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4765U - 磨豆机 - Google Patents

磨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4765U
CN221044765U CN202322789450.0U CN202322789450U CN221044765U CN 221044765 U CN221044765 U CN 221044765U CN 202322789450 U CN202322789450 U CN 202322789450U CN 221044765 U CN221044765 U CN 221044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bean
grinder
bean grinder
gr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894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适
姜金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7894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4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4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4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磨豆机,包括主机、外壳组件、第二磨刀及止转导向机构,外壳组件可拆卸设置于主机上,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磨刀;第二磨刀转动设置于主机上,第二磨刀用于与第一磨刀相配合以进行磨豆作业,第一磨刀能够相对第二磨刀沿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止转导向机构设置于第一磨刀与外壳组件之间,止转导向机构用于限制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从而保证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旋转,且第一磨刀的中心也不会发生偏移,从而确保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始终不变,进而保证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均匀。

Description

磨豆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磨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磨豆机通常采用调节机构带动第一磨刀相对第二磨刀上下升降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从而以能够研磨出不同粒径的粉料,由于调节机构往往不好控制,致使磨豆机在研磨过程中第一磨刀容易发生跳动旋转,使得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不断变化,进而导致磨豆机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均匀的磨豆机。
一种磨豆机,包括:
主机;
外壳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磨刀;
第二磨刀,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第二磨刀用于与所述第一磨刀相配合以进行磨豆作业,所述第一磨刀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磨刀沿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磨刀与所述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以及
止转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磨刀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转导向机构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第一磨刀和所述外壳组件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磨刀和所述外壳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的数量为至少2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磨刀在所述第一磨刀自身的轴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磨刀之间设置有轴向传动机构,所述调节件能够通过所述轴向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磨刀相对所述第二磨刀沿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向传动机构包括螺纹传动结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包括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一磨刀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所述调节件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内螺纹,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件而调节所述第一磨刀在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的数量至少为2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外螺纹之间的间距≧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的导向距离A满足3≦A≦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主机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豆机为一种带有磨豆功能的咖啡机。
本申请提供的磨豆机,第一磨刀能够相对第二磨刀沿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从而以能够研磨出不同粒径的粉料,并且第一磨刀与外壳组件之间设置有止转导向机构,该止转导向机构用于限制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从而保证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旋转,且第一磨刀的中心也不会发生偏移,从而确保第一磨刀与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始终不变,进而保证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均匀。此外,外壳组件与主机设置成可拆卸连接,使得外壳组件能够从主机上取下,进而方便清洗第一磨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磨豆机的剖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研磨杯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研磨杯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研磨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磨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磨豆机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磨豆机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磨豆机1,该磨豆机1用于将豆料研磨成粉料,该豆料可以为咖啡豆、黄豆、黑豆等;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磨豆机1可以为一种带有磨豆功能的咖啡机,此时该豆料具体为咖啡豆。
同时参考图1及图8,该磨豆机1包括主机20、外壳组件100、第二磨刀30及止转导向机构400,外壳组件100可拆卸设置于主机20上,外壳组件100上设置有第一磨刀110;第二磨刀30转动设置于主机20上,第二磨刀30用于与第一磨刀110相配合以进行磨豆作业,第一磨刀110能够相对第二磨刀30沿第一磨刀110的轴向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110与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止转导向机构400设置于第一磨刀110与外壳组件100之间,止转导向机构400用于限制第一磨刀110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
本申请提供的磨豆机1,第一磨刀110能够相对第二磨刀30沿第一磨刀110的轴向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110与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从而以能够研磨出不同粒径的粉料,并且第一磨刀110与外壳组件100之间设置有止转导向机构400,该止转导向机构400用于限制第一磨刀110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从而保证第一磨刀110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旋转,且第一磨刀110的中心也不会发生偏移,从而确保第一磨刀110与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始终不变,进而保证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均匀。此外,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设置成可拆卸连接,使得外壳组件100能够从主机20上取下,进而方便清洗第一磨刀110。
如图2所示,止转导向机构400包括定位柱410和定位孔420,第一磨刀110和外壳组件100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柱410,第一磨刀110和外壳组件100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定位孔420,定位柱410插设于定位孔420中。
止转导向机构400的数量为至少2个,以确保第一磨刀11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第一磨刀110与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始终不变,进而以使得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更加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止转导向机构400的数量为3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止转导向机构400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3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进一步地,止转导向机构400的导向距离A满足3mm≦A≦50mm,以确保第一磨刀110与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的范围能够使得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覆盖行业内粉料的所有粒径粗细。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磨刀110在第一磨刀110自身的轴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10mm。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磨豆机1还包括调节件107,调节件107与第一磨刀110之间设置有轴向传动机构301,调节件107能够通过轴向传动机构301带动第一磨刀110相对第二磨刀30沿第一磨刀110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轴向传动机构301包括螺纹传动结构,螺纹传动结构包括螺纹配合的外螺纹302和内螺纹303,第一磨刀11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302,调节件10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303,以通过旋转调节件107而调节第一磨刀110在第一磨刀110的轴向上的位置。如此,通过旋转调节件107能够驱动第一磨刀110沿自身的轴向进行上下移动,以改变第一磨刀110在自身轴向上的位置,进而改变第一磨刀110和第二磨刀30之间的磨豆间隙202。
在一实施例中,外螺纹302的数量至少为2条,以确保第一磨刀110在自身轴向上的位置调节更稳定,从而以使得研磨得到的粉料的粒径粗细更加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外螺纹302之间的间距≧5mm,避免因相邻两个外螺纹302之间的间距过小,导致调节件107的旋转的角度过大而增加用户的操作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件10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件107转动的把手部,以便于向调节件107施加驱动调节件107的旋转的作用力,进而以方便调节磨豆间隙202。把手部的形状不限,只需要设计为便于施力扭动的形状即可。
如图2及图8所示,该磨豆机1还包括豆仓200,豆仓200设置于外壳组件100上,外壳组件100和豆仓200共同组成研磨杯组件10。豆仓200包括固定仓210、活动门220和旋转复位装置230,固定仓210用于收容豆料;固定仓210设置有出料口211,具体地,出料口211设置在固定仓210的底部,出料口211与第一磨刀110对应设置;活动门220转动设置于固定仓210并与出料口211对应设置,活动门220能够相对固定仓210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11,旋转复位装置230设置于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之间,旋转复位装置230用于使活动门220在无外力作用下出料口211保持关闭状态。
上述研磨杯组件10,通过在豆仓200的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之间设置旋转复位装置230,该旋转复位装置230能够使活动门220在无外力作用下出料口211保持关闭状态,不仅结构简单可靠,而且在将该研磨杯组件10应用于磨豆机1时,外壳组件100取出磨豆机1的主机20后活动门220将出料口211自动关闭而不会漏豆,同时还能保证当外壳组件100取出磨豆机1的主机20后活动门220不能轻易被徒手拨动而将出料口211打开;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豆仓与磨刀分体设置的方式而言,通过将豆仓200和设置有第一磨刀110的外壳组件100组合在一起,使得豆仓200和第一磨刀110的装配与拆卸工作更加便捷,同时二者组合后,产品模块化设计更加集中,可以减少产品的体积,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且二者组合后的产品更加容易保存,不易丢失零配件。
在一实施例中,豆仓200还包括旋转限位机构,旋转限位机构设置于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之间,以限制活动门220相对固定仓210的旋转角度,避免因活动门220的旋转角度过大而增加用户开闭出料口211的操作难度。在一实施例中,活动门220相对固定仓210的旋转角度≦180°,避免因活动门220的旋转角度过大而增加用户开闭出料口211的操作难度。在一实施例中,旋转复位装置230的扭力≧0.1Kgf/cm2,避免因旋转复位装置230的扭力过小导致活动门220无法实现自动旋转复位。
如图2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旋转复位装置230包括扭簧232。扭簧232具有结构简单,旋转复位可靠的优点。活动门220能够相对固定仓210绕第一中心轴线转动,扭簧232设置于第一中心轴线处,活动门220和固定仓210的中心轴线皆为第一中心轴线。通过将扭簧232设置于第一中心轴线,使得豆仓200的结构更简单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出料口211在打开状态以及关闭状态时,出料口211的口径皆大于0。也就是说,出料口211在关闭状态时并不是完全关闭而是局部关闭。
如图3及图4所示,活动门220设置有遮挡部221,遮挡部221与出料口211的边界之间形成门缝212,遮挡部221能够被活动门220带动相对出料口211转动,以改变门缝212的大小,以使门缝212在出豆状态和封豆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门缝212处于出豆状态时,门缝212具有第一口径,以使豆料能够经过门缝212移出至固定仓210外;当门缝212处于封豆状态时,门缝212具有第二口径,0<第二口径<第一口径,以使豆料不能穿过门缝212而被限位于固定仓210内。
具体地,出料口211和遮挡部2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出料口211间隔设置于固定仓210的底部,多个遮挡部221分别与多个出料口211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多个出料口211,以提高出豆效率。进一步地,固定仓21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挡筋214,相邻两个挡筋214之间形成出料口211,挡筋214朝向出料口211的侧壁构成出料口211的边界。
具体地,活动门220和固定仓210位于第一中心轴线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一轴孔213,扭簧232收容于第一轴孔213内。进一步地,挡筋21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5,遮挡部2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22,第一安装孔215和第二安装孔222均与第一轴孔213相连通,且第一安装孔215和第二安装孔222均沿第一轴孔213的径向延伸,扭簧232的一端限位于第一安装孔215内,扭簧232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二安装孔222内。
进一步地,当门缝212处于封豆状态时,门缝212的第二口径≦50mm,避免因门缝212的口径过大导致豆仓200内的豆料经门缝212漏出。在一实施例中,出料口211的口径≧5mm,避免因出料口211的口径过小导致豆仓200内的豆料无法经出料口211移出。
如图5所示,活动门220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门220转动的连接部223,连接部223由活动门220向外延伸形成,进一步地,活动门220部分收容于固定仓210内,固定仓21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216,连接部223经通槽216伸出于固定仓210外。
进一步地,连接部223能够与通槽216的两端相抵持,以限制活动门220的转动角度。具体地,活动门220转动时,连接部223在通槽216中转动;设定顺时针转动活动门220,当转动至出料口211完全打开后,连接部223与通槽216的一端抵持,活动门220转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活动门220不能再继续顺时针转动,确保出料口211正确打开;关闭时,逆时针转动活动门220,连接部223与通槽216的另一端抵持,活动门220转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活动门220不能再继续逆时针转动,确保出料口211正确关闭。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豆仓200还包括第一动力机构240,第一动力机构240具有活动组件241,连接部223与活动组件241之间还设置有传动组件250,活动组件241能够通过传动组件250带动活动门220转动。
当将研磨杯组件10应用于磨豆机1时,由于豆仓200单独配置有第一动力机构240,第一动力机构240能够驱动活动门220转动,以控制出料口211的自动化开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预先控制第一动力机构240驱动活动门220转动以关闭出料口211,从而可以有效阻止豆仓200内的豆料经出料口211掉落至磨豆机1的研磨腔21,与此同时控制磨豆机1的研磨组件201延迟对研磨腔21内的豆料的研磨作业时间,从而可确保研磨组件201将研磨腔21内的全部豆料研磨完毕而不再残留豆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磨豆机1的出粉量,还可以有效提升研磨组件201的拆卸以及研磨腔21的清洁便捷性。
豆仓200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动力机构240电连接,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第一动力机构240的运行,从而以控制出料口211的自动化开闭。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磨豆机1还包括第二动力机构40,主机20内设置有研磨腔21,第二磨刀30与第一磨刀110共同构成研磨组件201,研磨组件201设置于研磨腔21内,第二动力机构40与第二磨刀30传动连接,第二动力机构40用于驱动第二磨刀30转动,以使第二磨刀30与第一磨刀110相配合以进行磨豆作业。
控制模块与第二动力机构40电连接,控制模块还能够控制第二动力机构40的运行,当研磨腔21内的全部豆料研磨完毕以后,控制模块能够预先控制第一动力机构240驱动活动门220运动以关闭出料口211之后,再控制第二动力机构40停止工作,从而确保研磨组件201将研磨腔21内的全部豆料研磨完毕以后而不再残留豆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磨豆机1的出粉量,还可以有效提升研磨组件201的拆卸以及研磨腔21的清洁便捷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活动组件241能够沿自身的轴向移动,或者绕自身的轴向转动。也就是说,第一动力机构240带动活动组件241沿自身的轴向移动,或者绕自身的轴向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250带动活动门220转动。
如图7所示,可选地,传动组件250包括齿轮传动结构,第一动力机构240还包括第一动力马达242,第一动力马达242与活动组件241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一动力马达242的传动转速为10~3000RPM。
具体地,活动组件241包括动力轴243,齿轮传动结构包括齿条251和齿轮252,齿条251设置于连接部223的外侧壁上,齿轮252设置于动力轴243的一端,齿条251和齿轮252相啮合,第一动力马达242能够驱动动力轴243绕自身的轴向转动,以带动齿轮252绕动力轴243的轴向同步转动,进而通过齿条251和齿轮252之间的啮合传动带动活动门220相对固定仓210转动。
如图2所示,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260,防止活动门220转动过程中产生偏向。定位机构260包括定位凸起261和定位槽262,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凸起261,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槽262,定位凸起261插设于定位槽262中。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仓210设置有定位凸起261,定位凸起261设置于固定仓210的底部,定位凸起261环绕固定仓210的中心轴线设置,活动门220设置有定位槽262,定位槽262环绕活动门220的中心轴线设置,定位凸起261与定位槽262同轴设置。
固定仓210内设置有内盖270,内盖270用于限制豆料在研磨过程中的跳动。进一步地,内盖270与固定仓210的内壁之间具有出豆间隙272;内盖270的截面积小于固定仓210的截面积,以保证豆料可以从出豆间隙272进入出料口211进行下料。
固定仓210的底部内侧还设置有连接柱280,连接柱280位于固定仓210的中心轴向上,内盖270设置于连接柱280上。进一步地,连接柱280的轴向上设置有第一轴孔213,连接柱280的轴向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轴孔213相连通的第二轴孔281,第二轴孔281位于第一轴孔213的上方,内盖270具有连接杆271,连接杆271依次插设于第二轴孔281和第一轴孔213中,扭簧232套设于连接杆271的外侧。
豆仓200还包括紧固件290,紧固件290穿过活动门220和连接杆271,以将内盖270固定于连接柱280上。具体地,紧固件290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紧固件,连接杆271的轴向上设置有固定孔272,紧固件290穿过活动门220并与固定孔272相配合,以将内盖270可拆卸固定于连接柱280上。
如图2所示,外壳组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架101和下支架102,下支架102可拆卸设置于主机20上,具体地,下支架102可拆卸设置于研磨腔21内,豆仓200安装于上支架101上,第一磨刀110安装于下支架102上,更具体地,第一磨刀110卡持于下支架102上,调节件107位于固定仓210和下支架102之间,调节件107部分收容于下支架102内,且调节件107与上支架101之间还设置有旋转定位结构,防止调节件107转动过程中产生偏向,该旋转定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与固定仓210和活动门220之间设置的定位机构260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固定仓2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03,上支架1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04,豆仓2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05,第一固定件105穿过第一固定柱103和第二固定柱104,以固定连接固定仓210和上支架101。第一固定件105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紧固件,以实现固定仓210和上支架101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活动门220设置有用于供第一固定柱103穿设的避位孔。
进一步地,上支架101的顶部还设置有支撑环106,活动门220承载在支撑环106上,支撑环106能够给活动门220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以提高豆仓200的安装稳定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106绕第一磨刀110的轴向设置,并与出料口211对应设置。出料口211输出的豆料能够穿过支撑环106的内腔然后掉落至研磨组件201上。
第一磨刀110包括磨盘固定座111和磨盘112,磨盘固定座111设置于外壳组件100上,磨盘112设置于磨盘固定座111上。具体地,磨盘固定座111和磨盘112均为中空结构,磨盘固定座111设置于下支架102上,磨盘112套设固定在磨盘固定座111内,磨盘112的内径由上至下先减小后增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磨盘1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研磨筋。研磨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研磨筋沿磨盘112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00设置有定位柱410,第一磨刀110设置有定位孔420,更具体地,下支架102上设置有定位柱410,磨盘固定座111上设置有定位孔420,定位柱410和定位孔42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定位柱410间隔设置于下支架102上,多个定位孔420间隔设置于磨盘固定座111上,多个定位柱410分别与多个定位孔420一一对应。
具体地,定位柱410由下支架102的底部向下支架102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磨豆机1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00,第二固定件500穿过上支架101和定位柱410,以固定连接上支架101和下支架10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500为螺纹紧固件,以实现上支架101和下支架102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5所示,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600,该锁定结构60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活动卡扣结构。由于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之间是直接放置的,为了在进行下料磨豆的过程中(即出料口211打开),防止研磨杯组件10被误取,同时也为了在封豆状态(即出料口211关闭),研磨杯组件10可以顺利从主机20上取下,可以在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600,通过该锁定结构600实现在进行下料磨豆的过程中(即出料口211打开),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锁定,即研磨杯组件10与主机20锁定;在封豆状态(即出料口211关闭),外壳组件100与主机20解锁,即研磨杯组件10与主机20解锁。
如图1所示,可选地,第二动力机构40包括第二动力马达41和传动轴42,第二动力马达41与传动轴42传动连接,传动轴42部分伸入至研磨腔21内,第二磨刀30固定套设于传动轴42上,第二动力马达41用于通过传动轴42带动第二磨刀30绕传动轴42的轴向转动,以使第一磨刀110配合第二磨刀30将磨豆间隙202内的豆料研磨成粉料。第二动力机构40还包括减速组件43,第二动力马达41通过减速组件43与传动轴42传动连接。通过设置减速组件43,可实现第二动力机构40的减速增扭作用,从而提高第二磨刀30的研磨作用力,提高磨豆机1的研磨效果。
进一步地,主机20的内部还设置有安装腔22,第一动力机构240和第二动力机构40均收容于安装腔22内。主机20的顶部设置有凸台23,连接部223抵靠在凸台23上,齿轮252穿过凸台23并部分伸出于凸台23的上方。
研磨腔21的底部设置有出粉通道24,出粉通道24用于将研磨腔21内的粉料排出至外部。磨豆机1还包括集粉箱50,集粉箱50用于收集出粉通道24排出的粉料。
进一步地,主机20的侧壁设置有收容槽25,收容槽25由主机20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集粉箱50可拆卸设置于收容槽25内,以便于集粉箱50的拆离使用,同时还能够减小集粉箱50的占用空间,使得磨豆机1的结构更加紧凑。集粉箱50的顶部设置有进粉口51,进粉口51与出粉通道24对应设置,出粉通道24排出的粉料能够经进粉口51落入至集粉箱50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磨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
外壳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磨刀;
第二磨刀,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第二磨刀用于与所述第一磨刀相配合以进行磨豆作业,所述第一磨刀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磨刀沿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磨刀与所述第二磨刀之间的磨豆间隙;以及
止转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磨刀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磨刀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导向机构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第一磨刀和所述外壳组件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磨刀和所述外壳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的数量为至少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刀在所述第一磨刀自身的轴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磨刀之间设置有轴向传动机构,所述调节件能够通过所述轴向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磨刀相对所述第二磨刀沿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传动机构包括螺纹传动结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包括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一磨刀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所述调节件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内螺纹,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件而调节所述第一磨刀在所述第一磨刀的轴向上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的数量至少为2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外螺纹之间的间距≧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导向机构的导向距离A满足3≦A≦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主机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豆机为一种带有磨豆功能的咖啡机。
CN202322789450.0U 2023-10-17 2023-10-17 磨豆机 Active CN221044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450.0U CN221044765U (zh) 2023-10-17 2023-10-17 磨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450.0U CN221044765U (zh) 2023-10-17 2023-10-17 磨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4765U true CN221044765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89450.0U Active CN221044765U (zh) 2023-10-17 2023-10-17 磨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4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0017B2 (en) Grinder and automatic open/close control device thereof
DE19820873A1 (d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Handschleifmaschine
CN221044765U (zh) 磨豆机
CN221044764U (zh) 研磨杯组件及磨豆机
CN110039420A (zh) 打磨工具、打磨工具的底板组件的拆卸方法及安装方法
CN208808266U (zh) 豆类研磨装置及咖啡机
CN221044807U (zh) 豆仓及磨豆机
CN214317838U (zh) 一种磨豆机
CN203841559U (zh) 手提式电动磨咖啡豆机
US20220061583A1 (en) Grinding Attachment and Coffee Machine
CN112168016A (zh) 一种研磨装置
CN219846217U (zh) 一种豆仓组件以及研磨设备
CN211212771U (zh) 研磨装置
CN107550327B (zh) 磨豆仓及磨豆机
CN214284613U (zh) 咖啡研磨机
KR100520634B1 (ko) 곡물 분쇄기
CN214208078U (zh) 一种磨豆咖啡机
CN209932429U (zh) 平磨轮研磨器
US4062499A (en) Electrical grinding machine for coffee beans
JP2022553925A (ja) コーヒー豆を節約するための下部閉鎖装置を有するコーヒー粉砕機用のホッパー、及び該ホッパーを有するコーヒー粉砕機
CN219680353U (zh) 一种磨豆机构及磨豆咖啡机
CN215687120U (zh) 一种研磨机构及磨豆机
CN112603168A (zh) 磨豆咖啡机以及磨豆咖啡机控制方法
CN220423793U (zh) 研磨机构及咖啡研磨机
CN220876593U (zh) 一种双通道进料的咖啡磨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