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6190U -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36190U CN221036190U CN202420764428.2U CN202420764428U CN221036190U CN 221036190 U CN221036190 U CN 221036190U CN 202420764428 U CN202420764428 U CN 202420764428U CN 221036190 U CN221036190 U CN 221036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flow channel
- fluid
- water outlet
- outlet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包括流道基体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沿其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水段流道、中间过渡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用于调节流体在流道本体内流动加热时位于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对应加热元件的热均匀性;所述流道基体上设有流道进出口,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出水段流道处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使发热元件表面温度整体均匀,避免因出水段流道内的流体被汽化造成热交换能力下降,而使对应位置发热元件温度过高发生损坏,可以实现将冷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流体加热器对流体加热平稳,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膜加热器是即热式流体加热器,广泛应用于饮水机、净饮机、泡茶机和咖啡机等饮水加热领域,膜加热器由流道基体和加热基体构成,流道基体与加热基体之间设有流体通道,流体在流体通道流动时通过加热基体上的厚膜发热元件对其进行加热;专利公开号为CN111102735A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内管及液体加热装置,内管上设有螺旋状导流结构的流道,内管与加热外管之间形成螺旋状的流体通道,因此该方案流体通道中其末端出水段的温度较高,若将冷水加热至比热容较大的蒸汽,存在出水段流道处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过高,使得发热元件发生损坏,影响流体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降低出水段流道处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使发热元件表面温度整体均匀,避免因出水段流道内流体被汽化造成热交换能力下降,而使对应位置的发热元件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可以实现将冷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且不影响流体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流体加热器对流体加热平稳,加热效率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包括流道基体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为连续折弯的流道形状,所述流道本体沿其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水段流道、中间过渡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用于调节流体在流道本体内流动加热时位于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对应加热元件的热均匀性;所述流道基体上位于进水段流道的始端和出水段流道的末端分别设有流道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基体为管状结构,且流道本体沿流道基体周向方向环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至少有五分之一段是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沿流道本体覆盖区域的圆周外沿环绕分布,且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进出口均位于流道本体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基体两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可安放密封圈的环形密封凹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包括流道基体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为连续折弯的流道形状,所述流道本体沿其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水段流道、中间过渡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用于调节流体在流道本体内流动加热时其位于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的整体热均匀性;所述流道基体上位于进水段流道的始端和出水段流道的末端分别设有流道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基体为管状结构,且流道本体沿流道基体周向方向环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至少有五分之一段是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沿流道本体覆盖区域的圆周外沿环绕分布,且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进出口均位于流道本体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本体其相邻流道之间的凸起部位上固设有密封元件,以防止相邻流道中的流体交互串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加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流道基体外表面上的加热基体,加热基体上位于对应流道本体的位置设有发热元件;所述流道基体与加热基体位于对应流道本体的位置处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流道进出口分别连接有流体进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流道本体由外向内对应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基体与流道基体间的接触面通过钎焊或过盈配合连接,用于阻隔相邻流道间的流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通过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的设计,使进水段流道内温度较低的流体对出水段流道温度较高的流体进行降温,降低出水段流道处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使发热元件表面温度整体均匀,提高进水段流道与出水段流道的整体热均匀性;避免因出水段流道内流体被汽化造成热交换能力下降,而使对应位置的发热元件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因此可以实现将冷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且不影响流体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使流体加热平稳,提高流体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道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道基体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道本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道本体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设有环形密封凹槽的流道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密封元件的流道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剖视图。
图中:1、流道基体;2、流道本体;21、进水段流道;22、中间过渡段流道;23、出水段流道;3、流道进出口;4、加热基体;5、发热元件;6、流体进出管;7、流体通道;8、环形密封凹槽;9、密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包括流道基体1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流道本体2,流道本体2为连续折弯的流道形状;所述流道基体1为管状结构,且流道本体2沿流道基体1周向方向环绕设置;所述流道本体2沿其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水段流道21、中间过渡段流道22和出水段流道23;所述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至少有五分之一段是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用于调节流体在流道本体2内流动加热时位于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对应加热元件的热均匀性;所述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沿流道本体2覆盖区域的圆周外沿环绕分布,且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22;所述流道基体1上位于进水段流道21的始端和出水段流道23的末端分别设有流道进出口3,且流道进出口3均位于流道本体2的内表面;所述流道基体1两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可安放密封圈的环形密封凹槽8。
工作原理:
流体通过流道进出口3在流道基体1上的流道本体2内流动,并通过外部加热元件对流道本体2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流道本体2内的流体依次经过进水段流道21、中间过渡段流道22和出水段流道23,流体位于进水段流道21处的温度相对于出水段流道23处的温度较低,且进水段流道21与出水段流道23内流体的比热容等影响热交换速率的属性不同,导致外部的加热元件对应进水段流道21与出水段流道23处的热交换效率、交换量不同,通过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的设计,使进水段流道21内温度较低的流体对与出水段流道23相对应温度较高的外部加热元件进行降温,提高加热元件整体热均匀性;环形密封凹槽8内可安放密封圈增加流道基体1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公开的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通过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的设计,使进水段流道21内温度较低的流体对与出水段流道23相对应温度较高的外部加热元件进行降温,提高加热元件整体热均匀性;避免因出水段流道23内流体被汽化造成热交换能力下降,而使对应位置的外部加热元件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因此可以实现将冷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且不影响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22,使流体加热平稳,提高流体的加热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和图6,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提供了另一种流道本体2的密封结构,所述流道本体2其相邻流道之间的凸起部位上固设有密封元件9,以防止相邻流道中的流体交互串通,密封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加热器,包括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流道基体1外表面上的加热基体4,加热基体4上位于对应流道本体2的位置设有发热元件5;所述发热元件5与流道本体2由外向内对应排布;所述加热基体4与流道基体1间的接触面通过钎焊或过盈配合连接,用于阻隔相邻流道间的流体;所述流道基体1与加热基体4位于对应流道本体2的位置处形成流体通道7;所述流道进出口3分别连接有流体进出管6。
工作原理:
流体通过流体进出管6在流体通道7内流动,并通过加热基体4上的发热元件5对流体通道7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流体通道7内的流体依次经过进水段流道21、中间过渡段流道22和出水段流道23,流体位于进水段流道21处的温度相对于出水段流道23处的温度较低,且进水段流道21与出水段流道23内流体的比热容等影响热交换速率的属性不同,导致发热元件5对应进水段流道21与出水段流道23处的热交换效率、交换量不同,通过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的设计,使进水段流道21内温度较低的流体对与出水段流道23相对应温度较高的发热元件5进行降温,提高发热元件5整体热均匀性。
本实施例公开的流体加热器,通过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的设计,使进水段流道21内温度较低的流体对与出水段流道23相对应温度较高的发热元件5进行降温,提高发热元件5整体热均匀性;避免因出水段流道23内流体被汽化造成热交换能力下降,而使对应位置的发热元件5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因此可以实现将冷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且不影响流体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进水段流道21和出水段流道23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22,使流体加热平稳,提高流体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包括流道基体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为连续折弯的流道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沿其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水段流道、中间过渡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部分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用于调节流体在流道本体内流动加热时位于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对应加热元件的热均匀性;所述流道基体上位于进水段流道的始端和出水段流道的末端分别设有流道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基体为管状结构,且流道本体沿流道基体周向方向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至少有五分之一段是彼此相邻且并行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沿流道本体覆盖区域的圆周外沿环绕分布,且进水段流道和出水段流道圈裹中间过渡段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进出口均位于流道本体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基体两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可安放密封圈的环形密封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其相邻流道之间的凸起部位上固设有密封元件,以防止相邻流道中的流体交互串通。
8.一种流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流道基体外表面上的加热基体,加热基体上位于对应流道本体的位置设有发热元件;所述流道基体与加热基体位于对应流道本体的位置处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流道进出口分别连接有流体进出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流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流道本体由外向内对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流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体与流道基体间的接触面通过钎焊或过盈配合连接,用于阻隔相邻流道间的流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764428.2U CN221036190U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764428.2U CN221036190U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36190U true CN221036190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3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764428.2U Active CN221036190U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36190U (zh) |
-
2024
- 2024-04-15 CN CN202420764428.2U patent/CN2210361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10083996A (ko) | 이중 열교환기 | |
CN107976101A (zh) | 一种外翅片换热管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114812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01485537B (zh) | 一种高温蒸汽产生装置 | |
CN221036190U (zh) | 一种可出热水蒸汽的膜加热管流道结构及流体加热器 | |
CN205090836U (zh) | 具有强化换热面的套管式换热器 | |
CN207832003U (zh) | 外翅片换热管 | |
CN209355735U (zh) | 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 | |
CN209263366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4537517U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208012424U (zh) | 换热器 | |
CN205957488U (zh) | 水箱换热结构及热水器 | |
CN212431872U (zh) |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 | |
KR200153585Y1 (ko) | 직수 병렬형 순간식 가스보일러용 온수열교환기 | |
JP2012107768A (ja) | 水冷媒熱交換器 | |
CN207035905U (zh) | 一种大孔板缩放管高效换热器 | |
CN209310117U (zh) | 用于相变储热取暖器的储热装置和具有其的储热取暖器 | |
CN220665438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及包含该冷却装置的镀膜辊 | |
CN217785920U (zh) | 螺旋板换热器 | |
CN221123137U (zh) | 换热翅片、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 |
KR200153586Y1 (ko) | 이중 병렬형 순간식 가스보일러용 온수열교환기 | |
CN217636940U (zh) | 一种新下法兰结构的水冷热屏 | |
CN217403212U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212006826U (zh) | 一种压花管换热器 | |
CN212567026U (zh) | 热交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