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1176U -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1176U
CN220881176U CN202322606304.XU CN202322606304U CN220881176U CN 220881176 U CN220881176 U CN 220881176U CN 202322606304 U CN202322606304 U CN 202322606304U CN 220881176 U CN220881176 U CN 220881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ropping
pressing plate
press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63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继东
段晓飞
李月明
钱赞
邓金保
林坤南
王瑾
高云松
向小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63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1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1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1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承载治具包括基架和驱动组件,基架上设有抵持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顶持件,驱动件设置于基架上,驱动件与顶持件驱动连接,顶持件与抵持部相对设置,驱动件驱动顶持件沿靠近和远离抵持部的方向分别可移动设置;顶持件和抵持部之间能够设置压筒压板;当驱动件驱动顶持件向远离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更换压筒压板;当驱动件驱动顶持件向靠近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将压筒压板夹持固定。当需要更换压筒压板时,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顶持件远离抵持部,将当前的压筒压板从顶持件上取下,再将需更换的压筒压板放置于顶持件上,继而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顶持件承载更换后的压筒压板至与抵持部抵接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焊接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焊接装置中,当设置有压筒压板的焊接装置需要加工不同于当前规格的产品时,则需要更换能够对应按压对应规格产品的压筒压板。
传统的自动化焊接装置中,由于压力机构的承载治具与压筒压板的安装配合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压筒压板的更换耗时耗力,从而影响生产进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提升压筒压板的更换速度,有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承载治具,能够提升压筒压板的更换速度。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承载治具,包括基架和驱动组件,所述基架上设有抵持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顶持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顶持件驱动连接,所述顶持件与所述抵持部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沿靠近和远离所述抵持部的方向分别可移动设置;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之间能够设置所述压筒压板;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向远离所述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更换所述压筒压板;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向靠近所述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将所述压筒压板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治具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或所述基架上,所述顶持件沿所述顶持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引导件可移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沿同一方向凸出于所述基架设置,所述顶持件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和所述抵持部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所述压筒压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压筒压板和如上所述的承载治具,所述压筒压板设置于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顶持件。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和待锁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待锁件可锁紧或解锁连接,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待锁件与所述压筒压板连接,通过所述待锁件与所述锁紧件锁接使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一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一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压筒压板是否与所述抵持部抵接,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锁紧件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感应件感应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抵接时,所述锁紧件锁紧所述待锁件。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抽尘动力源的导尘件,所述导尘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导尘件上设有抽尘口,所述压筒压板上设有与压筒的筒孔连通的出尘口;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锁紧件和所述待锁件锁接时,所述抽尘口与所述出尘口密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气源的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导气件上设有第一气口,所述压筒压板上设有与压筒的筒孔连通的第二气口;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锁紧件和所述待锁件锁接时,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密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和压板采用弹性件连接,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压筒与所述压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义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定义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顶持件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采用螺丝连接;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沿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基架设置,所述承载治具包括多个引导柱和连接杆,所述多个引导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多个引导柱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的靠近所述基架侧连接,所述多个引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驱动件避让设置,所述顶持件的靠近所述基架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多个引导柱上,所述顶持件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和所述抵持部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所述压筒压板;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多个夹紧器和多个插销,所述多个夹紧器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多个插销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上,所述顶持件承载使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时,每一所述插销与一所述夹紧器插接,所述夹紧器用于夹紧固定对应的所述插销;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感测块、第二感测块、第一接气块、第二接气块以及抽尘块,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接气块以及所述抽尘块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一感测块和所述第二接气块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上,所述第二感测块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上,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和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采用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感测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压筒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抵持部是否抵接;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感测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压筒与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所述第二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二接气块与所述压筒压板上压筒的筒孔连通,所述第一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接气块侧上设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接气块侧上设有第二气口,当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多个插销与对应的所述多个夹紧器插接固定时,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所述第二接气块贴合,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密封连通;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抵持部侧上设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的筒孔连通,所述抽尘块上设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与抽吸动力源连接,所述集尘槽的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压筒压板侧设置,当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多个插销与对应的所述多个夹紧器插接固定时,所述抽尘块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贴合,所述集尘槽的开口与所述出尘口密封连通;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抵持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抵持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架可往复移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包括焊接装置和如上所述的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通过所述压筒压板按压待焊物料,所述焊接装置的焊接头焊接所述待焊物料。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治具中,基架作为承载治具的结构支撑基础,起到稳定结构作用,驱动组件中的顶持件与设置于基架上的抵持部相对设置,通过驱动件驱动顶持件移动能够增大或缩小顶持件和抵持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将压筒压板设置于顶持件和抵持部之间,能够利用顶持件和抵持部配合实现对压筒压板产生夹持作用而固定。
当需要更换压筒压板时,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顶持件逐渐远离抵持部,然后将当前的压筒压板从顶持件上取下,再将需更换的压筒压板放置于顶持件上,继而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顶持件承载更换后的压筒压板至与抵持部抵接固定,相比于传统的承载治具与压筒压板的配合设置,本申请的承载治具能够极大提升压筒压板的更换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筒压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承载治具;11、基架;12、驱动组件;13、抵持部;14、驱动件;15、顶持件;16、引导件;17、压力装置;18、压筒压板;21、锁紧件;22、待锁件;23、第一感应件;24、导尘件;25、抽尘口;26、压板;27、压筒;28、筒孔;29、出尘口;30、导气件;31、第一气口;32、第二气口;33、弹性件;34、第二感应件;35、引导柱;36、连接杆;37、夹紧器;38、插销;39、第一传感器;40、第二传感器;41、第一感测块;42、第二感测块;43、第一接气块;44、第二接气块;45、抽尘块;46、集尘槽;47、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传统的承载治具与压筒压板通过大量的螺丝连接,当需要更换压筒压板时,需要多人协调配合,由于压筒压板的结构重量较大,安装方式复杂,拆装一般按特定的顺序执行,因此,导致每更换压筒压板均需花费较多时间。根据实际统计,通常更换一次压筒压板过程,一般耗时一周左右,投入人力不少于4人,更换对应物料不少于200件,成本较高。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治具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治具10,包括基架11和驱动组件12,基架11上设有抵持部13;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件14和顶持件15,驱动件14设置于基架11上,驱动件14与顶持件15驱动连接,顶持件15与抵持部13相对设置,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沿靠近和远离抵持部13的方向分别可移动设置;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之间能够设置压筒压板18;当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向远离抵持部13移动时,能够用于更换压筒压板18;当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向靠近抵持部13移动时,能够用于将压筒压板18夹持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治具10中,基架11作为承载治具10的结构支撑基础,起到稳定结构作用,驱动组件12中的顶持件15与设置于基架11上的抵持部13相对设置,通过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移动能够增大或缩小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之间的距离,因此,将压筒压板18设置于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之间,能够利用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配合实现对压筒压板18产生夹持作用而固定。
当需要更换压筒压板18时,通过控制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逐渐远离抵持部13,然后将当前的压筒压板18从顶持件15上取下,再将需更换的压筒压板18放置于顶持件15上,继而通过控制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承载更换后的压筒压板18至与抵持部13抵接固定,相比于传统的承载治具10与压筒压板18的配合设置,本申请的承载治具10能够极大提升压筒压板18的更换速度。
其中,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为硬质结构部件,满足能够夹持配合固定压筒压板18均可;而驱动件14可以是气缸或电机等自动化驱动,以提高压筒压板18的更换速度,当然驱动件14也可以是手动驱动件14,满足驱动要求均可;驱动件14与顶持件15可以直接驱动连接,也可以采用传动连接。
当然,实际更换压筒压板18还需拆装气路元件等,本实施例中的方案主要通过提升承载治具10与压筒压板18在固定连接方面的拆装速度,从而提升压筒压板18的更换速度。
上述实施例中,承载治具10还可包括引导件16,引导件16设置于抵持部13上或基架11上,顶持件15沿顶持件15的移动方向与引导件16可移动配合。
引导件16设置于抵持部13上或基架11上能够增加引导件16的结构稳定性;顶持件15沿顶持件15的移动方向与引导件16可移动的配合,该可移动的配合可以是滑动连接配合,也可以是顶持件15套接于引导件16外的配合,还可以是其他使引导件16对顶持件15起引导作用的配合方式,具体本实施例以顶持件15套接于引导件16外为例,使引导件16对顶持件15起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对顶持件15起到结构稳定作用。其中引导件16以条状结构为例,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
进一步,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平行设置,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沿同一方向凸出于基架11设置,顶持件15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和抵持部13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压筒压板18。
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作用于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上,压板26一般为平板结构,在用于按压待焊物料过程中,需要使压筒压板18移动,因此,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相对于基架11悬空设置,将顶持件15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和抵持部13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压筒压板18,既能够方便压筒压板18移动以实现按压作用,还能够方便压筒压板18的拆装,避免与基架11产生干涉;而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平行则有助于对压筒压板18夹持固定。
其中,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分别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拼接结构,本实施例以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分别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例,从而结构强度更高。
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装置17,包括压筒压板18和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承载治具10,压筒压板18设置于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之间,通过控制承载治具10的顶持件15远离抵持部13移动,能够实现压筒压板18的拆装;将压筒压板18放置于顶持件15上后,通过控制顶持件15靠近抵持部13移动至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抵接,能够实现压筒压板18固定,继而可用于按压待焊物料以便于后续焊接该待焊物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力装置17,由于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承载治具10,故具有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承载治具10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压筒压板18与顶持件15。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压筒压板18与顶持件15,具体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可以是螺丝或者卡扣等可拆装连接方式的部件,在压筒压板18未受到顶持件15与抵持部13夹持作用状态下,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能够防止压筒压板18从顶持件15滑落,同时,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还能够为压筒压板18后续的安装对位工序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后续气路和抽尘路的对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锁紧组件(图中未示出),锁紧组件(图中未示出)包括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锁紧件21与待锁件22可锁紧或解锁连接,锁紧件21设置于抵持部13上,待锁件22与压筒压板18连接,通过待锁件22与锁紧件21锁接使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固定。
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承载压筒压板18移动,使压筒压板18抵接于抵持部13后,通过锁紧组件(图中未示出)将压筒压板18和抵持部13固定,具体是利用待锁件22与锁紧件21锁接以将压筒压板18和抵持部13固定连接,配合上述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在更换压筒压板18时,将更换的压筒压板18放置于顶持件15上后,利用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将该压筒压板18于顶持件15连接固定,此时,压筒压板18上设置的待锁件22与抵持部13上设置的锁紧件21沿顶持件15的移动方向对应,从而能够提升压筒压板18精准固定安装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的设置位置可对调,即锁紧件21设置于压筒压板18上,待锁件22对应设置于抵持部13上。
需要说明的是,锁紧件21与抵持部13可以是可拆装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待锁件22与压筒压板18可以是可拆装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锁紧组件(图中未示出)可以设置一组,也可以设置多组,具体以实际实施需要而定,不做限制。锁紧件21与待锁件22可以是任何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拆装式配合组件,不限于锁接形式,本申请实施例锁紧件21以锁紧气缸为例,以便能够自动化控制,从而提升压筒压板18的拆装速度。
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第一感应件23,第一感应件23设置于抵持部13上,第一感应件23用于感应压筒压板18是否与抵持部13抵接,第一感应件23与锁紧件21电性连接;当第一感应件23感应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抵接时,锁紧件21锁紧待锁件22。
利用第一感应件23感应到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抵接时,第一感应件23将该抵接信号直接或间接传至锁紧件21,从而锁紧件21将待锁件22锁紧固定以使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感应件23与锁紧件21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压筒压板18自动化固定。其中,第一感应件23也可以设置于压筒压板18上或是基架11上,只要能够实现感应压筒压板18是否与抵持部13抵接均可,第一感应件23可以是能够实现感应要求的任何感应器件,不做具体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感应件23设置于抵持部13上为例,便于更直接地起到感应作用,同时,第一感应件23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以实际需要而定。
参阅图2和图3,上述实施例的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用于连接抽尘动力源的导尘件24,导尘件24设置于抵持部13上,导尘件24上设有抽尘口25,压筒压板18上设有与压筒27的筒孔28连通的出尘口29;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锁接时,抽尘口25与出尘口29密封连通。
当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锁接时,导尘件24通过抽尘口25与压筒压板18的出尘口29连通,从而通过控制外接的抽尘动力源能够将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的筒孔28内杂质抽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尘件24以内部中空通设为例,抽尘口25与出尘口29密封连通可以是抽尘口25与出尘口29密封抵接,也可以是导尘件24与压筒压板18密封抵接,即抽尘口25与出尘口29能够随着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固定而自动密封连通,从而提升压筒压板18的更换速度。当然,导尘件24的抽尘口25与压筒压板18的出尘口29也可以采用其他密封连接方式连通。
参阅图2和图3,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用于连接气源的导气件30,导气件30设置于抵持部13上,导气件30上设有第一气口31,压筒压板18上设有与压筒27的筒孔28连通的第二气口32;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锁接时,第一气口31与第二气口32密封连通。
当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锁紧件21和待锁件22锁接时,导气件30通过第一气口31与压筒压板18的第二气口32连通,从而通过控制外接的气源能够为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的筒孔28提供焊接过程所需的保护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气件30以内部中空通设为例,第一气口31与第二气口32密封连通可以是第一气口31与第二气口32密封抵接,也可以是导气件30与压筒压板18密封抵接,即第一气口31与第二气口32能够随着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固定而自动密封连通,从而提升压筒压板18的更换速度。当然,导气件30的第一气口31与压筒压板18的第二气口32也可以采用其他密封连接方式连通。
参阅图3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和压板26采用弹性件33连接,压力装置17还可包括第二感应件34,第二感应件34设置于抵持部13上,第二感应件34用于感应压筒27与压板26之间的距离。
压筒压板18用于按压待焊物料时,通过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直接作用于待焊物料上,压筒27按压于待焊物料时,弹性件33能够提供缓冲作用,从而保护压板26、压筒27以及待焊物料以避免受硬性作用而损伤,当压筒27撤销对该待焊物料按压后,压筒27和压板26之间通过弹性件33的弹性作用而分开一定距离,以便为下次按压作用提供缓冲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感应件34用于感应压筒27和压板26之间通过弹性件33的弹性作用而分开的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理解为压筒27处于非按压待焊物料状态下,弹性件33能够将压筒27与压板26分开的最大距离,若压筒27与压板26分开的距离未达到预设距离,那么可能说明压筒27被卡住,此时第二感应件34感应压筒27与压板26分开的距离未达到预设距离能够用于反馈或报警,以便及时处理。
其中,第二感应件34可以设置于抵持部13上,也可以设置于压板26上,只要能够实现感应压筒27和压板26是否达到预设距离均可。本申请实施例以设置于抵持部13上为例,能够节省第二感应件34的设置成本。而第二感应件34可以是能够实现感应要求的任何感应器件,不做具体限制。同时,第二感应件34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以实际压筒27数量为参考。
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义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记为Z;定义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记为X。
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力装置17的具体设置,其中,顶持件15与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采用螺丝连接;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平行设置,顶持件15和抵持部13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基架11设置,承载治具10包括多个引导柱35和连接杆36,多个引导柱35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多个引导柱35的一端与抵持部13的靠近基架11侧连接,多个引导柱35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6连接,连接杆36与驱动件14避让设置,顶持件15的靠近基架11侧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套设于多个引导柱35上,顶持件15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和抵持部13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压筒压板18;压力装置17包括多个夹紧器37和多个插销38,多个夹紧器37设置于抵持部13上,多个插销38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上,顶持件15承载使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抵持部13抵持时,每一插销38与一夹紧器37插接,夹紧器37用于夹紧固定对应的插销38;压力装置17还包括第一传感器39、第二传感器40、第一感测块41、第二感测块42、第一接气块43、第二接气块44以及抽尘块45,第一传感器39、第二传感器40、第一接气块43以及抽尘块45设置于抵持部13上,第一感测块41和第二接气块44设置于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上,第二感测块42设置于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上,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和压板26沿第一方向采用弹性件33连接;第一传感器39与第一感测块41沿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第一传感器39用于感应压筒压板18沿第一方向与抵持部13是否抵接;第二传感器40与第二感测块42沿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第二传感器40用于感应压筒27与压板26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接气块43与第二接气块44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接气块43与气源连接,第二接气块44与压筒压板18上压筒27的筒孔28连通,第一接气块43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接气块44侧上设有第一气口31,第二接气块44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接气块43侧上设有第二气口32,当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多个插销38与对应的多个夹紧器37插接固定时,第一接气块43与第二接气块44贴合,第一气口31与第二气口32密封连通;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沿第一方向靠近抵持部13侧上设有出尘口29,出尘口29与压筒压板18的压筒27的筒孔28连通,抽尘块45上设有集尘槽46,集尘槽46与抽吸动力源连接,集尘槽46的开口沿第一方向靠近压筒压板18侧设置,当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配合至多个插销38与对应的多个夹紧器37插接固定时,抽尘块45与压筒压板18的压板26贴合,集尘槽46的开口与出尘口29密封连通;压力装置17还包括驱动机构47,驱动机构47设置于基架11上,驱动机构47与抵持部13驱动连接,驱动机构47驱动抵持部13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基架11可往复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力装置17工作原理为:当需要更换当前压筒压板18时,首先控制多个夹紧器37取消对多个插销38的固定作用,然后控制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承载当前压筒压板18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抵持部13侧移动,随着当前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分离,第一接气块43的第一气口31和第二接气块44的第二气口32之间以及抽尘块45的集尘槽46与当前压筒压板18的出尘口29之间也同步分离;顶持件15承载当前压筒压板18移动至能够满足更换操作位置时,将连接顶持件15与当前压筒压板18的螺丝拆下,然后将当前压筒压板18从顶持件15上取下,将替换的压筒压板18放置于顶持件15上,将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与顶持件15利用前述拆下的螺丝连接固定,控制驱动件14驱动顶持件15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抵持部13移动,当移动至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上设置的第一感测块41被设置于抵持部13上的第一传感器39感应到时,则表示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已抵接,此时设置于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上的多个插销38已分别插入对应的多个夹紧器37内,进而控制多个夹紧器37同时夹紧对应的多个插销38,使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固定连接,同时,当替换的压筒压板18与抵持部13抵接时,第一接气块43的第一气口31和第二接气块44的第二气口32自动密封连通,抽尘块45的集尘槽46的开口与当前压筒压板18的出尘口29也密封连通,而且第二传感器40也与压筒27上设置的第二感测块42感应配合。
当需要使压力装置17用于焊接前的按压待焊物料时,则通过控制驱动机构47驱动抵持部13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压筒压板18同步移动,直至压筒27按压作用于待焊物料使该待焊物料满足焊接前的固定要求时,控制驱动机构47停止驱动并保持当前状态。焊接工序完成后,再控制驱动机构47驱动抵持部13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引导柱35靠近基架11侧设置,即也就是远离顶持件15凸出于基架11的部分设置,在顶持件15承载压筒压板18移动过程中,顶持件15的主要受力位置即是靠近基架11侧,如此设置的多个引导柱35既能够避免引导柱35干涉顶持件15与压筒压板18的配合,还能够直接增加顶持件15的受力稳定性。而利用连接杆36与抵持部13构成配合设置,通过将多个引导柱35的两端连接则能够有助于提升多个引导柱35的结构牢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焊接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压力装置17通过压筒压板18按压待焊物料,焊接装置(图中未示出)的焊接头焊接待焊物料。其中焊接装置(图中未示出)以激光焊接装置(图中未示出)为例,压筒27按压于待焊物料上,激光通过压筒27的筒孔28作用于待焊物料上以实现焊接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工设备(图中未示出),由于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故具有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压力装置17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承载治具,用于承载压筒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所述基架上设有抵持部;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顶持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顶持件驱动连接,所述顶持件与所述抵持部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沿靠近和远离所述抵持部的方向分别可移动设置;
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之间能够设置所述压筒压板;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向远离所述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更换所述压筒压板;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顶持件向靠近所述抵持部移动时,能够用于将所述压筒压板夹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治具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或所述基架上,所述顶持件沿所述顶持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引导件可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沿同一方向凸出于所述基架设置,所述顶持件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和所述抵持部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所述压筒压板。
4.一种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压筒压板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治具,所述压筒压板设置于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顶持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和待锁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待锁件可锁紧或解锁连接,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待锁件与所述压筒压板连接,通过所述待锁件与所述锁紧件锁接使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一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一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压筒压板是否与所述抵持部抵接,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锁紧件电性连接;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感应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抵接时,所述锁紧件锁紧所述待锁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抽尘动力源的导尘件,所述导尘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导尘件上设有抽尘口,所述压筒压板上设有与压筒的筒孔连通的出尘口;
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锁紧件和所述待锁件锁接时,所述抽尘口与所述出尘口密封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气源的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导气件上设有第一气口,所述压筒压板上设有与压筒的筒孔连通的第二气口;
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锁紧件和所述待锁件锁接时,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密封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和压板采用弹性件连接,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压筒与所述压板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义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定义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顶持件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采用螺丝连接;
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顶持件和所述抵持部沿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基架设置,所述承载治具包括多个引导柱和连接杆,所述多个引导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多个引导柱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的靠近所述基架侧连接,所述多个引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驱动件避让设置,所述顶持件的靠近所述基架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多个引导柱上,所述顶持件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和所述抵持部凸出于所述基架的部分之间用于设置所述压筒压板;
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多个夹紧器和多个插销,所述多个夹紧器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多个插销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上,所述顶持件承载使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时,每一所述插销与一所述夹紧器插接,所述夹紧器用于夹紧固定对应的所述插销;
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感测块、第二感测块、第一接气块、第二接气块以及抽尘块,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接气块以及所述抽尘块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第一感测块和所述第二接气块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上,所述第二感测块设置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上,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和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采用弹性件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感测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压筒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抵持部是否抵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感测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可感应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压筒与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所述第二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二接气块与所述压筒压板上压筒的筒孔连通,所述第一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接气块侧上设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接气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接气块侧上设有第二气口,当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多个插销与对应的所述多个夹紧器插接固定时,所述第一接气块与所述第二接气块贴合,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密封连通;
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抵持部侧上设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筒的筒孔连通,所述抽尘块上设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与抽吸动力源连接,所述集尘槽的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压筒压板侧设置,当所述压筒压板与所述抵持部配合至所述多个插销与对应的所述多个夹紧器插接固定时,所述抽尘块与所述压筒压板的压板贴合,所述集尘槽的开口与所述出尘口密封连通;
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抵持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抵持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架可往复移动。
12.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包括焊接装置和如权利要求4-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通过所述压筒压板按压待焊物料,所述焊接装置的焊接头焊接所述待焊物料。
CN202322606304.X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Active CN220881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6304.XU CN22088117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6304.XU CN22088117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1176U true CN22088117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6304.XU Active CN22088117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1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81176U (zh) 一种承载治具、压力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6097372U (zh) 一种燃油过滤器滤芯装配工装
CN218162175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定转子合装拆分装置
CN216661667U (zh) 一种元器件外壳抓取机构
CN211730691U (zh) 一种组装打印机墨盒的专用治具
CN213103873U (zh) 校平设备
CN109860504B (zh) 一种直线式电池注液机
CN113369847A (zh) 一种螺帽自动组装机构
CN218504570U (zh) 机械手刀库
CN218612398U (zh) 一种手机中框侧壁弹片焊接设备
CN220838596U (zh) 定位可调节卧式焊接装置
CN220073621U (zh) 一种用于激光焊接的铝钯压紧结构
CN22009358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焊接机
CN219211169U (zh) 一种五金板材用折弯装置
CN110774770B (zh) 一种组装打印机墨盒的专用治具
CN216928310U (zh) 一种电容器加工用夹具
CN213278661U (zh) 一种斑马纸热压机
CN216881390U (zh) 铆压自动补偿装置
CN219324964U (zh) 一种静铁芯先导管装配机构
CN112643597B (zh) 多功能治具拆装机构
CN220218314U (zh) 一种给煤机皮带电机小齿轮拆卸工具
CN218888353U (zh) 电机转子对接组装设备
CN217371502U (zh) 一种加工小型偏轴类零件的快速工装
CN218786332U (zh) 摆盘上料机构及弹簧上料组装机构
CN220730441U (zh) 一种农机用卫星导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