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3496U -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 Google Patents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3496U
TWM453496U TW101221108U TW101221108U TWM453496U TW M453496 U TWM453496 U TW M453496U TW 101221108 U TW101221108 U TW 101221108U TW 101221108 U TW101221108 U TW 101221108U TW M453496 U TWM453496 U TW M4534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racket
rail
axial direc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1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Ren Song
Original Assignee
Bethesda Creativity De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thesda Creativity De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thesda Creativity Dev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21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3496U/zh
Publication of TWM453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3496U/zh

Links

Description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尤指一種提供患有肌肉萎縮症狀或小腦萎縮之患者乘坐且能固定其身軀的輪椅。
患有諸如肌肉萎縮、小腦萎縮或腦性麻痺的患者通常無法依照自我意志控制肢體,因此用來提供這些患者乘坐的輪椅需要提供能夠固定其肢體的功能,進一步防止患者因為肢體動作而造成輪椅傾倒的問題。由於這種輪椅輔具需要提供固定乘坐者肢體的功能,輪椅輔具需要依據使用者的體型需要有不同的尺寸,所以部分市售的輪椅輔具包括調整尺寸的功能,這種可以調整尺寸的輪椅輔具通常可以單獨調整座墊距離地面的高度、單獨調整椅背前後的位置。
傳統的輪椅輔具調整尺寸的設計係對各個需要調整的部分獨立作業,因此要將輪椅輔具調整至適合乘坐者體型的尺寸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而且調整的方式也不夠便利。再者,這種可調整尺寸的輪椅輔具隨著乘坐者的體型增大重心會提高,但輪椅的前、後輪之間隔距離並無法改變,因而會有因為乘坐者體型較大而造成輪椅輔具較容易翻倒的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包括一第一支架,包括沿一第一軸向隔開的二延伸管,各延伸管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 向的一第二軸向隔開的一前端與一後端,第一支架進一步包括位於二延伸管之間且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二軌道桿,以及在各軌道桿末端之間延伸的一橫桿,各軌道桿的另一末端分別與一延伸管固接,各軌道桿包括一第一軌道與一樞孔,各樞孔沿第二軸向位於各第一軌道與橫桿之間,橫桿上形成一樞接耳,二前輪,分別與延伸管的前端樞接,一第二支架,包括一連接管,以及由連接管外周面延伸的二支腳與二套接管,二支腳沿第一軸向位於二套接管之間,第二支架的各支腳與第一支架的各第一軌道結合而可相對滑動,各套接管與各延伸管套接而可相對滑動,二後輪,樞設於第二支架的二外側且一起沿第二軸向移動,二支第一桿,各包括一頂端與一底端,各第一桿的底端與各軌道桿的第一軌道結合而可相對滑動,固接於二支第一支桿各自的底端之間的一連接桿,連接桿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一凸耳,二支第二桿,各包括一上端與一下端,各第二桿的下端樞設於各軌道桿的樞孔處,各第二桿的上、下端之間分別與第一桿的頂、底之間樞接,一樞接件,與第一支架的樞接耳樞接,一螺管,與樞接件樞接,一螺桿,包括與連接桿之凸耳樞接的一樞接端,螺桿與螺管螺接,當螺管轉動時,螺桿連動連接桿沿第二軸向朝遠離或靠近第一支架之各延伸管的後端位移,造成各第一桿的頂端與各第二桿的上端沿垂直於第一及第二軸向的一第三軸向靠近或遠離各軌道桿位移,分別與第一桿樞接的二軌道管,各軌道管包括一第一套接端與一第二套接端,各軌道管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於第二套接端的一第一樞耳,各軌道管的第一樞耳分別與第一桿的頂端樞接,與第一及第二桿結合的一下框架,下框架包括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二第二軌道以及二末端,下框架進一步包括一上端面,各末端分別與第二桿的頂端樞接,各軌道管係結合於下框架的上端面,一連動桿,穿過下框架的各第二軌道與各第二桿的上端,造成各第二桿的上端與第二軌道結合且沿第二軸向位移靠近或遠離各第一桿的頂端,一架設板,包括一上表面與 一下表面,架設板的下表面與各軌道管固接,一座墊,與架設板結合且位於上表面之上方,一腳部支架,與各軌道管的第一套接端結合,一腳踏板,與腳部支架結合,一座管支架,與各軌道管套接而可相對滑動,座管支架包括一主桿,以及形成在主桿外周面的二第一延伸臂座管支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主桿上的一第一樞部,座管支架的各第一延伸臂與各軌道管的第二套接端結合而可相對移動,二連桿,各包括與座管支架之第一樞部樞接的一結合端,以及與連動桿結合的一卡合端,與座管支架結合而一起移動的一椅背支架,椅背支架包括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二縱向桿,各縱向桿包括一上端與一下端,各縱向桿的下端與座管支架結合而一起移動,一椅背靠墊,與椅背支架結合而一起移動。
當轉動螺管造成各第一桿的頂端與各第二桿的上端沿第三軸向往靠近各軌道桿位移時,第二支架沿第二軸向朝靠近各延伸管的前端位移,連動桿推動連桿以及座管支架造成椅背支架、與椅背靠墊一起沿第二軸向朝靠近各延伸管的前端位移,且架設板座墊腳部支架腳踏板座管支架以及連桿朝靠近各軌道桿位移,造成各前輪相對各後輪沿第二軸向隔開的距離縮小,並且座墊距離地面的高度降低。
當轉動螺管造成第一桿的頂端與各第二桿的上端沿第三軸向遠離各軌道桿位移時,第二支架沿第二軸向朝遠離各延伸管的前端位移,各第二桿的上端連動連桿推動座管支架造成椅背支架、與椅背靠墊一起沿第二軸向朝遠離各延伸管的前端位移,且架設板、座墊、腳部支架、腳踏板、座管支架以及連桿沿第三軸向朝遠離各軌道桿位移,造成各前輪相對各後輪沿第二軸向隔開的距離增加,並且座墊距離地面的高度升高。
本創作的輪椅利用轉動螺管就能同步且快速地調整前、後輪隔開的距離、座墊距離地面的高度、二第一夾持墊隔開的距離以及椅背靠墊與前擋 隔開的距離,因而能符合各種不同體型的使用者,或隨著使用者年紀與體型增加作調整,而且調整擴大輪椅尺寸時前、後輪隔開的距離增加,使得輪椅更穩定而不容易翻倒。
10‧‧‧輪椅
20‧‧‧底盤
22‧‧‧第一支架
24‧‧‧延伸管
26‧‧‧前端
28‧‧‧後端
30‧‧‧連結桿
32‧‧‧軌道桿
34‧‧‧第一軌道
35‧‧‧樞孔
36‧‧‧橫桿
38‧‧‧樞接耳
40‧‧‧前輪
42‧‧‧第二支架
44‧‧‧連接管
46‧‧‧套接管
48‧‧‧支腳
50‧‧‧輪架
52‧‧‧後輪
56‧‧‧第一桿
58‧‧‧頂端
60‧‧‧底端
62‧‧‧連接桿
64‧‧‧凸耳
66‧‧‧第二桿
68‧‧‧上端
70‧‧‧下端
72‧‧‧螺桿
74‧‧‧樞接端
76‧‧‧樞接件
78‧‧‧螺管
80‧‧‧驅動件
82‧‧‧座墊組
84‧‧‧架設板
86‧‧‧上表面
88‧‧‧下表面
90‧‧‧軌道管
92‧‧‧第一套接端
94‧‧‧第二套接端
95‧‧‧鎖緊件
96‧‧‧下框架
97‧‧‧末端
98‧‧‧第二軌道
99‧‧‧上端面
101‧‧‧第三軌道
102‧‧‧第一樞耳
103‧‧‧連動桿
104‧‧‧第二樞耳
105‧‧‧固定桿
107‧‧‧腳部支架
109‧‧‧橫向段
111‧‧‧縱向段
113‧‧‧腳踏板
115‧‧‧結合部
117‧‧‧座管支架
118‧‧‧主桿
119‧‧‧第一延伸臂
131‧‧‧第二延伸臂
133‧‧‧第一樞部
135‧‧‧第二樞部
136‧‧‧連桿
137‧‧‧結合端
139‧‧‧卡合端
151‧‧‧支撐件
153‧‧‧第一端
155‧‧‧伸縮桿
157‧‧‧第二端
159‧‧‧擴充板
171‧‧‧第四軌道
173‧‧‧長槽
175‧‧‧固定件
177‧‧‧螺接件
179‧‧‧第一夾持墊
191‧‧‧支架
193‧‧‧結合片
194‧‧‧前擋
195‧‧‧座墊
196‧‧‧碟形螺帽
197‧‧‧椅背組
199‧‧‧設置板
211‧‧‧前表面
213‧‧‧後表面
215‧‧‧第五軌道
217‧‧‧套接部
219‧‧‧頭枕
231‧‧‧調整桿
233‧‧‧椅背支架
235‧‧‧縱向桿
237‧‧‧上端
239‧‧‧下端
251‧‧‧中間桿
253‧‧‧樞接凸部
255‧‧‧手推桿
257‧‧‧拉把
259‧‧‧扶手
271‧‧‧框架
273‧‧‧第二夾持墊
275‧‧‧支架
277‧‧‧結合片
279‧‧‧椅背靠墊
291‧‧‧彈簧缸
292‧‧‧作動桿
293‧‧‧第一樞接部
295‧‧‧第二樞接部
第1圖為本創作輪椅顯示調整至最小尺寸的立體組合圖。
第2圖為本創作輪椅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本創作輪椅之底盤的立體分解圖。
第4圖為本創作輪椅之座墊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5圖為本創作輪椅之椅背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6圖為係沿第1圖6-6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7圖係第1圖之俯視圖。
第8圖係沿第6圖8-8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9圖係在第1圖狀態下轉動螺管擴大輪椅尺寸後的立體狀態圖。
第10圖係沿第9圖10-10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11圖係第10圖之俯視圖。
第12圖係在第6圖狀態下調整椅背組傾斜後的狀態圖。
第13圖係在第6圖狀態下同時調整座墊組與椅背組傾斜後的狀態圖。
第14圖係在第13圖狀態下進一步調整椅背組傾斜後的狀態圖。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創作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 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後”、“內”、“外”、“端”、“部”、“段”、“水平”、“垂直”、“向內”、“向外”、“寬度”、“長度”、”區”、”周圍”、”側”、”徑向”、”軸向”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創作而已。
依據圖式所示本創作之輪椅10包括一底盤20,底盤20包括結合而可相對滑動的一第一支架22與一第二支架42,其中第一支架22包括沿一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延伸管24,各延伸管24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一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前端26與一後端28,第一支架22進一步包括位於二延伸管24之間且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軌道桿32,以及在各軌道桿32末端之間延伸的一橫桿36,各軌道桿32的另一末端分別與一延伸管24固接,各軌道桿32包括一第一軌道34與一樞孔35,各樞孔35沿第二軸向Y位於各第一軌道34與橫桿36之間,橫桿36上形成二樞接耳38,一連結桿30沿垂直於第一及第二軸向X、Y的一第三軸向Z位於各軌道桿32下方且在二延伸管24之間延伸,連結桿30沿第二軸向Y位於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與橫桿36之間用來支撐各軌道桿32。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樞設一前輪40。
第二支架42包括一連接管44,以及由連接管44外周面延伸的二 支腳48與二套接管46,二支腳48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套接管46之間,第二支架42進一步包括與各套接管46固接的一輪架50,各輪架50的外側面樞設一後輪52。第一支架22的各延伸管24的後端28分別與第二支架42的套接管46套接而可相對滑動,二軌道桿32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支腳48之間,以二螺絲分別穿過支腳48的末端與第一軌道34,因而各支腳48可相對各第一軌道34滑動,造成第二支架42能相對第一支架22沿第二軸向Y在朝各延伸管24之前端26遠離或靠近地位移,以調整各後輪52與前輪40隔開的距離。
依據圖式所示底盤20進一步包括樞接在一起的二第一桿56與二第二桿66,各第一桿56包括一頂端58與一底端60,穿過第二支架42之各支腳48末端與第一支架22支各第一軌道34的螺絲進一步穿過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造成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與軌道桿32的第一軌道34結合而與第二支架42一起相對第一支架22滑動。各第二桿66包括一上端68與一下端70,各第二桿66的下端70分別與第一支架22的樞孔35樞接,各第二桿66的上、下端68、70之間分別與第一桿56的頂、底58、60之間樞接,造成各第一桿56分別與第二桿66結合為X形。當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沿第二軸向Y位移時,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以及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係沿第三軸向Z遠離或靠近第一支架22的各軌道桿32。
依據圖式所示底盤20另包括固設於二第一桿56的底端60之間的一連接桿62,連接桿62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二凸耳64。依據圖式所示,底盤20另包括也包括一螺桿72、一樞接件76以及一螺管78,其中螺桿72包括與連接桿62之凸耳64樞接的一樞接端74,樞接件76樞設於第一支架22的二樞接耳38之間,螺管78末端設置諸如曲 柄所構成的一驅動件80,螺管78與樞接件76樞接且與螺桿72螺接,螺管78上且位於樞接件76之端面前設置一插銷,防止螺管78轉動時沿沿螺桿72之縱軸相對樞接件76移動,因而當施力於驅動件80轉動螺管78時,只有螺桿72會沿著螺桿72的縱軸位移並推動連接桿62以及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沿第二軸向Y在第一支架22之各第一軌道34沿第二軸向Y的長度範圍內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本創作的輪椅10進一步包括一座墊組82,座墊組82包括分別與第一桿56樞接的二軌道管90,架設板84之第二樞耳104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軌道管90之間,各軌道管90包括一第一套接端92與一第二套接端94,各軌道管90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於第二套接端94的一第一樞耳102,各軌道管90靠近第一套接端92處螺設一鎖緊件95。一固定桿105穿過各軌道管90的第一樞耳102與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樞接,因而各軌道管90能相對各第一桿56樞轉。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進一步包括一U形的下框架96,下框架96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第二軌道98以及二末端97,下框架96另包括與各軌道管90外周面相符的一上端面99。固定桿105穿過下框架96的各末端97,造成下框架96的各末端97透過固定桿105與各第二桿66的頂端58形成樞接,一連動桿103穿過下框架96的各第二軌道98以及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造成連動桿103與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一起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或靠近各第一桿56之頂端58移動,因而下框架96與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桿32大致保持平行地沿第三軸向Z往靠近或遠離各軌道桿32的方向位移,此外各軌道管90可依固定桿105為軸心轉動分離地結合於下框架96的上端面99。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另包括一架設板84,架設板84包括一上表面86與一下表面88,以及由上表面86延伸至下表面88的二第三軌道101,二第三軌道101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軌道管90之間。架設板84的下表面88與各軌道管90固接,造成架設板84隨著各軌道管90一起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也包括對稱的二擴充板159,各擴充板159包括二第四軌道171與一長槽173,各擴充板159的第四軌道171各自的一端朝向其中一側邊,造成各第四軌道171呈現非平行於第二軸向Y的傾斜狀。各擴充板159係可滑動地設置於架設板84的上表面86,且二擴充板159的相鄰二第四軌道171排列成V形(如第7圖所示),架設板84的二第三軌道101分別位於各擴充板159之各第四軌道171下方(如第7圖所示),架設板84之下表面88且與各第三軌道101對齊的位置各設置一固定件175,四顆螺接件177分別設置於各擴充板159的各第四軌道171內且分別與各固定件175鎖接,因而當各固定件175沿第二軸向Y在各第三軌道101之範圍內滑動時,各螺接件177連動各擴充板159係沿第一軸向X相互遠離(如第11圖所示)或靠近(如第7圖所示)地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更包括滑動地分別與各擴充板159結合的二支架191,以及分別固設於支架191上的二第一夾持墊179,其中各支架191包括一結合片193,各支架191的結合片193分別貼靠於各擴充板159的表面且與長槽173對齊,利用螺絲配合碟形螺帽196將各支架191分別鎖接於各擴充板159上,因而造成各第一夾持墊179隨著擴充板159一起位移。此外,當放鬆各蝶形螺帽196時,各支架191及各第一夾持墊179能沿第二軸向Y在長槽173 的範圍內相對各擴充板159位移,且各支架191的結合片193也設置有長槽(如第4圖所示),所以各支架191與各第一夾持墊179能相對各擴充板159沿第一軸向X位移,同理當各碟形螺帽196旋緊後,各第一夾持墊179就被定位而無法沿第一或第二軸向X、Y相對各擴充版159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文包括結合在各擴充板159上方的一座墊195,以及與架設板84結合的一前擋194,其中座墊195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第一夾持墊179之間,前擋194位於座墊195的前方。座墊195係用來支撐使用者的臀部,而二第一夾持墊179用來夾持在使用者之臀部的二側,防止使用者的臀部產生沿第一軸向X的位移,前擋194用來防止使用者沿第二軸向Y向前位移,因而使用者的臀部可以被固定於座墊195上。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包括一腳部支架107與一一腳踏板113,其中腳部支架107包括一橫向段109與一縱向段111,腳踏板113的後端固設一結合部115。腳踏板113的結合部115與腳部支架107的縱向段111結合且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前輪40之間,當腳踏板113的結合部115夾緊時,腳踏板113無法沿第三軸向Z位移,當結合部115放鬆時,腳踏板113係沿第三軸向Z調整位置,此外腳部支架107的橫向段109與各軌道管90的第一套接端92可滑動地結合,當鎖緊件95旋緊時,腳部支架107及腳踏板113無法沿第二軸向Y位移,當鎖緊件95放鬆時,腳部支架107及腳踏板113係沿第二軸向Y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進一步包括與各軌道管90套接而可相對滑動的一座管支架117,座管支架117包括一主桿118,以及形成在 主桿118外周面的二第一延伸臂119與二第二延伸臂131,且二第一延伸臂119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第二延伸臂131之間,座管支架11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主桿118上的二第一樞部133與一第二樞部135,第二樞部135位於二第一樞部133之間。座管支架117的各第一延伸臂119與各軌道管90的第二套接端94結合而可沿第二軸向Y相對移動。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另包括二連桿136,各連桿136包括與座管支架117之第一樞部133樞接的一結合端137,以及具有U形槽的一卡合端139。各固定件175分別固設於連桿136的一側邊而一起移動,且各連桿136的卡合端139可拆卸地與連動桿103樞接,造成各連桿136的卡合端139透過連動桿103間接與各第二桿66之上端68形成樞接,且各連桿136的卡合端139能夠旋轉脫離連動桿103(如第12、13圖所示)。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更包括一支撐件151,支撐件151包括可伸縮的一伸縮桿155,支撐件151進一步包括遠離伸縮桿155的一第一端153,以及位於伸縮桿155末端且與座管支架117之第二樞部135樞接的一第二端157。
依據圖式所示座墊組82又包括一彈簧缸291,彈簧缸291包括安裝在缸體上且可移動的一作動桿292,彈簧缸29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作動桿292之一末端的一第一樞接部293以及形成在缸體的一第二樞接部295。彈簧缸291的第一樞接部293與架設板84的第二樞耳104樞接,且第二樞接部295與連動桿103樞接,椅背組197的另一拉把257以鋼索控制彈簧缸291放鬆或固定作動桿292。當彈簧缸291放鬆作動桿292時,架設板84係能以固定桿105為軸 心轉動進一步形成不與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桿32成平行的狀態(如第13、14圖所示),當彈簧缸291固定作動桿292時,架設板84被作動桿292拉住而無法以固定桿105為軸心樞轉。
依據圖式所示本創作的輪椅10另包括一椅背組197,椅背組197包括與座管支架117結合而一起移動的一椅背支架233,椅背支架23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縱向桿235,以及在二縱向桿235之間延伸的一中間桿251,各縱向桿235包括一上端237與一下端239,中間桿251包括形成在表面的一樞接凸部253,椅背支架233另包括形成在各縱向桿235外側面的一L形的手推桿255,各手推桿255上固設一拉把257。各縱向桿235的下端239與座管支架117的各第二延伸臂131樞接且一起沿第二軸向Y移動,支撐件151的第一端153與椅背支架233的樞接凸部253樞接。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外伸或內縮會連動椅背支架233相對座管支架117轉動。其中一拉把257以鋼索與支撐件151連結,拉動拉把257係連動支撐件151放鬆伸縮桿155,因而能調整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外伸或內縮。
依據圖式所示椅背組197進一步更包括一設置板199,設置板199包括一前表面211與一後表面213,設置板199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後表面213的一套接部217另包括由前表面211延伸至後表面213的二第五軌道215,二第五軌道215沿第一軸向X隔開。設置板199透過螺絲與椅背支架233的各縱向桿235鎖接而一起移動。
依據圖式所示椅背組197又包括與設置板199結合的二支架275、固設於分別各支架275上的二第二夾持墊273以及一椅背靠墊279,其中各支架275概成L形且具有一結合片277,各支架275 的結合片277分別與設置板199的第五軌道215對齊且位於前表面211,各支架275透過螺絲與設置板199鎖接,當螺絲放鬆時各支架275及各第二夾持墊273能沿第三軸向Z在第五軌道215的範圍內作上、下位移,且各第五軌道215的結合片277具有橫槽(如第5圖所示),因而螺絲放鬆時各支架275與各第二夾持墊273能沿第一軸向X位移,同理當螺絲鎖緊時各支架275及各第二夾持墊273就無法沿第一或第二軸向X、Y位移。椅背靠墊279結合在設置板199的前表面211且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第二夾持墊273之間。椅背靠墊279用來支撐使用者的背部,而各第二夾持墊273用來支撐使用者背部的兩側,造成使用者的背部受定位於而無法沿第一軸向X移動。
依據圖式所示椅背組197包括一頭枕219以及結合在椅背支架233上的二扶手259,其中頭枕219結合在一調整桿231的一末端上,調整桿231可滑動地套與設置板199的套接部217結合,當套接部217具有的一螺絲放鬆時,頭枕219及調整桿231能沿第三軸向Z調整與設置板199頂端隔開的位置,同理當套接部217之螺絲鎖緊時,頭枕219及調整桿231將被定位而無法沿第三軸向Z位移。各扶手259包括一框架271,各扶手259分別以框架271與椅背支架233結合且靠近下端239,各扶手259用來支撐使用者的手臂。
為了方便說明係假設本創作的輪椅10調整至最小尺寸的狀態(如第1、6圖所示),在這樣的狀態下椅背靠墊279大致與座墊195成垂直,且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以及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之間的夾角成鈍角(如第6圖所示),如此架設板84靠近第一支架22的各軌道桿32,因而座墊195距離地面的高度被固定在最低的狀態,各擴充板159相互靠攏造成各第一夾持墊179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距離為最小的 狀態(如第7圖所示),而且座管支架117的各第一延伸臂119大部分收納於各軌道管90中,因而椅背靠墊279沿第二軸向Y與前擋194隔開的距離固定在最小的狀態,且各後輪52與各前輪40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距離也被固定在最小的狀態。在第1、6圖所示的輪椅10調整至最小尺寸的狀態係適合體型較小的使用者乘坐。
本創作的輪椅10係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體型調整而擴大,例如成長期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足見長高,就能調整擴大輪椅10,詳細地說,當要調整輪椅10尺寸時係施力於驅動件80造成螺管78轉動,因而螺桿72被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拉動,螺桿72拉動連接桿62造成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也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因而連動第二支架42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各前輪40的方向位移,如此各前輪40與各後輪52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距離增加,同時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以及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沿第三軸向Z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桿32的方向位移,第一及第二桿56、66推動下框架96沿第三軸向Z朝遠離第一支架22的各軌道桿32位移,進而整個座墊組82與椅背組197都沿第三軸向Z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桿32的方向位移(如第9、10圖所示),如此座墊195與地面隔開的距離就會增加,此外轉動螺管78的過程中,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與各第二桿的上端68沿第二軸向Y相互靠近,造成連動桿103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連動桿103位移時推動各連桿136使得座管支架117連動整個椅背組197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如此椅背組197的椅背靠墊279沿第二軸向Y與前擋194隔開的距離增加,各連桿136位移時造成各固定件175連動各螺接件177,因而個螺接件177推動各擴 充板159之各第四軌道171的內壁,造成各擴充板159、各第一夾持墊179以及各支架191沿第一軸向X朝相互擴大隔開距離的方向位移。
本創作輪椅10的前、後輪40、52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距離增大係能增加底盤20的面積,進一步造成輪椅10的穩定性增加,此外各第一夾持墊179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距離增加能夠容納臀部較寬的使用者,椅背靠墊279沿第二軸向Y與前擋194的距離增加能夠容納大腿長度較長的使用者,此外調整輪椅10尺寸時也能夠一並調整腳踏板113、各第二夾持墊273以及頭枕219的位置,使得輪椅10的各部分都能符合使用者的體型。
同理,當反向轉動螺管78就能造成連接桿62沿第二軸向Y朝靠近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8位移,造成座墊組82沿第三軸向Z下降,椅背組197沿第二軸向Y朝靠近前擋194的方向位移,且各擴充板159、各第一夾持墊179與各支架191沿第一軸向X朝相互靠攏的方向位移。
本創坐輪椅10除了調整尺寸以符合不同體型使用者之外,也能座墊組82或椅背組197傾斜,詳細地說當要調整椅背組197傾斜時係拉動其中一拉把257造成支撐件151釋放伸縮桿155,在伸縮桿155可以作伸縮位移的狀態下椅背支架233能相對座管支架117的各第二延伸臂131轉動,當轉動椅背支架233造成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內縮位移時,會造成椅背套墊279與座墊195之間的夾角增加,且當轉動椅背支架233造成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外伸位移時,會造成椅背套墊279與座墊195之間的夾角減少,因而在座墊195沒有轉動的狀態下椅背組197相對於座墊組82形成傾斜的狀態(如 第12圖所示),在這樣的狀態下釋放拉把造成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被固定無法移動,就能將椅背組197固定在傾斜的狀態。同理,若調整椅背支架233造成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作伸長位移時,椅背靠墊279與座墊195之間的夾角就會縮小。
當要調整座墊組82與椅背組197同時傾斜時,係拉動另一拉把257,造成彈簧缸291釋放作動桿292,此時因為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被固定,所以轉動椅背支架233時會造成座管支架117連動架設板84一起依固定桿105為軸心樞轉,如此座墊組82與椅背組197就會一起樞轉(如第13圖所示),同時各連桿136的卡合端139脫離連動桿103,且各軌道管90與下框架96的上端面99隔開,當釋放拉把257造成彈簧缸291的作動桿292被固定,則座墊組82的架設板84被彈簧缸291拉住因而保持在傾斜的狀態,這樣可將乘坐輪椅10的重量分散至臀部與背部,藉以因為減少長時間乘坐輪椅10產生褥瘡的問題。
本創作輪椅10在第13圖所示座墊組82傾斜的狀態下也能進一步調整椅背組197傾斜,造成椅背組197的椅背靠墊279與座墊195非成垂直,詳細地說,在這樣的狀態下釋放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就會造成椅背組197的椅背支架233可相對座管支架117樞轉,因此轉動椅背支架233造成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作內縮位移,就能將椅背靠墊279調整至非與座墊195成垂直的狀態(如第14圖所示)。
本創作的輪椅10利用轉動螺管78就能同步且快速地調整前、後輪40、52隔開的距離、座墊195距離地面的高度、二第一夾持墊179隔開的距離以及椅背靠墊279與前擋194隔開的距離,因而能符合 各種不同體型的使用者,或隨著使用者年紀與體型增加作調整,而且調整擴大輪椅10尺寸時前、後輪40、52隔開的距離增加,使得輪椅10更穩定而不容易翻倒。此外,椅背組197能夠獨立調整至舒適的角度,而且座墊組82能夠與椅背組197一起調整傾斜,使得長期乘坐輪椅10的使用者之重量分散至臀部與背部,減少因為長期乘坐而在臀部產生褥瘡的問題。
本創作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椅背組197可以不包括扶手259,在缺少扶手259的狀態下並不會影響本創作之輪椅10調整尺寸或座墊組82以及椅背組197的傾斜操作。此外,椅背組可以不包括頭枕219,在缺少頭枕219的狀態下並不會影響本創作之輪椅10調整尺寸或座墊組82以及椅背組197的傾斜操作。或,椅背組可以不包括二手推桿255,在缺少手推桿255的狀態下並不會影響本創作之輪椅10調整尺寸或座墊組82以及椅背組197的傾斜操作。再者,驅動件80可以是諸如馬達等依靠電力運轉的裝置,如此能夠透過開關啟動或關閉馬達運轉而調整輪椅10的尺寸。又,座墊組82可以不包括擴充板159以及第一夾持墊179,如此座墊195係直接設置於架設板84的上表面86,在這樣的狀態下轉動螺管78仍然可以調整座墊195的高度、前、後輪40、52隔開的距離以及椅背靠墊279與前擋194隔開的距離。
另外,座墊組82可以不包括彈簧缸291,因而將各軌道管90與下框架96透過諸如焊接方式結合,造成架設板84以及各軌道管90無法以固定桿105為軸心轉動,就能防止座墊組82與椅背組197一起轉動,因而座墊組82的座墊195永遠保持在與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 桿32平行的狀態,如此雖然座墊組82無法調整為傾斜狀態,但轉動驅動件80仍然可以調整輪椅10的尺寸。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創作可在未脫離本創作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10‧‧‧輪椅
20‧‧‧底盤
22‧‧‧第一支架
24‧‧‧延伸管
26‧‧‧前端
28‧‧‧後端
32‧‧‧軌道桿
34‧‧‧第一軌道
36‧‧‧橫桿
38‧‧‧樞接耳
40‧‧‧前輪
46‧‧‧套接管
50‧‧‧輪架
52‧‧‧後輪
56‧‧‧第一桿
58‧‧‧頂端
60‧‧‧底端
62‧‧‧連接桿
64‧‧‧凸耳
66‧‧‧第二桿
68‧‧‧上端
72‧‧‧螺桿
76‧‧‧樞接件
78‧‧‧螺管
80‧‧‧驅動件
82‧‧‧座墊組
84‧‧‧架設板
107‧‧‧腳部支架
111‧‧‧縱向段
113‧‧‧腳踏板
115‧‧‧結合部
117‧‧‧座管支架
118‧‧‧主桿
131‧‧‧第二延伸臂
135‧‧‧第二樞部
151‧‧‧支撐件
153‧‧‧第一端
155‧‧‧伸縮桿
157‧‧‧第二端
159‧‧‧擴充板
179‧‧‧第一夾持墊
191‧‧‧支架
194‧‧‧前擋
195‧‧‧座墊
197‧‧‧椅背組
199‧‧‧設置板
219‧‧‧頭枕
231‧‧‧調整桿
233‧‧‧椅背支架
235‧‧‧縱向桿
255‧‧‧手推桿
257‧‧‧拉把
259‧‧‧扶手
273‧‧‧第二夾持墊
275‧‧‧支架
279‧‧‧椅背靠墊

Claims (6)

  1. 一種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包括:一第一支架(22),包括沿一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延伸管(24),各延伸管(24)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一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前端(26)與一後端(28),第一支架(22)進一步包括位於二延伸管(24)之間且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軌道桿(32),以及在各軌道桿(32)末端之間延伸的一橫桿(36),各軌道桿(32)的另一末端分別與一延伸管(24)固接,各軌道桿(32)包括一第一軌道(34)與一樞孔(35),各樞孔(35)沿第二軸向(Y)位於各第一軌道(34)與橫桿(36)之間,橫桿(36)上形成一樞接耳(38);二前輪(40),分別與延伸管(24)的前端(26)樞接;一第二支架(42),包括一連接管(44),以及由連接管(44)外周面延伸的二支腳(48)與二套接管(46),二支腳(48)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套接管(46)之間,第二支架(42)的各支腳(48)與第一支架(22)的各第一軌道(34)結合而可相對滑動,各套接管(46)與各延伸管(24)套接而可相對滑動;二後輪(52),樞設於第二支架(42)的二外側且一起沿第二軸向(Y)移動;二支第一桿(56),各包括一頂端(58)與一底端(60),各第一桿(56)的底端(60)與各軌道桿(32)的第一軌道(34)結合而可相對滑動;一連接桿(62),固接於二支第一支桿(56)各自的底端(60) 之間,連接桿(62)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一凸耳(64);二支第二桿(66),各包括一上端(68)與一下端(70),各第二桿(66)的下端(70)樞設於各軌道桿(32)的樞孔(35)處,各第二桿(66)的上、下端(68、70)之間分別與第一桿(56)的頂、底(58、60)之間樞接;一樞接件(76),與第一支架(22)的樞接耳(38)樞接;一螺管(78),與樞接件(76)樞接;一螺桿(72),包括與連接桿(62)之凸耳(64)樞接的一樞接端(74),螺桿(72)與螺管(78)螺接,當螺管(78)轉動時,螺桿(72)連動連接桿(62)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或靠近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後端(28)位移,造成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與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沿垂直於第一及第二軸向(X、Y)的一第三軸向(Z)靠近或遠離各軌道桿(32)位移;二軌道管(90),分別與第一桿(56)樞接,各軌道管(90)包括一第一套接端(92)與一第二套接端(94),各軌道管(90)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於第二套接端(94)的一第一樞耳(102),各軌道管(90)的第一樞耳(102)分別與第一桿(56)的頂端(58)樞接;一下框架(96),與第一及第二桿(56、66)結合,下框架(96)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第二軌道(98)以及二末端(97),下框架(96)進一步包括一上端面(99),各末端(97)分別與第二桿(66)的頂端(58)樞接,各軌道管(90)係結合於下框架(96)的上端面(99);一連動桿(103),穿過下框架(96)的各第二軌道(98)與各 第二桿(66)的上端(68),造成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與第二軌道(98)結合且沿第二軸向(Y)位移靠近或遠離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一架設板(84),包括一上表面(86)與一下表面(88),架設板(84)的下表面(88)與各軌道管(90)固接;一座墊(195),與架設板(84)結合且位於上表面(86)之上方;一腳部支架(107),與各軌道管(90)的第一套接端(92)結合;一腳踏板(113),與腳部支架(107)結合;一座管支架(117),與各軌道管(90)套接而可相對滑動,座管支架(117)包括一主桿(118),以及形成在主桿(118)外周面的二第一延伸臂(119)座管支架(11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主桿(118)上的一第一樞部(133),座管支架(117)的各第一延伸臂(119)與各軌道管(90)的第二套接端(94)結合而可相對移動;二連桿(136),各包括與座管支架(117)之第一樞部(133)樞接的一結合端(137),以及與連動桿(103)結合的一卡合端(139);一椅背支架(233),與座管支架(117)結合而一起移動,椅背支架(23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二縱向桿(235),各縱向桿(235)包括一上端(237)與一下端(239),各縱向桿(235)的下端(239)與座管支架(117)結合而一起移動;一椅背靠墊(279),與椅背支架(233)結合而一起移動; 當轉動螺管(78)造成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與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沿第三軸向(Z)往靠近各軌道桿(32)位移時,第二支架(42)沿第二軸向(Y)朝靠近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連動桿(103)推動連桿(136)以及座管支架(117)造成椅背支架(233)、與椅背靠墊(279)一起沿第二軸向(Y)朝靠近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且架設板(84)、座墊(195)、腳部支架(107)、腳踏板(113)、座管支架(117)以及連桿(136)朝靠近各軌道桿(32)位移,造成各前輪(40)相對各後輪(52)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距離縮小,並且座墊(195)距離地面的高度降低,當轉動螺管(78)造成第一桿(56)的頂端(58)與各第二桿(66)的上端(68)沿第三軸向(Z)遠離各軌道桿(32)位移時,第二支架(42)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各第二桿(68)的上端(68)連動連桿(136)推動座管支架(117)造成椅背支架(233)、與椅背靠墊(279)一起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且架設板(84)、座墊(195)、腳部支架(107)、腳踏板(113)、座管支架(117)以及連桿(136)沿第三軸向(Z)朝遠離各軌道桿(32)位移,造成各前輪(40)相對各後輪(52)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距離增加,並且座墊(195)距離地面的高度升高。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中架設板(84)包括由上表面(86)延伸至下表面(88)的二第三軌道(101),各第三軌道(101)沿第一軸向(X)位於各軌道管(90)之間,進一步包括: 二擴充板(159),滑動地設置於座墊(195)與架設板(84)的上表面(86)之間,各擴充板(159)包括傾斜狀的二第四軌道(171);二固定件(175),分別與連桿(136)固接而一起沿第二軸向(Y)移動,二固定件(175)沿第三軸向(Z)位於架設板(84)之下表面(88)下方且分別與第三軌道(101)對齊;四個螺接件(177),各螺接件(177)位於各擴充板(159)的第四軌道(171)內且通過架設板(84)的各第三軌道(101)與固定件(175)螺接;二支架(191),各固設於擴充板(159)而一起移動,且各支架(191)沿第一軸向(X)位於座墊(195)的二側之外;二第一夾持墊(179),與支架(191)固設而一起移動,各第一夾持墊(179)沿第三軸向(Z)位於座墊(195)上方;當架設板(84)沿第三軸向(Z)朝遠離各軌道桿(32)的方向位移時,各連桿(136)連動各固定件(175)沿第二軸向(Y)朝遠離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因而各螺接件(177)抵壓各擴充板(159)之各第四軌道(171)的內壁,造成各擴充板(159)連動各支架(191)與各第一夾持墊(179)沿第一軸向(X)朝彼此遠離的方向位移,當架設板(84)沿第三軸向(Z)朝靠近各軌道桿(32)的方向位移時,各連桿(136)連動各固定件(175)沿第二軸向(Y)朝靠近第一支架(22)之各延伸管(24)的前端(26)位移,因而各螺接件(177)抵壓各擴充板(159)之各第四軌道(171)的內壁,造成各擴充板(159)連動各支架(191)與各第一夾持墊(179)沿第一軸向(X)朝彼此靠攏的方向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中椅背支架(23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二縱向桿(235)之間的一中間桿(251),中間桿(251)包括一樞接凸部(253),座管支架(11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主桿(118)外周面的二第二延伸臂(131)、二第一延伸臂(119)沿第一軸向(X)位於二第二延伸臂(131)之間,座管支架(117)另包括形成在主桿(118)外周面的一第二樞部(135),椅背支架(233)之各縱向桿(235)的下端(239)分別與座管支架(117)的第二延伸臂(131)樞接,進一步包括:一支撐件(151),包括可伸縮的一伸縮桿(155),支撐件(151)進一步包括與椅背支架(233)之樞接凸部(253)樞接的一第一端(153),以及位於伸縮桿(155)末端且與座管支架(117)之第二樞部(135)樞接的一第二端(157);當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位移內縮時,椅背支架(233)連動椅背靠墊(279)傾斜位移,造成椅背靠墊(279)與座墊(195)之間的夾角擴大,當支撐件(151)的伸縮桿(155)位移外伸時,椅背支架(233)連動椅背靠墊(279)傾斜位移,造成椅背靠墊(279)與座墊(195)之間的夾角縮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中架設板(84)的下表面(88)形成一第二樞耳(104),各連桿(136)的卡合端(139)具有U形槽,造成卡合端(139)可拆卸地與連動桿(103)樞接,各軌道管(90)係可轉動分離地於於下框架(96)的上端面(99),進一步包括:一固定桿(105),穿過各軌道管(90)之第二樞耳(102)、 各第一桿(56)的頂端(58)、各連桿(136)的結合端(137)以及下框架(96)的各末端(97),造成架設板(84)、各軌道桿(90)以及各連桿(136)能以固定桿(105)為軸心樞轉一彈簧缸(291),包括可沿彈簧缸(291)之缸體位移的一作動桿(292),彈簧缸(291)進一步包括行成在作動桿(292)其中一末端的一第一樞接部(293)以及形成在缸體上的一第二樞接部(295),第一樞接部(293)與架設板(84)的第二樞耳(104)樞接,第二樞接部(295)與連動桿(103)樞接;當彈簧缸(291)固定作動桿(292)時,架設板(84)、各軌道桿(90)以及各連桿(136)被彈簧缸(291)定位而無法以固定桿(105)為軸心樞轉;當彈簧缸(291)釋放作動桿(292)時,架設板(84)、各軌道桿(90)以及各連桿(136)樞轉係連動作動桿(292)移動,進一步造成座墊(195)被調整成與第一支架(22)之各軌道桿(32)成非平行的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中椅背支架(23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各縱向桿(235)表面且位於上端(237)的二手推桿(255),進一步包括:一設置板(199),結合在椅背支架(233)的二縱向桿(235)與椅背靠墊(279)之間,設置板(199)包括貼靠於椅背靠墊(279)的一前表面(211)與貼靠於各縱向桿(235)的一後表面(213),設置板(199)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後表面(213)的一套接部(217);一調整桿(231),可滑動地與設置板(199)的套接部(217 )套接;一頭枕(219),與套接桿(231)固接而一起移動;二框架(271),各框架(271)可滑動地套設於椅背支架(233)之各縱向桿(235)上;二扶手(259),分別與各框架(271)固接而一起移動;二支架(275),可沿第一軸向(X)滑動地與設置板(199)之前表面(211)結合,且各支架(275)位於椅背靠墊(279)的二側之外;二第二夾持墊(273),分別與各支架(275)固接而一起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調整尺寸的輪椅,其中腳部支架(107)進一步包括與各軌道管(90)之第一套接端(92)結合的一橫向段(109)與一縱向段(111),腳踏板(113)包括與腳部支架(107)結合的一結合部(115);當結合部(115)放鬆時,係能沿第三軸向(Z)調整腳踏板(113)之位置。
TW101221108U 2012-10-31 2012-10-31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TWM453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108U TWM453496U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108U TWM453496U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3496U true TWM453496U (zh) 2013-05-21

Family

ID=4907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1108U TWM453496U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3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6256A (zh) * 2016-03-01 2016-07-27 上海麦得可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具人体搬运功能的电动轮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6256A (zh) * 2016-03-01 2016-07-27 上海麦得可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具人体搬运功能的电动轮椅
CN105796256B (zh) * 2016-03-01 2024-02-02 上海麦得可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具人体搬运功能的电动轮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0920B2 (en) Folding wheel chair and stand-assist seat
US7367578B2 (en) Wheelchair provided with legrest and calfrest
US20220168169A1 (en) Collapsible walking device
JP2009504208A (ja) スタンダップ車いす
KR200434785Y1 (ko) 자세전환이 용이한 의자
JPH05305112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式車いす
CN2920205Y (zh) 椅背可平置的传送带式轮椅
TWM453496U (zh) 可調整尺寸的輪椅
TWI692367B (zh) 坐站功能訓練機
TW201440749A (zh) 可調整大小的輪椅
KR101256195B1 (ko) 침대형 재활용 운동장치
JP6082376B2 (ja) 移乗移動装置
US7008016B1 (en)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chair
CN215459900U (zh) 站立架
TWM592777U (zh) 電動倒立機
CN219516872U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JP4217961B2 (ja) 多機能介助用車椅子
CN113576779B (zh) 一种具有高舒适性的多功能手动轮椅
TWI737251B (zh) 具復健功能之輪椅
CN21916700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助行器
JP3601707B2 (ja) 折畳み機能を有する椅子装置
CN217548405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轮椅
CN212662119U (zh) 一种多功能转移辅助装置
TW201014584A (en) Dislodgement device
KR101781576B1 (ko) 전후방향으로 사용이 가능한 휠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