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3025U -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3025U
CN220973025U CN202322786492.9U CN202322786492U CN220973025U CN 220973025 U CN220973025 U CN 220973025U CN 202322786492 U CN202322786492 U CN 202322786492U CN 220973025 U CN220973025 U CN 220973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ld
driving
closing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86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吕娇
潘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HAI JINZH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HAI JINZ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HAI JINZ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HAI JINZHENG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3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3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属于眼镜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合模装置(2),合模装置(2)的一侧设有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合模装置(2)的另一侧设有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进料端的一侧设有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的出料端与合模装置(2)之间设有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的进料端与合模装置(2)相对应,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出料端的一侧设有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镜片模具上料、合模及下料的一体化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保证镜片模具合模质量。

Description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用于制造镜片合模模具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申请人于2013年5月27日提交了名称为镜片全自动防偏心胶带合模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于2013年11月20日公告授权,公告号为CN203293420U。该专利中公开了主体检测合模系统,主体检测合模系统包括:检测气缸、主体检测头、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检测气缸连接主体检测头,主体检测头位于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之间,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对称设置且均包括真空拉杆、主轴、锁紧块气缸、定位杆锁紧块、定位杆限位套、定位杆和弹性吸盘。该镜片全自动防偏心胶带合模机用于镜片模具自动合模,具有自动矫正镜片模具,防止其偏心的功能,以消除镜片模具工作面和非工作面厚度不一带来的产品缺陷。
但是该镜片全自动防偏心胶带合模机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人依次将上镜片模具放置于上模放置区内,将下镜片模具放置于下模放置区内;在镜片模具合模完成后,再通过人工对落入输出带上的成品模具进行拾取并整理。通过人工实现镜片模具上料、下料的工作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于镜片大产量的出货要求,且人工成本较高,使得镜片的生产利润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镜片合模机通过人工实现镜片模具上料、下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提供可实现镜片模具上料、合模及下料的一体化自动生产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保证镜片模具合模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合模装置,所述合模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输送轨道,所述合模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上料装置,所述镜片模具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一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方的镜片模具拾取器,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的出料端与所述合模装置之间设置有镜片模具移送装置,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的进料端与所述合模装置相对应,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所述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二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的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第一平台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底座,相邻两个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上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用于放置下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底座上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边相接触的第一限位靠山,以及与料框一端端部相接触的第二限位靠山,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与料框另一端端部相对应的限位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朝料框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镜片模具拾取器设置为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手部通过第一安装板设置有1~5个第一吸盘,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在第一容纳空间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之间、第二容纳空间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的手部转动的驱动机构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架,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架上的上模输送带和下模输送带,所述上模输送带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下模输送带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下模输送带进料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在驱动机构四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架,所述镜片模具移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支架、用于驱动所述支架同步朝合模装置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五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架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六,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上定位销,所述上定位销位于所述上模输送带出料端的外端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下定位销,所述下定位销位于所述下模输送带出料端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上模输送带的出料端和所述下模输送带的出料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镜片模具中心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块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七,所述上模输送带出料端的上方通过第一固定板设置有上吸头、用于驱动所述上吸头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八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吸头朝上定位销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所述下模输送带出料端的下方通过第二固定板设置有下吸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吸头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架,所述合模装置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架上的上固定模块和下固定模块,所述下固定模块位于所述上固定模块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模块和下固定模块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模块和下固定模块同步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二,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胶带的胶带座,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胶带座朝合模装置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架,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架上的合模输送带,所述第四固定架内开设有供下固定模块穿过的通孔,所述合模输送带之间的宽度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吸盘,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四,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在第二平台与所述合模输送带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堆叠料框的储料架,且所述储料架位于所述第二平台的一侧,所述储料架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设置有料框移送器,所述料框移送器包括设置于第三安装板上的第三吸盘,所述第三安装板在驱动机构十六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可实现镜片模具上料、合模及下料的一体化自动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满足镜片大产量的出货要求;减少人工成本,提高镜片的生产利润;保证镜片模具合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平台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平台的放大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拾取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拾取器的放大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合模装置、镜片模具输送轨道以及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的放大立体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合模装置、镜片模具输送轨道以及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的放大立体图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合模装置、镜片模具输送轨道以及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上料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上料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机架,2-合模装置,3-镜片模具输送轨道,4-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5-镜片模具上料装置,6-第一平台,7-镜片模具拾取器,8-镜片模具移送装置,9-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10-第二平台,11-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12-底座,13-第一容纳空间,14-第二容纳空间,15-第一限位靠山,16-第二限位靠山,17-限位块,18-驱动机构一,19-机械手,20-第一安装板,21-第一吸盘,22-第一固定架,23-上模输送带,24-下模输送带,25-顶块,26-驱动机构四,27-第二固定架,28-支架,29-驱动机构五,30-驱动机构六,31-上定位销,32-下定位销,33-定位块,34-驱动机构七,35-第一固定板,36-上吸头,37-驱动机构八,38-驱动机构九,39-第三固定架,40-上固定模块,41-下固定模块,42-胶带座,44-第四固定架,45-合模输送带,46-通孔,47-第二安装板,48-第二吸盘,49-驱动机构十四,50-储料架,51-第三安装板,52-第三吸盘,53-驱动机构十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合模装置2,合模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合模装置2的另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的出料端与合模装置2之间设置有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的进料端与合模装置2相对应,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通过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实现对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的上料,经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的传输作用,以及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的移送作用,分别将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装置2内进行合模,合模完成后,经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实现合模镜片的传输,并经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实现合模镜片的下料,通过上述各装置的配合,完成镜片模具合模的一体化自动加工工序。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一平台6,以及设置于第一平台6上方的镜片模具拾取器7。第一平台6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底座12,本实施例中底座12的数量设置为3个,相邻两个底座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上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一容纳空间13和用于放置下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二容纳空间14。为实现对料框的定位,底座12上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边相接触的第一限位靠山15,以及与料框一端端部相接触的第二限位靠山16,第一平台6上设置有与料框另一端端部相对应的限位块17,以及用于驱动限位块17朝料框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一18,驱动机构一18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将料框放置于底座12上时,其侧边及一端端部先分别与第一限位靠山15、第二限位靠山16相接触,再通过驱动机构一18驱动限位块17抵紧在料框的另一端端部,实现对料框的全方位限位,以便于镜片模具拾取器7对于料框内镜片模具的抓取。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镜片模具拾取器7设置为机械手19,机械手19的手部通过第一安装板20设置有3个第一吸盘21,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机械手19在第一容纳空间13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之间、第二容纳空间14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二,以及用于驱动机械手19的手部转动的驱动机构三,驱动机构二设置为伺服电机,驱动机构三设置为旋转气缸。3个第一吸盘21一次性可拾取三个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在驱动机构二和驱动机构三的驱动下,将其移送至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处。
如图6、图8至图10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架22,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架22上的上模输送带23和下模输送带24,下模输送带24位于上模输送带23的下方,且上模输送带23和下模输送带24分别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第一吸盘21在对上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后,驱动机构二驱动其移送至上模输送带23处,驱动机构三驱动吸盘转动,将上镜片模具水平放置于上模输送带23上,且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向上模输送带23。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由于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需要一一对应,且本实施例中,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下被输送至合模装置2内,因此,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就需要朝上被输送至合模装置2内,为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第一吸盘21对下镜片模具成型面进行接触造成污染,本实施例设置了上模输送带23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之间的距离短于下模输送带24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之间的距离,下模输送带24进料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顶块25,顶块25在驱动机构四26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驱动机构四26设置为伺服电机。
第一吸盘21对下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后,驱动机构二驱动其移送至下模输送带24处,驱动机构三驱动吸盘转动,将下镜片模具移送至下模输送带24的上方且与下模输送带24相平行,此时,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向下模输送带24,驱动机构三再次驱动吸盘转动,使得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向上翻转,而非成型面朝向下模输送带24。驱动机构四26驱动顶块25向上顶出,下镜片模具被放置于相对应的两个顶块25之间,第一吸盘21松开下镜片模具,驱动机构四26驱动顶块25复位,下镜片模具非成型面即与下模输送带24相接触,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吸盘21对下镜片模具的污染,保证下镜片模具的洁净度。
如图8至图9所示,上模输送带23和下模输送带24的出料端均设置有光纤开关,当上镜片模具、下镜片模具接触到光纤开关后,上模输送带23和下模输送带24即停止传动。由上模输送带23出料端和下模输送带24出料端均设置的定位机构调节分别调节上镜片模具、下镜片模具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后续对于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的移送,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块33,以及用于驱动定位块33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七34,驱动机构34设置为拇指气缸,在驱动机构七34的驱动下,定位块33从两侧对镜片模具进行夹持,实现对镜片模具的中心定位。本实施例中,定位块33朝向镜片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滚轮,能够更好的贴合镜片模具,避免对镜片模具造成损坏。
上模输送带23出料端的上方通过第一固定板35设置有上吸头36、用于驱动上吸头36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八37以及用于驱动上吸头36朝上定位销31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38,驱动机构八37和驱动机构九38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在驱动机构八37和驱动机构九38的驱动下,上吸头36对上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并将其移送至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处;下模输送带24出料端的下方通过第二固定板设置有下吸头,以及用于驱动下吸头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驱动机构十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在驱动机构十的驱动下,下吸头对下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并将其移送至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处。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架27,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二固定架27上的支架28、用于驱动支架28同步朝合模装置2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五29以及用于驱动支架28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六30,驱动机构五29和驱动机构六30设置为伺服电机。支架28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4个上定位销31,上定位销31位于上模输送带23出料端的外端部,用于夹紧上镜片模具;支架28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4个下定位销32,下定位销32位于下模输送带24出料端的上方,用于夹紧下镜片模具。在驱动机构五29的驱动下,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被同步移送至合模装置2内。驱动机构六30一方面可通过驱动支架28做相向运动,实现上定位销31对上镜片模具的夹紧,实现下定位销32对下镜片模具的夹紧,另一方面,可根据镜片模具的直径、规格调节支架28之间的距离,即调节上定位销31之间的距离,以及下定位销32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架39,合模装置2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三固定架39上的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下固定模块41位于上固定模块40的正下方,由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移送的上镜片模具通过上固定模块40进行吸附固定,下镜片模具由上固定模块40进行吸附固定。第三固定架39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以及用于驱动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同步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二,驱动机构十一和驱动机构十二设置为伺服电机。在驱动机构十一的驱动下,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靠拢,并相接触,再由驱动机构十二驱动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进行同步转动,以便于后续粘胶。
第三固定架39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胶带的胶带座42,以及用于驱动胶带座42朝合模装置2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三,驱动机构十三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在驱动机构十三的驱动下,胶带端部与镜片模具接缝的外边缘相接触,并在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的转动下,完成对镜片模具的周向粘胶密封。机架1上还设置有切刀架,切刀架上设置有切刀,用于在贴胶完成后切断胶带。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架44,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包括平行设置于第四固定架44上的合模输送带45,合模输送带45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行传动。第四固定架44内开设有供下固定模块41穿过的通孔46,合模输送带45之间的宽度与通孔46的直径相同。在镜片模具合模完成后,下固定模块41带动镜片模具向下复位,并使镜片模具与合模输送带45相接触,通过合模输送带45将镜片模具输送至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处。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二平台10,以及设置于第二平台10上方的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11。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11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7上的第二吸盘48,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47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四49,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47在第二平台10与合模输送带45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五,驱动机构十四49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驱动机构十五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47沿料框长度方向运动和宽度方向运动的两个伺服电机,这样即可保证第二吸盘48在吸附合模输送带45上的镜片模具后,按顺序依次放置于料框的各个框内。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便于料框的上下料,进一步提升镜片合模的自动化程度,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平台10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七,驱动机构十七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无杆气缸。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还包括用于堆叠料框的储料架50,且储料架50位于第二平台10的一侧,储料架50与第二平台10之间设置有料框移送器,料框移送器包括设置于第三安装板51上的第三吸盘52,第三安装板51在驱动机构十六53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当第二平台10上的料框放满镜片模具后,由驱动机构十七驱动第二平台沿纵向方向向下移动一个料框的高度,通过第三吸盘52对储料架50内位于最上方的料框进行吸取,将其移送至第二平台10处,并堆叠于第二平台10原有的料框上方,当第二平台10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再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对料框进行搬运。储料架50的底面在驱动机构十八的驱动下可进行纵向运动,带动储料架50内的料框向上运动,以便于第三吸盘52的吸取。这样可提高工作效率,无需每次对第二平台10上的料框进行搬运回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合模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所述合模装置(2)的另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所述镜片模具上料装置(5)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一平台(6),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6)上方的镜片模具拾取器(7),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的出料端与所述合模装置(2)之间设置有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的进料端与所述合模装置(2)相对应,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所述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包括用于放置料框的第二平台(1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10)上方的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6)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底座(12),相邻两个所述底座(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上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一容纳空间(13)和用于放置下镜片模具料框的第二容纳空间(14),所述底座(12)上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边相接触的第一限位靠山(15),以及与料框一端端部相接触的第二限位靠山(16),所述第一平台(6)上设置有与料框另一端端部相对应的限位块(17),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17)朝料框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一(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具拾取器(7)设置为机械手(19),所述机械手(19)的手部通过第一安装板(20)设置有1~5个第一吸盘(2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19)在第一容纳空间(13)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之间、第二容纳空间(14)与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19)的手部转动的驱动机构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架(22),所述镜片模具输送轨道(3)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架(22)上的上模输送带(23)和下模输送带(24),所述上模输送带(23)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下模输送带(24)进料端与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之间的距离,所述下模输送带(24)进料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顶块(25),所述顶块(25)在驱动机构四(26)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架(27),所述镜片模具移送装置(8)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7)上的支架(28)、用于驱动所述支架(28)同步朝合模装置(2)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五(2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架(28)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六(30),所述支架(28)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上定位销(31),所述上定位销(31)位于所述上模输送带(23)出料端的外端部,所述支架(28)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下定位销(32),所述下定位销(32)位于所述下模输送带(24)出料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输送带(23)的出料端和所述下模输送带(24)的出料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镜片模具中心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块(3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块(33)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七(34),所述上模输送带(23)出料端的上方通过第一固定板(35)设置有上吸头(36)、用于驱动所述上吸头(36)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八(37)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吸头(36)朝上定位销(31)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38),所述下模输送带(24)出料端的下方通过第二固定板设置有下吸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吸头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架(39),所述合模装置(2)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架(39)上的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所述下固定模块(41)位于所述上固定模块(40)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固定架(39)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做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模块(40)和下固定模块(41)同步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二,所述第三固定架(39)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胶带的胶带座(4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胶带座(42)朝合模装置(2)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架(44),所述镜片合模模具输送轨道(4)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架(44)上的合模输送带(45),所述第四固定架(44)内开设有供下固定模块(41)穿过的通孔(46),所述合模输送带(45)之间的宽度与所述通孔(46)的直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合模模具拾取器(11)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7)上的第二吸盘(48),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47)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四(4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47)在第二平台(10)与所述合模输送带(45)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合模模具下料装置(9)还包括用于堆叠料框的储料架(50),且所述储料架(50)位于所述第二平台(10)的一侧,所述储料架(50)与所述第二平台(10)之间设置有料框移送器,所述料框移送器包括设置于第三安装板(51)上的第三吸盘(52),所述第三安装板(51)在驱动机构十六(53)的驱动下沿纵向方向运动。
CN202322786492.9U 2023-10-17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Active CN22097302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3025U true CN220973025U (zh) 2024-05-1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9756B (zh) 全自动晶圆片下片上蜡回流线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79747B (zh) 全自动晶圆片清洗贴片一体机
CN210171833U (zh) 一种lcd屏全自动点胶设备
CN109773617B (zh) 一种用于镜片的全自动磨边设备及其磨边方法
CN113291796B (zh) 一种用于球透镜抛光检测的上下料设备及方法
CN110775625A (zh) 一种杆件装模设备
CN210040148U (zh) 全自动晶圆片清洗贴片一体机
CN213996547U (zh) 上料仓、下料仓、上料仓装置和自动上下料涂胶生产线
CN220973025U (zh)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合模、下料一体机
CN210223987U (zh) 全自动晶圆片下片上蜡回流线
CN211034357U (zh) 电路板装入tray盘设备
CN211197831U (zh) 上料机
CN117068722A (zh)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排放设备及方法
CN109733878B (zh) 西林瓶移送机械手
CN218344652U (zh)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CN112387536B (zh) 一种上料仓、下料仓和自动上下料涂胶生产线
CN211842877U (zh) 上下料装置和注塑成型设备
CN114802898A (zh) 一种插座自动贴膜机
CN211168889U (zh) 一种杆件装模设备
CN110745282A (zh) 一种免疫杯自动化装盒设备及工艺
CN214725793U (zh) 合模镜片模具自动上模机
CN218230456U (zh)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机
CN220753506U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插钉设备
CN215248636U (zh) 一种导光片正反面贴背胶设备
CN214160313U (zh) 一种高效双胶全自动点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