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4628U -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4628U
CN220974628U CN202322666720.9U CN202322666720U CN220974628U CN 220974628 U CN220974628 U CN 220974628U CN 202322666720 U CN202322666720 U CN 202322666720U CN 220974628 U CN220974628 U CN 220974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veying
feeding
feeding unit
convey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6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6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4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4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4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回流系统,属于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回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和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与第一上料单元相连,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与第二上料单元相连;其中,回流机构用于输送料盒,第一上料单元用于向料盒放置辅料,第二上料单元用于向料盒放置目标物体,以使料盒从第一上料单元出发,被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并在被放置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进而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进而提高目标物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在目标物体的装盒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问题,具体来说,目标物体在装盒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料盒的底部放置辅料,来确保目标物体的稳定性和防止其受到潜在的损害,此外,当目标物体被放置到料盒中后,为了进一步保护目标物体,还需要在其上方再次放置辅料。
然而,尽管这种放置辅料的步骤对于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至关重要,但当前市场上的做法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进行辅料和目标物体的放置,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用工成本,而且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生产效率低,此外,人工放置可能导致辅料放置的不规则性,从而影响到目标物体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料回流系统,旨在解决当前人工放置辅料和目标物体时,用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目标物体质量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进而提高目标物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上料回流系统,包括:
第一上料单元;
第二上料单元;
回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回流机构用于输送料盒,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用于向所述料盒放置辅料,所述第二上料单元用于向所述料盒放置目标物体,以使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出发,被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并在被放置所述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所述第一上料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输送至所述第一上料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机构还包括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并在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向所述料盒放置所述目标物体之后将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辅料放置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运输的所述料盒的底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辅料放置到所述第二输送线上运输的所述料盒中所述目标物体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设置有抓取组件,所述第一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抓取组件以将所述辅料抓取至所述料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用于抓取多种所述辅料的多组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上设置有挡停机构,所述挡停机构用于在所述料盒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单元时,固定所述料盒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在所述料盒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单元时,所述上料回流系统向所述挡停机构发送电信号,以使所述挡停机构固定所述料盒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回流系统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未放置有所述辅料的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回流系统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回流机构下方,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和所述第二上料单元之间的所述回流机构抬高至预设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上料回流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上料单元向料盒放置辅料,和通过第二上料单元向料盒放置目标物体,以及通过依次经过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的回流机构,使得料盒从第一上料单元出发,通过回流机构被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并在被放置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其中,当空的料盒被运输到第一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内时,第一上料单元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以使装好底部辅料的料盒在回流机构的运输下到达第二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第二上料单元可以将目标物体放置到料盒内,进一步的,当目标物体放置完成后,料盒可以在回流机构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以使第一上料单元将辅料放置到目标物体的上部,进而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物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目前,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在目标物体的装盒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问题,具体来说,光伏目标物体在装盒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料盒的底部放置辅料,来确保目标物体的稳定性和防止其受到潜在的损害,此外,当目标物体被放置到料盒中后,为了进一步保护目标物体,还需要在其上方再次放置辅料;然而,尽管这种放置辅料的步骤对于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至关重要,但当前市场上的做法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进行辅料和目标物体的放置,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用工成本,而且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生产效率低,此外,人工放置可能导致辅料放置的不规则性,从而影响到目标物体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料回流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上料单元向料盒放置辅料,和通过第二上料单元向料盒放置目标物体,以及通过依次经过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的回流机构,使得料盒从第一上料单元出发,通过回流机构被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并在被放置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其中,当空的料盒被运输到第一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内时,第一上料单元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以使装好底部辅料的料盒在回流机构的运输下到达第二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第二上料单元可以将目标物体放置到料盒内,进一步的,当目标物体放置完成后,料盒可以在回流机构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的工作范围,以使第一上料单元将辅料放置到目标物体的上部,进而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物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确保目标物体不受损坏。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流向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回流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110,用于向料盒放置辅料;第二上料单元120,用于向料盒放置目标物体;回流机构210,依次经过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其中,料盒从第一上料单元110出发,通过回流机构210被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120,并在被放置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单元110为辅料上料机,第二上料单元120为目标物体上料机,目标物体包括电池片,回流机构210为用于运输料盒的传送带或运输线,回流机构210的一端与辅料上料机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片上料机连接,用于在辅料上料机与电池片上料机之间往复运输料盒,以使得空的料盒通过回流机构210移动到辅料上料机构的工作范围内时,辅料上料机构将辅料放置料盒的底部,装好底部辅料的料盒沿着回流机构210输送至电池片上料装置处,电池片上料装置将电池片放置到料盒内后,料盒再次沿着回流机构210流向辅料上料机构的工作范围内时,辅料上料机构再将辅料放置到电池片的上部,使得上料回流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在料盒的底部放置辅料,来确保电池片的稳定性和防止其受到潜在的损害,而当电池片被放置到料盒中后,再在其上方再次放置辅料的步骤,实现光伏电池片的自动装盒过程,进而提高电池片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确保电池片的质量。
可以想到的是,当料盒中辅料-电池片-辅料三层装填完毕后,料盒可以在回流机构210或者回流机构210相邻的传输机构的运输下,流向上料回流系统的下一工位机构,下一工位机构可以将电池片连同上下两层辅料一同抓取后,再将料盒从辅料上料机侧输入到回流机构210上,进而实现如图1所示的自动装盒的回流循环,如此反复,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片的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流机构210包括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第一输送线211用于将料盒从第一上料单元110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120,第二输送线212用于将料盒从第二上料单元120输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其中,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与第一上料单元110连接,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与第二上料单元120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与第二上料单元120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与第一上料单元110连接,进而可以实现,在当空的料盒被第一输送线211运输到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内时,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然后内部填充有一层辅料的料盒可以在第一输送线211的运输下到达第二上料单元120,在第二上料单元120以将目标物体放置到料盒内辅料的上方后,然后内部填充有目标物体的料盒可以在第二输送线212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以使第一上料单元110将辅料放置到目标物体的上部,进而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
可以想到的是,在光伏电池生成技术领域,在电池片的装盒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料盒的底部放置辅料,来确保电池片的稳定性和防止其受到潜在的损害,此外,当电池片被放置到料盒中后,为了进一步保护电池片,还需要在其上方再次放置辅料,故目标物体包括电池片,而以下实施例中,也均以电池片作为目标物体进行阐述,但值得说明的是,目标物体是否为电池片并不影响本申请方案的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申请方案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目标物体的种类。
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可以是直接连接的,在直接连接的情况下,第二上料单元120设置在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连接处的上方,用于在料盒到达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连接处时,进行将电池片放置到料盒内,其中,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连接处可以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在料盒到达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连接处时,阻止其进行移动,进而可以保证第二上料单元120可以精准的将电池片放置到料盒内,而当电池片放置完成后,限位机构可以根据预设的限位时间间隔或预设的传感器参数,停止限位,使得料盒继续进行移动,并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可以是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的,在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在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之后,然后内部填充有一层辅料的料盒可以在第一输送线211的运输下到达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末端,此时,第二上料单元120可以通过内置的传输机构或搬运结构,从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末端获取部填充有一层辅料的料盒,以进行将目标物体放置到料盒内的处理过程,并在该过程完成后,再次通过内置的传输机构或搬运结构将料盒传输或放置到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以使内部填充有目标物体的料盒可以在第二输送线212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以使第一上料单元110将辅料放置到目标物体的上部,进而实现目标物体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出端位于同一侧(第一上料单元110侧),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位于同一侧(第二上料单元120侧),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位于同一侧是为了完成将料盒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120,并从第二上料单元120处回收放置有电池片的料盒,而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出端位于同一侧(第一上料单元110侧),则是为了完成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复用,以实现仅通过单个第一上料单元110,也能完成当空的料盒被运输到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内时,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以及完成当料盒在回流机构210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时,第一上料单元110将辅料放置到电池片的上部的有益效果,无需分别设置两个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有效减少上料回流系统的空间占用,以及节约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穿过第一上料单元110与上料回流系统的上一工位机构连接,以从上一工位机构获取未放置有辅料的料盒;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出端穿过第一上料单元110与上料回流系统的下一工位机构连接,以向下一工位机构输送依次放置有辅料、目标器件以及辅料的料盒,进而实现电池片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单元110位于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的上方,第一上料单元110用于将辅料放置到第一输送线211上运输的料盒的底部,以及用于将辅料放置到第二输送线212上运输的料盒中电池片的上方,具体的,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可以并行设置,进而可以减少上料回流系统的空间占用,并保证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可以在足够小的范围能通过机械臂等机构同时对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上料盒进行辅料以及电池片的放置动作,进而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臂等机构在对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间移动所浪费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流机构210还包括第三输送线213,第三输送线213用于将第一输送线211上的料盒输送至第二上料单元120,并在第二上料单元120向料盒放置电池片之后将料盒输送至第二输送线212,其中,第三输送线213的输入端与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送线213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输送线213穿过第二上料单元120,即第二上料单元120设置于第三输送线213的上方,可以想到的是,第三输送线213的方案即对应上述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可以是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在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将辅料放置到料盒的底部之后,然后内部填充有一层辅料的料盒可以在第一输送线211的运输下到达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末端,此时,第二上料单元120可以通过第三输送线213,从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末端获取部填充有一层辅料的料盒,以进行将电池片放置到料盒内的处理过程,并在该过程完成后,再次第三输送线213将料盒传输到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以使内部填充有电池片的料盒可以在第二输送线212的运输下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以使第一上料单元110将辅料放置到电池片的上部,进而实现电池片和辅料的自动化装盒流程。
可以想到的是,第三输送线213上也可以设置有限位机构或挡停机构,用于在料盒到达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时,固定料盒位置,阻止其进行移动,进而可以保证第二上料单元120可以精准的将电池片放置到料盒内,而当电池片放置完成后限位机构或挡停机构可以根据预设的限位时间间隔或预设的传感器参数,停止限位,使得料盒在第三输送线213上继续进行移动,到达第二输送线212的输入端,并再次回流至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211和第二输送线212上设置有挡停机构,挡停机构用于在料盒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时,固定料盒位置,具体的,在第一输送线211上的料盒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时,固定料盒位置,阻止其进行移动,进而可以保证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精准的将辅料放置到料盒内,而当辅料放置完成后挡停机构可以根据预设的限位时间间隔或预设的传感器参数,停止固定动作,使得辅料在第一输送线211上继续进行移动,到达第三输送线213的输入端,以进入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对应的,在第二输送线212上的料盒再次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的工作范围时,固定料盒位置,阻止其进行移动,进而可以保证第一上料单元110可以精准的将辅料放置到料盒内电池片的上方,而当辅料放置完成后挡停机构可以根据预设的限位时间间隔或预设的传感器参数,停止固定动作,使得辅料在第一输送线211上继续进行移动,到达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出端,进而流向上料回流系统的下一工位机构,下一工位机构可以将电池片连同上下两层辅料一同抓取,以得到组装完毕的辅料-电池片-辅料组合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在料盒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时,上料回流系统向挡停机构发送电信号,以使挡停机构固定料盒位置,其中,可以想到的是,为确保可以精准识别料盒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或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可以在第一上料单元110或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内设置检测机构,检测料盒的位置信息,确定料盒是否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或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进而在在料盒到达第一上料单元110时,上料回流系统向挡停机构发送电信号,以使挡停机构固定料盒位置,以提高的挡停机构的运行有效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上料单元110或第二上料单元120放置动作的精准有效性,使本申请可以进一步确保电池片的质量。
具体的,检测机构可以包括激光传感组件,激光传感组件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的激光光束经过第一上料单元110或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在料盒对激光光束造成遮挡,导致激光接收端未接收到激光信号的情况下,激光传感组件可以向挡停机构发送电信号,以使固定料盒位置,而挡停机构可以根据预设的挡停时间间隔或预设的传感器参数,如检测料盒重量的力传感器,以确定辅料或电池片放置动作以完成,进而停止固定动作,使得料盒继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回流系统还包括顶升机构310,顶升机构310与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未放置有辅料的料盒输送至第一输送线211,其中,可以想到的是,在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穿过第一上料单元110与上料回流系统的上一工位机构连接,以从上一工位机构获取未放置有辅料的料盒的情况下,由于上一工位机构的距离地面高度可能与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不匹配,故可能需要顶升机构310用于辅助未放置有辅料的料盒进行输送,最终将其平稳输送至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并可以对第一输送线211的输入端输入料盒的时间、速度以及数量等参数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上料回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回流系统还包括提升机构320,提升机构320设置于的回流机构210下方,用于将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之间的回流机构210抬高至预设高度,其中,可以想到的是,常规情况下,本申请中上料回流系统是贴地面于一定高度进行设置的,而该高度一般是不容纳工作人员通过的,而在本申请上料回流系统对应生产线较长的情况下,本申请上料回流系统可能会阻碍工作人员或运输车的移动,导致上料回流系统没有较好的设置位置,而在提升机构320的作用下,提升机构320可以将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之间的回流机构210抬高至预设高度,即将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之间的生产线抬高,以使其下方可以使工作人员或运输车的通过,进而降低对设置位置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占用。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料单元1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单元110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模组410和第二模组420,第二模组420设置有抓取组件430,第一模组410以及第二模组420用于驱动抓取组件430以将辅料抓取至料盒,具体的,第一模组410为X向模组,第二模组420为Y向模组,抓取组件430包括吸盘或勾爪,其中,X向模组(电机、丝杆)、Y向模组(电机、丝杆)和吸盘,X向模组和Y向模组滑动连接,吸盘设置在Y向模组的输出端用于将辅料抓取至料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40,用于固定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位置,以防止第一上料单元110和第二上料单元120的工作范围发送变化,进而导致辅料放置的不规则性,影响电池片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单元110包括用于抓取多种辅料的多组第一模组410和第二模组420;辅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硬板、泡棉和无尘纸,其中,可以想到的是,多组第一模组410和第二模组420的组合可以分别用来抓取不同种类的辅料,各个第一模组410和第二模组420的组合可以根据辅料的种类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应对不同种类辅料的一些物理特性,如软硬程度、实体大小以及具体形状等特性,使得本申请具有更加广泛的运用场景。
具体的,辅料包括硬板、泡棉和无尘纸,第一上料单元110包括三种分别用于抓取硬板、泡棉和无尘纸的第一模组410和第二模组420,以实现对硬板、泡棉和无尘纸的抓取放置动作,满足对不同规格电池的保护需求,使得本申请可以对不同规格电池进行不同规格的保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上料单元;
第二上料单元;
回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回流机构用于输送料盒,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用于向所述料盒放置辅料,所述第二上料单元用于向所述料盒放置目标物体,以使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出发,被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并在被放置所述目标物体之后回流至所述第一上料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料盒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输送至所述第一上料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还包括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并在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向所述料盒放置所述目标物体之后将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辅料放置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运输的所述料盒的底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辅料放置到所述第二输送线上运输的所述料盒中所述目标物体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设置有抓取组件,所述第一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抓取组件以将所述辅料抓取至所述料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用于抓取多种所述辅料的多组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上设置有挡停机构,所述挡停机构用于在所述料盒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单元时,固定所述料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在所述料盒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单元时,向所述挡停机构发送电信号,以使所述挡停机构固定所述料盒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未放置有所述辅料的所述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回流机构下方,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和所述第二上料单元之间的所述回流机构抬高至预设高度。
CN202322666720.9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Active CN220974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6720.9U CN22097462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6720.9U CN22097462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4628U true CN220974628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9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6720.9U Active CN22097462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4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8238B (zh) 自动测试流水线
CN113955501A (zh) 一种pcb板隔纸收板机
CN209086178U (zh) 一种电池检测设备
CN109019019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调焦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CN112047044A (zh) 一种与agv接驳的吸塑盒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20974628U (zh) 一种上料回流系统
CN107777297B (zh) 一种双工位供料转载装置
CN103787050B (zh) 料盒传出装置、等离子体设备和料盒传出控制方法
CN218859436U (zh) 花篮收料机
CN204303780U (zh) 一种用于暂存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料架的装置
CN218478188U (zh) 加强筋上料机构
CN216094941U (zh) 一种芯片模组分拣装置
CN112850296B (zh) 一种料盘周转装置及上下料设备
CN104670877A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料架的暂存装置
CN114345718A (zh) 应用于半片电池片的自动化下料系统
CN210117021U (zh) 一种缓存装置和电池片的上料机构
CN209536386U (zh) 料盘自动上料装置
TWM532454U (zh) 用於移載料盤之輸送裝置
CN108455271B (zh) 电池模组下料机构及其全自动模组组装码垛机
CN219602611U (zh) 一种纸盒自动搬运设备
CN213264569U (zh) 一种上料回流装置及铜板模组加工设备
CN111453055A (zh) 一种生产线自动定位搬运装置
CN217576699U (zh) 一种电池包分档机
CN220996956U (zh) 电机的装料摆盘装置
CN216937125U (zh) 应用于半片电池片的自动化下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