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6812B -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6812B
CN107846812B CN201610834310.2A CN201610834310A CN107846812B CN 107846812 B CN107846812 B CN 107846812B CN 201610834310 A CN201610834310 A CN 201610834310A CN 107846812 B CN107846812 B CN 107846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an
cavity
heat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4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6812A (zh
Inventor
郑坚江
邵柳东
黄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343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6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6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6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5/00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 B08B15/04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from a small area, e.g. a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包括腔体(1)和盖板(2),所述腔体(1)和盖板(2)密封连接;所述腔体1包括若干蒸发板(13)、冷凝板(14)以及两个引流板(15),整个腔体(1)被引流板(15)分离成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从蒸发室(11)到冷凝室(12)的第一通道,此处称为上升通道(16),从冷凝室(12)到蒸发室(11)的第二通道,此处称为下降通道(17);发热模块(3)被放置在腔体(1)的外表面,在蒸发室(11)的背面,冷却剂通过上升通道(16)或下降通道(17)以不同形态在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之间流动。本发明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散热方式,两种散热方式互相补充,可以为充电桩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期,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发展应运而生,充电桩再给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的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电路板均会产生热量,随着热量不断发散出来,整个充电桩内部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当充电桩内部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值的时候,高温环境将影响充电桩内部的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电路板的稳定运行,可能出现电子故障降低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倘若充电桩内部多个问题同时出现,也可能出现火灾隐患出现。
目前,充电桩的充电回路中整流模块的冷却基本上采用水水散热降温系统或者风风散热降温。这两种冷却方式的介质都是水,水的导热性好,但绝缘性差,水循环系统工艺要求较高,安装复杂,维护工作量大,而且一旦漏水,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采用水冷必须解决冷却水的纯度和长期运行维护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腐蚀性的问题。随着充电的进行,整流模块发热量增大,所以散热降温成为重要的问题。现有的水水散热降温系统或风风散热降温系统这两种方式管路构成复杂,密封接头多,容易发生泄露事故,而且随着整流模块的元器件的发热量的不断增大,这两种散热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
采用风风散热降温,由于充电桩内部的热量较大,需要采用多个风机同时进行散热,有冷却效果差、噪音较大的缺点。另外,风风散热的冷却方式使用环境温度下的空气作为冷媒,散热装置吸收的热量均被散失,没有得到利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专利申请号CN201320789928.3公开一种全自动充电机,包括机箱、整流器、滤波电路、IGBT全桥及其吸收电路、斩波调制稳压器、高频整流全桥组、热管散热器、保护电路、放电电路、显示操作单元、控制单元、电压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机箱分为控制腔、主回路腔、放电腔和散热腔;散热器安装在主回路腔中,整流器、IGBT全桥、高频整流全桥组等易发热模块安装在散热器上。主回路腔和散热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散热腔内安装有风机,风机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处理器连接。这个发明中,通过散热腔、风机和散热孔散热,散热效果一般,此外,散热器与散热孔的接触过于贴紧,没有导向通道,排风效果不好,热量通过散热孔散热不够充分,如何解决散热效率问题,是本领域人员长期以来的一个技术难题。
此外,以上发明均采用比较单一的散热方式,或者风媒进行散热或者液媒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媒、液媒相结合地散热效率较高的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包括腔体和盖板,在盖板的一侧具有双风扇,发热模块与腔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体和盖板密封连接;所述腔体包括若干蒸发板、冷凝板以及两个引流板,整个腔体被引流板分离成蒸发室和冷凝室;从蒸发室到冷凝室的第一通道,此处称为上升通道,从冷凝室到蒸发室的第二通道,此处称为下降通道;发热模块被放置在腔体1的外表面,在蒸发室的背面;在腔体内密封有用于散热的冷却剂,冷却剂通过上升通道或下降通道以不同形态在蒸发室和冷凝室之间流动;在发热模块的同一侧、冷凝室的正背面设置有数排散热翅片、每对散热翅片的排放位置正对着每个冷凝板的排放位置,并且每对散热翅片横竖方向与冷凝板的横竖放向相一致,散热翅片的两个翅片之间形成通风缺口,多个通风缺口形成梯形的第一散热通道以及第二散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呈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即弯折结构与冷凝板所成锐角的角度为45-6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孔以及第二通气孔,在第一通气孔内侧设置有第一风扇,在第二通气孔内侧设置有第二风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散热通道的远离风扇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散热翅片的形状为长方形,从风扇端到设置有挡板端,散热翅片的高度逐渐降低,散热通道逐渐变窄。
优选的,每排散热翅片的三个散热翅片的面积和是相同的。
优选的,发热模块附近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充电桩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方法,其使用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所述双风扇式散热装置的工作模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央处理器检测温度传感器或风扇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中央处理器会发出警报信息;随着充电桩给充电桩充电,发热模块开始持续发热,中央处理器进行吸风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
第二阶段,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K1,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温度预设值K1,中央处理器控制两个风扇进入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冷却系统,在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吹风M1分钟,中央处理器重新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重复第二阶段的操作;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温度预设值K1;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开启两个风扇中的任意一个风扇进入吹风冷却散热模式;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值K2,进入第三阶段除尘阶段;
第三阶段,判断除尘计时值S是否大于等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如果S小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进入计时累计,N分钟后,设定S=S+N,循环进入第二阶段,散热模块温度检测;如果S大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中央处理器控制风扇工作,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
除尘模式结束后,中央处理器重新进入吸风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进入第二阶段。
一种充电桩,其具有充电桩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控制腔、主回路腔、放电腔和散热腔;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安装在主回路腔靠近控制腔一侧的上角落中,易发热元件安装在双风扇式散热装置上;主回路腔的侧壁通往控制腔的方向上设有同外部相联通的侧壁散热孔;主回路腔的顶壁设有通往散热腔的顶壁散热孔;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同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并在主回路腔中双风扇式散热装置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也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腔体一侧设置有蒸发室和冷凝室,采用冷却剂蒸发带走热量的方式进行散热,其次,腔体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翅片和风扇,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散热方式,两种散热方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可以为充电桩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2.本发明安装在主回路腔中,在主回路腔的侧壁通往控制腔的方向上设有同外部相联通的侧壁散热孔,外部风可以自由通过侧壁散热孔、通气孔进出散热通道,主回路腔的顶壁设有顶壁散热孔,确保从相邻两对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间流过的热量全部通过顶壁散热孔散到散热腔;此时,散热翅片和顶壁散热孔均起到散热导向作用,可以为充电桩提供更高效的散热。
3.本发明风扇设置为风冷模式和除尘模式,并且在除尘模式中,采用正转反转交替进行的震荡方式,起到震动散热翅片的效果,可以将散热翅片上积落的灰尘清理的更干净。
4. 本发明散热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散热,第一阶段风扇不启动由散热翅片自然散热,随着充电桩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热量持续累积,自然散热满足不了散热要求时中央处理器控制风扇启动进行风冷散热。这种风扇不是一直启动的散热方式可以节省能量消耗,起到节能的效果。
5. 本发明设置了两个风扇,在吹风散热模式中,两个风扇互相补充,设置两个临界温度低,在较高温度临界温度值时,两个风扇同时开启,可以加大散热力度,在中间温度临界温度时,只开启一个风扇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在除尘模式时,一个风扇设置成吹风模式另外一个设置成吸风模式,在两个散热通道内形成循环风,灰尘能更好地脱离散热翅片,起到加强除尘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蒸发腔和冷凝腔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蒸发腔和冷凝腔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散热装置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充电桩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腔体1,盖板2,发热模块3,第一通气孔41,第二通气孔42,挡板5,第一风扇61,第二风扇62,第一散热通道71,第二散热通道72,散热翅片(8,8’,8’’),蒸发室11,冷凝室12,蒸发板13,冷凝板14,引流板15,上升通道16,下降通道17,控制腔20,顶壁散热孔21,主回路腔22,放电腔23,散热腔24,侧壁散热孔25。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发明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上,热虹吸装置是利用热虹吸现象制作而成,是基于液体循环而无需借助机械泵的自然对流的热交换,这种热交换为被动式的,这里的自然对流是指让液体循环流动时不需要用到机械泵。这种循环可以为具有回到原始容器的开放环路或闭合环路。自然对流的使用简化了液体的抽吸和/或热传递,且避免了使用液体泵所带来的成本以及复杂性。在此说明书中,考虑关注闭合环路。基本的热虹吸装置可指通过处于单相(液相)的介质进行的热交换。然而,如在此说明书中所应用的,不限于单相。相反,应注意,如果循环涉及相变,且因此所述环路包括两相(液相和气相),那么可提高热虹吸装置散热装置的有效散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环路中包括两相,一个是液相,另一个是气相。而且,基本的热虹吸装置也可以指闭环热虹吸管的液体,该热虹吸管占据了全部有液体的环路容积。然而,此说明书不限于完全占据容积的致冷剂的液态。可通过减少液体的量来减少热虹吸管散热装置的重量。根据施加不同的致冷剂,可以影响装置的成本,同时仍能提供良好或优秀的散热能力。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包括腔体1和盖板2,所述腔体1和盖板2密封连接。所述腔体1包括若干蒸发板13、冷凝板14以及两个引流板15,整个腔体1被引流板15分离成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
从蒸发室11到冷凝室12的第一通道,此处称为上升通道16,此外,从冷凝室12到蒸发室11的第二通道,此处称为下降通道17。
发热模块3被放置在腔体1的外表面,在蒸发室11的背面,可以确保发热模块3的热量及时传递到蒸发室11中。
在腔体1内密封有用于散热的冷却剂,冷却剂通过上升通道16或下降通道17以不同形态在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之间流动。
来自发热模块3的热量会让蒸发室11内部的冷却剂沸腾。沸腾导致蒸汽上升到通向冷凝室12的上升通道16。通过冷凝室12的外表面将热量消散到周围空气当中,同时冷却剂蒸汽将冷凝成液态,通过下降通道17流回蒸发室11中。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上升通道16和下降通道17,上升通道16为对称设置在腔体1的两侧,下降通道17设置在腔体1的中央,这种两个上升通道16的设计可以确保带有热量的冷却剂蒸汽以更快的速度排出蒸发室11,上升通道16设置在腔体1的两侧,对比下降通道17设置在腔体1的中央,上升通道16更容易与外界进行交换热量,带有热量的气态冷却剂在上升过程都会散去部分热量,散热效果更好,此外,被冷凝过的液态冷却剂通过设置在中央的下降通道17流回蒸发室11中,可以避免冷却剂在流通过程中与腔体1的外部两侧的热量进行交换。
蒸发室11用于充装液态冷却剂,液态冷却剂受热蒸发为气态冷却剂,部分气态冷却剂上升过程中遇到引流板15的平滑的弯折结构,沿着平滑的弯折部继续上升,最终顺着上升通道16进入到冷凝室12中,在冷凝室12中遇到低温的冷凝板14发生冷凝效应,气态冷却剂变化液态,降落到引流板15的弯折结构,顺着弯折部下滑通过下降通道17回落到蒸发室11中。
引流板15的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即弯折结构与冷凝板14所成锐角的角度以45-60度为宜,避免弯折角度过大引流板15对上升的气态冷却剂的冲撞阻挡较大,影响气态冷却剂上升速度。弯折角度过小,冷凝室12会变窄,影响冷凝室12的冷却效果。
在发热模块3的同一侧、冷凝室12的正背面设置有数排散热翅片(8,8’,8’’)、每排散热翅片(8,8’,8’’)的排放位置正对着每个冷凝板14的排放位置,并且每排散热翅片设置方向与冷凝板14的设置方向相一致,每排散热翅片(8,8’,8’’)的三个翅片之间形成两个通风缺口,多个这样的通风缺口形成两个梯形的散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散热通道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分别为第一通气孔41和第二通气孔42;在通气孔的内侧设置风扇,分别为第一风扇61和第二风扇62。风扇正转或反转有风通过通气孔吹进散热通道或者通过通气孔将散热通道内的风吸出。
散热通道正对风扇, 在散热通道的远离风扇的一端设置有挡板5。挡板5贯穿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从风扇的一端到挡板5的一端,散热翅片(8,8’,8’’)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的宽度逐渐减小。随着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使第一风扇61、第二风扇62的风吹到每排散热翅片上,不会发生遮挡。起到遮挡的效果,确保第一风扇61、第二风扇62吹向散热通道7中的冷空气不会从散热通道的一侧流出,而是从散热翅片(8,8’,8’’)周边流出,确保散热翅片被冷风吹过有比较明显的冷却效果。
每排散热翅片(8,8’,8’’)的三个散热翅片的面积和是相同的,确保每排散热翅片起到均匀散热的效果,以保证各个冷凝板14表面的温度是一致的。
风扇的引流方向与散热翅片的表面相互垂直。风扇与充电桩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可以正转和反转,对应于吸风模式和吹风模式。
在除尘模式下,将第一风扇61设置为吸风模式或者吹风模式,同时将第二风扇62设置成吹风模式或者吸风模式,冷风通过第一通气孔41、第一散热通道71、第二通气孔42、第二散热通道72形成循环的风将加速冷风流向散热翅片,对散热翅片产生更好地除尘效果。
同时第一风扇61和第二风扇62,只要有一个工作就会有冷却效果,使散热装置有更好地兼容性。
在吹风散热模式中,两个风扇互相补充,设置两个临界温度低,在较高温度临界温度值时,两个风扇同时开启,可以加大散热力度,在中间温度临界温度时,只开启一个风扇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在除尘模式时,一个风扇设置成吹风模式另外一个设置成吸风模式,在两个散热通道内形成循环风,散热通道中以及散热翅片上的灰尘可以通过通气孔流出,能够保持散热装置干净整洁,起到加强除尘效果的作用。
发热模块附近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充电桩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发热模块3产生热量,同发热模块3紧密接触的腔体1受热, 散热翅片的设置增加了腔体1的散热面积,利于腔体1散热。
发热模块3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与发热模块3紧密贴合的蒸发室吸收,发热模块3与散热翅片设置在腔体1的同一侧,以便另一部分热量自然上升,顺着相邻两对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流出。散热翅片的设置起到散热导向的作用,以便热量更好地发散流出。
所述充电桩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S01:中央处理器检测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检测结果为是,转S03,检测结果为否,转S02;
S02:中央处理器发出警报信息;
S03:中央处理器检测风扇是否正常工作,检测结果为是,转S04,检测结果为否,转S02;
S04:进行除尘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计时初始值S=0;
S05:中央处理器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
S06: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预设值K1,判断结果为是,转S07,判断结果为否,转S11;
S07:判断两个风扇是否都正常工作,判断结果为是,转S09,判断结果为否,转S08;
S08:发出警报信息,并告知中央处理器,温度过高并且只有一个风扇工作;
S09:开启两个风扇到吹风模式,转S10;
S10:开始计时M1分钟后,风扇停止运转,转S05;
S11: 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预设值K2,判断结果为是,转S12,判断结果为否,转S15;
S12:开启第一风扇到吹风模式,转S13;
S13:开始计时2分钟后,风扇停止运转,转S14;
S14:开启第二风扇到吹风模式,转S10;
S15:判断S是否大于等于除灰间隔预设值,判断结果为是,转S16,判断结果为否,转S18;
S16: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转S17;
S17: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转S04;
S18:N分钟后,设定S=S+N。
具体是指,第一阶段,充电桩开始运行后,首先,中央处理器检测温度传感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果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中央处理器会发出警报信息;如果温度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中央处理器继续检测两个风扇是否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如果两个风扇都不能正常工作,中央处理器会发出警报信息;如果风扇至少有一个风扇能正常工作,充电桩进入工作状态,随着充电桩给充电桩充电,发热模块开始持续发热,发热模块的热量一部分散在空气中,另外一部分热量使蒸发室内部的冷却剂沸腾,冷却剂气化吸收热量,发热模块温度开始降低,气态冷却剂上升到冷凝室中,气态冷却剂遇到温度较低的冷凝板发生液化反应,其中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散到空气中,避免热量在散热翅片或发热模块中累积。中央处理器进行除尘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接下来,中央处理器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K1,K1的取值范围为低于散热模块健康工作的临界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温度预设值K1,说明散热模块累积的热量过高,第一阶段的散热过程以及开启一个风扇已不能满足散热模块的散热需求,中央处理器控制两个风扇进入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冷却系统,在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吹风M1分钟,中央处理器重新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重复第二阶段的操作;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温度预设值K1,说明散热模块累积的热量不高,第一阶段的散热过程或者开启一个风扇完全可以满足散热模块的散热需求;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开启两个风扇中的任意一个风扇进入吹风冷却散热模式;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值K2,进入第三阶段除尘阶段。
第三阶段,判断除尘计时值S是否大于等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如果S小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说明没到除尘间隔时间,进入计时累计,N分钟后,设定S=S+N ,循环进入第二阶段,散热模块温度检测;如果S大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说明已到除尘间隔时间,中央处理器控制风扇工作,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在除尘模式下,进行两个风扇正转反转交替进行可以确保在两个散热通道内形成循环风,散热通道中以及散热翅片上的灰尘可以通过通气孔流出,能够保持散热装置干净整洁,起到加强除尘效果的作用。除尘模式结束后,中央处理器重新进入吸风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进入第二阶段。
M1、M2设定值为10-15分钟。M1值不宜过大,过大会造成强制冷却时间过长,浪费资源。M1值也不宜过小,过小会造成散热效果较差。
K1的设定值大于K2的设定值。
F的值设定为90分钟-120分钟,除尘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会造成翅片灰尘的堵塞,降低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间隔时间亦不宜过短会造成频繁除尘,降至风扇吹冷风的使用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为风扇吹冷风强制散热的优先级高于除尘模式,所以N的值设定值不宜过大,N值过大容易忽略散热模块的温度累积,造成散热模块的损伤。
实施例2,下面结合散热装置在充电桩箱体的具体安装位置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7,一种充电桩箱体,包括控制腔20、主回路腔22、放电腔23和散热腔24。散热装置安装在主回路腔22靠近控制腔20一侧的上角落中,发热模块3安装在散热装置上。主回路腔22的侧壁通往控制腔20的方向上设有同外部相联通的侧壁散热孔25,散热孔25的位置正对散热装置的通气孔,在风扇的作用下,外部风可以自由通过侧壁散热孔25、通气孔进出散热通道。
主回路腔22的顶壁设有通往散热腔24的顶壁散热孔21。顶壁散热孔21的位置同散热装置的相邻两对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确保从相邻两对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间流过的热量全部通过顶壁散热孔21散到散热腔24。此时,散热翅片和顶壁散热孔21均起到散热导向作用。确保发热模块3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和顶壁散热孔21全部导入到散热腔24中。
散热装置同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并在主回路腔22中散热装置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也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温度检测。
散热装置工作时,风扇带动冷风从侧壁散热孔25吹入,冷风经过散热翅片变为热风由顶壁散热孔21排出,散热翅片上的热量释放到散热腔24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和盖板(2),发热模块(3)与腔体(1)连接;所述腔体(1)和盖板(2)密封连接;所述腔体(1)包括若干蒸发板(13)、冷凝板(14)以及两个引流板(15),整个腔体(1)被引流板(15)分离成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在发热模块(3)的同一侧、冷凝室(12)的正背面设置有数排散热翅片(8,8’,8’’)、每排散热翅片(8,8’,8’’)的排放位置正对着每个冷凝板(14)的排放位置,并且每排散热翅片横竖方向与冷凝板(14)的横竖放向相一致,每排散热翅片(8,8’,8’’)的三个翅片之间形成两个通风缺口,多个这样的通风缺口形成两个梯形的散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第一散热通道(71)和第二散热通道(7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通气孔,分别为第一通气孔(41)和第二通气孔(42);在通气孔的内侧设置风扇,分别为第一风扇(61)和第二风扇(62);从蒸发室(11)到冷凝室(12)的第一通道,此处称为上升通道(16),从冷凝室(12)到蒸发室(11)的第二通道,此处称为下降通道(17);发热模块(3)被放置在腔体(1)的外表面,在蒸发室(11)的背面;在腔体(1)内密封有用于散热的冷却剂,冷却剂通过上升通道(16)或下降通道(17)以不同形态在蒸发室(11)和冷凝室(12)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15)呈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即弯折结构与冷凝板(14)所成锐角的角度为45-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散热通道的远离风扇的一端设置有挡板(5),所述散热翅片(8,8’,8’’)的形状为长方形,从风扇端到设置有挡板端,散热翅片(8,8’,8’’)的高度逐渐降低,散热通道逐渐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散热翅片(8,8’,8’’)的三个散热翅片的面积和是相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热模块(3)附近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充电桩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6.一种充电桩的散热方法,其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模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央处理器检测温度传感器或风扇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中央处理器会发出警报信息;随着充电桩给充电桩充电,发热模块(3)开始持续发热,中央处理器进行吸风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
第二阶段,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K1,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温度预设值K1,中央处理器控制两个风扇进入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冷却系统,在吹风模式进行强制吹风M1分钟,中央处理器重新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重复第二阶段的操作;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温度预设值K1;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K2,开启两个风扇中的任意一个风扇进入吹风冷却散热模式;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值K2,进入第三阶段除尘阶段;
第三阶段,判断除尘计时值S是否大于等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如果S小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进入计时累计,N分钟后,设定S=S+N,循环进入第二阶段;如果S大于除尘间隔预设值F,中央处理器控制风扇工作,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将第一风扇开启为吸风模式,第二风扇开启为吹风模式,扇叶转50转后停止运转;
除尘模式结束后,中央处理器重新进入吸风模式初始值设定,设定除尘计时初始值S=0,进入第二阶段。
7.一种充电桩,其具有充电桩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控制腔(20)、主回路腔(22)、放电腔(23)和散热腔(24);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安装在主回路腔(22)靠近控制腔(20)一侧的上角落中,发热模块(3)安装在双风扇式散热装置上;主回路腔(22)的侧壁通往控制腔(20)的方向上设有同外部相联通的侧壁散热孔(25);主回路腔(22)的顶壁设有通往散热腔(24)的顶壁散热孔(21);双风扇式散热装置同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并在主回路腔(22)中双风扇式散热装置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也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CN201610834310.2A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Active CN107846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4310.2A CN107846812B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4310.2A CN107846812B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812A CN107846812A (zh) 2018-03-27
CN107846812B true CN107846812B (zh) 2020-04-21

Family

ID=6165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4310.2A Active CN107846812B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6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2198B (zh) * 2019-09-29 2022-04-26 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系统和储能充电桩
DE102020113211B4 (de) 2020-05-15 2022-09-15 Ads-tec Energy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Schutz einer Elektronik vor Kondenswasser
CN112203476B (zh) * 2020-10-12 2022-11-15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液膜小通道冷却装置
CN112399778A (zh) * 2020-10-27 2021-02-23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个高功率芯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113391155B (zh) * 2021-06-23 2022-06-07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充电设备功能可靠性测试方法
CN114604117B (zh) * 2022-03-15 2024-02-23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充电桩散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05815U (zh) * 2011-12-08 2012-08-29 珠海英搏尔电气有限公司 充电机
CN10318774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机的独立风道散热结构
CN203690962U (zh) * 2013-12-03 2014-07-02 湘潭华南电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充电机
CN205178547U (zh) * 2015-10-29 2016-04-20 浙江同鑫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机
CN205510658U (zh) * 2016-04-14 2016-08-24 深圳市普兰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机线路板空间立体布局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05815U (zh) * 2011-12-08 2012-08-29 珠海英搏尔电气有限公司 充电机
CN10318774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机的独立风道散热结构
CN203690962U (zh) * 2013-12-03 2014-07-02 湘潭华南电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充电机
CN205178547U (zh) * 2015-10-29 2016-04-20 浙江同鑫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机
CN205510658U (zh) * 2016-04-14 2016-08-24 深圳市普兰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机线路板空间立体布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812A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6812B (zh) 一种充电桩的双风扇式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CN107846813B (zh)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和充电桩
JP5669407B2 (ja) 室外機用電装箱、室外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TWI463939B (zh) 電子裝置
CN107171570A (zh) 一种逆变器功率柜
JP2004056121A (ja) 高性能沸騰表面および凝縮表面を備え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冷却用熱サイホン
CN210808085U (zh) 电控柜和空调器
CN111895519B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7906705A (zh) 空调器及其电器盒
JP2019519746A (ja) 放熱アセンブリ及び冷却装置
CN204254774U (zh)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JP3068892U (ja) Cpu放熱装置
CN112437588B (zh) 一种电子散热器
CN106132177A (zh) 一种逆变器的冷却系统
CN206639147U (zh) 一种散热器
CN111649395A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7685490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JP2005210088A (ja) 密閉筐体内冷却装置
CN113727589A (zh) 水冷散热装置
CN103604142B (zh) 电磁炉
CN208090843U (zh) 散热片和具有该散热片的空调器
CN206959204U (zh) 散热器以及空调
CN212777671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270712U (zh) 一种新型主板结构
CN216700544U (zh) 一种电器启动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