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3766U -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3766U
CN220893766U CN202322849011.4U CN202322849011U CN220893766U CN 220893766 U CN220893766 U CN 220893766U CN 202322849011 U CN202322849011 U CN 202322849011U CN 220893766 U CN220893766 U CN 220893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transmission
pressure
fastener
upper she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90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远航
肖伟
姜熠
苏雄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uihui Zhig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Ruihui Zh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Ruihui Zhig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Ruihui Zh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490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3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3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3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一体化设置,支撑垫圈设置在上外壳的一侧,支撑垫圈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电路板固定在上外壳内,电路板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电路板的下方。压力传递组件设置在上外壳内,且压力传递组件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下外壳与上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压力传递组件的下端穿过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提高了紧固件监测装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紧固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产品中,是零部件安装及装配重要的连接件。常用的紧固件包括螺栓件、压扣件和铆接件等。
紧固件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容易松脱的故障。对于特殊行业或特殊设备,例如使用在交通工具上的紧固件、使用在施工设备上的紧固件,这类设备上的紧固件松脱往往不易察觉,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18349544 U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紧固件智能监测装置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该装置所设置的检测盒与支撑垫圈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使用较长周期后,检测盒容易与支撑垫圈产生一定量的松动,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另一方面,该装置所设置的复合传感器裸露于检测盒的外部,在工况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会影响复合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以及复合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垫圈、上外壳、电路板、压力传递组件及下外壳;
所述支撑垫圈与所述上外壳一体化设置,所述支撑垫圈设置在所述上外壳的一侧,所述支撑垫圈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下方;所述压力传递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下外壳与所述上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递部;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第一压力传递部的下端设置为凸起结构;
所述弹性件采用N个弹性柱,N为≥1的正整数,或弹性件采用中空环形弹性体;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柱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弹性柱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推杆、顶针及第二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的一侧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的另一侧与所述顶针的一端抵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通过楔形结构配合,使所述第一推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所述顶针向外运动;
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套筒状结构,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且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二推杆和第三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三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三压力传递部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
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三推杆和第四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的下端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上端连接;
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通过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部的限位结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由于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一体化设置,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之间没有采用连接件,因此在使用一定周期后,不会发生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之间产生松动的现象,提高了紧固件监测装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复合传感器设置在上外壳和下外壳内部,通过设置的压力传递组件将外部的压力传递至复合传感器,由于复合传感器不是裸露在外部,可降低复杂环境对复合传感器的损害,延长了复合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电路板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以及复合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垫圈1、上外壳2、电路板3、压力传递组件5、弹性件4及下外壳6;压力传递组件5包括:第一压力传递部501。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关系如下:
支撑垫圈1是用于配合紧固件和被紧固件的部件;支撑垫圈1与上外壳2一体化设置,且支撑垫圈1设置在上外壳2的一侧;支撑垫圈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紧固件在工作时穿过该安装孔。电路板3固定在上外壳2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通过设置在上外壳2内部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便于电路板3的安装及拆卸。
如图1及图2所示:电路板3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等;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供电模块可采用纽扣供电模块,用于向各模块供电。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
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压力传递组件5采用硅胶材质一体成型,压力传递组件5设置在上外壳2内,且压力传递组件5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压力传递组件5与电路板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采用N个弹性柱,N为≥1的正整数,或弹性件4采用中空环形弹性体;压力传递组件5的上端设置有与弹性柱一一对应的安装槽,弹性柱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安装槽内。
压力传递组件5的下端设置为凸起结构;下外壳6与上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例如,上外壳2与下外壳6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下外壳6上开设有通孔,压力传递组件5的凸起结构穿过通孔。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采用杆状紧固件(如螺栓),将紧固件穿过支撑垫圈1,通过紧固件将不同的机械部件紧固连接,压力传递组件5下方的凸起结构与紧固后的机械部件抵接,此时紧固件、紧固件监测装置及被紧固的机械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结构,凸起结构将压力经压力传递组件5的上端传递给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当紧固件发生松动后,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值会变小,此时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获取的的压力值变小时,可判断紧固件发行了松脱。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支撑垫圈1、上外壳2、电路板3、压力传递组件5、弹性件4及下外壳6,压力传递组件5包括:第一推杆51、顶针52及第二压力传递部53。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关系如下:
支撑垫圈1是用于配合紧固件和被紧固件的部件;支撑垫圈1与上外壳2一体化设置,且支撑垫圈1设置在上外壳2的一侧;支撑垫圈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紧固件在工作时穿过该安装孔。电路板3固定在上外壳2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通过设置在上外壳2内部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便于电路板3的安装及拆卸。
如图2及图3所示:电路板3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等;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供电模块可采用纽扣供电模块,用于向各模块供电。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
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第二压力传递部53设置在上外壳2内,且第二压力传递部53的一侧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第二压力传递部53的另一侧与顶针52的一端抵接,顶针52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杆51的上端通过楔形结构配合,使第一推杆5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顶针52向外运动;弹性件4设置为套筒状结构,弹性件4套设在第一推杆51的上端,且弹性件4的上端与上外壳2的内壁抵接。下外壳6上开设有通孔,第一推杆51的下端穿过通孔。
下外壳6与上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例如,上外壳2与下外壳6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采用杆状紧固件(如螺栓),将紧固件穿过支撑垫圈1,通过紧固件将不同的机械部件紧固连接,第一推杆51下端与紧固后的机械部件抵接,此时紧固件、紧固件监测装置及被紧固的机械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结构,第一推杆51下端将压力经顶针52及第二压力传递部53传递给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当紧固件发生松动后,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值会变小,此时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获取的的压力值变小时,可判断紧固件发行了松脱。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垫圈1、上外壳2、电路板3、压力传递组件5及下外壳6;压力传递组件5包括:第二推杆511和第三压力传递部512。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关系如下:
支撑垫圈1是用于配合紧固件和被紧固件的部件;支撑垫圈1与上外壳2一体化设置,且支撑垫圈1设置在上外壳2的一侧;支撑垫圈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紧固件在工作时穿过该安装孔。电路板3固定在上外壳2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通过设置在上外壳2内部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便于电路板3的安装及拆卸。
如图2及图4所示:电路板3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等;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供电模块可采用纽扣供电模块,用于向各模块供电。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
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第三压力传递部512设置在上外壳2内,且第三压力传递部512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第三压力传递部512可设置为弹性结构。
下外壳6与上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例如,上外壳2与下外壳6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下外壳6上开设有通孔,第二推杆511的下端穿过通孔。
上述实施例中,复合传感器可以是单个的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复合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采用杆状紧固件(如螺栓),将紧固件穿过支撑垫圈1,通过紧固件将不同的机械部件紧固连接,第二推杆511的下端与紧固后的机械部件抵接,此时紧固件、紧固件监测装置及被紧固的机械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结构,第二推杆511将压力经第三压力传递部512的上端传递给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当紧固件发生松动后,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值会变小,此时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获取的的压力值变小时,可判断紧固件发行了松脱。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垫圈1、上外壳2、电路板3、弹性件4、压力传递组件5及下外壳6;压力传递组件5包括:第三推杆521和第四压力传递部522。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关系如下:
支撑垫圈1是用于配合紧固件和被紧固件的部件;支撑垫圈1与上外壳2一体化设置,且支撑垫圈1设置在上外壳2的一侧;支撑垫圈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紧固件在工作时穿过该安装孔。电路板3固定在上外壳2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通过设置在上外壳2内部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便于电路板3的安装及拆卸。
如图2及图5所示:电路板3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等;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供电模块可采用纽扣供电模块,用于向各模块供电。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
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第四压力传递部522设置在上外壳2内,且第四压力传递部522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第四压力传递部522的下端通过弹性件4与第三推杆521的上端连接。
下外壳6与上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例如,上外壳2与下外壳6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下外壳6上开设有通孔,第三推杆521的下端穿过通孔。
如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采用杆状紧固件(如螺栓),将紧固件穿过支撑垫圈1,通过紧固件将不同的机械部件紧固连接,第三推杆521的下端与紧固后的机械部件抵接,此时紧固件、紧固件监测装置及被紧固的机械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结构,第三推杆521将压力经第四压力传递部522的上端传递给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压力值至后将压力值写入无线发送模块内,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可实时获取无线发送模块内存储的压力值。当紧固件发生松动后,复合传感器所探测的压力值会变小,此时通过外部设置的无线收发设备获取的的压力值变小时,可判断紧固件发行了松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由于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一体化设置,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之间没有采用连接件,因此在使用一定周期后,不会发生支撑垫圈与上外壳之间产生松动的现象,提高了紧固件监测装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复合传感器设置在上外壳和下外壳内部,通过设置的压力传递组件将外部的压力传递至复合传感器,由于复合传感器不是裸露在外部,可降低复杂环境对复合传感器的损害,延长了复合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垫圈、上外壳、电路板、压力传递组件及下外壳;
所述支撑垫圈与所述上外壳一体化设置,所述支撑垫圈设置在所述上外壳的一侧,所述支撑垫圈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无线发送模块、供电模块、复合传感器及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复合传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下方;所述压力传递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下外壳与所述上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递部;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第一压力传递部的下端设置为凸起结构;
所述弹性件采用N个弹性柱,N为≥1的正整数,或弹性件采用中空环形弹性体;所述压力传递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柱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弹性柱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推杆、顶针及第二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的一侧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部的另一侧与所述顶针的一端抵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通过楔形结构配合,使所述第一推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所述顶针向外运动;
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套筒状结构,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且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二推杆和第三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三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三压力传递部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
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5.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压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三推杆和第四压力传递部;
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且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的上端与复合传感器的探测端抵接,所述第四压力传递部的下端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上端连接;
所述下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推杆的下端穿过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通过卡扣配合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通过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内部的限位结构固定连接。
CN202322849011.4U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Active CN220893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9011.4U CN22089376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9011.4U CN22089376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3766U true CN22089376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49011.4U Active CN22089376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3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93766U (zh) 一种紧固件监测装置
CN113358265A (zh) 一种压阻式螺栓松动智能监测装置
CN219608296U (zh) 一种基于球囊的压力检测装置
CN214035820U (zh) 一种基于弹性膜片的机油压力报警器
CN201149482Y (zh) 便携式光栅数显测微仪
CN211205730U (zh) 一种用于航空教学模型的拧入式螺栓传感器
CN219712831U (zh) 便于安装的燃气报警器
CN215524858U (zh) 一种无人机外置温度传感装置
CN221099906U (zh) 一种抗震温度传感器结构
CN220551358U (zh) 一种监测螺栓状态的螺母组件及系统
CN215244177U (zh) 适用于多型号的胎压传感器
CN2136324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CN216621498U (zh) 一种成型升温热电偶固定装置
CN220342638U (zh) 一种温压一体变送器
CN213481162U (zh) 用于数字卷尺的基准自动切换装置及数字卷尺
CN218002416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l值测量装置
CN217045111U (zh) 一种电池焊接追踪装置
CN218977050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svg转换器
CN220234654U (zh) 一种光纤微动开关
CN113323772B (zh) 微型高频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8411434U (zh) 一种可程式震动仪校准装置
CN212807581U (zh) 靠背解锁力测试机构
CN216206807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水箱中的液位传感器
CN219757701U (zh) 螺栓检测装置和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CN218628790U (zh) 一种远程报警压力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