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0345U -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0345U
CN220930345U CN202322864260.0U CN202322864260U CN220930345U CN 220930345 U CN220930345 U CN 220930345U CN 202322864260 U CN202322864260 U CN 202322864260U CN 220930345 U CN220930345 U CN 220930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ter outlet
hot water
water in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42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成吉会
官阔荣
余梦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42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0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0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0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加热组件包括: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进水接口;出水接头,出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出水接口;加热体支架,加热体支架具有沿中心轴线相对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接头连接至进水端,出水接头连接至出水端;热水管,热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以及加热体,加热体设置在热水管的周围,用于对热水管加热,加热体固定在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之间。通过将加热组件提前装配并测试,可以避免在安装至加热龙头后发现质量问题需要整体拆解的情况,降低生产成本。加热组件整体完成装配后再组装入加热龙头内部,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良品率。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加热龙头,相较于传统的龙头,加热龙头可以快速提供热水,减少等待时间。这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快捷地使用热水。
加热组件是加热龙头的核心技术,加热组件可以包括上连接接头、加热管和下连接接头。上连接接头和下连接接头可以分别安装至加热龙头的外壳内,加热管设置在上连接接头和下连接接头的中间,水流经过下连接接头进入加热管,然后从上连接接头输送到加热龙头的出水嘴。安装时,首先将下连接接头从下方安装在加热龙头的外壳内;然后将加热管固定在下连接接头上;最后再将上连接接头安装在加热龙头的外壳上,同时使上连接接头与加热管连通。
然而,这种装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加热组件是通过装配在外壳进行连接,因此只有在加热龙头装配完成后才能够对加热组件的水路进行检查,出现不良品后需要重新拆装整个加热龙头,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例如加紧螺丝或补胶的方法进行处理,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进水接口;出水接头,出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出水接口;加热体支架,加热体支架具有沿中心轴线相对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接头连接至进水端,出水接头连接至出水端;热水管,热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以及加热体,加热体设置在热水管的周围,用于对热水管加热,加热体固定在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之间。
与现有的加热组件作为散件分别安装至加热龙头的情况相比,通过将加热组件提前装配并测试,可以避免在安装至加热龙头后发现质量问题,因此可以避免加热龙头整体拆解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加热组件整体完成装配后再组装入加热龙头内部,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良品率。
示例性地,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呈朝向彼此延伸的管状,热水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上,加热体为形成在热水管上的厚膜加热体。
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分别插接在热水管的两端,可以从径向上限制热水管的移动,而且也便于形成径向密封,径向密封不易出现漏水点。热水管的两端同时顶在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上,可以从轴向上限制其移动,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结构,降低成本。厚膜加热体可以直接形成在热水管的外表面上,无需连接结构,因此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且减小加热组件的径向尺寸。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加热体,厚膜加热体成本更低,热惯性较小,响应速度和加热效率更加优秀。
示例性地,加热体支架合围形成安装腔,热水管和加热体均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与加热体支架的内侧壁间隔开。
由此避免加热热水时,热量逸散到加热龙头外壁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隔热腔中的空气可以起到电绝缘的作用。设计适当距离的间隔,既可以避免加热组件的直径过粗,还可以避免加热体和加热体支架间的空气被击穿引起漏电或短路。
示例性地,加热体支架上还设置有沿中心轴线贯通加热体支架的开槽,开槽与安装腔连通。
设置开槽可以在其性能大致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加热体支架的物料成本示例性地,加热组件还包括线束,线束穿过开槽连接至加热体。
通过设置开槽可以为接线端和线束提供避让,简化了加热体支架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线束可以布置为穿过开槽延伸至加热龙头的底部,由此可以节约加热龙头内的空间。
示例性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控器,温控器在开槽处连接至加热体支架。
温控器可以及时控制加热体的供电电路断开,防止发生事故。将温控器设置在开槽处,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加热组件更细,避免加热龙头的体积过大。
示例性地,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热水管的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组件的出水温度。
示例性地,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热水管内的水温的温度传感器。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组件的出水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龙头,包括龙头主体和上述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置在龙头主体内。
加热组件可以在装配后被组装进加热龙头中,可以提高加热龙头的良品率。
示例性地,加热龙头还包括常温水管,进水接头上设置有常温水进水接口,出水接头上设置有常温水出水接口,常温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常温水进水接口和常温水出水接口。
加热龙头可以在提供热水的同时,向用户提供常温水。
示例性地,加热龙头还包括出水旋转座,出水旋转座围绕中心轴线相对于出水接头可旋转,出水接头上设置有与热水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与常温水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环绕第一出水口,出水旋转座上设置有热水旋转座流道和常温水旋转座流道,热水旋转座流道具有第一入水口,常温水旋转座流道具有第二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环绕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入水口彼此连通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入水口彼此连接。
由此,加热龙头可以向用户提供热水和常温水,两者均可以从出水嘴取用。加热龙头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示例性地,出水接头固定至龙头主体。
由于出水接头和加热组件中的其他部分可以事先完成装配,因此无需在加热龙头内进行繁琐的装配步骤即可完成对加热组件的固定。固定出水接头(以及装配好的加热组件)的螺丝方向与固定加热龙头的其他部件的螺丝方向一致,装配简便。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龙头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加热龙头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加热龙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出水接头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出水接头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图4所示的加热龙头的出水旋转座的立体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加热龙头的出水旋转座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加热龙头的出水旋转座的剖视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加热组件;110、进水接头;111、热水进水接口;112、常温水进水接口;120、出水接头;121、热水出水接口;122a、第一出水口;122b、第二出水口;123、常温水出水接口;130、加热体支架;131、进水端;132、出水端;133、安装腔;134、开槽;140、热水管;150、加热体;151、接线端;160、温控器;161、安装部分;162、检测部分;170、流量传感器;210、龙头主体;211、安装部;220、常温水管;230、出水旋转座;231、热水旋转座流道;231a、第一入水口;231b、第三出水口;232、常温水旋转座流道;232a、第二入水口;232b、第四出水口;240、转臂;241、出水嘴;250、连接管;2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可以用于加热龙头。结合参见图1-3,加热组件100可以包括进水接头110、出水接头120和加热体支架130。进水接头110上可以设置有热水进水接口111,出水接头120上可以设置有热水出水接口121。加热体支架130可以具有沿中心轴线相对的进水端131和出水端132。进水接头110可以连接至进水端131,出水接头120可以连接至出水端132。如图2所示,进水接头11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固定至加热体支架130的底部的进水端131。出水接头12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固定至加热体支架130的顶部的出水端132。
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热水管140和加热体150。热水管140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至热水进水接口1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1。由此,热水管140被固定在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之间,且与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完成水路连接。加热体150可以设置在热水管140的周围,用于对热水管140加热。加热体15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加热体150既可以呈环绕热水管140的结构。“环绕”包括连续地环绕和离散地环绕。在加热体150为一个的实施例中,加热体150可以连续地环绕热水管140。在加热体150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加热体150可以连续地或者离散地环绕热水管140。可选地,一个或多个加热体150也可以半包围热水管140。“半包围”包括包围热水管140的圆周的二分之一、大于二分之一或者小于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加热体150可以设置在热水管140侧面,对热水管140进行局部加热。可选地,加热体150可以紧贴热水管140,也可以不与热水管140直接接触,两者间隔一定距离。总之,热水管140只要在加热体150的加热范围之内即可。加热体150可以固定在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之间。可选地,加热体150可以固定在加热体支架130上,也可以固定在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上,或者,还可以固定在热水管140。这可能与加热体150的类型有关,后文还将对其进行描述。
进水接头110可以是注塑而成,内部设置有流道。流道的一端(例如下端)可以连接供水管(未示出)。供水管可以连接到如自来水、净水机等水源。流道的另一端(例如上端)可以连接热水进水接口111。由供水管供给的待加热的常温水或者预热后的热水可以经由进水接头110输送至热水管140。水在流经热水管140时被加热体150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输送至出水接头120。出水接头120可以连接至出水嘴241。热水管140与热水进水接口111、热水出水接口121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或者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出水接头120也可以是注塑而成,内部也可以设置有流道。该流道的一端可以连通至热水出水接口121,且另一端可以连通至出水嘴241。
在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100中,由于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分别连接在加热体支架130的两端,因此三者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件,热水管140的两端通过连接至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而固定在该整体件上;而且,加热体150也可以固定在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之间。由此,加热组件100可以预先完成装配,且热水管140与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之间的密封性能也可以在安装至加热龙头上之前进行测试,避免出现安装至加热龙头内再发现漏水问题。加热组件100装配后,通常无需再次拆解。装配后的加热组件100可以作为成品提供给用户,也可以在后续工序组装至加热龙头内。与现有的加热组件作为散件分别安装至加热龙头的情况相比,通过将加热组件100提前装配并测试,可以避免在安装至加热龙头后发现质量问题,因此可以避免加热龙头整体拆解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加热组件100整体完成装配后再组装入加热龙头内部,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良品率。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热水进水接口1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1可以呈朝向彼此延伸的管状,热水管140的两端可以分别套设在热水进水接口1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1上。加热体150可以为形成在热水管140上的厚膜加热体。
热水进水接口1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1分别插接在热水管140的两端。图中加热体150和热水管140可以认为是集成在一起的元件。示例性而非限定性地,热水管140可以包括氧化铝陶瓷的管状结构,为导热的电绝缘材料。以热水管140为基体,在其外表面印刷线路,形成厚膜加热体。厚膜加热体构造为具有合适的电阻值,在接通额定电压或电流的电源后,可以对作为基体的热水管140进行额定功率的加热,进而加热流经的热水。因此,加热体150实质上可以是形成在热水管140表面上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图案的膜体。
热水进水接口1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1分别插接在热水管140的两端,可以从径向上限制热水管140的移动,而且也便于形成径向密封,径向密封不易出现漏水点。热水管140的两端同时顶在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上,可以从轴向上限制其移动,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结构,降低成本。厚膜加热体可以直接形成在热水管140的外表面上,无需连接结构,因此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且减小加热组件100的径向尺寸。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加热体,厚膜加热体成本更低,热惯性较小,响应速度和加热效率更加优秀。
示例性地,加热体支架130可以合围形成安装腔133。热水管140和加热体150均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33内。热水管140和加热体150与加热体支架130的内侧壁间隔开。为避免加热热水时,热量逸散到加热龙头外壁影响用户体验,加热体支架130的内壁与加热体150之间有一定空隙,从而减少热传递。由此,形成了包围加热体150的隔热腔。另一方面,隔热腔中的空气可以起到电绝缘的作用。设计适当距离的间隔,既可以避免加热组件100的直径过粗,还可以避免加热体150和加热体支架130间的空气被击穿引起漏电或短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内部可以维持真空状态,或者加热组件100装配到加热龙头后,加热龙头内部维持真空状态,以进一步减少热传递和漏电。
示例性地,返回参考图2,加热体支架130上还可以设置有沿中心轴线贯通加热体支架130的开槽134,开槽134与安装腔133连通。加热体支架130的横截面大体呈C形。加热体支架130可以是挤出件,通过挤出的方式加工而成。设置开槽134可以在其性能大致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加热体支架130的物料成本。
示例性地,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线束(未示出),线束可以穿过开槽134连接至加热体150。加热体150可以包括用于连接与外部连接的接线端151。示例性地,该接线端151可以与电源线连接。可选地,接线端151可以与外部的信号线连接。通过设置开槽134可以为接线端151和线束提供避让,简化了加热体支架130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当该加热组件100安装至加热龙头时,加热龙头的转臂240(参见图4)可能还设置有显示屏、操作面板等电元件,它们的线束也可以布置为穿过开槽134延伸至加热龙头的底部,由此可以节约加热龙头内的空间。
示例性地,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温控器160,温控器160在开槽134处连接至加热体支架130。结合参考图1-2,温控器160可以包括安装部分161和检测部分162,安装部分161可以固定于加热体支架130上。温控器160的检测部分162的一部分与加热体150接触或者加热体150距离较近。当加热体150出现干烧或故障时而温度过高时,温控器160可以及时控制加热体150的供电电路断开,防止发生事故。温控器160通常为标准件,可以包括到达预设温度即断开的温控开关,其体积一般略大,将温控器160设置在开槽134处,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加热组件100更细,避免加热龙头的体积过大。温控器160与加热体支架130的接触面积较小,还可以进一步避免加热体150的热量经由温控器160传递到加热体支架130上,更加节能且避免加热龙头的外部发热。
示例性地,进水接头1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热水管140的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170。流量传感器170可以包括容积式流量传感器、磁力流量传感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流量传感器170获取流量信息,流量信息可以提供给内置或外置的控制装置,计算出将水加热到预设温度所需的功率并由此控制加热体150的功率。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组件100的出水温度。
示例性地,进水接头1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热水管140内的水温的温度传感器。由于进入进水接头110的待加热的水可能经过预热,温度可能不确定;或者由于季节变化,待加热的水温度并不确定,因此,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水温度并生成进水温度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由此控制装置可以精确控制加热组件100的出水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龙头,结合参见图4-5,包括龙头主体210和上述的加热组件100,加热组件100设置在龙头主体210内。加热组件100可以在装配后被组装进加热龙头中,可以提高加热龙头的良品率。
示例性地,加热龙头还可以包括常温水管220,如图2和5所示,进水接头110上可以设置有常温水进水接口112(图2),出水接头120上设置有常温水出水接口123,如图8所示。常温水管22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常温水进水接口112和常温水出水接口123。示例性地,常温水管22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至常温水进水接口112和常温水出水接口123。由此,常温水管220也可以在安装至龙头主体210内之前,固定于进水接头110和出水接头120之间,与加热组件100形成成体件,然后再一起装配到龙头主体210内,于是装配和检测都相对简单。加热龙头可以在提供热水的同时,向用户提供常温水。示例性地,加热体支架130的外侧面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常温水管220可以安装至安装槽内,从而固定在加热体支架130。可选地,常温水管22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至加热体支架130。
示例性地,如图6、图8和图9所示,加热龙头还可以包括出水旋转座230,出水旋转座230可以围绕中心轴线相对于出水接头120可旋转。结合图3和6-7,出水接头120上可以设置有与热水出水接口121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22a和与常温水出水接口123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22b,第二出水口122b可以环绕第一出水口122a。结合参见图9、图10和图11,出水旋转座230上可以设置有热水旋转座流道231和常温水旋转座流道232。热水旋转座流道231可以具有第一入水口231a和第三出水口231b,常温水旋转座流道232可以具有第二入水口232a和第四出水口232b,第二入水口232a可以环绕第一入水口231a。第一出水口122a与第一入水口231a彼此连通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第二出水口122b与第二入水口232a彼此连接,参见图6。第三出水口231b和第四出水口232b可以通过出水管和/或水气分离器与出水嘴241连接,或者可以与出水嘴241直接连接。
返回参考图4,加热龙头通常包括固定部分和可旋转部分。固定部分例如可以包括龙头主体210。可旋转部分例如可以包括转臂240。龙头主体21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安装部211,龙头主体210可以通过安装部211安装到期望的位置处,例如水槽。转臂240的一端例如绕着中心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龙头主体210,转臂24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嘴241。如图5所示,龙头主体210内可以设置有加热组件100。出水旋转座230可以设置在转臂240内。出水旋转座230可以与出水嘴241连通。转臂240相对于龙头主体210旋转时,出水旋转座230可以相对于加热组件100旋转,可以调节出水嘴241的位置,方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接水。
如图6所示,出水旋转座230可以插接到出水接头120上。第二出水口122b与第二入水口232a可以直接插接在一起,第二入水口232a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出水口122b的外径,由此第二入水口232a套接在第二出水口122b的外侧。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入水口的内径可以小于第二出水口的外径,第二出水口套接在第二入水口的外侧。
第一出水口122a和第一入水口231a可以如第二出水口122b与第二入水口232a一样直接插接在一起,也可以如图6所示,通过额外的连接管250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插接处的内壁和/或外壁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密封,也可以如图6所示,设置密封圈260进行密封。
由此,加热龙头可以向用户提供热水和常温水,两者均可以从出水嘴241取用。加热龙头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示例性地,出水接头120可以固定至龙头主体210。如图5和图6所示,出水接头120可以通过例如螺丝的紧固件固定至龙头主体210。由于出水接头120和加热组件100中的其他部分可以事先完成装配,因此无需在加热龙头内进行繁琐的装配步骤即可完成对加热组件100的固定。固定出水接头120(以及装配好的加热组件100)的螺丝方向与固定加热龙头的其他部件的螺丝方向一致,装配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进水接口;
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上设置有热水出水接口;
加热体支架,所述加热体支架具有沿中心轴线相对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接头连接至所述进水端,所述出水接头连接至所述出水端;
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热水进水接口和所述热水出水接口;以及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热水管的周围,用于对所述热水管加热,所述加热体固定在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进水接口和所述热水出水接口呈朝向彼此延伸的管状,所述热水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热水进水接口和所述热水出水接口上,
所述加热体为形成在所述热水管上的厚膜加热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支架合围形成安装腔,所述热水管和所述加热体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加热体支架的内侧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支架上还设置有沿所述中心轴线贯通所述加热体支架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线束,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开槽连接至所述加热体;和/或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在所述开槽处连接至所述加热体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热水管的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和/或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热水管内的水温的温度传感器。
7.一种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主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龙头主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龙头还包括常温水管,所述进水接头上设置有常温水进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头上设置有常温水出水接口,所述常温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常温水进水接口和所述常温水出水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龙头还包括出水旋转座,所述出水旋转座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出水接头可旋转,
所述出水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热水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与所述常温水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环绕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出水旋转座上设置有热水旋转座流道和常温水旋转座流道,所述热水旋转座流道具有第一入水口,所述常温水旋转座流道具有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环绕所述第一入水口,
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入水口彼此连通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入水口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头固定至所述龙头主体。
CN202322864260.0U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Active CN220930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4260.0U CN220930345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4260.0U CN220930345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0345U true CN220930345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4260.0U Active CN220930345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0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30345U (zh) 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热龙头
CN107559116B (zh) 集成式加热器及滤清器
CN102436251B (zh) 一种恒温空气浴装置及其对控温器检测、老化测试方法
US20190063462A1 (en) Thin layered heating element for a fluid pump
CA2707584A1 (en) Injection molding nozzle
CN112729718B (zh) 一种气体管路泄漏位置定位检测装置
CN215412494U (zh) 一种直饮机用即热式加热器
CN220930471U (zh) 水路接头组件和加热龙头
CN205029894U (zh) 一种内外加热的加热管
CN113007893A (zh) 一种直饮机用即热式加热器
CN202331188U (zh) 一种恒温空气浴装置
CN111294994A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18935476U (zh) 支架结构及龙头结构
CN220930495U (zh) 水路接头组件和龙头
CN220930249U (zh) 旋转龙头
CN217565728U (zh) 即时加热装置及茶饮机
CN220930344U (zh) 加热龙头
CN215953502U (zh) 一种离子色谱柱恒温装置
CN108844215B (zh) 快速电热水器
CN112461396B (zh) 一种铠装铂丝总温传感器
CN218723120U (zh) 一种检定炉定位器
CN211601080U (zh) 一种即热式双功率发热模组
RU2129745C1 (ru)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холодильник для хроматографа
CN219623332U (zh) 恒温阀及热水器
CN214701222U (zh) 一种冲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