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8391U -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8391U
CN220878391U CN202322264816.2U CN202322264816U CN220878391U CN 220878391 U CN220878391 U CN 220878391U CN 202322264816 U CN202322264816 U CN 202322264816U CN 220878391 U CN220878391 U CN 220878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ltrafiltration
receiving port
water receiving
sid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48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瑞
李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48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8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8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8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该超滤滤芯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的腔室内的超滤组件。壳体上设有第一接水口和第二接水口,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和固定在透水中空管周向的超滤膜芯;超滤膜芯的一侧端与壳体的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超滤膜芯的另一侧端、壳体的另一侧端以及透水中空管的另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其中,第一密封区域设有透水孔,超滤膜芯的一侧端借助透水孔与第一接水口连通,透水中空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接水口连通。借助浇注工艺将超滤组件的两端与壳体进行密封,取代传统使用大密封圈的密封方式,减少超滤滤芯的漏水风险。

Description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超滤滤芯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滤芯,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泥沙、微生物、有机物、异味等杂质,提供清澈透明、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现有超滤滤芯的壳体通常使用端盖将过滤芯材封装。装配时,端盖与外壳之间使用尺寸较大的密封圈易产生漏水风险,用户体验不佳。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超滤滤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解决现有超滤滤芯使用大密封圈易产生漏水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密封圈的超滤滤芯,该超滤滤芯包括:壳体,其上设有第一接水口和第二接水口;超滤组件,其位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所述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和固定在所述透水中空管周向的超滤膜芯;所述超滤膜芯的一侧端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所述超滤膜芯的另一侧端、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端以及所述透水中空管的另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区域设有透水孔,所述超滤膜芯的一侧端借助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接水口连通,所述透水中空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与所述第二接水口连通。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包括端盖和与所述端盖密封连接的筒状本体,所述第一接水口和所述第二接水口均形成在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流道,所述间隙流道与所述第一接水口连通。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超滤滤芯还包括第三接水口,所述第三接水口设置在所述筒状本体上。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所述筒状本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所述第三接水口置于所述筒状本体的水平位置的最低处。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超滤膜芯为中空纤维膜丝,所述中空纤维膜丝与所述透水中空管的轴线平行设置。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一端位于所述透水孔内,所述透水孔与所述间隙流道连通。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透水中空管上设有通孔。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通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透水中空管的轴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的超滤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和所述第二密封区域均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浇注密封。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包括所述的超滤滤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的腔室内的超滤组件。壳体上设有第一接水口和第二接水口,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和固定在透水中空管周向的超滤膜芯;超滤膜芯的一侧端与壳体的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超滤膜芯的另一侧端、壳体的另一侧端以及透水中空管的另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其中,第一密封区域设有透水孔,超滤膜芯的一侧端借助透水孔与第一接水口连通,透水中空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接水口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借助浇注工艺将超滤组件的两端与壳体进行密封,取代传统使用大密封圈的密封方式,减少超滤滤芯的漏水风险,提高了超滤滤芯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端盖和与端盖密封连接的筒状本体,第一接水口和第二接水口均形成在端盖上,端盖与第一密封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流道,间隙流道与第一接水口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超滤滤芯的两个接水口均集中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端,便于超滤滤芯的接水口集中布置接线管路,提高了超滤滤芯拆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超滤滤芯还包括第三接水口,第三接水口设置在筒状本体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对超滤滤芯进行冲洗时,便于将冲洗后的废水从筒状本体的腔室内排出。
进一步地,当筒状本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三接水口置于筒状本体的水平位置的最低处。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超滤滤芯横卧设置时,避免冲洗后的废水留存在超滤膜芯内,便于将废水能够彻底排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净水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超滤滤芯,因而具备上述超滤滤芯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现有的净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装置的超滤滤芯无漏水风险,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正常制水水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反向冲洗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常制水水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向冲洗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超滤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反向冲洗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筒状本体;12、端盖;121、第一接水口;122、第二接水口;13、间隙流道;14、第三接水口;21、透水中空管;211、通孔;22、超滤膜芯;221、第一密封区域;222、第二密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超滤滤芯使用大密封圈易产生漏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滤滤芯,旨在通过浇注密封的方式将超滤膜芯封装,进而替换传统使用大密封圈密封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超滤滤芯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的腔室内的超滤组件。壳体上设有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其中,壳体包括端盖12和与端盖12密封连接的筒状本体11,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均形成在端盖12上。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21和固定在透水中空管21周向的超滤膜芯22,超滤膜芯22为中空纤维膜丝,中空纤维膜丝与透水中空管21的轴线平行设置。透水中空管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数量为10个,10个通孔211沿透水中空管21的轴向均匀分布。
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与筒状本体11的右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221;超滤膜芯22的左侧端、壳体的左侧端以及透水中空管21的左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222。
更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端盖12与第一密封区域221之间形成有间隙流道13,间隙流道13与第一接水口121连通。第一密封区域221和第二密封区域222均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浇注密封。第一密封区域221设有透水孔(图中未示出),中空纤维膜丝的一端被封装在透水孔内,透水孔与间隙流道13连通。透水中空管21的右端穿过第一密封区域221与第二接水口122连通。
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仅需将端盖12紧密套接在筒状本体11的右侧端上,无需使用大密封圈,大大降低了超滤滤芯漏水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12与筒状本体11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接密封方式固定连接。
在超滤滤芯的正常制水状态下,如图2所示,打开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其中,第一接水口121接入原水作为进水口,第二接水口122作为净水口。原水沿着第一接水口121进入间隙流道13内,原水借助间隙流道13分流进入第一密封区域221上的透水孔,原水经过透水孔从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流入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净水向透水中空管21汇集,净水通过透水中空管21上的通孔211汇集在透水中空管21的腔室内集中向第二接水口122流出。
在超滤滤芯的反向冲洗状态下,如图3所示,打开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其中,第二接水口122接入原水作为进水口,第一接水口121作为冲洗口。当原水水流经过第二接水口122进入透水中空管21的腔室内,原水分流至每个通孔211并沿透水中空管21的径向冲洗超滤膜芯22,冲洗后的废水从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的透水孔进入间隙流道13内,汇集后的废水经过第一接水口121集中排出。
实施例二
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超滤滤芯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的腔室内的超滤组件。壳体上设有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其中,壳体包括端盖12和与端盖12密封连接的筒状本体11,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均形成在端盖12上。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21和固定在透水中空管21周向的超滤膜芯22,超滤膜芯22为中空纤维膜丝,中空纤维膜丝与透水中空管21的轴线平行设置。透水中空管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数量为10个,10个通孔211沿透水中空管21的轴向均匀分布。
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与筒状本体11的右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221;超滤膜芯22的左侧端、壳体的左侧端以及透水中空管21的左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222。
更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端盖12与第一密封区域221之间形成有间隙流道13,间隙流道13与第一接水口121连通。第一密封区域221和第二密封区域222均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浇注密封。第一密封区域221设有透水孔(图中未示出),中空纤维膜丝的一端被封装在透水孔内,透水孔与间隙流道13连通。透水中空管21的右端穿过第一密封区域221与第二接水口122连通。
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仅需将端盖12紧密套接在筒状本体11的右侧端上,无需使用大密封圈,大大降低了超滤滤芯漏水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12与筒状本体11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接密封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超滤滤芯还包括第三接水口14,第三接水口14设置在筒状本体11上。当筒状本体11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三接水口14置于筒状本体11的水平位置的最低处。
在超滤滤芯的正常制水状态下,如图5所示,打开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关闭第三接水口14。其中,第一接水口121接入原水作为进水口,第二接水口122作为净水口。原水沿着第一接水口121进入间隙流道13内,原水借助间隙流道13分流进入第一密封区域221上的透水孔,原水经过透水孔从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流入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净水向透水中空管21汇集,净水通过透水中空管21上的通孔211汇集在透水中空管21的腔室内集中向第二接水口122流出。
在超滤滤芯的正向冲洗状态下,如图6所示,打开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三接水口14,关闭第二接水口122。其中,第一接水口121接入原水作为进水口,第三接水口14作为冲洗口。原水沿着第一接水口121进入间隙流道13内,原水借助间隙流道13分流进入第一密封区域221上的透水孔,原水经过透水孔从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流入进行清洗,冲洗后的废水直接经过第三接水口14排出。其中,超滤滤芯横卧设置时,第三接水口14位于筒状本体11水平的最低位置。这样一来,避免超滤滤芯内存留冲洗后的废水,有助于冲洗后的废水能够全部排出。
在超滤滤芯的反向冲洗状态下,如图7所示,打开第一接水口121、第二接水口122以及第三接水口14。其中,第二接水口122接入原水作为进水口,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三接水口14作为冲洗口。当原水水流经过第二接水口122进入透水中空管21的腔室内,原水分流至每个通孔211并沿透水中空管21的径向冲洗超滤膜芯22,冲洗后的一部分废水从超滤膜芯22的右侧端的透水孔进入间隙流道13内,汇集后的废水经过第一接水口121集中排出。冲洗后的另一部分废水则直接经第三接水口14排出。
本实施例的超滤滤芯使用上述两种冲洗方式,大大提高了对超滤膜芯22的清洗效果。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包括上述的超滤滤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第一接水口(121)和第二接水口(122);
超滤组件,其位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所述超滤组件包括透水中空管(21)和固定在所述透水中空管(21)周向的超滤膜芯(22);
所述超滤膜芯(22)的一侧端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一密封区域(221);所述超滤膜芯(22)的另一侧端、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端以及所述透水中空管(21)的另一侧端通过浇注工艺形成第二密封区域(222);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区域(221)设有透水孔,所述超滤膜芯(22)的一侧端借助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接水口(121)连通,所述透水中空管(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密封区域(221)与所述第二接水口(12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端盖(12)和与所述端盖(12)密封连接的筒状本体(11),所述第一接水口(121)和所述第二接水口(122)均形成在所述端盖(12)上,所述端盖(12)与所述第一密封区域(221)之间具有间隙流道(13),所述间隙流道(13)与所述第一接水口(1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滤芯还包括第三接水口(14),所述第三接水口(14)设置在所述筒状本体(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筒状本体(11)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所述第三接水口(14)置于所述筒状本体(11)的水平位置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芯(22)为中空纤维膜丝,所述中空纤维膜丝与所述透水中空管(21)的轴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一端位于所述透水孔内,所述透水孔与所述间隙流道(1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中空管(21)上设有通孔(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211)沿所述透水中空管(21)的轴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区域(221)和所述第二密封区域(222)均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浇注密封。
10.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滤滤芯。
CN202322264816.2U 2023-08-22 2023-08-22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Active CN220878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816.2U CN220878391U (zh) 2023-08-22 2023-08-22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816.2U CN220878391U (zh) 2023-08-22 2023-08-22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8391U true CN22087839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4816.2U Active CN220878391U (zh) 2023-08-22 2023-08-22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8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34478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滤芯
CN220878391U (zh)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CN202638279U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14734924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使用其的水路系统
CN216825673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3286372U (zh)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的中心管
CN220460339U (zh) 超滤滤芯以及包括该超滤滤芯的净水装置
CN208471579U (zh) 滤芯座及净水机
CN205084634U (zh) 一种超滤膜冲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净水器
CN210710872U (zh) 一种带有多路阀的超滤净水器
CN207576145U (zh) 净水装置及净水机
CN110040860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07918544U (zh) 一种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13326853U (zh) 一种净水器用反渗透膜滤芯
CN220257689U (zh) 实现正冲洗和反冲洗的超滤净水机和系统
CN215782758U (zh) 一种大通量高效中空纤维超滤膜
CN22072389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13388030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盖组件
CN220951330U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4571310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的多层超滤膜过滤组件
CN214936239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其过滤装置
CN211946384U (zh) 一种超滤膜过滤装置
CN220425019U (zh) 一种净水器用ro纳滤膜组件
CN218909920U (zh) 一种外支撑式中空纤维纳滤膜
CN210595541U (zh) 一种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