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2508U - 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2508U
TWM652508U TW112208023U TW112208023U TWM652508U TW M652508 U TWM652508 U TW M652508U TW 112208023 U TW112208023 U TW 112208023U TW 112208023 U TW112208023 U TW 112208023U TW M652508 U TWM652508 U TW M6525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ole
shifting
module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8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威任
陳冠中
Original Assignee
澐禾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澐禾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澐禾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8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25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52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2508U/zh
Priority to JP2024002523U priority patent/JP3248495U/ja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07Constructive details modu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61Size reducing arrangements when not in use, for stowing or transpo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助行器,包含相間隔且不等寬度且不等高度的第一腳架機構與第二腳架機構,及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與該第二腳架機構間的抓握桿機構與跨接桿機構。該第一腳架機構包括兩個前後間隔的第一腳桿模組,及上下間隔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間之第一上桿與第一橫桿。該第二腳架機構包括兩個前後間隔的第二腳桿模組,及上下間隔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間之第二上桿與第二橫桿。透過該第一腳架機構與該第二腳架機構之的結構設計,以及該抓握桿機構與該跨接桿機構的結構設計,使得本新型助行器兼具多種用途,且可提供更穩定的支撐作用。

Description

助行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醫療輔具,特別是指一種助行器。
對於中風造成半側肢體癱瘓的患者而言,不論是從床緣起身站起,或者是行走復健,都必須仰賴輔具協助,所以通常都會在患者床邊架設用以輔助從床緣站起的支撐架,並於床邊擺放一個行走用的助行器,以致於家中得要準備多種類型的輔具。此外,目前用以供半側癱瘓患者使用的助行器,大都設計成柺杖類型,但這種柺杖型助行器的使用時,因為四個支撐點的間距不大,當該柺杖型助行器離身側太近時,若患者因為移動步伐而使身體重心側偏太大時,該患者會很難依靠該柺杖型助行器支撐身體,而容易發生跌倒情況。當為了預防跌倒,而將柺杖型助行器撐在離身側比較遠一點的位置時,但這樣的支撐方式會導致患者不易施力,使用上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改善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助行器。
於是,本新型助行器,包含左右間隔的一個第一腳架機構與一個第二腳架機構,及上下間隔地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與該第二腳架機構間的一個抓握桿機構與一個跨接桿機構。
該第一腳架機構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一腳桿模組、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之頂端間的第一上桿,及一個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一上桿下方的第一橫桿。該第二腳架機構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二腳桿模組、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之頂端間的第二上桿,及一個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二上桿下方的第二橫桿。該等第二腳桿模組的間距小於該等第一腳桿模組的間距,且該第二上桿之高度小於該第一上桿之高度。
該抓握桿機構連接於該第一上桿,並自該第一上桿左右橫向往外延伸且彎折往下延伸而連接在該第二上桿。該跨接桿機構跨接在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間。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透過該第一腳架機構與該第二腳架機構之不等寬度且不等高度的結構設計,以及上下間隔地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與該第二腳架機構間的該抓握桿機構與該跨接桿機構結構設計,使得本新型助行器兼具多種用途,且可在前後左右方 向提供更穩定的支撐作用。
200:助行器
3:第一腳架機構
31:第一腳桿模組
311:第一固定桿
312:第一腳桿
313:伸縮定位孔
314:第一伸縮定位件
32:第一上桿
321:第一定位孔
33:第一橫桿
4:第二腳架機構
41:第二腳桿模組
411:第二固定桿
412:第二腳桿
413:伸縮定位孔
414:第二伸縮定位件
42:第二上桿
421:第二定位孔
43:第二橫桿
5:抓握桿機構
51:第一調移模組
511:第一調移座
512:樞接軸
513:樞耳部
514:第一定位銷
52:第二調移模組
521:第二調移座
522:卡接槽
523:第二定位銷
53:抓握桿
531:抓握段
532:支撐段
54:第一鎖固件
55:第二鎖固件
6:跨接桿機構
61:安裝座
611:第一旋轉座管
613:第二旋轉座管
614:調移對位孔
62:跨接桿
621:端部
622:第三定位孔
623:跨接部
63:定位件
631:夾扣部
632:插銷部
900:使用者
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個立體圖,說明本新型助行器的一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2是一個立體示意圖,示意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供一位使用者擺放在身前當作行走輔具使用時的情況;圖3是一個立體示意圖,示意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供擺放在該使用者身側做為柺杖使用時的情況;圖4是一個立體示意圖,示意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用以供擺放在床邊以做為起身輔具使用時的情況;圖5是一個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6是一個不完整的側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7是一個不完整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之一個抓握桿機構與一個第一腳架機構及一個第二腳架機構間的連結結構;圖8是一個不完整的俯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之一個跨接桿機構與該第一腳架機構及一個第二腳架機構間的連結結構;圖9是一個類似圖1之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進行收合時,一 個抓握桿變化至一收合位置時的情況;圖10是一個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之該抓握桿變化至該收合位置,且一個跨接桿也變化至一個收合位置時的情況;圖11是一個立體圖,說明本新型助行器之一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及圖12是一個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二實施例的結構。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2、3、4,本新型助行器200的一個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供一位偏癱的使用者900使用,可供該使用者900擺放在其身前以做為行走輔具(如圖2所示),或者是擺放在身側以做為柺杖使用(如圖3所示),也可供用以做為從床緣站起時的起身輔具使用(如圖4所示)。
該助行器200包含上下延伸且左右間隔設置的一個第一腳架機構3與一個第二腳架機構4、一個左右延伸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第二腳架機構4之頂端間的抓握桿機構5,及一個左右延伸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間且間隔位於該抓握桿機構5下方的跨接桿機構6。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 該第二腳架機構4概呈左右相向往上傾斜延伸靠近狀,但實施時不以此為限,也可呈直立平行狀。
參閱圖1、5、6,該第一腳架機構3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一腳桿模組31、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之頂端間的第一上桿32,及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一上桿32下方的第一橫桿33。
每一該第一腳桿模組31包括一個上下延伸且以其頂端連接於該第一上桿32的第一固定桿311、一個與該第一固定桿311相互套接且用以撐抵於地面的第一腳桿312,及一個第一伸縮定位件314。該第一腳桿312可相對該第一固定桿311上下伸縮調移,藉以改變整個該第一腳桿模組31的上下延伸長度。該第一伸縮定位件314安裝在該第一固定桿311與該第一腳桿312其中之一,並可脫離地連結於兩者其中另一,而使該第一腳桿312可相對該第一固定桿311伸縮調移定位。
該第一上桿32徑向穿設具有多個前後間隔的第一定位孔321。該第一橫桿33跨接在該等第一固定桿311之底端部間,而位於該等第一腳桿312上方。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該第一腳桿312具有多個徑向貫穿且沿其長向上下間隔分佈的伸縮定位孔313。每一該第一伸縮定位件314為一種安裝固定在對應之該第一固定桿311中,並徑向往外 穿出該第一固定桿311外周面的定位彈扣。該第一伸縮定位件314會嵌卡於對應之該第一腳桿312的其中一該伸縮定位孔313中,而使該第一腳桿312相對該第一固定桿311伸縮調移定位。由於該第一腳桿模組31可伸縮調移長度的結構類型眾多,且非本新型改良重點,因此不再詳述,且實施時不以上述實施態樣為限。
該第二腳架機構4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二腳桿模組41、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之頂端間的第二上桿42,及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二上桿42下方的第二橫桿43。
每一該第二腳桿模組41包括一個上下延伸且以其頂端連接於該第二上桿42的第二固定桿411、一個與該第二固定桿411相互套接且用以撐抵於地面的第二腳桿412,及一個第二伸縮定位件414。該第二腳桿412可相對該第二固定桿411上下伸縮調移,藉以改變整個該第二腳桿模組41的上下延伸長度。該第二伸縮定位件414安裝在該第二固定桿411與該第二腳桿412其中之一,並可脫離地連結於兩者其中另一,而使該第二腳桿412可相對該第二固定桿411伸縮調移定位。
該第二上桿42徑向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的第二定位孔421。該第二橫桿43跨接在該等第二固定桿411之底端部間,位於該等第二腳桿412上方,且該第二橫桿43與該第一橫桿33等高。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的上下延伸高度小於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之上下延伸高度,且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的前後間距小於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的前後間距,以致於該第二上桿42的高度低於該第一上桿32高度,該第二上桿42長度小於該第一上桿32長度,且該第二橫桿43長度小於該第一橫桿33長度。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該第二腳桿412具有多個上下間隔,且用以供該第二伸縮定位件414嵌卡的伸縮定位孔413。由於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之伸縮調整的結構設計相同於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因此不再詳述。
參閱圖5、6、7,該抓握桿機構5包括一個安裝在該第一上桿32的第一調移模組51、一個安裝在該第二上桿42的第二調移模組52、一個上下彎折延伸地安裝在該第一調移模組51與該第二調移模組52間的抓握桿53,及分別安裝在該第一調移模組51與該第二調移模組52的一個第一鎖固件54與一個第二鎖固件55。
該第一調移模組51包括一個可前後調移地套設在該第一上桿32外的第一調移座511,及一個螺穿設置在該第一調移座511且穿插在該第一上桿32的其中一該第一定位孔321的第一定位銷514。該第一調移座511具有一個朝向該第二腳架機構4一側的樞耳部513。透過該第一定位銷514穿插在其中一該第一定位孔321的方式,可相對該第一上桿32調移定位該第一調移座511。
該第二調移模組52具有一個可前後調移地安裝在該第二上桿42的第二調移座521,及一個螺接穿設在該第二調移座521且貫穿在該第二上桿42的其中一該第二定位孔421的第二定位銷523。透過該第二定位銷523穿插在其中一該第二定位孔421的方式,可相對該第二上桿42調移定位該第二調移座521。該第二調移座521具有一個開口朝上且前後貫穿的卡接槽522。
由於該第一調移模組51可相對該第一上桿32調移定位的結構設計,以及該第二調移模組52可相對該第二上桿42調移定位的結構設計都為現有技術且類型眾多,因此不再詳述,且實施時不以上述實施態樣為限。
該抓握桿53概呈L字型,具有一個經由一直立的樞接軸512樞接在該樞耳部513並朝該第二腳架機構4水平突伸的抓握段531,及一個自該抓握段531突伸末端彎折往下延伸且嵌卡在該第二調移座521之該卡接槽522的支撐段532。該抓握桿53可被操作而經由該樞接軸512在一個跨接在該第一上桿32與該第二上桿42間的抓握位置,及一個擺離該第二上桿42並擺靠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旁側的收合位置間水平樞擺變化。關於該抓握桿53之樞擺變化容後說明。
該第一鎖固件54可鬆離地往下螺接穿設在第一調移座511的該樞耳部513,並可脫離地徑向穿插在該抓握段531,而將該 抓握段531不可樞擺地固定在該第一調移座511。該第二鎖固件55可鬆離地橫向螺接穿設在該第二調移座521,並可脫離地徑向穿插在該支撐段532,而將該支撐段532底端部定位在該卡接槽522中。
參閱圖5、6、8,該跨接桿機構6包括兩個可旋轉地分別套設在該第一橫桿33與該第二橫桿43的安裝座61、一個可前後調移與相對旋轉地跨接在該等安裝座61間的跨接桿62,及兩個分別螺鎖安裝在該等安裝座61的定位件63。
每一該安裝座61具有一個可旋轉地套設在對應之該第一橫桿33或該第二橫桿43的第一旋轉座管611,及一個同軸向地並接在該第一旋轉座管611旁側而鄰近另一該安裝座61的第二旋轉座管613。
該跨接桿62概呈開口朝後之U字型,具有兩個前後延伸且可前後調移與相對旋轉地分別插裝在該等第二旋轉座管613的端部621,及一個連接在該等端部621間的跨接部623。每一該端部621徑向穿設有一個第三定位孔622。該跨接桿62可經由該等安裝座61而相對該第一腳架機構3在一個左右水平撐抵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間的跨撐位置,及一個直立擺靠向該第一腳架機構3的收合位置間樞擺變化。關於該跨接桿62之樞擺變化容後說明。
每一該定位件63穿過對應之該第一旋轉座管611,而徑 向螺接穿設在該第一旋轉座管611與該第二旋轉座管613,並穿過對應之該第一橫桿33或該第二橫桿43,而穿過對應之該端部621的該第三定位孔622,進而將對應之該安裝座61、對應之該第一橫桿33或該第二橫桿43,以及該跨接桿62鎖固在一起。
參閱圖1、2,本新型助行器200之該第一實施例使用時,若要放在使用者900前方當步行輔具使用時,可將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調整成左右間隔狀,使該高度較高之該第一腳架機構3位於該使用者900可正常活動之身側,並將該跨接桿62調整成U字型開口側朝向使用者900之態樣,使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分別位於該使用者900之正常下肢的左右兩側,也就是使高度較低的該第二腳架機構4相對介於兩腳之間。此時,使用者900可用功能正常之手部抓握該抓握桿53以支撐上半身,就可以該助行器200輔助行進。
參閱圖1、3,當要放在使用者900身側以做為柺杖使用時,可將該助行器200旋轉調整成該第一腳架機構3在前、該第二腳架機構4在後的姿態。然後,使用者900就可以功能正常之手抓握位在身旁的該抓握桿53以支撐上半身,而做為拐狀使用。當將該助行器200往前移動一段距離,然後握持該抓握桿53往前跨步時,由於該第二腳架機構4的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的左右間距較小,也就是該第二腳架機構4的左右寬度較窄,所以使用者900鄰近該助 行器200一側的腳往前跨步時,不會撞到該第二腳架機構4,且因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會大致分佈在身體的前後兩側,且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與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的左右跨距大,所以可在前後左右方向提供極佳的支撐穩定性,而可穩定地支撐使用者900。
參閱圖1、4,當要將該助行器200做為從床緣站起之輔具使用時,可將高度較低之該第二腳架機構4轉向床邊,而使高度較高之該第一腳架機構3相對遠離床邊。然後,使用者900面向該第二腳架機構4,並以雙手分別抓握該第一上桿32的兩端部621的方式,或以雙手分別抓握該第一上桿32與該抓握桿53的方式,協助將身體往前並往上撐起。
參閱圖1、5、6,當需要前後調移該抓握桿53時,可驅使該第一定位銷514與該第二定位銷523分別脫離該第一上桿32與該第二上桿42,就可前後推拉該抓握桿53以帶動該第一調移座511與該第二調移座521分別相對該第一上桿32與該第二上桿42前後位移。調移後,再使該第一定位銷514插設在該第一上桿32的其中一該第一定位孔321,以及使該第二定位銷523插設在該第二上桿42的其中一該第二定位孔421,就完成調移。
參閱圖1、9、10,當要收合該助行器200時,要將該抓握桿53與該跨接桿62先後操作變化至該收合位置。要驅使該抓握 桿53變化至該收合位置時,先將該第一鎖固件54與該第二鎖固件55分別操作脫離該抓握桿53之該抓握段531與該支撐段532。然後,往前或往後頂推該抓握桿53,驅使該抓握桿53的該支撐段532脫離該第二調移座521的該卡接槽522,而相對該第一調移座511水平樞擺,並擺靠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其中之一而限位。接著,使該第一鎖固件54相對該第一調移座511復位,使穿設在該第一調移座511之該樞耳部513的該第一鎖固件54限位擋靠於該抓握桿53背向該第一腳架機構3一側。此時,該抓握桿53就已定位在該收合位置。
要驅使該跨接桿62變化至該收合位置時,將該等定位件63分別拆離該等安裝座61。然後,相對該第一腳架機構3往上驅擺該跨接桿62,使該跨接桿62連動對應之該安裝座61相對該第一橫桿33往上樞擺靠向該第一腳架機構3,並同時經由對應之該安裝座61帶動該第二腳架機構4往上擺移靠向該第一腳架機構3。此時,該跨接桿62就已變化至該收合位置。該助行器200完成收合作業後,可大幅縮小體積,而方便收藏。
在本實施例中,該跨接桿62之每一該端部621僅設置有一個第三定位孔622,但實施時,在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態樣中,也可在每一該端部62設置多個前後間隔的該第三定位孔622,使該跨接桿62具有可被前後調移的功能。
參閱圖11、12,本新型助行器200之一個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差異處在於:該抓握桿機構5與該跨接桿機構6的結構設計。為方便說明,以下將僅針對該等實施例差異處進行描述。
在本第二實施例中,該抓握桿機構5與該跨接桿機構6是不可樞擺收合地安裝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間。
該抓握桿機構5包括一個可前後調定位地安裝在該第一上桿32的第一調移模組51、一個可前後調移定位地安裝在該第二上桿42的第二調移模組52,及一個跨接固定在該第一調移模組51與該第二調移模組52間之L字型的抓握桿53。
該跨接桿機構6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固定在該第一橫桿33與該第二橫桿43旁側之圓管狀的安裝座61、一個以其兩端部621可前後調移地分別插裝在該等安裝座61中之U字型的跨接桿62,及兩個可拆離地分別徑向穿設在該等安裝座61且分別穿設在該等端部621的定位件63。每一該安裝座61徑向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的調移對位孔614。該跨接桿62之每一該端部621徑向穿設有一個第三定位孔622。
每一該定位件63具有一個概呈C字型而具有徑向開口的夾扣部631,及一個自該夾扣部631之弧彎內表面徑向往外突伸穿過該夾扣部631之開口的插銷部632。該定位件63安裝時,是以該插銷部632穿過對應之該安裝座61的其中一該調移對位孔614,而 插設在對應的該端部621的該第三定位孔622。然後,使該夾扣部631彈性變形夾扣定位在該安裝座61外,就完成安裝。
由於相對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前後調移該抓握桿53與該跨接桿62的方式,都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因此不再詳述。
綜上所述,透過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之不等寬度且不等高度的結構設計,以及上下間隔地跨接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間的該抓握桿機構5與該跨接桿機構6結構設計,使得本新型助行器200兼具多種用途,可用以擺放在使用者900前側以做為行走輔具,也可擺放在使用者900身側以做為柺杖使用,並可擺放在床邊以做為自床緣起身時的支撐輔具使用,且因該第一腳架機構3之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與該第二腳架機構4之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都具有較大之跨距,所以可在前後左右方向提供更穩定的支撐作用。
此外,還可進一步透過該抓握桿53可收合擺靠在該第一腳架機構3的結構設計、該跨接桿62可連動該第二腳架機構4收合擺靠在第一腳架機構3的結構設計,以及該等第一腳桿模組31和該等第二腳桿模組41都可上下伸縮調整的結構設計,可用以大幅縮減該助行器200的體積,而方便進行搬運與收藏。因此,本新型助行器200確實是一種相當創新且方便實用的創作,確實能達成本新型 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00:助行器
3:第一腳架機構
31:第一腳桿模組
311:第一固定桿
312:第一腳桿
313:伸縮定位孔
314:第一伸縮定位件
32:第一上桿
321:第一定位孔
33:第一橫桿
4:第二腳架機構
41:第二腳桿模組
411:第二固定桿
412:第二腳桿
413:伸縮定位孔
414:第二伸縮定位件
42:第二上桿
421:第二定位孔
43:第二橫桿
5:抓握桿機構
51:第一調移模組
511:第一調移座
513:樞耳部
514:第一定位銷
52:第二調移模組
521:第二調移座
522:卡接槽
523:第二定位銷
53:抓握桿
531:抓握段
532:支撐段
54:第一鎖固件
55:第二鎖固件
6:跨接桿機構
61:安裝座
611:第一旋轉座管
613:第二旋轉座管
62:跨接桿
621:端部
623:跨接部
63:定位件

Claims (11)

  1. 一種助行器,包含:一個第一腳架機構,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一腳桿模組、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頂端間之第一上桿,及一個跨接在該等第一腳桿模組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一上桿下方的第一橫桿;一個第二腳架機構,與該第一腳架機構左右相間隔,包括兩個上下延伸且前後間隔的第二腳桿模組、一個前後延伸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之頂端間的第二上桿,及一個跨接在該等第二腳桿模組間且間隔位於該第二上桿下方的第二橫桿,該等第二腳桿模組的間距小於該等第一腳桿模組的間距,且該第二上桿之高度小於該第一上桿之高度;一個抓握桿機構,連接於該第一上桿,並自該第一上桿左右橫向往外延伸且彎折往下延伸而連接在該第二上桿;及一個跨接桿機構,跨接在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抓握桿機構具有一個可前後調移定位地安裝在該第一上桿之第一調移模組、一個可前後調移定位地安裝在該第二上桿之第二調移模組,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調移模組與該第二調移模組間之抓握桿,該抓握桿具有一個自該第一調移模組左右橫向往外延伸的抓握段,及一個自該抓握段延伸末端彎折 往下延伸連接於該第二調移模組的支撐段。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第一上桿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之第一定位孔,該第二上桿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的第二定位孔,該第一調移模組具有一個可前後位移地安裝在該第一上桿且與該抓握段連接的第一調移座,及一個穿設在該第一調移座且可脫離地插置在其中一該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銷,該第二調移模組具有一個可前後位移地安裝在該第二上桿且與該支撐段連接的第二調移座,及一個穿設在該第二調移座且可脫離地插置在其中一該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銷。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抓握桿之該抓握段可水平樞擺地樞設在該第一調移模組,該支撐段可被該抓握段之樞擺連動而脫離地安裝在該第二調移模組,該抓握桿機構還具有一個安裝在該第一調移模組且將該抓握段無法樞擺地鎖固的第一鎖固件,及一個安裝在該第二調移模組且將該支撐段鎖固的第二鎖固件,該跨接桿機構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固定在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之安裝座、一個以其兩端部可相對旋轉地分別前後軸向安裝在該等安裝座的跨接桿,及兩個分別安裝在該等安裝座且將該跨接桿無法旋轉地鎖固之定位件,當該第一鎖固件鬆離該抓握段,且該第二鎖固件鬆離該支撐段時,該抓握桿可被驅動擺離該第二調移模組並擺靠在該第一腳架機構,而從一抓握位置變化至一收合位置,當該抓握桿位於該收合位置,且該等定位件拆離該等安裝座時,該跨 接桿可被驅動而經由對應之該安裝座相對該第一橫桿往上樞擺靠向該第一腳架機構,並經由對應之該安裝座相對該第二橫桿樞擺,且連動該第二腳架機構擺靠於該第一腳架機構旁側,而從一跨撐位置變化至一收合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第一上桿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之第一定位孔,該第二上桿穿設有多個前後間隔的第二定位孔,該第一調移模組具有一個可前後位移地安裝在該第一上桿且與該抓握段連接的第一調移座,及一個穿設在該第一調移座且可脫離地插置在其中一該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銷,該第二調移模組具有一個可前後位移地安裝在該第二上桿且與該支撐段連接的第二調移座,及一個穿設在該第二調移座且可脫離地插置在其中一該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銷,該抓握段樞設在該第一調移座,該第一鎖固件安裝在該第一調移座,該支撐段可水平擺離地嵌置在該第二調移座,該第二鎖固件安裝在該第二調移座。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抓握桿機構具有一個安裝在該第一上桿之第一調移模組、一個安裝在該第二上桿之第二調移模組、一個連接於該第一調移模組與該第二調移模組間之抓握桿、一個安裝在該第一調移模組的第一鎖固件,及一個安裝在該第二調移模組的第二鎖固件,該抓握桿具有一個可水平樞擺地樞設在該第一調移模組的抓握段,及一個可脫離地安裝在該第二調移模組的支撐段,該抓握段是自該第一調移模組左右橫向往 外延伸,該支撐段是自該抓握段延伸末端彎折往下延伸,並可被該抓握段之樞擺連動而脫離該第二調移模組,該第一鎖固件將該抓握段無法樞擺地鎖固在該第一調移模組,該第二鎖固件將該支撐段鎖固在該第二調移模組,該跨接桿機構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固定在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之安裝座、一個以其兩端部可相對旋轉地分別前後軸向安裝在該等安裝座的跨接桿,及兩個分別安裝在該等安裝座且將該跨接桿無法旋轉地鎖固之定位件,當該第一鎖固件鬆離該抓握段,且該第二鎖固件鬆離該支撐段時,該抓握桿可被驅動擺離該第二調移模組並擺靠在該第一腳架機構,而從一抓握位置變化至一收合位置,當該抓握桿位於該收合位置,且該等定位件拆離該等安裝座時,該跨接桿可被驅動而經由對應之該安裝座相對該第一橫桿往上樞擺靠向該第一腳架機構,並經由對應之該安裝座相對該第二橫桿樞擺,且連動該第二腳架機構擺靠於該第一腳架機構旁側,而從一跨撐位置變化至一收合位置。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跨接桿之該等端部是可前後調移與相對旋轉地分別安裝在該等安裝座,每一該端部具有多個前後間隔的第三定位孔,安裝在每一該安裝座之該定位件是穿過對應之該端部的其中一該第三定位孔,而使該跨接桿無法轉動與調移地安裝定位。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助行器,其中,每一該安裝座具有一個可轉動地套設在對應之該第一橫桿或該第二橫桿的第一 旋轉座管,及一個同軸向連接於該第一旋轉座管旁側且供該跨接桿可旋轉與位移地安裝的第二旋轉座管,每一該定位件穿過對應之該安裝座而徑向穿設在該第一旋轉座管與該第二旋轉座管,並穿過對應之該第一橫桿或該第二橫桿,而插置在該跨接桿之其中一該第三定位孔,當該跨接桿被驅動而從該跨撐位置往該收合位置變化時,該跨接桿會傳動該等安裝座經由該等第一旋轉座管分別相對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旋轉。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助行器,其中,每一該第一腳桿模組包括一個上下延伸且以其頂端連接於該第一上桿的第一固定桿、一個與該第一固定桿相互套接且用以撐抵於地面的第一腳桿,及一個第一伸縮定位件,第一腳桿可相對該第一固定桿上下伸縮,該第一伸縮定位件安裝在該第一固定桿與該第一腳桿其中之一並可脫離地連結於其中另一,而使該第一固定桿與該第一腳桿可伸縮調移定位。
  10. 如請求項1或9所述的助行器,其中,每一該第二腳桿模組包括一個上下延伸且以其頂端連接於該第二上桿的第二固定桿、一個與該第二固定桿相互套接且用以撐抵於地面的第二腳桿,及一個第二伸縮定位件,該第二腳桿可相對該第二固定桿上下伸縮,該第二伸縮定位件安裝在該第二固定桿與該第二腳桿其中之一並可脫離地連結於其中另一,而使該第二固定桿與該第二腳桿可伸縮調移定位。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助行器,其中,該跨接桿機構包括兩個 分別安裝固定在該第一橫桿與該第二橫桿之安裝座、一個安裝在該等安裝座間的跨接桿,及兩個定位件,該跨接桿具有兩個前後延伸且可前後位移地分別安裝在該等安裝座的端部,及一個連接在該等端部間之跨接部,該等定位件分別安裝在該等安裝座,且可拆離地分別連結於該等端部,而使該跨接桿可相對該等安裝座前後調移定位。
TW112208023U 2023-07-31 2023-07-31 助行器 TWM652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8023U TWM6525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助行器
JP2024002523U JP3248495U (ja) 2023-07-31 2024-07-29 歩行補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8023U TWM6525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2508U true TWM652508U (zh) 2024-03-11

Family

ID=9126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8023U TWM6525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48495U (zh)
TW (1) TWM65250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8495U (ja) 202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3745B2 (en) Portable calisthenics exercise device
US8056979B2 (en) Supporting device
US6729690B2 (en) Compact foldable massage chair
US7802764B2 (en) Adjustable wheeled IV stand
US8968164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sliding handle assembly
US7654941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JPS62170249A (ja) 可逆性歩行器
US9050232B2 (en) Stand-assist manual wheelchair footrest retraction device
TW200810806A (en) Exercise device
US10058723B2 (en) Foldable parallel bar apparatus
TWM380146U (en) Oval stroll machine capable of adjusting span
US4444178A (en) Inclined traction frame
RU2013148033A (ru) 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брюшного пресса
JP2008502438A (ja) 患者抱き上げ用具
CN215839984U (zh) 一种新型康复科用腿部康复装置
TWM652508U (zh) 助行器
US10737131B2 (en) Triceps press exercise machine with a moving user support
US3709488A (en) Collapsible portable exercising machine
CN220938490U (zh) 助行器
US7731643B2 (en) Exercise machine
TWM587996U (zh) 復健輔具結構
CN208229292U (zh) 一种医疗用手足训练康复机
CN219783688U (zh) 一种健腹轮
BR102020017983A2 (pt) Aparelho para exercícios de musculação com sistema de regulagem e compactação
KR910008310Y1 (ko) 종합운동구의 팔다리 단련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