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9838U -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9838U
CN220929838U CN202323103577.9U CN202323103577U CN220929838U CN 220929838 U CN220929838 U CN 220929838U CN 202323103577 U CN202323103577 U CN 202323103577U CN 220929838 U CN220929838 U CN 22092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oil
cylinder
channel
seal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035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贻铁
王亮
何福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udi Zhongxing Hydraulic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udi Zhongxing Hydraulic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udi Zhongxing Hydraulic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udi Zhongxing Hydraulic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035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9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送设备领域,提供一种主油缸及泵送机械,包括缸筒、活塞杆、连接组件、防水密封件、防油密封件、第一观测通道和第一封堵件。在主油缸工作时,通过外侧防水密封件可防止外部水箱中的水流入缸筒内,通过内侧防油密封件可防止缸筒内的液压油外漏,从而利用多重密封保证活塞杆的密封可靠性,避免液压油乳化等。同时通过第一观测通道可判断密封件的失效情况,检测时取下第一封堵件,若通道内有液压油,可判断防油密封件失效;若通道内有水,可判断防水密封件失效;若通道内同时有水和液压油,可判断防水密封件和防油密封件均失效。从而可随时观测检查活塞杆的密封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减少经济损失。

Description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背景技术
油缸在泵送机械中使用范围较广,其密封可靠性是油缸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但是,申请人发现现有混凝土泵车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泵车主油缸的运行工况恶劣,换向频率高,运行速度快,导致主油缸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的状况,从而造成液压油乳化、液压系统污染,给客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主油缸结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油缸及泵送机械,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油缸,包括缸筒和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中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筒的第一端,还包括:
连接组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
防水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且所述防水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防油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防油密封件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靠近所述缸筒的第二端的一侧,且所述防油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第一观测通道,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和所述防油密封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还包括:
第二观测通道,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远离所述防油密封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第二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还包括:
防尘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防尘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防尘密封件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远离所述防油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尘密封件与所述防水密封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沿所述缸筒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
所述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油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端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观测通道包括:
第一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
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槽相连通;
第三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三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槽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所述第二观测通道包括:
第四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四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
第五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五流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槽相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所述第四流道槽的中心线至所述活塞杆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流道槽的中心线至所述活塞杆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还包括:
无油轴承,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无油轴承设置在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无油轴承滑动连接,所述无油轴承抵接于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缸筒的第二端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所述防水密封件为BA密封圈,和/或,所述防油密封件为V组密封圈,和/或,所述防尘密封件为骨架防尘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泵送机械,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主油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包括缸筒和滑动设置于缸筒中的活塞杆,活塞杆伸出缸筒的第一端,还包括:连接组件,套设于活塞杆外,连接组件设置在缸筒的第一端与活塞杆之间,且活塞杆与连接组件滑动连接;防水密封件,套设于活塞杆外,且防水密封件密封连接在连接组件与活塞杆之间;防油密封件,套设于活塞杆外,防油密封件位于防水密封件靠近缸筒的第二端的一侧,且防油密封件密封连接在连接组件与活塞杆之间;第一观测通道,设置于连接组件中,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防水密封件和防油密封件之间,且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活塞杆的外壁;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
如此设置,在主油缸工作时,通过外侧防水密封件可防止外部水箱中的水流入缸筒内,且通过内侧防油密封件可防止缸筒内的液压油外漏,从而利用多重密封保证活塞杆的密封可靠性,避免液压油乳化等。同时可通过第一观测通道来判断防水密封件和防油密封件的失效情况,检测时取下第一封堵件,若通道内存在液压油,可判断防油密封件失效;若通道内存在水,可判断防水密封件失效;若通道内同时存在水和液压油,可判断防水密封件和防油密封件均失效。从而可随时观测检查活塞杆的密封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系统可靠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油缸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1中C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3中D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4中E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缸筒;2:活塞杆;3:防水密封件;4:防油密封件;5:第一观测通道;51:第一流道槽;52:第二流道槽;53:第三流道槽;6:第二观测通道;61:第四流道槽;62:第五流道槽;7:防尘密封件;8:第一连接套;81:第一端面;82:第二端面;9:第二连接套;10:无油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主油缸。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油缸,包括缸筒1,活塞杆2,连接组件,防水密封件3,防油密封件4,第一观测通道5,以及第一封堵件。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活塞杆2滑动设置于缸筒1中,且活塞杆2伸出缸筒1的第一端,从而通过活塞杆2伸入缸筒1左侧的水箱中,吸入和推出混凝土砼料,实现混凝土泵送作业。连接组件套设于活塞杆2外,且连接组件设置在缸筒1的第一端与活塞杆2之间,从而对缸筒1端部起到密封连接作用。活塞杆2与连接组件滑动连接,以实现活塞杆2的伸缩运动。
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均套设于活塞杆2外,且密封连接在连接组件与活塞杆2之间。防油密封件4位于防水密封件3靠近缸筒1的第二端的一侧,即,如图1所示,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从左向右依次布置。这样,防水密封件3位置相对靠近外部水箱,可防止水从外部沿活塞杆2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缝隙流入缸筒1内部。防油密封件4位置相对靠近缸筒1内部,可防止缸筒1内的液压油沿活塞杆2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缝隙向外泄漏,从而避免水油混合、污染液压油。
如图3所示,第一观测通道5设置于连接组件中,第一观测通道5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从而便于从外部观察。第一观测通道5的第二端位于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之间,且第一观测通道5的第二端连通至活塞杆2的外壁,从而当出现密封失效时,水和液压油可沿缝隙流入通道内,进而可从外侧观测。
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观测通道5的第一端,例如可选用常用的堵头,将第一观测通道5的第一端密封连接。需要查看活塞杆2密封状况时,取下堵头即可,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1所示的主油缸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左右方位,图中左端即为缸筒1的第一端,图中右端即为缸筒1的第二端。
如此设置,在主油缸工作时,通过外侧防水密封件3可防止外部水箱中的水流入缸筒1内,且通过内侧防油密封件4可防止缸筒1内的液压油外漏,从而利用多重密封保证活塞杆2的密封可靠性,避免液压油乳化等。同时可通过第一观测通道5来判断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的失效情况,检测时取下第一封堵件,若通道内存在液压油,可判断防油密封件4失效;若通道内存在水,可判断防水密封件3失效;若通道内同时存在水和液压油,可判断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均失效。从而可随时观测检查活塞杆2的密封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系统可靠工作。
具体地,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密封件3为BA密封圈。BA密封圈的唇口朝向水箱侧,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其耐冲击,密封性能好,易于安装。防油密封件4为V组密封圈,能够有效消除泄漏,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其中,BA密封圈和V组密封圈采用可拆卸式密封连接形式,便于后期拆装与更换。从而通过BA密封圈结合V组密封的密封方式,有效保证油缸的密封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油缸还包括第二观测通道6和第二封堵件。如图4所示,第二观测通道6设置于连接组件中,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以便作业人员观察。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二端位于防水密封件3远离防油密封件4的一侧,即,位于防水密封件3的左侧。且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二端连通至活塞杆2的外壁,这样若存在密封失效问题,泄漏的介质可沿缝隙流进通道内。
第二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一端,例如可选用堵头,将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一端密封连接,需要时取下堵头即可,便于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4所示的主油缸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左右方位。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观测通道6可进一步辅助判断密封件失效情况,若第二观测通道6内存在液压油,则可判断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同时失效。从而通过在主油缸布局第一观测通道5和第二观测通道6,形成一种可随时观测活塞杆2密封使用状况的新型主油缸结构,以便及时更换、维护,阻止液压油的进一步渗漏及液压油的乳化等,有效降低经济损失,保证泵送作业可靠进行。此外,通过第二观测通道6还可起到排水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主油缸还包括防尘密封件7,如图5所示,防尘密封件7套设于活塞杆2外,且密封连接在连接组件与活塞杆2之间。防尘密封件7位于防水密封件3远离防油密封件4的一侧,即,位于防水密封件3的左侧,且第二观测通道6的第二端位于防尘密封件7与防水密封件3之间。从而通过防尘密封件7可防止灰尘等杂质侵入,以免损伤活塞杆2表面,并且还可防止杂质进入第二观测通道6内,避免堵塞通道。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5所示的主油缸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左右方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防尘密封件7为骨架防尘圈。通过设置骨架结构,可加强防尘圈的结构性能,有效避免大颗粒杂质的侵入,提高防尘密封件7的密封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8和第二连接套9,例如,如图5所示,可通过轴向螺钉紧固在一起。沿缸筒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即,第一连接套8和第二连接套9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连接套8和第二连接套9套设于活塞杆2外,且与活塞杆2滑动连接。从而形成可靠的端部密封连接,有效起到防尘、密封等作用。
如图5所示,防水密封件3设置在第一连接套8与活塞杆2之间,防油密封件4设置在第二连接套9与活塞杆2之间。具体地,可在第一连接套8的内壁设置环形安装槽,以便对防水密封件3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可实现连接套与活塞杆2的密封连接,且便于安装。此外,在第一连接套8和第二连接套9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套9和缸筒1的连接处还可设置O形密封圈等,以进一步提高主油缸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套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81和第二端面82,且第二端面82与第二连接套9的端面紧密接触。第一观测通道5包括第一流道槽51,第二流道槽52,以及第三流道槽53。具体地,第一流道槽51沿活塞杆2的轴向设置,第一流道槽51设置于第一端面81上,第一封堵件封堵于第一流道槽51中。第二流道槽52沿活塞杆2的径向设置,第二流道槽52的一端与第一流道槽51相连通。第三流道槽53沿活塞杆2的轴向设置,第三流道槽53设置于第二端面82上,第二流道槽52的另一端与第三流道槽53相连通。
这样设置,便于在第一连接套8上加工布局第一观测通道5,且方便从外部直接观测。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6所示的主油缸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活塞杆2的轴向,图中上下方位即为活塞杆2的径向。
于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观测通道6包括第四流道槽61和第五流道槽62。如图7所示,第四流道槽61沿活塞杆2的轴向设置,第四流道槽61设置于第一端面81上,第二封堵件封堵于第四流道槽61中。第五流道槽62沿活塞杆2的径向设置,第五流道槽62的一端与第四流道槽61相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活塞杆2的外壁。从而在第一连接套8上形成第二观测通道6,便于加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7所示的主油缸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活塞杆2的轴向,图中上下方位即为活塞杆2的径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四流道槽61的中心线至活塞杆2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1,第一流道槽51的中心线至活塞杆2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2,其中,L1=L2。也就是说,第四流道槽61和第一流道槽51的中心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具体地,第四流道槽61和第一流道槽51为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套8端面上的圆形孔道,且两个圆形孔道对称布置。从而便于加工,布局合理,方便同时观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主油缸还包括无油轴承10,如图5所示,无油轴承10套设于活塞杆2外,且设置在缸筒1的第一端与活塞杆2之间。活塞杆2与无油轴承10滑动连接,无油轴承10抵接于连接组件靠近缸筒1的第二端的一侧,即,位于连接组件的右侧。此外,无油轴承10可通过轴肩或挡环等进行轴向固定。如此设置,通过无油轴承10可起到更好的支撑导向作用,提高抗偏载能力。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机械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泵送机械与上文描述的主油缸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机械,具体地,泵送机械例如为混凝土泵车。其中,泵送机械包括如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主油缸。如此设置,在主油缸工作时,通过外侧防水密封件3可防止外部水箱中的水流入缸筒1内,且通过内侧防油密封件4可防止缸筒1内的液压油外漏,从而利用多重密封保证活塞杆2的密封可靠性,避免液压油乳化等。同时可通过第一观测通道5来判断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的失效情况,检测时取下第一封堵件,若通道内存在液压油,可判断防油密封件4失效;若通道内存在水,可判断防水密封件3失效;若通道内同时存在水和液压油,可判断防水密封件3和防油密封件4均失效。从而可随时观测检查活塞杆2的密封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系统可靠工作。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和上述主油缸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致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主油缸,包括缸筒和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中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筒的第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组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
防水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且所述防水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防油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防油密封件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靠近所述缸筒的第二端的一侧,且所述防油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第一观测通道,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和所述防油密封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观测通道的第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观测通道,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远离所述防油密封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第二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尘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防尘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防尘密封件位于所述防水密封件远离所述防油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观测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防尘密封件与所述防水密封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沿所述缸筒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
所述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油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端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观测通道包括:
第一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
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槽相连通;
第三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三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槽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观测通道包括:
第四流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四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设置;
第五流道槽,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五流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槽相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道槽的中心线至所述活塞杆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流道槽的中心线至所述活塞杆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无油轴承,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所述无油轴承设置在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无油轴承滑动连接,所述无油轴承抵接于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缸筒的第二端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件为BA密封圈,和/或,所述防油密封件为V组密封圈,和/或,所述防尘密封件为骨架防尘圈。
10.一种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油缸。
CN202323103577.9U 2023-11-16 2023-11-16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Active CN22092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03577.9U CN220929838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03577.9U CN220929838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9838U true CN220929838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03577.9U Active CN220929838U (zh) 2023-11-16 2023-11-16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9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50005006B1 (ko) 스위블 조인트
JPWO2006009175A1 (ja) 球面滑り軸受システム
US20160146348A1 (en) Shaft seal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shaft seal
CN220929838U (zh) 主油缸及泵送机械
CN203127005U (zh)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毡圈与油封组合密封支重轮装置
CN201786415U (zh) 发动机滑油放油工装
CN213574914U (zh) 一种回转油缸
GB2138917A (en) Flexible hose
CN212250841U (zh) 回转支承用的新型多道密封装置
WO2017088779A1 (zh) 洗衣机用油封安装结构及洗衣机
CN110513171B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10510643U (zh) 一种超低温旋转接头
US20040262915A1 (en) Connecting block for the hydraulic supply lines of the hydrostatic unit of an oil-film bearing
CN209262048U (zh) 低噪防侵型除尘设备用回转支承
CN220378597U (zh) 密封结构、主油缸、泵送机构和混凝土泵
CN108036044B (zh) 一种箱体迷宫密封防漏油装置
CN105090161A (zh) 防磨损油气缸及工程机械
CN209943185U (zh) 一种防干磨机封结构
CN216555873U (zh) 一种高防护中央回转接头
CN112024506A (zh) 一种超高压水滑环
CN205605412U (zh) 往复泵用中间拉杆密封装置
CN216975730U (zh) 齿轮箱
CN220204666U (zh) 一种多重密封的轴端固定结构
CN214565758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挖掘机用引导轮
CN221074721U (zh) 一种防漏油的增压机迷宫油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