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6907U -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6907U
CN221036907U CN202322744487.1U CN202322744487U CN221036907U CN 221036907 U CN221036907 U CN 221036907U CN 202322744487 U CN202322744487 U CN 202322744487U CN 221036907 U CN221036907 U CN 221036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wl tooth
connecting pipe
waste heat
air compressor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44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通
徐国强
昝袁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Feng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Feng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Feng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Feng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444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6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6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6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涉及空气压缩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管、传动轴和电机,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端部均通过多向接头连接有换热管,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电机、主动锥齿、第一从动锥齿、第一连接管以及多向接头,在进行换热时,热气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换热管内,此时电机旋转使得主动锥齿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管通过多向接头带动多根换热管旋转,换热管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的与水接触,并且还能够对水进行搅拌,如此使得水能够均匀受热,进而使得内部水能够充分吸收余热,避免了余热在未被利用就排出,也提高了内部水的升温速度。

Description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空气压缩机的厂家一般不回收在空压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而这部分余热均被排空,白白地浪费掉,造成能源的浪费。经计算,一台120Kw的空气压缩机一小时排掉的热量为302MJ,相当于17.7Kg煤或9.98m3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因此,如何回收使用这些被排掉的热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大多数是采用热气管置于冷水箱中,利于热气的余热对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传统的热气管虽采用蛇形或螺旋状,但由于热气管是固定的,内部水也是静止的,进而使得内部水升温速度较慢,这样就会导致余热还会充分与水换热便被排出管道,同时,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922039056.9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在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时,先对热气进行除尘处理,在除尘处理的过程中,热量难免会被流失,进而造成热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管、传动轴和电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端部均通过多向接头连接有换热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分别设有滤网、往复丝杆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往复丝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块,且螺纹块的一侧设有清洁刷。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锥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一从动锥齿,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有传动锥齿,所述往复丝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锥齿,所述主动锥齿与第一从动锥齿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与一组传动锥齿相啮合,另一组所述传动锥齿与第二从动锥齿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旋转使得主动锥齿旋转,主动锥齿旋转后带动一组传动锥齿旋转,进而使得传动轴通过另一组传动锥齿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热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气管便于将空压机的热气送入壳体内,而旋转接头便于第一连接管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用于箱壳体内部添加冷水,而排水管便于将热水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设有四组,四组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固定有搅拌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组换热管再配合搅拌板能够对水进行搅拌,使得水能够流动起来吸收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铜管,且所述换热管呈蛇形弯曲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蛇形弯曲状的设计能够使热废气可以流速更慢,余热利用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刷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清洁刷的一侧与滤网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刷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电机、主动锥齿、第一从动锥齿、第一连接管以及多向接头,在进行换热时,热气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换热管内,此时电机旋转使得主动锥齿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管通过多向接头带动多根换热管旋转,换热管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的与水接触,并且还能够对水进行搅拌,如此使得水能够均匀受热,进而使得内部水能够充分吸收余热,避免了余热在未被利用就排出,也提高了内部水的升温速度;
2.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滤网、活性炭吸附层、往复丝杆、螺纹块、清洁刷、第二从动锥齿、传动锥齿以及传动轴,经过被吸热的废气会进入到净化箱内,滤网对废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活性炭吸附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在第一从动锥齿旋转时会通过传动锥齿和传动轴带动第二从动锥齿旋转,进而使得往复丝杆旋转,往复丝杆旋转后能够通过螺纹块带动清洁刷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可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滤网堵塞而影响废气的排出量,相对于先净化再余热回收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余热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净化箱;3、电机;4、主动锥齿;5、第一连接管;6、第一从动锥齿;7、传动轴;8、传动锥齿;9、旋转接头;10、热气管;11、多向接头;12、换热管;13、出气管;14、第二连接管;15、搅拌板;16、清洁刷;17、往复丝杆;18、第二从动锥齿;19、螺纹块;20、进水管;21、滤网;22、活性炭吸附层;23、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管5、传动轴7和电机3,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管14,且所述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14的端部均通过多向接头11连接有换热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4的底端通过旋转接头9连接有出气管13,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净化箱2,所述净化箱2的内部分别设有滤网21、往复丝杆17和活性炭吸附层22,所述往复丝杆17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块19,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锥齿4,所述第一连接管5的外表面设有第一从动锥齿6,所述传动轴7的两端均固定有传动锥齿8,所述往复丝杆17的顶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锥齿18,所述主动锥齿4与第一从动锥齿6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6与一组传动锥齿8相啮合,另一组所述传动锥齿8与第二从动锥齿18相啮合,电机3旋转使得主动锥齿4旋转,主动锥齿4旋转后带动一组传动锥齿8旋转,进而使得传动轴7通过另一组传动锥齿8带动第二从动锥齿18进行旋转,且螺纹块19的一侧设有清洁刷16,所述清洁刷16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清洁刷16的一侧与滤网21相接触,清洁刷16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滤网21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参阅图1-图2,所述第一连接管5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9连接有热气管10,热气管10便于将空压机的热气送入壳体1内,而旋转接头9便于第一连接管5进行旋转。
参阅图1-图2,所述壳体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0和排水管23,进水管20用于箱壳体1内部添加冷水,而排水管23便于将热水排出。
参阅图2和图3,所述换热管12设有四组,四组所述换热管12的外表面固定有搅拌板15,四组换热管12再配合搅拌板15能够对水进行搅拌,使得水能够流动起来吸收热量,所述换热管12为铜管,且所述换热管12呈蛇形弯曲状,铜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蛇形弯曲状的设计能够使热废气可以流速更慢,余热利用更加充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热气管10与空压机接通,向壳体1内部加入冷水,在进行换热时,热气通过第一连接管5进入到换热管12内,此时电机3旋转使得主动锥齿4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管5通过多向接头11带动多根换热管12旋转,换热管12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的与水接触,并且还能够对水进行搅拌,如此使得水能够均匀受热,经过被吸热的废气会进入到净化箱2内,滤网21对废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活性炭吸附层22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在第一从动锥齿6旋转时会通过传动锥齿8和传动轴7带动第二从动锥齿18旋转,进而使得往复丝杆17旋转,往复丝杆17旋转后能够通过螺纹块19带动清洁刷16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可对滤网21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滤网21堵塞而影响废气的排出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管(5)、传动轴(7)和电机(3),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管(14),且所述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14)的端部均通过多向接头(11)连接有换热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4)的底端通过旋转接头(9)连接有出气管(13),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净化箱(2),所述净化箱(2)的内部分别设有滤网(21)、往复丝杆(17)和活性炭吸附层(22),所述往复丝杆(17)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块(19),且螺纹块(19)的一侧设有清洁刷(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锥齿(4),所述第一连接管(5)的外表面设有第一从动锥齿(6),所述传动轴(7)的两端均固定有传动锥齿(8),所述往复丝杆(17)的顶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锥齿(18),所述主动锥齿(4)与第一从动锥齿(6)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6)与一组传动锥齿(8)相啮合,另一组所述传动锥齿(8)与第二从动锥齿(18)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5)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9)连接有热气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0)和排水管(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2)设有四组,四组所述换热管(12)的外表面固定有搅拌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2)为铜管,且所述换热管(12)呈蛇形弯曲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16)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清洁刷(16)的一侧与滤网(21)相接触。
CN202322744487.1U 2023-10-13 2023-10-13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21036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4487.1U CN221036907U (zh) 2023-10-13 2023-10-13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4487.1U CN221036907U (zh) 2023-10-13 2023-10-13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6907U true CN221036907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82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4487.1U Active CN221036907U (zh) 2023-10-13 2023-10-13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6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4096A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换热器
CN221036907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0964365U (zh) 一种便于收集热能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8545384U (zh) 一种热电厂循环水再利用装置
CN215637266U (zh) 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16745617U (zh) 一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15049985U (zh) 沼气脱硫曝气换热装置
CN212494384U (zh) 一种管道清洗机器人
CN219223443U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
CN220288378U (zh) 一种锅炉排污水回热器
CN219141031U (zh) 一种暖通空调余热回收装置
CN218723354U (zh) 一种立式锅炉余热节能利用装置
CN219531698U (zh) 一种焙烧炉余热余气节能装置
CN218864842U (zh) 一种具有高传热流体的煤气预热器
CN217110543U (zh) 一种蒸汽回收节能用热量传导装置
CN219914079U (zh) 一种便于清洁除尘的可拆卸式热交换设备
CN216592841U (zh) 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19934032U (zh) 一种分体式空气预热器
CN21768673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
CN213656811U (zh) 一种电厂烟气系统换热装置
CN217952826U (zh) 一种制冷机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978383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蒸馏釜
CN210051178U (zh) 一种电站锅炉定排散蒸汽回收装置
CN20865329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4792727U (zh) 一种应用于锅炉位置的蒸汽换热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