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335U -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335U
CN220914335U CN202322577611.XU CN202322577611U CN220914335U CN 220914335 U CN220914335 U CN 220914335U CN 202322577611 U CN202322577611 U CN 202322577611U CN 220914335 U CN220914335 U CN 220914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nergy recovery
lithium battery
waste lithium
batt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76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农镇泳
潘俊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mart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mart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mart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mart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76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顶架、电动推杆、上导电压片和支承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置了支承机构,将废旧电池放入下导电支板上,在伺服电机启动后通过转杆使拉杆带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将废旧电池进行夹持,从而可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夹持定位,然后在直线模组的作用下使废旧电池通过出风罩底侧,风轮仓内的风轮将气流通过出风罩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避免阻断影响电池余能的回收,且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从而对废旧电池内的余能进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3C电子类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大批量废旧锂电池退役问题,由于锂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在剩余80%的能量时即退役下来,这样造成了退役下来的废旧锂电池里的能量大大浪费,还给存储、转运和回收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1879496.6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可带动设置在料框内的多个均匀排列的废旧锂电池做水平移动的第一针盘组件、可相对第一针盘组件做上下移动的第二针盘组件,所述第一针盘组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包括第一针盘,第一针盘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可与料框内多个废旧锂电池下部电极触接的下探针,第二针盘组件上下滑动连接在机架上部,对应设置在第一针盘组件的上方,包括第二针盘,第二针盘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可与料框内各废旧锂电池上部电极触接的上探针,第一针盘和第二针盘与余能回收电路连接形成回路,使大量废旧锂电池单体尽可能回收,实现了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批量化、自动化,提高了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时,由于废旧锂电池的大小不一,不便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废旧锂电池进行夹持使用,并且废旧锂电池在拆散过程中容易在表面堆积粉尘和杂质,影响余能回收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顶架、电动推杆、上导电压片和支承机构,所述框座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所述框座顶部中侧安装有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包括底部与框座相固定的框架、连接于框架顶部中侧的直线模组、连接于直线模组顶侧的夹持结构、分别接触于夹持结构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固定于框架顶部中侧的吹扫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直线模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相连接的矩形框、紧固于矩形框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连接于伺服电机顶部输出端的转杆、转动连接于转杆端部的拉杆、转动连接于拉杆另一端的滑块、固定于矩形框顶侧的下导电支板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所述夹块底部与滑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和滑块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转杆的两侧呈反向对称设置,所述矩形框内侧设置有滑槽,并且两个滑块均插入滑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导电支板内侧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并且两个拉杆分别贯穿滑动于通槽内侧,且两个拉杆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吹扫结构包括出风罩,所述出风罩顶侧紧固有风轮仓,所述风轮仓顶部内侧嵌有滤网片,所述出风罩底部总有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架,所述立架底部与框架相连接,所述出风罩底侧中部设置有气口。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采用绝缘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置了支承机构,将废旧电池放入下导电支板上,在伺服电机启动后通过转杆使拉杆带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将废旧电池进行夹持,从而可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夹持定位,然后在直线模组的作用下使废旧电池通过出风罩底侧,风轮仓内的风轮将气流通过出风罩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避免阻断影响电池余能的回收,且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从而对废旧电池内的余能进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矩形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吹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框座-1、顶架-2、电动推杆-3、上导电压片-4、支承机构-5、框架-51、直线模组-52、夹持结构-53、第一支架-54、第二支架-55、吹扫结构-56、矩形框-531、伺服电机-532、转杆-533、拉杆-534、滑块-535、下导电支板-536、夹块-537、通槽-5361、出风罩-561、风轮仓-562、滤网片-563、立架-5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1、顶架2、电动推杆3、上导电压片4和支承机构5,框座1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2,顶架2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4,框座1顶部中侧安装有支承机构5,以便于对不同大小的废旧电池夹持进行余能回收,并且可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杂质吹扫,避免粉尘杂质产生阻断影响电池余能的回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支承机构5包括底部与框座1相固定的框架51、连接于框架51顶部中侧的直线模组52、连接于直线模组52顶侧的夹持结构53、分别接触于夹持结构53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以及固定于框架51顶部中侧的吹扫结构56,以通过直线模组52使夹持结构53进行横向移位;
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位于直线模组52中部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53相接触,保证夹持结构53移位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夹持结构53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52相连接的矩形框531、紧固于矩形框531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532、连接于伺服电机532顶部输出端的转杆533、转动连接于转杆533端部的拉杆534、转动连接于拉杆534另一端的滑块535、固定于矩形框531顶侧的下导电支板536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537,夹块537底部与滑块535相连接,通过夹块537将电池进行夹持定位,矩形框531采用绝缘塑料材质制成,以避免电池余能浪费;
拉杆534和滑块535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转杆533的两侧呈反向对称设置,矩形框531内侧设置有滑槽,并且两个滑块535均插入滑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保证滑块535的稳定移位,上导电压片4和下导电支板536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对余能进行回收利用,下导电支板536内侧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5361,并且两个拉杆534分别贯穿滑动于通槽5361内侧,且两个拉杆534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537相连接,便于拉杆534带动夹块537进行动作;
吹扫结构56包括出风罩561,出风罩561顶侧紧固有风轮仓562,风轮仓562顶部内侧嵌有滤网片563,出风罩561底部总有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架564,立架564底部与框架51相连接,出风罩561底侧中部设置有气口,风轮仓562内的风轮通过滤网片563处从外部吸取气流,并且气流通过出风罩561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框座1将本设计放置在需要对废旧电池进行余能回收的位置,以对本设计进行使用;
其次,将废旧电池放入下导电支板536上,然后控制伺服电机532启动,伺服电机532启动后通过转杆533使拉杆534在滑块535的作用下进行转位,拉杆534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537连接,以在拉杆534的作用下使两个夹块537相互靠近,将废旧电池进行夹持,然后在直线模组52的作用下使废旧电池通过出风罩561底侧,风轮仓562内的风轮通过滤网片563处从外部吸取气流,并且气流通过出风罩561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
再次,通过直线模组52将吹落表面粉尘和杂物后的废旧电池移动至上导电压片4下方,然后电动推杆3启动以使上导电压片4接触在废旧电池的上方,上导电压片4和下导电支板536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从而对废旧电池内的余能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1),所述框座(1)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2),所述顶架(2)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框座(1)顶部中侧的支承机构(5),所述支承机构(5)包括底部与框座(1)相固定的框架(51)、连接于框架(51)顶部中侧的直线模组(52)、连接于直线模组(52)顶侧的夹持结构(53)、分别接触于夹持结构(53)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以及固定于框架(51)顶部中侧的吹扫结构(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位于直线模组(52)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53)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53)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52)相连接的矩形框(531)、紧固于矩形框(531)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532)、连接于伺服电机(532)顶部输出端的转杆(533)、转动连接于转杆(533)端部的拉杆(534)、转动连接于拉杆(534)另一端的滑块(535)、固定于矩形框(531)顶侧的下导电支板(536)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537),所述夹块(537)底部与滑块(53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34)和滑块(535)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转杆(533)的两侧呈反向对称设置,所述矩形框(531)内侧设置有滑槽,并且两个滑块(535)均插入滑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压片(4)和下导电支板(536)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电支板(536)内侧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5361),并且两个拉杆(534)分别贯穿滑动于通槽(5361)内侧,且两个拉杆(534)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537)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结构(56)包括出风罩(561),所述出风罩(561)顶侧紧固有风轮仓(562),所述风轮仓(562)顶部内侧嵌有滤网片(563),所述出风罩(561)底部总有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架(564),所述立架(564)底部与框架(51)相连接,所述出风罩(561)底侧中部设置有气口。
CN202322577611.XU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Active CN220914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611.XU CN220914335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611.XU CN220914335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335U true CN220914335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7611.XU Active CN220914335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3247B (zh) 自助式智能移动设备贴膜机
CN110364779B (zh) 一种锂电池电极正负极以及隔膜的自动拆解分拣机
CN220914335U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CN115084702A (zh) 一种电芯胶带去除装置以及锂电池回收生产线
CN206259459U (zh) 一种用于圆形废旧动力电池单体回收的拆解分离装置
CN116586334B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电压测试装置
CN208849036U (zh) 一种锂电池芯包分解装置
CN116441693A (zh) 一种多电池串联焊接机
CN116207386A (zh) 一种动力电池卷芯的分离工艺
CN213782085U (zh) 一种用于圆柱动力电池卷芯和外壳分离的装置
CN208215228U (zh) 一种触摸屏拆屏机
CN205944226U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负极耳塑形装置
CN219610540U (zh)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余电回收装置
CN220189745U (zh) 电池卷芯分离装置
CN111146525A (zh) 一种缠绕式电池极片分离自动化分离装置
CN218319423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上料机构
CN217916862U (zh) 一种高分子量pe膜的高韧性吹膜拉丝装置
CN211894959U (zh) 用于退役动力电池批量放电的出料装置
CN218804341U (zh) Pe包装袋加工用具有防褶皱结构的自动切割装置
CN217113593U (zh) 一种三元锂电池教学实训台
CN213735980U (zh) 一种面膜生产用空袋检测机
CN218193601U (zh) 一种电池拔钉设备
CN211542343U (zh) 一种片材机全自动上料装置
CN218873578U (zh) 一种引线成型装置
CN211477063U (zh) 一种锂电池隔膜厚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