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8490U - 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8490U
CN220938490U CN202322182500.9U CN202322182500U CN220938490U CN 220938490 U CN220938490 U CN 220938490U CN 202322182500 U CN202322182500 U CN 202322182500U CN 220938490 U CN220938490 U CN 220938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ridging
foot
ba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25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威任
陈冠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he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he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he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he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25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8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8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8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助行器,包含相间隔且不等宽度且不等高度的第一脚架机构与第二脚架机构,及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与所述第二脚架机构间的抓握杆机构与跨接杆机构。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包括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脚杆模块,及上下间隔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间的第一上杆与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脚架机构包括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二脚杆模块,及上下间隔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间的第二上杆与第二横杆。通过所述第一脚架机构与所述第二脚架机构的的结构设计,以及所述抓握杆机构与所述跨接杆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助行器兼具多种用途,且可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中风造成半侧肢体瘫痪的患者而言,不论是从床缘起身站起,或者是行走复健,都必须仰赖辅具协助,所以通常都会在患者床边架设用于辅助从床缘站起的支撑架,并于床边摆放一个行走用的助行器,以致于家中得要准备多种类型的辅具。此外,目前用于供半侧瘫痪患者使用的助行器,大都设计成拐杖类型,但是这种拐杖型助行器的使用时,因为四个支撑点的间距不大,当所述拐杖型助行器离身侧太近时,若患者因为移动步伐而使身体重心侧偏太大时,该患者会很难依靠该拐杖型助行器支撑身体,而容易发生跌倒情况。当为了预防跌倒,而将拐杖型助行器撑在离身侧比较远一点的位置时,但是这样的支撑方式会导致患者不易施力,使用上也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助行器,包含左右间隔的第一脚架机构与第二脚架机构,及上下间隔地跨接在该第一脚架机构与该第二脚架机构间的抓握杆机构与跨接杆机构。
该第一脚架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一脚杆模块、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的顶端间的第一上杆,及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间且间隔位于该第一上杆下方的第一横杆。该第二脚架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二脚杆模块、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的顶端间的第二上杆,及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间且间隔位于该第二上杆下方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脚杆模块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脚杆模块的间距,且该第二上杆的高度小于该第一上杆的高度。
该抓握杆机构连接于该第一上杆,并自该第一上杆左右横向往外延伸且弯折往下延伸而连接在该第二上杆。该跨接杆机构跨接在该第一横杆与该第二横杆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抓握杆机构具有能前后调移定位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调移模块、能前后调移定位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调移模块,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间的抓握杆,所述抓握杆具有自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左右横向往外延伸的抓握段,及自所述抓握段延伸末端弯折往下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支撑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第一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且与所述抓握段连接的第一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且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第二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二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抓握杆的抓握段能水平枢摆地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所述支撑段能被所述抓握段的枢摆连动而脱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抓握杆机构还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且将所述抓握段无法枢摆地锁固的第一锁固件,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且将所述支撑段锁固的第二锁固件,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以其两个端部能相对旋转地分别前后轴向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跨接杆,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将所述跨接杆无法旋转地锁固的定位件,当所述第一锁固件松离所述抓握段,且所述第二锁固件松离所述支撑段时,所述抓握杆能被驱动摆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并摆靠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而从抓握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当所述抓握杆位于所述收合位置,且所述定位件拆离所述安装座时,所述跨接杆能被驱动而经由对应的所述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一横杆往上枢摆靠向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并经由对应的所述安装座相对该第二横杆枢摆,且连动该第二脚架机构摆靠于所述第一脚架机构旁侧,而从跨撑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第一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且与所述抓握段连接的第一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且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第二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二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销,所述抓握段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所述第一锁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座,所述支撑段能水平摆离地嵌置在所述第二调移座,所述第二锁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抓握杆机构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调移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调移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间的抓握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的第一锁固件,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第二锁固件,所述抓握杆具有能水平枢摆地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的抓握段,及能脱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支撑段,所述抓握段自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左右横向往外延伸,所述支撑段自所述抓握段延伸末端弯折往下延伸,并能被所述抓握段的枢摆连动而脱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第一锁固件将所述抓握段无法枢摆地锁固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所述第二锁固件将所述支撑段锁固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以其两个端部能相对旋转地分别前后轴向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跨接杆,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将所述跨接杆无法旋转地锁固的定位件,当所述第一锁固件松离所述抓握段,且所述第二锁固件松离所述支撑段时,所述抓握杆能被驱动摆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并摆靠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而从抓握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当所述抓握杆位于所述收合位置,且所述定位件拆离所述安装座时,所述跨接杆能被驱动而经由对应的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一横杆往上枢摆靠向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并经由对应的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二横杆枢摆,且连动所述第二脚架机构摆靠于所述第一脚架机构旁侧,而从跨撑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跨接杆的端部能前后调移与相对旋转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每一所述端部具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三定位孔,安装在每一所述安装座的定位件穿过对应的所述端部的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而使所述跨接杆无法转动与调移地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每一所述安装座具有能转动地套设在对应的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的第一旋转座管,及同轴向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座管旁侧且供所述跨接杆能旋转与位移地安装的第二旋转座管,每一所述定位件穿过对应的安装座而径向穿设在所述第一旋转座管与所述第二旋转座管,并穿过对应的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而插置在所述跨接杆的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当所述跨接杆被驱动而从所述跨撑位置往所述收合位置变化时,所述跨接杆会传动所述安装座经由所述第一旋转座管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每一所述第一脚杆模块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一脚杆,及第一伸缩定位件,第一脚杆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下伸缩,所述第一伸缩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脚杆其中的一个并能脱离地连结于其中另一个,而使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脚杆能伸缩调移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每一所述第二脚杆模块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二脚杆,及第二伸缩定位件,所述第二脚杆能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下伸缩,所述第二伸缩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脚杆其中的一个并能脱离地连结于其中另一个,而使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脚杆能伸缩调移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行器,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间的跨接杆,及两个定位件,所述跨接杆具有两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位移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端部,及连接在所述端部间的跨接部,所述定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能拆离地分别连结于所述端部,而使所述跨接杆能相对所述安装座前后调移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脚架机构与该第二脚架机构的不等宽度且不等高度的结构设计,以及上下间隔地跨接在该第一脚架机构与该第二脚架机构间的该抓握杆机构与该跨接杆机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助行器兼具多种用途,且可在前后左右方向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示意图,示意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供一位用户摆放在身前当作行走辅具使用时的情况;
图3是一个立体示意图,示意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供摆放在该用户身侧做为拐杖使用时的情况;
图4是一个立体示意图,示意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用于供摆放在床边以做为起身辅具使用时的情况;
图5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6是一个不完整的侧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7是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抓握杆机构与一个第一脚架机构及一个第二脚架机构间的连结结构;
图8是一个不完整的俯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跨接杆机构与该第一脚架机构及一个第二脚架机构间的连结结构;
图9是一个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进行收合时,一个抓握杆变化至一收合位置时的情况;
图10是一个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抓握杆变化至该收合位置,且一个跨接杆也变化至一个收合位置时的情况;
图1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及
图1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3、4,本实用新型助行器200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供一位偏瘫的用户900使用,可供该用户900摆放在其身前以做为行走辅具(如图2所示),或者是摆放在身侧以做为拐杖使用(如图3所示),也可供用于做为从床缘站起时的起身辅具使用(如图4所示)。
该助行器200包含上下延伸且左右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脚架机构3与一个第二脚架机构4、一个左右延伸跨接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第二脚架机构4的顶端间的抓握杆机构5,及一个左右延伸跨接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间且间隔位于该抓握杆机构5下方的跨接杆机构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概呈左右相向往上倾斜延伸靠近状,但是实施时不以此为限,也可呈直立平行状。
参阅图1、5、6,该第一脚架机构3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一脚杆模块31、一个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的顶端间的第一上杆32,及一个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间且间隔位于该第一上杆32下方的第一横杆33。
每一个第一脚杆模块31包括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该第一上杆32的第一固定杆311、一个与该第一固定杆311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一脚杆312,及一个第一伸缩定位件314。该第一脚杆312可相对该第一固定杆311上下伸缩调移,用于改变整个该第一脚杆模块31的上下延伸长度。该第一伸缩定位件314安装在该第一固定杆311与该第一脚杆312其中的一个,并可脱离地连结于两者其中另一个,而使该第一脚杆312可相对该第一固定杆311伸缩调移定位。
该第一上杆32径向穿设具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一定位孔321。该第一横杆33跨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杆311的底端部间,而位于所述第一脚杆312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脚杆312具有多个径向贯穿且沿其长向上下间隔分布的伸缩定位孔313。每一个第一伸缩定位件314为一种安装固定在对应的该第一固定杆311中,并径向往外穿出该第一固定杆311外周面的定位弹扣。该第一伸缩定位件314会嵌卡于对应的该第一脚杆312的其中一个伸缩定位孔313中,而使该第一脚杆312相对该第一固定杆311伸缩调移定位。由于该第一脚杆模块31可伸缩调移长度的结构类型众多,且非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因此不再详述,且实施时不以上述实施态样为限。
该第二脚架机构4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二脚杆模块41、一个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的顶端间的第二上杆42,及一个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间且间隔位于该第二上杆42下方的第二横杆43。
每一个第二脚杆模块41包括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该第二上杆42的第二固定杆411、一个与该第二固定杆411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二脚杆412,及一个第二伸缩定位件414。该第二脚杆412可相对该第二固定杆411上下伸缩调移,用于改变整个该第二脚杆模块41的上下延伸长度。该第二伸缩定位件414安装在该第二固定杆411与该第二脚杆412其中的一个,并可脱离地连结于两者其中另一个,而使该第二脚杆412可相对该第二固定杆411伸缩调移定位。
该第二上杆42径向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二定位孔421。该第二横杆43跨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杆411的底端部间,位于所述第二脚杆412上方,且该第二横杆43与该第一横杆33等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的上下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的上下延伸高度,且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的前后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的前后间距,以致于该第二上杆42的高度低于该第一上杆32高度,该第二上杆42长度小于该第一上杆32长度,且该第二横杆43长度小于该第一横杆33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脚杆412具有多个上下间隔,且用于供该第二伸缩定位件414嵌卡的伸缩定位孔413。由于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的伸缩调整的结构设计相同于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因此不再详述。
参阅图5、6、7,该抓握杆机构5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第一上杆32的第一调移模块51、一个安装在该第二上杆42的第二调移模块52、一个上下弯折延伸地安装在该第一调移模块51与该第二调移模块52间的抓握杆53,及分别安装在该第一调移模块51与该第二调移模块52的一个第一锁固件54与一个第二锁固件55。
该第一调移模块51包括一个可前后调移地套设在该第一上杆32外的第一调移座511,及一个螺穿设置在该第一调移座511且穿插在该第一上杆32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321的第一定位销514。该第一调移座511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二脚架机构4一侧的枢耳部513。通过该第一定位销514穿插在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321的方式,可相对该第一上杆32调移定位该第一调移座511。
该第二调移模块52具有一个可前后调移地安装在该第二上杆42的第二调移座521,及一个螺接穿设在该第二调移座521且贯穿在该第二上杆42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421的第二定位销523。通过该第二定位销523穿插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421的方式,可相对该第二上杆42调移定位该第二调移座521。该第二调移座521具有一个开口朝上且前后贯穿的卡接槽522。
由于该第一调移模块51可相对该第一上杆32调移定位的结构设计,以及该第二调移模块52可相对该第二上杆42调移定位的结构设计都为现有技术且类型众多,因此不再详述,且实施时不以上述实施态样为限。
该抓握杆53概呈L字型,具有一个经由一直立的枢接轴512枢接在该枢耳部513并朝该第二脚架机构4水平突伸的抓握段531,及一个自该抓握段531突伸末端弯折往下延伸且嵌卡在该第二调移座521的卡接槽522的支撑段532。该抓握杆53可被操作而经由该枢接轴512在一个跨接在该第一上杆32与该第二上杆42间的抓握位置,及一个摆离该第二上杆42并摆靠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旁侧的收合位置间水平枢摆变化。关于该抓握杆53的枢摆变化容后说明。
该第一锁固件54可松离地往下螺接穿设在第一调移座511的枢耳部513,并可脱离地径向穿插在该抓握段531,而将该抓握段531不可枢摆地固定在该第一调移座511。该第二锁固件55可松离地横向螺接穿设在该第二调移座521,并可脱离地径向穿插在该支撑段532,而将该支撑段532底端部定位于该卡接槽522中。
参阅图5、6、8,该跨接杆机构6包括两个可旋转地分别套设在该第一横杆33与该第二横杆43的安装座61、一个可前后调移与相对旋转地跨接在所述安装座61间的跨接杆62,及两个分别螺锁安装在所述安装座61的定位件63。
每一个安装座61具有一个可旋转地套设在对应的该第一横杆33或该第二横杆43的第一旋转座管611,及一个同轴向地并接在该第一旋转座管611旁侧而邻近另一个安装座61的第二旋转座管613。
该跨接杆62概呈开口朝后的U字型,具有两个前后延伸且可前后调移与相对旋转地分别插装在所述第二旋转座管613的端部621,及一个连接在所述端部621间的跨接部623。每一个端部621径向穿设有一个第三定位孔622。该跨接杆62可经由所述安装座61而相对该第一脚架机构3在一个左右水平撑抵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间的跨撑位置,及一个直立摆靠向该第一脚架机构3的收合位置间枢摆变化。关于该跨接杆62的枢摆变化容后说明。
每一个定位件63穿过对应的该第一旋转座管611,而径向螺接穿设在该第一旋转座管611与该第二旋转座管613,并穿过对应的该第一横杆33或该第二横杆43,而穿过对应的该端部621的该第三定位孔622,进而将对应的该安装座61、对应的该第一横杆33或该第二横杆43,以及该跨接杆62锁固在一起。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助行器200的该第一实施例使用时,若要放在用户900前方当步行辅具使用时,可将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调整成左右间隔状,使该高度较高的该第一脚架机构3位于该用户900可正常活动的身侧,并将该跨接杆62调整成U字型开口侧朝向用户900的态样,使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分别位于该用户900的正常下肢的左右两侧,也就是使高度较低的该第二脚架机构4相对介于两脚间。此时,用户900可用功能正常的手部抓握该抓握杆53以支撑上半身,就可以该助行器200辅助行进。
参阅图1、3,当要放在用户900身侧以做为拐杖使用时,可将该助行器200旋转调整成该第一脚架机构3在前、该第二脚架机构4在后的姿态。然后,用户900就可以功能正常的手抓握位于身旁的该抓握杆53以支撑上半身,而做为拐状使用。当将该助行器200往前移动一段距离,然后握持该抓握杆53往前跨步时,由于该第二脚架机构4的第二脚杆模块41的左右间距较小,也就是该第二脚架机构4的左右宽度较窄,所以用户900邻近该助行器200一侧的脚往前跨步时,不会撞到该第二脚架机构4,且因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会大致分布在身体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与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的左右跨距大,所以可在前后左右方向提供极佳的支撑稳定性,而可稳定地支撑用户900。
参阅图1、4,当要将该助行器200做为从床缘站起的辅具使用时,可将高度较低的该第二脚架机构4转向床边,而使高度较高的该第一脚架机构3相对远离床边。然后,用户900面向该第二脚架机构4,并以双手分别抓握该第一上杆32与该第二上杆42的方式,或以双手分别抓握该第一上杆32与该抓握杆53的方式,协助将身体往前并往上撑起。
参阅图1、5、6,当需要前后调移该抓握杆53时,可驱使该第一定位销514与该第二定位销523分别脱离该第一上杆32与该第二上杆42,就可前后推拉该抓握杆53以带动该第一调移座511与该第二调移座521分别相对该第一上杆32与该第二上杆42前后位移。调移后,再使该第一定位销514插设在该第一上杆32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321,以及使该第二定位销523插设在该第二上杆42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421,就完成调移。
参阅图1、9、10,当要收合该助行器200时,要将该抓握杆53与该跨接杆62先后操作变化至该收合位置。要驱使该抓握杆53变化至该收合位置时,先将该第一锁固件54与该第二锁固件55分别操作脱离该抓握杆53的抓握段531与支撑段532。然后,往前或往后顶推该抓握杆53,驱使该抓握杆53的支撑段532脱离该第二调移座521的卡接槽522,而相对该第一调移座511水平枢摆,并摆靠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其中的一个而限位。接着,使该第一锁固件54相对该第一调移座511复位,使穿设在该第一调移座511的枢耳部513的第一锁固件54限位挡靠于该抓握杆53背向该第一脚架机构3一侧。此时,该抓握杆53就已定位于该收合位置。
要驱使该跨接杆62变化至该收合位置时,将所述定位件63分别拆离所述安装座61。然后,相对该第一脚架机构3往上驱摆该跨接杆62,使该跨接杆62连动对应的该安装座61相对该第一横杆33往上枢摆靠向该第一脚架机构3,并同时经由对应的该安装座61带动该第二脚架机构4往上摆移靠向该第一脚架机构3。此时,该跨接杆62就已变化至该收合位置。该助行器200完成收合作业后,可大幅缩小体积,而方便收藏。
在本实施例中,该跨接杆62的每一个端部62只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孔622,但是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也可在每一个端部62设置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三定位孔622,使该跨接杆62具有可被前后调移的功能。
参阅图11、12,本实用新型助行器200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该抓握杆机构5与该跨接杆机构6的结构设计。为方便说明,以下将只针对所述实施例差异处进行描述。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该抓握杆机构5与该跨接杆机构6是不可枢摆收合地安装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间。
该抓握杆机构5包括一个可前后调定位地安装在该第一上杆32的第一调移模块51、一个可前后调移定位地安装在该第二上杆42的第二调移模块52,及一个跨接固定在该第一调移模块51与该第二调移模块52间的L字型的抓握杆53。
该跨接杆机构6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该第一横杆33与该第二横杆43旁侧的圆管状的安装座61、一个以其两端部621可前后调移地分别插装在所述安装座61中的U字型的跨接杆62,及两个可拆离地分别径向穿设在所述安装座61且分别穿设在所述端部621的定位件63。每一个安装座61径向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调移对位孔614。该跨接杆62的每一个端部621径向穿设有一个第三定位孔622。
每一个定位件63具有一个概呈C字型而具有径向开口的夹扣部631,及一个自该夹扣部631的弧弯内表面径向往外突伸穿过该夹扣部631的开口的插销部632。该定位件63安装时,是以该插销部632穿过对应的该安装座61的其中一个调移对位孔614,而插设在对应的该端部621的第三定位孔622。然后,使该夹扣部631弹性变形夹扣定位于该安装座61外,就完成安装。
由于相对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前后调移该抓握杆53与该跨接杆62的方式,都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因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通过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的不等宽度且不等高度的结构设计,以及上下间隔地跨接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间的该抓握杆机构5与该跨接杆机构6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助行器200兼具多种用途,可用于摆放在用户900前侧以做为行走辅具,也可摆放在用户900身侧以做为拐杖使用,并可摆放在床边以做为自床缘起身时的支撑辅具使用,且因该第一脚架机构3的第一脚杆模块31与该第二脚架机构4的第二脚杆模块41都具有较大的跨距,所以可在前后左右方向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作用。
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该抓握杆53可收合摆靠在该第一脚架机构3的结构设计、该跨接杆62可连动该第二脚架机构4收合摆靠在第一脚架机构3的结构设计,以及所述第一脚杆模块31和所述第二脚杆模块41都可上下伸缩调整的结构设计,可用于大幅缩减该助行器200的体积,而方便进行搬运与收藏。因此,本实用新型助行器200确实是一种相当创新且方便实用的创作,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包含左右相间隔的第一脚架机构与第二脚架机构,及上下间隔地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与所述第二脚架机构间的抓握杆机构与跨接杆机构,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一脚杆模块、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顶端间的第一上杆,及跨接在所述第一脚杆模块间且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上杆下方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脚架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第二脚杆模块、前后延伸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的顶端间的第二上杆,及跨接在所述第二脚杆模块间且间隔位于所述第二上杆下方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脚杆模块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脚杆模块的间距,且所述第二上杆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上杆的高度;所述抓握杆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杆,并自所述第一上杆左右横向往外延伸且弯折往下延伸而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杆;所述跨接杆机构跨接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杆机构具有能前后调移定位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调移模块、能前后调移定位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调移模块,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间的抓握杆,所述抓握杆具有自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左右横向往外延伸的抓握段,及自所述抓握段延伸末端弯折往下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支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且与所述抓握段连接的第一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且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第二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二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杆的抓握段能水平枢摆地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所述支撑段能被所述抓握段的枢摆连动而脱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抓握杆机构还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且将所述抓握段无法枢摆地锁固的第一锁固件,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且将所述支撑段锁固的第二锁固件,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以其两个端部能相对旋转地分别前后轴向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跨接杆,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将所述跨接杆无法旋转地锁固的定位件,当所述第一锁固件松离所述抓握段,且所述第二锁固件松离所述支撑段时,所述抓握杆能被驱动摆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并摆靠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而从抓握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当所述抓握杆位于所述收合位置,且所述定位件拆离所述安装座时,所述跨接杆能被驱动而经由对应的所述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一横杆往上枢摆靠向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并经由对应的所述安装座相对该第二横杆枢摆,且连动该第二脚架机构摆靠于所述第一脚架机构旁侧,而从跨撑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上杆穿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且与所述抓握段连接的第一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具有能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且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第二调移座,及穿设在所述第二调移座且能脱离地插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销,所述抓握段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座,所述第一锁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座,所述支撑段能水平摆离地嵌置在所述第二调移座,所述第二锁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杆机构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调移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调移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调移模块与所述第二调移模块间的抓握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的第一锁固件,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第二锁固件,所述抓握杆具有能水平枢摆地枢设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的抓握段,及能脱离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的支撑段,所述抓握段自所述第一调移模块左右横向往外延伸,所述支撑段自所述抓握段延伸末端弯折往下延伸,并能被所述抓握段的枢摆连动而脱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第一锁固件将所述抓握段无法枢摆地锁固在所述第一调移模块,所述第二锁固件将所述支撑段锁固在所述第二调移模块,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以其两个端部能相对旋转地分别前后轴向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跨接杆,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将所述跨接杆无法旋转地锁固的定位件,当所述第一锁固件松离所述抓握段,且所述第二锁固件松离所述支撑段时,所述抓握杆能被驱动摆离所述第二调移模块并摆靠在所述第一脚架机构,而从抓握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当所述抓握杆位于所述收合位置,且所述定位件拆离所述安装座时,所述跨接杆能被驱动而经由对应的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一横杆往上枢摆靠向所述第一脚架机构,并经由对应的安装座相对所述第二横杆枢摆,且连动所述第二脚架机构摆靠于所述第一脚架机构旁侧,而从跨撑位置变化至收合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杆的端部能前后调移与相对旋转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每一所述端部具有多个前后间隔的第三定位孔,安装在每一所述安装座的定位件穿过对应的所述端部的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而使所述跨接杆无法转动与调移地安装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座具有能转动地套设在对应的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的第一旋转座管,及同轴向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座管旁侧且供所述跨接杆能旋转与位移地安装的第二旋转座管,每一所述定位件穿过对应的安装座而径向穿设在所述第一旋转座管与所述第二旋转座管,并穿过对应的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而插置在所述跨接杆的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当所述跨接杆被驱动而从所述跨撑位置往所述收合位置变化时,所述跨接杆会传动所述安装座经由所述第一旋转座管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脚杆模块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杆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一脚杆,及第一伸缩定位件,第一脚杆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下伸缩,所述第一伸缩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脚杆其中的一个并能脱离地连结于其中另一个,而使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脚杆能伸缩调移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脚杆模块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杆的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相互套接且用于撑抵于地面的第二脚杆,及第二伸缩定位件,所述第二脚杆能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下伸缩,所述第二伸缩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脚杆其中的一个并能脱离地连结于其中另一个,而使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脚杆能伸缩调移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间的跨接杆,及两个定位件,所述跨接杆具有两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位移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端部,及连接在所述端部间的跨接部,所述定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且能拆离地分别连结于所述端部,而使所述跨接杆能相对所述安装座前后调移定位。
CN202322182500.9U 2023-08-15 2023-08-15 助行器 Active CN220938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2500.9U CN22093849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2500.9U CN22093849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8490U true CN220938490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8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2500.9U Active CN22093849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8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4979B1 (en) Multi-position support for a folding patient lift device
US5419571A (en) Wheel chair with provisions for patient walker
TWI267463B (en) Stroller with a reclining mechanism
EP1842760B1 (en) Collapsible stroller frame
CN220938490U (zh) 助行器
CA2520985A1 (en) Seating assembly for wheelchairs and strollers
CN216676228U (zh) 主机模组、照护机和悬吊机
CN202235967U (zh) 一种楼梯担架
WO2006019664A1 (en) Wheelchair with foot rest
CN106428181B (zh) 一种儿童手推车
CN108715184B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201631519U (zh) 伞型看护轮椅
JP2000135244A (ja) 車椅子
CN114555027A (zh) 主机模组和包含该主机模组的辅具
TWM652508U (zh) 助行器
JP2017094043A (ja) 車椅子用の車輪付きスタンドの連結装置
CN219769985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
CN218420292U (zh) 移位机
GB2438685A (en) Folding stroller frame
CN215459900U (zh) 站立架
CN214105713U (zh) 一种多功能哑铃凳
CN115089406B (zh) 一种护理移位小车
CN219645204U (zh) 一种辅助坐起拐杖椅
CN216424528U (zh) 儿童推车
CN216091113U (zh) 折叠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