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6662U - 一种斜板隔油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板隔油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6662U
CN220976662U CN202322875560.9U CN202322875560U CN220976662U CN 220976662 U CN220976662 U CN 220976662U CN 202322875560 U CN202322875560 U CN 202322875560U CN 220976662 U CN220976662 U CN 220976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ea
oil
mud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755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华飞
汪金晓雪
汤富俊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755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6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6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6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板隔油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水区、第二进水区、第一隔油区、第二隔油区以及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和第三泥水分离区,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内设置有进水口,第一隔油区和第二隔油区内设置有斜板结构,三个分离区内设置有排泥口,通过各区域内的具体结构设计布置,有效提高隔油效率,避免水流过快,表面油污过滤不彻底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沉淀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浮油、悬浮物质和污泥,提高整个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斜板隔油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斜板隔油池。
背景技术
隔油池是利用油滴与水的密度差产生上浮作用来去除含油废水中可浮性油类物质的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隔油池的构造大多数采用平流式,含油废水流进隔油池,并将油与废水进行分离,经过隔油处理的废水排出池外,并进行后续处理,以去除乳化油及其他污染物。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201310069086.9,申请日2013年3月5日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斜板隔油池,包括隔油池,所述隔油池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隔油池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进水管一端设有布水板,所述隔油池的上部对应斜板位置设有集油管;又例如,申请号201920244859.5,申请日2019年2月26日提交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板隔油池,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滤池、隔油池、沉泥池和过滤池,其中初滤池侧下部设进水口,初滤池内中部设格栅,初滤池内格栅远离隔油池一侧的底面四周向中心倾斜且中心设排污口,初滤池与隔油池之间设由初滤池向隔油池倾斜的斜隔板,隔油池与沉泥池通过斜板连通,隔油池与沉泥池之间设竖隔板,竖隔板底端连接斜板底端靠近沉泥池侧,隔油池上方设排油管,沉泥池底面四周向中心倾斜且中心设排泥口,沉泥池顶部通过带有水泵的抽水管连接过滤池,过滤池底部设出水管。
但现有的隔油池大多数为单向进水,结构简单,水油分离效率低,而且残留在隔油池内部的杂质不易清理,容易造成堵塞,不利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隔油池存在水油分离效率低、污泥易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板隔油池。所述斜板隔油池的池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水区、第二进水区、第一隔油区、第二隔油区以及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和第三泥水分离区,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内设置有进水口,第一隔油区和第二隔油区内设置有斜板结构,三个分离区内设置有排泥口,通过各区域内的具体结构设计布置,有效提高隔油效率,同时实现沉淀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浮油、悬浮物质和污泥,净化废水,提高整个污水处理效果。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进水区、隔油区和泥水分离区,进水区包括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所述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设置在池体两侧,并且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内设置有进水口;隔油区包括第一隔油区和第二隔油区,第一隔油区与第一进水区相连,第二隔油区与第二进水区相连,第一隔油区内设置有第一斜板,第二隔油区内设置有第二斜板,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相对设置,第一隔油区和第二隔油区内设置有集油口;
第一隔油区与第二隔油区之间设置有出水区,出水区内设置有排水口,泥水分离区包括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和第三泥水分离区,第一泥水分离区位于第一进水区下方,第二泥水分离区位于第二进水区下方,第三泥水分离区位于出水区下方,所述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和第三泥水分离区内设置有排泥口。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池体侧壁边缘处,进水口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下开口的进水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油区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一斜板,第二隔油区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二斜板,第一斜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集油口分别位于第一隔油区和第二隔油区顶部,并且集油口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集油槽。
优选地,所述排水口位于出水区顶部,排水口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与第三泥水分离区之间的体积比为1:1:2,排泥口分别位于第一泥水分离区、第二泥水分离区和第三泥水分离区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或第二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55度。
优选地,所述出水区位于池体中间。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在池体两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内均设置有进水口,两个进水口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污水的隔油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通过在第一隔油区内设置有第一斜板,第二隔油区内设置有第二斜板,有效避免污水流速过快,表面油污过滤不彻底的问题,并且使油水和泥水实现更好的分离,浮油通过上方集油口排出,污泥通过下方排泥口排出;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池体内设置三个泥水分离区,使每个区域沉淀下来的污泥能够及时排出,并通过分阶段的运行使泥水逐步分离,分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将隔油池与沉淀池完美融合,实现隔油功能和沉淀功能,提高整个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剖面图(A-A);
图中:
100、池体; 110、第一进水区; 120、第二进水区;
130、进水口; 140、挡板; 210、第一隔油区;
211、第一斜板; 220、第二隔油区; 221、第二斜板;
230、集油口;300、出水区;310、排水口;
410、第一泥水分离区;420、第二泥水分离区;
430、第三泥水分离区;440、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能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提出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更加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板隔油池,包括池体100,所述池体100内设置有进水区、隔油区和泥水分离区,进水区包括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所述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设置在池体100两侧,即第一进水区110设置在池体100一侧,第二进水区120设置在池体100另一侧;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内均设置有进水口130,所述进水口130位于池体100侧壁边缘处,进水口130周围设置有挡板140以形成向下开口的进水槽,便于控制水流方向,并与其他区域分隔开;
隔油区包括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第一隔油区210与第一进水区110相连,第二隔油区220与第二进水区120相连,第一隔油区210与第二隔油区220之间设置有出水区300,出水区300位于池体100中间位置处,并且第一隔油区210内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为45-55度的第一斜板211,第二隔油区220内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为45-55度的第二斜板221,第一斜板211与第二斜板211相对设置,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内均设置有集油口230,所述集油口230分别位于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顶部,集油口230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集油槽;
出水区300内设置有排水口310,所述排水口310位于出水区300顶部,排水口310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排水槽,并且泥水分离区包括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和第三泥水分离区430,第一泥水分离区410位于第一进水区110下方,第二泥水分离区420位于第二进水区120下方,第三泥水分离区430位于出水区300下方,所述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与第三泥水分离区430之间的体积比为1:1:2,三个泥水分离区内均设置有排泥口440,所述排泥口440分别位于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和第三泥水分离区430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油区210内可以等间距设置有6-20个倾斜角度为45-55度的第一斜板211,第二隔油区220内可以等间距设置有6-20个倾斜角度为45-55度的第二斜板221,第一斜板21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斜板221的倾斜方向相反。这种斜板隔油区采用对称分布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污水的隔油效率。
污水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两个进水口进入,而后通过第一隔油区210内的第一斜板211和第二隔油区220内的第二斜板221处理,污水、污泥、油在隔油区内实现很好的分离。浮油经过向上开口的集油槽,由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顶部的集油口230排出,污泥通过第一斜板211和第二斜板221的沉淀作用从第三泥水分离区430底部的排泥口440排出,并且第一斜板211和第二斜板221能够有效防止污泥上浮等问题,第一斜板211和第二斜板221的设置既满足隔油的功能又满足沉淀污泥的作用,且平板结构不易堵塞,容易清洗,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出水经过向上开口的排水槽,由出水区300顶部的排水口310排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板隔油池的池体下方对称分布有三个泥水分离区,第一泥水分离区410位于第一进水区110下方,第二泥水分离区420位于第二进水区120下方,第三泥水分离区430位于出水区300下方,并且在三个泥水分离区底部均设置有排泥口440,以便于使每个区域沉淀下来的污泥都能够及时排出,并通过分阶段的运行使泥水逐步分离。池体100的运行模式为两边进水中间出水,底部出泥,更加高效实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斜板隔油池,包括池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内设置有进水区、隔油区和泥水分离区,进水区包括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所述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设置在池体(100)两侧,并且第一进水区(110)和第二进水区(120)内设置有进水口(130);隔油区包括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第一隔油区(210)与第一进水区(110)相连,第二隔油区(220)与第二进水区(120)相连,第一隔油区(210)内设置有第一斜板(211),第二隔油区(220)内设置有第二斜板(221),第一斜板(211)与第二斜板(221)相对设置,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内设置有集油口(230);
第一隔油区(210)与第二隔油区(220)之间设置有出水区(300),出水区(300)内设置有排水口(310),泥水分离区包括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和第三泥水分离区(430),第一泥水分离区(410)位于第一进水区(110)下方,第二泥水分离区(420)位于第二进水区(120)下方,第三泥水分离区(430)位于出水区(300)下方,所述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和第三泥水分离区(430)内设置有排泥口(4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30)位于池体(100)侧壁边缘处,进水口(130)周围设置有挡板(140)以形成向下开口的进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油区(210)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一斜板(211),第二隔油区(220)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二斜板(221),第一斜板(21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斜板(221)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口(230)分别位于第一隔油区(210)和第二隔油区(220)顶部,并且集油口(230)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集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10)位于出水区(300)顶部,排水口(310)周围设置有挡板以形成向上开口的排水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与第三泥水分离区(430)之间的体积比为1:1:2,排泥口(440)分别位于第一泥水分离区(410)、第二泥水分离区(420)和第三泥水分离区(430)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45-5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斜板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300)位于池体(100)中间。
CN202322875560.9U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斜板隔油池 Active CN220976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75560.9U CN220976662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斜板隔油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75560.9U CN220976662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斜板隔油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6662U true CN220976662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75560.9U Active CN220976662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斜板隔油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6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89374A (en) Apparatus for water treatment
KR20010077955A (ko) 폐수 처리장치에 있어서의 고액 분리장치
CN220976662U (zh) 一种斜板隔油池
CN112093999A (zh) 一种油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4752395U (zh) 一种隔油池
CN114482246B (zh) 一种具有快速过滤功能的调蓄池系统
CN211896437U (zh)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CN210710975U (zh) 一种斜板-气浮泥水分离池
CN209815733U (zh) 一种新型斜板隔油池
CN112093998A (zh) 一种油污废水的处理装置
GB2050185A (en) Liquid purification device
CN110734173A (zh)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CN112044121A (zh) 往复流斜板沉淀池
CN218893493U (zh) 用于废水处理的一体化隔油沉淀池
CN220766744U (zh) 一体化净水器
CN215310395U (zh) 一种倾斜过滤式净水装置
CN215102329U (zh) 一种高效悬浮物分离装置
CN220283858U (zh) 高效除油一体设备
CN213171617U (zh) 高效双层沉淀池
CN214060254U (zh) 一种油污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98485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组装式多级沉淀池
CN214299400U (zh) 一种用于罐底泥的油水分离罐
CN218709413U (zh) 一种管式膜循环除油除杂一体化装置
CN215712139U (zh) 一种设备清洗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4019348U (zh) 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