车门门槛;
所述隔板的两端搭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且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还分别设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
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连接件相螺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长条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周侧边沿形成有朝向所述车身主体的底部弯折的翻边部;
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边梁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一翻边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边梁一侧的翻边部为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位于第一边梁的外侧,所述第二翻边部位于第二边梁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隔板的支撑梁,多个所述支撑梁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隔板的拼缝处盖设有板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钢板。
10.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车身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73521.0U CN221049782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73521.0U CN221049782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49782U true CN221049782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22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73521.0U Active CN221049782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49782U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22673521.0U patent/CN2210497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20113B2 (ja) | 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 |
CN110436066A (zh) | 冷藏集装箱 | |
CN221049782U (zh) | 无人车车身结构及无人车 | |
CN114614184A (zh) | 放置层架、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 |
CN202183424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箱组件 | |
CN214984885U (zh) | 充电模块及包括其的换电站、储能站 | |
CN213660544U (zh) | 一种电池柜 | |
CN217836912U (zh) | 支撑结构及冷藏集装箱 | |
CN110600646A (zh) | 一种电动叉车的电池箱及使用该电池箱的电动叉车 | |
CN215042213U (zh) | 充电仓组件、模块化换电站及储能站 | |
CN220925123U (zh) | 换电站用集装箱及换电站 | |
CN218877414U (zh) | 防雨棚的隔板组件和车辆 | |
CN216958334U (zh) | 电池箱及具有其的矿车 | |
CN114987269A (zh) | 模块化换电站的装配方法 | |
CN217606953U (zh) | 新能源汽车用耐久电池包箱体 | |
CN220821795U (zh) | 一种电池箱壳 | |
CN219626804U (zh) | 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 |
CN220400780U (zh) | 一种多层电池模组组装结构及电池包 | |
CN219468283U (zh) | 一种组合式托盘围板箱 | |
CN208247949U (zh) | 电池箱固定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162736U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顶板模组及轨道车辆 | |
CN220374630U (zh) |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的车身结构 | |
WO2022143918A1 (zh) | 叠置箱形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216446594U (zh) | 箱体侧部结构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116494751B (zh) | 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