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4709U -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4709U
CN220974709U CN202322632617.2U CN202322632617U CN220974709U CN 220974709 U CN220974709 U CN 220974709U CN 202322632617 U CN202322632617 U CN 202322632617U CN 220974709 U CN220974709 U CN 220974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package
pile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26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国吉
孟庆方
周宪明
宋廷伟
朱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nyi Xinhua Printing Logistic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nyi Xinhua Printing Logist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nyi Xinhua Printing Logistic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nyi Xinhua Printing Logist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26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4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4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4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涉及书籍打包输送技术领域,包括小包输送带,小包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可升降的下堆积组件,下堆积组件上设置有推送转向组件且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大包输送带,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以及第一电动缸,第一电动缸连接有可升降的上堆积组件,上堆积组件与下堆积组件正对设置,夹持组件与第一电动缸相配合以实现若干小包的堆积;本装置不需要人工搬运进行若干小包的堆积,自动化完成若干小包书籍的堆积至大包并完成后续转向输送,可大大的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包至大包的堆积输送衔接高效且自动化程度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籍打包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胶订线生产的书籍大多数需要先进行打小包工序,即多本书籍叠摞在一起后利用小包包裹机进行成捆打包,小包打包完毕后还需要进一步打大包,即多个小包堆积在一起后进行打包,目前打小包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打包工序,但是从小包打包完毕再到大包打包工序之间需要人工协助搬运完成转移以及堆积流程,人工搬运堆积会导致两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度一般,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继而提出了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包括小包输送带,小包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可升降的下堆积组件,下堆积组件上设置有推送转向组件且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大包输送带,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以及第一电动缸,第一电动缸连接有可升降的上堆积组件,上堆积组件与下堆积组件正对设置,夹持组件与第一电动缸相配合以实现若干小包的堆积。
本装置不需要人工搬运进行若干小包的堆积,自动化完成若干小包书籍的堆积至大包并完成后续转向输送,可大大的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包至大包的堆积输送衔接高效且自动化程度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下堆积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下板,小包输送带的一侧地面上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连接有下板,下板一端与小包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为1-2厘米。
上述方案可以对下板进行高度升降配合小包输送带完成下板上两个小包的堆积存放。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转向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电动推杆和推送板,下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连接有推送板以用于堆积后的若干小包往大包输送带上的自动转运。
上述方案通过推送转向组件可以将下板上堆积的一组大包自动转移至大包输送带上以完成后续的大包打包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上堆积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上板,第一电动缸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有上板,上板与下板正对设置,上板和下板上均设置有挡板。
上述方案可以对上板进行高度升降配合小包输送带完成上板上两个小包的堆积存放。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安装板、连接板、第二电动缸和夹持板,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缸,第二电动缸连接有夹持板以用于夹持上板上的小包以实现上板与小包的脱离。
上述方案通过夹持组件可以将上板上存放的两个小包同时夹持住,与此同时配合第一电动缸的运动以使得上板与其上放置的两小包脱离,便于后续两层小包的堆积。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小包输送带、下堆积组件、推送转向组件、大包输送带、安装架、夹持组件、第一电动缸以及上堆积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小包的自动堆放组成大包,在堆积完毕后还可以自动将一组大包输送至大包输送带进行后续的大包包裹工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装置不需要人工搬运进行若干小包的堆积,自动化完成若干小包书籍的堆积至大包并完成后续转向输送,可大大的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包至大包的堆积输送衔接高效且自动化程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板和下板的运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小包输送带;2、大包输送带;31、第一气缸;32、下板;33、固定板;34、第一电动推杆;35、推送板;4、安装架;41、第一电动缸;42、第二气缸;43、上板;44、挡板;51、第二电动推杆;52、安装板;53、连接板;54、第二电动缸;55、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包括小包输送带1,小包输送带1的一侧设置有可升降的下堆积组件,下堆积组件上设置有推送转向组件且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大包输送带2,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以及第一电动缸41,第一电动缸41连接有可升降的上堆积组件,上堆积组件与下堆积组件正对设置,夹持组件与第一电动缸41相配合以实现若干小包的堆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和图2所示,下堆积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1和下板32,小包输送带1的一侧地面上设置有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连接有下板32,下板32一端与小包输送带1之间的距离为1-2厘米;通过下堆积组件可以对下板进行高度升降配合小包输送带完成下板上两个小包的堆积存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和图2所示,推送转向组件包括固定板33、第一电动推杆34和推送板35,下板32上设置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34,第一电动推杆34连接有推送板35以用于堆积后的若干小包往大包输送带2上的自动转运;通过推送转向组件可以将下板上堆积的一组大包自动转移至大包输送带上以完成后续的大包打包工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和图2所示,上堆积组件包括第二气缸42和上板43,第一电动缸41连接有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连接有上板43,上板43与下板32正对设置,上板43和下板32上均设置有挡板44,进一步优化,安装架4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在图中未示出,通孔可以允许第二气缸42伸缩前后带动上板穿过安装架4以不阻碍上板43与其上放置的两小包的脱离;通过上堆积组件可以对上板进行高度升降配合小包输送带完成上板上两个小包的堆积存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1、安装板52、连接板53、第二电动缸54和夹持板55,安装架4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51,第二电动推杆51连接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板53,连接板53上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缸54,第二电动缸54连接有夹持板55以用于夹持上板43上的小包以实现上板43与小包的脱离;通过夹持组件可以将上板上存放的两个小包同时夹持住,与此同时配合第一电动缸的运动以使得上板与其上放置的两小包脱离,便于后续两层小包的堆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缸31、第一电动推杆34、第一电动缸41、第二气缸42、第二电动推杆51以及第二电动缸54均与控制器采用电性连接,控制器在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首先通过小包输送带1输送打包完毕后的小包,在小包输送带1未工作前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31工作以驱动下板32与小包输送带1相持平,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42以及第一电动缸41均处于收缩状态以使得上板43远离下板32,同时上板43与下板32正对设置,随即小包输送带1开始工作,当下板32上传送有两个小包且小包相接触后,随即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31工作以驱动下板32下移,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42工作以使得上板43与小包输送带1相持平,在上板43和下板32上均设置有挡板44可以避免小包从一侧脱离的情况发生,当上板43上也同样传送有两个小包且小包相接触后,随即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1工作带动夹持板55下移,当夹持板55处于两个小包两侧后随即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缸54工作以实现对小包的夹持,在对两小包夹持的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缸41工作以驱动上板43脱离小包底面,当两者脱离后随即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1继续下降以使得夹持的小包与下板32上的小包完成堆积,当完成堆积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缸54工作解除装夹,随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1以及第一电动缸41运动回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31继续下降以使得下板32与大包输送带2相持平,随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34工作以驱动推送板35运动将堆积完毕后的若干小包推送至大包输送带2上以完成后续的大包打包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不会出现上排小包的掉落问题,匀速且缓慢完成若干堆积小包往大包输送带上的转移工序后随即大包输送带工作开始传输,完成大包的推送转移后随即控制器控制下板32运动回初始状态以循环进行下一组大包的堆积以及转向流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装置不需要人工搬运进行若干小包的转移堆积,自动化完成若干小包书籍的堆积至大包并完成后续转向输送,可大大的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包至大包的堆积输送衔接高效且自动化程度得到提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包括小包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小包输送带(1)的一侧设置有可升降的下堆积组件,下堆积组件上设置有推送转向组件且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大包输送带(2),下堆积组件一侧设置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以及第一电动缸(41),第一电动缸(41)连接有可升降的上堆积组件,上堆积组件与下堆积组件正对设置,夹持组件与第一电动缸(41)相配合以实现若干小包的堆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堆积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1)和下板(32),小包输送带(1)的一侧地面上设置有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连接有下板(32),下板(32)一端与小包输送带(1)之间的距离为1-2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转向组件包括固定板(33)、第一电动推杆(34)和推送板(35),下板(32)上设置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34),第一电动推杆(34)连接有推送板(35)以用于堆积后的若干小包往大包输送带(2)上的自动转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堆积组件包括第二气缸(42)和上板(43),第一电动缸(41)连接有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连接有上板(43),上板(43)与下板(32)正对设置,上板(43)和下板(32)上均设置有挡板(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1)、安装板(52)、连接板(53)、第二电动缸(54)和夹持板(55),安装架(4)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51),第二电动推杆(51)连接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板(53),连接板(53)上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缸(54),第二电动缸(54)连接有夹持板(55)以用于夹持上板(43)上的小包以实现上板(43)与小包的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上开设有通孔。
CN202322632617.2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Active CN220974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617.2U CN220974709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617.2U CN220974709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4709U true CN220974709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8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2617.2U Active CN220974709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4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9260U (zh) 一种瓷砖包装自动码垛装置
CN216103023U (zh) 一种纸板自动码垛装置
CN217229420U (zh) 一种芯片自动换盘设备
CN213536550U (zh) 一种麻袋烟包的自动码垛系统
CN207645370U (zh) 一种全自动纸板码垛设备
CN107521985B (zh) 物料输送堆叠机构及物料堆叠方法
CN210364519U (zh) 一种新型的玻璃面板自动打包机
CN103991716A (zh) 一种小型叠包机
CN214455080U (zh) 一种自动码垛载体运输组件
CN220974709U (zh) 一种包裹输送用转向装置
CN113371470A (zh) 高速全自动双工位塑料瓶拆垛机
CN203111579U (zh) 给袋式包装机的供袋机构
CN211593126U (zh) 全自动装袋机
CN210366011U (zh) 礼盒自动化卸垛装置
CN218289519U (zh) 一种用于纸箱生产的码垛机
KR102171989B1 (ko) 공병 포장 시스템
CN214933754U (zh) 一种罐体堆垛走线结构
CN113716125B (zh) 一种自动码垛及捆托的方法及装置
CN216736522U (zh) 一种龙门式全自动码垛机
CN218319498U (zh) 一种书本码垛装置
CN212244041U (zh) 一种制盒装盒机
CN110921299B (zh) 一种地板打包系统
CN212314021U (zh) 一种血液净化制品包装袋分袋系统
CN209922345U (zh) 一种用于砖石加工的自动收板机
CN207876675U (zh) 一种输送托盘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