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1263U -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1263U
CN220931263U CN202322569982.3U CN202322569982U CN220931263U CN 220931263 U CN220931263 U CN 220931263U CN 202322569982 U CN202322569982 U CN 202322569982U CN 220931263 U CN220931263 U CN 220931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sipating
heat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99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运玉
练俊兵
吴宇
谢逸峰
练思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5699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1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包括储水组件和散热件,储水组件包括出水管;散热件固定在电器盒上,散热件包括冷却部和接触部,冷却部和接触部背离设置,接触部与电器盒接触,冷却部的一侧与出水管连通,冷却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本申请通过设置储水组件和散热件,将储水组件收集到的冷凝水由出水管输送至散热件上,冷凝水流经冷却部,由于冷却部与接触部相背设置,接触部与电器盒接触,从而将位于电器盒内的电器件的热量导热到散热件上,冷却部由于有冷凝水的水冷作用和蒸发冷却作用,从而对散热件进行散热,最终实现对电器件的高效散热,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成熟,空调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空调基本普及到家家户户,也成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氟利昂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空调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电器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进行散热。
现阶段,对电器件传统的散热方式为风冷散热,即将散热器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风机腔内,将经过换热器的空气引向散热器从而对电器盒内的电器件进行散热。但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经过换热器的空气本身温度就很高,不能很好地对电器件散热,可能导致内部电器件温度过高引起停机甚至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以实现对电器件的高效散热,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
储水组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出水管;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固定在电器盒上,所述散热件包括冷却部和接触部,所述冷却部和所述接触部背离设置,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器盒接触,所述冷却部的一侧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冷却部包括散热肋片,所述散热肋片的一端朝背离所述接触部的方向外突于所述冷却部,所述散热肋片为折线形结构,且所述散热肋片两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肋片与所述散热件的一表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电器盒连通的相反的一侧,且所述夹角范围为1°-9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肋片包括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散热肋片的四分之三处,且贯通所述散热肋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肋片与所述散热件连接的一侧包括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且远离所述缺口的所述散热肋片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端点至所述缺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点至所述缺口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点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低于所述第二端点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冷却部包括多层所述散热肋片,多层所述散热肋片沿所述散热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冷却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奇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和偶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为左右镜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折边,所述折边沿所述散热件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散热件的边缘,且所述折边的方向为背离所述接触部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接触部包括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接触部朝背离所述冷却部的方向外凸形成,所述凸台与电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
内机;
外机;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其中,所述储水组件固定在所述内机上,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外机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及空调,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包括储水组件和散热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出水管;所述散热件固定在电器盒上,所述散热件包括冷却部和接触部,所述冷却部和所述接触部背离设置,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器盒接触,所述冷却部的一侧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储水组件和所述散热件,将所述储水组件收集到的冷凝水由所述出水管输送至所述散热件上,所述冷凝水流经所述冷却部,由于所述冷却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背设置,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器盒接触,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器盒内的控制器上大功率电器件(驱动板、主控板、IGBT、IPM、整流桥、二极管等)接触,从而将位于所述电器盒内的电器件的热量导热到所述散热件上,所述冷却部由于有冷凝水的水冷作用和蒸发冷却作用,从而对所述散热件进行散热,最终实现对电器件的高效散热,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件的结构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件的另一结构图;
图 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外机的截面图;
图 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外机的结构图;
图 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 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内机的结构图;
图 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 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的整体结构图;
图 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散热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储水组件;110、出水管;120、储水箱;130、泄压装置;140、进水管;150、进水泵;160、进水阀;170、出水阀;180、出水泵;200、散热件;210、冷却部;220、接触部;230、散热肋片;231、缺口;232、第一端点;233、第二端点;234、第三端点;235、第四端点;236、折边;237、凸台;240、进水口;250、出水口;300、电器盒;310、引水口;400、内机;500、外机;510、隔板;520、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组件100和散热件200,所述储水组件100包括出水管110;所述散热件200固定在电器盒300上,所述散热件200包括冷却部210和接触部220,所述冷却部210和所述接触部220背离设置,所述接触部220与所述电器盒300接触,所述冷却部210的一侧与所述出水管110连通,所述冷却部210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250。
具体地,所述储水组件100用于收集、存储和输送冷凝水;所述储水组件100包括出水管110,所述出水管110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储水组件100的冷凝水输送到所述散热件200中;所述散热件200用于对电器件进行散热作用,将所述散热件200固定在所述电器盒300上,所述散热件200包括冷却部210和接触部220,所述接触部220与所述电器盒300接触,且所述接触部220与所述电器盒300内的控制器上大功率电器件(驱动板、主控板、IGBT、IPM、整流桥、二极管等)接触,从而将所述电器件的热量导热到所述散热件200上,所述冷却部210用于冷凝水流过从而进行水冷作用和蒸发冷却作用,所述接触部220与所述冷却部210相背设置,最终对电器件进行散热降温;为保证冷凝水的正常流动,在所述冷却部210的一侧设置与所述出水管110连通,另一侧设有所述出水口250,所述出水口250为所述散热件200的一侧边的缺口231,与所述电器盒300的引水口310对应,从而使得冷凝水由所述储水组件100流向所述出水管110至所述冷却部210中,最终经由所述出水口250流向所述电器盒300的引水口310,并排出机体外。
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储水组件100和所述散热件200,将所述储水组件100收集到的冷凝水由所述出水管110输送至所述散热件200上,所述冷凝水流经所述冷却部210,由于所述冷却部210与所述接触部220相背设置,所述接触部220与所述电器盒300接触,从而将位于所述电器盒300内的电器件的热量导热到所述散热件200上,所述冷却部210由于有冷凝水的水冷作用和蒸发冷却作用,从而对所述散热件200进行散热,最终实现对电器件的高效散热,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冷却部210包括散热肋片230,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一端朝背离所述接触部220的方向外突于所述冷却部210,所述散热肋片230为折线形结构,且所述散热肋片230两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一致。具体地,所述冷却部210还设有所述散热肋片230,所述散热肋片230固定在所述散热件200的表面上,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一端朝背离所述接触部220的方向外突于所述冷却部210,且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一致,由于所述散热件200竖直安装在所述电器盒300上,即冷凝水的水流流向为由所述散热件200的上端流向所述散热件200的下端,此时冷凝水的水流流向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延伸方向垂直,因此当冷凝水向下流动时,所述散热肋片230可以阻挡冷凝水的流动,从而增加冷凝水与所述散热件200的接触面积,且将所述散热肋片230设置为折线形结构,使得在所述散热肋片230的折线形的凹陷处可以摊薄冷凝水的水流,从而得到较大的冷凝水与风腔内的气流接触面积,最终加强冷凝水的蒸发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效率,保证所述电器件的正常运行。
特别地,所述散热肋片230可以做成直线形,虽然降低了加工难度,但同时也降低了散热能力。同时所述散热肋片230表面可以增加水平方向的凹槽,以增加冷凝水的水流截面积,提高了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加工难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散热肋片230与所述散热件200的一表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冷却部210与所述电器盒300连通的相反的一侧,所述夹角范围为1°-90°。具体地,所述散热肋片230朝背离所述接触部220的方向外突于所述冷却部210,且所述散热肋片230倾斜设置在所述冷却部210上,因此所述散热肋片230与所述冷却部210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冷却部210与所述电器盒300连通的相反的一侧,即所述夹角的方向与冷凝水的水流流向相反,将所述夹角的范围设置为1°-90°,从而让冷凝水的水流集中在所述散热肋片230的根部,从而减少冷凝水由于水流速度过快导致冷凝水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顶部溢出,最终造成冷凝水的浪费从而降低冷凝水的水冷效果和蒸发冷却效果,最终降低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散热肋片230包括缺口231,所述缺口231位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四分之三处,且贯通所述散热肋片230。具体地,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四分之三处设有缺口231,且所述缺口231贯通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所述缺口231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即所述缺口231方向与冷凝水的水流方向一致,当冷凝水从所述散热件200的顶部朝底部流动时,受所述散热肋片230的阻挡作用,冷凝水仅能朝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溢出,且不能均匀在所述冷却部210上流动,因此,在所述散热肋片230上开设所述缺口231,使得冷凝水可以由所述缺口231向下流动,避免冷凝水由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溢出,使得冷凝水可以更大面积的与所述冷却部210接触,提高冷凝水的水冷和蒸发冷却的作用,最终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散热肋片230与所述散热件200连接的一侧包括第一端点232和第二端点233,所述第一端点232与所述第二端点233位于所述缺口231的两侧,且远离所述缺口231的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端点232至所述缺口23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点233至所述缺口231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点232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低于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具体地,由于所述散热肋片230为折线形结构,因此所述散热肋片230与所述散热件200连接的一侧包括第一端点232和第二端点233,所述第一端点232和所述第二端点233不处于同一延长线上,所述第一端点232与所述第二端点233位于所述缺口23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端点232和所述第二端点233均位于远离所述缺口231的所述散热肋片230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端点232至所述缺口23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点233至所述缺口231的距离,同时所述第一端点232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低于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即所述散热肋片230左右两端的端点不处于同一延长线上,且所述散热肋片230离所述缺口231较远的一端的所述第一端点232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低于所述散热肋片230离所述缺口231较近的一端的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即所述散热肋片230一侧的端点高,一侧的端点低,从而防止冷凝水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边缘离开,保证冷凝水的水冷效果。
特别地,所述散热肋片230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别位于所述缺口231的两侧,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所述第一端点232、第四端点235和位于所述第一端点232和所述第四端点235之间的第三端点234,所述第一端点232为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缺口231的一端的端点;所述第四端点235为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缺口231的一端的端点;所述第一端点232到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三端点234到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四端点235到所述第二端点233所在的沿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因此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所述第一主体部整体呈向所述缺口231倾斜的方向设置,便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缺口231处流向下端,保证冷凝水不会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左右两端的边缘流出,从而保证冷凝水的水冷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冷却部210包括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沿所述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冷却部210上。具体地,所述冷却部210上设有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且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沿所述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即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由所述散热件200的顶端排列至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底端,从而增大了冷凝水的摊开面积,风腔内的气流由所述散热件200的一端吹向所述冷却部210,因此多层所述散热肋片230增加了冷凝水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冷凝水的蒸发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能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奇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和偶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为左右镜像结构。具体地,将位于奇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和位于偶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的结构设置为左右镜像结构,即单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和偶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230为左右颠倒,使得两层的所述缺口231距离更远,从而让水流路径更长以加强水冷效果,从而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散热件200包括折边236,所述折边236沿所述散热件200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且所述折边236的方向为背离所述接触部220的方向。具体地,所述折边236环绕在所述散热件200的外圈边缘,所述折边236可以周向环绕设置在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也可以仅沿所述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在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且所述折边236的弯折方向为背离所述接触部220的方向,即所述折边236的朝向与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外突方向相同,位于所述散热件200靠近风腔一侧的所述折边236可以阻止外机500的进风口的气流吹散冷凝水的水流;位于所述散热件200远离风腔一侧的所述折边236可以阻止冷凝水从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离开所述散热件200;从而使得所述折边236可以阻挡风腔内的气流直接吹散所述散热肋片230根部的水流,减少冷凝水被气流带离所述散热件200,避免造成浪费及降低水冷作用和蒸发冷却作用。特别的,所述折边236的高度约为10mm,保护所述散热肋片230的根部水流即可。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接触部220包括凸台237,所述凸台237由所述接触部220朝背离所述冷却部210的方向外凸形成,所述凸台237与电器件接触。具体地,所述散热件200的一侧位于风腔内,另一侧位于所述电器盒300内,所述接触部220包括凸台237,所述凸台237位于所述散热件200位于所述电器盒300的一侧,且所述凸台237由所述接触部220朝背离所述冷却部210的方向外凸形成,所述凸台237沿所述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接触部220的一侧上,使得所述凸台237能与位于所述电器盒300内的控制器上的大功率的所述电器件接触,进而将所述电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所述散热件200上,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导热效率。
参照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内机400、外机500和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储水组件100固定在所述内机400上,所述散热件200固定在所述外机500上。由于前面说明书已经对该散热结构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所述外机500的风腔进行风冷散热、通过所述散热结构的冷凝水由所述储水组件100流向所述散热件200再排出室外进行水冷散热、结合风腔的气流和冷凝水的水流进行蒸发冷却散热,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空调通过风冷、水冷和蒸发冷却这三种方式对所述电器件进行散热,最终提高对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效率,保证所述空调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所述内机40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利用,节省了所述空调的运行成本。
特别地,所述储水组件100还包括储水箱120、泄压装置130、进水管140、进水泵150、进水阀160和出水阀170、出水泵180;所述进水管140的一端固定放置在空调壁挂机底壳接水盘内,本实施例采用胶粘固定,可以防止空调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所述进水管140脱出所述接水盘,从而影响所述储水组件100对冷凝水的收集;所述进水管1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泵150的一端,所述进水泵1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阀160的一端;所述储水箱120的底部和顶部均具有开孔,所述进水阀16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箱120底部的开孔,因此,所述进水管140、所述进水泵150和所述进水阀160、所述储水箱120依次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泵到所述储水箱120中,从而实现将空调内机400上的低温冷凝水进行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储水箱120为一内部中空的密闭箱体,所述储水箱120固定在所述空调壁挂机底壳的侧边,即位于所述内机400的侧边,在所述储水箱120的顶部的开孔连接有所述泄压装置130,所述泄压装置130可以被控制开启连通所述储水箱120和外界,从而平衡所述储水箱120的内部气压,且所述泄压装置130上带有液体检测功能,当所述储水箱120的内部冷凝水的水位达到所述泄压装置130时,所述泄压装置130将反馈信号至控制器,从而判断所述储水箱120内是否已装满冷凝水,若已经装满冷凝水,则关闭所述进水阀160,防止冷凝水溢出。
所述储水箱120的底部包括两个开孔,一个开孔与所述进水阀160连接;另一个开孔与所述出水阀170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阀17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泵180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泵18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110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110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件200连接,因此所述储水箱120、所述出水阀170、所述出水泵180和所述出水管110依次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储水箱120的冷凝水泵到所述散热件200上,最终将冷凝水由所述空调的内机400输送至所述空调的外机500上,将冷凝水进行废物利用,对所述电器件进行散热,提高所述散热件200的散热能力,保证所述空调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200采用铝制导热件,将所述散热件200固定在所述电器盒300上,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散热件200右下角的螺钉孔和右上角的卡扣,从而实现将所述散热件200固定在所述电器盒300上;所述散热件200的一侧位于所述外机500的风腔内,所述散热件200包括进水口240和出水口250,所述进水口240为管状结构,与所述出水管110连接,从而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冷却部210上;所述出水口250为所述散热件200的折边236的缺口231,与所述电器盒300的引水口310对应,从而将所述冷却部210的冷凝水引入到隔板510上,最终经过底盘520上的水路排至室外。
因此本申请通过所述储水组件100将所述空调的室内的内机400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转移到室外的所述外机500的控制器的所述散热件200上,导致所述散热肋片230的前部在风机腔中受风冷作用、所述冷却部210由于冷凝水流动的水冷作用和位于所述冷却部210的冷凝水的流动在风机腔内的气流作用下还产生了蒸发冷却的作用,从而实现了通过风冷、水冷和蒸发冷却这三种方式对所述电器件进行散热,最终提高对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效率,保证所述空调的正常运行。
参照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散热的控制方法,当进水泵150或出水泵180开启时,打开储水箱120泄压孔以平衡箱内气压。在空调制冷模式开启X分钟(X=10)后,冷凝水产生,如果此时储水箱120内液位未满,则打开进水阀160、进水泵150开始给储水箱120补充冷凝水。当空调开启制冷模式时,控制器温度小于T1摄氏度(T1=40)时,判断此时为正常工作温度,控制器散热器处于风冷状态;检测到控制器温度大于T1摄氏度(T1=40),则半功率开启出水泵180,控制器散热器上有冷凝水流过,加强散热效果;检测到控制器温度大于T2摄氏度(T1=60),则全功率开启出水泵180,控制器散热器上水流加大,相应的水冷作用加强,达到最大的散热效果。
特别地,X取值可以动态调整,如遥控制冷温度越低X值越小、空气湿度越大X值越小,使得冷凝水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就可以补充进储水箱120,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组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出水管;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固定在电器盒上,所述散热件包括冷却部和接触部,所述冷却部和所述接触部背离设置,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器盒接触,所述冷却部的一侧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包括散热肋片,所述散热肋片的一端朝背离所述接触部的方向外突于所述冷却部,所述散热肋片为折线形结构,且所述散热肋片两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与所述散热件的一表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电器盒连通的相反的一侧,且所述夹角范围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包括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散热肋片的四分之三处,且贯通所述散热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与所述散热件连接的一侧包括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且远离所述缺口的所述散热肋片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端点至所述缺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点至所述缺口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点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低于所述第二端点所在的沿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包括多层所述散热肋片,多层所述散热肋片沿所述散热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冷却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奇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和偶数层的所述散热肋片为左右镜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折边,所述折边沿所述散热件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散热件的边缘,且所述折边的方向为背离所述接触部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接触部朝背离所述冷却部的方向外凸形成,所述凸台与电器件接触。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机;
外机;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其中,所述储水组件固定在所述内机上,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外机上。
CN202322569982.3U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Active CN220931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982.3U CN22093126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982.3U CN22093126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1263U true CN220931263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9982.3U Active CN22093126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1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6085B2 (en) Semiconductor-base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74777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46813B (zh)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KR102110882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20135771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846812B (zh)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JP625434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機器の室外機
CN210808085U (zh) 电控柜和空调器
JP528023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933233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8449922B (zh) 风道除湿机和电气柜的除湿方法
CN220931263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
WO2016082440A1 (zh) 空调器
JP2007271212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1380111B (zh) 空调器
CN108561979B (zh) 室外机、光伏空调系统及电器设备
CN105526643B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室外机及变频空调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27774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KR102113033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5481611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21157531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070052547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040176U (zh) 一种氟冷变频板机组
CN208090843U (zh) 散热片和具有该散热片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