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0306U - 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0306U
CN220970306U CN202322845026.3U CN202322845026U CN220970306U CN 220970306 U CN220970306 U CN 220970306U CN 202322845026 U CN202322845026 U CN 202322845026U CN 220970306 U CN220970306 U CN 220970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adjusting
protective cover
plate
adsorp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50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赞
郭佳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450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0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0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0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装置,涉及面板吸附技术领域。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部、挤压部和防尘保护机构,吸附部与挤压部连接,防尘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罩和调节组件,保护罩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能容纳吸附部,调节组件设于挤压部和吸附部之间,容纳腔贯通保护罩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调节组件与保护罩连接,调节组件能调节保护罩和挤压部之间的间距,以使吸附部伸出保护罩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或缩回容纳腔内,以实现在吸附装置吸附面板时,吸附部从保护罩内伸出,吸附装置需要放置在工作台上时,吸附部缩回容纳腔内,保护罩与工作台接触,避免吸附部被工作台上的脏污污染,在吸附面板时污染或划伤面板,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吸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组装过程中,为了避免作业人员手误碰端子,造成端子腐蚀。通常使用吸附装置代替手接触面板作业。图1是现有技术中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吸附装置包括挤压部1、连接部3和吸附部2,挤压部1和连接部3内设有与吸附部2连通的气腔,在吸附面板时,按压挤压部1,将气腔内的空气排空,可使吸附部2在大气压作用下吸附面板。但是,作业人员习惯将吸附装置的吸附部2直接放置在工作台上,造成吸附部2表面脏污,作业人员再次作业时,吸附部2表面脏污会转移到面板表面或划伤面板,降低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能够避免表面脏污,提高了使用该吸附装置吸附的产品的品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部和挤压部,所述吸附部与所述挤压部连接,其中,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防尘保护机构,所述防尘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罩和调节组件,所述保护罩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能容纳所述吸附部,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挤压部和所述吸附部之间,所述容纳腔贯通所述保护罩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保护罩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能调节所述保护罩和所述挤压部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吸附部伸出所述保护罩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或缩回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防尘保护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连接。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所述挤压部为球状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保护罩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球状体的外周相适配的圆孔,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连接。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挤压部和所述吸附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固定件包括套筒和连接板,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套筒的内壁,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线,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连接。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板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限位轨道,所述调节杆包括铰接端和滑动端,所述固定件和所述保护罩二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铰接端铰接,另一个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限位轨道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滑动端能沿所述限位轨道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使所述吸附部伸出或缩回所述容纳腔。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限位轨道为沿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连线对称的环形轨道。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均与所述保护罩连接,所述调节板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杆上。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保护罩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组件相对设置。
作为所述吸附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保护罩设置为分体结构,所述保护罩上设有供所述连接部穿过的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装置,通过设置防尘保护机构,保护吸附部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从而避免吸附部脏污或带有异物,吸附面板时造成面板表面脏污或划伤,影响产品的品质。防尘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罩和调节组件,保护罩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贯通保护罩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吸附部置于容纳腔内,当放置吸附装置时,保护罩置于工作台上,吸附部位于容纳腔内,不受工作台的污染。调节组件能调节保护罩和挤压部之间的间距,使吸附部伸出保护罩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或缩回容纳腔内,以实现在吸附装置吸附面板时,吸附部从保护罩内伸出;吸附装置需要放置在工作台上时,吸附部缩回容纳腔内,保护罩与工作台接触,避免吸附部被工作台上的脏污污染,在吸附面板时污染或划伤面板,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放置在工作台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及移动路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及移动路径示意图。
图中:
1、挤压部;2、吸附部;3、连接部;4、防尘保护机构;
41、保护罩;42、调节组件;43、套筒;44、连接板;
421、调节板;422、调节杆;423、连接杆;424、弹性件;
4211、限位轨道;4212、第一位置;4213、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装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放置在工作台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部2、挤压部1和防尘保护机构4,吸附部2与挤压部1连接,挤压部1和吸附部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3,吸附部2、挤压部1和连接部3均由柔性材质制成,挤压部1和连接部3内设有与吸附部2连通的气腔,挤压部1设置为球状体,吸附部2设置为吸盘,连接部3为连接球体和吸盘的管状体。吸附装置在使用时,作业人员用手按压球状体,能将气腔内的空气排出,使得吸盘吸附面板。通过设置防尘保护机构4,保护吸附部2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从而避免吸附部2脏污或带有异物,吸附面板时造成面板表面脏污或划伤,影响产品的品质。
具体地,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防尘保护机构4包括保护罩41和调节组件42,保护罩41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能容纳吸附部2,调节组件42设于挤压部1和吸附部2之间,容纳腔贯通保护罩41远离调节组件42的一侧,调节组件42与保护罩41连接,调节组件42能调节保护罩41和挤压部1之间的间距,以使吸附部2伸出保护罩41远离调节组件42的一侧或缩回容纳腔内。在吸附装置使用时,调节组件42调节保护罩41和挤压部1之间的间距,使得保护罩41向靠近挤压部1的方向移动,吸附部2伸出保护罩41远离调节组件42的一侧,作业人员手按压球状体,吸盘吸附面板。在不使用吸附装置将其放置在工作台上时,调节组件42能使保护罩41向远离挤压部1的方向移动,吸附部2缩回容纳腔内,吸盘的吸附面位于容纳腔内,通过保护罩41支撑于工作台上,从而保护吸盘的吸附面不被工作台上的脏污或异物污染。
进一步地,保护罩41设置为分体结构,保护罩41上设有供连接部3穿过的连通孔。由于吸盘的直径远大于管状体的直径,在安装时,为了便于吸盘顺利地进入容纳腔内,将保护罩41设置为分体结构,容纳腔为与吸盘相适配的圆形腔体,保护罩41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上设有第一半圆孔和第一半圆腔,第二分体上设有第二半圆孔和第二半圆腔,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从连接部3的相对两侧对接,对接后通过螺丝或胶粘等方式固定。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对接形成连通孔,第一半圆腔和第二半圆腔对接形成容纳腔。
由于吸附装置在工作时需要按压挤压部1使得挤压部1变形,而且挤压部1由柔性材质制成,不便于固定调节组件42。防尘保护机构4还包括固定件,调节组件42一端与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保护罩4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套筒43和连接板44,套筒43套设于连接部3的外周,连接板44设于套筒43的内壁,且连接板44垂直于套筒43的轴线,调节组件42设于套筒43内,调节组件42的一端与连接板44连接,另一端与保护罩41连接,使得调节组件42能够带动保护罩41沿吸附部2的轴线方向移动。为了便于安装,套筒43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固定板,固定板与保护罩41相对设置,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球状体的外周相适配的圆孔,调节组件42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保护罩41连接。将固定件设置为与保护罩41平行设置的固定板,可以将调节组件42远离保护罩41的一端直接与固定板连接。
具体地,调节组件42包括调节板421和调节杆422,调节板421上设置有限位轨道4211,调节杆422包括铰接端和滑动端,固定件和保护罩41二者中,其中一个与铰接端铰接,另一个与调节板421连接;限位轨道4211包括沿吸附部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4212和第二位置4213,滑动端能沿限位轨道4211在第一位置4212和第二位置4213之间滑动,以使吸附部2伸出或缩回容纳腔。第一位置4212远离保护罩41设置,第二位置4213靠近保护罩41设置。在初始状态时,调节杆422位于第一位置4212,保护罩41距离挤压部1较远,吸附部2位于容纳腔内。将吸附装置倒置,保护罩41朝上,向下按压保护罩41,调节杆422能沿着限位轨道4211从第一位置4212移动至第二位置4213,使得保护罩41和挤压部1之间的间距减小,吸附部2伸出保护罩41。此时可使用吸附装置吸附面板,当吸附装置不使用时,再向下按压保护罩41,调节杆422能沿着限位轨道4211从第二位置4213移动至第一位置4212,此时保护罩41和挤压部1之间的间距增大,吸附部2又能缩回容纳腔内,在将吸附装置放置于工作台上时,保护罩41与工作台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422的铰接端通过铰接轴与连接板44铰接,以使得调节杆422在限位轨道4211内移动时能相对连接板44转动。调节杆422的滑动端设置有滑轮,滑轮沿限位轨道4211滑动。
具体地,限位轨道4211为沿第一位置4212和第二位置4213的连线对称的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包括左半环轨道和右半环轨道,调节杆422自第一位置4212移动至第二位置4213时,自第一位置4212沿左半环轨道先向上移动,再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4213。调节杆422自第二位置4213移动至第一位置4212时,自第二位置4213沿右半环轨道先向上移动,再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4212。左半环轨道和右半环轨道均设置为三段轨道,靠近第一位置4212的一段轨道均由第一位置4212倾斜向上延伸,靠近第二位置4213的一段轨道均自第二位置4213倾斜向上延伸,中间一段轨道用于连接靠近第一位置4212的一端轨道和靠近第二位置4213的一段轨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轨道也可以设置为心形线状轨道。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42还包括两个连接杆423和两个弹性件424,两个连接杆423平行设置,两个连接杆423均与保护罩41连接,调节板421固定于两个连接杆423上。通过设置两个连接杆423连接调节板421,保证调节板421沿竖直方向设置,调节板421所在平面垂直于保护罩41所在平面,进而保证调节杆422移动的顺畅性。弹性件424的一端与连接杆423远离保护罩4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通过设置弹性件424,保护罩41能在弹性件42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挤压部1的方向移动,使得吸附部2缩回容纳腔内。
为了保证保护罩41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平衡,调节组件42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组件42相对设置于连接部3的两侧。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及移动路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保护机构中调节杆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及移动路径示意图。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在使用吸附装置时,向下按压保护罩41,保护罩41连同调节板421向下移动时,压缩弹性件424,调节杆422沿着左半环轨道向上移动,调节杆422位于第二位置4213时,调节杆422的拉力和弹性件424的压缩力达到平衡,吸附部2保持伸出状态,作业人员通过按压挤压部1,能使吸附部2吸附面板。在不使用吸附装置时,再次按压保护罩41,保护罩41连同调节板421先向下移动,调节杆422自第二位置4213沿右半环轨道先向上移动再向下移动,弹性件424的压缩力被释放,推动调节板421和保护罩41向上移动,调节杆422沿右半环轨道继续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4212时,弹性件424的弹力和调节杆422的拉力再次达到平衡状态,保证吸附部2保持在缩回容纳腔内的状态,从而可以将吸附装置放置在工作台,保护罩41与工作台接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部(2)和挤压部(1),所述吸附部(2)与所述挤压部(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防尘保护机构(4),所述防尘保护机构(4)包括保护罩(41)和调节组件(42),所述保护罩(41)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能容纳所述吸附部(2),所述调节组件(42)设于所述挤压部(1)和所述吸附部(2)之间,所述容纳腔贯通所述保护罩(41)远离所述调节组件(42)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42)与所述保护罩(41)连接,所述调节组件(42)能调节所述保护罩(41)和所述挤压部(1)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吸附部(2)伸出所述保护罩(41)远离所述调节组件(42)的一侧或缩回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保护机构(4)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调节组件(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4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所述挤压部(1)为球状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保护罩(41)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球状体的外周相适配的圆孔,所述调节组件(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1)和所述吸附部(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固定件包括套筒(43)和连接板(44),所述套筒(43)套设于所述连接部(3)的外周,所述连接板(44)设于所述套筒(43)的内壁,且所述连接板(44)垂直于所述套筒(43)的轴线,所述调节组件(42)设于所述套筒(43)内,所述调节组件(4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2)包括调节板(421)和调节杆(422),所述调节板(421)上设置有限位轨道(4211),所述调节杆(422)包括铰接端和滑动端,所述固定件和所述保护罩(41)二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铰接端铰接,另一个与所述调节板(421)连接;所述限位轨道(4211)包括沿所述吸附部(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4212)和第二位置(4213),所述滑动端能沿所述限位轨道(4211)在所述第一位置(4212)和所述第二位置(4213)之间滑动,以使所述吸附部(2)伸出或缩回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轨道(4211)为沿所述第一位置(4212)和所述第二位置(4213)的连线对称的环形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2)还包括两个连接杆(423),两个所述连接杆(423)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423)均与所述保护罩(41)连接,所述调节板(421)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杆(4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2)还包括两个弹性件(424),所述弹性件(42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23)远离所述保护罩(4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组件(42)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41)设置为分体结构,所述保护罩(41)上设有供所述连接部(3)穿过的连通孔。
CN202322845026.3U 2023-10-23 2023-10-23 吸附装置 Active CN220970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5026.3U CN220970306U (zh) 2023-10-23 2023-10-23 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5026.3U CN220970306U (zh) 2023-10-23 2023-10-23 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0306U true CN220970306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45026.3U Active CN220970306U (zh) 2023-10-23 2023-10-23 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0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75179U (zh) 一种撕膜机
CN220970306U (zh) 吸附装置
CN109605412B (zh) 易压伤配件吸取装置及配件吸取方法
CN108688180B (zh) 一种精密压力贴合机构
CN113734798A (zh) 一种六工位水平旋转吸嘴装置
CN208713752U (zh) 一种低压容器加工用辅助设备
CN209312930U (zh) 自动组装线端子组装装置
CN211520931U (zh) 一种背光板生产用分拣装置
CN115284234A (zh) 一种助力车用调试支架
CN113459008A (zh) 一种cob显示屏前维护负压工具
CN115106742B (zh) 组装装置及组装设备
CN216610012U (zh) 一种吸塑机用旋转平移片材抓取机械手
CN220108134U (zh) 一种具备保护结构的巡检无人机信号基站
CN218659369U (zh) 一种减震器防尘管端部切除设备
CN218808971U (zh) 一种投影仪用组合式光学部件组装装置
CN115251578B (zh) 一种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用多功能咨询服务台
CN116393411B (zh) 全自动测试设备
CN116654618B (zh) 一种电路板上料装置
CN220906489U (zh) 一种光学镜片上料吸盘
CN216580380U (zh) 一种用于检测叉车驾驶员危险驾驶的检测装置
CN220296816U (zh) 一种超薄切片抛光真空吸附装置
CN217253825U (zh) 一种滤芯与罐体自动装备装置
CN216611758U (zh) 气雾喷胶灌装设备
CN215796984U (zh) 旋转吸取装置
CN219279753U (zh) 一种用于ito玻璃镀膜装片的玻璃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