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5886U - 一种装碳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碳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5886U
CN220885886U CN202322735204.7U CN202322735204U CN220885886U CN 220885886 U CN220885886 U CN 220885886U CN 202322735204 U CN202322735204 U CN 202322735204U CN 220885886 U CN220885886 U CN 220885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positioning
winding wheel
wheel
cl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52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杰栋
邓小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oyeez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Boyeez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Boyeez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Boyeez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52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5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5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5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色带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碳带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装碳带机构通过移送机械手将收卷轮和碳带轮同时对应移送至转动定位柱和转动定位爪上,转动定位柱安装在定位卡板上,定位卡板上设置有定位缺口,转动定位柱驱使收卷轮转动至其扭簧支臂卡入定位缺口内,转动定位爪驱使碳带轮转动至带头抓手可抓取碳带端头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带头抓手再抓取碳带端头移动并将其粘贴在收卷轮的侧面,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定位精准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装碳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色带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碳带机构。
背景技术
在标签色带盒的生产过程中,要将碳带定位粘贴在回收轮的侧面,目前产线上依然采用人工手动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样的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还有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回收轮的碳带粘合机构(公告号为CN218261086U)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往复丝杆、气缸和按压块将粘纸贴在收卷轮上,然而这样的方式还是碳带轮和收卷轮依次上料固定,再拉动碳带粘贴,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碳带机构,包括基座,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
第一上料组件,其用于输送收卷轮;
第二上料组件,其用于输送碳带轮;
碳带定位粘贴组件,包括转动定位爪、转动定位柱、定位卡板和带头抓手,碳带轮可套接在所述转动定位爪上并随所述转动定位爪自转,所述转动定位柱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卡板上,所述定位卡板上设置有定位缺口,收卷轮可套接在所述转动定位柱上,并随所述转动定位柱自转至其扭簧支臂卡入所述定位缺口内,所述转动定位爪可在碳带轮的内圈胀开以固定碳带轮,所述带头抓手可夹持碳带端头并粘贴在收卷轮的侧面;
移送机械手,其用于将碳带轮和收卷轮同时对应移送至所述转动定位爪上和所述转动定位柱上。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第一振动盘和第一直振送料器,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振动盘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的输出端还铰接有挡料臂,所述挡料臂连接有弹性件,常态下所述挡料臂阻挡收卷轮自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的输出端掉出。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挡料臂有两个且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的两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挡料臂。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横向移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件上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可从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的输出端夹取收卷轮,并带动收卷轮沿水平横向移送至靠近所述第二上料组件的位置。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沿碳带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振动盘、第二直振送料器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视觉检测组件,所述传送带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返料推块。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移送机械手包括移动座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的胀开固定爪和两个第二夹爪,所述移动座连接有水平纵向驱动源和竖向驱动源,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取收卷轮,所述胀开固定爪可伸入碳带轮的内圈以固定并拿取碳带轮。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夹爪相对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V型对中槽。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转动定位爪为三爪胀开固定结构,所述转动定位爪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源;所述旋转定位柱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碳带机构通过移送机械手将收卷轮和碳带轮同时对应移送至转动定位柱和转动定位爪上,转动定位柱安装在定位卡板上,定位卡板上设置有定位缺口,转动定位柱驱使收卷轮转动至其扭簧支臂卡入定位缺口内,转动定位爪驱使碳带轮转动至带头抓手可抓取碳带端头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带头抓手再抓取碳带端头移动并将其粘贴在收卷轮的侧面,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定位精准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碳带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带定位粘贴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料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料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基座10、第一振动盘111、第一直振送料器112、挡料臂113、弹性件114、第二振动盘121、第二直振送料器122、传送带123、视觉检测组件124、返料推块125、碳带定位粘贴组件13、转动定位爪131、转动定位柱132、定位卡板133、带头抓手134、定位缺口135、第一旋转驱动源136、第二旋转驱动源137、移送机械手14、移动座141、胀开固定爪142、第二夹爪143、水平纵向驱动源144、竖向驱动源145、V型对中槽146、送料组件15、横向移动件151、第一夹爪1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包括基座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基座10上的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碳带定位粘贴组件13和移送机械手14,第一上料组件用于输送收卷轮,第二上料组件用于输送碳带轮,移送机械手14用于将收卷轮和碳带轮同时移送至碳带定位粘贴组件13上,具体的,碳带定位粘贴组件13包括转动定位爪131、转动定位柱132、定位卡板133和带头抓手134,转动定位爪131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源136,转动定位柱132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源137,转动定位柱132设置在定位卡板133上,定位卡板133上还设置有定位缺口135,移送机械手14将收卷轮移送至转动定位柱132上,第二转动驱动源通过转动定位柱132驱使收卷轮转动,至收卷轮上的扭簧支臂卡入定位缺口135内,从而实现精准定位收卷轮,移送机械手14将碳带轮移送至转动定位爪131上,第一转动驱动源通过转动定位爪131驱使转动,至碳带轮侧面的碳带端头与带头抓手134相对应的位置,转动定位爪131可在碳带轮的内圈胀开并抵接碳带轮的内壁,以固定碳带轮,而后带头抓手134抓取碳带端头并粘贴至收卷轮的侧面;本实施例中,带头抓手134可以采用常规的夹爪结构,由于碳带端头自碳带轮的侧表面突起,因此常规的夹爪结构即可抓取该碳带端头,并且带头抓手134拉动碳带端头朝收卷轮的方向移动式,可以是定位转动爪带动碳带轮转动相应的圈数以释放碳带,避免碳带轮由自身惯性作用在转动定位爪131上转动过多导致碳带松垮褶皱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转动定位爪131为三爪胀开固定结构,其具体可参考常规的三爪卡盘,三个爪可同步朝内或朝外移动,以胀开固定或松开碳带轮;本实施例中由于带头抓手134抓取碳带端头并拉动碳带端头粘贴至收卷轮时,碳带轮受到带头抓手134的作用力导致其在转动定位爪131上转动,因此转动定位爪131设计为可从内圈胀开并固定碳带轮,而收卷轮在组装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作用力,因此收卷轮可直接套在转动定位柱132上,并且依靠转动定位柱132和其内圈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带动收卷轮转动至其扭簧支臂卡入定位缺口135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上料组件包括第一振动盘111和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入端与第一振动盘1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铰接有两个挡料臂113,两个挡料臂113镜像布置于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两侧,挡料臂113连接有弹性件114,常态下弹性件114驱使挡料臂113压接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以封堵该输出端,避免收卷轮掉出,进一步的,弹性件114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个挡料臂113,以确保移送机械手14带动收卷轮离开第一直振送料器112时,两个挡料臂113相对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转动角度、相对收卷轮的压接力大致相当,避免收卷轮受力不均而在移送机械手14上发生偏移导致掉落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基座10上还设置有送料组件15,送料组件15包括横向移动件151以及设置在横向移动件151上的第一夹爪152,该第一夹爪152有两个,两个第一夹爪152均连接夹紧驱动源,两个第一夹爪152可随横向移动件151移动至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夹紧驱动源驱使两个第一夹爪152相对靠近并夹持收卷轮,横向移动件151再驱使第一夹爪152复位,以将收卷轮沿水平横向移动至靠近第二上料组件的位置,方便移送机械手14同时拿取收卷轮和碳带轮,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第一夹爪152夹持收卷轮的中部位置,因此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还设置有可避让第一夹爪152的水平缺口。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与图6所示,第二上料组件包括沿碳带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振动盘121、第二直振送料器122和传送带123,第二直振送料器122与传送带123相垂直设置,第二直振送料器122的输入端与第二振动盘1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直振送料器122的输出端与传送带123连接,碳带轮从第二振动盘121经第二直振送料器122移送至传送带123上,并随传送带123往前输送至靠近收卷轮的位置,传送带123的上方设置有沿竖向的视觉检测组件124,该视觉检测组件124可以是常规的面阵相机,传送带123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返料推块125,返料推块125连接有直线驱动源,该直线驱动源可以是推拉气缸,碳带轮沿传送带123输送至视觉检测组件124的下方,视觉检测组件124对该碳带轮进行拍照,以判定碳带轮的正反面是否正确,若碳带轮的正面朝上,则其可以顺利沿传送带123移送,若碳带轮的反面朝上,则该碳带轮沿传送带123输送至与返料推块125对应的位置时,直线驱动源驱使返料推块125启动,以将该碳带轮推出,确保输送至传送带123一端的碳带轮均是正面朝上的。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与图4所示,移送机械手14包括移动座141以及分别设置在移动座141上的胀开固定爪142和两个第二夹爪143,移动座141还连接有水平纵向驱动源144和竖向驱动源145,第二夹爪143用于夹取送料组件15上的收卷轮,胀开固定爪142用于拿取传送带123一端的碳带轮,需要说明的是,横向移动件151可带动第一夹爪152/收卷轮移动至其与传送带123一端/碳带轮的间距,和胀开固定爪142与第二夹爪143的间距相等的位置,因此移送机械手14可以同时拿取碳带轮和收卷轮,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夹爪143相对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V型对中槽146,而胀开固定爪142对碳带轮也具有对中的功能,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移送机械手14可以准确地定位碳带轮和收卷轮,使其可以同时准确地对应套接在转动定位爪131和转动定位柱13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
第一上料组件,其用于输送收卷轮;
第二上料组件,其用于输送碳带轮;
碳带定位粘贴组件(13),包括转动定位爪(131)、转动定位柱(132)、定位卡板(133)和带头抓手(134),碳带轮可套接在所述转动定位爪(131)上并随所述转动定位爪(131)自转,所述转动定位柱(132)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卡板(133)上,所述定位卡板(133)上设置有定位缺口(135),收卷轮可套接在所述转动定位柱(132)上,并随所述转动定位柱(132)自转至其扭簧支臂卡入所述定位缺口(135)内,所述转动定位爪(131)可在碳带轮的内圈胀开以固定碳带轮,所述带头抓手(134)可夹持碳带端头并粘贴在收卷轮的侧面;
移送机械手(14),其用于将碳带轮和收卷轮同时对应移送至所述转动定位爪(131)上和所述转动定位柱(1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第一振动盘(111)和第一直振送料器(112),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振动盘(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还铰接有挡料臂(113),所述挡料臂(113)连接有弹性件(114),常态下所述挡料臂(113)阻挡收卷轮自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掉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臂(113)有两个且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两侧,所述弹性件(11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挡料臂(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上还设置有送料组件(15),所述送料组件(15)包括横向移动件(151)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件(151)上的第一夹爪(152),所述第一夹爪(152)可从所述第一直振送料器(112)的输出端夹取收卷轮,并带动收卷轮沿水平横向移送至靠近所述第二上料组件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沿碳带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振动盘(121)、第二直振送料器(122)和传送带(123),所述传送带(123)的上方设置有视觉检测组件(124),所述传送带(12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返料推块(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械手(14)包括移动座(14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座(141)上的胀开固定爪(142)和两个第二夹爪(143),所述移动座(141)连接有水平纵向驱动源(144)和竖向驱动源(145),所述第二夹爪(143)用于夹取收卷轮,所述胀开固定爪(142)可伸入碳带轮的内圈以固定并拿取碳带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夹爪(143)相对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V型对中槽(1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碳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定位爪(131)为三爪胀开固定结构,所述转动定位爪(131)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源(136),所述转动定位柱(132)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源(137)。
CN202322735204.7U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装碳带机构 Active CN220885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5204.7U CN220885886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装碳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5204.7U CN220885886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装碳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5886U true CN22088588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5204.7U Active CN220885886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装碳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5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80353A1 (en) End cover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production line
CN109384045B (zh) 背板上料机械手夹具装置
TWI408726B (zh) Sheet attachment and attachment method
CN109360941B (zh) 贴胶组件以及贴胶装置
CN220885886U (zh) 一种装碳带机构
US5123273A (en) Hog ring clamping device
JPH0130632B2 (zh)
JP6871812B2 (ja) シート貼付装置および貼付方法
CN108206613B (zh) 用于刷架的上轴承和装连接件系统
CN211709306U (zh) 一种夹料机构
CN212217479U (zh) 转移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17755770U (zh) 一种防止工件损伤的机械加工抓取装置
JP4537770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08004619A (ja) 位置決め方法および位置決め装置
CN218487680U (zh) 钻头套环装置
CN220177408U (zh) 一种点胶机
CN219853008U (zh) 动阀芯上料装置和电磁阀装配设备
CN211589105U (zh) 一种电池夹持装置
CN218706970U (zh) 一种连接片抓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CN218431938U (zh) 自动贴膜装置
CN219688600U (zh) 移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CN218289839U (zh) 打印机出标接料机构
JP2000042969A (ja) 部品把持装置
JP2550820B2 (ja) フレーム状部品の移送機構
CN210655572U (zh) 剥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